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能冶舌苔齿痕吗 舌苔齿痕者怎样吃茯苓
茯苓能冶舌苔齿痕吗 舌苔齿痕者怎样吃茯苓
主料:
白茯苓粉20克,赤小豆50克,薏米100克。
做法:
1.先将赤小豆浸泡半天;
2.将赤小豆与薏米共煮粥;
3.赤小豆煮烂后,加茯苓粉再煮;
4.成粥后加白糖少许。
原料:茯苓200克、山药150克。
做法:
1.将山药、茯苓研磨成粉;
2.将山药粉、茯苓粉混合,密封;
3.每次取6~8克,用开水冲泡即可。
原料
茯苓10克、绿豆20克。
做法
1.将绿豆用清水浸泡15分钟;
2.茯苓捣碎成粉,让入锅中;
3.加入绿豆煮沸,绿豆熟烂后,盖闷5分钟即可。
中医教你分型治脱发
脾肾阳虚:
症见脱发成片,伴四肢欠温,自汗恶风,纳差便溏,喜暖畏寒,腰膝无力,夜尿较多;舌苔薄白,舌淡胖,脉沉弦或沉细无力。治宜健脾益气、温肾通阳,方选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药用黄芪、桂枝、白术、茯苓、党参、制附片、白芍、干姜、当归、大枣、制首乌等。
瘀血内阻:
症见脱发成片,伴面色晦暗,口干咽燥,渴而少饮,胁腹隐痛,烦躁易怒,失眠健忘,头痛身痛,肌肤欠润,大便不畅;女子月经经色暗夹块,或经来腹痛腰痛;舌苔薄,舌质暗或见瘀斑,脉沉迟或细涩。治宜益心健脾、化瘀通脉,方选桂枝茯苓丸加味,药用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白芍、鸡血藤、威灵仙、女贞子、旱莲草、制首乌、黄精、红花、郁金、香附等。
气血双虚:
症见头发渐脱,伴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耳鸣腰酸,倦怠乏力,纳差失眠,面色无华,大便溏薄;女子月经延期,色淡量少,或白带量多清稀;舌苔薄白,舌质淡有齿痕,脉虚细无力。治宜益气养血,选八珍汤加味,药用党参、黄芪、山药、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熟地黄、砂仁、川芎、甘草等。
肝脾不和:
脱发较快,多见新发病者。症见倦怠乏力,胁胀少食,大便溏泻或秘结,心烦口苦,易感冒,时有乏恶嘈杂;女子月经量少或闭经,白带黏稠;舌薄白或腻,舌质淡伴有齿痕,脉弦缓。治宜调和肝脾,升清降浊,选四逆散合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用柴胡、白芍、枳实、香附、郁金、川芎、茯苓、山药、党参、大枣、甘草等。
湿气重怎么调理吃什么
第1步:分清寒湿和湿热
湿气重有两种,一种是寒湿,另一种是湿热,想要去除体内的湿气,首先要分清自己是寒湿还是湿热,否则不对症治疗调理的话,反而会加重自身病情。
判断方法
1、舌头
(1)寒湿:舌体胖大,有齿痕,这齿痕就像裙子的边一样。舌体的颜色是白的,舌苔也是白白的厚厚的,有的舌苔上面漂浮着一层水汽。
(2)湿热:舌头颜色是红的,舌头比寒湿的人要稍瘦,舌苔黄厚。
2、小便
(1)寒湿:尿液清长没有什么味道,如水一样。
(2)湿热:小便会发黄,味道很重。
3、大便
(1)寒湿:寒湿导致的腹泻程度缓慢,肚子总觉得不舒服,一紧张就想上厕所,一吃油腻食品也想上厕所,尤其在夏天表现得更加明显,一天要上好几次厕所。每次都是一点点,不成形,很稀薄,中医叫便溏。
(2)湿热导致的腹泻又急又猛,所谓暴迫下注,里急后重,上完厕所肛门有灼热的感觉。
4、体味
(1)寒湿:寒湿体质的人汗出肤冷,身上基本上没有啥味道。
(2)湿热:湿热体质的人体味很重,狐臭、腋臭、脚臭等,都经常出现。
5、带下
(1)寒湿:白带量少清淅如水。
(2)湿热:白带多色黄味重。
第2步:食疗去湿
1、寒湿食疗方
生姜砂仁茶
材料:砂仁3克,陈皮3克,生姜5克。
做法:生姜、陈皮温水煮开后砂仁,水煎代茶饮,注意砂仁不宜久煮。
功效:温化寒湿。
2、湿热食疗方
马齿苋土茯苓绿豆汤
材料:新鲜马齿苋200克,土茯苓30克,绿豆50克。(1人份)
做法:把新鲜马齿苋,洗净,一同加入土茯苓、绿豆炖至熟烂,煎汤服食。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
中医慢性肾炎治疗方法有什么
1、肺肾气虚
主证:面浮肢肿,面色萎黄,少气乏力,易于感冒,腰脊酸痛,舌淡苔白,舌边有齿痕,脉细弱。
治法:补益肺肾
方药:益气补肾汤加减: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山茱萸、炙甘草、大枣。
2、脾肾阳虚
主证:浮肿明显,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腰脊酸痛或胫酸腿软,,神疲乏力,纳呆便溏,尿少色清,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细。
治法:温阳利水。
方药:真武汤加减:附子、干姜、白术、白芍、茯苓。
3、肝肾阴虚
主证:头晕耳鸣,腰酸腿软,虚烦失眠,手足心热,或见肢体轻度浮肿,或见尿血,口干咽燥,小便短赤涩痛,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腻,脉细
数或弦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清热利湿。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生地、怀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知母、黄柏。
消化吸收不好中药怎么调理呢
脾虚血亏型:症见久不欲食、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形体消瘦、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补脾养血。方用归脾汤加减。药用西洋参、炙黄芪、炒白术、朱茯神、炒枣仁、桂圆肉、广木香、当归、远志、炙甘草、生姜、大枣、首乌、黄精等。
脾虚湿困型:症见脘腹胀痛、肠鸣腹泻、恶心呕吐、形体消瘦、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濡缓。治宜补脾益气、除湿止泻。方用苍白二陈汤化裁。药用苍术、白术、法半夏、陈皮、茯苓、党参、炙甘草、砂仁、炒苡仁、炒扁豆等。
脾胃虚寒型:症见长期腹泻、反复发作、大便稀溏如油状、脘腹胀痛、喜温喜按、恶心呕吐、食纳呆滞、畏寒肢冷、形体消瘦、神疲乏力、或见水肿、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缓。治宜温中散寒、化湿止泻。方用良附丸合理中汤加味。药用高良姜、香附、炒白术、炙黄芪、干姜、党参、炙甘草、炒苡仁、炒扁豆等。
脾肾阳虚型:药用炒石榴皮、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煨柯子、炙米壳、吴茱萸、大枣、附子、干姜、茯苓、苡仁、赤石脂、禹余粮、杜仲、锁阳、台乌、沉香、肉桂、小茴香等。
茯苓能冶舌苔齿痕吗 舌苔有齿痕是怎么回事
舌体上面有齿痕,多半是因为舌体胖大受齿缘压迫导致的,齿痕多由气虚、脾虚或阳虚导致,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导致舌体胖大,体内脾虚和湿盛。如果舌体淡白湿润,则是湿寒;舌体淡红有齿痕,多为脾虚或气虚。
茯苓能冶舌苔齿痕吗 茯苓能治舌苔齿痕吗
有一定效果。
茯苓性平、味甘淡,有利水消肿、健脾除湿的功效,常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心烦失眠、脾虚食少等症状。茯苓配伍人参、白术、薏苡仁等药材,能治脾虚湿盛,对于舌苔齿痕有一定疗效。
中医治疗水肿有特效
(1)宣肺利水: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常用方剂有越婢加术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常用药物有麻黄、生石膏、生姜、白术、防风、桑白皮、双花、连翘、薄荷、前胡、赤小豆、车前子、泽泻、白茅根、益母草等。
(2)健脾化湿、利水消肿: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腰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脉濡。常用方剂为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常用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陈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下半身肿甚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湿热壅盛,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加大黄、木通、小蓟等。
(3)温中健脾、行气利水:本法适用于脾阳虚弱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浮肿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胸闷腹胀,纳少便溏,面色萎黄,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脉滑沉缓。常用方剂为实脾饮加减,药物有:茯苓、白术、附子、干姜、厚朴、木香、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猪苓、泽泻、党参、黄芪等。
(4)温肾利水:适用于肾阳衰微者。主要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惨白,尿少,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常用方剂有真武汤、金匮肾气丸等。药物有茯苓、白术、白芍、附子、生姜、熟地、丹皮、泽泻、山药、山萸肉、肉桂等。
舌苔厚腻可能是脾胃出了问题
舌苔厚了,有人救认为是上火了,会自行盲目降火,其实不然。事实上,舌苔厚更多时候是脾胃的问题。舌苔厚还分为几种不同的情况,调理方法也不一样。
舌苔厚且有齿痕
舌苔厚、白,甚至舌体比较胖大、边缘有齿痕有的人平时多饮食不节,爱吃生冷,或者经常冷热食物一起吃,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胃寒。天气变冷就特别容易胃痛,严重的还会恶心呕吐。胡椒和生姜是健胃、暖胃的调味品,这样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多吃胡椒猪肚汤、生姜水等来辅助驱散脾胃的寒气。
舌苔厚而颜色偏黄
舌苔厚而颜色偏黄的人,说明是有胃热。平时、尤其是晚上要吃得清淡点,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多吃,最好不要抽烟和饮酒。刚刚过去的夏季暑湿较盛,一些人的舌苔也会偏黄变厚,但是如果没有特殊不适,可以用薏仁、莲子、芡实、茯苓、陈皮等食疗,能得到明显改善。
舌苔厚且有口气
舌苔厚而有口气的人,若排除口腔疾患,一般也是脾胃的问题。这类人需要保持生活规律、情志舒畅愉快,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和蔬菜、水果,少吃肥腻的菜肴以及油炸食品。
茯苓能冶舌苔齿痕吗 舌苔齿痕能长期吃茯苓吗
不建议长期食用。
舌苔有齿痕多是由于脾运失常,导致体内湿气过重。茯苓有健脾除湿、利水消肿的功效,常配伍半夏、白术,用于健脾燥湿。茯苓有利尿的功效,长期食用可能会导致小便增多,特别是肾虚患者不宜食用茯苓,以免导致身体不适,出现滑精等症状。
中医治疗中风有妙招
气血两虚型
症状:肢体缓纵无力,或见苍白肿胀,面色无华,少气懒言,声低气怯,或畏风自汗,舌质淡白,舌边有齿痕,脉细弱。
方药:八珍汤:人参、白术、川芎、白芍、甘草各10g,熟地、茯苓、当归各15g。
气虚痰阻型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面色萎黄,语言骞色,痰稀而白,或见头晕目眩,舌质淡有齿痕,舌苔白滑或腻,脉滑或弦。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人参、甘草各10g,茯苓、白术、陈皮各15g,半夏、竹茹、胆南星各15g。
气虚血瘀型
症状:肢体缓纵不举,或见挛卷,或见疼痛,舌质淡或紫暗,舌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沉细或涩。
方药:补阳还五汤:生黄芪30g,当归、桃仁、赤芍、川芎、炙地龙、红花各15g。
风中经络型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肌肤不仁,发热恶寒,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滑或弦。
方药:肉桂6g,炮附子5g,麻黄5g,防风、防己、当归各12g,人参、川芎、白芍、杏仁、黄芪、甘草各10g,生姜5片。
气滞经络型
症状:肢体瘫痪或口眼弯斜,胸胁胀满,叹息为快,脘腹满闷,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
方药:八味顺气散:人参、白术、白芷、乌药、青皮各10g,茯苓、陈皮各15g,甘草8g。
腑气不通型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赤黄,或见头晕烦躁,舌红,舌苔黄或腻,脉滑或弦。
方药:厚朴、大黄、枳实、甘草各10g。
邪热壅盛型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面色潮红,口渴喜冷饮,小便赤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方药:川芎、白芍、白术、菊花、桔梗、荆芥穗、连翘、黄芩、寒水石各10g,当归、石膏各15g,砂仁、薄荷、滑石、大黄各5g。
肝风挟痰型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头晕或头痛,急躁易怒,或见多痰,肢体麻木,舌红苔白腻,脉弦或滑。
方药:白术、茯苓、天麻、橘红各15g,半夏、甘草各10g,生姜3片,大枣3枚。
茯苓能冶舌苔齿痕吗 舌苔齿痕吃多少茯苓合适
8~15克为宜。
茯苓为利水渗湿药材,有祛湿消肿的功效,舌苔有齿痕者食用茯苓在8~15克为宜,虽然茯苓性平、味甘淡,没有明显毒副作用,但是不宜过量食用,建议在医生诊断下用药,这样更利于病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