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美容的方法
艾灸美容的方法
平复面部皱纹
患者仰卧,将盐末填平脐孔,取0.3 厘米厚度的鲜姜1 片,用针穿刺鲜姜数孔后置于脐上,姜片上置中艾炷(如黄豆大)点燃施灸,至局部皮肤产生潮红为度。每晚1 次,有益气健脾等功效。
淡化雀斑
以艾条点燃后,熏熨合谷、曲池及面部雀斑处,使局部有温热感,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施灸时,小心艾灰掉落在面部灼伤皮肤,每晚或隔日晚上施灸1 次。
消除面部虚胖
每晚临睡前,将艾条点燃,端坐床前,分别炙足三里、天枢、中脘穴,每穴悬灸5 分钟左右,以局部出现红晕,自觉温热舒适感为度。
艾灸的美容效果对于很多人都适用,特别是像妊娠斑之类后发的雀斑,而且艾灸的中医美容作用是无毒无害,通过自然手法让你的面目焕然一新。
中医怎么艾灸让你拥有好气色
中医针灸美容中的艾灸指的是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在人体穴位,具有温阳补气、消瘀散结、补中益气、温经通络之功效。中医针灸美容之艾灸适应人群比较广,适用于内科、外科、妇科等,可以让你气血旺盛,保持健康的好气色,由里向外的美丽。
合谷位于我们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原气汇聚之重要穴位。《四总穴歌》说“面口合谷收”,就是说合谷穴具有治疗面部病症的作用,因为合谷穴可以疏通局部经络气血。
膈俞先找肩胛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翅膀骨”,它的内下角跟第七胸椎在一条水平线上,这条线的中点就是膈俞穴。
肝俞在膈俞下面两个锥体,大约2.5厘米。
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太溪在手指从脚内踝最高地方向后捋,跟腱前的凹陷处。
水分脐上1寸。此穴可助收腹去脂,同时可消除水肿及小便不利。
脾俞第九胸椎棘突下,各旁开1.5寸。艾灸这个穴位可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对消除水肿有效。
三阴交在内脚踝上三寸,胫骨内侧后缘。这是女性常用穴,艾灸此穴可调整机体阴阳平衡,对内分泌失调而出现的各种症状均有平衡的作用。
针灸美容的分类和原则
针灸美容,就是运用针刺、艾灸的方法,补益脏腑,消肿散结,调理气血,从而减轻或消除影响容貌的某些生理或病理性疾患,进而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的目的。
针灸美容可分为针刺和艾灸两大类。针刺常用毫针、耳针和梅花针,而艾灸则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直接灸是用艾条在离皮肤有一定距离(约1--3cm)处灸,间接灸则多用隔姜灸法。
针刺美容原则
(1)取穴配穴由于针刺美容的最大特点是在于全身调整,因此,必须局部与全身取穴相结合,方有较好疗效。局部取穴可以通过活络,改善循环,促进表皮细胞新陈代谢以消除斑点、斑疵,并能增强肌肉弹性,而全身取穴则着重于平衡脏腑,调节各系统的功能以达到美容的目的。
单穴与组穴:临床证实可选用单穴,亦可用几个穴位为一组进行,若增强某一方面机能者,可用单穴,以突出其效用;与调理整体机能者,可选用一组穴位,以增强效果。
近穴与远穴:近穴,即进端取穴,是指选用带改善皮肤的局部来美容的取穴方法。远端取穴是指选取远离颜面部位的穴位方法,不仅能防治局部病症,而且能防治本经循环所涉及的距离较远的部位的组织器官和脏腑的病症,有的甚至有影响全身的作用。
(2)用针要领美容保健,施针宜和缓,刺激强度宜适中,不宜过力。一般来说,留针不宜过久,得气后即可出针,针刺深度也应因人而宜,对年老体衰者,进针不宜过深;形体肥胖者则可适当深刺。
(3)禁忌凡遇过饥、过饱、醉酒、大怒、大惊、劳累过度等情况,不宜针刺,孕妇产妇不宜针刺。
除皱防皱的穴位:
主穴:丝竹空、攒竹、太阳、巨、迎香、颊车、翳风。
配穴:中脘、合谷、曲池、足三里。
针法:主穴每次3个,配穴每次1--2个,前者用泻法,后者用补法。
说明:本组穴位配伍特点是近端取穴与远端取穴相结合。即从局部角度出发,在易出现皱纹处就近取穴,又从脏腑气穴整体调理着眼,选取阳明经穴,两者配合,相得益彰。
中医针灸美容的几个特点
一、针灸美容疏散法
针灸美容疏散法是一种以针浅刺皮肤的方法。风、热之邪在浅表的皮毛部,用浮浅的刺法来疏风散热,驱除外邪。针灸美容疏散法常用针具为美容针、皮肤针等,多用于治疗皮肤损美性疾患,美容针多用于面部。
二、针灸美容清利法
清利法是以综合各种针刺泻法为主而形成的一种美容针刺方法,用之可清利外邪,常取穴位如大椎、十宣、曲池、阴陵泉等。本法以泻法为主,刺激量较大,本法多用于治疗因湿、热、毒引起的损美性疾患。针灸美容清利法适用于体质较好的患者。
三、针灸美容调理法
调理法是以针刺平补平泻手法为主而形成的一种美容针刺方法。用于可平衡阴阳、内调脏腑,从整体上调整人体使之趋于平衡状态,从而达到体健、体美。常用穴位如百谷、太冲、三阴交、足三里等。本法以平补平泻为主,刺激量较清利法稍弱。针灸美容调理法适用于气血瘀滞或虚实不明显或虚实兼而有之的损美性疾病。
四、针灸美容补益法
补益法是以综合各种针灸补法为主而形成的一种美容针灸治法。用之可补益脏腑气血之不足,养颜驻容,延缓衰老。针灸美容补益法适用于久病或各种虚证引起的损美性疾病。
用针灸来美容时候一定要跟医生说清楚自己身体的一些问题,沟通真的是非常重要的,同时针灸时对于医生的要求也是非常要的,所以要选择权威一些的美容机构或是医院做才行。
针灸美容特点其实真的是很明显的,人们就是应该根据身体的情况来美容才比较好,其实食物美容也是这样的一个道理了。
艾灸美容养生功效
将艾叶晒干,搓取艾绒,制成艾柱,置于选定的穴位燃烧,用治百病,这种神奇的艾灸疗法,流传至今已三千多年了。现将临床常用养生与美容,并有良好效果的艾灸疗法选介于下:
治面部皱纹多:临睡前,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面部的穴位,约距穴2~3厘米左右选进行熏灸,每次选2~3个穴位,各灸5分钟左右,至皮肤产生红晕为度。鱼尾纹多,选太阳、丝竹空;额纹选阳白、印堂;笑纹选地仓、下关、颊车。或将盐末填平脐孔,切取0.3厘米的鲜姜1片,中心用针穿刺数孔后置于脐上,姜片上置中艾炷(如黄豆大)点燃施灸。至艾炷全部烧完再换一艾炷,每次3~5壮,至局部皮肤产生潮红为度,每晚1次。
治疣:首先常规消毒疣部,再用凡士林少许涂于疣上,取艾绒制成与疣相同大小的圆锥形艾炷3个,将1个艾炷放在疣上,点燃使艾炷烧尽(一般不痛,如艾炷大于疣则烧灼正常皮肤引起疼痛),去艾灰后,疣上再略涂凡士林(起粘附作用),将艾炷放上点燃,这样连灸3个艾炷,疣被烧焦。一般治疗1~2次,疣体脱落,治疗后消毒纱布覆盖,以防感染。
治面瘫:用隔姜灸法,即取新鲜生姜切0.2厘米厚的姜片,上用针刺数孔,将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在患侧的阳白、颊车、地仓、颧髂及四肢双侧的合谷,足三里穴,每穴施灸3~5壮,施时局部灼烫时,将姜片提起片刻再放下,反复几次,直至艾炷全部烧完。每晚卧前施灸1次。
治牙齿松动:每晚临睡时,端坐凳上,将艾条点燃后,在下肢的绝骨、涌泉穴上悬灸,每穴2~3分钟,至局部出现红晕,再请家人帮助,施灸肾俞、大杼穴,每穴2~3分钟,至局部出现红晕。农历每月前2日下午5时~9时施灸。补肾益精,强骨固齿。
治雀斑:以艾条点燃后,熏熨合谷、曲池及面雀斑处,使局部有温热感,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施灸时,尤其面部要小心艾灰掉落,灼伤皮肤,每晚或隔日晚上施灸1次。通经活血,防治雀斑。
治黄褐斑:卧前取1支艾条,点燃后在面部黄褐斑局部施灸,艾条距皮肤2~3厘米,至局部皮肤产生红晕,自觉有温热感,施灸10分钟左右,施灸时小心艾灰掉落烫伤皮肤。
治眼睑下垂:用艾条点燃后,在上眼睑至前额部来回悬灸,至局部红晕,自觉温热舒适,施灸20分钟左右。施灸时小心艾灰掉落烫伤皮肤。每晚1次,10次为1疗程。
治面部虚胖:每晚临睡前,将艾条点燃,端坐床前,分别灸足三里、天枢、中脘穴,每穴悬灸5分钟左右,局部出现红晕,自觉温热舒适感。益气健脾,养血容颜。
治痤疮:将艾条点燃后,在面部颧骨、下关、巨骨、迎香等穴上施灸,距穴约1~2厘米,每穴灸2分钟,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艾灸有特别多的美容功效
艾灸是一个很好的养生方法,艾灸能美容,艾灸美容的功效有很多,比如,艾灸具有美容养颜,减肥瘦身的功效,可以祛除皱纹,祛除色斑。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艾灸美容的功效以及常用的穴位!
艾草被中医称为百草之王,拥有良好的治疗功效。《本草纲目》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中又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针对这些最常见的问题,艾灸美容是采用先在头部的主要穴位(太阳穴、睛明穴、百会穴、四白穴等)施灸,然后再在身体上的穴位(关元穴、足三里、三阴交等)施灸的办法,对症调理女性的身体状况,可以说是给女性整个身体“做美容”。
艾灸美容的功效
皱纹
艾灸取穴:百会、阳白、印堂、下关、神阙、阿是穴。
色斑
中医认为:“肾气不足、肝郁气滞,血瘀,脾气不旺,肝血不足,不能润泽颜面,致生斑。”艾灸取穴:四白、迎香、肝俞、脾俞、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及色斑局部。
暗疮
中医认为,过食肥甘厚味,以至脾胃湿热内蕴上蒸;或肺经蕴热,外受风邪;或其他原因致使血热蕴结,均能酿成痤疮。艾灸取穴:曲池、合谷。
瘦身
除去遗传因素等,中医理论认为,贪图安逸或情绪不畅导致脾胃运化失常,产生水湿,流溢肌肤,蓄积于皮里膜外,也是导致肥胖的原因。所以除了控制食量、多运动外,内调也是瘦身美体的关键。艾灸取穴:主穴取三焦俞、阳池,配合大椎、命门、三阴交、地机。
艾灸美容是一个天然绿色的美容方法,没有任何的副作用,以上为大家介绍了艾灸美容的功效,想要美容养颜的朋友们千万不要错过哦。
艾灸的美容
艾灸的美容与一般的化妆品美容,手术美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本质上的,另一个是表面上的。化妆品可以掩饰你的不足,手术可以改造你的结构,可以满足你暂时的虚荣心,但这些都无法给你真正的健康。因为健康而使你青春常驻,容光焕发,思维敏捷,反应灵敏,那又是另一种不同层次上的美。通过吃药,打针或者锻炼,你或许也可以或多或少地达到你期望的效果。但没有灸疗好,艾灸是驱散疲劳,恢复元气,补充体能,平衡阴阳的最有效的手段。 有很多女人脸上不光滑洁净,这往往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实际上还是阳能不足,而不是像一般所说的上火。
有这么几种女性: 1、脸上痘痘长得成片的女性,往往有严重的带下病,“清热解毒”往往没有任何效果,因为她们的这种热往往是虚热,而不是实热,补充阳能尚且不逮,何况雪上加霜。所以艾灸是最佳的选择。 2、脸上长有黄褐斑的女性,往往肝肾亏虚,体质严重偏于酸性,用艾灸治疗,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虚胖的女性,并不是营养过剩,但营养过剩不过是西医上的一个概念,中医里面没有这样的说法,如果哪个中医也这样瞎嚷嚷,那肯定个半吊子。即使是肥胖的小孩子,也往往并不是营养过剩,而是阳能不足,往往是因为在怀孕期间,父母还有不少的性生活,导致孩子先天不足,肝肾机能失衡,脾脏运化无力。虚胖女性则往往有崩漏暗疾,失血过多。太过肥胖往往是因为脾肾阳虚,太过瘦弱,则往往是肝肾不足。 4、乳头过早地颜色变暗淡,或者乳头凹陷的女性,往往严重肝肾亏虚,冲脉,任脉虚寒,有的甚至还有咳嗽的毛病。这些问题艾灸都有很好的效果。
艾灸美容灸哪里 艾灸的美容功效
艾灸可以加速皮肤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从而淡化色斑,减少皱纹,使肌肤红润白嫩,保持健康美丽的状态。
可以改善黑眼圈,眼袋,眼睑下垂,减少皱纹,延缓眼部松弛老化的现象,使双眼焕发青春棺材。
什么是针灸美容保健养生
针灸美容,就是运用针刺、艾灸的方法,补益脏腑,消肿散结,调理气血,从而减轻或消除影响容貌的某些生理或病理性疾患,进而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的目的。
针灸美容可分为针刺和艾灸两大类。
针刺常用毫针、耳针和梅花针,而艾灸则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直接灸是用艾条在离皮肤有一定距离(约1—3cm)处灸,间接灸则多用隔姜灸法。
针刺美容原则
(1)取穴配穴由于针刺美容的最大特点是在于全身调整,因此,必须局部与全身取穴相结合,方有较好疗效。局部取穴可以通过活络,改善循环,促进表皮细胞新陈代谢以消除斑点、斑疵,并能增强肌肉弹性,而全身取穴则着重于平衡脏腑,调节各系统的功能以达到美容的目的。单穴与组穴:临床证实可选用单穴,亦可用几个穴位为一组进行,若增强某一方面机能者,可用单穴,以突出其效用;与调理整体机能者,可选用一组穴位,以增强效果。近穴与远穴:近穴,即进端取穴,是指选用带改善皮肤的局部来美容的取穴方法。远端取穴是指选取远离颜面部位的穴位方法,不仅能防治局部病症,而且能防治本经循环所涉及的距离较远的部位的组织器官和脏腑的病症,有的甚至有影响全身的作用。
(2)用针要领美容保健,施针宜和缓,刺激强度宜适中,不宜过力。一般来说,留针不宜过久,得气后即可出针,针刺深度也应因人而宜,对年老体衰者,进针不宜过深;形体肥胖者则可适当深刺。
(3)禁忌凡遇过饥、过饱、醉酒、大怒、大惊、劳累过度等情况,不宜针刺,孕妇产妇不宜针刺。除皱防皱的穴位主穴:丝竹空、攒竹、太阳、巨、迎香、颊车、翳风。配穴:中脘、合谷、曲池、足三里。针法:主穴每次3个,配穴每次1-2个,前者用泻法,后者用补法。说明:本组穴位配伍特点是近端取穴与远端取穴相结合。即从局部角度出发,在易出现皱纹处就近取穴,又从脏腑气穴整体调理着眼,选取阳明经穴,两者配合,相得益彰。
艾灸美容法
艾草被中医称为百草之王,拥有良好的治疗功效。《本草纲目》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中又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肌肤出现问题,很多是因为身体内部的机能故障而导致的。许多女性贪凉,吃冷饮、凉水果,随便节食又暴饮暴食,这会使脾胃受到一定伤害,表现在脸上就是黄褐斑。而白领女性和更年期女性的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则会引起肾脏功能不好,从而可能导致眼袋、脸上长黑斑和面部水肿的情况。
针对这些最常见的问题,艾灸美容是采用先在头部的主要穴位(太阳穴、睛明穴、百会穴、四白穴等)施灸,然后再在身体上的穴位(关元穴、足三里、三阴交等)施灸的办法,对症调理女性的身体状况,可以说是给女性整个身体“做美容”。
美容灸
皱纹
艾灸取穴:百会、阳白、印堂、下关、神阙、阿是穴。
色斑
中医认为:“肾气不足、肝郁气滞,血瘀,脾气不旺,肝血不足,不能润泽颜面,致生斑。”
艾灸取穴:四白、迎香、肝俞、脾俞、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及色斑局部。
暗疮
中医认为,过食肥甘厚味,以至脾胃湿热内蕴上蒸;或肺经蕴热,外受风邪;或其他原因致使血热蕴结,均能酿成痤疮。
艾灸取穴:曲池、合谷。
美体灸
瘦身
除去遗传因素等,中医理论认为,贪图安逸或情绪不畅导致脾胃运化失常,产生水湿,流溢肌肤,蓄积于皮里膜外,也是导致肥胖的原因。所以除了控制食量、多运动外,内调也是瘦身美体的关键。
艾灸取穴:主穴取三焦俞、阳池,配合大椎、命门、三阴交、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