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经常艾灸能补肾
为什么经常艾灸能补肾
艾草本身具有温经散寒之功,炷之连续燃烧,使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经络,又因经络和脏腑相互联系、络属之关系,致使通达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循环全身。所选穴位如三阴交、足三里皆为肝、脾、肾经合穴,气海、关元、神阙为任脉之腧穴,同时也是脏腑的募穴。特别是关元穴,是足三阴与任脉之会,又居下焦,真阴真阳关锁于此。
使用灸法,正如《针灸大成》所说:“再艾炷又加杂药而成,其药又多为温热芳香之辈,药有五味五气,内合五脏,气味择经而行,各归其所,其补阳之力更著。”因此,常灸关元、气海等,可以起到温补肾阳的效果。
心悸是否可以艾灸
可以。
心悸多因素体虚弱,心血不足或优思过度,劳伤心脾,使阴血亏损,心失所养,神志不宁;或肾阴亏损,水火不济,虚火妄动,上扰心 神;如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上犯于心,心阳被遏,心脉痹阻,均可发为本病。临床上根据其证候特点,可分为心气不足,心阴亏虚,心脾两虚,肝 肾阴虚,脾肾阳虚,痰浊阻滞六种类型。灸法治疗本病以补益气血,调理阴阳为主,以求气血调畅,阴平阳秘。艾灸相关穴位有补益心气,滋养阴血,宁心安神,补 血定悸之功,对心悸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心气不足型心悸艾灸
治则:补益心气。
艾灸处方:膻中,心俞,气海,关元,间使。
艾灸方义:气会膻中与心俞同用可调补心气,气海,关元培补元气而固本,间使宁心安神,主治心悸,心痛。五穴相配,标本同治,心慌,心悸可止,失眠加神门,善惊加大陵,多梦加太冲。
灸法:
1.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7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
2.艾炷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5-7壮,7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
心阴亏虚型心悸艾灸
治则:滋养阴血,宁心安神。
艾灸处方:阴郄,郄门,心俞,巨阙。
艾灸方义:阴郄,郄门分别为手少阴,厥阴经之郄穴,两穴同用能养阴定悸,心俞,巨阙为俞募配穴,能协调心经气机而收镇惊宁神之效;多梦加太冲,面赤加劳宫。
灸法:艾炷灸,用补法,每穴灸3壮,每日灸1次,10次为一疗程。
心脾两虚型心悸艾灸
治则:养心健脾,补血定悸。
艾灸处方:膈俞,脾俞,内关,足三里。
艾灸方义:膈俞为血会,内关宁心宽胸,二穴相配,养血定悸。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取脾俞,足三里以助生血之源,共奏健脾益血,养血定悸之效,烦热,虚火面赤加三阴交,太溪。
灸法:
1.艾条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10日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
2.艾炷灸:每穴3-5壮,每日灸1次,10次为一疗程。
肝肾阴虚型心悸艾灸
治则:滋养肝肾,养心安神。
艾灸处方:行间,太溪,太冲,三阴交,神门。
艾灸方义:行间,太冲平肝潜阳,太溪滋肾阴,三阴交滋益肝肾,神门养心安神定悸。
灸法:
1.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7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
2.艾炷灸:补法,每次选用3-4个穴位,每穴灸3壮,每日灸1次,7-10次为一疗程。
艾灸祛湿的方法
中医方面认为,艾灸具有很好的补阳祛湿的作用,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治病手段,在正确的穴位之中进行艾灸,不仅能够有效的去除身体之中的湿邪,同时还具有预防各种各样疾病的功效。
常见的艾灸方法有很多,具体的艾灸穴位如下:
1、关元穴
这个穴道的位置在我们的肚脐下面大约三寸的位置,是一种具有很好养生以及强健身体功效的穴位。长期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调理气血,并且对于补肾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2、中脘穴
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在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缓解胃部和肠道所出现的各种疾病以及症状,例如腹泻、腹痛、食欲不振、恶心、烧心、嗳气、目眩、耳鸣等等。
3、丰隆穴
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此穴主治头痛、眩晕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尤其对于祛痰祛湿疗效显著。
4、解溪穴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该穴位主要功能是分流胃经经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进行艾灸之后还能够有效的解决下半身水肿的问题。
5、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该穴位主要功能是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6、合谷穴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中医方面认为,这个穴位是大肠经的一个总开关,只要按摩或艾灸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疾病减轻或消除其功效功效数不胜数。
如果脸部的皮肤出现了红血丝,那么可以在合谷穴进行艾灸,能够起到非常好的缓解作用。合谷穴具有很好的升清降浊以及疏通气血的作用。常艾灸此穴还有健脾胃的作用。
用艾灸条治疗妇科病效果怎么样
用艾灸温灸治疗妇科病,感觉不是太复杂。只要坚持得好,艾灸温灸能治好很多妇科病。比如:不孕不育,宫寒,痛经,月经不调,经少,经量太多,闭经、宫血(崩漏)、盆腔炎,盆腔积液及包块,附件炎,阴道炎,外阴痒、宫颈息肉,宫颈糜烂;输卵管不通或通而不畅,卵巢功能低下,不排卵,多囊卵巢,囊肿;子宫脱垂,子宫后屈或左屈,子宫内膜异位、肌腺症,肌瘤等;乳腺增生,小叶增生,乳房胀痛,乳房硬结,纤维瘤,乳腺癌;产后风等;往往在用艾灸温灸治疗某一病症时,不知不觉地把另外一种病也治好了。也就是艾灸温灸能同时治疗好几种病。
艾灸温灸对女人特适合!妇科病,大多数是由于寒湿、气滞血淤,经络堵塞、血虚……引起的。也就是体内的环境或气象不好,由于气象或环境不好,就象是没有阳光的寒湿天气或冰冷的冬天,久而久之,当然就会气滞血淤,经络不通畅,代谢的垃圾产物无法排出,新鲜血液无法正常运送到,当然就会生各种各样的病了。就象一直在寒湿的天气下,东西就发霉发臭发烂,在严冬下就会结冰。当然还会不断的消耗人的阳气,病会越来越重。要根治好这么多的病,只有改变好体内的环境或气象。艾灸温灸能补元阳、散寒祛湿、通经活络、消炎止痛……。用艾灸温灸把体内的气象变得阳光明眉,就会冰雪消融、一切阴霾就会消散、经络通畅。当然就能要根治这么多病了。也就是把生病的环境改好了,病自然就没有了。
男人艾灸什么地方补肾 艾灸对男人的好处
男人坚持艾灸最大的好处就是补肾。肾阳最需要温补,补阳最好的方法是艾灸,加上艾灸还有温通经络的作用,这样等于直接给肾加热,将元阳之气运送到了肾脏,从而达到补肾的功效。男人补肾主要艾灸以下一些穴位。
春季艾灸有好处
春天阴雨绵绵,空气中湿度高,湿气容易入体,造成身体湿气重,引起一些疾病,因此,春天的时候要尤其注意预防湿气入体。在中医看来,湿气似乎称得上是“万恶之邪”。在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致病因素中,湿邪杀伤范围最大。
艾灸穴位能祛湿防病
中医方面认为,艾灸具有很好的补阳祛湿的作用,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治病手段,在正确的穴位之中进行艾灸,不仅能够有效的去除身体之中的湿邪,同时还具有预防各种各样疾病的功效。
常见的艾灸方法有很多,具体的艾灸穴位如下:
1、关元穴
这个穴道的位置在我们的肚脐下面大约三寸的位置,是一种具有很好养生以及强健身体功效的穴位。长期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调理气血,并且对于补肾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2、中脘穴
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在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缓解胃部和肠道所出现的各种疾病以及症状,例如腹泻、腹痛、食欲不振、恶心、烧心、嗳气、目眩、耳鸣等等。
3、丰隆穴
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此穴主治头痛、眩晕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尤其对于祛痰祛湿疗效显著。
三伏天艾灸的好处
帮助气血运行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阶段,此时人体体表的毛孔大多都属于舒张状态。此时进行艾灸的话能够更好的帮助体内气血运行,起到更好的温经通络的作用。
温补肾阳三伏天进行艾灸不仅可以帮助气血更好的运行,还可以起到温补肾阳的作用,对于那些肾气不足的人来说,三伏天可以适当做一下艾灸。
促进消化夏天天气太热,人们通常这个时候的食欲也不会太好,而艾灸能够通过相应的穴位刺激消化系统,从而起到增加食欲,促进消化的作用。
延年益寿对于那些机体免疫力开始减弱的老年人来说,三伏天做一下艾灸有助于增加免疫力,从而起到延年益寿的功效。
女人寒湿七大害,五个穴位帮你赶走万病之源! 祛寒湿最快速的方法——艾灸
女人的病比男人复杂得多,药王孙思邈说:“很多医生,宁治十个男人,不愿意治一个女人”,但是用艾灸温灸治疗妇科病,感觉就不是太复杂了。只要坚持得好,艾灸温灸能治好很多妇科病。
艾灸对女人寒湿特适合!妇科病,大多数是由于寒湿、气滞血淤,经络堵塞、血虚引起的。
也就是体内的环境或气象不好,由于气象或环境不好,就象是没有阳光的寒湿天气或冰冷的冬天,久而久之,当然就会气滞血淤,经络不通畅,代谢的垃圾产物无法排出,新鲜血液无法正常运送到,当然就会生各种各样的病了。
要根治好这么多的病,只有改变好体内的环境或气象。女性艾灸祛寒湿可通过选取丰隆穴、足三里、中脘穴、曲池穴等穴位。
艾灸温灸能补元阳、散寒祛湿,用艾灸把体内的气象变得阳光明眉,就会冰雪消融、一切阴霾就会消散、经络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