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过敏反应抢救流程输液反应原因是什么

过敏反应抢救流程输液反应原因是什么

(一)是液体与药品质量不过关:液体或药品在生产过程中把关不严,混入了致热源。致热源进入人体导致寒战发热反应。

(二)是液体配制程序不过关:护士在液体配制过程中麻痹大意,未能履行“三查七对”,对液体外观未予仔细查验;或未作到“一人一管”、“一液一管”,用同一支注射器给多人或多组液体配制药液,致医源性致热源输入人体。

(三)是液体与体温温差过大:临床中输液反应常发生于酷热或寒冷季节。如果存放液体的房间,冬天供暖不足,夏天制冷过度,都会使液体温度过凉,使液体与人体温差加大,过凉的液体输入人体而导致输液反应。

(四)是输液速度过快:凉的液体快速进入人体而致输液反应。

(五)是液体配伍过杂:如果一组液体中加入药物品种过多,药品之间产生肉眼不可见的化学反应,生成致热原而致输液反应。如有的一组液体中加入青霉素、病毒唑、双黄连或穿琥宁、地塞米松等,加上液体本身的药物成分共5--6种之多,实属不当,这都有利于输液反应的发生。

打点滴可以带回家打吗 家庭不具备急救条件

即使是具备了上述所有的条件,但是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可能突发难以预防的严重输液反应或过敏反应,而家里是不具备抢救条件,可能无法对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的的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输液反应的预防

发热反应

1.原因发热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输入液体消毒、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

2.症状 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3.防治方法

(1)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针刺合谷、内关穴。

(2)输液器必须做好除去热原的处理。

心力衰竭、肺水肿

1.原因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2.症状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3.防治方法

(1)输液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脏病人、老年和儿童尤须注意。

(2)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3)按医嘱给以舒张血管、平喘、强心剂。

(4)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

静脉炎

1.原因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防治方法 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素、氢化可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

(3)用中药外敷灵或如意金黄散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4)超短波理疗,用TDP治疗器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空气栓塞

1.原因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均有发生气栓的危险。进入静脉的空气,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少,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将阻塞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严重缺氧,而致病人死亡。

2.症状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3.防治方法

(1)输液时必须排尽空气,如需加压输液时,护士应严密观察,不得离开病人,以防液体走空。

(2)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飘移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肺动脉内。

(3)氧气吸入

(4)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更换水枪时,应在病人呼气时或嘱病人屏气时进行,以防空气吸入,保留硅管或换液体时的任何操作环节,均不能让硅管腔与大气相通。

过敏反应与输液反应的鉴别

一般情况下凭经验作出诊断不难。但有些比较模棱两口,真正鉴别比较困难。两者本身也有重合,输液反应中的一个类型就是过敏反应。所幸两者治疗有许多共同点。所以这个话题颇为复杂,但临床也有规律可循。

过敏反应

首先:应明确的是与药物的种类和病人的体质差异有明确的相关性,而输液反应与输液的环境、护理操作关联较大。

其次:从时间窗内的发生率来分析:过敏反应是散发的,而输液反应在某段时间内是集中发生的。如果不能去除诱发因素,则会持续发生。

再次:从症状上分析:过敏反应多见于皮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诱发哮喘、过敏性休克等。而输液反应绝大部分表现为寒颤,体温骤升,一般出现于输液后30分钟至1小时内,有些可在15分钟内发生。寒颤往往是患者再次寻求医生的首发原因。过敏反应引起的药物热,发生比较缓慢,不停药则顽固。发生体温骤升的情况机率很低。

最后:在不考虑个体差异的情况下,临床医生都有这样一个概念:有些药物比较容易过敏,有些药物则很少发生过敏。举个例子:同一个病人,第一次因感冒输液青霉素,出现皮疹,那么首先考虑过敏反应。第二次,因急性胃炎输液西咪替丁,过程中发生寒颤高热,那么首先考虑输液反应。所以顺着药物这个滕去摸瓜,也是比较有指导作用的。

治疗方面:两者都需要抗过敏和激素使用。但过敏反就注重于抗过敏治疗,必要时使用肾上腺素。而输液反应则注重于退热处理,各有特点。

过敏性休克急救流程是什么

专家介绍活,过敏性休克是由于抗原物质(如血制品、药物、异性蛋白、动植物)进入人体后与相应的抗体相互作用,由IgE所介导,激发引起广泛的I型变态反应;约半数患者在接受抗原(某些药品或食物、蜂类叮咬等)5分钟内即出现症状,半小时后发生者占10%;患者常常出现胸闷、喉头堵塞及呼吸困难且不断加重,并出现晕厥感,面色苍白或发绀,烦躁不安,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后期可出现意识不清、昏迷、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此外在临床上还会出现皮疹、瘙痒、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过敏性休克是一临床诊断,需要立即采取治疗措施,治疗前没有实验室检查以帮助确诊,一般来讲,接触抗原后数分钟即发生的累及多个系统的全身过敏反应即能够确诊;

在诊疗过程中,应把过敏性休克与迷走血管性虚脱相鉴别:迷走血管性虚脱发生于注射后,无呼吸困难,无瘙痒及皮疹,经平卧位后虚脱(晕厥)立即好转;临床过敏性休克急救流程为:

1.立即皮下或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0.2—0.5ml,此剂量可每15—20分钟重复注射,肾上腺素亦可静注,剂量是1—2ml;

2.脱离过敏原,结扎注射部位近端肢体或对发生过敏的注射部位采用封闭治疗(0.00596肾上腺素2~5ml封闭注射);

3.苯海拉明或异丙嗪50mg肌注;

4.地塞米松5~10mg静注,继之以氢化可的松200—400mg静滴;

5.氨茶碱静滴,剂量5mg/kg;

6.抗休克治疗:吸氧、快速输液、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强心等;

7.注意头高脚底位,维持呼吸道通畅。

看完了上文专家针对过敏性休克急救流程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详解之后,想必现在大家应该知道怎样去紧急的救治过敏性休克的患者朋友了吧,希望以上的介绍可以为大家提供到更多的帮助,在此专家提示,患者出现了过敏性休克必须要及时的在正规专业医院进行救治。

过敏反应

一、一般过敏

以过敏性皮疹最为常见,表现为局限性(穴位周围区域)的红色小疹,或全身性的风团样丘疹,往往浑身发热,搔痒难忍,重者可伴有胸闷,呼吸困难,甚至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脉象细微。

过敏反应出现的时间,穴位注射常发生于即刻或不久,艾灸则须1至数小时,文献报道最长者达10h。有因艾灸引起过敏者,以后往往可以在艾灸治疗时反复出现。针刺,最短在留学生针后20min出现过敏,也有在取针后数小时发生。

二、蜂毒过敏

轻者表现为胸闷,心悸,头晕,眼睑浮肿,体温升高,乏力,局部痒感明显;重者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资料表明,蜂毒进入机体后不仅直接作用于体表组织,还可诱发变态反应,可使心脏血管扩张,大量血清外渗,心脏间质出现炎性水肿,甚至发生出血。同时毒素干扰植物神经功能,加剧心肌缺血,终致心肌结构与功能的损害。当然心肌损害多随中毒症状的好转而迅速恢复,很少留有后遗症。以轻度反应多见,中度反应次之,重度的过敏性休克较少。多数为迟发反应,10min后至2天不等,即刻反应者少之。

小儿感冒 不宜动辄打点滴

对孩子感冒很多家长非常着急,一到医院就要求输液,要求使用各种高档抗生素。但是经常输液对宝宝来说也不是件好事!

感冒发热,输液输出“输液反应” 4月的一天,张科长的两岁儿子鹏鹏感冒了,晚上发起了高烧。由于他家离医院较远,而且上次鹏鹏感冒发烧时打了点滴后很快就好转了,加之张夫人学过急救,夫妇俩觉得这次依样画葫芦就行了,于是决定给鹏鹏在家里打点滴。他们翻出上次到儿童医院看病的病历,到附近小诊所买了输液的药品,给鹏鹏挂上了点滴。但就在快滴完时,鹏鹏突然出现畏寒,继而热度更高,讲胡话,夫妇俩吓呆了,赶紧打车送到医院。医生诊断为输液反应,经紧急抢救后才得以脱险。 医生点评:输液如同用药,人体有时也会发生不良反应,即输液反应。据统计,最常见的输液反应为发热,占80%以上。 一般认为,输液反应的基本特征如下: 1.在输液过程中,病儿突然出现畏寒或寒战,数分钟后开始发热,体温迅速上升至39~41℃或更高; 2.一般多发生在输液后30~60分钟内,滴入液体100毫升~250毫升时; 3.通常在停止输液后数小时,或使用镇静、脱敏药后,畏寒或寒战现象消失,体温能较快恢复正常。 一旦出现输液反应,应立即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注射非那根,严重者(发生休克)须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并予以吸氧及抗休克治疗;若病情严重仍须输液,应及时更换输液管、药物及液体。 小儿患普通感冒发热,不宜动辄打点滴,因为: ①这类病儿用些对症(如打喷嚏、流涕、鼻塞、发热)药物治疗2~3天后,多能逐渐痊愈; ②在气温较高时,发热病儿易出现输液反应,重者可引起高热惊厥,进而危及生命。

呕吐腹泻,补液补出“水中毒” 周末,儿科急救室收治了一名病儿,病儿约三岁,已处于昏迷状态,烦躁不安,呼之不应,四肢间断性抽搐。 医生给孩子作了全面体检后,考虑为输液不当所致水中毒(稀释性低钠血症)合并脑水肿,化验血钠值为118mmol/L(正常值为135~150mmol/L)。诊断明确后,立即给予供氧、补碱、静滴高渗氯化钠溶液等治疗。通过10多个小时的紧张抢救,病儿终于转危为安。事后追问病史,寻找原处方,得知病儿以往身体健康,这次发病始于前天的腹泻。病儿每天拉稀水便10多次,呕吐数次,并伴发热,妈妈带他到个体诊所输液,输液量达1250毫升,其中糖水约1000毫升,盐水只有250毫升,且输液速度偏快。 医生点评:水中毒亦称稀释性低钠血症,是指体内水分过多,导致血液稀释、血钠浓度降低的情况。临床上,输液导致水中毒并非少见,幸好大多数为轻度水中毒。该病儿由于短时间内水分进入体内过多,超过了肾脏的排出速度,过多的水使细胞外液稀释为低渗液,细胞因水进入而发生水肿,造成水中毒。病儿表现为精神委靡,全身无力,肌张力降低,体重增加,浑身浮肿,尿量先增后减,呕吐、腹胀。脑水肿明显时,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病儿生命。 轻度水中毒只需严格限制入水量便可。重度水中毒的处理,主要是用高渗含钠液提高血钠浓度,恢复渗透压和细胞功能,促使多余的水从肾脏排出。 其实,对于急性腹泻并轻度脱水的病儿,治疗首选口服补液盐,并不需要静脉输液。 输液治病观念亟待“刷新” 纵观全球,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输液都有严格的规定,不会随便给病人输液。事实上,多数疾病都可通过吃药治愈,不需要输液。 医学界公认,用药时能口服的不选择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不选择静脉输液。这一用药原则是在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下形成的,但公众未必都清楚。 为什么要强调这样的原则,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在这三种用药方式中,口服用药不良反应最轻、最慢,因此也最安全,还可防止交叉感染,减少病人输液时的疼痛,减少抗药性。静脉输液是把药物直接输入血液,不良反应最猛也最快,有的几分钟内就可置人于死地。特别是一些基层医院、个体诊所,由于缺乏抢救设施,医务人员的抢救知识也不足,一旦出事很难逆转。 二是这三种用药方式的成本差别较大,输液成本最高,特别是抗生素输液费用,往往比口服药高出很多。

在家输液宜慎重

没有医院的嘈杂,家人看护更是方便,很多人向往能在家输液。在家输液可行吗?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郑华成说,在家输液不利于紧急情况的处置,不提倡在家输液。

据郑华成介绍,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各人体质不同,部分人会出现过敏反应及其他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还有的患者会出现急性心衰。

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药物因素。如添加的药物质量不合格,易造成输液反应;添加药物剂量过大,浓度过高,也易造成输液反应。二是输液速度。若滴速过快,过敏体质者可引起输液反应。三是患者个体因素。如病人有炎症、发热性疾病或体质虚弱、免疫力失调等,可使输液反应率升高;老年患者、幼儿免疫功能低下或不健全,输液反应发生比例偏高;不同患者对细菌内毒素有不同的耐受域值,所以过敏体质的患者输液时要特别注意。

出现输液反应时,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危及患者生命。由于一般的家庭成员不具备相应急救知识,一旦出现类似情况,会束手无策,因此,不提倡患者在家输液。尤其是儿童的病情变化快,对每种药物的反应都不一样,而自己又不能主观叙述,绝对不能在家输液。

对于一些慢性病病人,确需要在家里输液的,家属应注意征询医生意见,严格遵循医嘱。最好是第一次或前几次在医院里输,待观察确无过敏反应后,方可在家继续输液。同时应有陪护人员,还要备好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可拉明等急救药品,以随时作抢救之用。

如何应对过敏性休克

一、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1、详细询问既往史 如对青霉素、头孢类、磺胺类药物有无过敏史,使用前必须做药物敏感试验,青霉素等药物用药中超过24h或更换批号应重新做皮试。

2、配药前注意事项 注意药物间配伍禁忌,严格无菌操作,注意药物有无外观变化,有无沉淀及破损,注意看清药物有效期。

3、静脉注射前注意事项 严格三查七对,为防止输液反应要用药液冲洗输液管,即使药液至少有5~10ml流出输液管方可注射。

4、静脉输液期间的观察 嘱病人遇有不适、恶寒、恶心等及时报告;输液应先慢后快,然后改为正常滴速,每15min巡视1次,观察用药后反应及疗效,1h后延长巡视时间,做好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记录。

5、预防措施 为防止某些药物出现过敏,首次用药可以合并用少量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注射室常备抢救药品,抢救设备,放置在容易拿到的位置,并随时处于备用状态。遇有过敏,立即中止输液,并夹住输液管与液体一并送验。

二、过敏性休克的抢救

(1)遇有过敏性休克,立即肌注肾上腺素0.5~1ml,症状不缓解,半小时后重复肌注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直至脱离危险。

(2)使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5~10mg静推。

(3)收缩压降至80mmHg以下用间羟胺或去甲肾上腺素升压并给予血管活性药,如多巴胺等。

(4)心脏骤停可行胸外心脏按摩或心内注射肾上腺素。

(5)呼吸困难:氧气吸入,同时用尼克刹米、洛贝林等。

(6)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对症处理,直至脱离危险。

点滴过敏怎么办

1 .发热反应 :常因输入了致热物质(致热源、死菌、游离菌体蛋白,其他蛋白质和非蛋白质的有机或无机物)引起,其机制是输液过程中某种因素直接或反射性的引起全身毛细血管痉挛,导致微循环障碍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2.急性肺水肿 由于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其机制是由于肺静脉压快速升高,肺毛细血管压随之升高,使血管内液体渗入到肺间质和肺泡内形成急性肺水肿。

输液反应以及药物过敏反应的处理,一旦发生输液反应或者是药物过敏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及液体(保留备查),做好抢救治疗准备。但不能拔针,因为再次静脉穿刺可能有困难,导致抢救治疗延误。

对发热及血清样反应立即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0.3~0.5mg/kg、异丙嗪0.5~1mg/kg肌注,同时给予保暖、吸氧、物理降温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治疗。如患者出现寒战、高热、唇紫绀、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困难等过敏性休克症状时,立即肌注肾上腺素0.01~0.03mg/kg,并每隔15~30分钟反复用药。同时静滴氢化可的松5mg/kg,24小时内可达3~4次等等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多喝水,戒烟酒,注意休息。建议停用阿莫西林克拉维甲酸,用其它抗生素药物。可以用抗过敏药物,如西替利嗪、维生素C片、钙片。

因为在平时想要更快的脱离疾病的困扰,再通过药物或者手术治疗外,大多数病人还需要通过输液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更快的恢复身体健康,但是有的人在输液过程中会有过敏的反应,起过敏的反应表现和处理方法,上面已经给大家做出了介绍,希望能给一些过敏体质的人一些帮助。

上吐下泻需要去医院吗 上吐下泻可以在家自己输液吗

上吐下泻是最好不要在家自己输液。

输液也属于有创治疗,在家自己输液如果消毒措施没有做好,可能会发生感染。并且还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输液反应,比如过敏等。

上吐下泻如果在家自己输液,万一出现状况,家属根本没有条件进行应急或抢救,因此最好到医院或者附近的社区医疗机构输液。

区别输液反应和过敏反应

1、输液反应的范围

输液反应实际应该包括药物过敏反应、热原反应、菌污染反应。

药物过敏反应

也称药物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再次接触某一药物相同抗原或半抗原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热原反应

是指由致热原引起的反应。

菌污染反应

是指由于液体或输液器具被细菌污染引起的不良反应。

临床常见的输液反应以热原反应和药物过敏反应最为常见,且二者有相似的临床症状,都可以出现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心悸、胸闷、低血压休克等,因此本文重点讨论热原反应和药物过敏反应,其鉴别要点见上表。

2、热原反应和过敏反应

热原反应

引起热原反应的原因:

热原反应是指输液过程中由于致热原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引起的发热反应,致热原的存在而引起的反应,主要致热原是细菌代谢物(内毒素),具有耐热性、不挥发性、水溶性、滤过性和吸附性的特点,可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超声波等破坏。

热原反应临床表现:

热原反应的主要表现为输液过程中或输液后,患者突然出现发冷、寒战、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继之出现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四肢关节痛、皮肤灰白色、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一般发生在输液后20分钟左右,也有发生在2~4小时内,一般持续约0.5~1小时。

液体中出现致热原的原因:

①药物原料本身含有热原,或在配制过程中污染,储存期间产生热原或发霉变质。

②输液器及各种用具被致热原污染。

③输液前液体配制及输液时的操作不规范,引起液体污染。

热原反应的处置:

一旦出现热原反应立即停止输液,但不能撤除输液针或导管,要立即更换输液器,予地塞米松5~10mg(小儿0.25~0.3 mg·kg-1)静滴注或静注,或应用氢化可的松100~200 mg静滴,或予苯海拉明、扑尔敏肌注。伴有呼吸困难者应予吸氧,烦躁不安者可给予镇静剂,寒战者予保温,高热者予物理降温或退热剂治疗[2] 。山莨菪碱(654-2)是有效的治疗药物,静脉应用20~30 mg(小儿每次0.3 mg·kg-1)可迅速缓解热原反应,其治疗机制为改善微循环,缓解组织缺氧,同时也有利于热原的清除。

对输液器具及所输注液体的处理:

应将输液器具及所输注的液体尽快送检验科进行热原检测及细菌学培养。

3、药物过敏反应

药物过敏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

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表现复杂多样,不同的药物可以引起不同的反应,相同的药物作用于不同的个体也可以产生不同的表现。Ⅰ型变态反应典型的表现是荨麻疹、支气管哮喘、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其中过敏性休克是最危险的过敏反应,发作迅速,50%发生于给药后5分钟以内,抢救不及时可有生命危险,患者可同时出现呼吸道梗阻,表现如喉头水肿和支气管痉挛;循环衰竭表现如四肢冰冷、血压不升;中枢神经系统缺氧表现如头痛、烦躁、甚至意识障碍等。Ⅱ型变态反应常见表现为溶血反应。Ⅲ型变态反应多表现为血清病样反应,出现淋巴结肿大、关节水肿、支气管痉挛等。Ⅳ型变态反应一般表现为炎性反应,如接触性皮炎、变应性脑炎、异体组织排异及皮疹等。

药物过敏反应的治疗:

轻症病例应用抗组织胺药物或激素治疗后能迅速好转。对于严重过敏尤其是过敏性休克者应立即抢救,抢救措施为:

① 立即停用或清除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

②立即给予1:1000肾上腺素0.5ml肌内注射或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10倍缓慢静脉注射,若未缓解,可于15~30分钟后重复给药,至病情缓解。

③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如予氢化可的松100~200mg或地塞米松5~1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40 ml静脉注射,必要时,1~3小时后重复注射。

④扩容、给予血管活性药:间羟胺50~1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必要时可与多巴胺合用。

⑤抗组织胺药物:非那根25~50 mg肌内注射。

⑥10%葡萄糖酸钙10~20 ml缓慢静脉注射。

⑦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需行气管插管作人工呼吸。

过敏反应

什么是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室内尘土、鱼、虾、牛奶、蛋类、青霉素、磺胺、奎宁等。有些人接触到过敏原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由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有些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等。上述反应如果发生在皮肤,则出现红肿、荨麻疹等;如果发生在呼吸道,则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个别病情严重的,可因支气管痉挛、窒息或过敏性休克而死亡。

由于过敏反应是机体接触过敏原而引起的,因此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如果自己不能找出过敏原,可由医生用医学方法检测出来。已经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应当及时去医院诊断治疗。

别轻易在家输液

换季时,是发烧感冒的高峰期,大医院的输液室,往往挤得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大家如果是常规疾病需要输液,直接去社区医院,或者在大医院开药,去社区医院输液即可。毕竟大医院人多而杂,患者不能马上被安置,交叉感染几率大,且护士的照看也容易出现盲区。

毕竟输液也属于有创治疗,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输液反应,比如过敏等。万一出现状况,家属根本没有条件进行应急或抢救。有些药物有迟发性的过敏反应,如果不方便去大医院,可以到附近的社区医疗机构输液,最好不要在家擅自操作。

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如果只是常规输液,第一次或前几次应在医院里输,待观察确无过敏反应后,也可以请社区医务工作者上门输液。在医护人员到家之前,家属应用湿布擦拭桌椅家具,用拖把拖地。清洁完后开窗通风20~30分钟,使灰尘、细菌得到稀释,并通过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起到杀菌的作用。陪护人员一定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输液期间家属若发现病人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如果有紧急情况要立即去医院。

相关推荐

慎重对待老人输液

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静脉输液成了人们生病后(例如感冒发烧、腹痛、腹泻等)寻求康复的主要治疗方法。的确,静脉输液由于给药剂量的准确性、操作的方便性、治疗效果立竿见影等因素,深受人们的欢迎。但对于老人来说,选择输液的治疗方法时还要慎重。为什么呢? 一老年人特有的解剖生理特点。老年人心脏生理功能减退,心脏功能只能应付一般的负荷,维持适宜的心排血量。如遇较大的刺激(如失血、过量输液等)可因不能产生调节反应而导致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等。因此,老年人输液除要控制总量、减少钠盐的输入外,还要根据病情控制输液速度。 二

卵巢囊肿有哪些护理常识

(1)过敏反应的预防:紫杉醇很小剂量即可引起超敏反应,轻度过敏反应最常见的症状为皮肤潮红、荨麻疹。严重过敏反应表现为呼吸困难、低血压、休克甚至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近年来,通过改变药物剂型及改进给药方法,过敏反应的发生明显降低,为预防过敏反应。 (2)药物性疼痛的护理:15例治疗52个疗程,有48个疗程输注紫杉醇后患者出现全身或下肢肌肉、关节酸痛,发生率92.3%,其疼痛一般在输注后第2~3 d出现,最早可在输注后4 h出现,持续4~6 d,第6~7 天疼痛减轻或消失。在护理中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向患者解

夏天脸红的原因 过敏反应

部分人群属于过敏体质,这种人无论在任何季节只要接触到过敏原就会出现皮肤潮红、瘙痒或水肿,夏季的尘土、花粉等扬起的比较多,很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出现过敏性脸红,找到过敏原,进行预防和雾化治疗能消除脸红症状。

盆腔积液挂水要注意什么

许多人挂水了一两天,觉得没用就不挂了,但其实盆腔积液挂水治疗一般要持续7天时间以上才有效果,因此一定要遵从医嘱按时挂水。 挂水也属于有创治疗,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输液反应,比如过敏、感染等。如果在家自己输液,万一出现状况,家属根本没有条件进行应急或抢救,因此最好到医院或者附近的社区医疗机构挂水。 在挂水的过程中,有时候会觉得输液的速度较慢,有的人会自己动手调节速度,这种做法不可取的,输液如果速度过快,易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衰或肺水肿等不良反应

小儿感冒乱打点滴当心适得其反

宝宝一生病,妈妈就又着急又心痛,巴望着病痛快快过去不要折磨宝宝。也因此,在吃药和打点滴的选择中,心急的家长,往往会选择后者,认为见效快。 宝宝生病时也并非一定要打点滴不可,打点滴也有适应症。 有些宝宝一输液就会造成发烧、过敏性休克等输液反应,而有过敏体质的孩子也可能有过敏反应,有些时候还可能造成感染。如果宝宝只患了普通的感冒、发烧,或为了预防疾病发生就提出输液治疗,不可取的。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小孩生病了,首先选择的应该口服用药,如果效果不好出现以下情况才考虑输液:高烧持续几天不退;小孩子不

药物过敏反应什么原因

1、药物代谢物本身的性质:过敏反应抗原抗体反应,由于大多数药物小分子,系不完全抗原(半抗原),当这些小分子药物进入体内后,药物和它的代谢物与体内大分子载体如蛋白质、多肽及多糖等发生不可逆结合,形成共价键结合的全抗原;或内源性的自身分子,在生产或存储过程中,通过聚合反应生成多价半抗原(高价分子过敏物质)而产生特异的抗体,有致敏作用。一般而言,药物本身多不易形成上述的不可逆结合,只有那些有化学活性的药物(例如常见的抗生素、解热镇痛抗炎药、疫苗等)的代谢产物,才可与体内大分子载体形成这种结合。 2、药物质量

对牛奶过敏的人会对酸奶产生过敏吗

这要取决于对牛奶中的哪种成分过敏。酸奶发酵过程中可以消耗掉牛奶中的乳糖,如果对乳糖过敏的人,吃酸奶没有问题的。但牛奶中的某些蛋白质也有过敏性,如果对特定蛋白过敏的人,还不能吃的。 原因:某些蛋白质与免疫球蛋白E结合产生一种新的物质,这种物质会刺激人体内的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炎症反应物质,刺激胃肠道,引起腹痛、腹胀或腹泻;刺激呼吸道引起哮喘;如果出现在皮肤,则会使血管通透性增加,透出水分和红细胞,出现荨麻疹、湿疹。还会出现皮肤瘙痒、过敏性鼻炎、大便常带粘液和血等过敏表现。牛奶过敏反应

常见的输液反应有哪些

1.发热反应:发热反应输液常见的一种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多由于输液器和药品质量不合格、环境不洁、无菌操作不严格使致热物质进入体内而引起。 护理:(1)减慢滴注速度或停止输液,及时与医生联系 (2)立即测生命体征,并且每半小时测量体温一次,至病情平稳 (3)对症处理,寒战时适当增加盖被或用热水袋保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 (4)按医嘱给抗过敏药或激素治疗 (5)保留余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 (6)预防: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等,防止致热物质进入体内 2.循环

羊水栓塞的抢救流程

羊水栓塞一旦确诊,应立即抢救产妇。其主要原则为:改善低氧血症、抗过敏和抗休克、防治DIC和肾衰竭、以及预防感染。 1、改善低氧血症 (1)给氧,保持呼吸道畅通。出现呼吸困难、发绀者,立即面罩给氧。专人护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在抢救过程中正确有效及时完成治疗计划。 (2)解除肺动脉高压及支气管痉挛。选用药物缓解肺动脉高压和改善肺血流灌注,预防忧心衰竭、呼吸衰竭及末梢循环衰竭的有效措施。 2、抗过敏 在改善缺氧的同时,应迅速抗过敏。如果产妇出现过敏性休克,则应该用大剂量皮质激素,常选用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

上吐下泻需要输液吗 上吐下泻输液要注意什么

1.需要亲友陪同。患者在上吐下泻后,身体比较虚弱的,可能会有浑身无力、眩晕等症状,独自前往医院排队挂号、缴费、输液比较困难的,加上生病时内心比较脆弱,有人陪同对于病情恢复有帮助的。 2.别轻易在家自己输液输液也属于有创治疗,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输液反应,比如过敏、感染等。如果在家自己输液,万一出现状况,家属根本没有条件进行应急或抢救,因此最好到医院或者附近的社区医疗机构输液。 3.在输液的过程中,有时候会觉得输液的速度较慢,有的人会自己动手调节速度,这种做法不可取的。上吐下泻过后患者身体比较虚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