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孕妇如何度过孕产期
心脏病孕妇如何度过孕产期
(1)孕前5个月应每两周进行心内科和产科检查各1次,孕5月后应每周检查1次。定期去医院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不宜过多体力活动,妊娠6个月前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个小时,妊娠5个月后不少于12个小时。
(3)调低盐饮食,每日要有足够的蛋白质食物如乳类、豆类及瘦肉、鸡蛋等,以避兔因摄入蛋白质少而易诱发贫血,尽量保持血红蛋白在llg/L以上。
(4)注意防寒保暖、以预防呼吸道感染。同时要注意勤换洗内衣内裤和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以预防泌尿生殖道感染。
(5)要重视对心脏疾病的治疗,特别是对严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的积极治疗,这是降低母亲和胎儿死亡率的关键。
准妈妈如何安全度过孕产期
早期产前检查包括:
1、应在确诊自己怀孕时开始,检查生殖道情况及具体受孕的时间,推算准确预产期。
2、测量血压、尿蛋白、血色素,对孕妇基本情况做出评估。
3、其他建册时常规辅助检查:
空腹血糖、肝功能、血浆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血浆铁、钙、镁等元素测定、肝炎病毒指标测定(也称二对半)、肾功能、心电图,了解孕妇健康状况。
血型测定:测定孕妇及其丈夫ABO血型及RH血型,既为分娩做准备,也为了解有无母儿血型不合情况发生;
人免疾缺陷病毒(HIV)、梅毒筛选试验(RPR):筛查孕妇有无形传播性疾病,减少母婴之间及医源性的传播。
血清弓形体、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测定:因为这些病毒感染对胎儿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先天性异常激流产、死胎。
中、晚期产前检查包括:
唐氏综合征血清筛查:孕14~21周 抽取母血检查,用以筛查胎儿21-三体、18-三体、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等先天异常。
胎心监护:孕35周后每周一次 以了解胎儿宫内安危情况,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等异常情况。
白带常规:在孕13—27周建卡时检查,看孕妇有没有妇科炎症。血常规:除初诊检查外,在孕32周、分娩前分别再检查1次 以明确孕妇有无贫血,可及时对症处理。
B超:一般孕妇在初诊、孕20~24周、34周、38~39周各作一次 了解胎儿生长发育,筛查畸形,了解胎儿宫内安危,了解胎位、胎盘位置及羊水量。
多大算高龄产妇
高龄产妇是指年龄在35岁以上第一次妊娠的产妇。一般来讲,由于女性35岁以后肌体处于下滑趋势,高龄产妇的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和早产的可能性较大;高龄产妇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具体表现是:早产儿或足月新生儿的体重低于同孕周龄的正常儿,不明原因的死胎也增多,先天性畸形率也相对增加。因此,应特别注意产前监测和检查。
高龄产妇自然分娩的难度更大,需要提前做好准备。高龄孕妇剖宫产适应征较高,通常有90%的高龄产妇选择剖宫产。高龄孕妇的骨盆比较坚硬,韧带和软产道组织弹性较小,子宫收缩力相应减弱,容易导致产程延长,甚至难产、胎儿产伤和窒息。
高龄产妇比其他的孕妇更应该注意孕期的护理。由于产道、会阴肌肉弹性减低,骨盆关节韧带变硬,分娩时可能发生难产,还容易引起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并发症。高龄孕妇的婴儿发生畸形及低能儿的机率也可能高于适龄的孕产妇。但也不必为此紧张,只要注意积极与医生配合,按时产前检查,保持健康的身体,注意孕期营养及锻炼,随着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绝大多数的高龄孕妇都会顺利度过孕产期的。
先天性心脏病能生孩子吗
大多数病情比较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都可以安全渡过孕产期,生下健康的宝宝。比如一些心脏功能正常的疾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或某些良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发作不频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预产期过了还没生是什么原因 遗传因素
少数孕妇出现过孕产期不生的现象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有些孕妇或者整个家族都有过预产期的现象,这说明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心脏病患者能生孩子吗
怀孕过程中,为了适应胎儿的生长发育,母体血液循环系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血容量比未孕时约增加35%,心搏出量比未孕时增加20%-30%,明显加重了心脏的负担。临产后,由于子宫收缩,大量的血液涌向母体血液循环,增加了回心血量。分娩时用力屏气,腹压加大,使内脏血液涌向心脏。产后排空的子宫收缩时,大量血液从子宫突然进入血循环。
这些变化,正常心脏是完全可以负担。但如有心脏病则可能负担不了这额外的变化,容易在孕晚期、分娩时及产后开始3-4天发生心力衰竭,重者可威胁产妇及围产儿的生命。因此,患心脏病的妇女,在婚前检查时,就要了解婚后能否怀孕和生育。
患心脏病的妇女能否负担妊娠和分娩,可根据心功能以及有无心衰病史决定。心脏功能一般可分四级:Ⅰ级,胜任一般体力活,无心悸,气短症状;Ⅱ级,一般体力活动稍受限制,可有自觉症状,休息可使症状消除;Ⅲ级,活动明显受限,难以操持一般体力活动;Ⅳ级,难以做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亦有症状。
心代偿功能Ⅰ级及Ⅱ级病人,可以怀孕,但必须加强孕期保护,减轻心脏负担,密切注意心功能情况,防止发生心衰。一般可以安全度过孕产期,但分娩应在条件较好的医院进行,且要提前数日住院。
心脏代偿功能Ⅲ级的病人,除非整个妊娠期住院卧床治疗,否则不宜妊娠。
心功能Ⅳ级病人,妊娠后心衰发生率极高,不宜妊娠。
另外,有无心力衰竭病史,也表明了心功能代偿情况。曾经有过心衰病史的妇女,若是怀孕,再发生心衰危险性也大。
因此,不宜怀孕生育的心脏病患者,要严格避孕,最好做绝育手术,不要冒生命危险。如果万一怀孕。也不要抱侥幸心理,应尽早去做人工流产。此外,心脏病人的性生活也应节制。
心脏病患者怀孕,对胎儿也有影响。患心脏病孕妇子宫瘀血,氧气供应不足,胎儿生长发育迟缓,容易发生早产,有心衰者早产率过达42.9%。心脏病人的胎儿死亡率也高于正常人。同时产后易并发感染,其中较严重的是急性或亚急性心内膜炎。产后如有条件人工喂养,最好不要自己哺乳,以免过分疲劳,心脏过度负担而衰竭。
在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病例中,以风湿性心脏病占绝大多数,约80%-95%;其次是先天性心脏病,一般都较轻;高血压性心脏病多见于高龄孕妇。
宝宝超过预产期多久需要打催生针
这个也是要看情况的,像有些先破的水,但一直不宫缩就要打,有些是过了一周还没生要打,有些是妈妈自身情况已经不能让宝宝等到产期的。最好去医院问下医生,要根据不同情况而定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超过孕产期也不用太紧张,孕妇身体健康的话,可以适当的多活动一下,这样也有助于宝宝快点生下来。
患心脏病的孕产妇会死吗
心脏病孕妇高危险期是什么时候?
1、妊娠32-34周及以后、分娩期及产后3天,所以建议心脏病妊娠的孕妇加强孕期检测,及早入院待产。
2、一般严重心脏病孕妇不建议自然分娩,在出现严重心脏病危象时需急诊剖宫结束妊娠。
什么情况会让心脏病孕妇面临死亡?
1、妊娠后期,妇女体内的血容量随着胎儿的长大而逐渐增加,怀孕32周的时候,血容量达到高峰,比怀孕前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此外,由于怀孕后体内激素的变化,有些孕妇还会并发高血压等,这样就加重了心脏的负担。
2、胎儿的逐日增大会使孕妇感到胸闷、气急、心慌。若此时孕妇心功能不良的话,就有可能发生心力衰竭,此时心脏无法正常地工作,对母体及胎儿会造成伤害,严重的甚至危及孕妇和胎儿的生命。
3、根据统计,心脏功能在一级的孕妇,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百分之七,二级为百分之十七,三级可能高达百分之四十九。并且,心脏功能三级的孕妇胎儿的死亡率为百分之十二,心脏功能四级的可高达百分之三十一。并且先天性心脏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心脏病孕妇要注意什么?
1、每天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至少有10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2、要避免或及时治疗贫血。如果心脏病孕妇患了贫血,会加重心脏的负担,造成恶性循环,容易发生心力衰竭。
3、防止感染。任何感染,包括牙龈化脓、上呼吸道感染,都应尽早治疗,以减少细菌性心内膜炎。
4、用药上特别小心,尤其是强心药。一般情况下不主张使用,除非是孕妇发生了充血性心力衰竭,尤其有心房颤动时。
5、小心使用抗凝剂。有的孕妇曾做过人工瓣膜移植手术者,须使用抗凝剂时,怀孕期间 要多加注意。
6、必须做瓣膜切开术时:最好在未怀孕前做,若怀孕后,则应先行中止怀孕,再动手术为佳。
孕妇心脏病患者自身一定要注意日常细节,同时不必过度紧张,放平心态,做好各项准备迎接宝宝的到来!
围产保健注意事项
孕产期保健就是对孕妇进行一系列的检查,早期预防和治疗孕期并发症、合并症以及给予孕产妇在营养、生活、用药等方面的指导,使其顺利地渡过孕产期;对胎儿进行各种监护及预测,以便了解胎儿生长发育的情况,及早发现异常,如遇严重先天性畸形,可及时终止妊娠,提高出生素质及防止严重残疾儿的出生;对新生儿采取各种监护措施及护理,预防和治疗新生儿常见病,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而孕前保健的目的就是要使男女双方,尤其是女方在身体、精神、心理和环境等达到最佳状态时怀孕。如对有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或长期服用雌激素类避孕药的妇女,应知道必须间隔一段时间,待有害物质排出后再怀孕。以减少高危妊娠和高危胎儿的发生。
妊娠合并心脏病症状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危害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严重的合并症,是中国孕产妇死亡的第3位原因,占非直接产科死因中的第一位。由于妊娠子宫增大,血容量增多,加重了心脏负担,分娩时子宫及全身骨骼肌收缩使大量血液涌向心脏,产后循环血量的增加,均易使有病变的心脏发生心力衰竭。同时,由于长期慢性缺氧,致胎儿宫内发育不良和胎儿窘迫。临床上以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多见,尚有先天性、妊高征心脏病,围产期心肌病,贫血性心脏病等。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以风湿性心脏病最多见,约占65%到80%,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20%到35%),为贫血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均较少。此病应引起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