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大肠癌的高危人群都有谁

大肠癌的高危人群都有谁

1、大肠癌高发地区的成人;

2、过去曾罹患大肠癌,并经手术治疗的患者;

3、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

4、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5、曾患有大肠息肉者,或是父母、兄弟姐妹被发现有家族性结肠多发性息肉病(息肉数在100 个以上);

8、家庭人员曾患有腺癌(如肺癌、肠癌、胃癌、甲状腺癌和乳腺癌)者;

9、血吸虫病患者;

10、盆腔接受过放射治疗者。

哪些人是大肠癌高危人群

1、如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中有一人患大肠癌,则本人患该病的危险性增加,应于40岁时开始行乙状结肠镜、粪便潜血或二者兼施的标准筛检。

2、曾行大肠癌根治术者,发生复发性癌或新癌的危险性增加。术后要动态观察癌胚抗原(CEA),若CEA持续不降或短期下降又复升高者,要考虑切除不完全或复发的可能,应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以探查肿瘤的存在。如果行大肠癌切除术者术前未进行彻底检查,则推荐术后1年内行结肠镜检查。如果本次或术前结肠镜检查显示正常,则下一次结肠镜检查可在3年后进行,以后每5年检查一次。

3、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由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的先天或获得性缺陷所致。该基因的突变多发生在20~30岁时,可导致结肠发生成百上千个腺瘤。40岁以后,携此基因者几乎100%发生癌变。对于这种家系成员,应接受遗传学咨询,并从青少年时期即进行定期的结肠镜检查。

4、腺瘤性息肉癌变率与息肉的大小相关。息肉愈大,癌变机会愈多。初次检查发现腺瘤,一律电切活检,证实为腺瘤者,3年后应随访进行结肠镜检查。如第一次随访检查显示正常或发现单个小型管型腺瘤,则下次随访检查可延至5年之后;相反,如息肉体积大,数目多,则检查的间隔时间应缩短。

5、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直肠癌,是一种在同一家族中有多个患结肠癌、直肠癌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凡疑及该病的个体,应从20岁~30岁开始每1~2年,40岁以后每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6、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增加。这种危险于患病后8年开始,以后持续稳定增加。对全结肠炎患者应于患病8年后,左结肠炎患者于患病15年后,每1~2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7、过去一直认为黑斑息肉病患者息肉不会癌变。但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黑斑息肉病病人患癌的几率大大高于正常人,一项调查显示黑斑息肉病病人恶性肿瘤发生率为20%~23%。因此,对于黑斑息肉病患者,应进行积极的随诊和检查治疗。对10岁以上患者,常规每两年行全消化道造影检查;20岁以上患者,每两年还应接受纤维结肠镜检查。

8、对于大于1厘米的息肉,尤其有腹部症状者,应尽可能经内镜电灼,择期剖腹手术或在纤维结肠镜的辅助下经腹腔镜切除息肉或病变肠段;25岁后,每年接受包括腹部、盆腔的全面检查;女性患者还应行乳腺检查、宫颈涂片和盆腔B超检查。

大肠癌的早期信号

大肠癌的早期信号

(1)便后出血及腹泻,或出现黏液便。

(2)持续l~2周以上的原因不明的下腹疼痛、下坠感。

(3)改变排便习惯,或大便表状变扁、变细、或排便次数增多,或便秘、或排便不尽感。

(4)原因不明的贫血和体重减轻。

上述第一条很重要。便后出血及腹泻常为最早的大肠癌前期症状,也是请肛肠肿瘤科医生检查的最佳时期。可是,以往有许多病人自认为是痔疮或肠炎,而错过了早期诊治的机会。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肿瘤医院就诊。

无症状高危人群有下列情况者尤应定期到专科医院检查:

(1)大肠癌患者的第一代亲属。

(2)家族性息肉癌患者。

(3)大肠腺瘤和溃疡性,结肠炎长期反复患者。

(4)血吸虫流行区和大肠癌的高发病区人群。

结肠镜检查的适应症

1.原因不明的腹泻、腹痛、便血、黑便、大便检查潜血阳性、大便习惯改变、腹部包块、消瘦、贫血,怀疑有结肠、直肠、末段回肠病变者;

2.钡灌肠发现有肠腔有狭窄、溃疡、息肉、癌肿、憩室等病变,须取活检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者;

3.转移性腺癌,寻找原发病灶者;

4.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等病的诊断与随访;

5.做止血、息肉摘除等治疗;

6.大肠癌高危人群普查;

7大肠癌及大肠息肉术后复查等。

生活中哪些人更容易得上直肠癌

1、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特别是已经患过肠癌的人群,其再患肠癌的风险要比普通人高10倍左右。

2、有家族肠癌遗传病史者:主要是指直系血亲中有患大肠癌者,特别是连续两代以上都有者,其罹患直肠癌的几率明显增加。

3、大肠癌高发区40岁以上有症状的人群,应高度警惕直肠癌的可能。我国大肠癌的高发区主要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

4、直肠息肉患者:特别是大肠腺瘤性息肉患者,资料显示有仅80%的直肠癌是经腺瘤性息肉转变来的。

5、慢性直肠炎症患者:特别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由于直肠长期受慢性炎症的刺激而导致恶变。此外,血吸虫病患者其直肠癌的发生率也较高。

此外,胃胆囊切除后的患者、糖尿病患者及长期便秘者等,患直肠癌的几率也较普通人高。直肠癌高危人群即使无症状也应定期进行直肠镜常规检查,这样有利于发现直肠癌的癌前期病变和早期癌,以便患者获得及时治疗。

男人腿越长越容易得这种癌症

身材高大腿长的人患肠癌几率高

大肠癌主要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早期常无症状,至出现便血、腹痛、腹泻等非特异症状时,患者常常已属中晚期。

大肠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大肠癌高发地区年龄大于40岁的有症状人群;接受过大肠癌、大肠息肉手术治疗的人群;有直系亲属患过大肠癌或大肠息肉的人群。

身材高更易患大肠癌

大肠癌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癌症,根据调查,我国大肠癌高发年龄在50-60岁,而西方国家则为60-70岁,相比之下我国发病年龄平均年轻了10岁。

容易得大肠癌的人群包括肥胖、高蛋白高热能低纤维饮食人群,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群,有结肠息肉病史、家族史的人群。

成年人身材高大可增加大肠癌的危险性,男性身材高于185CM患大肠癌的危险性大于身材低于165CM的男性。

而且肥胖可增加结肠癌的危险性,“肥胖的男性人群患结肠癌的危险性增加两倍,而体形较胖的女性罹患结肠、直肠癌的危险性也增加。

直肠息肉对直肠癌有作用

摘除直肠息肉,可阻断直肠癌的自然史,使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降40%和50%。这表明,摘除直肠息肉对直肠癌发生有预防作用。

1977年至1980年期间,他们在海宁市2次对30岁以上的23万余例大肠癌高危人进行15cm肠镜筛检(第1次检18万余人、第2次检8万余人),共检出4077人有直肠息或有腺瘤。对上述4077人在直肠镜下施行息肉摘除术,并对息肉摘除者作定期肠访,目前肠镜检查深度已达24cm。

经过20余年的肠镜随访,海宁市接受筛检人群的20年累计直肠癌的发病率降低为68.6%与82.4%。研究分析表明,海宁市受检的人群20年内的直肠实际病数为50例,比按数字模型预测直肠癌发病人数减少了229例。在此之前海宁市每年肠癌一会有40~50例。

大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有统计资料显示直肠癌约占大肠癌的2/3。大多数大肠癌从肠腺瘤发展而来,大约需要10年至15间。因此,早检查、早摘除息肉对预防大肠癌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艾滋病常见4大高危人群

1、男性同性恋者

包括双性恋者,因为肛交,所以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但同性恋不等于艾滋病。

2、暗娼人群

因与很多人性接触所以感染率非常高。

3、承受输血或血液成品者

除了抗血友病制剂外,其他血液与血液成品(浓缩血细胞、血小板、冷冻新颖血浆)的输注也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染。

4、与高危人群有性关系者

与上述高危人群有性关系者是艾滋病的又一高危人群。

什么人容易得大肠癌 其他患者

如胆囊切除后的患者,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以及长期便秘者,虽然不如前面人群得肠癌的风险大,但根据资料研究显示,他们得肠癌的机会比普通人群要大。

以上人群就属于大肠癌高危人群,我们建议这类人群即使无症状也必须定期去医院进行结肠镜的检查。

我们建议1~2年做肠镜检查1次,这样有利于发现癌前期病变大肠腺瘤和早期癌,使患者能获得及时治疗。

预防大肠癌的方法有哪些

一、大肠癌可以预防,筛查可降低其发病率及病死率

通过建立规范化结直肠癌宣教体系,树立并强化结直肠癌防治意识和结直肠癌可以预防的理念。WHO的观点是:1/3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1/3的癌症可以通过科学的治疗延长患者生命、改善生存质量。

大肠癌的发生经历了由正常黏膜、非典型增生、腺瘤到癌变的过程,即在成为癌瘤前有长达5~10年良性发展过程,这为结直肠癌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利时机。尽管多数病人早期无明显症状,但通过筛查可以发现从非典型增生、腺瘤到癌变过程的病灶。

二、加强宣教,提高筛查对象的依从性

目前大肠癌筛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费用以及筛查对象的依从性,如内镜检查,由于存在一定的不适及痛苦,往往被患者拒绝。因此,要提高筛查对象的依从性,必须重视宣教策略及沟通技巧,特别是对易感和高危人群,让筛查对象认识到各项检查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以及延误诊治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三、争取多途径支持,推进区域结直肠癌筛查

对于大癌筛查是否纳入地方政府健康服务体系规划、是否纳入项目基金筛查范围、筛查前宣教策略及力度,以及筛查对象的依从性等若干因素影响,我国绝大多数的地区和人群尚未纳入筛查,这与我国的国情有关,要改善这一状况是一个缓慢推进的过程。所以,有效的策略是:国家层面应重视,从政策上对结直肠癌予以高度关注,加大大肠癌防治的投入。各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应积极争取各种基金或项目支持,对本地区易感或高危人群实施大肠癌筛查,在为区域民众健康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掌握了本地域人群的结直肠癌发病的第一手重要数据,为地域结直肠癌防治策略提供借鉴。把大肠癌筛查的相关内容,尤其是内镜检查手段纳入40~50岁以上易感或高危人群健康体检内容。通过多方努力,使易感或高危人群主动制定结直肠癌预防方案,定期有针对性主动体检或积极参与结直肠癌项目筛查。

四、多形式与多组合常规检查,推进结直肠癌早期诊治

健康宣教是让早期大肠癌或者癌前病变的患者及时发现疾病,早期治疗改善预后的必要手段。在加大结直肠癌预防宣教的同时,倡导结直肠癌高危易患人群积极主动的多形式预防和早诊实践。结直肠癌筛查的诊断手段大都简便易行,包括大便隐血试验、直肠指诊、纤维乙状结肠镜检查、纤维全结肠镜检查和气钡双重造影,这些检查在大多数基层医院均完成,其中金标准是纤维结肠镜检查。检查可以是预防性的,也可以是对可疑症状进行排除。

易患大肠癌的高危人群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致病因素对大肠黏膜刺激的时间也随之增长,大多数患者在50岁以后发病;

2)家族史:如果某人的一级家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直肠癌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险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大约1/4的新发患者有结直肠癌的家族史;

3)结肠炎性疾病史:某些结肠疾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机会。他们结肠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

4)大肠息肉史:大部分结直肠癌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它们被称为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恶变的机会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5)基因背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畅癌等都是由于相应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这类患者不仅发病几率明显增加,并且发病年龄更小。

肠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肠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肠癌的出现是给很多的健康带来了危险,对于肠癌的高危人群也是都关注的,下面就介绍一下肠癌的高危人群。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致病因素对大肠黏膜刺激的时间也随之增长,大多数患者在50岁以后发病;

家族史

如果某人的一级家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直肠癌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险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如果您的某位直系家属(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不到50岁时患上大肠癌,或者在父系家族或母系家族中有两人及以上者患大肠癌,这时您就算是有大肠癌家族史]。大约1/4的新发患者有结直肠癌的家族史;

结肠炎性疾病史

某些结肠疾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机会。他们结肠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

大肠息肉史

大部分结直肠癌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它们被称为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恶变的机会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有关肠梗阻的预防

肠梗阻是一种临床表现综合症,由很多疾病引起。去除了导致肠梗阻的病因,就不会复发。对于某些原因引起的肠梗阻复发的可能性较大,如肠粘连、Crohn病、肠结核等。就粘连性肠梗阻而言,多数病人有腹腔手术、创伤、出血、异物或炎性疾病史。大部分患者以往有慢性梗阻症状和多次反复急性发作的病史。

腹腔粘连发生后,不会自愈,也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治愈肠粘连。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身保健。如注意进食富营养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粗纤维、不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常,适当的活动,避免突然改变体位的重体力劳动、激烈运动。一旦出现肠梗阻的先兆症状,及时就医。对于Crohn病、肠结核患者,除了注意以上事项外,主要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随访。

日常生活中预防肠梗阻,主要还是针对病因。就临床而言,成人肠梗阻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肠粘连、肠道肿瘤。对于肠粘连所致的肠梗阻上面已经提到。对于肠道肿瘤所致的肠梗阻,主要还是预防病因。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定期健康体检。对于肠道肿瘤的高危人群(有便血、便频、大便带粘液、腹痛等肠道症状的人、 大肠癌高发区的中、老年人、大肠腺瘤患者、 有大肠癌病史者、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家族性大肠腺瘤病患者、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Crohn病患者、有盆腔放射治疗史者),更应注意,要定期做相应的体检,必要时做肠镜检查。

相关推荐

大肠癌筛查刻不容缓

据北京市卫生局卫生播报:北京市恶性肿瘤死亡率上升速度不断加快,2007年排在该市居民死因之首,其中肠癌成为排在肺癌、肝癌之后的高发肿瘤。因此,我们必须关注肠道健康。 开展无症状人群普查 据市中医院外四科主任李升明介绍: 93%的大肠癌来源于腺瘤(一种癌前病变),从腺瘤发展到癌需5~7年。由于早期大肠癌和癌前病变多数无症状,但也会少量出血,因此,定期进行粪隐血试验初筛,阳性者进行结肠镜检查,是早期发现大肠癌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国际通用的筛查方法。 粪隐血试验就是检出眼睛看不出来的粪便中的微量血液,从而提示人

四大高危人群易患大肠癌

四大高危人群易患大肠癌 这三个饮食误区要小心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已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以下几类人群更易患大肠癌: 一、放射线治疗。许多资料显示,女性生殖器官肿瘤接受放射线治疗以后,患直肠癌的机会明显增加。因此,下腹部放射治疗历史的女性应提高警惕,一旦出现便血、下坠、排便习惯改变等直肠症状,就要及时进行肠镜检查。 二、遗传。一个人的亲属中大肠癌病人,则他(她)在一定条件下更多的机会发生大肠癌。因此,若亲属,特别是直系亲属中大肠癌特别是大肠癌病人时,家族中的每个

艾滋病常见六大高危人群

艾滋病是一种受人类免疫缺乏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 简称HIV)感染引发的综合症。些人群会是某种疾病的高危人群,艾滋病同样高危人群,这些人群比普通人群更容易感染艾滋病,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艾滋病的六大高危人群,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男性同性恋者 包括双性恋者,因为肛交,所所以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但同性恋不等于艾滋病。 2、暗娼人群 因与很多人性接触所以感染率非常高。 3、承受输血或血液成品者 除了抗血友病制剂外,其他血液与血液成品(浓缩血细 胞、血小板、冷冻新颖血浆)的输注也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染。 4、与高

肠癌的高危人群

尽管目前对大肠癌确切的病因仍不清楚,但临床发现下列因素能大大增加大肠癌发生的危险生,它们包括: 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致病因素对大肠黏膜刺激的时间也随之增长,大多数患者在50岁以后发病; 肠癌2) 家族史:如果某人的一级家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直肠癌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险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如果您的某位直系家属(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不到50岁时患上大肠癌,或者在父系家族或母系家族中两人及以上者患大肠癌,这时您就算是大肠癌家族史]。大约1/4的新发患者结直肠癌的家族史; 3) 结肠炎性

八大胃癌高危人群

1、患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是指癌变倾向的良性疾病,如:(1)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率可达10%;(2)慢性胃溃疡,癌变率低于3%;(3)胃息肉,直径>2cm,多发且基底较宽者癌变率高;(4)胃部分切除者,残胃癌变率可达0.3%-10%;(5)其他癌前病变,如巨大胃粘膜肥厚症,疣状胃炎等;(6)胃镜活检病理类型: ①异形增生,也称不典型增生,由慢性炎症引起,轻度到中度不典型增生往往可逆,少数情况会恶变,如发展到重度不典型增生则可认为是癌前病变甚至被认为是早期癌;②胃间变则癌变机会多;③大肠型肠化生与胃癌发生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癌症 肺癌高危人群

20岁以下开始吸烟、烟龄在20年以上者、每天吸20支以上为肺癌高危人群

10大肝癌高危人群

10大肝癌高危人群 1、肝癌家族史的人 一方面许多损害肝脏的遗传性疾病,如色素沉着病、糖原贮积症等都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也很高;另一方面,大家认为肝癌的家族性聚集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聚集所造成。目前没证据表明肝癌会遗传。 2、肝炎后肝硬化病人 50%以上的肝硬化病人发生癌变,而且多是病情反复、肝脏功能改善不良、经常出现腹水等合并症的患者。 3、生活在肝癌高发区的人 中国的肝癌高发区主要在东南沿海,如广西的扶绥、隆安,福建的厦门、同安,江苏的启东、海门,上海的崇明、南汇等,这些地区平均每10万人中

6大肝癌高危人群

1、摄入过多亚硝胺类化合物的人。从肝癌高发区南非居民的食物中,已分离出二甲基亚硝胺。此类化合物,也可引起其它处肿瘤如食管癌。所以也将亚硝胺类化合物,归为肝癌的病因之一。 2、肝癌家族史的人。一方面许多损害肝脏的遗传性疾病,如色素沉着病、糖原贮积症等都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也很高;另一方面,大家认为肝癌的家族性聚集,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聚集所造成。目前没证据表明肝癌会遗传。 3、食用受黄曲霉菌污染的食物的人。多年前,英国一农场,以黄曲霉菌致霉变的花生饼粕,喂饲火鸡,致使10万只幼雏很快死亡。而流行

6种常见癌症都该咋筛查

1.肺癌 肺癌在广州男女合计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均为首位的肿瘤。 高危人群: 年龄大于40岁以上的吸烟者,肺结核病史、特别是结核斑痕者,职业致癌因子接触史,如工作环境中石棉、无机砷化合物、煤烟、焦油、石油中的多环芳烃,以及长期受到厨房油烟污染、室内烧香和煤烟污染。 筛查方案: 可做低剂量螺旋CT,一次505元,可检查出早期肺癌小病灶。 2.大肠癌 广州市大肠癌发病率已达34.3/10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已超过肝癌,排在恶性肿瘤第二位,成为广州市居民癌症第二号杀手。每天,广州市7.5个户籍居民被确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癌症 胃癌高危人群

慢性胃溃疡、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等慢性胃病的为胃癌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