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宝宝营养不良注意5件事

宝宝营养不良注意5件事

进餐“挑”环境

1至3岁的幼儿时期是饮食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影响食物嗜好的重要时期。幼儿膳食要做到定时、适量、有规律地进餐,不随意改变幼儿的进餐时间和进餐量。要固定进餐场所,创造良好进餐环境,避免喧嚣吵闹,培养孩子集中精力进食,暂停其他活动。切忌让孩子边看电视边吃饭,也要避免家长追着幼儿喂饭等不良习惯。鼓励和安排较大幼儿与全家人一同进餐,以利于幼儿日后能更好地接受家庭膳食。

幼儿饮食每天安排主餐三次,上下午两主餐之间安排以奶类、水果和稀软面食为内容的加餐,晚饭后也可加餐或零食,但睡前切忌甜食,以预防龋齿。

辅食并不“辅”

从6个月开始,需要逐渐给宝宝补充一些非乳类的食物,这一类食物被称为辅助食品,简称为辅食。虽然称为辅食,实际上对于6个月之后的宝宝来说,与乳类食品一样不可缺少。辅食不仅可以补充乳中营养素的不足,而且可以增强孩子的消化功能。

钙铁哪里来

孩子对钙的需求量大,奶及奶制品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大豆及豆制品含钙也较为丰富。芝麻、小虾皮、小鱼、海带等也含有一定的钙,宝宝每日应饮用300毫升至600毫升牛奶,一天饮奶量分两至三次饮用。乳糖不耐受者应避免空腹饮奶,可在正餐饮奶,也可以在餐后1至2小时内饮奶。必须注意的是,含乳饮料不是奶,牛奶与酸奶的营养价值优于乳饮料。铁缺乏在宝宝中较为常见,这与食用富含铁的食物较少关系密切。动物肝脏、动物血、瘦肉是铁的良好来源,应避免孩子抵触这些食品。膳食中丰富的维生素C可促进铁吸收,应注意帮助孩子足量摄取。

早餐吃什么

早餐作为一天的第一餐,对膳食营养摄入、健康状况至关重要。早餐摄入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至30%,每天食用营养丰富的早餐才能为宝宝提供体格和智力发育所需的充足营养素,因而,家长不能只在中晚餐上下功夫,还须为孩子提供营养充足的早餐。早餐的食物应种类多样,搭配合理。如果早餐中包含了谷类、肉类蛋类等动物性食品、奶及奶制品、蔬菜水果等4类食物,则为早餐营养充足;如果只包括了其中3类,则早餐的营养较为充足;如果只包括了其中两类或一类,则早餐营养不充足。

零食怎么吃

合理有度的吃零食可以补充孩子的能量和营养素的不足,但是,零食所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不如正餐全面均衡,因此吃零食的量不宜过多。零食应选择合适的时间,两餐之间可适当吃些零食,但时间不要离正餐时间太近,以免影响正餐食欲。晚餐两小时后也可吃些零食,但睡前半小时不宜再进食。在选择零食时,应多选用营养丰富的食品,如乳制品(液态奶、酸奶)、鱼虾肉制品(尤其是海产品)、鸡蛋、豆腐或豆浆、各种新鲜蔬菜水果及坚果类食品等,少选用油炸食品、糖果、甜点等。应注意的是,核桃、杏仁、松子、花生、栗子、腰果、各类瓜子等坚果类食品营养丰富,但其所含能量较高,不可过多食用,以免造成肥胖,每周以食用50克左右为宜。

婴儿营养不良怎么办

宝宝营养不良主要发生在3岁以下,缺乏热量和蛋白质。宝宝营养不良主要症状有体重减轻或不增,生长发育停滞,肌肉萎缩,皮肤苍白失去弹性、情绪不稳定、睡眠不安、食欲低下、不能站立、哭声无力、易腹泻和呕吐等。宝宝营养不良还常伴有营养性贫血、维生素缺乏、水肿和低血糖等疾病。

宝宝营养不良主要是喂养不当和疾病这2大因素造成的。母乳不足、不合理的人工喂养都会造成宝宝营养不良,例如在喝奶期间牛奶或者奶粉浓度太低,辅食期间以谷物为主食等。疾病方面,消化系统疾病和慢性消耗性疾病最是容易造成宝宝营养不良。

1.尽量保证婴儿母乳喂养,如果需要人工喂养,尽量安排合理喂养,要营养均衡。

2.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逐渐调整膳食,补充各种动植物蛋白、脂肪等营养。

3.纠正宝宝偏食、挑食、吃零食等坏习惯。

4.让孩子进行温水浴、日光浴、空气浴。平时多运动,可以促进消化及代谢功能,增强体质。

宝宝营养不良吃什么好

1.营养不良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脱脂乳、配方乳、豆浆、鸡蛋黄粉、鱼泥、肝泥、肉泥等。

2.营养不良吃富含脂肪的食物,比如植物油、奶油以及各种肉类食物。

3.营养不良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米汤、面糊、藕粉、粥、蔬菜水果羹等。

4.营养不良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比如鲜果汁、蔬菜汁等。

宝宝营养不良的治疗

1、消化能力差的患儿可给予各种助消化药物,如酵母片、多酶片、胃蛋白酶合剂,胖得生等,还可服用中成药肥儿丸,保和丸,健脾丸等。有水肿者服人参健脾丸。

2、还可根据病情给予各种维生素。如维生素C、D、A及复合维生素等。

3、患儿增加食欲有困难,可口服水解蛋白,一次10-20克,溶于温开水或果汁、糖水内服下,一日2-4次。

4、迅速改善饮食结构,增加各种营养成分。母乳不足者应增加辅食。注重辅食的质量,需有蛋白质并易于消化。婴幼儿可给予鸡蛋羹食,有条件者还可加以各种奶制品,如酸奶、奶粉、奶酪等。较大儿童可直接进食各种食物。

5、按摩按压疗法对治疗小儿营养不良也有很好效果。

宝宝营养不良怎么办

小儿营养不良的食疗方

1、山楂山药汤

山楂9克,山药15克,白糖25克,煎汤代茶,每日一剂,连服1周。本方适用于脾虚疳积之症。

2、参芪鸽肉汤

乳鸽1只,去杂毛及内脏,将党参10克,黄芪15克,白术9克打为粗末,布包后塞入鸽腹,隔水炖至烂熟,饮汤吃肉。3天炖服一剂,连服4-6剂。本方适用于气血两虚者。

3、石榴皮汤

取石榴皮30克,水煎,加糖适量调匀,代茶饮。

如何预防小儿营养不良

要让孩子多运动,尤其是户外运动,阳光能够促进孩子营养的吸收,在运动中可消耗人体的热量,增强食欲,也能提升孩子的抵抗疾病的能力。如果孩子偏食,就更应让他多运动,运动之后,胃口会大开,能够帮助改掉偏食的坏习惯。

规范孩子的生活,均衡营养、合理的调配孩子的饮食;定时食用;保证孩子充分的睡眠时间等等,都能有效的增强儿童的身体素质,改善儿童的营养不良。

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保证睡眠充足,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防止挑食、偏食,不要过多地吃零食。经常带小儿到屋外,利用天然条件,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常开展户外活动及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按摩,父母可以用手心贴在孩子的小腹顺时针轻轻打圈按揉,每天按摩三次,每次3分钟即可,最好在手心发热的时候按揉,否则会让宝宝腹部受寒。这样能够促进孩子胃肠蠕动,增强消化系统功能,更好的消化所摄取的食物营养。

如果孩子的食欲不好,可以给予孩子易消化和促进食欲的食品,在饭菜中可适当添加食醋,让宝宝开胃。日常的菜肴尽量款式多样,增加宝宝的食欲。

营养不良主要靠家庭在日常生活饮食中注意,试试看上面的方法吧。

小儿营养不良的原因

儿童营养不良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体重减轻,消瘦,皮下脂肪减少,皮肤毛发干涩、弹性小,面色焦黄,精神不振,活动减少,肌肉无力。轻度营养不良对孩子的早期身高没有影响,长期尤其重度营养不良则可使孩子的身高增长迟缓。

引起小儿疳症的主要原因是父母喂养不当或小儿挑食、偏食。

喂养不当主要是“太过”和“不及”。“太过”是指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饥饱无规律,过分食用肥腻的食物,过多地吃冷食,导致食积内停,形成疳症。

“不及”指母乳喂养不足;人工喂养调配不当,如牛奶或奶粉浓度太低,或以谷物(米粉、麦乳精)为主食,从而因长期蛋白质和脂肪不足而发生营养不良。

小儿断奶后或哺乳期间未能及时增加辅食;以及兔唇、腭裂、婴幼儿腹泻、肠吸收不良综征等;急慢性传染病;先天不足和生理功能低下,如多产、早产、双胎等都可引起疳症。

孩子营养不均的五个信号

信号1:过矮、过瘦、过胖都是营养不均

小儿体格生长发育指标一般包括发育水平、生长速度、身体的匀称等,其中身高、体重、头围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一般来说,身高、体重在参考值范围内为正常。

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如遗传、营养、睡眠、运动等。而在后天的影响因素中,营养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孩子3岁前,若营养跟不上,身高、体重就会滞后。

当然,还有一些孩子,他们也会因“管不住嘴”导致营养过剩而出现肥胖。这种营养不均衡也应引起家长们的重视,以免因肥胖埋下成年后罹患慢性疾病的隐患。

信号2:反应迟钝,脑子不够用

早期营养不良时可降低脑细胞的分裂率,导致神经调节功能失常,运动和语言发育迟缓。因此,当发现孩子在最近一段时间总是出现反应迟钝,叫他/她的时候迟迟不应;上课听不懂,脑子不够用;吩咐他/她的事情一下子就忘了或记不住上课内容等表现时,就要警惕了。

宝宝营养不良的表现

营养不良宝宝发育迟缓,身材矮小,皮肤毛发无光泽,黏膜苍白,体重不增加甚至减少。一般在临床上,将营养不良的患者分为消瘦型和水肿型。

消瘦型--皮肤松弛,皮下脂肪减少,变薄无弹性,头发枯黄,大便频而量少有粘液。患儿的智能及动作均有不同程度迟缓,体温低于正常,脉搏慢,血压偏低。

水肿型--轻者仅有皮下水肿,重者可有生殖器、上肢、腹部及颜部凹陷性水肿(压之有凹陷),少数患儿可有胸腹腔积水,少数人还可出现皮肤紫瘢。本型患儿以体重突然增加为水肿的可靠标志。

由于长期营养不良,患儿还可以出现各种并发症,如佝偻病、各种感染、腹泻、中耳炎、肾盂肾炎等等。化验检查可发现患儿有贫血的征象。

此外,小儿营养不良程度按轻重可分三度:Ⅰ度为轻型,Ⅱ,Ⅲ度为重型。

Ⅰ度营养不良--精神状态正常。体重低于正常15%-25%,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为0.8厘米-0.4厘米,皮肤干燥,身高不影响。

Ⅱ度营养不良--精神不振,烦躁不安,肌张力减弱,肌肉松弛,体重重低于正常25%-40%,腹壁皮下脂肪厚度小于0.4厘米,皮肤苍白、干燥,毛发无光泽,身高较正常减低。

Ⅲ度营养不良--精神萎糜,嗜睡与烦躁不安交替出现,智力发育落后,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体重低于正常40%以上,腹壁皮下脂肪消失,额部出现皱纹,呈老人样面容。皮肤苍白、干燥、无弹性,毛发干枯,身高明显低于正常,常有低体温、脉搏缓慢、食欲不振、便秘、严重者可因血清蛋白清降低而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宝宝营养不良怎么办 宝宝营养不良注意事项

宜:饮食要软、烂、细,以利消化吸收;易消化食物宜多吃米粥、牛奶、鸡肉、鱼之类食物;及时给婴幼儿添加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辅助食品。

忌:少吃豆类、花生、玉米等坚硬难以消化的食物;忌食煎、炸、熏、烤和肥腻、过甜的食物;少用芝麻、芝麻油、葱、姜和各种香气浓郁的调味料。

宝宝营养不良怎么办

1、改变喂养方法

年幼的宝宝因为认知系统和语言系统都没有发育好,还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向,这时妈妈需要认真观察宝宝的需求,及时改变不良的喂养方法,让宝宝更好地摄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调整食物种类

宝宝营养不良还可能是因为妈妈所喂的食物营养太单一,或者因味道不合宝宝的胃口而进食过少,所以,妈妈在准备食物时不能以自己的口味来定,要根据宝宝的年龄大小和个人喜好,及时调整食物的种类与口味,当宝宝不配合喂食时,千万不要强迫宝宝把TA不喜欢的辅食吃完哦。

3、调理宝宝的肠胃功能

肠胃功能不好也会导致宝宝无法很好地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出现营养不良,如果宝宝符合这种症状,建议妈妈多给宝宝吃点健胃食物,促进肠胃蠕动,如果肠胃疾病比较严重,需尽快去医院就医。此外,肠胃不好的宝宝如果一次性吃太多食物,会加重肠胃的负担,所以应该尽量少食多餐。

4、宝宝厌食多留心

宝宝厌食也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但厌食很多时候不是口味的问题,而是心理层面的问题。有的宝宝在吃饭时被喂食者的强迫喂食,宝宝就会把这种不愉快的感觉与吃饭相联系,长此以往就容易造成厌食。所以当宝宝厌食时,妈妈要善于引导,让TA喜欢上吃饭。

5、警惕疾病

妈妈还要检查宝宝是否是由疾病引起的营养不良,因为身体出现疾病会影响宝宝对食物营养的摄入和吸收。一旦发现疾病应尽快治疗,然后结合其他方法帮助宝宝尽快恢复。

宝宝营养不良的原因

1、长期喂养不当,热量不足--出生无母乳或母乳不足,未能合理选择主食,而以米汤、米糊等低蛋白低热量食品作为主食;或添加辅食不及时,到了8~9个月以菜汤拌稀饭。

2、骤然断奶--不能有计划有步骤为小儿断奶,而是突然断奶,从流汁直接到固体;或原一日六餐减到一日三餐,使小儿肠胃不能适应,民间俗称“奶痨”。

3、肠胃疾病--长期腹泻,先天性畸形如唇裂、愕裂、幽门狭窄、贲门松弛,过敏性结肠炎,频繁呕吐等,影响食品的消化与吸收。

4、慢性消耗性疾病--肝炎、肾炎、肺结核、肺炎、肺脓疡、麻疹、百日咳、败血症。因长期发热,食欲不振,消耗增加而致营养不良。

5、体弱儿--低体重儿、双胎、多胎或因难产及窒息等意外引起的体弱儿容易得营养不良。

6、呼吸道感染或腹泻、婴儿湿疹--由于这些因素而忌食高蛋白的食品,比如长期不吃鸡蛋、鱼、肉而只吃素食,使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因湿疹而断奶,改用米糊之类。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些因素会影响宝宝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包括:

1、寄生虫--寄生虫会把宝宝需要的营养夺走,造成营养不良。预防寄生虫最重要的是注意饮食卫生。平时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餐具要经常消毒,生吃的瓜果要洗净削皮等。

2、偏食和挑食--偏食和挑食会使宝宝得不到丰富和均衡的营养,造成营养不良和发育迟缓。纠正的方法在于家长的正确引导。

3、不良情绪--不只是宝宝本人的情绪不好会影响营养与健康,家长的情绪不好也会间接地影响宝宝。因为不良的情绪会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从而使营养受损。家长应注意在吃饭前后不要训斥宝宝,为进餐创造一个良好的情绪氛围。

4、不良生活习惯--包括起居、进餐无规律、不定时,暴饮暴食等。纠正的重点在于首先家长应以身作则,以良好的生活习惯影响宝宝,其次应从平时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宝宝良好的习惯,这会使宝宝受益终生。

宝宝营养不良的症状 宝宝营养不良的原因

1、不合理的辅食添加方式

辅食的添加是分阶段、分顺序的,并不是什么营养就来什么。有的妈妈不遵循辅食添加的原则,胡乱给孩子吃辅食,结果导致孩子腹泻或者积食,危害孩子胃肠道的正常发育。

如果母亲营养过剩,母乳中脂肪自然会大量堆积,这样宝宝就很难消化,会出现积食或是腹泻情况,造成孩子营养不良。

4、先天不足

不论是什么类型的疾病,归根结底还是免疫力太低下所导致的。

5、情绪不好

虽说孩子是没有七情六欲的,但是家长如果在孩子吃饭的时候一直说教个不停,想来食物再美味,孩子也会感到难以下咽的。时间一久,孩子就可能患上营养不良,甚至是厌食症。

6、父母喂食时间不稳定

有的爸爸妈妈太过溺爱孩子,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主食不吃也不管。导致孩子三餐不按时吃,零食倒吃了一堆。这样不够均衡的饮食会让孩子的消化功能紊乱,最终造成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的两种极端。

宝宝营养不良病因

由于营养摄入不足,机体消化,吸收利用的功能不完善,动用体内的糖元,继之消耗脂肪,蛋白质致负氮平衡,血浆蛋白,血糖,胆固醇均下降,基础代谢仅为正常小儿的70%或更低。营养不良小儿的消化道运动及分泌功能减弱,体液细胞免疫功能低落。

长期饮食不当,热量不足,人工喂养以粮谷类食物为主,质差量少,母乳不足,添加辅食不当,仓促断奶,婴儿不适应。消化系统疾病,先天畸形,唇裂,颚裂,幽门狭窄,贲门松弛,哺喂困难,消化功能不健全,吸收不良,肠炎,痢疾,寄生虫,肝炎等消化道感染性疾病。

慢性消耗性疾病,反复发作的肺炎,结核等。还由于长期发热,食欲不振,摄入减少,消耗多而导致营养不良。其它情况如早产,双胎等均是营养不良的先天条件。较重的营养不良,为多种原因所致。

宝宝营养不良的表现 宝宝营养不良常见表现

宝宝营养不良是指摄食不足或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以致能量缺乏,不能维持正常代谢。常表现为:发育不好,矮小,瘦弱,胃口不好,食欲不振,不活泼,不好动, 体质差,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相关推荐

如何预防宝宝营养不良

要避免孩子营养不良,最好办法是积极做好预防,婴儿在6-7个月内最好实行母乳喂养,按时增添辅食,做到饮食多样化,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同时,要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病及胃肠疾患,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 1.加味三甲散:制鳖甲15g,制龟板15g,炮山甲15g,鸡内金15g,炒大白15g,砂仁6g,番泻叶1.5g。共为细面。1岁以内每服0.5~1g,1~3岁每服1.5~2g,3~6岁每服2.5g,日服3次。用于营养不良属积滞伤脾者。 2.八仙膏:鸡内金9g,焦山楂9g,神曲9g,麦芽9g,怀山药9

宝宝营养不良的症状

人们通常把消瘦、发育迟缓乃至贫血、缺钙等营养缺乏性疾病作为判断婴幼儿营养不良的指标。这一方法法虽然可靠,但病情发展到这一步,婴幼儿的健康已经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只能"亡羊补牢",这显然不是上策。 其实,婴幼儿营养状况滑坡,往往在疾病出现之前,就已有种种信号出现了。父母若能及时发现这些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就可将营养不良扼制在"萌芽"状态。专家的最新研究表明,以下信号特别值得父母们留心: 1.情绪变化。美国儿科医生的大量调查研究资料显示,当婴幼儿情绪不佳、发生异常变化时,应考虑体内某些营养素缺乏。

宝宝营养不良吃什么好

一、强调母乳喂养:母乳喂养营养是比较全面的,当然了,母乳喂养,对于母亲的饮食也非常关键的。母亲的饮食除了要与清淡营养为主,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这样都是有利于母乳喂养的。然后让宝宝摄取充足的维生素A和D,可以服用到两到三岁。 二、及时添加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辅食,比如蛋黄、鱼肝油、果汁等,添加辅食可以根据宝宝的综合情况而进行添加时间与食量,一般情况下宝宝在四个月就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辅食。如果宝宝到了一岁以上,可以天固定摄入牛奶、鸡蛋、绿叶蔬菜等。 三、在宝宝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可以多吃牛奶、鳗鱼、米粥、银鱼

宝宝营养不良有什么症状 宝宝营养不良的分度表现

一度营养不良:体重减少15~25%脂肪层变薄,肌肉不坚实。 二度营养不良:体重减少25~40%,身长低于正常。脂肪层消失,肋骨、脊柱突出,皮肤苍白失去弹性,肌张力低下,不能站立,哭声无力,运动功能发育迟缓,情绪不稳定,睡眠不安,食欲低下。 三度营养不良:体重减轻40%以上,身长低于正常,发育迟缓,骨龄低,脂肪层消失,颌颧骨突出,老人貌,皮肤苍白干燥,无弹性,生命体征低弱,情绪不稳定,食欲低下,或消失。易腹泻,呕吐合并感染。

宝宝营养不良的症状

营养不良患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皮肤毛发无光泽,黏膜苍白,体重不增加甚至减少。临床上还将营养不良病人分为消瘦型和水肿型。 1、消瘦型:皮肤松弛,皮下脂肪减少,变薄无弹性,头发枯黄,大便频而量少有粘液。患儿的智能及动作均有不同程度迟缓,体温低于正常,脉搏慢,血压偏低。 2、水肿型:轻者仅有皮下水肿,重者可有生殖器、上肢、腹部及颜部凹陷性水肿(压之有凹陷),少数患儿可有胸腹腔积水,少数人还可出现皮肤紫瘢。本型患儿以体重突然增加为水肿的可靠标志。 3、由于长期营养不良,患儿还可以出现各种并发症,如佝偻病、各种感

如何预防宝宝营养不良

1、预防婴儿时期的消瘦,妥当的办法是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合婴儿营养。早产婴儿由于发育不足,喂哺困难,另一方面营养的需要又相对较高,更应强调母乳喂养。如无母乳,可用牛奶等替代品,还要按时增加辅食。 2、患胃肠疾病时,必须给相当营养,补充代谢的损失。患兔唇、腭裂及幽门痉挛时,也必须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患消化系统以外的疾病时,同样要注意营养,使抵抗力增加,疾病得以早日康复,才不致因久病产生营养不良。 3、饮食调节是治疗营养不良的基本措施。轻度营养不良以调节饮食为主,给以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以小儿吃饱为度。中、重

宝宝营养不良的危害

一、宝宝营养不平衡情绪不稳定 六岁的滔滔,最近行为有点反常:莫名其妙地发脾气、烦躁、故意弄坏东西,有时又一副忧心忡忡、惊恐不安的样子,晚上还经常磨牙。幼儿园的老师也反映,滔滔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动手打其他小朋友,有时还用嘴咬。爷爷奶奶为此伤透了脑筋,孙子无缘无故为什么会这么“闹心”?刚开始还没觉得有什么问题,认为滔滔只是碰到了一些烦心。可是,一晃三个多月了,滔滔还是经常发脾气,胃口也不好,体重也没有增加多少。这下爷爷奶奶慌了,赶忙带他到医院。经仔细询问检查,排除了其他疾病后,医生说滔滔情绪不安,容易

宝宝营养不良怎么办

营养不良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按性质不同可分为热量营养不良和蛋白质营养不良,前者以热量缺乏为主,后者以蛋白质缺乏为主。我国儿童营养不良主要见于3岁婴幼儿,80%以上属于轻度营养不良。本病患儿主要是优质蛋白质(包括动物蛋白和豆类蛋白)摄入不足,同时缺乏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营养专家分析认为,幼儿营养不良的原因,一部分是因家庭贫穷造成;另一部分是家长缺乏营养知识喂养不当所致;还有一部分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 临床上,判断急慢性营养不良的主要指标有:体重。若孩子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15~25%属于轻度

宝宝营养不良的原因

一、饮食结构的变化:如果将60年代的饮食结构和现在的饮食结构相比较,你会发现,现在的人们粗粮吃得越来越少了,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精细食品吃得越来越多了。 二、食品加工对营养的破坏:很多天然食物在自然状态下是含有很多营养素,但一经过煎炒烹炸的加工,营养素被损失贻尽。 三、速食食品的出现:快节奏的生活导致快餐、冷冻食品的出现,这些食品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但同时也导致了营养素的流失,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饮食结构。 四、宝宝的不良饮食习惯:厌食、偏食、过多的甜食、零食影响了营养素的均衡摄入。 五、特殊人

宝宝营养不良的症状

宝宝营养不良是指摄食不足或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以致能量缺乏,不能维持正常代谢,迫使肌体消耗,出现体重减轻或不增,生长发育停滞,肌肉萎缩的病症,又称蛋白能量不足性营养不良,多见于3岁以下的幼儿,它属于中医“疳症”范畴。 宝宝营养不良包括热能或营养素的不足或缺乏,对正处于旺盛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的健康有严重影响。它常继发于一些医学和外科的原因,如经常生病、慢性腹泻、短肠综合征和吸收不良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