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谷热病是什么 裂谷热病怎么预防
裂谷热病是什么 裂谷热病怎么预防
1、控制传染源 家畜的预防接种: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应在动物疫情发生前接种。
2、切断传播途径
(1)避免与患病动物组织、体液等接触,不食用未煮熟的肉、奶等;
(2)灭蚊防蚊。
3、保护易感人群 目前尚无可供使用的人用疫苗。防护措施主要为:
(1)在屠宰及出栏患病动物时做好个人防护。
(2)采取个人防蚊措施。
裂谷热病能治好吗,裂谷热病可以治吗 裂谷热病能治吗
裂谷热病其实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部分病例是可以自愈的,但也有不到5%的病人会发展为视网膜炎、出血综合征、脑膜炎等。病人的死亡率为1%。
裂谷热病是什么 裂谷热的并发症状
1、并发病症 并发出血性休克、颅内出血,部分患者可并发肝炎、脑炎、视网膜病变等。
2、脑炎
(1)全身毒血症状 发热、头痛、身痛、恶心、呕吐、乏力。少数有出血疹及心肌炎表现。热程约7~10天。
(2)神经系统症状 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第2病日后,可出现颈肌及肩胛肌弛缓性瘫痪,以致头下垂及手臂不能上举,摇摇无依。脑神经及下肢受累少见。
3、视网膜病变 (1)视力显著减退、视物变形; (2)视野有中心暗点。
全国首例裂谷热病症状 裂谷热病的危害
人感染裂谷热病毒后症状一般较轻,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症状,出血和肝炎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
裂谷热病常为急性起病,可引起发热,伴畏寒、寒战、头痛、乏力、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高热难退、呕吐、出血、肝损伤、颅内高压、肾功能衰竭、视网膜炎、脑膜炎等严重后果。
裂谷热病能治好吗,裂谷热病可以治吗 裂谷热病能够预防吗
在前面我们讲到了一些该病的治疗和护理方法,那么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能够预防这种疾病吗?
裂谷热病主要在家畜中引起流行和爆发,如绵羊、牛、骆驼、山羊等,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家畜的预防接种:可以给家畜进行预防接种,防止被裂谷热病毒感染,主要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
不要和患病的动物组织、体液等接触;
不食用没有煮熟的家畜肉、奶等;
做好防蚊和灭蚊工作。
现在还没有能预防这种疾病的人可以注射的疫苗,所以对体质比较弱的人群一定要做好保护工作。
出门做好个人的防护,建议戴上口罩;
去空气比较好的地方,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晚上睡觉的时候点蚊香或者关好蚊帐,防止被蚊子叮咬。
裂谷热病症状 全国首例裂谷热病症状
全国首例裂谷热病患者为河南人,男,45岁,在安哥拉务工。患者于北京时间7月14日晚在安哥拉出现发热伴头痛,以及全身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在当地医院治疗病情未缓解,回国后被医院隔离治疗,对患者标本的裂谷热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我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
裂谷热是什么病
裂谷热是由裂谷热病毒引起、由节肢动物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为突然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疼痛等,重症病例可表现为多脏器受累。本病主要流行于非洲,亚洲中东地区也有报道。
裂谷热病是什么 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裂谷热主要分布于非洲东部和南部,主要流行的国家为肯尼亚、津巴布韦、赞比亚、纳米比亚、索马里、坦桑尼亚、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南非、苏丹、毛里塔尼亚、埃及等,中东的沙特阿拉伯、也门也有本病的报道。
2.人群分布:任何年龄均可感染发病,但儿童发病较少,男性多于女性,动物养殖和屠宰人员、兽医等为高危人群。
3.季节分布:本病全年均可流行。季节分布主要与媒介的活动有关。
裂谷热病症状 裂谷热病是怎样传播的
传染源
羊、牛等家畜为主要传染源,啮齿动物次之,病人在病毒血症期间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
直接或间接接触病畜或病畜尸体为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此外,吸入带病毒的气溶胶或被带病毒的蚊叮咬,都可传播本病。
易感人群
本病主要流行于非洲。夏秋季发病率高。在人群中流行之前,往往已有大批家畜病死。任何年龄均可感染发病,但儿童发病较少,男性多于女性,牧民、农民、兽医和裂谷热病毒研究人员发病率高。
快报——我国发现一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7月23日通报,我委组织专家确诊一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
患者汤某,男,45岁,河南省人,在安哥拉务工。患者于7月14日晚(北京时间)在安哥拉出现发热伴头痛,以及全身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在当地医院治疗病情未缓解,于7月21日凌晨乘飞机回国。7月21日晚,患者抵达北京,入境时病情严重,被送往某专科医院隔离诊治。23日上午,北京市疾控中心对患者标本的裂谷热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23日下午,中国疾控中心核酸复核检测结果阳性。23日晚,我委组织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我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目前,该患者病情危重,正在积极治疗中。专家研判认为,此次疫情传播扩散风险较小。
疫情发生后,卫生计生部门高度重视,已按照裂谷热相关诊疗方案和防控要求,落实病例隔离治疗、流行病学调查、风险评估、院感控制、防蚊灭蚊、环境消毒,以及健康教育等防控措施。
该病例有关情况已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我国香港特区通报。
注:裂谷热,也称立夫特谷热(Rift Valley Fever),是由裂谷热病毒,也称立夫特谷热病毒(Rift Valley Fever Virus, RVF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RVFV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为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该病主要影响动物,可致牲畜死亡和流产。年幼的动物病死率高。绵羊、山羊、牛、水牛、骆驼等家畜均可感染该病毒,并可作为该病的传染源。
人对RVFV普遍易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组织、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或食用未煮熟的肉、奶等感染;或者通过伊蚊、库蚊、按蚊和其他很多蚊种叮咬而传播;尚无人-人传播的报道。
目前已有约30多个国家发现该病,主要分布于非洲东部和南部,肯尼亚、津巴布韦、赞比亚、纳米比亚、索马里等国家,亚洲的沙特阿拉伯、也门也曾发生暴发疫情。2013年以来,WHO未通报全球范围内有裂谷热暴发疫情发生。在此之前,我国动物间和人间尚无裂谷热疫情报告。
人感染裂谷热病毒后症状多较轻,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症状。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常采用支持疗法。
防控裂谷热疫情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对赴疫区人员以及兽医等高危人群的宣教;加强口岸的动物及人间疫情检疫工作,严防疫情输入;在发现疫情地区,采取防蚊灭蚊措施,防控疫情扩散;同时加强院感控制,防止院内感染出现。
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08年印发《裂谷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和《裂谷热诊断和治疗方案》。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08年印发《裂谷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和《裂谷热诊断和治疗方案》。
更多参考:http://www.leha.com/health/10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