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白芥子的营养价值 白芥子的营养成分

白芥子的营养价值 白芥子的营养成分

白芥子的种子含黑芥子甙、芥子酶、芥子酸、芥子碱、脂肪油、蛋白质、粘液质。酶解后所得挥发油名芥子油,含有异硫氰酸的甲酯、苄酯、异丙酯、烯丙酯、丁酯、仲丁酯、丁烯-3-酯、戊烯-4-酯、苯酯、苯乙酯和3-甲硫基丙酯。

白芥子对人体有何功效

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 子。一般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割植 株,经过晒干,打下种子,除杂质等加 工,制成中药。白芥子性热,味辛,归 肺经,能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 痛。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 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 肿毒。

白芥子治面瘫可以吗

白芥子具有软坚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一般中药店均有销售。取白芥子100克,捣碎,加适量白开水调匀,平摊在纱布上,待药温度接近于体温时,将药敷于患者面颊部,用绷带固定,注意保温,2小时后取下,切不可超过时间,只用药1次。自发病之日起,禁食生冷食物,避免风吹,不用冷水漱口、洗脸,注意局部保温。此法尤适宜病程在3个月之内的患者。

面神经麻痹外治法穴位贴敷疗法,用单味白芥子外敷配合挑刺治疗面神经麻痹,效果甚佳,现介绍如下。疗方法嘱其患者口腔含漱消毒,检查患者的患侧口腔内上齿靠第一、二大牙之间的腮部(也有在下齿腮部的),有条小支叉的青筋,就是怒张的小静脉血管,有毫针柄粗细,先局部消毒,然后持三棱针在暴露部位上挑刺放血,紫血自然流出3~6滴后停止,用止血钳刺激半分钟至一分钟,以提高疗效。

白芥子的营养价值 抗菌

白芥子所含的异硫氰酸苄酯,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桃子营养成分

每100克桃子的可食部分中,能量为117.2-7.7千焦,约含蛋白质0.8克;脂肪0.1克;各种糖类10.7克,钙8毫克,磷20毫克,铁 10毫克,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 60微克。维生素B1 30微克,维生素B2 20微克、维生素C6毫克、烟酸0.7毫克,另含多种维生素、苹果酸和柠檬酸等。

桃子的主要成分是蔗糖,而维生素与矿物质的含量较少,但是属于纤维成分的果胶颇多,其有整肠的功用。将桃子做为汉方药使用是由于蓓蕾中含有的配糖体,对于利尿或便秘颇具效果。而桃子的叶郡,据说可用来沐浴并可去除痱子。

白芥子的营养价值 抑制炎症

白芥子苷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性渗出,使浆膜滑膜肺泡壁血管之炎性渗出减少和重吸收。

狼疮性心包炎怎么治

狼疮性心包炎是最常见的心脏合并症。因为悬饮和心包饮的出现大多在狼疮的急性活动期,所以多有狼疮活动期的综合症状,在治疗上除积极应用中西药物操控狼疮活动外,在原治疗方剂中加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及白芥子、五加皮等药物,葶苈子和白芥子在植物分类中同为十字花科植物,均含有硫甙,其中葶苈子为黑芥子甙,白芥子为白芥子甙,这些甙类成分能改善胸膜及心包膜的血管内皮通透性,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同时,将两腔内的积液逐渐吸收。中医认为白芥子去饮邪作用强大,能去皮里膜外之痰。

五加皮含有强心甙,能增强心肌的收缩力,促进血液循环及心水的吸收。葶苈子一般无明显副作用,用量可以稍大些,可用至每日30克,白芥子性偏温,在应用中一般用量为10~20克,五加皮大量久用可以引起中毒,一般用量在10克以内。个别患者临床出现顽固性心包积液,多是由于病变日久出现了心包膜的增厚及纤维化,此时可以加用黄芪、防已、落得打、丹参等药,落得打、丹参可以化解瘢痕,消除心包膜的纤维化。

狼疮性心包炎怎么治

狼疮性心包炎是最常见的心脏合并症。因为悬饮和心包饮的出现大多在狼疮的急性活动期,所以多有狼疮活动期的综合症状,在治疗上除积极应用中西药物操控狼疮活动外,在原治疗方剂中加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及白芥子、五加皮等药物,葶苈子和白芥子在植物分类中同为十字花科植物,均含有硫甙,其中葶苈子为黑芥子甙,白芥子为白芥子甙,这些甙类成分能改善胸膜及心包膜的血管内皮通透性,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同时,将两腔内的积液逐渐吸收。

中医认为白芥子去饮邪作用强大,能去皮里膜外之痰。五加皮含有强心甙,能增强心肌的收缩力,促进血液循环及心水的吸收。葶苈子一般无明显副作用,用量可以稍大些,可用至每日30克,白芥子性偏温,在应用中一般用量为10~20克,五加皮大量久用可以引起中毒,一般用量在10克以内。个别患者临床出现顽固性心包积液,多是由于病变日久出现了心包膜的增厚及纤维化,此时可以加用黄芪、防已、落得打、丹参等药,落得打、丹参可以化解瘢痕,消除心包膜的纤维化。

该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大抵上就是如此,总的来说还是有一定治疗难度的,不过只要及时并长时间坚持的服用药物,就可以使症状彻底缓解。

白芥子的营养价值 祛痰

白芥子甙水解物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引起支气管分泌增加,使痰液变稀而起祛痰作用。

芥末的营养价值 芥末的营养成分

芥末主要含芥子油、硫胺素、钙、蛋白质、核黄素、镁、脂肪、烟酸、铁、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锰、膳食纤维、维生素E、锌、维生素A、胆固醇、铜、胡罗卜素、钾、磷、视黄醇、钠、硒等。

冷灸法白芥子敷灸

白芥子敷灸法是最为常用的冷灸法之一。白芥子十字花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白芥的干燥成熟种子。以白芥子研末水调外敷,可合局部皮肤发热乃至起泡,类似灸法。有关白芥子敷灸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备急肘后备急方》:治瘰疬:“小芥子末,醋和贴之,看消即止,恐损肉”。明·《本草纲目》认为白芥子具有“消瘀血、痈肿、痛痹之邪”的作用,并载有“白芥子末,水调涂足心,引毒归下,疮疹不入目”;“涂顶囟,止衄血“等方。至清代进一步从单味转为复方白芥子敷灸。如《张氏医通》创“白芥子散”。《卫生鸿宝》载:“治冷哮法:白芥子净末、延胡索各一两,甘遂、细辛各五钱,共为末,入麝香五分, 匀,调敷肺俞、膏盲、百劳等穴,涂后麻 疼痛,切勿便去,候二炷香足方去之。十日后涂一次,二次病根去。”现代,白芥子敷灸不仅应用广而且观察的样本数也大。以复方白芥子膏敷灸为主,其配方的成分虽各地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上述方药加减而成。且日趋规范与固定。

【操作方法】

灸膏制备:

(1)咳喘膏 全国各地配制的处方不一,现选介二方,其余将有“临床应用”中介绍。

方一、白芥子、延胡索、法半夏、甘遂、细辛、生甘草、百部、肉桂、葶苈子。依次按8:8:8:5:4:4:5:5:3的比例组成将上药烘干,粉碎研末,过100目筛。用时取药末用50%姜汁调成较干稠糊状,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方二、白芥子21 g,元胡21g,甘遂12g,细辛12g。将上药共烘干研细末,储瓶备用,此为1人3次用量。敷灸法为,每次用上药末之三分之一量,加鲜姜汁调成糊膏状,并加麝香少许,一般在夏天使用。

(2)关节膏

方一:以等量生白芥子、生草乌碾成极细粉末过筛,将粉末装入容器中封存备用。

方二:白芥子、元胡、细辛、防己、半夏、南星、木瓜、制川草乌等,上药粉碎,过80目筛,装瓷缸备用.

(3)胃痛膏 白芥子20g,白芷10g,甘遂10g,川乌10g,草乌10g、细辛5g,山栀子20g,芦荟10g,杏仁10g,桃仁10g,白胡椒5g,使君子10g,草决明10g,皂角10g,冰片2g,红花10g。上药并研细末,密封干燥处保存。

具体操作

(1)咳喘膏 治疗时,取药12g~18g分二等份置于二片医用胶布或分别摊直径为3cm的油纸上中间,分别敷贴于所选穴区,成人一般贴4~6小时,儿童一般贴3~4小时揭去。敷贴最佳节气常选择夏季伏天和冬季寒九天;疗程安排是每周敷贴2次,4周为1疗程,一般使用1个~2个疗程。,以胶布固定即可。每次贴灸4~6小时,10日1次,每年共敷灸3次(即补伏、中伏、末伏各1次),连续治疗3年共敷贴9次。

(2)关节膏 用时取适量上述粉末以清水调成糊状平铺于牛皮纸上,药面以4cm×4cm左右为宜。敷贴于穴处,嘱患 者不要离开,随时观察患处皮肤,直到穴处周围皮肤潮红,且药面下皮肤有烧灼感并出现水泡为度(如不出现水泡,可用红花油或解痉镇痛酊代水调药)。除去药糊,将创面皮肤常规消毒,以无菌敷料覆盖创面,待其自愈。

每年初、中、末三伏的第一日各贴药1次.视药末每穴3g,用生姜汁调膏,穴位用75%乙醇棉球擦后贴敷,外用敷料或塑料薄膜覆盖,胶布固定.贴药时间一般为3~4小时,可根据贴后的反应而缩短或延长贴药时间.若贴后热辣、烧灼感明显,可提前去药,以防烧伤皮肤;反之贴后微痒舒适可适当延长贴药时间。

(3)胃脘膏 用时取适量,用鲜姜汁调成膏状,摊于方型硬纸上,每块小儿约3~5g,成人约5~8g,贴于穴位,胶布固定。48~72小时换穴换药,每次选6~10个穴位。本疗法3年为1疗程,停药2年后统计疗效.

【主治病证】

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小儿呼吸道感染、风寒性关节炎、周围性面瘫、胃脘疼痛、梅核气等。

【注意事项】

1.可根据贴后的反应而缩短或延长贴药时间.若贴后热辣、烧灼感明显,可提前去药,以防烧伤皮肤;反之贴后微痒舒适可适当延长贴药时间。

2.在临床上,结合个人体质异同,若贴处皮肤痒,充血过敏者,应慎用或药量相应减少、时间缩短。

3.贴敷时勿洗冷水澡,勿过劳.除个别疼痛较重对症处理外,其余不配用任何疗法。

【临床应用】

1.急性支气管炎

取穴:肺俞、心俞、膈俞、定喘。

治法:

灸药制备:白芥子30g,细辛15g,甘遂15g,玄胡索30g。共研为细末,装瓶密封备用。临用时以适量姜汁调和,另取麝香膏两张。

灸治方法:一穴均取,双侧同用。将以上贴药敷于8个穴区之上,以麝香膏固定(一张麝香膏分为4份),嘱1~2小时左右局部发痒、辣、发红时取下。小儿约30min.机体反应强者,局部可起泡,起泡者可用消毒针管抽出渗液,用艾条熏干即可。一般隔日1次,3 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12例,全部有效。

2.慢性支气管炎

取穴:

主穴:肺俞、风门、大椎、定喘、天突、膻中、大杼。

配穴:风寒型加风门,痰浊型加脾俞,心肾虚型加心俞,年老体弱者加肾俞、

治法:

灸药制备:各地用治慢性支气管炎的敷灸方颇多,但大同小异。以下诸方供读者参考。方一:白芥子、甘遂、细辛、元胡各等份,方二:白芥子、甘遂、细辛、吴萸、皂刺各等份,方三、白芥子30g,细辛30g,延胡索12g,甘遂12g。方四、白芥子30%麻黄15%甘遂30%细辛15%半夏10%。方五:白芥子、细辛、甘遂、莪术、玄胡、硫磺,比例为6:5:6:4:3:1。诸药混合研末(过6O目筛)。贴敷前先绞生姜取汁,临用时加鲜姜汁调成稠糊状。亦可取冰片溶入75%的乙醇制成饱和溶液,把姜汁与冰片乙醇溶液按5:1 的比例混合,随即以此混合液调药末(每100g药末约需120ml姜汁冰片混合液),制成药糊密封备用。方六、细辛、白芷、白芥子、甘遂、轻粉各等分研细末,用蜂蜜调成糊状,做成蚕豆大圆饼。

灸疗方法:主穴为主,据症加配穴。每次取4个穴区(双侧穴作二个穴区),轮流取用。穴处先以乙醇棉球擦除皮肤汗垢,擦至皮肤微红.或用生姜片擦穴位令热使毛孔充分舒张,取药糊置于穴位上。呈直径2cm、厚约0.5cm的圆饼状,或将药糊3g,摊于3× 3cm大小的腊纸或塑料薄膜上,以防药物挥发,用胶布固定在穴位上即可。每次贴敷时间为4~6小时,小儿为2小时。贴药时一般从病人感到穴位处有轻微烧灼感(约4~6小时)为宜。如贴药时间感觉刺激难忍,应提前取下。贴敷后患者背部即有不同程度的烘热及烧灼感,揭除药饼后可见穴位表皮形成红斑或为水泡,此为正常的穴位反应。若水泡较大,可用消毒针头刺破放水,注意勿令感染,以免影响下一次贴敷治疗。疗效研成细治疗时间选在每年夏季初、中、末伏。每3至5天宜,每年从初伏开始,10天贴敷1次,每年贴3次,连贴3年。亦可3~4日用药1次,10次为1疗程,伏天连用3年。

疗效:共治1880例,结果:临床控制(敷药后证状消失,能正常工作和学习,观察一年未复发)906例。显效(敷药后证状基本消失,能负担一般工作)518例。有效(敷药后呼吸平稳,咳喘减轻,发作次数减少)380例。无效(敷药后症状无改善)76例。总有效率为96.0%。

3.支气管哮喘

取穴:

主穴:分为三组。① 天突、大椎、肺俞;② 定喘、风门、脾俞;③百劳、命门、肾俞。

配穴:发作期选肺俞、风门、定喘;缓解期选肺俞、膏肓、肾俞。

治法:

灸药制备:可在下列方中选择其一。方一 :白芥子、延胡索、法半夏、甘遂、细辛、生甘草、百部、肉桂、葶苈子,依次按8:8:8:5:4:4:5:5:3的比例组成;方二:白芥子35%,洋金花35%,细辛18%,甘遂12%;方三:生甘遂、白芥子、延胡各一份,细辛、丁香、干姜各半份进行配伍;方四:以玄胡索、细辛、甘遂、白芥子。防风、白蚤休。方四:麻黄、细辛、甘遂、延胡、白芥子(生),各药按比例配成。上述方药烘干,研磨成粉末,过100目筛。用时取药末用50%姜汁调成较干稠糊状,切成1cm ×1 cm的方块状或直径为10cm,厚为3mm大小之饼状,并撒以麝香适量。置冰箱冷藏室备用。方五:白芥子(生)30g,麻黄 20g,细辛10g,甘遂20g,延胡索20g。上药分别研末,临用前以老姜汁和蜂蜜混以3/1000的氮酮为糊状,切成等大(1cm × 1cm)的小方块。

灸治方法 :夏令敷灸取主穴。初伏取第一组,中伏取第二组,末伏取第三组。依据症情敷灸可用配穴。贴法:将药饼或药块置于穴区,用四方形胶布或香桂活血膏加以固定,成人一般贴4~6小时,年幼及老年、病轻、偏虚者一般贴2~3小时揭去。在临床上,结合个人体质异同,若局部皮肤充血过敏者,应慎用或药量相应减少、时间缩短。在贴药期间如感觉皮肤痒或较疼痛者应提前取下,视情况而给于抗过敏药物;到时取下者,如局部水泡较大者,应用消毒针筒穿破水泡、排干、局部搽龙胆紫即可。治疗期间忌食冷冻品及腥物。如夏令敷灸每伏贴药1次,于每年夏季三伏的第1日开始,初、中、末状各贴药1次,3年为1疗程。如按症情敷灸,每周敷贴2次,4周为1疗程,一般使用1~2个疗程。

疗效:共治533例,结果临床治愈118例,显效190例,好转149例,无效76例。总有效率为85.7%。并观察到年龄小则防治效果佳( P< 0.05);在按病程分组中,病程短则防治效果佳(P< 0.05)。另外,机理研究表明,本敷灸法是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的活化而影响着哮喘的病理。

4.胃脘痛

取穴:

主穴:中脘、上脘、下脘、神阙、梁门、阿是穴(背部压痛点,多在灵台、至阳穴处)、脾俞、胃俞、膈俞、肝俞、内关、足三里、手三里。

配穴:痛经者加关元、腰骶;冠心病者加膻中、辄筋、屋翳;乳房包块者加乳房包块处;阳萎者加命门、腰眼、关元;咳喘者加身柱、肺俞、中府、膻中;胆石症、胆囊炎加肝俞、胆俞。

治法:

灸药制备:白芥子20g,白芷10g,甘遂10g,川乌10g,草乌10g、细辛5g,山栀子20g,芦荟10g,杏仁10g,桃仁10g,白胡椒5g,使君子10g,草决明10g,皂角10g,冰片2g,红花10g。上药并研细末,密封干燥处保存。

灸疗方法:主穴为主,配穴据症酌加,每次选6~10个穴。位取适量药粉,用鲜姜汁调成膏状,摊于方型硬纸上,每块小儿约3~5g,成人约5~8g,贴于穴位,胶布固定。48~72小时换穴换药。3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38例,结果:痊愈25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

5.痛证

取穴:

主穴:阿是穴(压痛点)。

配穴:坐骨神经痛:命门、阳关、环跳、大肠俞、风市、外丘、地五会。肩痛:肩井、肩髎、肩贞、天宗、肺俞、大椎、手三里。踝关节痛:三阴交、申脉、解溪、商丘。腰痛:命门、阳关、大肠俞、阳关及腰骶部。网球肘、足跟痛、足背痛等可用大块贴肿痛处略大于患处。膝关节痛;内外膝眼,鹤顶或取大块贴膝盖部。类风湿性关节炎、产后身痛、腰腿痛等参照上述各方法选穴和痛点、痛处。

治法:

灸药制备:白芥子20g、芦荟10g、白芷10g、细辛5g、川乌10g、草乌10g、皂角10g、桃仁10g、红花10g、杏仁10g、草决明10g、白胡椒5g。山栀子20g、使君子10g、甘遂10g、冰片2g等研细末,装瓶或塑料袋内密封,勿泄气,置阴凉干燥处备用。

灸疗方法:每次选7~8个穴。取适量上述药粉用鲜姜汁调成膏状,取5~8g摊于方形硬纸上,贴在穴位上,胶布固定,或根据痛处范围大小,将药敷于患处,上盖硬纸,再用胶布固定,每次贴48~72小时。3次为一疗程,病情重者取掉药在贴药处拔火罐,必要时可反复拔。每穴贴后休息半月,待皮肤恢复后再重复贴治。

疗效:218例,痊愈145例。显效37例。好转31例。无效5例。

6.神经性胸闷

取穴:

主穴:膻中、中脘、身柱、神道、至阳、天突、大椎。

配穴:腹胀、腹痛、腹泻加神阙、足三里,恶心纳差加内关。

治法:每次取3~5穴,据症酌加配穴。用上述灸药适量,用鲜姜汁调成膏状摊于方型硬纸上,贴于穴位上,胶布固定。每次贴48~72小时,每次选7~8个穴,贴3次为1疗程。

疗效:共治13例,结果10例痊愈(胸闷气短憋气症状完全消失,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 3例显效(胸闷气短憋气症状基本消失,但生气着急仍有轻度憋气)。

7.梅核气

取穴:

主穴:天突、华盖、定喘、大椎、足三里、丰隆、阳陵泉。

配穴:肺俞、脾俞、内关、阿是穴(咽部最痛苦处体表对应点)。

治法:

灸药制备:取元胡 10g、白芥子10g、细辛10g、甘遂5g、麝香0.4g、斑蟊3.5g、人参芦10g、生地夏2.5g、生南星2.5,上药共研末。

灸疗方法:每次治疗选 主穴3~5个,配穴选2~3个。治疗时点出所选穴位,将上药用姜汁调成糊装,以黄豆大小药糊摊于1.5cm×1.5cm的牛皮纸上贴敷穴位,橡皮膏十字固定,8小时后将药糊揭下。每隔10日敷灸1次,3次为一疗程。

疗效:本组38例,痊愈(2个疗程内咽部异物感等症状消除)30例,好转(1个疗程咽部异物感 基本消失)6例,无效(2个疗程后咽部异物感无明显变化)2例。总有效率为94.7%。

8.骨关节病

取穴:膝关节取犊鼻、梁丘、血海、足三里;踝关节取申脉、照海、昆仑、丘墟;肩关节取肩髃、肩髎、臑俞、肩前;肘关节取曲池、天井、肘髎、小海。

治法:

灸药制备:白芥子、元胡、细辛、防己、半夏、南星、木瓜、制川草乌等各适量,上药粉碎,过80目筛,装瓷缸备用。

灸治方法:根据病变关节取穴。每次取药末的量为平均每穴3g,用生姜汁调膏,穴位用75%乙醇棉球擦后贴敷,外用敷料或塑料薄膜覆盖,胶布固定.贴药时间一般为3~4小时,可根据贴后的反应而缩短或延长贴药时间.若贴后热辣、烧灼感明显,可提前去药,以防烧伤皮肤;反之贴后微痒舒适可适当延长贴药时间。敷灸时勿洗冷水澡,勿过劳.除个别疼痛较重对症处理外,其余不配用任何疗法。每年初、中、末三伏的第一日各贴药1次.本疗法3年为1疗程,停药2年后统计疗效。

疗效:共治360例,结果:痊愈293例,显效36例,有效11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 为94.5%.

白芥子治面瘫可以吗

患有面瘫疾病的患者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比如说性生活应该有所节制,还应当注意多补充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换苹果后可以考虑使用针灸治疗,同时还应当注意积极锻炼身体,尤其应当对面部肌肉多锻炼,可以面对镜子做一些面部活动。当然面瘫患者应该积极治疗,白芥子对于面瘫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白芥子具有软坚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一般中药店均有销售。取白芥子100克,捣碎,加适量白开水调匀,平摊在纱布上,待药温度接近于体温时,将药敷于患者面颊部,用绷带固定,注意保温,2小时后取下,切不可超过时间,只用药1次。自发病之日起,禁食生冷食物,避免风吹,不用冷水漱口、洗脸,注意局部保温。此法尤适宜病程在3个月之内的患者。

面神经麻痹外治法穴位贴敷疗法,用单味白芥子外敷配合挑刺治疗面神经麻痹,效果甚佳,现介绍如下。疗方法嘱其患者口腔含漱消毒,检查患者的患侧口腔内上齿靠第一、二大牙之间的腮部(也有在下齿腮部的),有条小支叉的青筋,就是怒张的小静脉血管,有毫针柄粗细,先局部消毒,然后持三棱针在暴露部位上挑刺放血,紫血自然流出3~6滴后停止,用止血钳刺激半分钟至一分钟,以提高疗效。

通过上面的介绍,朋友们对于白芥子治疗面瘫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里要强调一下,面瘫患者除了积极治疗之外,平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说面部不要经常吹风,心情不要过于悲伤,注意面部的保暖,身体不能太劳累,不要吸烟饮酒。

芥末油的介绍

芥末油是以黑芥子或者白芥子经榨取而得来的一种调味汁,具有强烈的刺激味。主要辣味成分是芥子油,其辣味强烈,可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有开胃的作用,能增强食欲,另外还有解毒、美容养颜等功效。芥末油是以黑芥子或者白芥子经榨取而得来的一种调味汁,具有强烈的刺激味。主要辣味成分是芥子油,其辣味强烈,可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有开胃的作用,能增强食欲,另外还有解毒、美容养颜等功效。

相关推荐

金樱子的营养价值 金樱子营养成分

金樱子果实含枸椽酸、苹果酸、胡萝卜苷、熊果酸、齐墩果酸、β-谷甾醇等;果皮含多种水解型鞣质,包括金樱子鞣质A、B、C、D、E、F、G,仙鹤草素,前矢车菊素B-3,地榆素H-4,长梗马兜铃素,蛇含鞣质,仙鹤草酸A和 B等;另外还含有糖类、维生素、20余种氨基酸以及树脂、皂甙等成份,其中维生素C和还原糖含量较高,还含有丰富的锌元素和硒元素以及其他矿质元素。

甲鱼能和鸭蛋同食吗 鳖和芥子能一起吃吗

鳖肉与芥子不宜同食。 孙思邈说: "鳖肉不可合芥子食,生恶疮。”芥子气味辛热,能温中利气,白芥子辛烈更甚。与鳖肉同食,冷热相反,于人不利。故食鳖肉不宜加芥末作为调味品。

苍耳子的营养价值 苍耳子营养成分

苍耳子含苍耳苷,树脂,脂肪油,苍耳醇,氢醌等,其中油性物质含量在39%左右,有较强的降血糖作用,水煎剂有镇咳作用,也可治头痛,祛湿,杀虫等。

​​卵巢囊肿中医治疗讲解

中成药组成组成:海藻12克,白芥子10克,三棱10克,苡仁20克,桃仁10克,夏枯草20克,南星6克,赤芍12克。 效果:理气行滞、活血祛痰、化瘀散结、软坚消肿。 用法:水煎服,药液为600毫升,每服300毫升,每日2次,10天为1个疗程,1~2个疗程b超1次,如有效果,服药可以直去肿瘤消失为止。用药3个疗程,肿瘤继续增高者为无:效,可以做ct检验进一步明诊断断另做治。 主治疗:适用多样囊肿,特别对卵巢囊肿、甲状腺囊肿功能卓著,对宫颈肌瘤、畸胎瘤、肝肾等囊肿也有必要得效果。 方解:方中三棱、桃仁、赤芍理气

芥菜营养价值

芥菜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菜,它的营养价值是非常高的,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以起到美白肌肤的作用,那么芥菜的营养价值还有哪些呢?芥菜的做法有哪些,以及芥菜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 芥菜是一种非常好吃的蔬菜,常吃芥菜让你拥有一个好身体,还可以让你越来越年轻。 营养价值 芥菜含有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C和维D很丰富。具体功效有提神醒脑,芥菜含有大量的抗坏血酸,是活性很强的还原物质,参与机体重要的氧化还原过程,能增加大脑中氧含量,激发大脑对氧的利用,有提神醒脑,解除疲劳的作用。 其次还有解毒消肿之功,能抗感染和预防疾病

芥兰的营养价值 营养价值

芥兰的菜苔柔嫩、鲜脆、清甜、味鲜美,以肥嫩的花薹和嫩叶供食用,每100克芥兰新鲜菜苔含水分92~93克,维生素C51.3~68.8毫克,还有相当多的矿物质,是甘蓝类蔬菜中营养比较丰富的一种蔬菜,可炒食、汤食,或作配菜。芥兰含纤维素、糖类等。 1、芥兰中含有有机碱,这使它带有一定的苦味,能刺激人的味觉神经,增进食欲,还可加快胃肠蠕动,有助消化。 2、芥兰中另一种独特的苦味成分是金鸡纳霜,能抑制过度兴奋的体温中枢,起到消暑解热作用。 3、它还含有大量膳食纤维,能防止便秘。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预防心脏病等功效

手指关节痛的偏方治疗

外敷桃仁鸡蛋糊对关节疼痛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具体制作方法如下:桃仁、白芥子各6克,鸡蛋1个。将桃仁、白芥子研成细末,用适量蛋清调成糊状,外敷痛处,3~4小时即能止痛。但应注意不要久敷。 关节疼痛多因风、寒、湿邪侵入,导致肌肉、骨节气滞痰凝、经络痞塞、血脉运行不畅而引起。 白芥子性温,味辛,具有利气祛痰、散寒除湿、通络止痛功效,治疗因痰饮(编者注:指留在胸腹部的液体,其中浓者为痰,清者为饮)流注经络,引起的肢体关节疼痛麻木;桃仁性平,味苦,有活血化淤、润肠通便之功,可用于各种淤血证、肠燥便秘、肠痈等,外用对跌

红萝卜营养价值 芥子油

红萝卜中含有一定量的芥子油,有润滑胃肠道的作用,加上红萝卜本身粗纤维含量较高,能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减少食物在胃肠道中的停留时间,有利于排便和减肥,适合便秘与减肥者食用。

桃仁鸡蛋治关节疼痛

《本草纲目》:“桃仁之甘以缓肝散血,故张仲景抵当汤用之,以治伤寒八、九日,内有畜血,发热如狂,小腹满痛,小便自利者。又有当汗失汗,热毒深入,吐血及血结胸,烦躁谵语者,亦以此汤主之。”糖尿病后期手足不温及便秘者,用之良效。 外敷桃仁鸡蛋糊对关节疼痛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具体制作方法如下:桃仁、白芥子各6克,鸡蛋1个。将桃仁、白芥子研成细末,用适量蛋清调成糊状,外敷痛处,3~4小时即能止痛。但应注意不要久敷。 关节疼痛多因风、寒、湿邪侵入,导致肌肉、骨节气滞痰凝、经络痞塞、血脉运行不畅而引起。 白芥子性温,味辛,

寒痰咳嗽吃什么中成药 白芥子

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或芥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白芥子”,后者习称“黄芥子”,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后打下种子,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经。 功能主治:温肺豁痰理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咳嗽,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作发泡用。 注意事项:本品辛温走散,耗气伤阴,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者忌用,消化道溃疡,出血者及皮肤过敏者忌用,用量不宜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