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服用维生素C易患肾脏衰竭
大量服用维生素C易患肾脏衰竭
香港一名69岁男人服用维C缓解周期性流鼻水,产品包装上的建议每日服用量为0.5克,但病人根据营养书籍《维他命C最好的营养医生》的服用份量,每天服用4克维C。按照此量服用近两年后,不幸患上肾衰竭。
“什么过量了,都会对身体不利,别说是维C这个药品了。”专家介绍说,一般过量服用维C后,体内过剩的VC会随尿液排出体外,但在此之前它会在肾脏内首先发生变化后再排泄,如果剂量超大,必然会导致肾功能受损。
笔者查阅了一份维C的说明书,在药物过量一栏里称“每日服1-4g,可引起腹泻、皮疹、胃酸增多、胃液反流,有时尚可见泌尿系结石、尿内草酸盐与尿酸盐排出增多……”专家说,尿酸盐高就是诊断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也说明了过量服用维C会导致肾病。
其实,关于维C服用量的一直存有争论,美国著名学者莱纳斯·鲍林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指出对大多数成人来说,维C的最佳摄入量是在2.3克-10克的范围内,他身体力行每天服用18克维C。
2000年美国药物研究所食品和营养委员会的评估认为:成人每天服用不超过2000毫克维C是安全的,而我国最新修订的膳食营养指南指出,每日维C日推荐量是100毫克。
可能正因为这种争论,让很多人觉得维C吃多了没什么大碍。其实,只要膳食均衡,日常吃饭就能满足人体对维C的需求。如果是为了治病,患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不可擅改剂量。
吃维生素有说法
人体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的量甚微,仅为几毫克甚至千分之几毫克就够了,如果人为地长期服用过多的维生素,反而会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出现一些后遗症。因此,维生素并非多多益善。维生素对维护人体的健康极为重要,但并非越多越好。人们应当纠正对应用维生素的错误认识,走出服用维生素的误区。
维生素是人体营养的重要来源,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但并非可以无限量地服用。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B能够随尿液排出体外,但在排泄之前,它们要经过人的肌体,服用过量则有损健康。脂溶性维生素A、D、E、K等容易沉淀在脂肪组织和肝脏,服用过量可引起中毒。
服用维生素C能预防心脏病。医生建议,每天摄取大约75毫克维生素C,就能满足身体的需要。如果过量服用有可能导致维生素B12缺乏、腹泻、牙龈出血,甚至加速肾结石形成以及造成心脏循环系统方面的疾病。这是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研究还发现,大量维生素C可降低血中含铜量,减少血球的数量;孕妇补充过量,胎儿出生后易患坏血病。
男子缺乏维生素E会减少精子生成,进而导致不育。但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E对增强性能力并不起作用,如过量服用会出现头痛、晕眩、恶心、腹痛、腹泻、口腔炎、抑郁等症状,不利身心健康。
服用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过量患肺癌的比例比没有服用维生素的人相对高。
人体需要维生素D每天最大剂量为0.005毫克。如果过量服用维生素D,可造成高钙血症,使肾脏、血管、支气管甚至眼角膜、巩膜上有钙的沉着,影响这些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活动,尤其会加速动脉硬化;严重超量则中毒致死。
补充维生素C注意事项
1.放置太久的维生素C不要吃。许多家庭或多或少都存有VC片剂,暴露于空气中或放在潮湿的地方,会使药片变黄,影响药效,甚至分解成有害物质。
2.黄瓜里含有一种维生素C分解酶,会破坏其他蔬菜或维生素C片中的维生素C。
3.服用维生素C药片剂量不要过大,要遵从推荐量。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C可能体内生成大量草酸,成为肾脏草酸盐结石的潜在危险。
4.维生素并不能治百病,不能毫无依据地乱补。
服用维生素C有哪些禁忌
维生素C以空腹服用为宜,但要注意患有消化道溃疡的病人最好慎用,以免对溃疡面产生刺激,导致溃疡恶化、出血或穿孔。
肾功能较差的人不宜多服维生素C。若长期超剂量服用维生素C有可能引起胃酸过多,胃液反流,甚至导致泌尿系统结石。尤其是肾亏的人更应少服维生素C。
大量服用维生素C后不可突然停药,如果突然停药会引起药物的戒断反应,使症状加重或复发,应逐渐减量直至完全停药。
维生素C不宜与异烟肼、氨茶碱、链霉素、青霉素及磺胺类药物合用;否则,会使上述药物因酸性环境而疗效降低或失效。
维生素C对维生素A有破坏作用。尤其是大量服用维生素c以后,会促进体内维生素A和叶酸的排泄,所以,在大量服用维生素C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维生素A和叶酸的服用量要充足。
维生素C与阿司匹林肠溶片合用会加速其排泄而降低疗效。
服用维生素C的同时,不要服用人参。
维生素C与叶酸合用也会减弱各自的作用。若治疗贫血必须使用时,可间断使用,不能同时服用。
乱服药物会损失体内维生素C。如果未经医生允许,乱服药物,除会损害健康外,还会造成体内维生素C的流失。
维生素C片剂应避光在阴凉处保存,以防止变质失效。
维生素C不能与虾,螃蟹等甲壳类的海鲜一起大量服用,会产生三氧化二砷(砒霜),以至中毒。(此条为网上流言,其“大量”意为需在24小时内同时服用约50斤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以及200斤左右的海鲜)
服用维生素C忌食动物肝脏。维生素C易氧化,如遇铜离子,可加速氧化速度,动物肝脏含铜量很高,如在服用维生素c期间食用动物肝脏,维生素c就会迅速氧化而失去生物功能。
孕妇补维生素C注意事项
孕妇适量补充维生素C可预防胎儿先天性畸形,但是如果摄入过量则会影响胚胎发育,长期过量服用还会使胎儿在出生后发生坏血症。此外超过正常剂量很多倍服用维生素C,可能刺激孕妇胃黏膜致出血并形成尿路结石,因此要特别的注意。还有几个细节孕妇也要引起重视。
1、放置太久的维生素C不要吃。有些孕妇会根据医生的嘱咐服用一些VC片剂。不过要注意暴露于空气中或放在潮湿的地方,会使药片变黄,影响药效,甚至分解成有害物质,不可在服用。
2、黄瓜里含有一种维生素C分解酶,会破坏其他蔬菜或维生素C片中的维生素C。
3、服用维生素C药片剂量不要过大,要遵从推荐量。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C可能体内生成大量草酸,成为肾脏草酸盐结石的潜在危险。
4、维生素并不能治百病,不能毫无依据地乱补。
维生素C饮食服用禁忌
●维生素C以空腹服用为宜,但要注意患有消化道溃疡的病人最好慎用,以免对溃疡面产生刺激,导致溃疡恶化、出血或穿孔。
●肾功能较差的人不宜多服维生素C。若长期超剂量服用维生素C有可能引起胃酸过多,胃液反流,甚至导致泌尿系统结石。尤其是肾亏的人更应少服维生素C。
●大量服用维生素C后不可突然停药,如果突然停药会引起药物的戒断反应,使症状加重或复发,应逐渐减量直至完全停药。
●维生素C不宜与异烟肼、氨茶碱、链霉素、青霉素及磺胺类药物合用;否则,会使上述药物因酸性环境而疗效降低或失效。
●维生素C对维生素A有破坏作用。尤其是大量服用维生素c以后,会促进体内维生素A和叶酸的排泄,所以,在大量服用维生素C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维生素A和叶酸的服用量要充足。
●维生素C与阿司匹林肠溶片合用会加速其排泄而降低疗效。
●服用维生素C的同时,不要服用人参。
●维生素C与叶酸合用也会减弱各自的作用。若治疗贫血必须使用时,可间断使用,不能同时服用。
●乱服药物会损失体内维生素C。如果未经医生允许,乱服药物,除会损害健康外,还会造成体内维生素C的流失。
●维生素C片剂应避光在阴凉处保存,以防止变质失效。
●服用维生素C忌食动物肝脏。维生素C易氧化,如遇铜离子,可加速氧化速度,动物肝脏含铜量很高,如在服用维生素c期间食用动物肝脏,维生素c就会迅速氧化而失去生物功能。
维生素C吃多了会怎么样
以前认为,维生素C的毒性很小,即使口服过量,也仅仅发生轻微的恶心、呕吐、腹泻等。但近年来根据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证明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C,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笔者参阅国内外多种资料,概述如下:
(一)国外权威机构研究表明,凡想增加对感冒抵抗力而长期、过量服维生素C的人,其体内维生素C的含量反而减少。这是由于服用大剂量改变了体内维生素C的调节机制,加速了分解和排泄。所以,一旦停药可招致停药反应,出现早期坏血病症状(包括齿龈肿胀及出血,牙齿松动)。
(二)生长期儿童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可使儿童日后易患骨病,因大剂量维生素C会损害成骨细胞的形成过程。
(三)每日口服维生素C4克以上,一周后可发生尿路草酸钙结石和肾结石,严重者可致血尿和肾绞痛。因过量维生素C使尿液呈酸性,而导致草酸盐结石。
(四)大剂量维生素C可对抗肝素和双香豆素的抗凝血作用,导致血栓形成,这使原有心脑血管病者更易发生脑梗塞(中风)。
(五)摄入大剂量维生素C可使尿中排出增加,因其还原性可产生尿糖的假阳性反应,有碍于糖尿病患者的诊治与确切掌握降糖药物的剂量。
(六)大剂量维生素C可降低妇女的生育力,且影响胚胎的发育。因大剂量维生素C易使体内形成“酸性体质”,这不利于生殖细胞的发育。
(七)每日维生素C剂量超过3克时,可导致肠蠕动增强,引起某些人腹部绞痛与腹泻。
(八)维生素C与含有维生素B12的食物同时摄入,可破坏相当量的维生素B12;而维生素B12大量破坏后,使人易患贫血。
轻松养肾的十个妙招
1、有些头孢可能伤肾
据一项发表在美国《儿科学》杂志网络版的最新研究显示,该药可能伤害肾脏,引起儿童急性肾功能衰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的研究人员分析了2003年1月到2012年6月间的住院病例,发现有31例患儿在使用头孢曲松钠后出现了肾功能衰竭,且这些病例都无早期肾结石和肾病的病史。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边逊建议,头孢曲松钠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上用于敏感致病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使用头孢曲松钠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如出现突发无尿或腰痛,应立即在医生指导下停药。
2、吃柑橘护肾,不适于尿毒症
一项发表在《英国药理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常吃柑橘属水果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由英国皇家霍洛威大学、伦敦大学和金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对柑橘属水果的健康功效进行了全面研究,发现吃橘子、柚子、橙子和柠檬等柑橘属水果有助于阻断肾囊肿的形成。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科主任徐梅昌介绍说,这个结论对于正常人值得参考,但是对于尿毒症患者不适用。橘子属于高钾食品,钾离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但是由于尿毒症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功能降低,所以尿毒症患者的排钾能力也差,如食用高钾食品,就很容易引起心动过缓,甚至导致心脏突然停搏而危及生命。
3、36岁前发胖者易患肾病
英国伦敦大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的一项新研究收集了不同年龄区间人的身体质量指数等数据,发现相对于60岁至64岁才开始超重的人,26岁至36岁就开始超重的人,今后患肾病的风险比常人增加一倍。
徐梅昌介绍说,肥胖容易引起高脂血症,导致肾脏脂肪含量增加、重量增加、体积增大,肾小管、肾小球的基底膜常有明显的脂肪滴沉着,肾小球也会变得肥大,从而导致肾功能危害。青中年时期是容易发胖的阶段,更应注意控制体重。
4、喝点红酒对肾脏有益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安舒茨医学中心研究发现,偶尔喝杯红酒有助保持肾脏健康。在美国肾脏基金会会议上,研究者博士塔潘·梅塔称,在肾脏健康者中,每天喝点红酒(不到一杯)的人,与不喝红酒者相比,得慢性肾病的风险要低37%;在慢性肾病患者中,每天喝点红酒(不到一杯)者,与不喝者相比,得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低29%。梅塔分析,适量饮酒能降低尿蛋白水平,而尿蛋白水平较高可能会影响肾脏功能。至于红酒与心脏健康的关系,则可能是由于红酒所含的多酚有抗炎症和抗氧化作用。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新研究结果也与此一致,需要强调的是,适度饮酒是关键,最好每天不超过两杯。
5、饮食不当会损伤肾功能
《美国肾脏疾病杂志》一项新研究发现,富含红肉、加工肉食、饱和脂肪和甜食的西方饮食模式会增加肾功能减退危险。这项为期11年的新研究涉及3121名女性参试者。研究发现,参试妇女的肾脏功能总体正常,但西式饮食组参试者尿蛋白水平明显较高,肾小球滤过率快速下降危险更大。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中医师陈昊介绍说,西方饮食模式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而肾脏是血管密布的器官,因此,长期饮食西化也会殃及肾脏功能。多吃全谷食物、水果、蔬菜,坚持低脂饮食,有助于保护肾脏。
6、散步是肾病良药
《美国肾脏病学会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散步也是肾病患者的良药。英国拉夫堡大学研究员尤奥·维安娜博士及其同事对两组慢性肾病患者进行了散步与健康关联对比研究。发现多走路可增强免疫系统抗击感染的能力,还可减少体内炎症。
徐梅昌介绍说,肾病患者适度散步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体内炎症,降低心脏病危险。
7、多吃面包易患肾癌
意大利米兰药理学研究院研究发现,一周共吃35片面包者(每天平均5片)患肾癌的风险是一周共吃11片面包者(平均每天约1.5片)的两倍。
一般认为饮食结构和罹患肾细胞癌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但具体哪种食物会增加患病风险尚存争议。来自意大利的这项研究显示,大量食用精制谷类食品,特别是面包,将使患肾细胞癌的风险相应升高。
8、情绪问题增加患肾结石风险
美国新泽西医学和牙科大学的科研小组发现,强烈的焦虑和频繁的情绪问题会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尤其会增加患肾结石的风险。在一项有400名志愿者参与的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比较和分析数据发现,肾结石患者在出现家庭纠纷、工作问题以及财务问题时发出的抱怨是其他人的3倍以上。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陈卓介绍说,很多情绪不好的人往往喜欢暴饮暴食或吃很多高脂肪食物来舒缓压力。肾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不科学的饮食,尤其是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品。脂肪会减少肠道中可结合的钙,引起草酸盐吸收增多,一旦遇到出汗多、喝水少,尿量少的情况,就很可能形成肾结石。如果加上运动减少、吸烟和精神压力等,则更易诱发结石。
9、长期服用维C易患肾结石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上报告说,长期服用维生素C片可能会增加罹患肾结石的风险。他们对瑞典2.3万名此前从未患过肾结石的男性进行了11年跟踪调查,发现长期服用维生素C补充剂的男性,患肾结石的概率是未服用者的1.89倍,其中每日服用至少一片维C补充剂的男性患病风险更高。
研究人员说,如果服用超过人体每天所需剂量的维生素C补充剂,不能被人体吸收的多余维C,会以尿液内草酸的形式排出体外。草酸钙是肾结石的主要成分之一,服用维生素C补充剂产生的草酸可能增加患肾结石风险。
10、服用镇痛药增加肾癌危险
《内科医学文献》杂志刊登的一项由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科学家完成的新研究发现,服用布洛芬等药物超过10年,将导致肾癌危险增加3倍。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疼痛科主任周建斌建议,医生开具此类镇痛药时,应考虑其风险与受益。疼痛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查找病因,对症治疗,不应盲目服用止痛药,以免给肾脏等脏器造成危害。
坏血病的并发症
⒈骨质疏松维生素C缺乏,胶原蛋白合成障碍,以致骨有机质形成不良而导致骨质疏松。在儿童常表现出一种突出的特征,即长骨端呈杆状畸形,关节活动时疼痛,患儿常使膝关节保持屈曲位。肋骨及肋软骨交界处明显突出呈串珠状,其角度比佝偻病串珠稍尖;在凸起的内侧可扪及凹陷;佝偻病串珠则两侧对称,无内侧凹陷区。
⒉近年证明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能产生以下不良反应:
⑴尿中排出的草酸显著增高,可能发生尿路草酸盐结石。肾结石、痛风、半胱氨酸尿症等病人应慎用。透析病人反复应用维生素C(每次均>1g)可出现高草酸血症。
⑵可能降低妇女生育力,影响胚胎发育。故主张妇女服用维生素C量不超过2g/d;生长期儿童服用大量维生素C,易致骨病。
⑶每天服用维生素C1g以上可引起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尿频;快速静脉注射可引起头晕、晕厥;长期大量服药后停用,可引起停药后维生素C缺乏症。
⑷下列疾病时慎用:G-6-PD缺乏,镰状红细胞贫血(可引起溶血加剧);抗凝治疗时(可干扰抗凝效果);糖尿病(可致尿糖假阳性);胃肠道出血病人可致粪便潜血假阴性;血红蛋白沉着症、珠蛋白合成障碍贫血病人可致铁吸收增多。
日常养肾谨记九点
1、多吃面包易患肾癌意大利米兰药理学研究院研究发现,一周共吃35片面包者(每天平均5片)患肾癌的风险是一周共吃11片面包者(平均每天约1.5片)的两倍。一般认为饮食结构和罹患肾细胞癌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但具体哪种食物会增加患病风险尚存争议。来自意大利的这项研究显示,大量食用精制谷类食品,特别是面包,将使患肾细胞癌的风险相应升高。2、36岁前发胖者易患肾病英国伦敦大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的一项新研究收集了不同年龄区间人的身体质量指数等数据,发现相对于60岁至64岁才开始超重的人,26岁至36岁就开始超重的人,今后患肾病的风险比常人增加一倍。肥胖容易引起高脂血症,导致肾脏脂肪含量增加、重量增加、体积增大,肾小管、肾小球的基底膜常有明显的脂肪滴沉着,肾小球也会变得肥大,从而导致肾功能危害。青中年时期是容易发胖的阶段,更应注意控制体重。3、一点红酒对肾脏有益在美国肾脏基金会会议上,研究者博士塔潘梅塔称,在肾脏健康者中,每天喝点红酒(不到一杯)的人,与不喝红酒者相比,得慢性肾病的风险要低37%;在慢性肾病患者中,每天喝点红酒(不到一杯)者,与不喝者相比,得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低29%。梅塔分析,适量饮酒能降低尿蛋白水平,而尿蛋白水平较高可能会影响肾脏功能。至于红酒与心脏健康的关系,则可能是由于红酒所含的多酚有抗炎症和抗氧化作用。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新研究结果也与此一致,需要强调的是,适度饮酒是关键,最好每天不超过两杯。4、镇痛药增品加肾癌危险《内科医学文献》杂志刊登的一项由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科学家完成的新研究发现,服用布洛芬等药物超过10年,将导致肾癌危险增加3倍。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疼痛科主任周建斌建议,医生开具此类镇痛药时,应考虑其风险与受益。疼痛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查找病因,对症治疗,不应盲目服用止痛药,以免给肾脏等脏器造成危害。5、多吃柑橘护肾,但不适于尿毒症一项发表在《英国药理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常吃柑橘属水果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由英国皇家霍洛威大学、伦敦大学和金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对柑橘属水果的健康功效进行了全面研究,发现吃橘子、柚子、橙子和柠檬等柑橘属水果有助于阻断肾囊肿的形成。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科主任徐梅昌介绍说,这个结论对于尿毒症患者不适用。橘子属于高钾食品,钾离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但是由于尿毒症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功能降低,所以尿毒症患者的排钾能力也差,如食用高钾食品,就很容易引起心动过缓,甚至导致心脏突然停搏而危及生命。6、长期服用维C易患肾结石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上报告说,长期服用维生素C片可能会增加罹患肾结石的风险。他们对瑞典2.3万名此前从未患过肾结石的男性进行了11年跟踪调查,发现长期服用维生素C补充剂的男性,患肾结石的概率是未服用者的1.89倍,其中每日服用至少一片维C补充剂的男性患病风险更高。研究人员说,如果服用超过人体每天所需剂量的维生素C补充剂,不能被人体吸收的多余维C,会以尿液内草酸的形式排出体外。草酸钙是肾结石的主要成分之一,服用维生素C补充剂产生的草酸可能增加患肾结石风险。7、散步是肾病良药《美国肾脏病学会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散步也是肾病患者的良药。英国拉夫堡大学研究员尤奥?维安娜博士及其同事对两组慢性肾病患者进行了散步与健康关联对比研究。发现多走路可增强免疫系统抗击感染的能力,还可减少体内炎症。肾病患者适度散步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体内炎症,降低心脏病危险。8、有些头孢可能伤肾据一项发表在美国《儿科学》杂志网络版的最新研究显示,该药可能伤害肾脏,引起儿童急性肾功能衰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的研究人员分析了2003年1月到2012年6月间的住院病例,发现有31例患儿在使用头孢曲松钠后出现了肾功能衰竭,且这些病例都无早期肾结石和肾病的病史。头孢曲松钠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上用于敏感致病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使用头孢曲松钠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如出现突发无尿或腰痛,应立即在医生指导下停药。9、饮食不当会损伤肾功能《美国肾脏疾病杂志》一项新研究发现,富含红肉、加工肉食、饱和脂肪和甜食的西方饮食模式会增加肾功能减退危险。这项为期11年的新研究涉及3121名女性参试者。研究发现,参试妇女的肾脏功能总体正常,但西式饮食组参试者尿蛋白水平明显较高,肾小球滤过率快速下降危险更大。西方饮食模式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而肾脏是血管密布的器官,因此,长期饮食西化也会殃及肾脏功能。多吃全谷食物、水果、蔬菜,坚持低脂饮食,有助于保护肾脏。10、情绪问题增加患肾结石风险美国新泽西医学和牙科大学的科研小组发现,强烈的焦虑和频繁的情绪问题会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尤其会增加患肾结石的风险。在一项有400名志愿者参与的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比较和分析数据发现,肾结石患者在出现家庭纠纷、工作问题以及财务问题时发出的抱怨是其他人的3倍以上。很多情绪不好的人往往喜欢暴饮暴食或吃很多高脂肪食物来舒缓压力。肾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不科学的饮食,尤其是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品。脂肪会减少肠道中可结合的钙,引起草酸盐吸收增多,一旦遇到出汗多、喝水少,尿量少的情况,就很可能形成肾结石。如果加上运动减少、吸烟和精神压力等,则更易诱发结石。
服用维生素的禁忌
1、维生素C以空腹服用为宜,但要注意患有消化道溃疡的病人最好慎用,以免对溃疡面产生刺激,导致溃疡恶化、出血或穿孔。
2、肾功能较差的人不宜多服维生素C.若长期超剂量服用维生素C有可能引起胃酸过多,胃液反流,甚至导致泌尿系统结石。尤其是肾亏的人更应少服维生素C.
3、大量服用维生素C后不可突然停药,如果突然停药会引起药物的戒断反应,使症状加重或复发,应逐渐减量直至完全停药。
4、维生素C不宜与异烟肼、氨茶碱、链霉素、青霉素及磺胺类药物合用;否则,会使上述药物因酸性环境而疗效降低或失效。
5、维生素C对维生素A有破坏作用。尤其是大量服用维生素c以后,会促进体内维生素A和叶酸的排泄。所以,在大量服用维生素C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维生素A和叶酸的服用量要充足。
6、维生素C与阿司匹林肠溶片合用会加速其排泄而降低疗效。
7、服用维生素C的同时,不要服用人参。
8、维生素C与叶酸合用也会减弱各自的作用。若治疗贫血必须使用时,可间断使用,不能同时服用。
9、乱服药物会损失体内维生素C.如果未经医生允许,乱服药物,除会损害健康外,还会造成体内维生素C的流失。
10、维生素C片剂应避光在阴凉处保存,以防止变质失效。
11、维生素C不能与虾,螃蟹等甲壳类的海鲜一起大量服用,会产生三氧化二砷(砒霜),以至中毒。
12、服用维生素C忌食动物肝脏。维生素C易氧化,如遇铜离子,可加速氧化速度,动物肝脏含铜量很高,如在服用维生素c期间食用动物肝脏,维生素c就会迅速氧化而失去生物功能。
另外,食物中的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的蔬菜、水果中,人体不能合成。水果中新枣、酸枣、橘子、山楂、柠檬、猕猴桃、沙棘和刺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蔬菜中绿叶蔬菜、青椒、番茄、大白菜等含量较高。
维生素C吃多了会怎么样
专家介绍说:以前认为,维生素C的毒性很小,即使口服过量,也仅仅发生轻微的恶心、呕吐、腹泻等。但近年来根据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证明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C,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笔者参阅国内外多种资料,概述如下:
(一)国外权威机构研究表明,凡想增加对感冒抵抗力而长期、过量服维生素C的人,其体内维生素C的含量反而减少。这是由于服用大剂量改变了体内维生素 C的调节机制,加速了分解和排泄。所以,一旦停药可招致停药反应,出现早期坏血病症状(包括齿龈肿胀及出血,牙齿松动)。
(二)生长期儿童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可使儿童日后易患骨病,因大剂量维生素C会损害成骨细胞的形成过程。
(三)每日口服维生素C4克以上,一周后可发生尿路草酸钙结石和肾结石,严重者可致血尿和肾绞痛。因过量维生素C使尿液呈酸性,而导致草酸盐结石。
(四)大剂量维生素C可对抗肝素和双香豆素的抗凝血作用,导致血栓形成,这使原有心脑血管病者更易发生脑梗塞(中风)。
(五)摄入大剂量维生素C可使尿中排出增加,因其还原性可产生尿糖的假阳性反应,有碍于糖尿病患者的诊治与确切掌握降糖药物的剂量。
(六)大剂量维生素C可降低妇女的生育力,且影响胚胎的发育。因大剂量维生素C易使体内形成酸性体质,这不利于生殖细胞的发育。
(七)每日维生素C剂量超过3克时,可导致肠蠕动增强,引起某些人腹部绞痛与腹泻。
(八)维生素C与含有维生素B12的食物同时摄入,可破坏相当量的维生素B12;而维生素B12大量破坏后,使人易患贫血。
维c的服用禁忌
维生素C以空腹服用为宜,但要注意患有消化道溃疡的病人最好慎用,以免对溃疡面产生刺激,导致溃疡恶化、出血或穿孔。
●肾功能较差的人不宜多服维生素C。若长期超剂量服用维生素C有可能引起胃酸过多,胃液反流,甚至导致泌尿系统结石。尤其是肾亏的人更应少服维生素C。
●大量服用维生素C后不可突然停药,如果突然停药会引起药物的戒断反应,使症状加重或复发,应逐渐减量直至完全停药。
●维生素C不宜与异烟肼、氨茶碱、链霉素、青霉素及磺胺类药物合用;否则,会使上述药物因酸性环境而疗效降低或失效。
●维生素C对维生素A有破坏作用。尤其是大量服用维生素c以后,会促进体内维生素A和叶酸的排泄,所以,在大量服用维生素C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维生素A和叶酸的服用量要充足。
●维生素C与阿司匹林肠溶片合用会加速其排泄而降低疗效。
●服用维生素C的同时,不要服用人参。
●维生素C与叶酸合用也会减弱各自的作用。若治疗贫血必须使用时,可间断使用,不能同时服用。
●乱服药物会损失体内维生素C。如果未经医生允许,乱服药物,除会损害健康外,还会造成体内维生素C的流失。
●维生素C片剂应避光在阴凉处保存,以防止变质失效。
●维生素C不能与虾,螃蟹等甲壳类的海鲜一起大量服用,会产生三氧化二砷(砒霜),以至中毒。(此条为网上流言,其“大量”意为需在24小时内同时服用约50斤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以及200斤左右的海鲜)
●服用维生素C忌食动物肝脏。维生素C易氧化,如遇铜离子,可加速氧化速度,动物肝脏含铜量很高,如在服用维生素c期间食用动物肝脏,维生素c就会迅速氧化而失去生物功能。[5]
维生素c怀孕能吃吗 按量服用维生素c
如果孕妇出现了维生素c缺乏症,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量、按时服用维生素c,如果过量服用不仅会给孕妇带来不适症状,还可能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
日常养肾谨记九点
1、多吃面包易患肾癌
意大利米兰药理学研究院研究发现,一周共吃35片面包者(每天平均5片)患肾癌的风险是一周共吃11片面包者(平均每天约1.5片)的两倍。
一般认为饮食结构和罹患肾细胞癌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但具体哪种食物会增加患病风险尚存争议。来自意大利的这项研究显示,大量食用精制谷类食品,特别是面包,将使患肾细胞癌的风险相应升高。
2、36岁前发胖者易患肾病
英国伦敦大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的一项新研究收集了不同年龄区间人的身体质量指数等数据,发现相对于60岁至64岁才开始超重的人,26岁至36岁就开始超重的人,今后患肾病的风险比常人增加一倍。
肥胖容易引起高脂血症,导致肾脏脂肪含量增加、重量增加、体积增大,肾小管、肾小球的基底膜常有明显的脂肪滴沉着,肾小球也会变得肥大,从而导致肾功能危害。青中年时期是容易发胖的阶段,更应注意控制体重。
3、一点红酒对肾脏有益
在美国肾脏基金会会议上,研究者博士塔潘梅塔称,在肾脏健康者中,每天喝点红酒(不到一杯)的人,与不喝红酒者相比,得慢性肾病的风险要低37%;在慢性肾病患者中,每天喝点红酒(不到一杯)者,与不喝者相比,得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低29%。梅塔分析,适量饮酒能降低尿蛋白水平,而尿蛋白水平较高可能会影响肾脏功能。至于红酒与心脏健康的关系,则可能是由于红酒所含的多酚有抗炎症和抗氧化作用。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新研究结果也与此一致,需要强调的是,适度饮酒是关键,最好每天不超过两杯。
4、镇痛药增品加肾癌危险
《内科医学文献》杂志刊登的一项由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科学家完成的新研究发现,服用布洛芬等药物超过10年,将导致肾癌危险增加3倍。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疼痛科主任周建斌建议,医生开具此类镇痛药时,应考虑其风险与受益。疼痛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查找病因,对症治疗,不应盲目服用止痛药,以免给肾脏等脏器造成危害。
5、多吃柑橘护肾,但不适于尿毒症
一项发表在《英国药理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常吃柑橘属水果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由英国皇家霍洛威大学、伦敦大学和金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对柑橘属水果的健康功效进行了全面研究,发现吃橘子、柚子、橙子和柠檬等柑橘属水果有助于阻断肾囊肿的形成。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科主任徐梅昌介绍说,这个结论对于尿毒症患者不适用。橘子属于高钾食品,钾离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但是由于尿毒症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功能降低,所以尿毒症患者的排钾能力也差,如食用高钾食品,就很容易引起心动过缓,甚至导致心脏突然停搏而危及生命。
6、长期服用维C易患肾结石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上报告说,长期服用维生素C片可能会增加罹患肾结石的风险。他们对瑞典2.3万名此前从未患过肾结石的男性进行了11年跟踪调查,发现长期服用维生素C补充剂的男性,患肾结石的概率是未服用者的1.89倍,其中每日服用至少一片维C补充剂的男性患病风险更高。
研究人员说,如果服用超过人体每天所需剂量的维生素C补充剂,不能被人体吸收的多余维C,会以尿液内草酸的形式排出体外。草酸钙是肾结石的主要成分之一,服用维生素C补充剂产生的草酸可能增加患肾结石风险。
7、散步是肾病良药
《美国肾脏病学会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散步也是肾病患者的良药。英国拉夫堡大学研究员尤奥?维安娜博士及其同事对两组慢性肾病患者进行了散步与健康关联对比研究。发现多走路可增强免疫系统抗击感染的能力,还可减少体内炎症。
肾病患者适度散步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体内炎症,降低心脏病危险。
8、有些头孢可能伤肾
据一项发表在美国《儿科学》杂志网络版的最新研究显示,该药可能伤害肾脏,引起儿童急性肾功能衰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的研究人员分析了2003年1月到2012年6月间的住院病例,发现有31例患儿在使用头孢曲松钠后出现了肾功能衰竭,且这些病例都无早期肾结石和肾病的病史。
头孢曲松钠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上用于敏感致病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使用头孢曲松钠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如出现突发无尿或腰痛,应立即在医生指导下停药。
9、饮食不当会损伤肾功能
《美国肾脏疾病杂志》一项新研究发现,富含红肉、加工肉食、饱和脂肪和甜食的西方饮食模式会增加肾功能减退危险。这项为期11年的新研究涉及3121名女性参试者。研究发现,参试妇女的肾脏功能总体正常,但西式饮食组参试者尿蛋白水平明显较高,肾小球滤过率快速下降危险更大。
西方饮食模式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而肾脏是血管密布的器官,因此,长期饮食西化也会殃及肾脏功能。多吃全谷食物、水果、蔬菜,坚持低脂饮食,有助于保护肾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