白细胞和白血球的区别
白细胞和白血球的区别
白细胞,俗称白血球,它对人体具有重要的保护机能。能够防御“外敌”的入侵,有“人体卫士”的美称.
白细胞无色,有细胞核,体积要比红细胞大,但数量比红细胞少,成人每立方米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约10000个。平均约7000左右。白细胞的数目随人体健康状态不同而有很大波动。当人体失血、烧伤或得急性化浓性炎症(如阑尾炎)、慢性炎症(如结核病),白血病等时,白细胞数目就会明显增加。所以,这时候只要看一看白细胞数目的变化,便可估计出病情的严重程度。白细胞根据其细胞质和细胞核的染色特点,可分为颗粒白细胞和无颗粒白细胞。颗粒白细胞又可分为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三种。其中嗜中性粒细胞在人体防御和保护功能上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人体抵制微生物、病原体和急性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主要的一道屏障。当有病菌等异物向人体入侵时,嗜中性粒细胞就向病菌游去,同病菌作战,吞食它们。并能释放多种酶,杀死和溶解病菌。当嗜中性粒细胞吞食大量病菌后,自己也会死亡。死亡的白细胞连同病菌分解的产物一起,就形成了脓。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基本上无杀菌能力,且在血液中停留的时间较短。这两种细胞与人体的过敏反应有关。无颗粒白细胞可分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与人体免疫反应有关。
白细胞都是由红骨髓造血母细胞生成的。白细胞的寿命很短,大约321天左右,最短的只能活几个小时
血液的成分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一)血浆
血浆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为浅黄色半透明液体,其中除含有大量水分以外,还有无机盐、纤维蛋白原、白蛋白、球蛋白、酶、激素、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等。这些物质无一定的形态,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1L血浆中含有900~910g水(90%~91%)。65~85g蛋白质(6.5%~8.5% )和20g低分子物质(2%).低分子物质中有多种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如代谢产物和其他某些激素等。血浆中电解质含量与组织液基本相同。
(二)血细胞
在机体的生命过程中,血细胞不断地新陈代谢。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120天,颗粒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存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淋巴细胞的生存期长短不等,从几个小时直到几年。
血细胞及血小板的产生来自造血器官,红血细胞、有粒白血细胞及血小板由红骨髓产生,无粒白血细胞则由淋巴结和脾脏产生。
血细胞分为三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成人大约有5公升血液。以体积计,血细胞约占血液的45%。
个红血球(约占血液体积的45%):在哺乳类,成熟的红血球没有细胞核及细胞器。它们含有血红素以输送氧气。在红血球上的糖蛋白决定了血型是哪一类。红血球在血中所占比例称为红细胞压积。人体所有红血球的表面积总和大约是人体外皮肤面积的2000倍。
个白血球(约占血液体积的1.0%):它们是免疫系统的一部份,负责破坏及移除年老或异常的细胞及细胞残骸,及攻击病原体及外来物体。
个血小板(约占血液体积少于1%):它们负责凝血,把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结成网状聚集红血球形成血栓,血栓阻止更多血液流失,并帮助阻止细菌进入体内。
正常白细胞数是多少
白细胞(英文名: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简称:WBC),旧称白血球。血液中的一类细胞。根据白细胞的细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可将其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前者常简称为粒细胞,根据其特殊颗粒的染色特性,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血细胞中体积比较大、数量比较少。具有细胞核。其主要作用是吞噬细菌、防御疾病。
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如果体内的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正常成人血液中的白细胞数目为4.0×10的九次方到10×10的九次方每升。婴幼儿稍高于成人。
白细胞计数值的高低可提示累及白细胞系统的疾病。
白细胞计数增多见于急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急性出血、组织损伤、大手术后白血病等。
白细胞计数减少见于伤寒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X线放射性核素照射,使用某些抗癌药物等。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什么是白细胞,我们知道白细胞原来也叫做是白血球,白细胞如果出现异常的情况我们一定要引起注意,上文我们介绍了正常白细胞数是多少。
白细胞的介绍
白细胞(英文名: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简称:WBC),旧称白血球。血液中的一类细胞。根据白细胞的细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可将其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前者常简称为粒细胞,根据其特殊颗粒的染色特性,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血细胞中体积比较大、数量比较少。具有细胞核。其主要作用是吞噬细菌、防御疾病。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如果体内的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正常成人血液中的白细胞数目为4.0×10的九次方到10×10的九次方每升。婴幼儿稍高于成人。
早产儿白细胞低咋回事
一般为先天性的,就是他出生就白细胞低。白细胞是一个很大众化的话题,因为到医院看病经常会做化验检查,而最常做的是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中最多用途的就是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因此公众有必要对其进行初步的了解,储备相关的基础知识。
白细胞俗称白血球,是人体血液中非常重要的一类血细胞。白细胞在人体中担负许多重任,它具有吞噬异物并产生抗体的作用,机体伤病的损伤治愈能力,抗御病原体入侵的能力,对疾病的免疫抵抗力等。人身体有不适时,经常会通过白细胞数量的显著变化而表现出来
因此到医院看病很多情况下需要化验血常规,现在医院血常规化验多采用仪器,常有20多项指标,在很多时候医师往往首先关注的是白细胞(WBC)是否改变。白细胞是一种非常特殊且重要的细胞,
我们知道,白细胞低的原因很多,如肿瘤治疗过程的用药、身体免疫力差和白血病患者等,对于婴儿的白细胞过低的问题,做为家长和医生应该有所注意,如果随着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说明是出生后的身体原因,如果依旧很低就应该详细检查。
儿童上幼儿园可预防白血病
据国外媒体10日报道,最新研究发现,儿童上幼儿园可预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患白血病的可能性比没上幼儿园的低30%。
研究人员认为,适当接触一些传染源,可能有助于增强儿童的免疫系统,使他们少得病。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流行病学》杂志上。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专家对以前的14项有关儿童传染病和癌症风险的研究进行重新审查,提出了上述观点。他们总结说,上幼儿园可将儿童患这种血癌的风险平均降低21%,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风险可降低多达3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儿童最常患的一种白血病,英国每年大约有400名儿童患上这种疾病。不过目前科学家还不清楚致病原因。近几年的几项研究支持了所谓的“卫生假设理论(hygiene hypothesis)”,认为生命早期生活在无菌环境里,会剥夺儿童的免疫系统对抗白血病等疾病所需的刺激因素。
血液里大量出现发育异常的白血球时,就会引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常白血球对正常血细胞的生成产生干扰,引起贫血,最终导致白血病。不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常罕见,大部分儿童只要经过正确治疗,都会完全康复。
研究人员表示,生活在太干净的环境里,儿童还易患哮喘和过敏症。去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如果儿童的皮肤太干净,伤口也不容易愈合。他们表示,皮肤上的灰尘里包含的一些细菌,有助于控制由人体修复机制引起的炎症。
老人得白血病能活多久
1、老人得白血病能活多久
老人白血病寿命是多久主要取决于病人的治疗情况,不同的患者,因为治疗的情况不同,所以寿命也是不确定。老人患者们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去治疗,合理的治疗,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命。
老人得白血病能活多久
2、老人得白血病的症状有哪些
约三分之二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起病缓慢,早期常常没有症状,多在体检或查血象时被发现,临床以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为主要表现。老年白血病的症状多是综合性的,不仅有贫血的症状,同时也会伴随有其他的一些并发症:老年白血病发病率会比较高,其发病与成年人相比,会比较缓慢、隐匿,发病时主要症状是贫血,很少出现其它症状。有的老年白血病患者表现为低增生性白血病,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低下。老人的白血病类型多是慢性淋巴白血病,这种疾病早期一般没有症状,发展的较为缓慢,很多都是在体检或查血象时发现的。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因为病程的进展缓慢,很多的患者生存期会比较长。一些老年人会患上毛细胞白血病,它是一种比较罕见、比较缓慢的白血病。它起病隐匿,患者容易出现乏力、巨脾等症状,其血象为全血细胞减少。
3、老人得白血病的的发病机制
老年人白血病发病率比较高。首先,急性白血病以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最为常见,慢性白血病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为常见。其次,急性白血病的特征是不成熟白血球剧增,这些不成熟的白血球一般在骨髓中约占5%以下。这种不成熟白血球剧增的现象使得骨髓无法制造健康的血细胞,而由不成熟的白血球取代。急性白血病在青少年和儿童中比较普遍。由于恶性细胞的剧增和扩散急性白血病必须立即治疗。在不治疗的情况下病人在数月甚至数周内死亡,骨髓增生低下。
白细胞是干什么用的
白血球,或称白细胞,是血液中一种重要的血细胞。除白血球外,人体血液中还含有红血球、血小板和血浆。白血球作为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帮助身体抵抗传染病以及外来的东西。正常情况下白细胞在健康成人体内为4×10^9到11×10^9/每升血液。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除了在血液外,白细胞还存在于淋巴系统、脾以及身体的其它组织中。血液中的白细胞有五种,按照体积从小到大是:淋巴细胞,嗜碱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细胞。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正常人的血细胞数目是4000-10000/UL(微升),每日不同的时间和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下,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数目是有较大范围变化的.当每微升超过10000个时,称为白细胞增多;而没微升少于4000个时,则称为白细胞减少.机体有炎症(即发炎)时会出现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可有遗传性、家族性、获得性等。其中获得性占多数。药物、放射线、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细胞减少,药物引起者最常见。
白血病就是白血胞多吗
一般人会认为白血病患者的主要症状就是由于白细胞的数量超过了正常值的范围。那么是不是白血病就一定是白细胞含量增高的情况呢?下面就让我们具体的了解一下。
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有时能进入外周血循环中,通常白细胞的总数会增加,超过每升(4--10)x10^9/l 。但是有时它会受到骨髓基质细胞及其它因素的影响而滞留于骨髓中,不易进入外周血循环,外周血白细胞数不增加。为什么有的病人白细胞增加,有的正常,有的减少呢?其确切的原因至今还不十分明确。
各种类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数常正常或低于正常。慢性白血病,不论是粒细胞型还是淋巴细胞型,白细胞数通常是增加的,其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大多超过100×x10^9/l,甚至达700~800×x10^9/l。
急性白血病患者白细胞数高或低,外周血中常能见到各种原始及幼稚细胞,但是多少不一,相差甚大。有的高达90%以上,有的却不易见到。后者常是那些白细胞及减少的白血病患者。此时,应改用血细胞浓集法来进行分类检查,可增加发现白血病细胞的机会。需注意的是,白血病病人白细胞数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病情的恶化(除化疗药物影响),白细胞可增加。急性白血病一旦白细胞迅速上升,表明病情迅速恶化,预后恶劣,其中不少患者可因脑出血死亡。
白细胞数高低与白血病的类型有密切关系。通常,红白血病、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细胞大多偏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常增加。另外它与疾病预后有着一定关系。白细胞减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常常比白细胞过高的治疗效果好,易缓解,生存期也长些。总之,白血病病人外周血的血细胞不一定都增高。预后的关键在于急性还是慢性,早期还是晚期以及细胞的类型和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