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泡制药酒才对
怎么泡制药酒才对
1、要选高度酒 选对酒
泡酒一般都选用高度酒,那么多少度才是合适的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的药师丘振文介绍,由于药材中大部分有效成分会溶于50度-70度的酒中,而且高度数的酒更能充分溶解药材有效成分,药酒的效力较强。同时,酒精度越高的酒防腐能力越强,度数太低则容易变质并对人体有害。“比如说20度以下的酒水分太多,药酒中容易产生细菌和微生物。因此泡酒应选择50度-70度的酒,但考虑到合适饮用的度数,建议选择50度的酒为宜。”
那么泡酒用什么酒呢?不少人会脱口而出——白酒。专家表示,泡制保健类药酒一般选用酿制精良的白酒,而如果是泡滋补类药酒则选用糯米酿制的黄酒最佳。
2、容器以玻璃和瓷质的为佳
泡药酒的容器以玻璃和瓷质的为好,不建议选用金属容器,尤其不能采用含铅的金属容器。泡酒前,将容器洗干净,最好经过消毒杀菌。
3、处理药材 洗净晾干
一般在正规药店购买的药材都已经过加工炮制,但在泡酒前再筛选一次,挑出杂质并清洗干净。丘振文表示,浸酒的药材应该尽量保持干燥才能保证药酒的效用。如果是新鲜的药材,最好是洗净晾干后才用于泡酒。由于颗粒容易使药酒浑浊,而且时间久了会结块,很难辨认是哪种药酒,所以尽量不要将药材研磨成颗粒或者粉末,除非是需要快速溶解的才捣碎药材,但建议放在袋子中泡入。
老年人喝药酒有哪些注意
1、选购药酒要细看药方 很多中老年人病症复杂,常规的单方、小方药,只会对一两种小毛病有改善,可对自己身上的那些“老、大、难”病效果就不明显,选购药酒不能光看广告,还要看具体疗效怎么样。
2、选药酒还要看时令 冬令喝药酒以冬至之后最为适宜。选药酒一定要选择具备药准字的药酒品牌,服用药酒前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3、不要擅自搭配,以防中毒 很多老年人喜欢自己泡制药酒,希望能强身健体,殊不知这背后存在着很大的健康隐患。消费者不要自己购买药材泡制药酒,中药之间药性相克,一起浸泡有可能产生毒素。虽然商家在产品说明上标注了主要药物成分,可是消费者切不可随意配置,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还是应该去购买成品药酒。
专家在建议消费者在正规药店内购买具有OTC认证的药酒品牌。 每种药酒的配方都是经过数代名医总结经验呕心沥血之作,远非简单的中药组合而成。目前保健酒广告铺天盖地,真正有功效价值的少而又少。
泡药酒用什么酒好
水是大量无机物的良好溶剂,也是一些无机物的良好溶剂,酒精是良好的溶剂,能溶解大量的有机物,而中药材里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有机物。泡药酒就是利用酒里的酒精溶解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有机物,但酒精不能溶解所有的药物成分,因而,还需要水才能彻底溶解药材的有效成分,例如,矿物类药物就需要水来溶解。而水跟酒精是互溶的,不存在药物成分的萃取分层现象。这就是人们泡药酒的基本原理。
明白了药酒泡制的基本原理后,我们就知道泡制药酒需要合适度数的酒基。低度数的酒无法泡制出好药酒,但不是酒精浓度越高越好,度数太高的酒也同样泡制不出某些药酒。实践证明,55度到70度之间的酒,用来泡制药酒能提取的药物有效成分是最高的。
药酒根据使用方式方法,分为内服、外用和内服外用兼具三种。内服药酒必须要考虑饮用对象对酒精的耐受能力。外用药酒无需考虑使用对象的酒精耐受能力,一般用高度酒泡制。内服外用双功能药酒一般用中度酒或是高度酒泡制。
内服药酒的选酒浓度上,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如果饮用对象对酒精耐受能力低,且药材不要求酒精度高的酒,比如杨梅酒、杨桃酒等,则直接用中低度酒泡制,一般20度以上即可。另一种情况是,直接用中高度酒进行药酒泡制,饮用的时候,如果饮用对象不耐受酒精,就用低度酒进行勾兑降低度数。
除了要考虑酒精度,还需要考虑酒的制造工艺和原料。除了外用的药酒,不要用酒精勾兑的酒来泡制药酒,市场上大部分酒精勾兑的酒都添加了香精,香精久了会变质,且影响药效。内服的药酒,用酿造原浆酒来泡制,是最好的,有酿造酒的醇香,如果不能用原浆酒,至少也要用酿造酒。就算是外用的药酒,也万不可用工业酒精勾兑的酒,防止意外伤人命。在酿造酒里,从提取药效上说,一般用高粱酒和米酒是最佳选择;如果是讲究色相香味等,则用酿造果酒。
浸泡某些使用到动物鲜肉体的药酒,例如毛鸡酒、蛇酒等,必须要使用高度酒。动物身上都是带有大量细菌的,泡制出来的药酒是用来食用的,必须要让酒来杀死细菌,否则危害人体健康。酒精是有消毒杀菌作用的,实践证明,75%浓度的酒精溶液杀菌效果最好。泡制动物药酒,至少应该用达到60度的酒,否则无法泡死细菌。度数低了,动物尸体会腐烂或发臭,药酒就报废啦。
个人饮用可以不计较成本,而泡制商用药酒,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商用药酒泡制过程中,一般药材要用酒泡三次,最后再把三次泡制得到的酒混合起来,才得到成品药酒。有的药酒在混合了三次浸泡酒液后,还要再加白酒进去混合,才能得到成品酒。酒的价格跟浓度有关,度数越高价格越高。怎么样选酒,关系到泡制成本的高低。由于各地酒的价格差异比较大,没有一个统一的最优成本选用方法,一般根据本地价格自己计算设计选酒方案了。
比较经典的一种选酒方法是:第一次泡制,由于药材吸收,出酒率很低,用度数低一点的酒来泡制;第二次泡制,则用度数比较高的酒来泡制;第三次泡制则用度数低一点的酒来泡制。这样三次泡制得到酒液混合后,就得到度数比较适中的药酒了,成本也相对低一些。
另一种比较经典的成本选酒方案是:三次泡制都是用高度酒,最后混合三次泡制酒液后,再加低度酒白酒调低酒度。这种方法的成本优势往往体现仓储成本和物料流动成本上,因为最后加白酒的量很大,而且是在销售前才临时加。
泡制药酒要避开六大误区
误区一、所有药材都适合泡药酒
不是所有的药材都适合泡药酒,矿物类的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很难用酒泡出来。如果是以毒蛇为原料浸泡药酒,则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用。一般认为毒蛇在浸泡前应去头,否则极易造成中毒。泡药酒要选用中药炮制品,如何首乌生品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只有炮制后才能起到养血滋阴、乌发的作用。如果要选用多种药材,一定要根据中医开具的药方配置,不要随意用多种药物泡酒。
误区二、药材放得越多越好
酒与药材的重量比应为10︰1—20︰1。质地较松散的药材吸水性强可以多加些酒,如枸杞子可加20倍酒进行浸泡;质地坚实的药材吸水性差可以少加些酒,如人参可加10—15倍酒浸泡即可。一般要达到每10毫升酒中含有0.5—1克原药材。每次饮酒20—30毫升(一小酒杯),每日饮酒2—3次。因此,有合适容器的情况下第一次以泡制2升左右为宜,取出药材后应在一个月左右喝完。
误区三、泡得越久越好
这是最常见的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酒是“陈年的香”,从前一年就开始泡今年用的药酒。其实,如果室温在20℃左右,较为干燥的条件下,药材浸泡的时间大多应为15—30天。浸泡的时间主要和药材的质地有关,枸杞子泡酒后如果发现酒颜色变红,说明药效已经泡出来了;如果是动物类的药材如海马、蛤蚧等,泡制的时间需要更长,但由于它们带菌可能更多,因此泡好后更应尽快喝完。如果是泡药酒有经验的人,可在泡制过程中倒出来一点品尝是否出味儿,但注意不要直接对着瓶口喝,这样会污染剩下的酒,加快变质。
另外,温度对药酒的浸泡有直接的影响,温度高则浸泡的时间短些,温度低则浸泡的时间长些。需要注意的是,刚开始泡制药酒时,不应放入冰箱,因为这样会影响药效被泡出。如果在高温、潮湿环境中,泡制时间应当酌情缩短。而如果在泡制期间未启封瓶口,泡制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一般来说,药酒泡制超过一个月后如果药材没有取出,并不能增加药物的溶解度,还会造成药物有效成分被水解,损失药效。但人参、黄芪、当归等受影响不大,可多泡几天。如果泡制的时间太长,酒精挥发后抑菌作用会降低,泡太久的药材也可能霉变。有些霉变不能目测到,喝下变质的药酒会对胃肠及肝脏造成损伤。如果喝药酒后出现脸红、头晕、呕吐、心跳过速等情况,应尽快就医。
误区四、选用过低度数的白酒
一般建议选用50—60度的白酒,这个浓度的白酒能杀死药材中存在的微生物,同时更容易使有效成分溶出。随着酒精的挥发和药材中水分的溶出,药酒中酒精的浓度会降低。待泡至可以饮用时,药酒大致在38度左右,口感温和。黄酒和米酒本身就有药用价值,也可用作泡酒的原料。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酒精的浓度比较低,这两种酒一般需要加药材一起煮沸后再装瓶,这样能起到一定的杀菌效果。另外,煮好后最好立即服用,既避免带菌也趁热保证药物的溶出。
误区五、药材反复使用
药物经两次浸泡后,绝大部分有效成分已经溶出,此时普通药材即可废弃掉,如果药材比较珍贵,如冬虫夏草,可再用普通煎煮中药的方法获取一定的有效成分。
误区六、泡酒期间不搅拌
泡药酒应选用新的深色玻璃容器,不应用塑料制品。泡制期间,需每日摇晃或搅拌一次,一周后改为每周搅拌一次。如急于饮用,可将药材切碎浸泡。在泡酒过程中轻轻晃动酒瓶也能加速药物的溶解。药酒饮服90%后,可加酒第二次浸泡。一般不会向已经泡好的酒中再次添加药材,一是因为浓度不易把握,二是因为容易变质。
桑子酒泡的越久越好吗
泡药酒的时间一般为15-30天,在此期间,可每天搅拌或震荡1次,到期泡成后,过滤取酒液饮用即可。温度对药酒的浸泡有直接的影响,温度高则浸泡的时间短些,温度低则浸泡的时间可长些。需要注意的是,刚开始泡制药酒时,不应放入冰箱,因为这样会影响药效被泡出。药酒饮服90%后,可加酒第二次浸泡,但不要再次添加药材,一是因为浓度不易把握,二是因为容易变质。
一般来说,药酒不是泡得越久越好,比如泡制一个月后,开了封,酒精易挥发,抑菌作用会降低,泡太久的药材也可能霉变,饮用这样的药酒可能会对胃肠及肝脏造成损伤。
药酒要泡多长时间
药酒泡多长时间最好?
药酒的泡制时间大约为15-30天,泡制期间,每天可以搅拌震荡1次,泡制好后过滤成汁饮用就可以了。泡药酒的温度也是很有讲究的,温度高时泡制的时间就短,温度低时泡制酒的时间就长。当药酒饮用剩10%时,再添加第二次酒浸泡,不需要添加药材,以免引起变质现象。
药酒泡制的时间不易过长,当泡制的酒开封后,酒精非常容易挥发掉,这样抑制细菌的作用就会降低,泡制的药材容易变质,如果饮用了这样的药酒对胃肠和肝脏会有很大的损害。如果喝药酒后出现脸红、头晕、呕吐、心跳过速等情况,是中毒的初期反应,应尽快就医。
另外,一般情况下,药酒喝三遍。也就是泡好的药酒喝完之后在重新装酒两次。如果是第四次,那么酒就没有效果了。下面介绍一些较为实用的药酒,不妨在家中泡上一缸。
气血双补药酒
材料:龙眼肉20克,人参10克,当归10克,枸杞子10克,肉桂10克,白术10克,熟地黄10克,牛膝20克,黄酒1000毫升。
制法:把上述药材兑入黄酒1000毫升中,泡一个月即可饮用。
药酒泡多长时间
泡药酒就是养生滋补的一种方法。这种药酒大多数是由活血化瘀、补血益气、滋阴温阳的药材泡制的,再加上酒的辛散温通作用,泡制的药酒保健滋补功能大增。有些阳虚、肾虚的患者平时饮用少量药酒,不仅能起到补肾壮阳、祛风活血的作用,还有非常好着养生保健滋补功效。慢性虚损性疾病的患者适量饮用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药酒的泡制时间大约为15-30天,泡制期间,每天可以搅拌震荡1次,泡制好后过滤成汁饮用就可以了。泡药酒的温度也是很有讲究的,温度高时泡制的时间就短,温度低时泡制酒的时间就长。当药酒饮用剩10%时,再添加第二次酒浸泡,不需要添加药材,以免引起变质现象。
药酒泡制的时间不易过长,当泡制的酒开封后,酒精非常容易挥发掉,这样抑制细菌的作用就会降低,泡制的药材容易变质,如果饮用了这样的药酒对胃肠和肝脏会有很大的损害。如果喝药酒后出现脸红、头晕、呕吐、心跳过速等情况,是中毒的初期反应,应尽快就医。
另外,一般情况下,药酒喝三遍。也就是泡好的药酒喝完之后在重新装酒两次。如果是第四次,那么酒就没有效果了。下面介绍一些较为实用的药酒,不妨在家中泡上一缸。
喝药酒对精子有影响吗
泡制药酒的酒有白酒,黄酒等酒类,黄酒是含酒精量比较少的, 一般来说,只要饮用适当,对精子质量影响不大。
如果是有备孕计划了,就最好不要喝药酒了,毕竟药酒中也含有酒精,人体摄入酒精过多的话,身体健康容易受影响,精子也容易受伤,酒精有可能影响精子质量,导致精子畸形,数量减少,活力降低等问题,严重的影响到受孕几率。
泡制药酒要避开六大误区
泡药酒的药材量不应过多。
转眼又到冬季,王先生拿出去年泡制的药酒,里面大量的人参、海马等将酒映出深色,看起来药已经完全“泡开了”。当他倒出一碗酒喝下后,不一会儿就开始头晕、恶心。其实,王先生的做法触及了好几个泡药酒的误区,药酒不是泡越久越好,泡制过程中还有很多讲究。
误区一:泡得越久越好。这是最常见的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酒是“陈年的香”,从前一年就开始泡今年用的药酒。其实,如果室温在20℃左右,较为干燥的条件下,药材浸泡的时间大多应为15—30天。浸泡的时间主要和药材的质地有关,枸杞子泡酒后如果发现酒颜色变红,说明药效已经泡出来了;如果是动物类的药材如海马、蛤蚧等,泡制的时间需要更长,但由于它们带菌可能更多,因此泡好后更应尽快喝完。如果是泡药酒有经验的人,可在泡制过程中倒出来一点品尝是否出味儿,但注意不要直接对着瓶口喝,这样会污染剩下的酒,加快变质。
另外,温度对药酒的浸泡有直接的影响,温度高则浸泡的时间短些,温度低则浸泡的时间长些。需要注意的是,刚开始泡制药酒时,不应放入冰箱,因为这样会影响药效被泡出。如果在高温、潮湿环境中,泡制时间应当酌情缩短。而如果在泡制期间未启封瓶口,泡制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一般来说,药酒泡制超过一个月后如果药材没有取出,并不能增加药物的溶解度,还会造成药物有效成分被水解,损失药效。但人参、黄芪、当归等受影响不大,可多泡几天。如果泡制的时间太长,酒精挥发后抑菌作用会降低,泡太久的药材也可能霉变。有些霉变不能目测到,喝下变质的药酒会对胃肠及肝脏造成损伤。如果喝药酒后出现脸红、头晕、呕吐、心跳过速等情况,应尽快就医。
误区二:所有药材都适合泡药酒。不是所有的药材都适合泡药酒,矿物类的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很难用酒泡出来。如果是以毒蛇为原料浸泡药酒,则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用。一般认为毒蛇在浸泡前应去头,否则极易造成中毒。泡药酒要选用中药炮制品,如何首乌生品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只有炮制后才能起到养血滋阴、乌发的作用。如果要选用多种药材,一定要根据中医开具的药方配置,不要随意用多种药物泡酒。
误区三:药材放得越多越好。酒与药材的重量比应为10︰1—20︰1。质地较松散的药材吸水性强可以多加些酒,如枸杞子可加20倍酒进行浸泡;质地坚实的药材吸水性差可以少加些酒,如人参可加10—15倍酒浸泡即可。一般要达到每10毫升酒中含有0.5—1克原药材。每次饮酒20—30毫升(一小酒杯),每日饮酒2—3次。因此,有合适容器的情况下第一次以泡制2升左右为宜,取出药材后应在一个月左右喝完。
误区四:选用过低度数的白酒。一般建议选用50—60度的白酒,这个浓度的白酒能杀死药材中存在的微生物,同时更容易使有效成分溶出。随着酒精的挥发和药材中水分的溶出,药酒中酒精的浓度会降低。待泡至可以饮用时,药酒大致在38度左右,口感温和。黄酒和米酒本身就有药用价值,也可用作泡酒的原料。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酒精的浓度比较低,这两种酒一般需要加药材一起煮沸后再装瓶,这样能起到一定的杀菌效果。另外,煮好后最好立即服用,既避免带菌也趁热保证药物的溶出。
误区五:泡酒期间不搅拌。泡药酒应选用新的深色玻璃容器,不应用塑料制品。泡制期间,需每日摇晃或搅拌一次,一周后改为每周搅拌一次。如急于饮用,可将药材切碎浸泡。在泡酒过程中轻轻晃动酒瓶也能加速药物的溶解。药酒饮服90%后,可加酒第二次浸泡。一般不会向已经泡好的酒中再次添加药材,一是因为浓度不易把握,二是因为容易变质。
误区六:药材反复使用。药物经两次浸泡后,绝大部分有效成分已经溶出,此时普通药材即可废弃掉,如果药材比较珍贵,如冬虫夏草,可再用普通煎煮中药的方法获取一定的有效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