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中看出寿命的长短
从人中看出寿命的长短
人中上面是鼻子,鼻子能够呼吸天气,人中下面是嘴,嘴可以饮食地上的水谷。天在上、地在下,人正好居于天地之中,所以鼻子和嘴中间这个部位叫做人中。
人中的长度也是一定的:每个人人中的长度大约相当于本人的中指同身寸,也就是中指第二节的长度。我们的祖先非常聪明,发现个高的人和个矮的人穴位之间的距离不一样,人中的长度也不一样,于是发明了同身寸这个有趣的计量单位。
把自己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对在一起,把中指中节两个纹头之间的距离作为一寸。中指同身寸的长度大约相当于每个人本人的人中长度,这是一般标准。个高的人的同身就长,人中部位也长;个矮的人的同身寸短,人中部位也短。有时为了简便,也可以用拇指指关节长度,即拇指同身寸作为一寸。
1、人中的长度比本人中指同身寸长,这又是一项长寿体征。凡是人中长度超过中指同身寸3毫米的人,寿命一般都比较长,该项特征也称作“长寿人中征”。
2、从人中还能够看出生殖系统的健康状况。人中沟的长度与中指同身寸的差别不能大于3毫米。人中短于中指同身寸3毫米以上的人,不论男女基本上都有轻重不等的生殖系统病证。这时候,人中还很可能会有白色、黄色、黑色、红色、青色等病色。
不过,人中长也只是二十多项长寿特征之一。相不独断,长寿与否,必须结合人中的气色形态和其他部位的多种征象来综合判断。长寿的人人中一般都长,而人中长的人不一定都长寿,人中短的人不一定都短寿。
如何预知寿命长短
心率是预测寿命的有效指标
人类与哺乳动物有很大区别。在相似心率条件下,人的寿命远比动物长,其原因主要是科学发展,医药保健及社会的进步。
我国学者吴杰教授曾观察5360名健康成人的静息心率,其范围为51~94次/分钟,平均数为67次/分钟。人类的心跳次数明显受自主神经与体液因素的影响,如人激动时心率会加快,完全安静时心率会减慢。科学研究表明,成人静息心率在70次/分钟,其寿命可达80岁(需注意的是,要排除各种疾病的干扰)。
人一生总心跳次数约为25亿次至30亿次,如果静息心率在60次左右,其寿命可达93岁。因此静息心率偏慢的人寿命较长,相反,静息心率大于80次的人寿命就会缩短。大量临床研究也证实,静息心率偏快的人,发生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明显增加,死亡率也高。
如何能让心率放缓
赢得长寿有什么办法能使静息心率能保持在60次左右,从而有机会赢得长寿呢?
长期运动常常参加各种强度适宜的运动,就会使静息心率偏慢(运动时心率加快,但运动使心功能得到锻炼,从而使静息心率减慢)。静息心率能在50~65次(睡眠中的心跳次数可以为38~50次/分钟)是健康心脏的标志,也是长寿标志。保持体重 肥胖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心率加快,因此肥胖者要通过健身运动,调节饮食来保持适宜的体重。
戒烟限酒
吸烟与饮酒均可使静息心率加快,故应戒烟限酒。适当用药有研究证实,静息心率快会数倍地加速心血管疾病的进展,因此,应该采取措施控制过快的心率。医生们常给高血压病及冠心病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康可等),其目的之一就是使心率减慢,保护心脏,减少与控制心肌缺血,改善心功能,延长寿命。大规模临床资料证明,心肌梗塞、慢性心衰、高血压病,若正确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使死亡率下降30%~44%。
肠道决定寿命长短
肠道也有年龄,只要肠道年轻,人也就容易活得更久更健康。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肠道内菌群会出现变化。以肠道内有益菌群的双歧杆菌为例,大多数人青少年时期,双歧杆菌就逐渐减少;到了青年时期,双歧杆菌比例从40%逐渐下降到10%左右,肠道开始老化;步入中老年期后,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群数量又进一步减少。因此,双歧杆菌的数量常被用来判断肠道年龄,同时也反映一个人的体质状况。要想保证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让肠道更年轻,可以吃一些能为肠道提供有益环境的食物,比如大豆中含有大豆低聚糖,有助于有益菌群的繁殖。
那么,肠道有了有益菌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事实上,如果我们不注意保养,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如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节、吸烟酗酒等,都会使肠道微生态环境失衡,进而导致肠道提前老化。尤其是滥用抗生素等药物,会对肠道有益菌群造成极大破坏,导致肠道早衰,大肠杆菌及腐败性细菌等有害菌群缺少有益菌群的制约,便会乘机大肆繁殖,对心、脑、肝、肾、消化道、皮肤等重要脏器造成重大伤害,引发多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保护肠道还要预防“饭醉”、“饭怒”。“饭醉”就是指吃过饭后有想睡觉的冲动。这是由于刚刚吃过饭,全身血液集中供向消化系统,脑血流量减少,从而导致大脑活动兴奋性降低,因此就想睡觉。这个时候如果吃了便睡,会影响肠道消化。于是有的人就想起了一句著名的养生名言:“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是,这饭后散步的时间、方式颇有讲究,一般饭后20分钟左右散步最好,边走路边摩腹,对肠道消化很有好处。“饭怒”是指吃饭的时候带着坏情绪。食后发怒则食积,怒后即食则不化。西医认为,发怒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于心脏和血管上,使消化功能减弱,食欲变差。所以,吃饭的时候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都不要动怒,以免影响消化,伤及肠道。
排便是个技术活
说到保护肠道,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排便。排便的确会反映并影响肠道的健康,要想排便顺利,就要多注意以下几点:
1.如排便感觉明显时要立即如厕,不要边上厕所边看报纸或玩手机,以免分散精力影响排便。
2.不要久蹲厕所,如果蹲厕时间超过5分钟仍无便意,就应结束。
3.排便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对肛门造成损伤,应慢慢增加力量,顺势用力。如果便秘、排便困难,用力不仅不利于排便,反而可能增加心脑血管压力,许多心脏病患者在厕所突然发作,就是因为用力不当,大便没排下来,血管先爆了。排便不畅的时候,适当提肛更有效。
如何从眉毛看寿命长短
眉毛浓密、粗长反映经血气旺盛。传统医学《内经》上说:“美眉者,是太阳之脉血气多;恶眉者,血气少”。也是说,眉毛浓密、粗长、润泽,反映了经血气旺盛,身强力壮,代表着长寿。眉毛稀短体弱多病反之,眉毛稀短、枯脱,反映了经血气不足,体弱多病,代表着身体不好。
眉毛整齐有光,眉尾微垂也长寿。所以,如果眉毛浓淡恰好,粗细适中,秀而弯弯,整齐有光,眉尾微垂,这样的眉毛都代表着长寿。
眉毛枯燥:眉毛末梢直而干燥者,如果是女性可有月经不正常,是男性则多患神经系统疾病。有些小孩或营养不良患者,眉毛黄而枯焦,亦为肺气虚的征象。
眉毛下垂:多是面神经麻痹形成。若是某一侧眉下垂,说明是该侧得了面神经麻痹,使眉毛较低,不能向上抬举。有的是单侧上眼睑下垂(如肌无力症),以致一侧的眉毛显得较高。
眉毛脱落:眉毛淡疏易落者,多见于气血衰弱,体弱多病者,此类患者容易手脚冰冷,肾气也较弱。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患者,眉毛往往脱落,其中尤以眉毛外侧1/3处为甚。麻风病患者在病变早期眉外侧皮肤肥厚,眉毛脱落。斑秃患者,也可同时出现眉毛脱落症状。癌症、梅毒、严重贫血也可能引起眉毛脱落,有些抗癌或抗代谢药物也有这种副作用。
科学家称肥胖最多可剥夺8年寿命
肥胖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和细胞数增加致体脂占体重的百分比异常增高并在某些局部过多沉积脂肪为特点。单纯性肥胖患者全身脂肪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内分泌紊乱现象,也无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家族往往有肥胖病史。
运动对消耗脂肪有帮助,但是在日常生活之中,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工作的机械化,家务量减轻等,很多人消耗热量的机会就变得越来越少了。所以摄取的能量并未减少,而形成肥胖。胖导致日常的活动越趋缓慢、慵懒,更再次减低热量的消耗,导致恶性循环,助长肥胖的发生。
根据该项试验的首席科学家他们用电脑模型模拟了肥胖者的一生,发现肥胖程度真的是影响寿命长短。和正常体重人相比,越肥胖者慢性病的发病风险越高,死亡几率越大,寿命越短。同时年龄越小,体重越大,肥胖的负面影响也越显著。
为了完成这项的实验,科学家们从20至79岁中的人中取样,又从英国国家健康与营养中心调取一定的体格数据和医学诊断结果。最后综合发现,过度肥胖对人体寿命的影响随着人们年龄的增加而减弱,同时性别和肥胖程度也是影响寿命长短的另两个重要因素。
这里越大越长寿
1. 拳头越大,寿命越长
男性的寿命和拳头的力量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中医中认为男性拳头的力量和肝经有重要的关系,在《黄帝内经》中认为肝对应着人体的魂魄,肝气足,人的魂魄就稳定,所以说男性拳头力量的大小和寿命有关系。这也是为什么说人死的时候是撒手而去。
男性的无名指根部是肝经的风窍,所以道家认为握拳时大拇指按压在无名指的根部,拳头力量越大,寿命越长。
人出生时是握拳而来,而死亡时是撒手而去,所以说人的出现和死亡都和肝经之气有很大关系,所以男性想要知道自己寿命长短,握拳看看力量大不大。但是拳头力量的大小也是可以通过后天锻炼的。
2. 男性的耳朵大寿命长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提到“视耳好恶,以知其性。”耳朵的是身体各个器官的缩影,人体中内脏的变化可以从耳朵中看出,科学研究证实耳朵的大小和和男性的寿命有很大的关系。
耳朵和健康的关系很大,研究发现,长寿老人的共同特征是耳垂大,耳廓长。他们的耳垂长度至少在18mm以上并且软而厚大,所以耳朵的大也是长寿之人的一大特征。想要长寿,也可以通过保护和按摩耳朵的方法达到。
体重自测预知寿命长短
遗传性瘦,BMI值很少会低于18
瘦子中有一部分人属于“遗传性瘦”,邝建博士介绍道:“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绝大多数人的基因被进化为将所摄取的热量能被快速储存。只有极少一部分人的基因不善于储存热量,所以怎么吃都不胖。”遗传性瘦者的健康状况是正常的,BMI很少会低于18。BMI=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出的数值,这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衡量成人胖瘦程度的标准。
BMI﹤18的人,瘦得不正常
对BMI值小于18的人,瘦得不正常,一定能找到原因。医学界统计数据发现,过瘦的人的平均寿命比正常体重者的寿命略低,且因瘦子脂肪过少,相对更易发生胃下垂、肾下垂等问题,生病后恢复的速度也较常人慢。人变胖变瘦会符合一个规律:
饮食摄取热量﹥运动消耗量=脂肪储存
饮食摄取热量﹤运动消耗量=脂肪消耗
因而,以下三个因素决定一个人的胖瘦:A。有无疾病,使得能量无法让身体吸收或消耗过多;B。饮食热量摄取是否足够;C。运动量是否过大了。很多瘦子总说,我没任何原因,就是吃不胖,实际是没认真找原因罢了。不同年龄,长不胖的常见原因不尽相同。小孩子
家长要考虑,孩子是否生虫了?生虫的小孩总睡不好,夜间会磨牙。消瘦是因为感染虫子后胃口变差,食物不被身体吸收等原因引起的。肠道有虫过去更多的是与卫生条件差有关。目前的发病更有可能与养宠物,爱吃鱼生有关。
此外,孩子若偏食,如只吃肉或只吃菜,当然长不胖,家长就得从饮食习惯上加以改善,让孩子均衡饮食。
1.饮食不当
一些人长不胖是饮食习惯不好造成的。“临床上,有些人患病后会刻意忌口。”邝建表示,他接诊过一对中老年夫妻,半年来持续消瘦,仔细询问下发觉因患糖尿病,增加运动的同时,只吃蔬菜喝牛奶,极少进食淀粉类食物;还有个患者的亲友得了糖尿病,他害怕自己也患病,就自我限制饮食,大量做运动,人当然会消瘦。“有些疾病要求限制饮食,但这是要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之下减少摄取的量”。
2.减肥过度
有些爱美的女士乱吃减肥药,变成了厌食症而日渐消瘦。他曾接诊过一米六但体重只有60多斤的女学生,因过度节食引发了厌食症。“厌食症是神经异常引发的疾病,患者根本没有任何食欲。”邝建表示,市面上一些不正规的减肥药会抑制中枢神经,影响食欲,还有抑郁症、心率加快等副作用。
3.疾病因素
高代谢类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都会影响体重,如肺结核、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肿瘤等等。例如:甲亢患者,症状多表现为突眼、心悸、易激动、多食、容易出汗等;若爱吃鱼生养宠物,考虑是否生虫了;是否患有胃肠疾病,如胃病一吃就不舒服;焦虑症的病人休息不好,消耗会增加,人会消瘦;女性更年期处于持续高代谢状态,也容易变瘦。中老年人慢性病多见,如糖尿病会引起消瘦,邝建提醒道:“糖尿病人如血糖控制不佳,抵抗力将减弱,容易得肺结核等多种感染性疾病,要引起重视。”
这类疾病好了之后,很快就能胖起来。还有的人没生病,但经常熬夜工作,身体消耗大,也会消瘦。要提醒大家的是,若原本胖的人突然变瘦,得排除疾病的因素。增肥宝典
总则:运动量适度减少一点点,在营养均衡的基础上多吃一点点,让摄取量超过消耗量。在饮食方面,增肥者要增加淀粉类主食和高蛋白食物(鱼、肉、蛋、奶)的摄入。每个月测定一次体重,检测体重的变化而调整饮食。
体重不变:运动量不变,再多吃点。
体重仍在下降:可能是运动过大消耗大,或为饮食摄取量还不够,也可能是原发性病没处理好。
轻松的心态、规律的运动、均衡的营养、良好的休息、及时预防和治疗疾病是维持正常体重的关键。
原来走路快的人会更加健康长寿
走路快的人更加健康长寿,原来寿命是能“走”出来的。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用了约10年时间,在观察了近500名老年人后发现,走路快的老人比走路慢的老人死亡率更低。
走路慢的人中有77%死亡,中速的人中50%死亡,而走路速度快的人中,只有27%的人死亡。研究人员称,该调查揭示出行走速度是寿命长短的“预警器”,即使在身体健康的人身上同样适用。这一研究在美国老年学会会议上提出,发表于《美国老年学会》杂志11月刊的相关研究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原因可能有两个,”此项研究的作者之一,来自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斯蒂芬妮·a·史图登斯基博士说,“一是对走路快的人来说,走路本身就是很好的锻炼;二是这些人体质一直比较好,所以走路时健步如飞。”
需要提醒的是,进行快速步行锻炼时,应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如体质较好的人可在步行中结合慢跑;而体弱者则应循序渐进地由慢速逐渐加快,距离由短到长。
影响寿命的因素 遗传影响寿命
遗传因素是决定着寿命长短的先天性因素。在人体近10万个基因中,存在着能够决定生命长度或者是衰老进程的基因。它们分别是影响细胞复制的端粒、生殖基因、衰老基因以及凋亡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