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中脘的作用
小儿推拿中脘的作用
推拿中脘具有健脾养胃,降逆利水的作用,主治小儿泄泻,呕吐,腹胀,腹痛,食欲不振,嗳气,食积等病症。
小儿推拿中脘的作用 小儿中脘临床应用
1.揉,摩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和中,临床常用于泄泻,呕吐,腹胀,腹痛,食欲缺乏等症,多与按揉足三里,推脾经等合用。
2.推胃脘自上而下主治胃气上逆,嗳气呕恶;自下向上直推有使小儿吐的记载,临床少用。
小儿消化不良的推拿图解 第一步:补脾经
小儿推拿中脾经位于小儿大拇指的指腹螺纹面上,通过补脾经能够健脾胃、补气血,适用于脾胃虚弱和气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进行推拿时
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拇指的螺纹面旋转向指根方向推300次。
小儿推拿中脘的作用是什么
中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推拿中脘具有健脾养胃,降逆利水的作用,主治小儿泄泻,呕吐,腹胀,腹痛,食欲不振,嗳气,食积等病症。
推拿时用指端或掌根按揉称揉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摩称摩中脘;自中脘向上推至喉下或自喉往下推至中脘推中脘,又称推胃脘。
揉100-300次;摩5分钟;推100-300次。
宝宝一岁多了不爱吃饭怎么办 推拿按摩
位置:小儿推拿中脾经位于小儿大拇指的指腹螺纹面上。
推拿方法: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拇指的螺纹面旋转向指根方向推300次。
功效作用:通过补脾经能够健脾胃、补气血,适用于脾胃虚弱和气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位置:板门穴位于小儿拇指掌侧的大鱼际处,
推拿方法:将小儿的手掌握住,掌心向上,使大鱼际处暴露,按摩时用右手拇指腹着力,按揉大鱼际处50次。
功效作用:按摩板门穴具可以宽胸利膈、消食化痰,对小儿厌食、食欲不振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位置:在手掌面第二至第五指根部横纹处,即指掌交界处。
推拿方法:使小儿掌心向上,用拇指桡侧缘从食、中、无名、小指根横纹逐个掐按,然后用拇指在四指根部横纹处左右来回横擦,反复3-5次。
功效作用:调中行气,和气血,消胀满,可以调理小儿脾胃,增强食欲。
位置:中脘穴位于肚脐直上约4寸处(小儿肚脐与剑突下端连线的中点),为人体任脉上的重要穴位,
操作方法:将小儿平躺在舒适的床上,用手掌根部着力,在小儿的腹部中脘穴处做环形揉动50次。
功效作用:主要可治疗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小儿厌食、食欲不振可通过揉中脘穴来健脾和胃,促进消化,增强食欲。
位置:小儿腹部脐周位置。
推拿方法:在按摩时用手指的掌面在小儿的腹部做顺时针方向的环形抚摸约5分钟。
功效作用:摩腹即按摩小儿的腹部,通过对小儿腹部的按摩刺激能够更好地健脾和胃,理气。
位置:足三里位为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膝眼下三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处。
推拿方法:以拇指螺纹面着力,按揉小儿双侧足三里穴左右各50次。
功效作用:按摩此处可以健脾化湿,生发胃气,调整小儿肠胃功能,促进消化。
位置:小儿背部脊柱所成的一条直线上,起于尾骨,终于大椎穴。
推拿方法:小儿推拿中捏脊手法比较特殊,是特定部位的特殊推拿手法。操作时需要将儿童俯卧,用是双手的拇指指腹顶住皮肤,然后在用双手的食指、中指同时将皮肤用力捏拿,双手交替由长强穴开始沿着脊柱向上推至大椎穴。每次推3-5遍即可。同时为了增强刺激,可在每向推移3次时向上用力提拿一次。
功效作用:捏脊疗法可以调整小儿脾胃功能,使其正常运转,脾胃功能正常,小儿的食积、消化不良、厌食等症状就自然消失了。
小儿消化不良的按摩疗法 第三步:运水入土
运土入水为小儿推拿中的特殊手法,进行推拿的时候需要用左手拿住小儿的四指,将其手心向上,然后再用右手的拇指指端由小儿的拇指指根推运起,经过小天心穴、掌小横纹到达小手指根为一次。连续推拿50次即可。
小儿厌食的推拿治疗 第七步:捏脊疗法
位置:小儿背部脊柱所成的一条直线上,起于尾骨,终于大椎穴。
推拿方法:小儿推拿中捏脊手法比较特殊,是特定部位的特殊推拿手法。操作时需要将儿童俯卧,用是双手的拇指指腹顶住皮肤,然后在用双手的食指、中指同时将皮肤用力捏拿,双手交替由长强穴开始沿着脊柱向上推至大椎穴。每次推3-5遍即可。同时为了增强刺激,可在每向推移3次时向上用力提拿一次。
功效作用:捏脊疗法可以调整小儿脾胃功能,使其正常运转,脾胃功能正常,小儿的食积、消化不良、厌食等症状就自然消失了。
小儿痢疾按摩图解 补脾经
位置:小儿推拿中脾经位于小儿大拇指的指腹螺纹面上。
推拿方法: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拇指的螺纹面旋转向指根方向推300次。
板门的位置与作用 板门的位置
板门穴位于小儿手掌的大鱼际处,一般以大鱼际上三分之一突起最高处为准,重按会有酸麻感。板门穴是小儿推拿中十分常用的穴位,一般的推拿方法常有推法和揉法。注意在揉板门的适合力道一定要轻快柔和,用力恰当,并且要持之以恒才能起到最好的保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