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梨的栽培要点
巴梨的栽培要点
巴梨适应性较广,但以温暖气候为适宜。黄河以北栽培,在大年树体贮藏营养少时,冬季易发生枝干冻害。胶东半岛和鲁西部栽培巴梨生长结果表现较好。巴梨对肥水条件要求较高,对土质适应性较强,但以冲积砂壤土最好。在山地及河滩沙地,树势弱,坐果率低,果小,缩果病也重。土质差时,应注意改土并增加肥水。巴梨以豆梨、褐梨作砧木较好。巴梨大面积栽植必须配置授粉树,如红考蜜斯、三季梨、伏茄梨、香水梨、长把梨等。巴梨适宜密植,株行距2~3米,采用篱壁形整枝,每公顷栽1 500株左右。山地栽植时树冠中小型,株行距一般3~4米;平原地栽植时树冠高大,株行距一般4~5米。根据巴梨树势不稳定的特点,幼树期及时控制促使结果,成龄树加强肥水管理,保持壮树稳产。抗腐烂病能力较弱,注意防治。
人心果的功效与作用
人心果,因为果实的纵剖面形状像人心而得名,又叫做仁心果、赤铁果、牛心梨,在台湾又称吴凤柿,台语查某李仔、查某囡仔,学名Manilkara zapota。人心果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在我国海南、广东、福建、台湾、广西和云南等地区有栽培。
人心果是一种热带常绿乔木,高15-20米(栽培者常较矮,且常呈灌木状),小枝茶褐色,具明显的叶痕,树干灰褐色。果系浆果,卵形或球形,果皮薄,果未熟时青绿至褐色,成熟后灰色或锈褐色,单果重40~120克,果肉黄褐色,柔软,有石细胞,味甜中带微酸,种子扁圆,黑褐至褐色,1~9枚,有光泽。主要栽培品种按果实形状、大小和色泽可分:椭圆形、圆形(又称巴子固)、顶凹形、扁形(又称糖子固);大果形、中果形、小果型、变异形;青肉类、褐肉类。
梨属介绍
苹果亚科的1属。落叶乔木或灌木,极少为半常绿,枝头有时具针刺。冬芽具有复瓦状鳞片。单叶互生,在芽中为席卷状,叶边有锯齿或裂片,稀为全缘,有叶柄和托叶。先于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伞形总状花序;萼片开展或反折;花瓣白色,稀为粉白色,有短爪;雄蕊20~30,药囊常为紫红色;花柱2~5,离生,基部有花盘环绕;子房下位2~5室,每室有2胚珠。为梨果,果肉中有,子房壁为软骨质,黑色或近于黑色。全世界约有30种,原产亚洲、欧洲以至北非,世界各国皆有分布。中国产13种,分布各地,西北、华北最多。
两千年前,梨已成为中国普遍栽培的果树。梨的果实富含营养物质,其中有多种维生素和钙、铁、磷等无机盐类,许多品种含糖量可达15%以上。除生食外,可以酿酒、制醋或加工成罐头食品等。许多品种耐贮藏运输。
根据产地,梨可分为中国梨(中国原产)和西洋梨(国外引入)两大类。中国梨的主要品种,在河北省有鸭梨、雪花梨、鸭广梨、京白梨、蜜梨等;山东省有茌梨(莱阳慈梨)、恩梨、长把梨、搓子梨、大香水、坠子梨等;在河南省有高顶白梨、天生伏梨、雪花酥梨等;在山西省有黄梨、油梨、夏梨、红霄梨等;在陕西省有遗生梨、平梨、香水梨、鸡腿梨等;在甘肃省有冬果梨、软儿梨、长把梨、酥木梨等;在辽宁省有安梨、大香水、南果梨、花盖梨等;在吉林省有苹果梨、谢花甜、小香水等;在安徽省有酥梨、马蹄黄、细皮雪梨等;在四川省有苍溪雪梨、金川雪梨、简阳白梨等;在云南省有宝珠梨、大黄梨、海东梨等;在新疆有库尔勒香梨、棋盘梨、霍城冬梨等。西洋梨原产于欧洲中部、东南部以至小亚细亚、中亚细亚等地,远在两千年前罗马时代就已栽培,16世纪以后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中国山东烟台等地的西洋梨是19世纪以后引入的,南北各省也有少量栽培。主要栽培品种有巴梨、三季梨、克拉普、白来茇、法兰西、日面红、贵妃、康克莱母等。洋梨一般需要经过后熟后食用。
梨属分类很不一致,一般根据果实演化分为两组:①杜梨组,果实小形,心室以2~3为主,萼片脱落,果皮多深褐色。本组梨树均野生,主要供作砧木之用,如杜梨、褐梨、豆梨、川梨等。②真正梨组,果实大形,心室以4~5为主,萼片宿存或脱落,果皮多黄绿色稀褐色。现在栽培品种多属于本组,如白梨、沙梨、秋子梨、西洋梨等。
梨树对于水土适应比较广泛。梨树寿命较长,栽培比较容易,不论山地、平地、沙土、粘土均可栽植,但不同品种系统对气候条件也有不同。所有栽培品种均须用嫁接繁殖,梨的砧木种类很多,华北、西北多用杜梨或木梨;东北常用秋子梨为砧木;长江以南各省多用豆梨和沙梨;西南多用川梨或滇梨。欧洲用
作为西洋梨砧木,有矮化作用。
原产南欧,中国自古引入,在新疆栽培较多,云南也有。
菠萝产地品种和生产环境
菠萝
原名凤梨,此名源见台湾府志:“凤梨,叶薄而阔,而缘有刺,果生于叶丛中,果皮似波罗蜜而色黄,味甘而微酸,先端具绿叶一簇,形似凤尾,故名。”《清植物名实图考》收载:“名波罗露兜子,乃凤梨、波罗蜜、露兜果表面均有突起物,故混名。”
菠萝原产南美洲,至今巴西尚有野生种,以此为基地移传西印度群岛、中南美洲,而至世界各地。约16世纪传入印度、马来、非洲及东方各地。我国最早约1605年间,由葡萄牙人传入澳门,复从澳门传于广东、海南岛,再由海南岛传入福建至台湾。台湾栽培凤梨始于康熙末年(约西元1694年),距今约300余年了。
菠萝不但果形美观,汁多味甜,营养也极为丰富。菠萝果肉中除含有还原糖、蔗糖、蛋白质、粗纤维和有机酸外,还含有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硫胺素、尼克酸等维生素。菠萝果汁、果皮及茎所含有的蛋白酶,能帮助蛋白质的消化,增进食欲;医疗上有治疗多种炎症、消化不良、利尿、通经、驱寄生虫等效果,对神经和肠胃有一定的医疗作用
另外,菠萝不只是丰富的水果来源植物,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除大量供作水果食用外,还可加工制造凤梨罐头及饮料、果酱等销售国内外。
菠萝产地
菠萝原产南美洲,至今巴西尚有野生种,以此为基地移传西印度群岛、中南美洲,而至世界各地。约16世纪传入印度、马来、非洲及东方各地。目前,菠萝已广泛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成为世界重要的果树之一。在我国主要栽培地区有广东、海南、广西、台湾、福建、云南等省(区)。
菠萝生长环境
菠萝属于凤梨科,凤梨属多年生草本果树植物,生长迅速,生产周期短,年平均气温23℃以上的地区终年可以生长。菠萝较耐阴,但充足的阳光生长良好、糖含量高、品质佳。过强的光照加高温,叶片变成红黄色,果实也易灼伤。菠萝对土壤适应性广,喜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pH值5~的砂质壤土或山地红壤较好。
菠萝品种
目前,我国栽培的菠萝品种主要有皇后类、卡因类、西班牙类。
皇后类主要特点是植株中等大,叶缘有刺,花浅紫红色,果皮黄色,果眼深,小果突起,果肉黄色至深黄色,风味较甜,纤维少,果实加工制罐和鲜食均好。栽培品种有皇后、金皇后、“菲律宾”(巴厘)、纳塔尔、神湾、鲁比等。
卡因类主要特点是植株高大、直立,叶缘无刺或近尖端有少许刺,果形大,长圆筒形,果皮橙黄至古铜色;果眼扁平而浅;果肉淡黄至黄色;风味甜,中等酸,纤维柔软而韧,多汁;果实制罐加工性状好。栽培品种有无刺卡因(“夏威夷”、“沙捞越”)、台凤、希路等。
西班牙类为有刺和无刺两种,植株中等大;稍开张,叶片长且宽,叶色淡绿带红;花瓣艳红色。主要品种有西班牙土种、新加坡罐用种、卡比宗那等。
怎样栽培巴旦木
嫁接方法。主要用芽接,芽接中又以套芽接(管状芽接)和T字形芽接较为普遍。
栽培模式。巴旦木栽培主要有园式和间作式,栽植过密,生长不良,结果很少。根据当地情况,可选用3×5(m),4×4(m),4×5(m)或4×6(m)等方式,即栽27~44株/667m2。在干旱地区适当密些,在肥沃的灌区可栽稀一点。间作式一般株距为3~4米,行距12.5~50米不等。
配置授粉树。巴旦木自花不实,可以每隔2~3行主栽品种,配置1~2行授粉品种。
整形修剪。巴旦木定植当年定干,第二年后开始整形,可采用疏层形或自然开心形整枝,主干高度50~70cm。疏层形上留主枝5~7个,分为2~3层。开心形上留主枝3~4个,每隔10~20cm左右在主干上交错配置,主枝间方位角90~120度。在主干上除主枝外,其它枝条只要不太密可摘心保留,以促使主干加粗生长。巴旦木的修剪量较轻,冬季修剪和夏剪配合进行最佳。
修剪方式与杏相似,幼龄树以轻剪缓放为主,结果枝组适当短剪回缩。对各级骨干枝的延长枝按需要长度进行短剪,对徒长枝、枯枝、病虫枝及过密枝加以疏除。对盛果期树的修剪以疏剪为主,适当进行短截,注意保留较多的中、短果枝,加强结果枝组的培养和更新。
肥水管理。巴旦木属抗旱、耐瘠薄树种,对土壤适应性强。巴旦木园每年需秋耕1次。生长季应及时中耕松土,保持土壤疏松、透气、无杂草。一般无需灌水,但过度干旱时应适时灌水。雨季应注意排水,防止土壤积水引起根系腐烂。越冬前灌防冻水效果好。
巴旦木树每年秋施基肥1次,以果实采收至土壤冻结前为宜。幼树施2~4t/667m2农家肥或40~100kg/667m2复合肥,结果树秋施基肥应酌情增加。巴旦木树生长季节应追肥2~4次。成年树每株每年需氮1kg、磷0.4kg、钾0.4kg。此外,应注意补充含锌、硼、钙等元素的复合肥。
病虫害防治。巴旦木的病害主要有褐腐病、弹孔病、溃疡病、叶疮痂病、叶枯萎病、果软腐病、冠腐病等。巴旦木生产上病害较少,只在苗期常见立枯病发生,成树有非侵染病害发生,树势弱是易染枝干流胶病,此外还有一些病毒危害巴旦木。巴旦木虫害主要有螨类、蚧壳虫、红蜘蛛、蝽类、蚜虫等。防治以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主要措施是选用无病的健壮种苗。
软儿梨丰产栽培技术
1、砧木选择 软儿梨定植的苗木多采用嫁接苗,嫁接所用砧木应选抗盐碱、抗病能力强的杜梨砧。杜梨由于主根发达,若不采取断根措施,很少有发育良好的侧根,因此杜梨幼苗每当生长到40厘米左右的高度时,要采取断根处理,断根的方法是,在苗床行间距苗木基部20厘米左右处,用“断根铲”或直铁铣与地面呈45°角插入,切断主根,断根后要及时浇水,追肥和中耕,促生侧根。
2、嫁接方法 嫁接苗多采用“T”形芽接的方法,嫁接时要求砧木和接穗、形成层都处于活跃时期,即木质部和韧皮部容易分离的时期,一般在7月中旬到8月上旬进行芽接,接穗应在树体健壮,丰产性好的优树上采穗。具体操作是在接芽上方0.5厘米处横切一刀,深至木质部,然后从芽的下方1厘米处用右手拇指压住刀背,由浅入深向上推,深达木质1/3缓慢上推达横口,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下盾形芽片,然后在砧木离地面20—30厘米光滑处(嫁接部位过低易感黑胫病)割约1.5厘米的横口,在横口中间用芽接刀尖向下割约1厘米的直口,呈“T”字形,然后左右一拨,微微撬起两边皮层随即将盾形芽片从尖端插入,使接芽上切口与砧木横切口对齐密接,按平芽片,迅速用塑料条绑紧扎牢,露出叶柄。
番茄的品种
番茄品种繁多,主要栽培的品种有毛粉802、渝抗4号、渝抗5号、秦粉二号、西粉二号、西粉三号、红宝石、超级早丰、早魁、强丰、台湾红、中蔬4号等。在品种选择上应注意作春提早或秋延晚栽培时,应选择早熟品种,正季栽培选择中晚熟品种。
栽培的番茄,属普通番茄。有5个变种:①栽培番茄,多数栽培品种均属此变种;②樱桃番茄,果实圆球形,果径约2厘米,2室,红、橙或黄色;③大叶番茄,叶缘光滑,形似薯叶;④梨形番茄,果实梨形,红色或橙黄色;⑤直立番茄,茎直立,果实扁圆球形。
栽培番茄的品种有三大系统:①意大利系统:果实卵形或椭圆形。适于干燥地区作无支架栽培和加工用。代表品种有罗城一号和罗马;②英国系统:果型小,深红色,低温短日照条件下结实性强。代表品种有创财和最佳;③美国系统:果实中型至大型,适应性强。中国栽培的番茄品种来自北美或欧洲,经过多年的栽培和选育,已有一批适于中国气候和栽培要求的品种。
沙梨的主要品种
中国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各地栽培的梨品种,多属于该种。例如安徽宣城的雪梨,砀山的酥梨,浙江台州的䇹包梨,湖州的鹅蛋梨,诸暨的黄章梨等。中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日本培育了很多新品种,如长十郎、今村秋、二十世纪、早生赤等。
巴梨的栽培习性
巴梨是树势不稳定的品种,幼树生长旺盛,枝条直立,呈扫帚状或圆锥状,萌芽力中等,成枝力较强,单枝生长量大。幼树一般3~4年始果,直立枝上的短枝需经1~2年演化才能形成果枝,有腋花芽结果习性。枝干较软,结果负荷可使主枝开张直至下垂。初盛果期树势健壮,以短果枝群结果为主,丰产潜力大。肥水不足,树势衰弱时,产量下降,易受冻害并易感腐烂病,使树株寿命缩短,其丰产年限远不如白梨系统品种。
苹果梨的来源
原产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苹果梨是我国优良梨品种之一,栽培已有80多年的历史。
l921年由龙井市老头沟镇小箕村崔昌浩的弟弟崔范头从朝鲜咸境南道带来六条接穗,嫁接在当地耐寒山梨砧木上,当时仅成活3棵,后经几代人的精心培植,不断选育,建国后国家又从人力物力上大力扶植,使延边苹果梨的栽培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全州规模已达到1.2万公顷,年产量9万余吨,实现产值近亿元,已成为延边州特产业一大支柱产业。苹果梨主要集中在龙井、和龙、延吉三市,图们、珲春、汪清县市也有较多分布。全州建有五个万亩果园,45个重点生产基地乡镇,l万多果农户。[1]
1953年开始,由枝接繁殖改为芽接育苗,砧木由山梨根改为山梨实生苗,修剪整形,由环状改为疏散分层,并采用人工授粉,推广坡地栽培,防治病虫害等一套综合栽培技术。
七十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精心选育,才获得该优良寒地梨品种。起初人们叫它“大梨”、“大黄梨”,后因该梨果的果型呈扁圆形,基部平截,顶耶较窄,外观颇似苹果,故称“苹果梨”,对外贸易出口名为“吉林甜梨”,朝名译音“沙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