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分级有四度
冻疮分级有四度
I度冻伤:伤及表皮层。局部红、肿、痒、痛、热。约1周后结痴而愈。
Ⅱ度冻伤:伤达真皮层。红、肿、痛、痒较明显,局部起水泡,无感染结痴后2~3周愈合。
Ⅲ度冻伤:深达皮下组织。早期红肿并有大水泡,皮肤由苍白变成蓝黑色,知觉消失,组织呈干性坏死。
Ⅳ度冻伤:伤及肌肉和骨骼。发生干性和湿性坏疽,需植皮和截肢。
冻疮:常在冬季不知不党中发生,部位多在耳廓,手、足等处,局部发红,发紫,肿胀,痒痛,有时起水泡,糜烂,破溃,结痴。如无感染,天暖后自愈。但来年冬季容易复发。
冻疮有哪些表现
手脚、面部、耳廓是最容易长冻疮的部位,并且有时各个冻疮的症状不全一样,而根据冻疮的不同程度,冻疮一般被分为三个等级。
1.一级冻疮:也是最轻程度的冻疮,只是皮肤表层受损,受损部位会呈现豆子或指甲盖般大小的暗红肿块或者是疙瘩。如果冻疮部位受热,会感到强烈的瘙痒,天气转暖即会自动愈合。
2.二级冻疮:会在一级冻疮的症状上加深,可能会长有水泡,内含浅红色血液或浅黄的脓浆,不自觉的会有难以忍受的刺痒、肿胀以及火烧般的感觉,在受热后感觉更加强烈。如果水泡破裂,还会有伴有疼痛感。
3.三级冻疮:最为严重的症状,受损的皮肤会变紫甚至变黑,痛感丧失,在天气转暖后短时间内无法愈合,愈合通常持续时间较长。
高血压的分级有几级
高血压分级:一般情况下,理想的血压为120/80mmHg,正常血压为130/85mmHg以下,130-139/85-89mmHg为临界高血压,为正常高限;140—159/90—99mmHg为高血压Ⅰ期,此时机体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只是单纯高血压;160—179/100—109mmHg为高血压Ⅱ期,此时有左心室肥厚、心脑肾损害等器质性病变,但功能还在代偿状态;180/110mmHg以上为高血压Ⅲ期,此时有脑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病变,已进入失代偿期,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
子宫息肉要做的检查有哪些
一、妇科检查:性炎症可见宫颈充血水肿,或糜烂,有脓性分泌物白宫颈管排出,触动宫颈时可有疼痛感。慢性宫颈炎可见宫颈有不同程度的糜烂、肥大、息肉、腺体囊肿、外翻等表现,或见宫颈口有脓性分泌物,触诊宫颈较硬。如为宫颈糜烂或息肉,可有接触性出血。
二、镜检检查:子宫内膜息肉由子宫内膜组成,表面被覆一层立方上皮或低柱状上皮。息肉中间部分形成纤维性纵轴,其内含有血管。由于蒂部狭窄,血液供应减少,息肉极易变性。最易发生息肉血管内血栓形成,因瘀血而变成深紫色,常在顶端开始发生坏死,最后可能腐崩而脱落。
三、巴氏染色检查:宫颈巴氏分级是早期发现宫颈癌的一种简单有效的办法是将宫颈上皮细胞进行固定染色显微镜下观察通常分为五个级别:Ⅰ级细胞正常,Ⅱ级有炎症表现,Ⅲ级有可疑恶性细胞,Ⅳ级有癌细胞待证实,Ⅴ级有癌细胞准确很高。
辣椒酱辣度将分四个等级
看起来颜色鲜红实际是添加剂
“有些辣酱看起来颜色鲜红,卖相蛮好,实际上是加了辣椒油及其他添加剂所致。”高桥农副产品市场的资深经营户介绍,有的杂牌产品添加辣椒油脂过多,真辣椒很少,这肯定会影响辣酱的辣度和口感。而辣椒油脂实际上是用辣椒提炼的一种物质,并不是辣椒本身。
那么辣椒油脂实为何物呢?那么辣椒油脂实为何物呢?它是一种源材料,本身对人体没有害。它其实辣椒油脂是从辣椒中提纯出来的,只需要用一点就可以达到很高的辣度。个别小品牌添加辣酱油脂过多,真辣椒其实很少。
“剁辣椒”不等于“辣椒酱”
在调查发现,市场上有关辣椒制品的名称也是五花八门。其中有“剁辣椒”或者“辣椒酱”字样。
对此,有专家表示,其实市面上如此多辣椒制品,很多不是辣椒酱。比如,油辣椒属于辛辣料调味品,不属于辣椒酱国家标准的规范范围。市面上有的商品只是写着“辣椒王”等字样,但是由于这些辣椒制品都有“辣”字,很难让消费者分辨清楚。此次标准规定,所有“辣椒酱”制品要写明“剁辣椒”或“辣椒酱”。
辣椒酱辣度将分四等级
日前,中国调味品协会已经完成首部辣椒酱国家标准的初稿,预计将在半年后正式出台。根据定稿,将根据辣椒素的含量,统一将辣椒酱分为轻辣、微辣、中辣、特辣4个等级,企业要以度数的形式标于辣椒酱外包装上。辣度小于5度的辣椒酱将被视为不合格产品,只能标含有辣味风味,而不能叫辣椒酱。消费者可以根据包装上的标识选择自己喜好的“辣度”。
[记者调查]
一瓶辣酱添加剂均在五种以上
“劲辣纯剁野山椒酱”、“肉丝豆豉油辣椒”、“蒜蓉剁野山椒酱”……在大润发、步步高等超市的调味品柜台,各式各样的辣酱还真不少,产地以四川、贵州以及湖南本地居多。一位正在选购的女顾客表示,她买辣酱基本上就看产地和品牌,对配料表看不大明白,也不太关注。至于是否有添加剂,更不清楚。
据省质监局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总工杨代明介绍,在食品生产中,添加剂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就以一些人常挂在嘴边的防腐剂山梨酸及山梨酸钾来讲,它们能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食物腐败变质,延长保质期。山梨酸属于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参与人体的正常代谢,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适量使用对人体是无害的。
而作为辣椒酱市场产品众多,五花八门。怎样分辨辣椒酱的好坏呢?杨代明表示,有一个简单的辨别方法,就是把辣椒酱用水稀释,静止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杂质沉淀,没有沉淀就是质量好的。另外,从感观上也可以判断,多加辣椒油的产品味道不怎么调和,且挥发比较快,放的时间长了风味容易损失,变得更没辣味。
冬季易发冻疮该如何预防治疗
冻疮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炎症损害。冻疮是冬天的常见病,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有两亿人受到冻疮的困扰,其中主要是儿童、妇女及老年人。冻疮一旦发生,在寒冷季节里常较难快速治愈,要等天气转暖后才会逐渐愈合,欲减少冻疮的发生,关键在于入冬前就应开始预防。冻疮是冬季常见病,在气温低(10 摄氏度以下)、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冬季复发,天气转暖后自愈。
根据轻重程度,一般冻疮分为三度
一度:开始可因暂时渗出,色紫红或青。可伴有浮肿,触之有凉冷感。此时遇暖,颜色可转为红肿,并出现瘙痒、疼痛。
二度:若受冻较重,小动脉收缩时间过久,组织损伤加重,则在红斑的基础上发生水疱或大疱,内容清晰,疱破后形成糜烂渗出液或结痂。
三度:由于受冻较重而织坏死,形成溃疡。
为什么会生冻疮
病因冻疮是人们所熟知的冬季常见皮肤病,虽然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是严重的话也会影响工作。冻疮主要是长期寒冷(10℃以下)作用于皮肤而致,受冻后皮下动脉收缩,久之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瘀血,使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致使组织营养不良,甚至可发生组织坏死。本病好生于暴露及末梢循环较差的部位,手指、手背、面部、足背、足跟、耳廓等处。冻疮分度根据轻重程度,一般把冻疮分为三度。一度:开始可能暂时渗出,色紫红或青。
冻疮是人们所熟知的冬季常见皮肤病,虽然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是严重的话也会影响工作。
冻疮主要是长期寒冷(10℃以下)作用于皮肤而致,受冻后皮下动脉收缩,久之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瘀血,使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致使组织营养不良,甚至可发生组织坏死。本病好生于暴露及末梢循环较差的部位,手指、手背、面部、足背、足跟、耳廓等处。
根据轻重程度,一般把冻疮分为三度。
一度:开始可能暂时渗出,色紫红或青。可伴有浮肿,触之有凉冷感。此时遇暖,颜色可转为红肿,并出现瘙痒、疼痛。
二度:若受冻较重,小动脉收缩时间过久,组织损伤加重,则在红斑的基础上发生水疱或大疱,内容清晰,疱破后形成糜烂渗出液体或结痂。
三度:由于受冻较重而坏死,形成溃疡。
冻疮的症状会有什么呢
好发于手足、面颊、耳廓等末梢部位。皮损为瘙痒性局限性水肿性红斑,境界不清,可出现水疱、糜烂和溃疡。冻疮初起为局限性蚕豆至指甲盖大小紫红色肿块或硬结,边缘鲜红,中央青紫,触之冰冷,压之退色,去压后恢复较慢,自觉局部有胀感、瘙痒,遇热后更甚,严重者可有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经久不愈。
冻疮有四度:
I度冻伤
伤及表皮层。局部红、肿、痒、痛、热。约1周后结痂而愈。
Ⅱ度冻伤
伤达真皮层。红、肿、痛、痒较明显,局部起水泡,无感染结痂后2~3周愈合。
Ⅲ度冻伤
深达皮下组织。早期红肿并有大水泡,皮肤由苍白变成蓝黑色,知觉消失,组织呈干性坏死。
Ⅳ度冻伤
伤及肌肉和骨骼。发生干性和湿性坏疽,需植皮和截肢。
寻常型痤疮常遗留瘢痕
寻常型痤疮概念
寻常型痤疮俗称粉刺、暗疮、青春痘。它好发于面部、胸背部,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持续时间较长,而且容易反复发作,如未能及时治疗或处理不恰当,常遗留瘢痕和色素沉着,影响美观。
发生痤疮的病因
主要是遗传、内分泌因素、皮脂腺过度分泌皮脂、皮脂腺导管过度角化、痤疮丙酸杆菌感染。
发生痤疮的最大群体
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与总结,目前发生痤疮的最大群体有两个,一是青春期男女,一是三四十岁的女性。年龄大的女性迟发痤疮患病率有增长的趋势。青春期与青中年期成为发病的两个高峰年龄段。痤疮又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可延续至四五十岁)且易反复发作的皮肤病,因此,我们把痤疮分成青春期性、迟发性、持久性3类,它们在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方面各有特点,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
根据国际改良分类法,寻常型痤疮分为4级
1、轻度(Ⅰ级)以粉刺为主,有少量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少于30个。
2、中度(Ⅱ级)有粉刺,并有中等数量的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在31~50个之间。
3、中度(Ⅲ级)有大量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在51~100个之间,结节少于30个。
4、重度(Ⅳ级)结节、囊肿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伴有疼痛并形成囊肿,病灶数多于100个,结节、囊肿多于30个。临床上,以中度痤疮最常见,对中度痤疮的有效治疗是促进痤疮康复的关键。
局部冻伤的四分度
一般来说,全身性冻伤发生率不高,在户外旅游或徒步运动发生的都是局部冻伤。所谓的“局部冻伤”是指,在0℃以下缺乏防寒措施的情况下,耳部、鼻部、面部或肢体受到冷冻作用发生的损伤。一般分为四度:
一度冻伤:表现为局部皮肤从苍白转为斑块状的蓝紫色,以后红肿、发痒、刺痛和感觉异常;
二度冻伤: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发痒、灼痛。早期有水泡出现;
三度冻伤:表现为皮肤由白色逐渐变为蓝色,再变为黑色。感觉消失。冻伤周围的组织可出现水肿和水泡,并有较剧烈的疼痛;
四度冻伤:伤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消失,呈暗灰色。由于冻伤组织与健康组织交界处的冻伤程度相对较轻,交界处可出现水肿和水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