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脾胃虚按什么穴位

脾胃虚按什么穴位

1、脾胃虚按摩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脾胃虚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脾胃虚推按两肋

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手术后按摩哪里会放屁

天枢穴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主要有理气止痛、活血散瘀、清利湿热作用,因此按摩这个部位是可以帮助放屁的。

下巨虚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的位置,主要有调肠胃、通经络、安神志的作用,因此按摩这个穴位,也可以帮助放屁。

脾胃虚寒艾灸什么穴位

1、脾胃虚寒艾灸什么穴位呢

局部取穴:期门穴、章门穴。

背部取穴:肝腧穴、脾俞穴。

四肢取穴:丰隆穴、内关穴。

肝气淤滞,易腹胀,两胁胀,加灸:太冲穴。

肝郁脾虚,胖是虚胖,舌头大,肚子大在上腹,腹胀,拉稀、便秘交替,加灸:太白穴。

肝气郁滞时,丰隆加太冲;肝郁脾虚时,丰隆加太白。

2、脾胃虚寒艾灸有什么好处

艾灸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 痛、呕吐、呃逆、吞酸、食欲小振等有较好疗效。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 通调冲任、理气活血。神阙穴可主治上吐下泻,腹中虚冷、腹痛腹泻、肠鸣、小儿厌食、老人滑肠失禁、脱肛、水肿、臌胀、妇人宫寒不孕、巾风、霍乱、角反张、不省人事等症。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

艾灸属阳,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补肾固元防寒的作用。

脾胃虚寒,可以艾灸穴位。明代中医学家张景岳说,三焦痛症因寒者十居八九。他认为,寒则凝、温则通,胃脘痛虚寒证为多,治疗宜温通调补。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脾胃虚寒呢?平时胃痛隐隐,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特别容易腹泻不止、胃口不好、口淡不想喝水的,多为脾胃虚寒之人。

脾胃不好按摩穴位

1、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两肋

将两只手的手掌放在身体两侧,然后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以局部发热为准,这样按摩可以起到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的作用。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4、艾灸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5、艾灸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脾胃虚按摩什么部位 按摩中脘穴调理脾胃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从剑胸结合部(胸骨下缘,胸骨和剑突结合部位)到肚脐是8寸,胸骨下缘和脐连线的中点就是本穴。

中脘属于任脉,且是小肠经,三焦经,胃经的交会穴,又是“八会穴”的“腑会”,脾胃化生气血,六腑皆禀气于胃,按揉中脘穴对于六腑的功能均有调理治疗所用,尤其对胃的各种疾病均有治疗效果。

上巨虚在什么位置

上巨虚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穴位图,上巨虚穴位于人体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调理脾胃虚弱按摩这些穴位

1、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腰疼针灸穴位

寒湿腰痛:诊断要点:腰痛重着,痛连臀周,转侧不利,遇阴雨天加重,苔白腻,脉沉迟缓。穴位:命门、肠俞、阴陵泉、委中。

湿热腰痛:诊断要点:腰痛,痛处灼热感,热天或雨天加重,活动后可减轻,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或弦数。穴位:阴陵泉、三阴交、委中。

瘀血腰痛:诊断要点:有腰部外伤史,腰痛如刺,痛处固定拒按,日轻夜重,转侧不利,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穴位:命门、委中、膈俞、血海。

肾虚腰痛:诊断要点:腰痛酸软,喜揉喜按,反复发作,遇劳则甚,双膝无力。阳虚则手足不温,腰背少腹冷痛,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阴虚则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健忘耳鸣,舌嫩红脉弦细数。穴位:肾俞、太溪、腰阳关、委中。肾阳虚穴位选取:关元、气海。肾阴虚穴位选取:绝骨、照海。

能调理脾胃虚弱的常见穴位

艾灸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推按两肋

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艾灸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心脾两虚型失眠的调养

中医认为失眠“病位在心”,是心出了问题。别看是心出了问题,但也与脾有关。心与脾是母子关系,心火生脾土,而且心的功能活动也依赖于气血的濡养,而脾是气血生化的源头,脾虚则化源不足,心失所养,就会出现失眠的问题。《景岳全书?不寐》中说:“无邪而不寐者,必营血之不足,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这种失眠属于心脾两虚型的,往往会有多梦易醒,且伴有神疲乏力、头晕目眩等证。

对于由心脾两虚造成的失眠,我们可以选神门穴、内关穴、百会穴、安眠穴,再加上心俞穴、脾俞穴、三阴交穴。

心俞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经穴,是心的背俞穴,像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等证,都可以通过它来治。心俞穴位于第5胸椎棘 突下,旁开1.5寸。取穴时,正坐或俯卧,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2指宽处。

每天坚持按摩以上各穴位3~5分钟,或对每个穴位进行温和灸10~20分钟。长期坚持,对改善睡眠状况很有效。

正所谓“胃安则眠宁”,只要我们将脾胃调理好了,使脾胃的运化如常,那么想获得优质的睡眠就真的不是梦了。

脾胃虚弱会不会引起失眠,是需要看每个人的情况,有的人会,但是有的人不会,这个要看疗养的方法,首先脾胃虚弱的情况下如果有失眠的现象必须要先从饮食上来调节和改善,期间让自己的心情放松,还要记得在脾胃虚弱的时候给自己适当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脾胃虚寒按摩哪些穴位

穴位按摩法: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穴位按摩法: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穴位按摩法:推按两肋

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穴位艾灸法:艾灸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穴位艾灸法:艾灸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相关推荐

保健按摩4穴位治打鼾

丰隆穴 此养生穴位更是一个祛痰、止咳的著名穴位,说它是穴位里的祛痰、止咳明星并不为过。为什么呢?丰隆属于足阳明胃经,是胃经的络穴,属于胃经,又联络脾经。脾主运化,脾虚则水湿不化,易聚集而成痰,丰隆调胃和脾两大脏腑,除湿祛痰效果尤为明显。中医常用它来治疗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玻丰隆很好找,它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 中脘穴 此养生穴位是腑的会穴,凡是脾胃失调、运化失常导致的各类脏腑相关疾病都可以用中脘治疗。肺脏病变的咳嗽、哮喘等以及脾虚引起的痰多等问题,用中脘都有极好的效果。中脘既能宣肺,又能祛痰,是治疗

按什么穴位可以治打呼噜

1、阴陵泉穴 此养生穴位是脾经的五输穴里的合穴,善于调节脾脏的功能。脾主运化,利水渗湿,湿生痰,所以阴陵泉也具有很好的强身、祛痰作用。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2、丰隆穴 此养生穴位更是一个祛痰、止咳的着名穴位,说它是穴位里的祛痰、止咳明星并不为过。为什么呢?0?2丰隆属于足阳明胃经,是胃经的络穴,属于胃经,又联络脾经。脾主运化,脾虚则水湿不化,易聚集而成痰,丰隆调胃和脾两大脏腑,除湿祛痰效果尤为明显。中医常用它来治疗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玻丰隆很好找,它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 3、

按摩丰隆最佳方法 按摩丰隆穴的作用

丰隆,十五络穴之一,丰盛谷气聚集,从该穴位溢出脉络,故将此穴称为丰隆穴。 1.丰隆是 足阳明胃经的络穴,胃经由此别出而络于脾经,故此穴有治脾胃两经的作用。 2.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湿聚为痰,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之说,故本穴能除痰逐饮;如脾阳失运,水湿渗于肌肤,丰隆又有健脾化湿而用于治疗水肿症。 3.由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刺激此穴有健脾和胃,增加食欲,促进痿症康复的作用。

便秘刮痧刮哪个部位 简易部位刮痧治疗便秘

刮拭部位:背部,腹部,上肢,下肢。 刮拭步骤:1.刮背部脊柱两侧足太阳膀胱经,由膈俞向下,经肝俞,脾俞,胃俞等穴刮至大肠俞处,以皮肤出痧为度;2.刮腹部胃经天枢穴,脾经腹结,大横穴,以皮肤出痧为度;3.刮上肢三焦经支沟穴,下肢胃经从足三里刮至上巨虚穴,再刮足部肾经,由太溪刮至照海穴,以皮肤出痧为度。 取穴原理:足太阳膀胱经上背俞穴为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穴位,刮拭这些穴位可以补虚泻实,调节各脏腑的技能;所取胃经,脾经各穴刮拭可健脾胃,通调大肠腑气;支沟,照海合用为治疗便秘之经验要穴,支沟调理三焦以通腑

经络养生:3个穴位健脾益胃生津润燥

人们在秋天很容易出现一系列干燥症状,如口鼻、唇舌、皮肤干燥,毛发枯槁,舌红无苔或少苔等,这都是因津液不足。津液的生成源于摄入的食物,脾胃之气健旺,化生的津液就充盛;脾胃之气虚衰,则会导致津液不足。按摩中脘、足三里和太白这3个穴位,可以健脾益胃,有助于津液生成。 中脘穴:位于腹中线上、脐上4寸,即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中点,是胃的经气汇集之处,任何原因引起的脾胃虚弱、运化失调,均可取中脘为主进行治疗。操作方法:用掌根按揉中,每日一次,每次100-300次,可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足三里穴:足三里是胃腑疾病和人体

按摩四个穴位男人睡觉不再打呼噜

阴陵泉穴 此养生穴位是脾经的五输穴里的合穴,善于调节脾脏的功能。脾主运化,利水渗湿,湿生痰,所以阴陵泉也具有很好的强身、祛痰作用。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丰隆穴 此养生穴位更是一个祛痰、止咳的著名穴位,说它是穴位里的祛痰、止咳明星并不为过。为什么呢?丰隆属于足阳明胃经,是胃经的络穴,属于胃经,又联络脾经。脾主运化,脾虚则水湿不化,易聚集而成痰,丰隆调胃和脾两大脏腑,除湿祛痰效果尤为明显。中医常用它来治疗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玻丰隆很好找,它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 中脘穴 此养生穴位

艾灸脾胃的位置图 胃俞穴

位置: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效:外散胃腑之热,主治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脾胃疾患,对于背痛也有一定的效果,现代常用于治疗胃溃疡、胃炎、胰腺炎、肠炎等疾病。

按摩穴位可调理脾胃

按压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心,在两耳角直上与眉心向后的连线的交叉点)。家长每天按揉孩子的百会穴20~50次。可振奋阳气、扶正祛邪、清利头目。 推三关:(前臂内则腕横纹到肘横纹处,用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300次;可调理脾胃。 揉腹:家长每天轻轻地为孩子顺时针揉腹1分钟,逆时针1分钟。可调理脾胃、补益气血。 搓脊柱:家长每天用掌心搓孩子的脊柱,从下向上5~7次。可振奋阳气、扶正。 拿三阳、三阴经:胳膊、腿的外侧为三阳经,内侧为三阴经,“拿”是推拿的一种手法,具体是拇指与其他四指相对,捏住某一

胃痛用艾灸灸哪里 胃痛艾灸的好处

中医认为,胃痛主要与脾,胃有关,病位在胃,而及于脾,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这些原因最终会引起脾胃之气运行不通畅,不通则痛。艾灸上述两个个穴位,可以疏通运行不畅的脾胃之气,而中脘穴是胃气于腹部的穴位,艾灸这个穴位更增强了疏通的力量,从而达到减轻胃痛的作用。

中医保健按摩穴位治鼾症

打鼾是由于睡眠时咽部软腭、悬雍垂(即小舌头)、舌根等处的软组织在呼吸气流的推动下,发生颤动而产生的一种有规律的声音。 中医认为,想有效止鼾,按揉穴位效果很好。每天早晚各1次,每个养生穴位按摩5分钟,可以按照阴陵泉—丰隆—中脘—天枢的顺序来做。 1、阴陵泉穴 此养生穴位是脾经的五输穴里的合穴,善于调节脾脏的功能。脾主运化,利水渗湿,湿生痰,所以阴陵泉也具有很好的强身、祛痰作用。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2、丰隆穴 此养生穴位更是一个祛痰、止咳的著名穴位,说它是穴位里的祛痰、止咳明星并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