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医有招治口疮

中医有招治口疮

中医治疗口疮,一般用泻火解毒、清利湿热的治法。常用竹叶10克、木通10克、生地黄15克、甘草5克、黄芩12克、灯芯10根,水煎服;或用黄芩、黄柏、栀子各10克、黄连5克,水煎服;或用清胃黄连丸,每次服9克,每日2次。大便燥结不通者,宜用牛黄解毒片,每次服2片,每日2~3次;或用牛黄清胃丸,每日服1粒,每日2次;或用大黄、玄明粉各10克,金银花、连翘各12克,水煎服。在内服药物的同时,宜用温盐水漱口,并在溃烂局部外涂冰硼散、锡类散、青黛散等。

用细辛外敷治病是我国古代民间流行的一个验方,记载于《卫生家宝》一书,又被李时珍收录到《本草纲目》中,从此被广泛采用。治疗范围也从最初的小儿口疮扩大到成人口疮、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由于方法简单,见效快,所以此方法一直很受欢迎。

方法:将细辛10克捣碎,加适量温开水调成糊状,填入脐窝,上敷塑料薄膜,外用纱布盖上,胶布固定,24小时取下,4小时后再敷。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效果好。

用药期间应保持充足睡眠,全面营养,忌食辛辣,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大便通畅。

用冬青叶(四季青叶)治疗口腔溃疡也有一定疗效,现将使用方法简介如下。

1、 将新鲜冬青叶洗净,放在口内嚼烂,吐出口水,把药渣敷在溃疡处,半小时后吐出。每次用冬青叶1片(重症用2片)每天敷3次,3~4天为一疗程。如复发,可重复使用此法。

2、 将冬青叶洗净后烤干或晒干,研成粉末,加入冰片粉(比例为10:1),混匀后, 喷洒患处。

有的口疮特别容易复发,缠绵难愈,如果使用上述各种方法无效,可以试用知柏地黄丸,每次服9克,每日3次,连续服用一个时期。并宜配合食用绿豆汤。也可在知柏地黄汤中加入肉桂3克,或在服用知柏地黄丸时,用肉桂3克煎汤送服,这就是“引火归源”的治法,常能取得疗效。

中医治口臭神奇药方

近代中医对口臭的看法及治法近代著名医家秦伯未《临症备要》中指出:“口内出气臭秽,多属胃火偏盛,常在温热病及口疮、牙宣等证中出现,用加减甘露饮。若口臭如馊腐,则为消化不良,不可作纯热证治疗,经常口有秽气,用藿香煎汤时时含漱。食韭蒜后口臭,清茶送服连翘末二钱或嚼黑枣数枚能减。”

可以看出,近代除了注意到口疮、蛀牙及肠胃消化不良也会引起口臭,更将口臭防治运用到社交礼仪,在吃完重口味的食物,如韭、蒜等,也有消除口气的方法。

自制香口除臭方以下介绍几个简易制作的方子,有兴趣者不妨试试。

【广济芎藭汤】

组成:芎藭、当归各一两,独活二两,细辛、白芷各半两。用法:诸药捣罗为散,每用半两,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热含,冷后吐。作用:治口臭齿风痛。

【治口气臭秽方】

组成:桂心、甘草、细辛、橘皮用法:上各等分,治下筛,以酒服一钱匕,瘥止。作用:止气臭秽。

中医5招治脚气

中医5招治脚气

中医5招治脚气---用食醋将雪花膏调成糊状,涂于患处。随配随用,轻者1次,重者2次至3次可愈。

中医5招治脚气---用茄子根和盐煮的水洗脚,即可治好脚气。

中医5招治脚气---夏天脚癣犯了,可将患脚洗净揩干,再用风油精涂搽患处,每天1次至2次,一般数次便可见效。

中医5招治脚气---犯有多年脚气,可用牙膏涂搽,效果十分灵验。

中医5招治脚气---绿茶含有鞣酸,具有抑菌作用,尤其对治疗香港脚有特效。

患有脚气的人群不防试试小编推荐的中医5招治脚气吧。

口腔溃疡中医怎么治

1、冰糖:长“口疮”时,在口里含几块冰糖,对“口疮”有一定疗效。

2、维生素C片:取维生素C 药片适量,用一纸对折,把药片夹其中,用硬物对外挤压成面,把药面涂在"口疮"患处,一两次就有效。

3、云南白药:用云南白药涂患处,连续涂3 天可痊愈。

4、二锅头酒:在口中含一口二锅头酒,用气将酒顶向“口疮”的部位,两三分钟后,咽下或吐掉都可以,一天2~3 次,第二天疼痛消失,再治一两天“口疮”就会痊愈。

5、花椒香油:用香油炸的花椒油涂于患处可治“口疮”。

6、葱白皮:从葱白外用刀子削下一层薄皮,把有汁液的一面向里,粘于患处,一日2~3 次,三四天后可愈。

7、蜜糖:晚饭后用温开水漱口后,用一勺蜂蜜(最好原汁蜂蜜)敷于溃疡面处,含1~2 分钟后再咽下,连用2~3 次,可减轻疼痛。连治两天基本可愈。

8、六味地黄丸:从六味地黄丸上取一小块放在患处,把嘴闭紧约10 分钟,两三次后,"口疮"可减轻。

9、吃栗子:常食栗子,生的更好,可治口腔溃疡。

蜜汁含漱法:

可用10%的蜜汁含漱,能消炎、止痛、促进细胞再生。

蜂蜜疗法:

将口腔洗漱干净,再用消毒棉签将蜂蜜涂于溃疡面上,涂擦后暂不要饮食。15分钟左右,可用蜂蜜连口水一起咽下,再继续涂擦,一天可重复涂擦数遍。

硫酸锌疗法:

服用硫酸锌片或12%硫酸锌糖浆,成人每次40-80毫克,1日3次,一般连用5-7天即可痊愈。

木耳疗法:

取白木耳、黑木耳、山楂各10克,水煎,喝汤吃木耳,每日1-2次,可治口腔溃疡。

可可疗法:

将可可粉和蜂蜜调成糊状,频频含咽,每日数次可治口腔发炎及溃疡。

白菜根疗法:

取白菜根60克,蒜苗15克,大枣10个,水煎服,每日12次,可治口腔溃疡。

菜籽疗法:

取白萝卜籽30克、芥菜籽30克、葱白15克,放在一起捣烂,贴于足心,每日1次,可治口腔溃疡。

苹果疗法:

取1个苹果(梨也可以)削成片放至容器内,加入冷水(没过要煮的苹果或梨)加热至沸,待其稍凉后同酒一起含在口中片刻再食用,连用几天即可治愈。

核桃壳疗法:

将30-50克核桃熬水两次,每天早晚各服1次。

口疮有哪些表现特征 推荐中医方子治口疮

口疮一般是因为刺激性的食物引起的,但是在一段时间之后,症状会自销的。如果出现了口疮,患者会表现出什么样的症状?

1、轻型口疮:好发于口腔粘膜角化差的部位,初起病变处敏感或出现针尖样大小或稍大的充血区,短期内即形成直径在2~4mm左右,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的浅小溃疡。中心微凹陷,表面覆有一层淡黄色假膜,溃疡周围黏膜充血呈红晕状,其底扪之不硬。溃疡数目一般为2~3个左右。溃疡形成后有较剧烈的烧灼痛。有自限性及复发史,愈后不留瘢痕。

2、疱疹样口疮:亦称口炎型口疮。此型除溃疡小、数目多(可达20~30个)外,其余与轻型复发性口疮表现相似。溃疡散在,分布广泛,黏膜充血明显。有剧烈疼痛及伴有头痛、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等。

3、腺周口疮:好发于唇内侧及口角区粘膜,溃疡多单个发生,且大而深,呈“弹坑”状,边缘隆起,底不平微硬,病程长,愈后可留下瘢痕。

4、白塞综合征口疮:若已出现口,眼及生殖器,皮肤损害时,则应结合其他系统损害分析并进行诊断。

5、型复发性口疮:亦称复发性坏死性黏膜腺周围炎或腺周口疮,为各型中最严重的一型。溃疡常单个发生,2个或2个以上者少见。好发于唇内侧及口角区黏膜。初起时溃疡与轻型复发性口疮相同,但其直径逐渐扩大至1~2cm,并向深层发展至黏膜腺。溃疡为紫红色或暗红色,边缘不规则,呈瓣状隆起,中央凹陷,似“弹坑”。底不平、微硬、呈小结节状,溃疡周围红晕,局部有剧烈疼痛及可伴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等。病程常在月余以上。愈后遗留瘢痕,严重者可形成组织缺损或畸形。

口疮的病症表现有很多,可以尝试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那么,中医如何治疗口疮?

一、外感时毒型口疮:多发于外感后1~2天,伴有外感症状。初起口腔黏膜局部充血、红肿,微痛,舌尖或唇内出现栗粒样小红点或小疱疹,12小时内疱疹溃破,呈表浅溃疡,边界清楚。治宜清热解毒,健脾化湿。方药:银花18克,连翘15克,藿香12克,木香10克,佩兰10克,茯苓12克,神曲12克,枳壳10克,葛根15克,白术10克,代赭石20克,旋覆花(包煎)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二、脾胃积热型:症见口舌多处糜烂生疮,疮面红肿,灼热疼痛,甚则口臭牙龈肿痛,伴口渴多饮,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泻火,荡涤胃热。方药:山栀12克,黄芩12克,连翘12克,大黄10克,芒硝3克,薄荷8克,黄连10克,竹叶10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三、脾肾阳虚型:症见口舌生疮,溃疡面色白,周围不红,数量少,久治不愈,伴四肢不温,口干喜热饮,腰背酸痛,尿频清长,大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弱。治宜温补脾肾,引火归源。方药:制附片15克(先煎30分钟),肉桂3克,熟地20克,山茱萸12克,山药30克,丹皮10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苍术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四、脾胃虚弱型:症见口舌生疮反复发作,疮面色淡凹陷,伴神疲气短,不思饮食,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补中益气,健脾化湿。方药:黄芪15~30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陈皮10克,柴胡6克,升麻6克,藿香15克,茯苓10克,白术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五、血虚阴亏型:症见口舌溃烂多发生于月经前后,伴月经先期量多,五心烦热,口干喜饮,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治宜养血益阴,潜降虚火。方药:当归20克,白芍20克,生地15克,淡竹叶10克,茯苓12克,丹皮10克,山栀10克,柴胡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玄参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长了口疮不妨试试中医治疗呦。

什么能治口疮

1、激光治疗:用氦氖激光照射,可使粘膜再生过程活跃,炎症反应下降,促进愈合。治疗时,照射时间为30秒~5分钟。一次照射不宜多于5个病损。该方法可有效治疗口腔溃疡。

2、止痛剂:有0.5%~1%普鲁卡因液,0.5%~1%达克罗宁液,0.5%~1%地卡因液,用时涂于口腔溃疡面上,连续2次,用于进食前暂时止痛。

3、烧灼法:适用于溃疡数目少、面积小且间歇期长的口腔溃疡患者。方法是先用2%地卡因表面麻醉后,隔湿,擦干溃疡面,用一面积小于溃疡面的小棉球蘸上10%硝酸银液或50%三氮醋酸酊或碘酚液,放于溃疡面上,至表面发白为度。这些药物可使溃疡面上蛋白质沉淀而形成薄膜保护溃疡面,促进愈合。操作时应注意药液不能蘸得太多,不能烧灼邻近健康组织。

4、免疫抑制剂:目前认为口腔溃疡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近年来试用免疫抑制剂治疗,部分病例有一定效果。若能经检查确定为自身免疫性疾病,采用免疫抑制剂则有明显疗效。常用药物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强的松)5mg/片,地塞米松0.75mg/片,一日3~4次,每次1片。口腔溃疡患者5天后病情控制则减量,每日减5~10mg。总疗程为7~10天后停药,如疗程长,为防止感染扩散,应加用抗生素。对严重白塞综合征,可住院后给予氢化可的松100mg或地塞米松5mg和四环素1g加入5%~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病情好转后逐步减量。对有胃溃疡、糖尿病、活动期肺结核的患者应禁用或慎用。

中医治疗中风有妙招

气血两虚型

症状:肢体缓纵无力,或见苍白肿胀,面色无华,少气懒言,声低气怯,或畏风自汗,舌质淡白,舌边有齿痕,脉细弱。

方药:八珍汤:人参、白术、川芎、白芍、甘草各10g,熟地、茯苓、当归各15g。

气虚痰阻型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面色萎黄,语言骞色,痰稀而白,或见头晕目眩,舌质淡有齿痕,舌苔白滑或腻,脉滑或弦。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人参、甘草各10g,茯苓、白术、陈皮各15g,半夏、竹茹、胆南星各15g。

气虚血瘀型

症状:肢体缓纵不举,或见挛卷,或见疼痛,舌质淡或紫暗,舌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沉细或涩。

方药:补阳还五汤:生黄芪30g,当归、桃仁、赤芍、川芎、炙地龙、红花各15g。

风中经络型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肌肤不仁,发热恶寒,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滑或弦。

方药:肉桂6g,炮附子5g,麻黄5g,防风、防己、当归各12g,人参、川芎、白芍、杏仁、黄芪、甘草各10g,生姜5片。

气滞经络型

症状:肢体瘫痪或口眼弯斜,胸胁胀满,叹息为快,脘腹满闷,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

方药:八味顺气散:人参、白术、白芷、乌药、青皮各10g,茯苓、陈皮各15g,甘草8g。

腑气不通型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赤黄,或见头晕烦躁,舌红,舌苔黄或腻,脉滑或弦。

方药:厚朴、大黄、枳实、甘草各10g。

邪热壅盛型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面色潮红,口渴喜冷饮,小便赤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方药:川芎、白芍、白术、菊花、桔梗、荆芥穗、连翘、黄芩、寒水石各10g,当归、石膏各15g,砂仁、薄荷、滑石、大黄各5g。

肝风挟痰型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头晕或头痛,急躁易怒,或见多痰,肢体麻木,舌红苔白腻,脉弦或滑。

方药:白术、茯苓、天麻、橘红各15g,半夏、甘草各10g,生姜3片,大枣3枚。

鹅口疮的中医辨证治疗

1、心脾郁热型:口腔粘膜布满白屑,白屑周围红晕较甚,伴心烦口渴、面赤、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黄。常用手法加①清脾经200次,清心经加至500次。②推下七节骨300次。③按揉心俞、脾俞各约1分钟。

2、脾虚湿盛型:口腔粘膜布满白屑,周围红晕色淡,伴面色白、身体瘦弱、四肢欠温、口唇色淡、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腻。常用手法①摩中脘5分钟。②补脾经300次,揉板门加至100次。③按揉脾俞、胃俞穴各1分钟。④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相关推荐

疗男人口疮的偏方

1.取鲜苦瓜160g(干品80g),开水冲泡,代茶饮。1日1剂。一般连用3~5日可显效。 2.采八九个带花萼的小月季花,捣烂,加一小杯蜂蜜调成糊状,涂口疮患处,一般3~5次即可。 3.选用全脂奶粉,每日2~3次,每次一汤匙,加少许白糖,开水冲服。夜间睡前冲服效果更佳。 4.将少许白糖涂於溃疡面,每天2—3次。 5.蜂蜜可口疮:晚饭后用温开水漱净口腔,用一勺蜂蜜(最好原汁蜂蜜)敷在溃疡面处,含1一2分钟,再咽下,重复2一3次。第二天疼痛即减轻,连续疗两天即基本痊愈。或是用筷子蘸蜂蜜一滴涂于口疮处,能在

中医去火小妙

中医去火小妙--喉干嗓哑时:饮淡盐水;服蜜梨膏;饮橘皮糖茶。 中医去火小妙--咽喉肿痛时:常吃生梨能防口舌生疮和咽喉肿痛:用醋加同量的水漱口,可减轻痛苦;嫩丝瓜捣烂挤汁,频频含漱;咽喉疼痛时,可用一匙酱油漱口,漱1分钟左右吐出,连续3—4次,疗效。 中医去火小妙--口长水泡时:切几片生姜入口咀嚼,可使水泡慢慢消除;临睡前洗好脸,挤点眼药膏涂在口唇疼痛处,翌日疼痛就会减轻,继续敷用几天,可使疼痛消失。 中医去火小妙--鼻塞难通时:如左鼻孔不通,可行俯卧位或右侧卧位,右手撑住右后颈,掌根靠近耳垂,

痔疮中医

一、熏洗法 方一 原料:芒硝150克,明矾15克。 制用法:将上药打碎置盆中,加入2000毫升开水将药冲化。患者坐在盆上,先用热气熏蒸肛门,待水温下降后,再用药水洗涤患处并坐浴到盆中,直至水凉为止,每日熏洗2—3次。 功效:主外痔。 方二 原料:马齿苋、甘草、五倍子、防风各10克,枳壳、侧柏叶、当归各12克,芒硝30克,川芎15克,红花6克。 制用法:将除芒硝外的上述各味药研为细末,装入小布袋中备用。使用时将药袋和芒硝放入盆中,加入开水2500毫升,浸泡30分钟。然后患者坐浴熏洗患处20分钟。此方每

中医怎么疗小儿口疮方法

1、身体穴位——玉枕、劳宫 A.家长用手从宝宝的脖子后面正中线一直向上摸,在后脑勺中间能摸到一个最高的突起,这个骨性的突起叫做枕外粗隆,在枕外粗隆上缘稍微靠外侧,距后正中线约一横指(宝宝的手指)宽的地方就是玉枕穴;劳宫穴在掌心,中指自然弯曲的时候所指的地方即是。 B.让宝宝坐好,家长站在背后,两手拇指按住玉枕穴,可以摸到穴位附近圆形或条索状的突起;然后家长用三棱针或采血针快速刺入阳性突起,出针后轻轻挤压针孔,挤出1~2滴血后用干棉球把血擦干净。 C.玉枕刺血之后,家长用双手拇指轻轻按揉宝宝手心的劳宫穴,

盘点民间疗口腔溃疡的22个小妙

冰糖:长“口疮”时,在口里含几块冰糖,对“口疮一定疗效。 维生素C片:取维生素C药片适量,用一纸对折,把药片夹其中,用硬物对外挤压成面,把药面涂在"口疮"患处,一两次就效。 云南白药:用云南白药涂患处,连续涂3天可痊愈。 二锅头酒:在口中含一口二锅头酒,用气将酒顶向“口疮”的部位,两三分钟后,咽下或吐掉都可以,一天2-3次,第二天疼痛消失,再一两天“口疮”就会痊愈。 花椒香油:用香油炸的花椒油涂于患处可口疮”。 葱白皮:从葱白外用刀子削下一层薄皮,把汁液的一面向里,粘于患处,一日2-3次

中医失眠

失眠的疗 失眠在西医上的药物疗已经历了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非苯二氮卓类药物3个阶段。非苯二氮卓类佐匹克隆和唑吡坦为80年代研发成功,特点是血药浓度达峰值快,T1/2短,排泄快。在临床上的优点为快速诱导入睡,不易产生耐受性,对记忆不良影响少,停药后失眠反弹少,但仍苯二氮卓类的宿醉 而且人体对药物的依赖以及对人体的损伤 也不容忽略。但与之相比,中医疗的副作用就比较小,总的来说,中医根据不同程度的失眠的疗分为三类,即非药物疗,药膳调理和药物疗。 2.1 非药物疗 很多情况下,非药物疗应是失

痤疮中医

很多人进入青春期后,脸上不知不觉地起了很多疙瘩,时还伴痒痛黑色的称为黑头粉刺。破溃或吸收后可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或凹状疤痕。少数严重的红疙瘩可出现更大的软囊肿、脓肿,破溃愈合后留下比较明显的疤痕,使颜面皮肤凹凸不平,颜色深浅不一,十分难看。另外由于雄激素水平不同,一般男子患痤疮比女性严重,且更难愈。 中医主要采用清热祛风、凉血利湿的方法。成药可选用防风通圣丸、归参丸等,内服可用枇杷叶9克、桑皮9克、苦参9克、赤药12克、丹皮10克、菊花9克、生草9克,水煎服,日服一剂。大便干燥者,可酌加酒军6—10

中医疗痛经

中药口服 经前宜“通”,经前一周服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止痛中药,可以效缓解痛经症状。经后宜“补”,经后血海空虚,服用补益气血、益肾调冲中药一周,可以达到标本同的效果。我临床接诊的痛经患者大部分为正在读书的小姑娘或者年轻白领,因为上课或者上班,就诊时间不充裕,所以这种分期疗的方法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疗痛经。 中药足浴 足,不是一个孤立的器官,而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脏腑、经络密切相连。人体的双足,是内病外的重要部位。中药足浴法能将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等中药液直接作用于双足皮肤,通过药水的

中医疗癫痫

1.祛痰止痫法。中医认为"无痰不作痫",也就是说痰是致痫之源,故逐痰、豁痰是疗癫痫很重要的方法。癫痫病人或是由于形之痰闭阻肺络,出现喉间痰声漉漉、口吐痰涎,或者由于无形之痰蒙蔽状。这些痰证的是由于脾虚运化失职,水湿所化的痰,开成热痰、燥痰所致。验之临床,当根据患者痰邪性质不同,分别选用清热化痰、燥湿化痰、理气化痰、搜风化痰等法。 2.祛风解毒止痫法。这种中医疗癫痫病的办法适用于因风邪而引起的癫痫。风邪外风和内风的区别。外风多是指风寒或风湿之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风邪阻于经络可以见到剧烈头痛、肢

口腔溃疡的疗方法与预防措施

口腔溃疡的疗偏方 1、维生素C片:取维生素C 药片适量,用一纸对折,把药片夹其中,用硬物对外挤压成面,把药面涂在"口疮"患处,一两次就效。为什么维生素C能口腔溃疡,想必大家都知道,口腔溃疡的导致原因之一是维生素C的缺乏。 2、冰糖:长“口疮”时,在口里含几块冰糖,对“口疮一定疗效。 3、花椒香油:用香油炸的花椒油涂于患处可口疮”。 4、葱白皮:从葱白外用刀子削下一层薄皮,把汁液的一面向里,粘于患处,一日2~3 次,三四天后可愈。 5、蜜糖:晚饭后用温开水漱口后,用一勺蜂蜜(最好原汁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