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清热凉血的中药有哪些 紫草

清热凉血的中药有哪些 紫草

性味归经:甘,咸,寒,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消斑,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适量,熬膏或用植物油浸饱涂擦。

注意事项:本品性寒而滑利,脾虚便溏者忌服。

紫草膏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凉血

紫草甘、咸,归心、肝经,对于治疗湿疹有很好的作用,《仁斋直指方论》中提到紫草配伍黄连、黄柏、漏芦而制成的紫草膏对于治疗湿疹有很好的疗效。

清热凉血的中药有哪些 牡丹皮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煎服6-12g,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祛瘀宜酒灸用。

注意事项:血虚有寒,月经过多及孕妇不宜用。

清热凉血的中药有哪些 生地黄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上瘾,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煎服,10-15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导致入药。

注意事项: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中药紫草可以治疗各种癌症

紫草:治疗各种癌症和白血病。

功效分类清热凉血类中药

中药紫草为紫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新疆紫草、紫草或内蒙紫草的根。主产于辽宁、湖南、湖北、新疆等地。

性味归经:甘,寒。归心、肝经。

紫草功效: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紫草主治:用于热毒斑疹,热毒疮疡。

中药紫草作用

1、降血糖作用

2、抗炎作用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4、解热作用

5、镇痛作用

6、抗肿瘤作用

7、抗生育作用

8、对子宫和小肠平滑肌有不恒定兴奋作用

9、小剂量兴奋心脏,大剂量抑制作用

功效的应用(仅供参考)

1、中药紫草清热解毒作用较强。用于热毒壅盛的疮疡、湿疹、阴痒及烧伤,均可单用本品以植物油浸泡,取油外涂;亦可配伍当归、白芷等制成膏剂,如生肌玉红膏。

2、中药紫草归心、肝两经血分,善解血分热毒而透疹。用于热毒内盛,发斑紫暗而不畅,常与赤芍、蝉蜕配用,如紫草快斑汤;若疹色紫墨、疹出不快,可与连翘、荆芥配用,如紫草消毒饮。

中药紫草用法用量参考:脾虚便溏者忌服。外用偶引起皮炎。紫草有轻泻作用,脾虚便溏者忌用。煎服或作散剂。外用可油浸或熬膏。用量:3-10克

治疗单纯疱疹的各式疗法

汤药疗法

(1)增液汤

养阴清热,化湿解毒

专家意见:治疗单纯疱疹,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口干唇燥。

准备原料:玄参15克,麦门冬、生地黄各12克。

自己动手:每日1剂,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早、晚温服。

秘诀告诉你

方中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麦门冬养阴生津、清心除烦,生地黄清热凉血、滋阴生津。三药合用共奏滋阴增液润燥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玄参有抑菌、解热作用,麦门冬可显著增强免疫功能;生地黄对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

凃搽疗法

(2) 紫榆油

清热凉血,收涩敛疮

专家意见:治疗单纯疱疹,水疱或糜烂。

准备原料:紫草、地榆各等份。

自己动手:泡在适量植物油内3日,外涂患处,每日3次。

秘诀告诉你

方中紫草清热凉血、解毒透疹,地榆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收涩敛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紫草有抑菌、抗病毒作用,紫草水煎剂可延缓和减轻单纯疱疹病毒所致肾细胞病变的产生;地榆水提取剂有显著促进伤口早期愈合作用。

湿敷疗法

(3) 冰明洗剂

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专家意见:治疗单纯疱疹,水疱或糜烂。

准备原料:冰片2克,明矾5克。

自己动手:研为细末,温开水加至100毫升,湿敷皮疹处,每日2次。

秘诀告诉你

方中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明矾解毒杀虫、燥湿止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冰片有镇痛作用,并能抗炎消肿,抑制和杀灭多种细菌;明矾有抑菌、收敛止血作用。

紫草的功效

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清热凉血,用于麻疹,热病癍疹,湿疹,尿血,血淋,血痢,疮疡,丹毒,烧伤,热结便秘。

1、凉血止血

紫草味苦、成,性寒,入心、肝、小肠经,味苦能清热,寒能凉血,故有较好的凉血止血功效,常用于紫癜、吐血、衄血、尿血等疾病。

2、清热解毒

紫草味苦、咸,性寒,入心、心包、肝经,苦能清热解毒,寒能凉血消肿,对于血痢、丹毒、痈疡、烧伤等有很好的疗效。

3、清热利湿

能清热,寒能凉血止血,还有杀虫之功,常用于湿疹、下焦湿热引起的淋浊、肝胆湿热性黄疸等症。

4、泄火通便

由于素体阳盛,肠胃积热,过食辛热厚味,导致肠道失润,于是大便干结,难于排出,小便短赤,面红身热,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可选味苦而寒的紫草,清热泄火,润肠通便。

紫草根的用法

紫草根,其实就是一种较为常用的中草药,紫草根为紫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新疆紫草的干燥根,是属于野生的。它其实是跟紫草一样的,又叫做紫丹、紫苭、地血等,紫草根为紫草科植物紫草、新藏假紫草或滇紫草的根。通常4-5月或9-10月间挖根,除去残茎及泥土,晒干或微火烘干就成了我们平时看到的紫草根。

紫草根的种类主要分为软紫草根,主要包括内蒙紫草;硬紫草根,包括老条紫草,关紫草,常德紫草等。软紫草根呈不规则的长圆柱形,多扭曲;硬紫草根呈圆锥形或圆柱形,扭曲。它的功效主要是清热凉血、解读透疹、润肠通便。而且它是一种药用价值非常丰富的草本植物,对人体有特别多的好处呢。一般它都会与其他的中药配伍使用。

夏天湿疹复发怎么办呢

湿疹中药治疗最有特色。夏季第一次患湿疹,可首选中医科就诊,医师大多选用健脾利湿,清热凉血中药治疗。

常用中药有:茯苓12克,丹皮9克,赤芍9克,白鲜皮6-9克,白蒺藜9-12克,苦参6-9克,生薏米30克。若肝胆湿热酌加龙胆草9-12克;脾虚纳差者酌加焦神曲10-30克,焦麦芽10-30克,焦山楂10-30克。以上小孩用药时,一定要减量。有严重渗出者,可用适当浓度硼酸湿敷。适当予抗过敏内服和外用西药效果更佳。

玫瑰糠疹中药方

1.玫瑰糠疹中药方1-血热兼湿

【症状】周身皮肤出现红色痒疹,以四肢为多,疹如花瓣状,中间有白色健康皮肤,其红 白皮肤界限清楚,红疹成片而高于皮面,食纳、二便正常,舌正苔少,脉缓。

【方药】干生地30克,当归9克,赤芍12克,川穹3克,丹参30克,白蒺藜30克,地骨皮15 克,白芷12克,炒地肤子30克,羌活9克,大青叶15克,制香附9克,炒枳壳9克,生甘草6克

2.玫瑰糠疹中药方2-凉血活血汤

【方药】生槐花30克,生地黄30克,丹皮15克,白茅根30克,紫草根15克,赤芍15克,鸡 血藤30克

【按语】玫瑰糠疹为风热客于皮肤、血热化燥所致。本方以槐花、生地黄、白茅根、紫草 根清热凉血,辅以丹皮,赤芍凉血化瘀,佐鸡血藤养血活血。瘙痒强烈者可加白藓皮、 防风、地肤子;热甚者可加二花、公英、板蓝根。

3.玫瑰糠疹中药方3-脾肺热毒汤

【方药】生地2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紫草10克,板蓝根10克,蚤休10克,荆芥10克 ,防风10克,银花15克,薄荷(后下)5克

【按语】玫瑰糠疹病因多因血热,复感风热邪毒,致使热客血分,风毒郁于肺脾二经,外 发肌肤而成。血热为基本,风热邪毒外侵为标。故采用凉血消风、清热解毒之法。以生地 、丹皮、赤芍、紫草凉血分之热,更兼紫草、板蓝根善解血中热毒;荆芥、防风、薄荷消 肌肤之风热;以银花、蚤休清热解毒。咽喉痛加射干10克,牛蒡子10克;瘙痒剧烈加徐长 卿10克。

经期能吃紫草吗

紫草是我们常见的中草药,紫草能够起到很好的药用效果,紫草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我们可以采用紫草来起到活血和凉血的效用,此外紫草对于热结便秘等有治疗的作用。

性味:苦,寒。

①《本经》:"苦,寒。"

紫草-中药材

紫草-中药材

②《别录》:"无毒。"

③《药性论》:"甘,平。"

④《纲目》:"甘咸,寒。"

归经:入心包络、肝经。

①《纲目》:"入心包络、肝经血分。"

②《雷公炮炙论》:"入心、小肠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少阴、厥阴。"

功能主治: 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治温热斑疹,湿热黄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浊,热结便秘,烧伤,湿疹,丹毒,痈疡。

①《本经》:"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

黄花软紫草

黄花软紫草

②《别录》:"疗腹肿胀满痛。以合膏,疗小儿疮及面齄。"

③《药性论》:"治恶疮、瘑癣。"

④《本草图经》:"治伤寒时疾,发疮疹不出者,以此作药,使其发出。"

⑤《纲目》:"治斑疹、痘毒,活血凉血,利大肠。"

⑥《医林纂要》:"补心,舒肝,散瘀,活血。"

⑦《吉林中草药》:"治便秘,尿血。"

⑧《陕西中草药》:"治汤火伤,皮炎,湿疹,尿路感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散剂。外用:熬膏涂。

注意:胃肠虚弱、大便滑泄者慎服。本品性寒,有清热凉血、解毒、透疹之功,故对血热毒盛,麻疹、斑疹透发不畅等症,可与蝉衣、牛蒡子、连翘、荆芥等配伍应用;如疹出而色甚深,呈紫暗色而不红活者,这也是血热毒盛的症候,须以凉血解毒药如丹皮、赤芍、银花、连窍等同用。此外,试用本品预防麻疹,可减轻麻疹症状或减少麻疹发病率。

《本草经疏》:"痘疮家气虚脾胃弱、泄泻不思食、小便清利者,俱禁食。"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女性朋友在月经期间经常出现一些平时不容易出现的症状,这其实是正常的情况,当然如果在饮食上面做出改变的话能改善这些症状,紫草是常见的中草药,紫草有活血的功能,所以并不适合经期食用。

中药治疗血热的方法介绍

血热是非常多见的疾病,而对于此病的症状饮食是没有办法缓解的。初期多用无刺激性的清热润肤药膏外敷,后期则与血燥型相同。

中药方推荐一

常用有:

①香蜡膏:香油200g、黄蜡50g,调匀外用。

②普连膏:大黄粉10g、黄芩粉1·0g,凡士林80g,调匀外用,每日涂擦1-2次。

③清凉膏:主要成份有当归、紫草、大黄。

④洗疗:取楮桃叶半斤,侧柏叶半斤,加水10斤,煮沸20分钟后,凉温至30-35°C洗疔,亦可放入澡盆浸浴,但水温不可太高,每周2-3次。但对于急性进行期患者或皮肤潮红面积大、有趋向红皮症之可能者,不可进行浸浴。功能:楮桃叶甘凉无毒,具有祛风除湿、清热杀虫、润肤止痒,泡浴后一般感到轻松,瘙痒减轻,皮屑脱落,泡浴后外用药膏·更能发挥其外用药效能。

中药方推荐二

克银一方、凉血泻火消风汤、白疤一号方、消银一汤、牛角地黄汤、生地凉血方等。常用药物:生地、赤芍、丹皮、丹参、紫草、白茅根、黄芩·黄连、生石膏、知母、板蓝根、大青叶、忍冬藤、北豆根、苦参、草河车、白鲜皮等。

中药方推荐三

生槐花、白茅根、生地、鸡血藤各50g,紫草根、赤芍、丹参各25g,水煎服,每日1剂,重者每日可服一剂半,方中生槐花、白茅根、生地清热凉血;赤芍、紫草根、丹参、鸡血藤凉血活血养血;风盛痒甚者,可加白鲜皮50g、刺吉力50g、防风15g、秦艽25g、乌梢蛇10g等;若夹杂湿邪,舌苔白腻,皮损浸润较深者,可选加苡仁米50g、茵陈50g、土茯苓50g、防己25g、泽泻20g,大便燥结者可加大黄15g、栀子15g,因咽炎、扁桃体炎诱发者加板蓝根、大青叶、连翘元参。舌质较暗或舌有紫斑、皮疹深红者,可加红花15g(芷红花5g)热过盛者可加用清血散5-10g冲服(清血散方:生石膏 100g、木香、元参、滑石、升麻各100g,制法:上药煎汁,取皮硝1斤,合拌后阴干,研成细面,备用,服法:每次服5-10g每日2-3次)。

相关推荐

紫草的功效是什么

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治温热斑疹,湿热黄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浊,热结便秘,烧伤,湿疹,丹毒,痈疡。 1、《本经》:中药紫草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 2、《别录》:中药紫草疗腹肿胀满痛。以合膏,疗小儿疮及面齄。 3、《药性论》:中药紫草治恶疮、瘑癣。 4、《本草图经》:中药紫草治伤寒时疾,发疮疹不出者,以此作药,使其发出。 5、《纲目》:中药紫草治斑疹、痘毒,活血凉血,利大肠。 6、《医林纂要》:中药紫草补心,舒肝,散瘀,活血。 7、《吉林中草药》:中药紫草治便秘,尿血。 8、《

清热凉血中药配方 玄参

性味归经: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用于热入阴血,温毒发斑,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骨蒸痨嗽,目赤,咽痛,白喉,瘰疬,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蒲公英的花能泡水喝吗什么作用 蒲公英花能去雀斑吗

蒲公英本身是一种清热凉血中药,这种中药一定的去斑效果,但是疗效并不确定。 一般想要通过蒲公英去斑,可以选择使用蒲公英熬水之后,用液体湿敷于脸部,可以效的淡化斑点,但是并不能把脸上现在的雀斑完全去除,想要彻底祛斑,需采取医美手段治疗,而且要注意防晒,避免脸上斑点加重。

清热凉血中药配方 赤芍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用法用量:煎服6-12g。 注意事项:血寒经闭不宜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治脱发的偏方 凉血熄风生发汤可治脱发

材料:生地12克、菊花12克、白花蛇舌草20克、白鲜皮12克、防风9克、紫草12克、崩大碗15克、侧伯叶15克、甘草6克。 做法:生地、菊花、白花蛇舌草、白鲜皮、防风、紫草、崩大碗、侧伯叶、甘草煎水服用,每日1次。 功效:清热凉血、润燥祛风。适用于头发干燥、略焦黄,易折断、脱落。

日光皮炎治疗方法哪些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治疗周期:2-4周治愈率:80%常用药品:马来酸氯苯那敏片 日晒防治膏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800元) 日光皮炎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 1.光毒侵袭型 治法:解毒清热凉血消斑。 方药:连翘15g,银花15g,大青叶15g,青蒿15g,茵陈15g,丹皮15g,生地30g,生石膏30g,白茅根30g,栀子10g。 2.湿毒搏结型 治法:除湿解毒,清热凉血。 方药:龙胆草10g,黄芩10g,黄柏10g,六一散30g,茵陈15g,秦艽15g,

手脚出汗是什么引起的 怎么预防手脚出汗

1.保持手脚的洁净,干燥,勤换鞋袜,勤洗手。 2.用清热凉血的药物治疗,中药苍术、苦参、黄柏、地肤子、白鲜皮、石膏、川母、白芷、艾叶、甘草等,可以用以汗蒸。 3.穿透气性较好的宽松鞋袜,助汗液的蒸发,避免引起脚气、皮炎等皮肤问题。

黄芪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南杏仁又可以称为甜杏仁,止咳平喘、生津开胃的功效,黄芪是补气中药利水消肿、固表止汗的功效,但是两者一起食用,所含化学物质会发生反应,引起身体不适。 玄参性微寒,是清热凉血、滋阴降火的中药中药配伍关系中相恶之说,玄参恶黄芪,也就是说黄芪玄参一起服用,黄芪会削弱玄参的药效。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杏仁恶黄芪、黄芪、葛根,黄芪和杏仁相恶,两者一同服用,会降低杏仁的药效。

中医哪些去除湿热方法

中医凉血方法 现在正是夏季,血热的人也多了起来,调理血热的最好方法就是“凉血”。中医讲,血热乃体内阳盛阴虚。 1.吃凉血功效的食物 饮食方面,应多吃清凉滋润的食物,如莲藕清热凉血的作用,最适合血热的人食用,无论凉拌、榨汁、清炒都可以,此外雪梨、苦瓜、苦菜、丝瓜、鲜芦笋、绿豆、冬瓜、黑芝麻、螃蟹、鸭肉也是凉血的食物,平时应多食用。要少吃羊肉、韭菜、辣椒、葵花子等性温燥烈的食物,火锅要戒,酒也要戒。 凉血食物:鸭肉、赤豆、荸荠、冬瓜、鲜藕、荠菜、莲子、茄子、大枣、薏米、生地黄、茯苓、山药、鲜鱼、鲜茅根等。

凉血的常用中药

赤芍 毛茛科植物赤芍或川赤芍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气微香,味微苦、酸涩。功能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 玄参 为玄参科植物玄参和北玄参的根,含玄参素,环烯醚萜甙类;还含挥发油、生物碱等。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滋阴降火,凉血解毒,适用于热病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伤津便秘及咽喉肿痛等症。 紫草 紫草紫草科植物紫草和新疆紫草(软紫草)的根。其性寒,味苦,归心、肝经,凉血活血、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