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斜视的预防
隐斜视的预防
注意:在摇篮内装灯,或夜间开灯让小儿睡觉,这些过于细致的做法都不利于预防儿童斜视。
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预防方法也不尽相同,但关键在于防止婴幼儿看过分靠近的东西。
1.婴儿
父母切不可将婴孩喜爱的玩具挂得太近;
2.幼儿
因自己可拿到玩具,父母要随时注意避免他近距离地看玩具;
3.学龄前儿童
可应多带他们户外活动,并有意地引导他们看远处的景物。
斜视的症状
不同种类的斜视有不同症状,但主要症状为眼球偏向颞侧、可伴有运动障碍,隐形斜视外观无异常名单久视后出现头痛、眼酸等。
斜视可以分别不同的种类,症状也不尽相同:
1、共同性斜视
是一种眼位偏斜,在各方向注视时,偏斜角相等,任何一眼作注视眼时,另一眼的偏斜度不变,眼外肌及其神经支配均无器质性病变。眼球运动无障碍。也就是说眼球运动无障碍,在任何注视方向上斜视角无变化。
2、非共同性斜视
是指由于神经核、神经或肌肉本身的病变而引起的单条或多条眼外肌完全或部分麻痹所致的眼位偏斜。症状表现为眼球运动有障碍,患者可以可能有复视、视混淆及眼性眩晕等自觉症状;眼位可以表现正位、隐斜或显斜,第二斜视角>第一斜视角,可能有代偿头位,在麻痹肌作用方向斜视角加大。
3、隐斜视
是一种潜在性的眼位偏斜,这种倾向又能被融合反射控制,因而不出现眼位偏斜,并保持双眼单视功能的情况。只有在某种人为方法消除融合反射时,两眼才呈现偏斜者,为隐斜视。隐斜视常出现以下症状:
(1)久视之后常出现头疼、眼酸疼、畏光,这是由于持续使用神经肌肉的储备力而引起眼肌疲劳。
(2)阅读时出现字迹模糊不清或重叠、串行,有时可出现间歇性复视,间歇性斜视,如果用单眼看反而觉得清晰、省力等,甚至发生双眼视觉紊乱。
(3)立体感觉差,不能精确地判定空间物体的位置和距离。隐斜视还可出现神经放射性症状,如恶心、呕吐、失眠、结膜和睑缘充血等症状。
儿童间歇性斜视怎么预防
间歇性斜视(intermitent exotropia)是介于外隐斜与共同性外斜视之间的一种斜视,是指视轴常常分开,最初是在看远时发生,当看远时,融合性散开幅度超过融全性集合幅度,即产生外斜,间歇性外斜视发生之前,先有外隐斜。 其发病主要是外展和集合功能的平衡失调所致。当集合能力不足、融合能力低下时,不能对抗过强的外展能力,使眼位有向外偏斜的倾向。
间歇性斜视常常发生于儿童的早期,最初仅在看锭时发生,随着病情进展,间歇性外斜视的次数与时间,均有所增加,最后看近时亦可发生外斜。,间歇性外斜视的显斜期,常于疲倦、疾病、瞌睡或注意力不集中时出现。间歇性外斜视在视觉未成熟儿童可有暂时性复视,很快即发生抑制,并有异常视网膜对应。
常见症状是畏光,在户外日光下,常常闭合一眼,其原因不明,估计患者在户外看远处目标,无近处物体刺激以使两眼集合,亮的日光闪烁了视网膜,干扰了融合,患者由外隐斜变为明显,但是也不一定肯定这样患者闭一眼是为了避免复视,有可能的是亮的光线影响了间歇性外斜患者融合性集合幅度,使一眼闭合。
间歇性斜视可以合并有A-V征,亦可伴有其他垂直性斜视,如分离性上斜视等。
尽管外斜是间歇出现,为治疗和预防斜视的发展,也应尽早就医。为预防单眼抑制所致的恒定性外斜,应择期及时手术矫正。
隐斜视和斜视有什么区别吗
隐斜视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斜视属于一种常见的五官科疾病,同时对斜视有部分人还是比较了解的,我们应多多了解隐斜视的症状表现有哪些,下面给大家介绍下斜视。那么,隐斜视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下面咱们一起解答吧。
儿童轻度的内、外隐斜视不会引起眼睛不舒服,斜度高的才有眼睛不适垂直性隐斜视有较明显的眼睛不舒服,旋转性隐斜视引起眼睛及全身不适症状很明显。隐斜视的症状也与全身健康情况、精神状态等因素有关。隐斜视常出现以下症状:
1、久视之后常出现头疼、眼酸疼、畏光,这是由于持续使用神经肌肉的储备力而引起眼肌疲劳。
2、阅读时出现字迹模糊不清或重叠、串行,有时可出现间歇性复视,间歇性斜视,如果用单眼看反而觉得清晰、省力等,甚至发生双眼视觉紊乱。
3、立体感觉差,不能精确地判定空间物体的位置和距离。隐斜视还可出现神经放射性症状,如恶心、呕吐、失眠、结膜和睑缘充血等症状。
五官科 专家提示:斜视一定要重视,及早对斜视做检查很,斜视要早发现科学治疗,以免贻误斜视最佳治疗时机。为了您的身体健康,请选择正规五官科医疗机构,接受治疗。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隐斜视的症状表现有哪些应该有所了解,最后祝患者早日康复。
图老师
斜视应该注意哪些饮食健康
斜视的患病原因,一定程度上是跟生活习惯有关的。因此治疗斜视我们也应该从生活饮食做起,那斜视患者应该吃哪些食物好呢?下面就是专家为大家解答的斜视患者日常饮食的注意事项。
斜视吃什么好
斜视患者在饮食上注意营养摄入要均衡,忌烟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A、C的食物,如青瓜、菜花、青椒等。
斜视患者平时饮食需注意:
1、补充蛋白质
斜视患者应多吃瘦肉、禽肉、动物的内脏、鱼虾、奶类、蛋类、豆类等,它们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蛋白质又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组织的修补更新需要不断地补充蛋白质。
2、补充维生素
首先,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也对眼睛有益。缺乏维生素A时,眼睛对黑暗环境的适应能力减退,严重的时容易患夜盲症。每天摄入足够的维生素A还可以不可以预防和治疗干眼病。维生素A的最好来源是各种动物的肝脏,而植物性的食物,如胡萝卜、苋菜、菠菜、韭菜、青椒、红心白薯以及水果中的桔子、杏子、柿子等。
多吃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因为维生素C是组成眼球水晶体的成分之一。如果缺乏维生素C就容易患水晶体浑浊的白内障病。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有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其中尤以青椒、黄瓜、菜花、小白菜、鲜枣、生梨、桔子等含量最高。
3、补锌
斜视、近视的患者普遍缺乏铬和锌,近视病人应多吃一些含锌有些多的食物。食物中如黄豆、杏仁、紫菜、海带、羊肉、黄鱼、奶粉、茶叶、肉类、牛肉、肝类等含锌有些多,可适量增加。
4、补铬
含铬丰富的食物有:豆类、小麦、蛋、鸡肉、猪肉、黄油。可将含铬、钙丰富的食物合理加入日常膳食中,以达到以饮食调整预防形成近视、斜视的目的。
斜视患者饮食的注意事项,也是改善眼睛,保护眼球的方式。所以治疗斜视的前提一定是保护好眼睛发育成长。治疗斜视,注意饮食。
什么是隐斜视矫正?隐斜该注意什么?
斜视是什么原因造成?生活中,很多斜视患者朋友都很疑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斜视, 加上斜视危害性大,不可小视。
如何矫正隐斜视隐斜视是一种潜在性眼位偏斜,但能在融合反射控制下保持双眼单视,以强制两眼球保持在正位而不显出偏斜,一旦大脑融合作用遭到阻断(如一眼被遮盖时)或失去控制(如在过度使用目力或精神疲劳时),眼位偏斜就会表现出来。
“隐斜”又称“潜在性斜视”,是多数人的眼球均存在的生理状况,只是由于其双眼融合功能尚正常,使斜视不显露罢了。而当融合被打破时,双眼视轴就会有分离倾向。隐斜的矫正一般不需要手术,只要配戴适度的屈光矫正眼镜,斜视便会逐步消失。
如何定配一副合适的眼镜来矫正隐斜首先要对斜视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测。在综合验光中,验光师一般会采用马氏杆透镜结合旋转式棱境检测、十字环行视标检测和偏振十字视标检测等三种方法检测。但由于采用综合验光仪做隐斜的定量检测较为复杂,不仅要求操作规范,且要求验光师掌握一定的光学计算方法,有相当高的专业技术和知识方面的要求。
近视外隐斜的度数要尽量配足,近视内隐斜度数要浅配;而对远视外隐斜的度数则要浅配,远视内隐斜度数要配足。对于这一点的拿捏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矫正的效果和戴镜的舒适度,目前一般小店普遍不具备这种配镜条件,所以消费者在配镜时一定要选择好的眼镜店。
以上就是针对“什么是隐斜视矫正?隐斜该注意什么?”的详细介绍,希望你更能了解斜视,并对斜视患者有帮助,五官专家建议斜视患者,患病后,及早做检查斜视,科学治疗斜视,不可盲目随便用药。
隐斜视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你对斜视了解的多吗?五官科专家称:斜视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是斜视的发生很让人烦恼,由于斜视的病程长,因此给斜视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那么,隐斜视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下面咱们一起解答吧。
隐斜视是一种潜在性眼位偏斜,但能在融合反射控制下保持双眼单视,以强制两眼球保持在正位而不显出偏斜,一旦大脑融合作用遭到阻断(如一眼被遮盖时)或失去控制(如在过度使用目力或精神疲劳时),眼位偏斜就会表现出来。因此,隐斜视与显斜视之间,只是程度上而不是性质上的区别。
轻者无症状,重者由于眼肌疲劳有头痛、眼痛、眼睑沉重感视物模糊,甚至可有暂时性复视及眩晕、恶心等症状,但稍稍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
以上就是针对斜视的做出相关介绍,相信我们很多的斜视患者已经了解了,因此建议斜视患者早检查及早治疗斜视,才能保障斜视治疗有效性。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隐斜视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应该有所了解,最后祝患者早日康复。
什么是斜视应该如何注意
大家对于斜视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视力的其他疾病,比如近视,远视,青光眼,白内障等疾病。而对于斜视的认知相对比较片面与局限化,那您认识斜视吗?什么是斜视呢?
斜视的分类 :
斜视有很多种,一般分为内外斜视与垂直斜视。最常见的是眼球向内偏斜,医学上称内斜视,俗称对眼斗鸡眼。眼球向外偏斜,称外斜视,俗称斜白眼。
外斜视:即眼位向外偏斜,可分为间歇性与恒定性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因病人具有较好的融像能力,大部份的时间眼位可由融像能力维持在正常的位置,只有偶而在阳光下或疲乏不经心或生病的时候,才表现出外斜的眼位。有些儿童为了避免外斜眼位引起的复视,在大太阳下常会闭一只眼睛。间歇性外斜视常会发展成恒定性外斜视。
内斜视:俗称斗鸡眼,眼位向内偏斜。临床上可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内斜视。在出生12个月内发生者称之为先天性内斜视,偏斜角度通常很大。后天性内斜视又分为调节性与非调节性,调节性内斜视常发生在2-3岁左右,通常会伴有中高度远视,或是异常的调节内聚力与调节比率;非调节性内斜视则和调节力与屈光状态无关。
什么是斜视?
斜视,又称斜眼,是由于眼球位置不正,患者双眼不能同时注视一个目标,一只眼注视目标,另一只眼便会偏离目标,同时偏斜眼产生视觉抑制以避免混淆视和复视,久而久之,偏斜眼就产生了弱视,或丧失双眼视力功能(立体视盲)。
斜视的介绍就是上文,专家为您解答的内容了。大家万不可轻视斜视的危害性,因为严重情况下的斜视,也是会引起弱视,近视等并发症的疾病哦。治疗斜视,先从认识斜视。
眼睛斜视应如何矫正
生活中斜视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五官科疾病,专家说,多数感染斜视的患者都是因为平时没有注意对斜视的预防。那么,眼睛斜视应如何矫正 下面咱们一起解答吧。
斜眼医学上称为斜视,表现为双眼不能同时注视一个目标,属于眼肌疾病。斜视患者的外观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儿童期是最易引发斜视的年龄,如果不治疗,长大了以后就业会很困难。那么,眼睛斜视应如何矫正呢?
斜视引起有原因有多样,而斜视类型也多样。关于斜视矫正,主要根据患者的术前检查结果,查找出斜视的原因,以及适合哪种斜视矫正方法,最终确认就诊。目前斜视矫正方法了手术和非手术(配镜)。
因而,斜视患者要想得到最佳的矫正效果,一家正规眼科医院显得尤为重要。还有眼科医生的丰富的临床经验,也是对于斜视矫正非常有帮助的。
综上所述,面对斜视疾病,不管你现在的斜视病情到什么程度,只要有积极治疗的心态,配合斜视医师的治疗方案,相信斜视很快就会治好。另外,在平日里,针对斜视的预防工作,就要从小事情做起,只有预防好了斜视,才能避免斜视病情再次发作。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眼睛斜视应如何矫正应该有所了解,最后祝患者早日康复。
斜视的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
儿童内隐斜视的治疗:如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手术原则是看远内隐斜大于近者时,做双眼外直肌缩短,看近内隐斜大于看远者时,行双眼内直肌后徙,内直肌每退后1mm大致可矫正4~6△,波动范围2△,外直肌缩短1mm大致矫正3~4△,波动范围2△。
2、散瞳验光
儿童内隐斜视的治疗:散瞳验光。如有远视应充分矫正以减轻调节力和辐辏,散光或屈光参差者也应矫正,以提高视力。近视者应在低度矫正下求得较好的视力,因视力的提高也可促进双眼视功能及融合反射,对治疗内隐斜也可起到作用。
斜视的临床分类
一、正位视和隐斜
当眼球的运动系统处于完全平衡状态归,即便融合机能受到干扰而受检者的双眼仍能维持正常位置关系(双眼视轴平行),不发生偏斜,这种状态叫正位视,也就是理想的生理平衡状态。那么,理想的平衡状态一般很少见。多数眼球有偏斜趋势,但由于有正常融合机能的控制而仍能维持双眼单视,不显露偏斜。融合机能一旦受到干扰,就会出现偏斜,这种潜在性偏斜称为隐斜。
隐斜的分类
1、 内隐斜 偏斜眼有内转趋势者
2、 外隐斜 偏斜眼有外转趋势者
3、 上隐斜 偏斜眼有上转趋势者
4、 下隐斜 偏斜眼有下转趋势者
5、 旋转隐斜 分正、负或内、外两种。角膜垂直子午线的上端向颞侧倾斜者为外旋转隐斜或正旋转隐斜;角膜垂直子午线的上端向鼻侧倾斜者称为内旋转隐斜或负负旋转隐斜。
6、 不等隐斜 注视的主向不同,隐斜的程度也不同。
7、 有时可有一个方向以上的偏斜,例如同时既有向内又有向上的偏斜趋势,则称为内上隐斜。
二、显斜
1、 共同性斜视 共同性斜视是指又眼视轴分离,眼外肌及其神经支配均无器质性病变,在各方向注视时,偏斜角维持等同。共同性斜视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占绝大多数,是由于双眼视觉反射的感觉到(输入)通路或中枢发生障碍,致使双眼视觉分离。继发性共同性斜视是继发于非共同性斜视,初起时有眼外肌检查肌力不足或不完全麻痹,在麻痹消退后,由于双眼之间的关系已固定,虽然在眼外肌检查方面已无异常,但斜视依然存在,演变为共同性斜视。
2、 共同性内斜 共同性内斜是最为常见的斜视,概括起来可分为:集合过强、外展不足、基本内斜三大类,这三种都可以是恒定性或间歇性的,但其间歇性者不如共同性外斜者明显和持久。
① 集合过强型内斜有调节性、强直性和因先天性近视引起。它的特点是看近时斜视角度加大,比看远时大得多。集合过强型内斜又分为完全调节性、部分调节性和非典型性三种。
完全调调节性斜视多在2~3岁时发生,80%为中度远视(+3.00~+7.00屈光度)。非典型调节性内斜发病较早(1~3岁),无明显屈光不正,有些是由于调节力弱,调节近点较远,所以大脑调节中枢加强神经冲动,引起AC0351-4968683/A比值增高而发生内斜。
② 外展不足型内斜 这一类型内斜的特征是看远的斜视角比看近的大,常为间歇性,看远时为内斜,看近时同为内隐斜。一般发展缓慢,长期停留在外展不足型内斜阶段,最后演变为内斜,患者的屈光不正不显著,常伴有先天性或后天性近视,斜视角不大,但可逐渐进展,应及时治疗。
③ 强直型内斜 先天性者多在出生时或出生后数周内发生,后天获得性者则在2岁左右出现,眼球不能外展,看近与看远的斜视角相似;有外展神经不全麻痹所致。
④ 基本内斜 本型的特点为看近和看远的斜视角相似,没有调节因素,AC0351-4968683/A比值正常,无集合过强或外展不足的特征。
⑤ 其他类型内斜
◆机械性内斜:发病早、斜视角度大,类似强直型内斜,所不同者为强直型内斜患者在全身麻醉后斜视消失,而机械性者则维持不变。
◆ 精神变态型内斜:多见于儿童,由于惊吓、精神紧张或压抑使原属正常的融合机能失调而引发内斜。也偶见于癔病发作后和精神变态性患者。
◆ 周期性内斜:较为罕见。其特征为较规律的周期性地(一般为48小时)出现内斜与正位。内斜时无双眼视觉,因而无复视;正位时则双眼视觉正常。
◆ 微斜视:又称单眼注视综合征,患眼的斜视角小于5度,并伴有弱视,旁中心注视及异常视网膜对应;多为内斜,常在幼年时被发现,因患儿有阅读困难,能识别单个字体,但辨别同样大小而排列成行的字体则较困难。这种现象称为“拥挤现象”。
3、 共同性外斜 共同性外斜较内斜少见,与内斜的发病比例约为1:4。多见于女性(75%),发展较缓慢,常有较长潜伏期或间歇期阶段,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大的趋势。多数外斜视在初起时为间歇性,斜视角变异较大,清晨双眼位置可能正常,傍晚劳累后则出现斜视,也有在向远处看或向上看时偏斜出现或加大,看近或向下看则减小或消失,在思想集中时不斜,发愣时则外斜。
4、 麻痹性斜视 是由于神经核、神经或眼外肌本身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的单条或多条眼外肌完全性或部分性麻痹(眼外肌功能减退但非完全性瘫痪)所致的偏斜。麻痹性斜视的出现与麻痹的轻重、患者有无隐斜以及融合机能的强弱有关。严重的麻痹立即产生斜视,但轻度的部分性麻痹在初起时,由于患者有健强的融合机能,可以暂时不出现斜视。此类斜视的发生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颅内损害、代谢性、血管性、退行性病变、糖尿病、动脉硬化、血栓、脑溢血、脑水肿等引起的眼外肌麻痹、肿瘤、外伤、海绵窦内的损害、眶内损害等。
斜视用什么方法治疗呢
(1)根据斜视程度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无症状的隐斜视,因儿童的融合和辐辏能力较强可不作任何治疗,但有的隐斜患儿近距离视物后有眼胀、眼眶酸痛、头痛等视疲劳症状,可适当治疗。内隐斜要散瞳、验光,远视者配合适眼镜,外隐斜可作辐辏训练以加强双眼内转肌的力量克服外隐斜,若效果不佳,还可配戴三棱眼镜,对看近大于10°(20Δ)的外隐斜,可考虑手术治疗。
间歇性内斜视多为远视,一旦发现应散瞳验光,配足量远视眼镜矫正,戴镜后多能使间歇性内斜完全正位。
间歇性外斜视的儿童应作斜视度及同视机检查了解其双眼视功能情况,在双眼单视功能未丢失以前尽早手术治疗。如双眼单视功能丧失,7岁前手术矫正仍有恢复正常的可能。如斜视度数很小,可以戴负镜及辐辏训练,但只能减轻症状,不易治愈。
对于显性斜视除了调节性内斜视外,多需早期手术治疗。
(2)根据不同斜视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共同性斜视中先天性内斜视虽与眼的调节无关,但对双眼单视功能发育影响很大,最好的治疗是在2岁视功能发育初期做手术矫正。2~3岁以后发生的内斜多与远视眼引起的调节辐辏过度有关,这种斜视要充分散瞳后验光,有远视者配足量眼镜,坚持戴镜3~6月使斜视矫正或部分矫正后,再对于残存的内斜手术治疗。戴镜后内斜无改变的,只有手术治疗。斜视完全矫正的继续散瞳戴镜,若远视度数很高,也可通过手术矫正斜视而降低戴镜度数。
对于显性外斜视者,排除明显的屈光不正后,治疗原则也是早期手术。若视力不良也需充分散瞳、验光,若外斜是不用调节引起的,应经常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外斜有可能获得矫正。如果是远视合并弱视,应按用最低的镜片度数,达到最好的矫正视力的原则配镜,并作弱视训练,如仍存在外斜者,则需手术治疗。
儿童斜视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第一、儿童斜视的主要症状:
儿童轻度的内、外隐斜视不会引起眼睛不舒服,斜度高的才有眼睛不适垂直性隐斜视有较明显的眼睛不舒服,旋转性隐斜视引起眼睛及全身不适症状很明显。隐斜视的症状也与全身健康情况、精神状态等因素有关。隐斜视常出现以下症状:
1、久视之后常出现头疼、眼酸疼、畏光,这是由于持续使用神经肌肉的储备力而引起眼肌疲劳。
2、阅读时出现字迹模糊不清或重叠、串行,有时可出现间歇性复视,间歇性斜视,如果用单眼看反而觉得清晰、省力等,甚至发生双眼视觉紊乱。
3、立体感觉差,不能精确地判定空间物体的位置和距离。隐斜视还可出现神经放射性症状,如恶心、呕吐、失眠、结膜和睑缘充血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