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孕保胎的7大误区
早孕保胎的7大误区
1.绝对卧床休息
这是很多医生都推荐的方法,但是孕妈们千万不要误解,卧床休息并不是指绝对的卧床,那些连吃饭、大小便都必须在床上的做法是不对的。
其实,很早以前就有临床研究证明,绝地卧床休息并对保胎并没有绝对的益处,如果是因为胚胎因素导致的先兆性流产,早即使每天倒挂起来,该流产的还是会流产。
2.多次抽血查hCG和孕酮
很多时候孕妇有先兆性流产的迹象,医生会让孕妇检查hCG和孕酮。其实,对于保胎的孕妇来说,也没有必要频繁检查hCG,因为最终判断胚胎是好是坏,主要是还靠超声检查。
3.轻易打保胎针吃保胎药
很多孕妈觉得,保胎的话不吃药不打针相当于0措施,医生也只好顺水推舟开肌肉注射的黄体酮,口服的黄体酮,阴道塞的黄体酮。
但临床上真正需要补充黄体酮保胎的孕妇并不多,如果胚胎本身有问题,即使补充再多的黄体酮也是无济于事。
4.反复做超声检查
一般医生的通过B超手段来了解体内胎儿的发育情况。但是,由于胚胎的生长发育需要时间,在短期内复查B超除了要增加麻烦,增加费用,增加担心以外,是没有任何临床意义的。特别是在孕早期没有必要过多检查,原则上是有必要的话1-2周复查一次B超。
5.宁愿相信江湖郎中,不愿相信医生
对于孕妇来说,胎儿实在是太重要了,出现先兆性流产的情况,不仅是孕妇全家都在盯着这个胎儿,在保胎方面,很多人是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尽管正规大医院的医生很明确地说了该如何做,她还是要不停地找各种人各种医生去咨询,甚至找一些根本没有行医资格的江湖郎中,去吃各种偏方验方的保胎药。
6.一出血就住院保胎
阴道出血是先兆性流产的一个迹象,有些孕妇一发现出血就担心,要求住院检查,但孕妇应该知道,先兆早产住院保胎和门诊随访治疗是没有差别的,在家和住院治疗以及随访的原则是相同的。
7.保胎要多吃有营养的食物
如果上网搜索“保胎不能吃的食物”和“保胎应该吃的食物”,你会发现,有很多食物都是重合的、混淆的配方。其实,保胎时吃的食物很平时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适量、均衡、多样化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刻意去补。
对于孕早期保胎,确实强调注意休息,但这种休息并不意味着绝对卧床休息,要注意禁止性生活,避免不必要的阴道检查。
同时,保胎时间原则上2周,如果保胎2周后症状无好转,有可能是胚胎本身有异常,需进行B型超声波检查及β-HCG测定,充分了解胚胎状况,给以相应处理,必要时应终止妊娠。
为什么么多人需要保胎
越来越多的准妈妈都加入了保胎的大军中,那么为什么要保胎的人越来越多呢?本文我们就来详细了解。
怀孕的年龄是造成保胎人数增多的重要因素。原来人们的怀孕年龄大多在25岁-28岁之间,但是现在的很多孕妇年龄已经上升到了35岁左右,甚至还有四十出头怀孕的。高龄孕妇由于卵巢功能退化,便会引发保胎的需求。
孕育一个小生命,不少准妈妈喜忧参半,喜的是要“升级”当妈妈了,忧的是如何确保宝宝健康出生。近几年来,无论是我们看到听到的,还是发生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亲身感受到的,都是“保胎大军”的队伍正在日益壮大。现在的人究竟为什么如此“脆弱”?为什么比我们父辈时代的物质条件好了,人反而更加娇气了?
保胎的妈妈越来越多
好孕失败一定很烦,可是成功好孕了一样烦——稍有“风吹草动”就需要保胎。看着身边的“保胎大军”日益壮大,很多孕妈妈本身也很纳闷“怎么现在保胎的人这么多?”在南京市的各家医院,每天都要接诊各种需要保胎的孕妇。仅仅来自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的数字就足以窥见“保胎大军”的“一斑”——从 2005年起,需要保胎的准妈妈便一直呈现增长的趋势,到2009年,保胎人数已经足足增长了60%。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的侯莉莉主任告诉记者,据保守统计,仅和2005年比,2009年需要保胎的孕妇就增加了60%!
年龄和压力是关键因素
怀孕的年龄是造成保胎人数增多的重要因素。原来人们的怀孕年龄大多在25岁-28岁之间,但是现在的很多孕妇年龄已经上升到了35岁左右,甚至还有四十出头怀孕的。高龄孕妇由于卵巢功能退化,便会引发保胎的需求。此外,目前来讲,头胎怀孕生育的女性非常少见,大约只占到怀孕人群的十分之一。很多夫妻由于避孕失败,在经济条件等现实的社会压力下,还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迎接新生命,因此往往都会选择人流,甚至多次人流,因此造成很多并发症,卵巢和黄体变差,导致自己将自己推入了保胎的队伍。
孕酮低未必一定要保胎
很多孕妈妈才产检时一旦发现孕酮低,就非常担忧。侯主任表示,其实孕酮低并不一定就要保胎。因为孕酮值是波动的,一两次的检测结果并不能说明问题。侯主任指出,孕妈妈首先应该保持愉快心情。怀孕时高度紧张的焦虑情绪对胚胎的发育有百害而无一利。现代家庭都是只生一个宝宝,很多准妈妈一怀孕就开始陷入一种紧张和焦虑状态,而焦虑肯定会对胎儿造成负面的影响。还有的孕妈妈稍有一点出血迹象就怀疑胎儿是否不够健康,选择流产,也是大可不必的。因为孕期出血也有可能与胚胎着床的位置有关,保持健康乐观的情绪,就能轻松安全地度过孕期。侯主任提醒保胎的孕妈妈,只要保持清淡和多样化的饮食,一般不必再添加保健品,保胎药多吃并无益处。
调查原帖
现在的人怎么了?
怀孕是个很美好很值得庆祝的大事,可是咱身边的JMM怀上了不仅没办法开心,反而更加胆战心惊——因为要保胎!说句实话,不是JMM太娇气,想 “偷懒”去保胎,可是,可是……这不是人生儿戏,稍有不慎,就有流产先兆,再大的好事也立即转眼变浮云……现在的人究竟怎么了,是神马让我们如此脆弱?调查一下,身边的JMM都是什么原因需要保胎?
孕早期保胎的5个常见误区
1.参汤补身体?容易引起流产
怀孕3个月了,婆婆给我炖了鸽子参汤补身子保胎,可我听说保胎不能吃参类。请问这是真的吗?现在的我能不能喝参汤呢?有哪些食物是保胎期间不能吃的呢?
A:在怀孕早期,最好不要吃参类,因为参类本身就有活血的作用,同时具有“抗凝”的作用,有可能会引起流产,所以最好不要喝参汤,至少不要多吃。
2.香蕉会滑胎?没有科学依据,不可信
老人家说香蕉吃了会滑胎,这种说法科学吗?孕期有哪些水果是吃了会流产的吗?
A: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其实香蕉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钾的水果,还有猕猴桃和苹果,都是有大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C,这些水果可以在怀孕期间多吃。
3.孕妇不能吃辣?若吃辣无特别症状可吃
我是湖南人,喜爱吃酸辣的食物。老公一家是广东人,不怎么吃辣。现在我怀孕了,他们说怀孕早期不能吃辛辣的食物,不然容易流产,这种说法可取不?我在怀孕早期的饮食要注意什么呢?
A:只要在饮食上营养均衡,原则上孕妇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只要孕妇吃了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都是没有关系的。但是有些人吃了辛辣的食物,会引起阴道炎、上火等症状,那就需要少吃辛辣的食物。
孕早期的饮食方面,遵循饮食均衡,不挑食的原则,注意低脂,低蛋白饮食,要吃易消化的食物,在怀孕早期最好不要吃参类进补,因为参类本身有活血的作用,容易引起流产。
4.高举双手易流产?没有科学依据
我备孕一年多才怀上的,现在两个半月,在家保胎,家人不让我高举双手,例如晾衣服也不准,说高举双手容易流产,请问这个说法有科学根据吗?
A:高举双手容易流产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如果没有特殊的症状,抬高手晾衣服是可以的,如果引起了流产,这种情况不一定抬起双手引起的,可能本身胚胎发育就不好,进行检查可能会发现孕激素水平就很低。如果以前是有过高举双手流产史的话,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注意。其实我们还是建议,在怀孕早期来医院做一个B超检查,了解胚胎发育的情况。
5.保胎就是一动不动?主张适当活动
孕十一周胎儿偏下,医生让我卧床安胎,请问躺卧好还是侧卧好?躺久了可以坐吗?
A:对于卧床安胎是躺卧好还是侧卧好,其实没有规定的,按照个人的习惯而定,躺卧和侧卧都可以,躺久了可以坐,并不是说保胎一定是躺在床上不动,其实日常生活,还是可以自己料理的,适当户外活动也是可以的。
胎儿偏小怎么回事
胎儿生长发育基本靠蛋白质的积累,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不当是影响胎儿体重的重要因素,孕妇应该合理摄入足量的蛋白质。
想长胎准妈妈得先吃“肉”
陈沁说,胎儿生长发育所需全部来自母体,而任何生长发育过程基本上是蛋白质的积累过程,如果孕中期超声检查发现胎儿的头围和腹围都偏小,那多数是妈妈的营养摄入不足,尤其是蛋白质的摄入不足。
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不足,不仅会影响胎儿的体重,还会造成胎儿脑细胞细胞缓慢,脑细胞总数减少。正常成年女性每日所需的蛋白质数量是65克,孕早期应在此基础上增加5克,孕中期则增加15克,孕晚期要增加25克。
很多食物都含有蛋白质,但要摄入优质蛋白质就需要吃鱼、禽、蛋、瘦肉、海产品、豆制品等食物。陈沁建议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分别摄入3份、4份和5份的优质蛋白质,比如孕晚期每天吃一个鸡蛋,然后再安排一两肉、一两鱼和2杯牛奶基本能满足蛋白质的需求。
准妈妈最容易犯的吃“肉”误区
如今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许多准妈妈通过网络、书籍或亲们好友得知了很多孕期饮食知识并照做,但陈沁营养师告诉我们,很多准妈妈其实都在错误地吃“肉”。
误区1:一个鸡蛋加一杯奶就够了
很多孕妇都知道孕后需要每天增加一个鸡蛋加一杯奶,却不知道这要建立在每天3份蛋白质的基础上,如今的女性以瘦为美,很多人在怀孕之前很少吃肉,怀孕之后如果只是补充了一个鸡蛋加一杯奶明显是不够的。
误区2:喝汤不吃肉
蛋白质不溶于水,光喝汤不吃肉等于没有补充蛋白质,再吃蛋白质的时候应搭配淀粉类食物如面包,以保证蛋白质的吸收。
误区3:没有每天摄入优质蛋白质
有些上班族妈妈上班时间会将就吃,然后到周末再大吃一顿,希望能给胎儿补充营养。陈沁提醒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胎儿每时每刻都在成长,应该是不断地供给蛋白质,集中一两天大吃大喝对宝宝用处不大,还会导致孕妇体重增长过快引发妊娠期糖尿病。
误区4:太纠结“肉”的形式
有些准妈妈或是其家人认为孕期要吃得营养就要保证原汁原味,经常只吃水煮鸡蛋、水煮肉、水煮白菜等,结果导致准妈妈没多久就厌食吃不下了。陈沁提醒大家不要太关注于“肉”的形式,相比于所谓的营养流失,吃肉太少对胎儿的影响更大。水煮蛋不好吃就吃煎蛋,觉得吃一两瘦肉太多那就吃一点瘦肉吃一点鱼肉……准妈妈应该变着花样来吃肉。
胎儿偏小的妈妈务必找找自己是否存在吃肉的误区,及时纠正或请教营养医师,以保证胎儿的良好发育。
孕妈检讨一下有没好好吃肉
想长胎准妈妈得先吃“肉”
陈沁说,胎儿生长发育所需全部来自母体,而任何生长发育过程基本上是蛋白质的积累过程,如果孕中期超声检查发现胎儿的头围和腹围都偏小,那多数是妈妈的营养摄入不足,尤其是蛋白质的摄入不足。
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不足,不仅会影响胎儿的体重,还会造成胎儿脑细胞细胞缓慢,脑细胞总数减少。正常成年女性每日所需的蛋白质数量是65克,孕早期应在此基础上增加5克,孕中期则增加15克,孕晚期要增加25克。
很多食物都含有蛋白质,但要摄入优质蛋白质就需要吃鱼、禽、蛋、瘦肉、海产品、豆制品等食物。陈沁建议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分别摄入3份、4份和5份的优质蛋白质,比如孕晚期每天吃一个鸡蛋,然后再安排一两肉、一两鱼和2杯牛奶基本能满足蛋白质的需求。
准妈妈最容易犯的吃“肉”误区
如今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许多准妈妈通过网络、书籍或亲们好友得知了很多孕期饮食知识并照做,但陈沁营养师告诉我们,很多准妈妈其实都在错误地吃“肉”。
误区1:一个鸡蛋加一杯奶就够了
很多孕妇都知道孕后需要每天增加一个鸡蛋加一杯奶,却不知道这要建立在每天3份蛋白质的基础上,如今的女性以瘦为美,很多人在怀孕之前很少吃肉,怀孕之后如果只是补充了一个鸡蛋加一杯奶明显是不够的。
误区2:喝汤不吃肉
蛋白质不溶于水,光喝汤不吃肉等于没有补充蛋白质,再吃蛋白质的时候应搭配淀粉类食物如面包,以保证蛋白质的吸收。
误区3:没有每天摄入优质蛋白质
有些上班族妈妈上班时间会将就吃,然后到周末再大吃一顿,希望能给胎儿补充营养。陈沁提醒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胎儿每时每刻都在成长,应该是不断地供给蛋白质,集中一两天大吃大喝对宝宝用处不大,还会导致孕妇体重增长过快引发妊娠期糖尿病。
误区4:太纠结“肉”的形式
有些准妈妈或是其家人认为孕期要吃得营养就要保证原汁原味,经常只吃水煮鸡蛋、水煮肉、水煮白菜等,结果导致准妈妈没多久就厌食吃不下了。陈沁提醒大家不要太关注于“肉”的形式,相比于所谓的营养流失,吃肉太少对胎儿的影响更大。水煮蛋不好吃就吃煎蛋,觉得吃一两瘦肉太多那就吃一点瘦肉吃一点鱼肉……准妈妈应该变着花样来吃肉。
胎儿偏小的妈妈务必找找自己是否存在吃肉的误区,及时纠正或请教营养医师,以保证胎儿的良好发育。
孕妈认识错误易导致3误区
误区1:胎教时间可随意挑选
很多孕妈的胎教时间很随意,每次想起来时就拍一拍肚子,但是宝宝这时可能在睡觉,妈妈的举动会让他觉得很不安,容易打扰到他休息。
孕妈可以在每天的早晚和宝宝做游戏,每次时间最好控制在5分钟之内。
误区2:音乐胎教就是一直放音乐
音乐胎教可以通过刺激胎儿的听觉系统,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但播放音乐时应讲究方法,在孕早期每次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孕中后期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20分钟为宜。而且耳机不能直接放在孕妈的腹部,否则会损伤宝宝的听力,音箱至少应在1米之外,音乐节奏不可太过激烈。
误区3:光照胎教早早进行效果好
关照胎教指通过光源来刺激胎儿,以促进其视觉系统的发育。但在是胎儿的视觉发育比较晚,一般在孕中期末(7月份)才开始发展。光照胎教进行的过早没有意义,胎儿是感觉不到光照的。孕妈不妨在孕27周以后在实性光照胎教。
温馨提示
其实孕期妈妈的心情对胎儿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你的心情不好,这种负面的情绪可以传染给宝宝,以后可能会影响他的性格发展。所以应该在孕期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宝宝才会更健康、聪明。
孕妇要小心孕期饮食的5个误区
孕妇孕期饮食是非常重要的,饮食能够补充孕妇孕期所需的各种营养,但是关于孕期饮食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孕妇们一定要多加小心,别让自己走入饮食误区。
误区一:营养多总比少强
很多准妈妈在孕期只想着如何补充更多的营养,殊不知营养过剩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肥胖,不仅增加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危险,还可能导致巨大儿出生,增加难产,容易出现产伤;而且巨大儿出生后容易发生低血糖、低血钙、红细胞增多症等,同时也是成年后患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病的潜在因素。
误区二:孕期补钙,多多益善。
准妈妈都知道钙的重要性,所以大多数孕妇孕期都补钙,但是有些准妈妈体内并不缺钙也盲目进补,这样就适得其反了。超量补钙,会增加肾结石的危险,还可能对其他因素诱发的癌症有促进作用。故正常孕妇应尽量从膳食中获取钙,缺钙孕妇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制剂。
误区三:维生素补充要早,多点没关系。
孕早期是胎儿器官发育最为活跃的阶锻,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对胎儿危害非常大,维生素A在早期摄入过量有致畸作用,维生素C超大量可导致流产。所以,应从孕中期开始补充维生素制剂,提倡优先选择食物补充。
误区四:主食没营养尽量少吃。
主食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其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维持血糖。准妈妈和宝宝脑细胞的代谢和胎盘也都要靠消耗血糖来得到能量。主食吃得过少,易发生低血糖,产生对神经系统有毒性作用的酮体。
误区五:体重增加没关系,产后再减肥。
这种想法非常错误,孕妇的体重是孕期判断营养状况的指标之一,孕妇吃得过多,热量超标,营养失衡,导致妈妈肥胖,胎儿过大,易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和胎儿过大,妊娠糖尿病可导致严重的母婴合并症和并发症。
产前检查的5大误区
误区一:
发现怀孕后安心养着就行,孕早期不用检查
专家提醒:因为早孕试纸的普及,一些女性在家自行测试,发现怀孕后就安心在家等着3个月后建档,认为前三个月没必要去医院检查。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孕早期检查是相当必要的,在停经后7—10周要做腹部彩超排除宫外孕,并确定胎心及胎儿是否在宫内存活,一些孕早期的产检项目还将及时了解孕妈妈的身体情况,是筛选高危妊娠、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期死亡率的关键,大家一定要重视。
误区二:
产检次数和时间自己定,找时间、看心情
专家提醒:现在很多孕妈咪都是职场女性,时间受限,所以经常不能按时产检,另外一些年轻的孕妈咪对待产检的态度应该转变一下,不要因为不想动、天气不好、没啥不良反应等理由随心所欲地打乱原定的产检计划。产检时间和次数都是有科学依据的,只有按时产检,才能更好地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和母亲的生理状况,出现异常也能及时处理。
误区三:
B超对宝宝不好,能少做就少做
专家提醒:来产检的孕妈妈很多一听要做B超都会下意识的问一句:“对胎儿有没有影响?”可见大家都B超存在很多误解。B超作为现代医学中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基本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因此,孕妈妈不可擅自减少B超检查的次数。
误区四:
只要按时产检就能百分之百保证胎儿健康
专家提醒:产检在受到重视的同时,也存在被神化的现象,很多人认为产检无所不能,只要按时产检,就能排除胎儿的所有畸形,保证胎儿的健康。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比如说,唐氏筛查只是通过化验孕妇的血液,来判断胎儿患有唐氏症的危险程度,并不能完全确定是否是唐氏儿,所以大家要理性的对待产检中的每一个项目。
误区五:
在哪产检都一样产检医院不固定
专家提醒:我们发现很多孕妈的产检经历就像打游击一样,今天在这个医院产检,明天在那个医院产检,真是想去哪检去哪检,但是我们还是建议各位孕妇能够固定在一家医院,一名医生进行产检,这样能够使产检医生清楚掌握你整个孕期的情况,在出现突发情况时,便于处理,同时有助于日后制定个性化的分娩方案。
孕期安胎保胎小心踏入4大误区
误区一:安胎等于卧床休息。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安胎是为了让胎盘在子宫内顺利发育,避免因为激烈的运动等意外情况而造成胚胎脱落。安胎的情况因人而异。如果医生诊断一个孕妇确实需要卧床安胎的,那就不能不卧床!而如果怀孕妈妈的身体处在健康平衡的状态,是不需要长期卧床养胎的。适当的动或者劳动,不仅对孕妇的身体好,对胎儿的成长也是极有好处的。
误区二:孕妇必须比孕前吃得更多,才能保证胎儿营养的充分供给。
孕妇妈妈的营养不但要供给自己,还要供给胎儿,因此要比平时吃得更多--这样的说法听起来是很有道理的吧?其实不然!孕妇最重要的是饮食均衡,而不是量大。过多的摄入食物,会导致孕妈妈的身体肥胖、血糖过高等严重后果。这样对胎儿才是极极不利的!肥胖对孕妇的分娩也是及其不利的。无论是自然生产还是剖腹产,过度肥胖都会增加分娩的风险!
误区三:孕妇妈妈最好不要干活,尤其是不能上班!
干活磕磕碰碰,还让人劳累!上班更是忙碌不堪!孕妇就不要干活,也不要上班了吧!非也!
适量的劳动能让孕妇的身体得到锻炼。放弃工作在家不仅仅让孕妇失去了一定量的运动,长期呆在家里还容易增加孕妇产后抑郁症的爆发率。长期处在家人的高度呵护之下,也容易增加孕妇的焦虑感,使孕妇的心境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因此,要想胎儿健康,孕妈妈适量干活工作是可取的哦!
误区四:长辈的经验比医生的建议重要!
这一点已经不仅仅是安胎的问题了。很多年轻的准妈妈由于杠不过长辈的态度而盲目听从她们的意见,结果导致了悲剧。更有不少长辈,在医生明确告知不能保胎之后,还坚持保胎,这样的做法是很盲目的。医学证明,胚胎也会“优胜劣汰”。一部分早期自然流产避免了畸形儿的出生。因此,从优生学来讲,盲目保胎不可取,可能给孩子和父母带来终身痛苦。
孕早期安胎,警惕三个误区
孕早期,不少准妈妈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阴道流血和下腹隐痛等情况,常需要安胎治疗。不过,在安胎问题的认识上,人们存在三个误区。
误区一:安胎需长期绝对卧床
安胎不等于长期绝对卧床。安胎是否需要绝对卧床,视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当准妈妈正处于阴道流血活动期时,这时有必要暂时卧床休息;当阴道流血已停止,则可适当运动,无须绝对卧床。
误区二:滥用宫缩抑制剂
宫缩抑制剂主要用于晚期先兆流产或先兆早产时的子宫异常收缩,而非孕早期流产。孕早期流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精卵本身的质量不良引起的,是一种自然淘汰过程,遵循着“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所以这时往往不需要安胎治疗。另外,滥用宫缩抑制剂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会对准妈妈身体产生一定的危害。
误区三:黄体酮可能致畸
关于黄体酮可致畸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黄体酮是一种安胎药,属孕激素类药物,对 黄体功能不全造成的流产有良效。如果确需注射黄体酮保胎,就应该注射。
孕早期保胎的常见误区
1、参汤补身体?容易引起流产在怀孕早期,最好不要吃参类,因为参类本身就有活血的作用,同时具有“抗凝”的作用,有可能会引起流产,所以最好不要喝参汤,至少不要多吃。
2、香蕉会滑胎?没有科学依据,不可信
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其实香蕉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钾的水果,还有猕猴桃和苹果,都是有大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C,这些水果可以在怀孕期间多吃。
3、孕妇不能吃辣?若吃辣无特别症状可吃
只要在饮食上营养均衡,原则上孕妇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只要孕妇吃了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都是没有关系的。但是有些人吃了辛辣的食物,会引起阴道炎、上火等症状,那就需要少吃辛辣的食物。
4、保胎就是一动不动?主张适当活动
对于卧床安胎是躺卧好还是侧卧好,其实没有规定的,按照个人的习惯而定,躺卧和侧卧都可以,躺久了可以坐,并不是说保胎一定是躺在床上不动,其实日常生活,还是可以自己料理的,适当户外活动也是可以的。
解读孕妇保胎4误区
一、卧床休息即可保胎 病人有流产史,一定要寻找流产原因。应该在孕初期接受B超等相关检查,了解胚胎发育情况,寻找病因。如有异常,要积极配合医生对症治疗,而不是单纯卧床休息。特别注意,没有阴道出血可下床活动,有出血要及时到医院查找原因。医生将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以及是否保胎。
二、孕期不能服用活血药经过多年临床观察,丹参如使用得当,能起到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胎盘血流的作用,可以有效预防流产、胎死腹中、胎儿宫内发育不良。活血化淤药一定要在医院使用,以便医生及时监测用药后的病情变化。
三、忽视孕期检查孕前检查各项抗体、激素水平非常重要,但一些孕妇往往忽视。对于孕前检查显示正常的习惯性流产女性,孕期检查格外重要。像这位孕妇,由于体内组织相溶抗原与丈夫的太接近,不容易产生抗体,此时,用丈夫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刺激孕妇,可调动她的免疫积极性,形成对胎儿有益的保护抗体,保住了胎儿。
四、盲目保胎一部分怀孕早期的自然流产属于自然淘汰,避免了畸形儿的出生。如果盲目保胎,有可能保住了染色体异常胎儿和病态畸形胎儿。所以,夫妇双方或一方染色体严重异常者,不但不要生育,而且不要保胎。
产前检查误区多,新手妈妈要谨防上当
误区1:早期不用去医院检查,用早孕试纸确认怀孕就行。
一些孕妈认为早期不用做检查,到3个月以后建档时再好好查就可以,还有些孕妈认为早期是胎儿生长的关键期,还是不要做B超了,以免对胎儿造成影响。其实,这些想法都是不对的。
研究表明,孕早期检查是筛选高危妊娠、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期死亡率的关键。因此,孕妈妈应提高对孕早期检查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误区2:产检一定要找大医院和主任医师。
这个误区在准爸妈中普遍存在。现在的小夫妻大部分都只能生一个孩子,一旦怀孕,就去最大的医院产检,还想方设法找最有名的主任医师。其实,孕妈妈们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大医院人满为患,主任医师又要等待很长时间。对于一般的正常产检,在专业的妇产医院就可以了也建议孕妈妈尽量在同一家医院做产前检查,这样能够方便医生全面地掌握病情,做出更好的处理。
误区3:不必在意产前检查的次数和间隔,有时间去就行。
大部分孕妈都身在职场,在孕育宝宝的同时还要兼顾工作,因此不一定完全按医生规定的时间去产检,也有些孕妈妈因为不想动、天气不好、产检没啥作用等理由擅自修改医生安排的产检计划。产前检查的次数和时间间隔是有科学依据的,这样的安排能更好地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和母亲的生理状况,从而判断是否适宜继续妊娠,评估妊娠的安全性。
误区4:B超一定要少做,对胎儿不利。
有些准妈妈认为B超有辐射,要尽量少做。事实上,超声波和我们平时说话的声波一样,说话对人没有什么害处,超声波也一样,基本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所以说超声波比较安全、不存在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成为现代医学中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误区5:B超发现胎儿异常就终止妊娠。
在临床中,当B超发现胎儿畸形时,无论情况如何,孕妈妈们的反应一律是:孩子还能要吗?有不少准爸妈认为一旦B超发现胎儿畸形就要终止妊娠。
孕早期安胎4大误区
误区1:人人需要安胎
对孕妈们来说,好心情才能带来好运气,才能给宝宝更多积极的情绪影响。虽然说起来简单,但孕期的准妈咪心情总会更加敏感,且变化莫测。但这些也不是无法调整的,为了让胎宝宝健康多一点,准妈妈和准爸爸不妨积极的行动起来,找到准妈妈在孕期情绪不好的原因,对症下药,把阴霾扫去,让孕期一路好心情。
对于腹中的宝宝,孕妈们在正常的生活规律下,宝宝基本不会出现任何意外,准妈咪无需患得患失。当然,如果感到身体不适或者出现出血或者其他问题,孕妈们及时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即可。面对越来越多的孕妈盲目保胎,医生们建议:保胎情况因人而异。并非人人都需要,但每个孕妈都要认清以下三个安胎误区。
误区2:安胎=长期卧床休息
在我国很多地区,由于孕育知识的尚未普及,仍有不少孕妈错误认为:安胎就等于卧床休息。其实这是非常不明智的。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安胎是为了让胎盘在子宫内顺利发育,避免因为激烈的运动而造成胚胎脱落。长期卧床休息对于孕妈们来说,也是有害的:
(1)长期卧床容易加重孕妈便秘
对一般的孕妈咪来说,本身就会因为妊娠反应、胎盘激素对消化功能的抑制以及增大子宫的压迫等原因造成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力下降和便秘等症状。如果长期卧床,早场肠胃蠕动变慢,容易使得便秘加重,苦不堪言。
(2)长期卧床容易得血栓
长期卧床,会让准妈咪全身的血液循环变得缓慢,机体的抵抗力下降,而血液在微循环中速度变慢就容易凝固,最常见是下肢、盆腔的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会因为长期缺乏运动,导致下肢肌肉废用性萎缩,生下宝宝之后下肢变得无力,走路困难。
因此,安胎是否需要绝对卧床,需要视个人情况来分析。如果孕妇正处于阴道流血活动期,暂时卧床是必要的。但如果阴道出血已经停止,B超显示胎盘后方和孕囊下方未见液性暗区,即使有多次习惯性流产病史,也无须绝对卧床,孕妇只需相对减少活动量,避免较激烈的活动即可。
如果存在以下几种情况的孕妈,就应尽量减少活动,以卧床的方式进行安胎:
1、某些孕妈咪在孕早期有阴道出血的先兆流产,伴有下腹疼痛。
2、某些孕妈咪由于子宫解剖异常,如宫颈机能不全、子宫畸形等情况。
3、因某种原因到医院进行了宫颈环扎术的准妈咪。
4、准妈咪的先兆流产虽然没有阴道出血,但超声检查发现绒毛下或胎膜下有血肿。
另外,适当的活动(如散步等)对改善子宫及胎盘的血液循环是大有帮助的,倘若长期卧床,反而容易导致体质虚弱、消化不良、便秘、下肢萎缩,严重者还可能形成下肢及盆腔静脉血栓,甚至引起肺栓塞,反而不利孕妈及胎儿发育。
误区3:多用黄体酮安胎
对孕妈们来说,一旦宝宝出现丁点问题,都是全家人的关注焦点。当然,所有的安胎药都应该遵循医嘱使用。目前医学上用的比较多的安胎药,主要成分就是黄体酮。黄体酮属孕激素类药物,近几年的科学研究发现,黄体酮不但有调节内分泌保胎的作用,还有很好的免疫保胎效果。因此,对于早期先兆流产孕妇,或有习惯性流产史者,黄体酮作为常规的安胎药物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是药三分毒,使用黄体酮作为安胎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可能导致女性胚胎成长以后出现体毛增多的现象,也有一些保守的医生认为黄体酮的安胎副作用尚未明确,对胎儿泌尿生殖器官的发育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畸形。当然,孕妈们谨遵医生的叮嘱,定期做好产检,黄体酮的使用还是比较安全的。
误区4:孕早期使用宫缩抑制剂来保胎
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怀孕12周之前),多数是由于遗传因素和受精卵不健康引起的,也可以这么解释,怀孕3个月之前的流产,是胚胎一种自然淘汰过程,对于这样的胚胎,准爸妈们不需要,也不应该选择安胎治疗,即使因为胚胎保住了,但生育下来的宝宝也是存在某方面的缺陷的。
宫缩抑制剂主要是针对晚期先兆流产或先兆早产时的子宫异常收缩而选择使用的,而孕早期先兆流产时,治疗的关键并非是子宫异常收缩。因此,孕早期的先兆流产几乎可以不用宫缩抑制剂用了也是白用。相反的,这些药物还会对孕妈有不良的影响,如硫酸舒喘灵和安宝有扩张血管作用,对于有出血倾向但无宫缩的准妈咪来说反而是毒药。
保胎期间可以喝蜂蜜水吗
保胎可以喝蜂蜜水。
蜂蜜可促进消化吸收,增进食欲,镇静安眠,提高机体抵抗力,对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着积极作用。蜂蜜不仅可以有效地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贫血、妊娠合并肝炎等疾病,还能有效地预防便秘及痔疮出血。怀孕保胎可以喝蜂蜜,只要适量就可以。所以说,保胎可以喝蜂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