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怎么治疗
热射病怎么治疗
旨在迅速降低深部体温。脱去患者衣服,吹送凉风并喷以凉水或以凉湿床单包裹全身。以冰水浸泡治疗已不再推荐,因发生低血压和寒战的并发症较多。但如其他方法无法降温时,亦可考虑此方法,但此时需要监测深部体温,一旦低于38.5℃时需停止冰水降温,以防体温过低。
体外降温无效者,用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腹膜腔灌洗或血液透析,或将自体血液体外冷却后回输体内降温。
氯丙嗪有调节体温中枢的功能,扩张血管、松弛肌肉和降低氧耗的作用。患者出现寒战时可应用氯丙嗪静脉输注,并同时监测血压。
昏迷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和褥疮,须加强护理;提供必需的热量和营养物质以促使患者恢复,保持呼吸道畅通,给予吸氧;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免促发心力衰竭,发生心力衰竭予以快速效应的洋地黄制剂;应用升压药纠正休克;甘露醇脱水防治脑水肿。激素对治疗肺水肿、脑水肿等有一定疗效,但计量过大易并发感染,并针对各种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热射病会造成哪些不适
据了解,“热射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天气的环境下。一般表现为高热,体温能达到40℃以上,同时,皮肤干热无汗,还会出现神志障碍、脏器衰竭等。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死亡率高达50%—70%。
“‘热射病’就是极重度中暑。”福医大附二院急诊科副主任王耀国解释说,持续闷热会使人的皮肤散热功能下降,而且红外线可穿透皮肤直达肌肉深层,体内热量不能发散,此时热量集聚在脏器及肌肉组织内,引起皮肤干燥、肌肉温度升高,导致汗出不来,进而伤害到中枢神经。
“内脏的温度超过42℃,就会出现细胞功能障碍。”王耀国说,“热射病”会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功能,患者出现局部肌肉痉挛、高热、无汗、口干、昏迷、血压升高、咳嗽、哮喘、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现象。另外,“热射病”可能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王耀国提醒市民,遇到高温天气,一旦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时,要注意降温。如高温下有人昏迷,应立即将昏迷人员抬放至通风阴凉处,浇凉水降低昏迷者的体温,使其平卧,松开或脱去衣服,将病人的头部及肩部垫高。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没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可让病人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在患者额部、双颞侧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进行物理降温,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有条件者用冰水或50%的乙醇擦洗全身,并为其按摩肢体。“对重症中暑者,应在降温的同时,迅速将其送至医院抢救。”“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一种中暑类型,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死亡率高达50%。“热射病”是指在高温高湿的天气下,人的皮肤散热功能下降,引起肌肉温度升高,继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功能,出现发热、哮喘、呼吸困难、血压升高、呼吸衰竭等病症。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热射病怎么治疗 热射病有后遗症吗
热射病一般来说及时治疗之后,是不会有后遗症的,如果治疗不及时,有可能造成后遗症。热射病病死率介于20%~70%,50岁以上患者可高达80%。体温升高程度及持续时间与病死率直接相关。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与神经系统、肝、肾和肌肉损伤程度及血乳酸浓度有关。昏迷超过6~8小时或出现DIC者预后不良。体温恢复正常后,大脑功能通常也可很快恢复,但有患者也可遗留大脑功能障碍。轻或中度肝、肾衰竭病例可以完全恢复;严重肌损伤者,肌无力可持续数月。
热射病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预防:在高温闷热的天气中要注意预防“热射病”,尤其是高温下户外长时间工作的人群。可采用一些简易方法轻松避暑。
1.在室内保持自然通风,外出带上淡绿茶水或淡盐水。盐水调制法:1公升水,放入盐1/2茶匙水调和,每15分钟喝半杯,一天喝3-4次。
2.外出坐车时,冰袋冷敷降温。可到医院购买医用冰袋,或者自制冰袋:准备一些湿的绒布把冰块包裹起来,再用一个干净塑料袋套上放入冰箱。出门擦擦脸和胳膊,会感到凉快。
3.回家多用温水洗澡,如果感觉身体发热发烫,可用一些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药品擦拭,蒸发吸热。
4.凉水冲手腕,每隔几个小时把手腕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5秒,可以降低血液温度。
如何避免患上热射病
如何预防热射病第一招:躲避烈日
热射病常因被烈阳照射时间过长所引发,所以夏季出行应躲避烈日,尤其应避免上午10点到下午16点出行,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
如何预防热射病第二招:防晒保护
出门时,应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饮料等。值得提醒的是,即便是身体强健的男士,也应做好上述防护措施。
如何预防热射病第三招:补充水分
夏季外出,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平时可多吃些西瓜、桃、黄瓜、西红柿等蔬菜水果,具有预防中暑的功效。
如何预防热射病第四招:睡眠充足
夏季日长夜短,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好措施。
如何预防热射病第五招:补充营养
夏季面对高温,营养膳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富含高维生素A 、B1、B2和C的食物为主。平时可多吃番茄汤、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
如何预防热射病第六招:备防暑药
夏季出行,应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等。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就可服用所带药品缓解病情。
如何预防热射病第七招:及时检查身体
如今人们对于身体检查越来越在意,夏季是疾病的高发期,有心血管疾病、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在夏季应及时检查身体,增强防护意识,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什么是热射病
重症中暑可以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通常是受热导致虚脱的第一次警告,过度劳累后,胳膊、腿和腹部等处的肌肉都会发生这种痉挛,一般由于身体盐分缺乏而引起(因为流汗过多,特别是食盐不足时)。
在炎热的天气下做体力劳动或长跑,都可能引致热衰竭。
而中暑中,最严重的就是热射病。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它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
什么是中暑
热射病(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遇到高温天气,一旦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时,要注意降温。如高温下发生出现昏迷的现象,应立即将昏迷人员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冷水反复擦拭皮肤,随后要持续监测体温变化,若高温持续应马上送至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可以为是普通中暑而小视,耽误治疗时间。
病因对高温环境适应不充分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在大气温度升高(>32℃)、湿度较大(>60%)和无风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缺乏对高热环境适应者易发生热射病。易发因素包括:①环境温度过高 人体由外界环境获取热量。②人体产热增加 如从事重体力劳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应用某些药物(苯丙胺)。③散热障碍 如湿度较大、过度肥胖或穿透气不良的衣服等。④汗腺功能障碍 见于系统硬化病、广泛皮肤烧伤后瘢痕形成或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等患者。
1.劳力性热射病
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数小时后发病,约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达160~180次/分钟,脉压增大。此种患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2.非劳力性热射病
在高温环境下,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其他高危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及偏瘫或截瘫患者。表现皮肤干热和发红,84%~100%病例无汗,直肠温度常在41℃以上,最高可达46.5℃。病初表现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和瞳孔对称缩小,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约5%病例发生急性肾衰竭,可有轻、中度DIC,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热射病为啥不能喝水 热射病为什么不能喝水
人体在热射病时,因为大量分泌的汗液带走人体的很多盐分,造成了人体内部电解质紊乱,如果这个时候再大量饮水,就会进一步降低电解质的有效浓度,从而导致病情加重,所以热射病患者不能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