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形成的生理特征
新生儿黄疸形成的生理特征
新生儿黄疸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疾病,特别是针对于那些刚刚出生的小孩子们。一般情况下主要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生理性黄疸,二是病理性黄疸。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仔细的辨别这两种情况的不一样之处。
胆红素的生成较多
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约8.8mg/kg,而成人仅为3.8mg/kg。其原因是:胎儿处于氧分压偏低的环境,故生成的红细胞数较多,出生后环境氧分 压提高,红细胞相对过多、破坏亦多;胎儿血红蛋白半衰期短,新生儿红细胞寿命比成人短20~40天,形成胆红素的周期缩短;其他来源的胆红素生成较多,如 来自肝脏等器官的血红素蛋白(过氧化氢酶、细胞色素P450等)和骨髓中无效造血(红细胞成熟过程中有少量被破坏)的胆红素前体较多。
运转胆红素的能力不够
刚娩出的新生儿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影响血中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早产儿白蛋白的数量较足月儿为低,均使运送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肝功能未发育完善
初生儿肝细胞内摄取胆红素必需的Y、Z蛋白含量低,5~10天后才达成人水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即肝细胞内脲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UDPGT)的含量低且活力不足(仅为正常的0~30%),不能有效地将脂溶性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水溶性结合胆红素(直接胆 红素),此酶活性在一周后逐渐正常;排泄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差,易致胆汁郁积。
肠肝循环的特性
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肠道内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且肠腔内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被肠吸收经门脉而达肝脏。
由于上述婴幼儿的生理特点,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不足,因此极易出现黄疸,尤其当新生儿处于饥饿、缺氧、胎粪排出延迟、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或颅内出血等状态时黄疸加重。
新生儿黄疸形成的生理状况如上所述,在孩子的患病时间内,因为孩子的身体是很脆弱的,所以不能摄入太多的药物,父母这个时候可以多给孩子们喂点水分和奶粉,这样就可以减少黄疸对孩子的身体伤害。
新生儿得了黄疸还能吃茵栀黄吗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因为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特点导致胆红素升高,但是一般黄疸的程度不会很重,然后升到一定程度会自行消退,这时候是不需要干预治疗的,如果黄疸升得比较高,有可能会进展成病理性黄疸,一般可能是需要药物进行干预治疗。 茵栀黄是新生儿黄疸治疗最常见的中成药之一,茵栀黄它主要是对于湿热证型的热象的黄疸的治疗效果是可以的,如果是有黄疸偏高,需要吃茵栀黄,一般需要对小孩子进行评估,需要进行辨证分析,分型的评估,如果是属于湿热型的黄疸,是可以吃茵栀黄的,如果是属于寒象的黄疸,不建议吃茵栀黄,因为茵栀黄里面含有一些清热利大便的药物,如果是寒象,这些药物有可能会加重肠胃功能的损伤,会导致宝宝的大便明显的偏稀,甚至出现腹泻的情况,所以新生儿黄疸要根据他的情况来看,一般属于热性的黄疸是可以吃茵栀黄。"
新生儿黄疸指数正常值
新生儿黄疸的正常值是以血清胆红素为参考指标的。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mg/dl(毫克/100毫 升),就是代表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 毫克为正常。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为胆红素低于 15mg/dl(毫克/100毫升)。
足月出生宝宝的黄疸正常值与早产儿又有所不同。通常,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毫克/100毫升, 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9毫克。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15毫克/100毫升血液,也就 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5毫克。
如果宝宝的黄疸值超过12.9mg/dl或新生儿黄疸指数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h/dl),或黄疸持续时 间超过“足月儿在14天内消退,早产儿在4周内消退”这个时间,又或者黄疸退而复现,就表示新生儿 黄疸不健康,可能患了病理性黄疸。
二、为什么新生儿容易出现黄疸?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新生儿黄疸别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 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 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 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2、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因吃了母乳发生的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 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
出现母乳性黄疸后,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 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
新生儿黄疸有生命危险吗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未满月(出生28天内)的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宝宝的皮肤发黄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新生儿皮肤发黄真的没关系吗?答案是否定的。
新生儿由于肝脏发育不成熟,血液中红细胞破坏增多等原因,使大约50%的足月儿 、80%的早产儿在生后2-3天出现皮肤发黄,医学上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又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生理特点决定的,常表现为生后2-3天皮肤开始发黄,4-7天黄疸最重,足月儿总胆红素应〈12mg/dl,早产儿总胆红素〈15 mg/dl,此后黄疸逐渐减轻,足月儿黄疸10-14天消退,早产儿3-4周消退。黄疸期间精神及吃奶好,除皮肤黄染外一切正常,符合以上条件者诊断生理性黄疸。
还有一些新生儿黄疸出现过早,在生后24小时以内出现,如果伴有贫血和网织红血球增多,应考虑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如果新生儿出生有窒息、肺炎、败血症、胎粪排出延迟等,黄疸常常程度较重,超过上述生理范围,而且持续不退,或退而复现;还有的新生儿出生时黄疸不重,2-3周黄疸加重,如果伴肝大和转氨酶增高,要考虑患有肝炎。
还有的新生儿黄疸因母乳中含有一些抑制胆红素代谢的酶类所致,称之为母乳性黄疸;以上这些黄疸由于不符合生理性黄疸的条件,常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均属于病理性黄疸。
但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很难判断孩子的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因此当孩子出现黄疸后,最好抱孩子到医院,让医生对孩子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诊断。
那么黄疸对新生儿究竟有那些危害呢?当黄疸程度不太重时,对新生儿影响不大,当黄疸程度较重时,特别是生后一周之内,胆红素中的间接胆红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并沉积在脑神经核,引起胆红素脑病,患儿出现嗜睡、不吃奶,反应差,严重时头后仰,出现频繁抽风,甚至死亡。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
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是指单纯因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的暂时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应与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败血症、母乳性黄疸、生理性黄疸、G-6-PD缺乏、新生儿肝炎、完全性肝内梗阻、胆道闭锁等疾病相鉴别。
新生儿黄疸多少算高
新生儿黄疸(别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胎黄)是指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由于胆红素(胎龄12周时,羊水中已有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60%-80%的新生宝宝在出生后2到5天内会出现皮肤发黄的现象,是种正常现象。本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那么,新生儿黄疸9.6算高吗?
足月出生宝宝的黄疸正常值与早产儿又有所不同。通常,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毫克/100毫升,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9毫克。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15毫克/100毫升血液,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5毫克。所以,新生儿黄疸9.6是属于正常范围,父母不用过于担心。
当宝宝的黄疸值超过12.9mg/dl或新生儿黄疸指数上升过快时(每日上升超过5mh/dl),或黄疸持续时间超过足月儿在14天内消退,早产儿在4周内消退这个时间,或者黄疸退而复现。就表示新生儿黄疸不健康,可能患了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多久能退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黄疸,4-5天后最明显,7-14天自然消退,一般情况良好,无不良反应,称“生理性黄疸”。早产儿由于肝功能更加不成熟,黄疸会出现得比较晚,大概在第3或者第4天,而且持续的时间会更长,早产儿黄疸可持续14天或者更久。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4-7天,持续2个月左右,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无临床症状。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公升。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如果是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治疗的,如果是病理性黄疸的话主要的治疗方式是照蓝光,所以必须到医院儿科就诊后治疗,并复测经皮测胆红素了解治疗效果。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婴儿黄疸咋办才有效
小儿黄疸 黄疸,是指皮肤发黄,眼睛发黄、小便色黄的一类疾病:新生儿黄疸则指小儿出生后周身皮肤、双眼、小便都发黄为特征的疾病,中医称之为胎黄。 新生儿黄疸,有真有假,真黄疸是指病理性黄疸,如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肝炎、先天性胆管闭锁等等。而假黄疸特指小儿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治疗的。
小儿出生24小时以后发现黄疸,并能够在14天以内自然消失,没有其它症状,称之为生理性黄疸,有50%正常出生的小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对于早产儿来言,生理性黄疽的发生率要更高,可达80%。
生理性黄疸,大都在生后第3天出现。早者在生后第二天出现,迟者可在第5天出现黄染,其色泽-般较轻浅,呈浅黄色,-般2-3天消退。稍重者可延迟到出黄疸的5-6天后消退,而早产儿的黄疸,最多也不应超过7-10天。超过14天的黄疸为迁延性黄疸,或由它病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持续多久
1、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2、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治疗,但是少数体重较低的新生儿和高危新生儿虽然其血清胆红素值在生理性范围,但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对于这些生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可以口服苯巴比妥,尼可刹米,蓝光治疗,分三次服用,这些药物可以诱导肝细胞酶增强未结合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能力,加速黄疸的消退。可以先去医院检查黄疸指数诊断。
以上的内容就是关于新生儿黄疸持续多久这一问题的解答。其实新生儿黄疸不会维持很长时间的,我们还是可以静静的等着时间的流逝了。要是到了一段时间以后,新生儿黄疸不消失的话,还一定要听取医生的建议的。最后也祝新生儿们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吧!
新生儿黄疸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痘
新生儿黄疸吃茵栀黄有用吗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因为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特点导致胆红素升高,但是一般黄疸的程度不会很重,然后升到一定程度会自行消退,这时候是不需要干预治疗的,如果黄疸升得比较高,有可能会进展成病理性黄疸,一般可能是需要药物进行干预治疗。
茵栀黄是新生儿黄疸治疗最常见的中成药之一,如果是有黄疸偏高,需要吃茵栀黄,一般需要对小孩子进行评估,需要进行辨证分析,分型的评估,如果是属于湿热型的黄疸,是可以吃茵栀黄的,如果是属于寒象的黄疸,不建议吃茵栀黄,因为茵栀黄里面含有一些清热利大便的药物,如果是寒象,这些药物有可能会加重肠胃功能的损伤,会导致宝宝的大便明显的偏稀,甚至出现腹泻的情况,所以新生儿黄疸要根据他的情况来看。
新生儿黄疸有哪些症状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
新生儿黄疸症状1、生理性黄疸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新生儿黄疸症状2、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新生儿黄疸症状3、黄疸部位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新生儿黄疸症状4、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新生儿黄疸症状5、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d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新生儿黄疸有可能会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死亡,幸存者多存在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家长绝不能掉以轻心,在悉心照顾孩子预防疾病的同时,也要对新生儿黄疸的症状有所了解,争取在疾病来临时,做到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类型及护理方法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会自然消退,不需要治疗,妈妈不必过分担心。生理性黄疸形成的原因是: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在出生后第2-3天开始,这时宝宝的皮肤会呈浅黄色,眼白部分会呈现蓝色带有微黄,尿稍黄;到出生后第4-5天全身黄到进阶程度。这种黄疸会在宝宝第10-14天消退,检查后会发现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也持续较久,可延迟致3周-4周消退。虽有黄疸,但宝宝没有什么不适,一般情况好。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需治疗。患有生理性黄疸的足月儿血清胆红质多<12mg%,早产儿可<15mg%。如每日增加>5mg%,或出生不久即有黄疸及黄疸较重者,应视为异常,宜进一步查明原因。
2、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进食母乳后出现的黄疸症状,属于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即宝宝出生5天后)后黄疸没有消退迹象反而加重;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于是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一般新生儿黄疸2-3周便会消退,但吃母乳的宝宝黄疸症状会持续1-2个月。约有10-15%以喝母乳为主的宝宝,会有母乳性黄疸。可以放心的是,母乳性黄疸对宝宝的发育和成长不会有任何影响,可以按照以前一样,继续给宝宝喂养母乳。
停止母乳喂养可以减轻母乳性黄疸症状。停喂母乳后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停母乳时可用牛奶暂时替代,待黄疸好转后可以继续用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