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捏脊治疗的适应证 小儿便秘
小儿捏脊治疗的适应证 小儿便秘
捏脊方法:患儿俯卧或侧卧,家长用常规捏脊手法从长强向大椎穴方向捏按4-6遍,从第2遍开始,采用重提手法,每捏3下,提拿1次,当按捏至骶部长强穴处时,稍用力向上提3次,然后配合按,揉长强,推下七节,揉龟尾,清大肠。
常用按摩法:按摩者一手拇指按放在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中点的长强处,用指端点按,一按一松,连按21次;再用指腹按揉,力度可先轻后重,然后再轻,反复按揉3分钟。接着用食指和拇指指腹在第2腰椎处推擦,每推擦数次后向下移动一些,推擦至腰骶部尾椎骨尖端位置。推擦方法宜从上向下,反复推擦200-400,然后轻轻揉龟尾200-400次,再重复推下七节。最后将孩子食指伸直,用拇指从孩子户口向食指指尖方向推擦,用力要均匀,连推200-400次。
小儿推拿捏脊时间 捏脊的禁忌证
凡是患有影响脊背操作的某些病证或一些严重疾病的小儿,都不适合捏脊。
1.背部皮肤有烧伤,烫伤,开放性创伤及血液病的患儿,捏脊手法可引起局部出血,感染加重。
2.如果小儿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捏脊操作时由于小儿哭闹,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意外的险情,因此,这类小儿不要捏脊为好。
3.小儿正患有某些急性热性病如麻疹,肺炎,细菌性痢疾等,捏脊对于此类疾病效果不明显,所以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4.小儿如患有某些出血性疾病,由于捏拿或小儿苦恼,都有可能加重局部或全身的出血倾向,因此不适宜捏脊。
小儿捏脊有什么作用
小儿捏脊对提高孩子健康程度方面有许多的作用,比如可以提高孩子免疫力,对于小儿的一些怪癖如胆小、爱哭,咬指甲,脾气暴躁等也有明显改善的效果。
1、小儿捏脊疗法非常适合应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所引起的疳积、消化不良、厌食、慢性腹泻、呕吐、便秘,或者肺气虚引起的慢性咳嗽、哮喘缓解期等慢性疾病。
2、肺系疾病孩子反复感冒、咳嗽,西医称为免疫功能低下,中医则认为是小儿卫外功能薄弱,阴阳不调。捏脊通过刺激督脉和膀胱经,能调和阴阳,健脾理肺,从而达到提高免疫力、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作用。
3、夜啼、睡眠不安。捏脊疗法能调理脾胃,使之正常运转。脾胃功能正常了,孩子就不会有腹胀、腹痛、胃脘饱胀的现象,自然能够安然入睡了。
4、对于健康的孩子来说,小儿捏脊还可以提高其智力,捏脊可使孩子五脏六腑功能更快地趋于完善,通过提升其脏腑功能和加强全身气血运行间接达到增智的效果。
5、小儿捏脊会大大刺激人体脊柱两侧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能起到防遗尿、止汗的作用。
小儿捏脊的利弊
1 增强体质 小儿推拿是通过穴位点按推拿、调节脏腑、疏通经络的方式来改善儿童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种保健、治疗方式。尤其是现在气温突降,对于孩子受凉、腹泻、食欲不振,如果推拿手法运用得当,可以起到良好的保健效果。 小儿捏脊的利弊 2 调理肠胃 胃肠疾病孩子脾胃薄弱,又不知道饥饱,吃了过多高能量的食物,如油炸食物、甜腻食物、高蛋白食物,会因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影响脾胃功能,形成积滞、厌食;消化不良还可能引起腹泻;其他感染性腹泻会迁延变为脾胃虚弱。这些脾胃疾病都可用捏脊疗法来治疗。 小儿捏脊的利弊 3 治愈疾病 对于小儿常见疾病,诸如发烧、拉肚子、感冒、咳嗽、肚子痛等,小儿推拿都有招。 小儿捏脊的利弊 4 小儿捏脊的弊存在于捏脊的方法捏脊法操作简单,效果良好,又无副作用,但是小儿脏腑娇嫩,如果家长操作手法不当很容易造成损伤。所以,给孩子捏脊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当孩子出现突发高烧、急性腹泻等急性疾病时,应先查清病变原因再做有针对性治疗,盲目自行捏脊可能会耽误孩子病情。
肛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有哪些
用专门的扩肛器从小儿肛门插入,经直肠并通过狭窄处,放置一定的时间以减轻狭窄,称为扩肛术。其目的是治疗和预防小儿肛门直肠手术后的瘢痕狭窄,使直肠肛门形成一定内径,保持手术治疗效果,避免造成继发性肛门狭窄甚至巨结肠的发生。适应证:小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和先天性肛门直肠下端狭窄的患儿。禁忌证:肛门直肠手术后2周以内切口尚未愈合的患儿。
小儿消化不良的偏方
1.健脾消积饼
材料:茯苓面、山药面、麦芽面各30克,鸡内金末、黑芝麻末各15克。
制法:将上述材料和匀,加水适量,和成软面,做成薄饼,用文火烙熟黄。每餐适量, 每日两餐,经常食用。
功效:健脾消食。
适应证:小儿厌食、脾虚食积症。
2.小儿消食粥
材料:山楂片10克,高粱米50克,奶粉、白糖各适量。
制法:将山楂片和高粱米一起置于铁锅,文火炒焦,取出压碾成粗粉,置于砂锅,加水煮成粥。不满1岁者,每次取10克消食粥,每日3次;2~3岁,每次取20克消食粥; 4~5岁,每次取30?4Q克消食粥食用。调味可加适量的奶粉和白糖。
功效:健脾消食。
适应证:小儿厌食、小儿消化不良。
3.扁豆花汤
材料:扁豆花15~3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扁豆花水煎取汁,调入白糖服用。每日2次。
适应症:健脾和胃、消食化湿,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
4.萝子神曲汤
材料:炒萝卜子、麦芽各10克,神曲30克。
制法:水煎服。每日1剂,3次分服。
功效:和脾助运。
适应证: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
5.山楂麦芽茶
材料:山楂、炒麦芽各10克,焦大白、茶叶各4克。
制法:将上述材料一同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1剂
6.茯苓栗子粥治小儿消化不良
材料:取茯苓15克,栗子25克,大枣10个,粳米100克。
做法:加水先煮栗子、大枣、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时徐徐加入,搅匀,煮至栗子熟透。
功效:本方茯芩补脾利湿,栗子补脾止泻,大枣益脾胃。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
7.治疗小儿消化不良良方
1).小米山药糊
材料:小米、山药等量,白糖适量。
制法:将小米、山药研为细末,混勻,每次取30?50克,加水煮糊,调入白糖哺喂。 每日1~2次。
功效:健脾益胃。
适应证:小儿消化不良、腹泻。
2).鸡内金饼
材料:鸡内金2个,面粉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鸡内金焙干,研为细末,加面粉、白糖及清水调匀,制成薄饼烙熟后食用。 每日1剂
功效:补脾健胃、消积化淤。
适应证:小儿消化不良、食欲缺乏。
3).山楂麦芽汤
材料:山楂、炒麦芽各9克。
制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和中健胃、消积化滞。
适应证:小儿消化不良。
4).山楂橘皮汤
材料:山楂、橘皮各10克,生姜3片
制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健睥理气、消积化滞。
适应证:小儿消化不良。
8.来碗陈皮水,消食健脾胃
用生姜3片、大枣3颗,加陈皮1~2片煮汤,或者泡水服用,既可以暖胃,又能调理胃肠功能。
小儿捏脊治疗什么 小儿厌食
捏脊方法:患儿俯卧或侧卧,家长用常规捏脊手法从长强向大椎捏脊4-6遍,从第2遍开始,采用重提手法,每捏3下,提1下,当按捏至背部的脾俞和胃俞,稍用力向上提3次,然后配合按揉脾俞,胃俞,分推上背部,补脾经,揉板门等。
常用按摩法:先用拇指分别按在小儿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的脾俞穴上,用指端着力点按,一按一松,连按21次,再用两手拇指指腹按揉脾俞穴3分钟;接着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在患儿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的胃俞穴,用指端着力点按,一按一松,连按21次;然后再用两手拇指指腹按揉脾俞3分钟;然后用两手掌分别按在第1胸椎两侧肌肉上,自上而下从中间向两侧分推,自第1胸椎开始,每推数次后向下移动一点,至第12胸椎为1遍,连推5-6遍。
别以为只是小问题很可能是缺什么 积食
如果宝宝头发竖着长,还伴有不爱吃饭,不思饮食的问题,那很有可能是宝宝积食导致的。
可采用小儿推拿:捏脊治疗。
做法:在宝宝脊椎从下往上用双手捏脊,每天睡前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每次捏3—5分钟为宜,可治疗宝宝积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