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孕妇什么时候测体重

孕妇什么时候测体重

孕妇什么时候测体重?一般情况下,孕妇测体重的时间从孕12周的第一次产检就能开始,接着在每一次产检时都需要孕妇进行体重测量,从而及时了解孕妇体重变化,能了解和掌握胎儿的发育情况,并及早发现妊娠并发症。孕期体重正常增加同时是营养均衡的标志,也是妊娠过程正常的表现。因此,体重测量是孕妇产检的必要检查项目。

同时孕妇可以通过智能母婴安全秤自己在家检测体重,随时掌握体重动态,获取资讯,如有问题可提醒及时就医处理。

怎样预防肥胖

预防肥胖症要从小做起,胎儿时期就要预防胎儿过重,儿童时期要平衡膳食,规律运动,定时检测体重。

胎儿期——预防胎儿过重

胎儿期要预防新生儿出生体重过重。孕妇在妊娠期需增加营养,但并不是营养摄入越多越好。如果孕妇体重增加过快,常会导致胎儿出生体重过重,使今后发生肥胖的概率大大增加。

因此,要预防胎儿体重过重,孕妇首先要定期检测体重增长是否符合正常妊娠的生理规律。正常孕妇前3个月增加1.5—3千克,以后每周增加400克,至足月时体重比未妊娠时增加12.5千克。其次,孕妇要根据体重增加情况调整热量摄入量。第三,孕妇还要保证适当的活动量,如散步、轻体力活动等。

儿童、青少年期——平衡膳食+规律运动+检测体重

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首先,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家长应该认识到,孩子有能力根据自己的生长需要来调控热量摄入,家长只需提供多样化的食物,由孩子自己决定吃不吃、吃多少。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其次,通过增加活动量以增加热量的消耗,是预防肥胖的一个重要措施。即使在婴儿期,也不要总是将孩子抱在手中,而要帮孩子翻身、做做被动操,从5—6月开始训练孩子在成人腿上自动跳跃、独坐、爬、扶走等。在幼儿期,要多让孩子独立走、跑、跳、玩游戏。在学龄期和青少年期,要让孩子每天有30-60分钟的体力活动。

此外,还要定期帮助孩子检测体重,发现体重增加过快时,则应引起重视,及时调整。

孕妇体重增长标准

孕妈体重增长标准是有相关规定的,如果孕妇体重增加过多,反而会影响孕妇和胎儿的身体健康。但是如果孕妇体重增长不足,会导致胎儿生长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孕妈的体重是需要控制在一个稳步增长的状态的。

首先,孕妈需知道自己孕前的体重以及初次产检的体重;然后将初次产检测得的体重作为估计未来孕期体重的基准值,怀孕后孕妇体重增长的范围由孕妇身体条件所决定,一般来说体重在正常增长范围在10-13kg之间。如果体重不增加或增加范围小于正常,可能是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或孕妇营养不良所导致。如果每周体重增加超过0.5kg,应注意有无异常情况发生,建议去医院检查。

根据孕前体重的不同,增加的体重量也会有所不同。一般用计算BMI的方法来判断。

BMI的计算公式如下:

BMI的计算公式为:BMI=体重/身高2(体重单位:千克;身高单位:米)

孕前BMI《19.8,孕期总增重12.5—18公斤为宜;

孕前BMI在19.8—26之间,孕期总增重11.5-16公斤为宜;

孕前BMI在26,1—29.9之间,孕期总增重7-11,5公斤为宜;

孕前BMI》30,孕期总增重大于6公斤就不正常。

孕前正常体重(参考):

10周2.5斤、14周5斤、16周7斤、18周10斤、20周12斤、22周14斤、24周16斤、26周17.5斤、28周20斤、30周22斤、32周24斤、34周26斤、36周28斤、38周30斤、40周33斤。

孕妇要怎样测量体重孕妇要怎样测量体重?孕妇测量体重的方法是,孕妇测量体重前需脱鞋,然后站在体重上测量即可。

将初次产检测得的体重作为估计未来孕期体重的基准值,怀孕后孕妇体重增长的范围由孕妇身体条件所决定,一般来说体重在正常增长范围在10-13kg之间。

如果体重不增加或增加范围小于正常,可能是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或孕妇营养不良所导致。如果每周体重增加超过0.5kg,应注意有无异常情况发生,建议去医院检查,以明确原因。孕妇体重增长异常最常见的情况是孕妇营养过剩引起肥胖、羊水过多、妊娠水肿或多胎妊娠。

孕妇在家里可以自己利用母婴安全秤进行体重测量。由于孕妇在怀孕中后期,体型和身体灵活度的变化,在秤的选择上一定要选择大秤面、大称脚的智能母婴安全秤。

测量孕妇体重有什么用

孕妈妈每次产前体检中都会测体重,并且记录在母子健康手册上,一直到分娩,就形成了一条准妈妈的体重曲线图。孕期测体重最能反映准妈妈和胎儿的身体状况,是及时发现准妈妈出现问题的重要指标。医生很在意的问题:体重有没有急剧增加?

那么,测量孕妇体重有什么用?孕妇测量体重能了解和掌握胎儿的发育情况,并及早发现妊娠并发症。如果孕妇体重严重失控,就会对分娩以及胎儿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随着孕周的增加,胎儿逐渐长大,孕妇的子宫也日益增大,乳房进一步发育,胎盘与羊水的形成以及母体的血液、组织间液及脂肪发生生理变化,孕妇的体重会逐渐增加。

孕期体重正常增加同时是营养均衡的标志,也是妊娠过程正常的表现。因此,体重测量是孕妇产检的必要检查项目。

除此之外,孕妇还要进行身高的测量,那为什么要测量身高呢?

最初做检查时测一次,医生将通过身高和体重的比例来估算孕妇的体重是否过重或过轻,以及盆骨大小。

怎么测量孕妇体重

怎么测量孕妇体重?其实,孕妇测量体重的方法十分简单,只需要在检查前脱去鞋子,站在体重秤上测量即可。

将初次产检测得的体重作为估计未来孕期体重的基准值,怀孕后孕妇体重增长的范围由孕妇身体条件所决定,一般来说体重在正常增长范围在10-13kg之间。

如果体重不增加或增加范围小于正常,可能是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或孕妇营养不良所导致。如果每周体重增加超过0.5kg,应注意有无异常情况发生,建议去医院检查,以明确原因。孕妇体重增长异常最常见的情况是孕妇营养过剩引起肥胖、羊水过多、妊娠水肿或多胎妊娠。

怎么测量孕妇体重

一般而言,孕妇测量体重时只需脱鞋,然后站在体重秤上测量即可。孕妈咪应该将初次产检测得的体重作为估计未来孕期体重的基准值。怀孕后孕妇体重增长的范围由孕妇的身体条件所决定,一般来说体重的正常增长范围在10-13kg之间。

如果体重不增加或增加范围小于正常,可能是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或孕妇营养不良所导致。如果每周体重增加超过0.5kg,应注意有无异常情况发生,建议去医院检查,以明确原因。

孕妇体重不增加正常吗

孕妇体重不增加正常吗

所谓“体重”,指的便是“身体所有器官重量的总和”。

体重的变化,会直接反映身体长期的热量平衡状态。而体重增加的原因,也会因不同的生理特性,显示体内组织的变化。体重是否合乎理想,不全然是科学性的问题,目前盛行的标准往往考虑的是美丽、自信等主观的价值。

每一个妈妈在怀孕前都会非常在乎体重,一旦有一点点的降低,便会欣喜异常。似乎,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塑造才能够更好的维持最佳身材~!但是,其实怀孕后,准妈妈们也应该对这些数字“斤斤计较”因为准妈妈的体重数字其实深刻地影响着怀中宝宝的健康情况。为了孩子的健康,非常有必要更好的去控制自身的体重。太轻不适合宝宝的生长,但是太多则有可能危机自身的健康。因此,孕妇体重的控制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需要技巧的事情。

孕妇测量体重的作用

随着孕周的增加,胎儿逐渐长大,孕妇的子宫也日益增大,乳房进一步发育,胎盘与羊水的形成以及母体的血液、组织间液及脂肪发生生理变化,孕妇的体重会逐渐增加。

孕妇测量体重能了解和掌握胎儿的发育情况,并及早发现妊娠并发症。

孕期体重正常增加同时是营养均衡的标志,也是妊娠过程正常的表现。因此,体重测量是孕妇产检的必要检查项目。

孕妇测量体重的方法:孕妇测量体重前需脱鞋,然后站在体重上测量即可。

将初次产检测得的体重作为估计未来孕期体重的基准值,怀孕后孕妇体重增长的范围由孕妇身体条件所决定,一般来说体重在正常增长范围在10-13kg之间。

如果体重不增加或增加范围小于正常,可能是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或孕妇营养不良所导致。如果每周体重增加超过0.5kg,应注意有无异常情况发生,建议去医院检查,以明确原因。孕妇体重增长异常最常见的情况是孕妇营养过剩引起肥胖、羊水过多、妊娠水肿或多胎妊娠。

怎么测量孕妇体重

将初次产检测得的体重作为估计未来孕期体重的基准值,怀孕后孕妇体重增长的范围由孕妇身体条件所决定,一般来说体重在正常增长范围在10-13kg之间。

如果体重不增加或增加范围小于正常,可能是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或孕妇营养不良所导致。如果每周体重增加超过0.5kg,应注意有无异常情况发生,建议去医院检查,以明确原因。孕妇体重增长异常最常见的情况是孕妇营养过剩引起肥胖、羊水过多、妊娠水肿或多胎妊娠。

孕妇为什么要测量体重

孕妇测量体重能了解和掌握胎儿的发育情况,并及早发现妊娠并发症。体重测量是孕妇产检的必要检查项目。

随着孕周的增加,胎儿逐渐长大,孕妇的子宫也日益增大,乳房进一步发育,胎盘与羊水的形成以及母体的血液、组织间液及脂肪发生生理变化,孕妇的体重会逐渐增加。

孕期体重正常增加同时是营养均衡的标志,也是妊娠过程正常的表现。因此,为孕妇侧测量体重,是孕妇产检的必要检查项目之一。

除了体重测量之外,孕妈更要关注自身的体重管理,通过借助一些智能设备,如智能母婴安全秤可以更好的管理体重,让孕期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怎么测量孕妇体重

孕妇体重水平不但反应母亲的营养状况,而且是间接衡量胎儿发育情况的简单又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那么,孕妇体重怎么测量?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般而言,孕妇测量体重时只需脱鞋,然后站在体重秤上测量即可。孕妈咪应该将初次产检测得的体重作为估计未来孕期体重的基准值。怀孕后孕妇体重增长的范围由孕妇的身体条件所决定,一般来说体重的正常增长范围在10-13kg之间。

如果体重不增加或增加范围小于正常,可能是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或孕妇营养不良所导致。如果每周体重增加超过0.5kg,应注意有无异常情况发生,建议去医院检查,以明确原因。

为什么孕妇要测体重

随着准妈妈孕周的增加,胎儿也会渐渐的长大,而准妈妈的子宫日益增大,乳房的进一步发育,胎盘与羊水的形成以及母体的血液、组织间液及脂肪等生理变化,导致孕妇体重逐渐增加。孕期体重正常增加是营养均衡的标志,也是妊娠过程正常的表现。因此,体重测量是孕妇产前检查的必要项目。

孕期为什么要测体重?

1、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如果胎儿在宫内发育迟缓,孕妇的体重则表现为增长缓慢,甚至停止增长。医生会结合妊娠图的宫高增长情况及B检查确诊。所以,孕妇出现此状况表示胎儿的发育可能存在异常,应引起高度重视。

2、妊娠水肿。妊娠水肿常引起孕妇体重增加。约有一半的孕妇会在怀孕期出现水肿,但大多为轻度水肿。主要是因增大的子宫压迫,使下肢静脉血的回流受阻所致。经过侧卧位或抬高下肢休息后,均可使下肢水肿逐渐消退。但如果水肿较严重,或体重每周增加超过0.5kg,则说明有可能是低蛋白血症、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等其他原因所致。

3、巨大儿与多胎妊娠。通常称体重超过4000克的新生儿为巨大儿。一般患糖尿病孕妇易出现此状况,巨大儿又易引起难产。发现胎儿过大应对孕妇进行有关糖尿病的诊治,确诊巨大儿应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以确保胎儿安全。由于多胎妊娠容易引发妊高症等疾病,所以也易致孕妇体重增加,也应注意及时防治。

4、羊水过多。虽然羊水对胎儿有保护作用,但是,如果羊水量过多则是异常现象,会导致准妈妈的体重增加。在妊娠晚期,正常羊水量约为800~1000毫升,如果羊水量≥2000毫升则称为羊水过多。胎儿畸形、双胎或多胎妊娠易引起羊水过多,因此准妈妈要注意孕期羊水检查。

总而言之,准妈妈的体重增加是母体与胎儿正常与否的基本体现。因此,准妈妈一定要注意体重的测量,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寻找原因,并加以处理及治疗。

胎儿的体重如何才能知道?

胎儿体重标准与否要跟相同周数的胎儿相比

胎儿的体重是不是标准,是以什么作为指标的呢?又是跟谁相比呢?妇产科主治医师赖宗炫解释,妈妈肚子里宝宝的体重,是跟相同周数的胎儿相比。假设一位孕妇怀孕28周,如果想要知道她的宝宝体重是否标准,就要集合同样怀孕28周的准妈妈们,在这一群孕妇中求出肚内胎儿体重的平均值,再来比对这位孕妇跟这个平均值相差多少,因此,怀孕的周数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平均值。

根据医学界研究,怀孕中、后期胎儿的体重主要由三大参数综合而来。

(1)顶骨径(BPD)

(2)腹围(AC)

(3)大腿骨长度(FL)

赖宗炫医师说明,顶骨径并不是头围,而是位置约靠近太阳穴,骨头两侧顶骨径的长度;腹围要测量胎儿肝脏及胃部所在同一平面的腹围;而大腿骨在超声波上看来,形状则像小狗爱吃的骨头,准妈妈们可以通过超声波的显示画面仔细观察。

这三个参数分别随着怀孕周数而增加,因此综合之后可以得到一个预测胎儿体重的公式。

胎儿的体重与周数成正比

然而,要把全世界不同怀孕周数的孕妇集合起来,是不可能的,所以现在要估计肚子里宝宝的体重,都采用统计的方式测量。赖宗炫医师举例说明,医师利用超声波分别测量5000名怀孕20周、24周及28周的孕妇,测量她们肚子里的宝宝的体重参数之后,再绘制以横轴(X轴)为周数,纵轴(Y轴)为体重的相关曲线图,从这张图表中,就能很清楚地观察到,胎儿的体重是与怀孕周数成正比的,并成正相关上升。

预设体重(EBW)=双顶径所占的比重×双顶径(BPD)+腹围所占的比重×腹围(AC)+股骨长所占的比重×股骨长(FL)±15%误差值

预测体重的落差范围

产前利用超声波预估胎儿体重,严格来说是体重落点的预测,所以一定会有误差。目前来说,合理的误差约为估计值的±15%,假设估计的体重为2 000克,那么胎儿的体重落点应该在1 700-2 300克,所以宝宝出生后的体重只要落在这个范围之内,就算是估计准确。

孕妇要怎样测量体重

孕妇测量体重的方法:孕妇测量体重前需脱鞋,然后站在体重上测量即可。

将初次产检测得的体重作为估计未来孕期体重的基准值,怀孕后孕妇体重增长的范围由孕妇身体条件所决定,一般来说体重在正常增长范围在10-13kg之间。

如果体重不增加或增加范围小于正常,可能是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或孕妇营养不良所导致。如果每周体重增加超过0.5kg,应注意有无异常情况发生,建议去医院检查,以明确原因。孕妇体重增长异常最常见的情况是孕妇营养过剩引起肥胖、羊水过多、妊娠水肿或多胎妊娠。

孕妇在家里可以自己利用母婴安全秤进行体重测量。由于孕妇在怀孕中后期,体型和身体灵活度的变化,在秤的选择上一定要选择大秤面、大称脚的智能母婴安全秤。

孕妇什么时候测体重

孕妇什么时候测体重?一般情况下,孕妇测体重的时间从孕12周的第一次产检就能开始,接着在每一次产检时都需要孕妇进行体重测量,从而及时了解孕妇体重变化,能了解和掌握胎儿的发育情况,并及早发现妊娠并发症。孕期体重正常增加同时是营养均衡的标志,也是妊娠过程正常的表现。因此,体重测量是孕妇产检的必要检查项目。

同时孕妇可以通过智能母婴安全秤自己在家检测体重,随时掌握体重动态,如有问题可提醒及时就医处理。

孕妇多久测一次体重最合理

孕妇一般在每次到医院进行孕检时测量一次体重为宜,并且平时在家也可以通过使用家用安全秤每天测量体重,方便观察孕妇体重的变化。

孕妇测体重的时间从孕12周的第一次产检就能开始,接着在每一次产检时都需要孕妇进行体重测量。

一般怀孕七个月(28周)以前,每四周进行一次孕检。

怀孕八到九个月(29-35周),每二周进行一次孕检。

怀孕第十个月(36周)以后,每一周进行一次孕检。

相关推荐

如何预防肥胖

胎儿期——预防胎儿过重 胎儿期要预防新生儿出生体重过重。孕妇在妊娠期需增加营养,但并不是营养摄入越多越好。如果孕妇体重增加过快,常会导致胎儿出生体重过重,使今后发生肥胖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要预防胎儿体重过重,孕妇首先要定期检体重增长是否符合正常妊娠的生理规律。正常孕妇前3个月增加1.5~3千克,以后每周增加400克,至足月时体重比未妊娠时增加12.5千克。其次,孕妇要根据体重增加情况调整热量摄入量。第三,孕妇还要保证适当的活动量,如散步、轻体力活动等。 婴儿期——鼓励母乳喂养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

孕妇体重偏轻怎么办

随着孕周的增加,胎儿逐渐长大,孕妇的子宫也日益增大,乳房进一步发育,胎盘与羊水的形成以及母体的血液、组织间液及脂肪发生生理变化,孕妇体重会逐渐增加。孕妇体重能了解和掌握胎儿的发育情况,并及早发现妊娠并发症。 孕期体重正常增加同时是营养均衡的标志,也是妊娠过程正常的表现。因此,体重量是孕妇产检的必要检查项目。 对于体重偏轻的孕妇,一日三餐要均衡饮食。由于胎儿的身体大部分是由蛋白质所形成的的,所以建议孕妇多吃鱼、红肉、豆腐等含高蛋白质的食物。 从临床方面看来,怀孕早期孕妇所增加的体重,大部分是胖在自己

担心产后身材难恢复,孕期如何做到长胎不长肉? 孕期增重多少合适

怀孕后,孕妈体重绝对不能放松。准妈妈们最好每周都能体重,并且记录下来,绘制成表格。 较为理想的增长速度是孕24周以前,共增加5斤左右,孕24到40周,每周增重一斤,整个孕期总体重增长15—20斤。凡是每周体重增长大于1斤的孕妈,都应该适当调整能量的摄入,控制每周体重增量维持在1斤左右。 整个孕期:孕妇体重与怀孕前相比会增加大概11千克。这是一个平均值,当然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没有谁能正好是这个数。根据中国营养学会2011年修订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建议,正常体重的女性孕期体重增加的适宜值

孕妇体重增长标准 孕妇体重增长标准表

怀孕后孕妇体重增长的范围由孕妇身体条件所决定,一般来说体重在正常增长范围在10-13kg之间。具体增长标准可参考下表:

产前超声检查胎儿体重准确吗

【案例分析】 林女士怀孕已37周了,作产检时,医生为她量了腹围和宫高:“结果都在正常范围,不必担心胎儿超重。不过,你现在也可以作个超声检查,估计一下胎儿体重……” B超检查的各项数据也都在正常范围,不过,林女士看到报告单上写着:“超声估胎儿体重约2500~375克”。她很疑惑,这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作了产检,还要超声再体重?为什么以前都不,只有这次才超声更准确呢? 产前超声检查可以量胎儿的头颅大小、腹围和股骨长度等生物指标,利用特殊运算公式,就可估出胎儿的体重。这样估计胎儿体重,是更进一步的

孕妇血压高怎么办 监体重

超重会引起高血压,因此孕期体重增幅要保持在健康范围内。合理饮食和定期锻炼能很好的控制孕期体重增长。

产后42天要做什么检查 体重、血压

体重、量血压属于常规检查。监体重,可以了解妈咪们的营养摄入情况和身体恢复状态;量血压可以对产后血压增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减少由血压变化带来的健康危害。

孕妇怎么控制体重 准备体重量计

在家里准备一个体重量计,定期在相同条件下定自己的体重,随时掌握体重变化情况。

怎么控制孕妇体重 每日监体重

孕妇最好购置一个电子称,每天坚持称量体重,做到心中有数,合理调节饮食,可以有效地控制体重。如果孕妇体重猛增,每周体重增加超过500克,出现肥胖的现象,通常是由于脂肪摄取过多造成的。此时应适当调整饮食习惯。

孕妇体重标准

怀孕早期(孕12周内)增加2千克; 怀孕中期 (怀孕13-27周)增加5千克; 怀孕晚期(怀孕28-42周)增加5千克,前后共增加12千克左右为宜。 如果整个孕期增加20千克以上或体重超过80千克,都是危险的信号。肥胖的妇女最好减肥后再怀孕,不宜于怀孕期间减重,但 仍应注意每日摄取的总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