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静脉穿刺术的操作步骤是什么
颈内静脉穿刺术的操作步骤是什么
1.病人取平卧位其穿刺下肢轻微外展外旋,在腹股沟韧带中心的内下方1.5~3.Ocm,股动脉搏动内侧为穿刺点。
2.术者戴好帽子口罩立于病人一侧,消毒局部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于穿刺点处轻轻压迫皮肤及股静脉并稍加固定。
3.右手持注射器向左手示指中指固定的穿刺点刺入,进针方向与穿刺部位的皮肤呈30~45度角、顺应血流方向或成垂直方向,边进针边抽吸缓缓刺入。
4.当穿刺针进入股静脉后,即有静脉血液回流人注射针管内,再进针2~4nHn即可采血或注射药物。
5.若未能抽出血液则先向深部刺入,采用边退针边抽吸至有血液抽吸出为止;或者调整穿刺方向、深度或重新穿刺。
6.穿刺完毕,拔出针头并消毒皮肤,盖上无菌小纱布,局部压迫3~5分钟,以防出血,再用胶布固定。
上面就是对颈内静脉穿刺术的操作步骤是什么的介绍,希望对患者的认识有帮助。颈内静脉穿刺术是一项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手术类型,如果必须要实施这项手术,建议患者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手术的效果,关键是大大降低手术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静脉炎的保健要点
1.静脉的选择
血管应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尽量 选用上肢静脉输液,如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输液时可抬高下肢 20~30°,加快血液回流,缩短药物和液体在下肢静脉的滞留时间,减轻其对下 肢静脉的刺激。另外,如果是手术时留置在下肢静脉的留置针,24 h后应换至 上肢,对长期输液的患者,应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应从远端向近端, 避开关节、瘢痕、受伤、感染的静脉。
2.输入高浓度及刺激性较强药物的护理
静脉快速滴注20%甘露醇时,尽量减少同静脉连续性注射的次。在穿刺5 min用湿毛巾热敷穿刺部位及穿刺部位近心端,或者在穿刺前5 min用硝酸甘油注射液外擦穿刺点及穿刺点近心端20 cm局部浅表血管,能使局部浅表血管扩张,对减轻血管刺激症状、保护静脉、减少损伤疗效显著。也可将甘露醇加热至28 ℃ 左右,输入恒温的甘露醇可使血管受热后管腔增,液体的黏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而使滴速加快,同时也可预防机械性和医源性损伤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静脉穿刺的整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掌握消毒液的有效期和使用浓度,盛放消毒液的容器应每周更换1次。一次性棉签在有效期内使用,打开棉签时开口不宜过大,能取出即可,开包后应在短期内使用,避免使用开包时间过长的棉签。外周静脉留置套管时,在穿刺前应检查静脉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禁止使用有破损及过期的留置针。穿刺时要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穿刺完毕用透明胶布固定,便于观察穿刺点和及早发现静脉炎。留置针在无静脉炎发生时,5 d作常规留置。每2 d更换1次留置针敷贴,进针处用安尔碘擦拭消毒,如敷贴内有渗液、渗血、出汗、空气等及时更换,每日用TDP灯照射穿刺肢体2次,每次30 min。输入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这样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1次。输液过程中,持续热敷穿刺肢体,既能使患者感觉舒适,还能改善血液循环,加快静脉回流,增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助于血管壁创伤的修复,增强了患者局部的抗炎能力。
膝关节腔穿刺术的步骤
膝关节腔穿刺术(knee joint cavity paracentesis)常用于检查关节腔内积液的性质,或抽液后向关节腔内注药。
1.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两下肢伸直。
2.穿刺部位按常规进行皮肤消毒,医师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
3.用7—9号注射针头,一般于髌骨外上方,由股四头肌腱外侧向内下刺入关节囊;或于髌骨下方,由髌韧带旁向后穿刺达关节囊。
4.抽液完毕后,如需注入药物,则应另换无菌注射器。
5.术后用消毒纱布覆盖穿刺部位,再用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1.穿刺器械及手术操作均需严格消毒,以防无菌的关节腔渗液发生继发感染。
2.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关节软骨。
3.如关节腔积液过多,于抽吸后应适当加压固定。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膝关节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我们建议读者朋友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膝关节的健康。膝关节腔穿刺术是检查关节腔内积液的一种手术,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膝关节腔穿刺术的步骤。
中心静脉压测量方法介绍
中心静脉压测量方法:
⒈静脉选择单位。经锁骨下静脉或右颈内静脉穿刺插管至上腔静脉。经右侧腹股沟大隐静脉插管至下腔静脉。一般认为上腔静脉测压较下腔静脉测压更能准确反映右房压力尤其在腹内压增高等情况下。
2、中心静脉搏压测定装置:用一直径0.8-1.0cm的玻璃管和刻有cmH20的标尺一起固定在输液架上,接上三通开关与连接管,一端与输液器相连,另一端接中心静脉导管。有条件医院可用心电监护仪,通过换能器,放大器和显示仪,显示压力波形与记录数据。
⒊插管前将连接管及静脉导管内充满液体,排空气泡,测压管内充液,使液面高与预计的静脉压上。
⒋穿刺部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穿刺后插入静脉导管,无论经锁骨下静脉、颈骨静脉或股静脉穿入导管时,导管尖端均应达胸腔处。在扭动三通开关使测压管与静脉导管相通后,测压内液体迅速下降,当液体降至一定水平不再下降时,液平面在量尺上的读数即为中心静脉压。不测压时,扭动三通开关使输液瓶与静脉导管相通,以补液并保持静脉导管的通畅。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为0.49-1.18kpa(5-12cm H20)
在对中心静脉压测量方法认识后,进行中心静脉压测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正确饮食和情绪,饮食随意选择,情绪不佳,对中心静脉压测量都是会有很大影响的,使得中心静脉压测量结果会不准确,这点需要注意的。
桡动脉穿刺术讨论
经皮股动脉穿刺是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经典途径,但存在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 、体位受限多,腹股沟血肿、动静脉瘘、皮肤溃破、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8%)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成功率及安全性也逐渐降低等不足。近年来随着心导管器 械的小型化,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已逐渐成为一种有益的替代。
自1989年Campeau L首次成功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1993年Kiemenei j F,Laarman GJ成功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以来,国内外 临床已相继开展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我院初步开展的150例患者,穿刺成功142例,成功 率94.7%,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对造影显示有异常并符合介入治疗 指征50例患者的75处病变行TRI,成功48例,成功率96%,与传统的经股动脉途径相近似。但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桡动脉比较细小,经桡动脉穿刺比经股动脉穿刺困难,易发生桡动脉痉挛,动脉穿刺和插管的成功率均低于股动脉途径 ,且有桡动脉闭塞、手臂局部肿胀等并发症。本文穿刺失败率为5.3%,介入失败率2%,均与桡动脉痉挛有关,其中1例还因操作不当,导管打折不能松解而行动脉切开术,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创伤,但最终还是成功进行了造影及支架置入术。150例患者术后除6例发生局部 手臂肿胀,12例因桡动脉压迫器压迫出现水泡外,无桡动脉闭塞、出血、血肿、夹层等并发 症发生。
结合国内外文献的报道及实践经验,我们认为注意以下几方面有助于提高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第一,严格选择适应症,最好选择患者病情稳定、桡动脉搏动好、冠脉病变相对较轻的病例,并术前常规行Allen试验。对于部分患者肘部动脉弯曲或变异,部分老年患者因锁骨下动脉迂曲者及Allen试验阴性者最好还是选用股动脉穿刺途径。第二,麻醉时,局麻药不宜过多过深,穿刺时,应选择动脉走行直、搏动强的部位穿刺 ,进针角度以40°左右为宜,穿刺针进、退的速度要慢,避免穿刺已成功而又将穿刺针退到 了血管外。第三,造影导管推荐使用5F管,造影钢丝使用Terumo超滑长导丝,易通过狭窄或 扭曲部位,并减少对动脉内膜的刺激,减少痉挛发生。如遇锁骨下动脉扭曲,可嘱患者深吸气,外展上肢,可顺利通过。第四,导引导管可选择6F管,大部分既易通过又可获得较好的支撑力,我们50例行介入治疗患者中因大多为单双支病变,4例三支病变中也无复杂病变, 故几乎均使用普通JR4.0,JL3.5或EBU3.0导管获成功。但如遇分叉病变需采用T支架技术 、crush技术或kissing支架技术等处理病变,则最好选用7F或以上特殊大腔导管方可完成。 第五,桡动脉痉挛的预防,在穿刺成功,置入鞘管后向桡动脉内常规注入硝酸油200μg,肝 素3000~5000u,选用适宜的导引导管,动作轻柔均可减少桡动脉痉挛的发生。当导引导管 操 作阻力增大时,提示桡动脉发生痉挛,此时应暂停操作,并向桡动脉内注入硝酸甘油或维拉 帕米,以解除痉挛。
总之,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术及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创伤小,血管并发症少,安全可行,患者术后无需制动卧床,尤其对于因有腰椎病变或伴有心功能不全不能较长时间卧床,不习惯在病床上大小便,髂动脉或腹主动脉严重弯曲等病人有其独特优势,患者更易接受,不失为是一条安全可行的冠脉介入诊疗新途径。
输卵管通液手术操作步骤
输卵管通液术是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中可能用到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整理如下,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操作步骤:
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洞巾,放窥器将通液头塞入颈管,尾部接以针筒,将液体徐徐注入。注意其阻力大小,有无回流,有无漏液。如全部液体能注入,无阻力,无回流,则表示输卵管通畅;若阻力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放松针管压力而由10ml回流到针筒内,则输卵管不通;如液体注入阻力较大,而有少量回流,则示输卵管通而不畅。遇到阻力不可强行注入。
术时术后注意事项:
术中如发生急剧腹痛,要注意有否输卵管破裂,一般输卵管不通者,当注入液体10ml以上时,即有下腹胀痛感,但当压力放松液体回流至针筒内,痛感即消失,与输卵管破裂不同。手术接近月经期进行,子宫内膜易剥脱而注入腹腔,术后应长期随访,有否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禁同房及盆浴2周。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操作步骤
1. 静脉选择 通常可供电极导线插入的静脉有:浅静脉有头静脉、颈外静脉,深静脉有锁骨下静脉、腋静脉颈内静脉。通常多首选习惯用手对侧的头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如不成功,再选择颈内或颈外静脉。
2. 电极导线的放置 根据需要将电极导线放置到所需要起搏的心腔,一般采用被动固定,也可采用主动固定电极导线。
3. 起搏器的埋置 起搏器一般均埋于电极导线同侧的胸部皮下。将电极导线与脉冲发生器相连,把多余的导线近肌肉面、起搏器近皮肤放入皮下袋。
上面所讲的就是有关“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操作步骤”的知识的介绍,大家通过上面的详细的对于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操作步骤的介绍,相信大家有了一定的熟悉了,对于需要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人们而言,是需要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手术方面的治疗的,这样才能更好的确保身体的健康的。
在胎儿出生前如何治疗Rh溶血病
当母亲体内已产生了抗体,孩子父亲也应做检测。如果父亲是Rh阴性血型,那么他们的孩子也将是Rh阴性血型(这个胎儿就没有患Rh溶血病的风险),那么孕妇就不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测。如果孩子父亲是Rh阳性血型(或者其Rh血型未知),医生则会给已致敏的孕妇做羊水穿刺术--将穿刺针刺入孕妇腹部取出羊水以检测胎儿的Rh血型。目前有一个正在试验的孕母血液检测显示对胎儿Rh血型判断的前景,以便最终减少进行羊膜腔穿刺术的需求,因为该术还是有较小的流产风险。如果胎儿是Rh阳性血型(或医生没有行羊膜腔穿刺术,也不知道胎儿的Rh血型),那么妇幼保健人员将检测不同孕期中孕妇体内Rh抗体的水平。如果抗体水平较高,医生就会建议做一些特殊检查来判断孩子是否患有Rh溶血病。
这些检查包括羊膜腔穿刺术、胎儿脐静脉穿刺术等,医生在B超引导下,将很细的针穿刺入孕妇腹部并进入脐带的微血管中获取胎儿血液样本。这些检查帮助判断胎儿是否贫血以及贫血的严重程度。而这两种检查通常都需要每2-4周重复做一次,因此具有较小的流产风险。最新研究显示,一项测量胎儿头部动脉血流速度的超声检查可以较准确地判断胎儿是中-重度贫血(需要产前治疗)还是轻度贫血(通常不需要治疗)。如果这项对胎儿没有风险的超声检查被证实是准确的,那么最终将会减少用以监测胎儿患Rh疾病风险的羊膜腔穿刺术和脐静脉穿刺术的需求。
根据以上或其他一些的检查结果,医生建议及早分娩,以避免孕妇Rh抗体破坏更多的胎儿血细胞。在分娩后,如果孩子出现黄疸,就可以被放置在特殊的蓝光下治疗(即光化学治疗)。如果光化学治疗对黄疸无效,或孩子出现贫血,那么就可能需要输血治疗。也有一些Rh溶血病病情很轻,以至于他们不需要治疗。
唐氏综合症胎儿检查
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是唐氏综合征产前诊断的一种有效方法,唐氏筛查结果为“高危”的孕妇需要确诊胎儿是否为唐氏综合征患儿。目前产前诊断最常用的技术是羊膜腔穿刺技术,即在B超引导下,将针通过孕妇腹部刺入羊水中,抽取羊水,对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分析。适宜孕16~20周的孕妇。除羊膜腔穿刺术外,进行产前诊断的技术还有绒毛活检、胎儿脐静脉穿刺、胎儿镜检查等。常见核型与外周血细胞染色体核型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