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血压测量的作用
儿童血压测量的作用
高血压多见于成年人,但其实儿童甚至新生儿也会有高血压。高血压分为原发和继发两大类。继发性高血压指高血压是由某些具体疾病引起,原发性高血压则为无原发病(原因)可寻者。10岁以前的小儿患高血压,绝大多数是继发性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若儿童有以下症状,家长需定期让孩子进行血压测量,警惕高血压风险。
1、身高不增
身高不增可能是高血压所导致的慢性病,最常见的是先天性的或后天性的肾脏疾病,常可有相当一段时间无明显肾脏病的症状,当肾脏损害至一定程度时才被发现高血压及肾脏的相应变化。
2、慢性中毒
铅中毒、维生素D中毒和慢性汞中毒易引起高血压。
3、肥胖
资料表明,肥胖儿的血压在同龄儿正常血压范围的上限值,其升高程度随肥胖严重度及年龄而增加。
4、性发育异常
性发育异常者,尤其是女孩14岁后仍无乳房发育及月经初潮,体检时均发现有明显的血压升高。
血压测量时间
血压什么时候测
血压测量的频率:测量血压是每次产检必要检查的产检项目之一。正常状态下是在妊娠早期(孕3个月)时测量1次血压,以此次的数值作为孕期的基础血压,并在今后的产检中定期检查。整个孕期的理想产检次数为9—13次,也就是说,在整个孕期里,理想状态是进行9—13次血压测量。
血压测量的注意事项:血压测量极易受到准妈妈自身的情绪、运动、心理状态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需在心理和身体都处于安静的状态下测量,否则,数据会因失真而无参考价值。
1、准妈妈要放松身心:在测血压时一定要处于安静的状态,避免在应激状态下如膀肮充盈或吸烟、受寒、喝咖啡后测压。
如果准妈妈在测量前刚刚做过轻微的活动,要稍微休息10—15分钟,等安静下来以后再测量,否则立即测血压会使血压读数虚高。
2、避免进食:测压前半个小时内最好不要进食,这可能会影响测量的准确度。
3、不要屏住呼吸:测血压时精神不要紧张,不要屏住呼吸,因为屏住呼吸可使血压升高。
特殊人群的血压检查
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最常见的高血压类型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此外,白大衣高血压、隐性高血压,以及体位性低血压也较为多见,还有可能表现为假性高血压(收缩压偏高)与假性低血压(收缩压偏低)。因此对于老年人,每次应测量2次或更多次血压,并常规测量立位血压,以发现体位性低血压。
假性高血压鉴别方法为:用血压计袖带阻断肱动脉同时,仍可触摸到动脉搏动。此外,由于老年人的柯氏第一音与第二音的间隙较大,听诊时常因误将柯氏第二音当作第一音,而低估了收缩压水平,造成假性低血压。避免方法是充气至200~250 mm Hg后缓慢放气,听到的第1个搏动声为收缩压。有研究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的主动脉舒张压接近柯氏第四音,若以柯氏第五音作为舒张压读数,可能导致假性低血压。
无脉症患者
肢体脉搏明显减弱或缺如,血压明显降低或测不出,即为无脉症。5%的正常人双侧上臂血压测量值相差10 mm Hg,约25%的正常人相差10~20 mm Hg。若两上臂血压测量值差值>20 mm Hg,应视为不正常,需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有条件时可进行血管造影及血管超声等检查。
心律失常患者
对心律失常患者,特别是脉搏短绌明显的房颤患者,测量血压原则是提高充气压,减慢放气速度,测量多次血压,取其平均值。动态观察血压,可获得更为客观的血压测值。
肥胖者
肥胖患者使用过小袖带可显著高估血压,因此上臂粗大或二头肌发达者,需更长更宽的袖带来压迫肱动脉,同时,将袖带囊中央放置于肱动脉脉搏之上也尤为重要。对于上臂围大于50 cm者,建议将适宜大小的袖带缠绕在患者前臂,并将前臂支持在心脏水平,在腕部触诊其桡动脉脉搏,在桡动脉处听取柯氏音,用多普勒探头检测收缩压,或用示波测量血压仪测量收缩压。
儿童
对儿童测量血压时,袖带囊宽度至少为鹰嘴与肩峰中间处臂围的40%。对儿童或青春期前少年,在第四和第五柯氏音之间常存在数毫米汞柱差别,而对于一些儿童,即使水银柱位于0,也可听到柯氏音,其生理意义有限。确定一个儿童患有高血压之前,必须反复验证,对于反复测量都显示血压升高的儿童,应测量其腿部血压以筛查主动脉缩窄。儿童也有白大衣高血压表现,但对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的作用尚不清楚。
妊娠妇女
正常孕中期妇女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孕前下降5~10 mm Hg,孕晚期逐渐恢复至孕前水平。对于妊娠妇女,应测量坐位或左侧卧位左臂血压,尤其是在分娩期间,左侧卧位是合理选择。如果患者上臂围≥33 cm,应使用较大血压袖带。妊娠妇女的舒张压仍以柯氏第五音来定义,如果放气时一直听到柯氏音,直到袖带中压力为零,便需要用柯氏第四音来确定舒张压。白大衣高血压在孕期也较常见,可利用动态血压进行检测。
儿童也会高血压
医学上将高血压按病因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继发性高血压患儿都可找到相关病因,多由内分泌、心血管、肾脏、神经系统疾病引起,且患儿血压升高程度往往较重,可有恶心、头痛、视物模糊、烦躁等表现,并同时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指病因未明且以高血压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独立性疾病。目前研究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是许多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没有明确的遗传方式,但表现为家族发病的集簇性。原发性高血压患儿血压多呈轻到中度升高,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一般来说,对于10岁以下儿童,少见原发性高血压,年龄越小,高血压原因越可能是器质性疾病引起;对于青少年,高血压病因更接近于成年人,85%~95%属于原发性高血压。
儿童处于体格快速生长发育期,血压受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等因素影响,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之间没有绝对分界线,只能人为地界定一个阈值,作为儿童不同年龄血压高低的标准。国际上目前多采用百分位法界定儿童血压标准,即高于同年龄、同性别收缩压/舒张压的第95百分位者称为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低于第90百分位者为正常血压;介于第90~95百分位间为临界高血压。我们可根据公式粗略计算2岁以上儿童血压正常值,即收缩压=年龄×2+80(毫米汞柱),舒张压=收缩压×2/3(毫米汞柱),通常学龄儿童血压不应超过120/80毫米汞柱。
血压测量的准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测量血压时间、环境温度、血压计袖带长度和宽度、体力活动、被测者的情绪等,一次偶测血压偏高也不必过于紧张,可安静休息后重测,并定期规范化的多次测量,通常当非同日测量血压3次或3次以上血压均高于相应性别、年龄别高血压标准者,方可作出高血压的诊断,不能单凭一、二次测量就草率做出诊断。
儿童血压测量方法
1、根据儿童年龄选择儿童专用的袖带。袖带的宽度是上臂长度的1/2~1/3,学龄儿童一般用6厘米或者7厘米宽的袖带,接到成人的台式血压表上即可。
2、测量血压前1小时让孩子安静下来,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不进食物和饮料,排空膀胱。
3、测血压时取坐位,袖带缚住右上臂,右上臂及血压表平心脏高度,手臂外展45度。袖带下缘应在肘关节上2厘米处,不可过紧过松。
4、将听诊器放在肘动脉上,袖带充气使汞柱达到动脉搏动消失的高度后再升高20~30毫米,然后缓慢放气,汞柱下降的速度以2毫米/秒为宜。
5、听到的第一音是收缩压,声音突然变低沉时即是舒张压。为了排除因紧张因素造成的血压异常,要连续测量3次,取后2次的平均值就是孩子的血压。注意每次测量完后要间隔1分钟,将上臂上举5~6秒,再做下一次测量。
确诊休克需要做哪些辅佐检查
休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是不分年龄段的。休克按照临床病因病理有心原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这就需要我们在确诊休克时需要特别小心,除了做一些常规的检查项目外,还需要做一些辅佐检查的。
下面介绍确诊休克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
1、动脉压测定
除休克早期外,病人动脉压均降低。有时用袖带血压计测血压时,血压已明显下降或测不出,但病人一般情况尚好,尿量亦无明显减少,如改用动脉内直接测压法测量可发现血压无明显降低,甚至正常。这是由于周围血管收缩,袖带测压已不可靠之缘故。
因此,在应用升压药物过程中,如单凭袖带测压作指标,有可能造成升压药使用过量,反而增加心脏负担。故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全身情况,如脉率、神志、四肢皮肤颜色和温度、尿量等,以作全面的分析和判断。如有条件,最好作动脉穿刺插管直接测量动脉压。
此外,测血压应注意正常儿童血压低于成人;有高血压者,血压数值下降20%以上或较原来血压降低4kPa(30mmHg),应考虑血压已降低。测压处肢体局部肿胀压迫动脉,或肢体局部受压致血流不畅等因素,也可影响测量血压的正确性,应更换测量部位。
2、中心静脉压测定
测定中心静脉压,有助于鉴别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引起的休克,因而对处理各类休克、决定输液的质和量、是否用强心药或利尿剂,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测定时将一根塑料管,通过静脉穿刺法,经周围静脉送入上或下腔静脉近右心房处,导管内滴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并加入少许肝素,接用Y形管,在不测压时可作为补液通路。测压时应暂停呼吸,以腋中线第四肋间为"0"点水平。中心静脉压与右心室充盈压成正比。
在无肺循环或右心室病变的情况下,亦能间接地反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它能反映心脏对输液的负荷能力。但影响中心静脉压的因素还有很多,如血管收缩剂和扩张剂的应用、肺部疾患、心脏疾病以及"0"点水平的不准确等,须加以注意。
儿童血压测量的方法
对儿童测量血压时,袖带囊宽度至少为鹰嘴与肩峰中间处臂围的40%.对儿童或青春期前少年,在第四和第五柯氏音之间常存在数毫米汞柱差别,而对于一些儿童,即使水银柱位于0,也可听到柯氏音,其生理意义有限。确定一个儿童患有高血压之前,必须反复验证,对于反复测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都显示血压升高的儿童,应测量其腿部血压以筛查主动脉缩窄。儿童也有白大衣高血压表现,但对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的作用尚不清楚。
低血压测量方法
(1) 一律测右上臂肱动脉部位;只有在右臂有不正常情况(如残疾、瘫痪等)时,才测左上臂。这是因为,正常人左右两侧上臂的血压值是不一样的。由于血管解剖位置的不同,右侧血管内血流对血管壁的压力大于左侧,故右侧的血压一般要比左侧的高。两者相差可达10~20/10mmHg,高血压患者两侧血压值的相差数还可能比正常人更大。
(2) 以坐位血压为准。测时上臂不要被紧小的衣袖所压迫,手掌向上不要握拳,手臂的高度应相当于心脏的高度。
(3) 测量前情绪要安定。静坐休息15分钟,不要紧张地思考某一件事,或对自己的血压反复推测预计,或抱着一种忧虑的心情。尤其第一次测量血压的病人,更不必恐慌(测量时,手臂会稍发麻,没有什么痛苦),否则都会影响血压。
(4) 初次测量血压的人,测得的血压数值若很高,应让他休息1小时后再行测量。每次测血压,必须量2次。若2次舒张压相差4mmHg以上,则须测至连续2次舒张压相差在4毫米汞柱以内时为止。并取平均值为准。
血压测量方法
1、自我测量血压
自我测量血压是受测者在家中或其他环境里给自己测量血压,简称自测血压。自测血压有以下6大意义。
1.区别持续性和“白大衣”高血压。在家中自测的血压值不应超过135/85毫米汞柱。
2.评估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
3.改善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
4.可能降低治疗费用。
5.自测血压具有时间上的灵活性。例如,部分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多在5~6点或19~20点升高,依靠诊室偶测血压易漏诊,而自测血压易于发现这部分患者。
6.可经常性观测。随时了解治疗中血压的变化,为诊疗提供更加完善的资料。
自测血压的具体方法与诊所偶测血压基本上相同。可以采用水银柱血压计,但必须培训柯氏音听诊法。一般推荐使用符合国际标准(ESH和AAMI)的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不推荐使用半自动、手腕式和指套式电子血压计。自测血压时,也以3次读 数的平均值记 录,同时记录测量日期、时间、地点和活动情况。一般而言,自测血压值低于诊所血压值。目前尚无统一的自测血压正常值,推荐135/85mmHg为正常上限参考值。
2、诊所偶测血压
诊所偶测血压是目前临床诊断高血压和分级的标准方法,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的规范进行测量。具体的要求如下。
测量血压的环境应安静、温度适当。测量前至少休息5分钟。测前半小时禁止吸烟,禁饮浓茶或咖啡,小便排空。避免紧张、焦虑、情绪激动或疼痛。
被测者一般采取坐位,测右上臂,全身肌肉 放松;不应将过多或太厚的衣袖推卷上去,挤压在袖带之上。肘部应置于心脏同一水平上。
袖带的气囊应环绕上臂的80%,袖 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厘米。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下肘窝处肱动脉上(不可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里 ),轻按使听诊器和皮肤全面接触,不能压得太重。
血压测量方法
目前临床诊断高血压和分级的标准方法,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的规范进行测量。
1.测量血压的环境应安静、温度适当。测量前至少休息5分钟。测前半小时禁止吸烟,禁饮浓茶或咖啡,小便排空。避免紧张、焦虑、情绪激动或疼痛。
2.被测者 一般采取坐位,测右臂,全身肌肉 放松;不应将过多或太厚的衣袖推卷上去,挤压在袖带之上。肘部应置于心脏同一水平上。
3.袖带的气囊应环绕上臂的80%,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厘米。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下肘窝处肱动脉上(不可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里 ),轻按使听诊器和皮肤全面接触,不能压得太重。
4.测量时快速充气,气囊内压力应达 到使手腕 桡动脉脉搏消失,并再升高30毫米水银柱(mmHg)然后缓慢放气,使水银柱以恒定的速度下降(2—5mmHg/秒)。以听到第1个响声时水银柱凸面高度的刻度数值作为收缩压;以声音消失时的读数为舒张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