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支正的作用 支正穴位层次解剖

支正的作用 支正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前臂骨间膜。浅层有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属支。深层有尺动,静脉和尺神经。

支正的准确位置图 支正穴的功效主治

类属:支正穴为小肠经络穴。

功效:疏风清热,通经活络,清心宁神。

主治:1.头痛,目眩,热病,消渴。2.癫狂,好笑,善忘。3.项强,肘挛,手指疼痛。

常用配伍:头目疾患配伍风池,太阳;神志病配伍少海,神门,鸠尾,心俞;消渴配伍胆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循经病配伍完骨,小海,肩贞。

支正的作用 支正刺灸操作手法

进针深度:针0.5-0.8寸,留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祛邪舒筋。主治颈项强痛,肘臂疼痛,手指挛痛,热病,癫病。

配穴:配曲池治疗肘臂痛;配天髎,天柱治疗颈项强痛;配间使治疗癫病。

支正的准确位置图片

支正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肾俞的作用 肾俞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第2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分布。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胸腰筋膜浅层和背阔肌腱膜:此层筋膜为腰背部的深筋膜,在腰部特别发达增厚,位于竖脊肌浅面,也是背阔肌的起始腱膜。此层筋膜易受劳损,常成为腰腿痛原因之一,该筋膜由背阔肌的支配神经(见前)和相应的腰神经后支分布。

此层筋膜深面有由第1,第2,第3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构成的臀上皮神经通过,若刺及该神经丛,可产生向臀部及大腿前内侧放射的 触电感,腹腔内对应的器官为肾。

支正如何扎针 支正的作用功效

支正穴是小肠经通向心脏的络穴,心和小肠相表里,所以说心脏和小肠要靠支正穴来联络。

支正穴能从心脏汲取血液和能量,然后冲击小肠经,增强小肠经运化痰湿的功能,因此支正穴具有安神定志、清热解表、通经活络,疏调经气的功效,多用于头痛目眩、热病癫狂,头项强痛、肘臂酸痛等症的治疗。

支正的定位和主治 支正穴的作用

支正属小肠经,为小肠经络穴,别走手少阴心经,二经均上头目,故此穴疏风清热,清利头目,宁心安神的作用较强,可治疗头目疾患及神志病变;小肠经属火,主液所生病,本穴可清脏腑之热,用于热盛伤津之消渴症;治项强,肘挛手指痛为循经治疗作用。

中医教你化痰妙招

足阳明胃经之丰隆穴

丰隆穴对现代人最有作用,它可以去除高血脂,所以体内痰湿很重的人一定要揉这个穴位。

有人嗓子哑了,自述好像是有东西糊在里边,吐也吐不出来,这就可能是有痰结,结在喉咙这块了,就给它点按丰隆穴一分钟,马上他就觉得这块开了,这东西什么都没有了,不知道痰化到哪里去了。

所以它既可以化有形之痰,也可以化无形之痰,觉得这儿有东西但吐也吐不出来,咽也咽不下去,像梅核气一样,它也能散掉。

如果有人觉得就是有痰吐不出来,揉了丰隆穴以后很容易就可以把痰吐出去,这个丰隆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化痰穴。

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

大约是你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

手太阳小肠经之支正穴

腕横纹上五寸,就是支正穴。

这个位置在侧面,小肠经都在侧面,这个穴位叫支正,“支”是旁支的支,“正”是正统的正,这个五脏当中谁为正?都把心脏作为君主之官,它作为正。

支正主是小肠经通到心脏的穴位,所以它叫支正。另外一方面,心脏和小肠是相表里的。

所以这个小肠经与心脏之间的一个络穴。络穴是联络的意思,它是一个络穴。

支正穴有一个特殊的功效,它可以治疗人体的赘生物。长了一个瘊子,有了扁平疣,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赘生物?

这些赘生物在中医里边讲就叫痰结,就是湿气结在一起结成这些东西了,叫痰湿所结。

另外一方面有气郁之症,就是生了一些气,体内的痰湿凝结成这些赘生物。还有脂肪瘤也是这些东西,都是人体的痰结。

通过按摩支正穴,可以化解这些赘生物。为什么会有这个效果呢?因为支正穴呢可以从心脏那里吸取一些血液和能量,然后冲击小肠经,人体的消化功能不好,痰湿就会消化不出去。

如果小肠的功能增强了,痰湿能够被及时的化解掉,就不会产生这些赘生物,所以按摩支正穴它就可以化解体内痰湿的赘生物。

神门在身体哪个部位 神门配伍治疗

神门穴配内关穴、心俞穴治心痛。神门穴配内关穴、心俞穴治心绞痛。神门穴配大椎穴、丰隆穴主治癫狂,痫证,还有醒脑安神,豁痰开窍的作用。神门穴配内关穴、三阴交穴治神经衰弱、失眠。神门穴配少商穴、涌泉穴、心俞治呆痴。神门穴配支正穴为原络配穴法,治心神失养,健忘失眠,无脉症。这穴位的搭配还有益气,养心安神的作用。神门穴配膈俞穴、血海穴主治呕血、吐血、便血。体现了有活血止血的作用。

相关推荐

中医璇玑位置 璇玑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锁骨上内侧神经(第3至第4颈神经纤维组成)分布。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分布和胸廓内动,静脉的前穿。胸廓内动脉是锁骨下动脉的分,沿胸骨外侧缘约1.25cm垂直下降,至第6肋间隙处,分为肌膈动脉和腹壁上动脉两终。胸廓内动脉前穿是自上位第5-第6个肋间隙穿出,共5-6个小,在女子,小至乳腺内侧部,特称为乳房。胸廓内静脉注入头臂静脉。 3.胸大肌:位于胸廓的前上部皮下,为扇形扁肌,由胸前内,外侧神经(第5至第8颈神经及第1胸神经前纤维组成)配。 4.针的深面为胸骨柄。

当阳在哪里 当阳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之-枕额肌额腹或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布有眶上神经和眶上动,静脉的分和属

梁丘的作用与好处 梁丘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股神经前皮股外侧皮神经分布,两皮神经属末梢分,在此双重配。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的分。 3.针在股直肌腱和股外侧肌之间通过:二者均是股四头肌的组成部分,由股神经配。 4.旋股外侧动脉降和伴行静脉及股神经肌:这些结构正位于穴位层次中,针可以刺中。 5.股中间肌腱:属股四头肌组成部分之一,位于股直肌腱的深面,其神经配同股直肌。 6.膝关节肌腱:由股神经的股中间肌肌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来自第2到底4腰神经。 7.股骨:因为此处主要是肌腱部分,所以软组织较薄,针刺1寸左右即

小海是什么意思

1、小海,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手太阳小肠经。合(土)穴。 2、“小海穴”:“小”,与大相对,为孝为阴也。“海”,穴内气血场覆盖的范围广阔如海也。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此汇合,气血场范围巨大。本穴物质为穴传来的天部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聚集的天部之气以云气的方式而存在,覆盖的范围巨大如海,亦含有一定水湿,故名。 3、小肠经合穴:本穴为小肠经气血的汇合之处,故为小肠经合穴。

针刺脾俞的作用 脾俞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11胸神经后的皮分布。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通过。 3.背阔肌:该肌由胸背神经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6,第7,第8颈神经组成。 4.下后锯肌腱膜:下后锯肌由第9,第10,第11肋间神经及肋下神经配。 5.竖脊肌(骶棘肌):该肌由脊神经后节段性配,到穴区肌肉的神经主要是第11,第12胸神经后的内侧。 竖脊肌的深面有横突棘肌等背部小肌肉,腹腔内对应肾上腺,肝(右侧),脾(左侧)等。

翳明怎么找 翳明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耳大神经,枕小神经分布。耳大神经为颈丛皮,由第2,3颈神经纤维组成;枕小神经为颈丛皮,由第2颈神经纤维组成。 2.皮下组织:有上述神经纤维和耳后动,静脉的分或属。耳后动脉为颈外动脉的分,分布于耳郭后部的肌肉和皮肤,并分营养腮腺;耳后动脉与同名静脉伴行,耳后静脉参与汇成颈外静脉。 3.胸锁乳突肌:为斜列于颈部两侧的长条形肌,以内外两头分别气自胸骨柄的前面和胸骨的内侧端,斜向后上方止于颞骨的乳突。此肌由副神经脊髓根及第2,3颈神经前配。 4.头夹肌:位于胸锁乳突肌的深面,是不规则的

鱼腰的功效和作用 鱼腰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眶上神经外侧分布,眶上神经是三叉神经第1(眼神经)的分,经眶上切迹或眶上孔至额部皮下,分布于额顶部的皮肤。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纤维和眶上动,静脉以及面神经的颞和颧。眶上动脉是眼动脉的分,与眶上神经伴行至额部。眶上静脉自额骨表面斜向内下,注入内眦静脉。面神经的颞由腮腺上缘穿出,上行至颞部,配眼轮匝肌上份和枕额肌额腹。面神经的颧亦由腮腺上缘穿出,横进颧骨,配眼轮匝肌下份,颧肌及提上唇肌。 3.眼轮匝肌:位于眼裂周围皮下,呈椭圆形的扁肌,由面神经的颞和颧配。 4.枕

少海位置图和作用 少海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前臂内侧皮神经前分布,到达穴区的神经纤维由第1胸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通过。穴区附近还有重要静脉由此上行。 3.旋前圆肌:该肌由正中神经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6,第7颈神经组成。 4.经正中神经干及尺侧返动,静脉之间:正中神经干于旋前圆肌深面,针从其后方通过,进针偏前可将其刺及。正中神经被刺及后,可产生向指端放射的强烈触电感。尺侧返动脉为尺动脉的分,参与肘关节网的组成。同名静脉与之伴行,针从它们的前方通过。 5.肱肌:该肌由肌皮神经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5,第

陶道疼怎么办 陶道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1胸神经后的内侧分布。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通过。 3.斜方肌建:两侧斜方肌建于此汇合并附着,斜方肌由副神经和第3,4颈神经配。 4.棘上韧带:由第1胸神经后分布。 5.第1,2胸椎棘突间的棘间韧带:由第1胸神经后分布。 若此处针刺过深可刺过弓间韧带(黄韧带)而进入椎管。

臂臑的位置和作用 臂臑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比外侧皮神经分布,到达穴区的神经纤维由第5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通过。 3.三角肌:该肌由腋神经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5,第6颈神经组成。 沿肱骨前缘透刺时,刺入肱二头肌外侧长头中。沿肱骨后缘透刺时,刺入肱三头肌外侧头中。 深层还有肱动脉的肌和桡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