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炙麻黄性状

炙麻黄性状

【别名】

龙沙、狗骨、卑相、卑盐

【来源】

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草质茎。8~10月间割取绿色细枝,或连根拔起,去净泥土及根部,放通风处晾干或晾至6成干时,再晒干。放置干燥通风处,防潮防霉。

【性状】

①草麻黄

又 名:田麻黄。茎呈细长圆柱形而微扁,少分枝,直径约1~2毫米,通常切成长约2~3厘米的小段。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走棱线,手触之微有粗糙感,节 明显,节间长2.5~6厘米。节上有膜质鳞叶2片(稀3片),长约3~4毫米,上部灰白色,锐长,三角形,尖端反曲,基部棕红色,连合成筒状。茎质脆,易 折断,断面略纤维性,外圈为绿黄色,中央髓部呈红棕色。气微香,味微苦涩。

②木贼麻黄

茎呈细长圆柱形,多分枝,较草麻黄稍细,直径约 1~1.5毫米。表面草绿色至黄绿色,有纵走棱线,手触之无粗糙感,节间长1.5~3厘米。节上有2片(稀3片)膜质鳞叶,长约1~2毫米,上部为短三角 形,灰白色,尖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至黑棕色,连合成筒状。其他与上种相似。

③中麻黄

呈细长圆柱形,直径为1.5~3毫米,全草呈黄绿色,节上的膜质鳞叶为3片轮生,长约2~3毫米。灰白色,先端锐尖,节间长2~6厘米,手触之有粗糙感。

三者均以干燥、茎粗、淡绿色、内心充实、味苦涩者为佳。

【性味】

辛、微苦,温。

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方剂

1、清喘汤

组成:炙麻黄9克,细辛9克,射干9克,生石膏24克,五味子9克,炙甘草9克,法半夏9克。

用法: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效:宣肺化痰,平喘止咳。

2、加味前胡汤

组成:前胡12克,杏仁9克,桑叶12克,知母12克,麦冬9克,黄芩9克,银花15克,款冬花15克,枇杷叶12克,桔梗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化痰,宣肺利气。

3、麻杏二三汤

组成:炙麻黄10克,杏仁10克,化橘红12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炒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6克,茶叶6克,诃子6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病情较重者,每日1.5剂,日服3次。

功效:化痰蠲饮,降气平喘,兼益肺脾。

4、七子定喘汤

组成:葶苈子10克,莱菔子9克,苍耳子8克,五味子5克,黄荆子9克,白芥子8克,紫苏子9克。

用法:布包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顺气降逆,化痰消食。

治疗尿床偏方

煎炙麻黄

原料:炙麻黄、五味子、山药、益智仁各10克。

做法:先用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两次,将两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治疗小儿遗尿偏方

蜂房末

原料:蜂房焙干研末,每次服3~5克,加白糖少许。

做法:开水冲服,每日两次,对肾阳不足之遗尿者效果好。

黑胡椒粉

原料:黑胡椒粉适量。

做法:每晚睡前放肚脐窝中以填满为度,然后用伤湿止痛膏覆盖。24小时一次,7天为一疗程,1~3个疗程即可治愈。

韭菜子粉

原料:韭菜子15克,面粉适量。

做法:将韭菜子研成细粉,和面粉做饼蒸熟服用,适用于肾气不足之遗尿。

炙麻黄与生麻黄的区别

麻黄是临床常用药物,性温,味辛、微苦,具有发汗、平喘、利水的功效。应用上有生麻黄与炙麻黄的区别,二者的功效有一定的差别。

生麻黄:辛散作用较强,长于发汗解表利水,多用于外感风寒之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等风寒表实证,常配伍桂枝增强其发汗解表之力;还可用于风水浮肿,常配伍生姜、白术等。

炙麻黄:用蜂蜜拌炒后,辛散作用减弱,发汗解表利水的功效减低,但宣肺平喘的作用增强,多用于肺气壅遏所致的咳喘证,与石膏、杏仁等配伍还可用于热邪壅肺所致的咳喘证。

炙麻黄的作用

1、用于风寒表证。本品辛温升散之性较强,能开泄腠理、透发毛窍,以外散侵袭肌表的风寒邪气。在发散风寒药中,其发汗作用最强,为重要的发汗解表药。宜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治疗此证,麻黄与桂枝相须为用,更能增强发汗、散寒以解表之力。又因其兼有平喘的功效,对风寒表实而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宜,如《伤寒论》麻黄汤。本品亦可与其他发散风寒药同用,如《和剂局方》十神汤,其与紫苏等药配伍。

2、用于喘咳证。本品辛散而微兼苦降之性,可外开皮毛的郁闭,以使肺气宣畅;内降上逆之气,以复肺司肃降之常,故善平喘,为主治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并常以杏仁等止咳平喘药为辅助。对于风寒外束,肺夫宣降之喘急咳逆,最宜使用本品,其发散风寒与平喘的功效,能全面针对该证的病因病理,如《和剂局方》三拗汤。对肺热壅盛而肺气上逆之喘咳,本品仍可宣降肺气以收平喘之剂,如《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喘咳而痰多者,尚须配伍化痰之药,如《摄生众妙方》定喘汤,其与款冬花、半夏、苏子等同用。

3、用于水肿。本品利尿退肿,可用于水肿小便不利之证。因其上宣肺气、发汗解表,可使肌肤的水湿从毛窍外散,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下助利尿之力,故宜于水肿初起,而有表证者。《金匮要略》甘草麻黄汤,其与甘草同用,即可获效。如再配伍其他发汗解表药和利水退肿药,则疗效更佳,如《金匮要略》越婢加术汤,其与生姜、白术等同用。

此外,本品发散风寒的作用,还可以治疗风寒所致疮疹或皮肤瘙痒,鼻渊(鼻窦炎)、鼻窒(慢性鼻炎)之鼻塞不通或流涕不止。其散寒通滞之效,尚可用于风寒痹痛及阴疽漫肿无头,皮色不变等证。

连花清瘟胶囊是中药还是西药

莲花清瘟胶囊属于中成药制剂。

莲花清瘟胶囊的主要组成成分为中药,包括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因此属于中成药制剂。

风寒感冒吃什么中药 麻黄发汗解表

麻黄性辛温,微苦,归肺,膀胱经。

功效主治:发汗解表-风寒感冒;宣肺平喘-咳嗽气喘;利水消肿-风水水肿;散寒通滞-风寒痹症,阴疽,痰核。

用法用量:煎服2-9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宜灸用。

使用注意事项:发汗力强,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

麻黄辛散苦泄,发汗力强,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证,又善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麻黄的炮制方法

麻黄一般分为生麻黄和炙麻黄,不同的炮制方法是麻黄产生了不同的作用,生麻黄的发散风寒作用强一些,而炙麻黄的平喘止咳作用强一些,在临床上应该区分使用。

一般麻黄生用,我们见到的一般都是麻黄的草质茎,下面有比较粗的木质茎,很粗,面上有那种棕褐色的,或者棕色的那种比较粗的木质茎,这个长的木质茎,因为麻黄长在一些沙质地里面,它的叶片已经退化了。其实它的叶片就包裹在它的结,麻黄的结上,已经退化成一个薄膜状了。这个在植物学里面把它叫做鳞叶,就是鱼的鳞甲,鳞片那个鳞,鳞叶,只有两三毫米包在茎上,成了一个薄膜状,因为它减少水分的蒸发,所以实际上用的是草质茎。直接把它采了,阴干,保证它的质量,把它切断了,一段一段的,这样子用它的发汗作用比较强。现在研究它的发汗与它含的挥发油关系最为密切,生用挥发油没有受到破坏,没有减少。

另外呢,麻黄如果用蜂蜜来炒,就叫炙麻黄或者叫蜜炙麻黄。这样在炒的时候它里面的芳香油可能有一定的损耗,相对来说,它发汗解表的作用就减弱了,它的平喘止咳的作用就相对增强了,而且蜂蜜本身有一定的平喘止咳作用。所以说没有外感风寒,比如说肺热咳喘,一般就用蜂蜜来拌炒,用的是炙麻黄。那么麻黄整个用它这个草质茎,前人认为这个作用比较峻猛。如果把麻黄捣绒,就把它捣绒就象我刚才讲的象乱麻一样,它的药性就变得相对的缓和一些。因为这个捣绒主要就把它茎髓里面的一些成分很容易变成粉末状,然后把它去掉了,剩下来的就是外部的纤维为主。这样子它的有效成分去掉了很多,所以它各方面的作用都有所缓和,所以一般就认为适合于儿童,或者适合于老人,对耐受性比较小的这种情况作用比较缓和。但是有的人提出,既然你把很多有效成分丢掉了,能不能减少用量?不用那么多,它就不峻猛了,也比较缓和了,当然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

但麻黄绒和减少用量以后,是不是完全相等?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如果是完全相等的,那将会有很大的贡献。

连花清瘟胶囊和颗粒有什么区别 从成分上看:没有区别

连花清瘟胶囊成分: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辅料为:淀粉。

连花清瘟颗粒成分: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

从上二者的药品说明书中可以得知,二者在成分上是没有区别的。

血府逐瘀汤加减怎样自制

血府逐瘀汤加减的做法如下:桃仁12g,红花、柴胡、枳壳、当归、 牛膝、牛蒡子、生地黄各9g,川芎、赤芍、桔梗、甘草 各5g,紫苏子、炙麻黄各12g。每剂水煎2次、混匀,分 早、晚2次口服,每日1剂,连服30天为宜。兼有表寒 证者,宜去生地黄,用生麻黄取代炙麻黄,加用紫苏叶、 桂枝;兼有寒邪者,可加干姜、细辛;发生风热犯肺时, 宜加用黄芩、鱼腥草、生石膏;若为肺肾两虚久哮,宜 可改用熟地黄,并加人红参、蛤蚧、黄芪、紫河车等。 能活血化瘀、疏肝解郁、宣肺平喘;主要用于防治支气 管哮喘发作,如口唇发绀、肢冷、面色青灰、爪甲发绀、 指尖不温或有肌肤甲错、颈静脉怒张、舌青或有瘀点、 舌下脉络紫或怒张、寸口之脉细涩。

白前的功效与作用 泻肺降气

白前甘能缓,辛能散,温能下,以其长于下气,故主胸胁逆气,咳嗽上气。二病皆气升、气逆,痰随气壅所致,气降则痰自降,能降气则病本立拔矣。白前性温,走散下气,性无补益。用于慢性支气管哮喘,可与炙麻黄、苏子等同用。用于慢性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发热者,可与桑白皮、生地、地骨皮、茯苓、炙麻黄、生姜水煎服,如白前汤。

遗尿的偏方

蜂房末

原料:蜂房焙干研末,每次服3~5克,加白糖少许。

做法:开水冲服,每日两次,对肾阳不足之遗尿者效果好。

煎炙麻黄

原料:炙麻黄、五味子、山药、益智仁各10克。

做法:先用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两次,将两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黑胡椒粉

原料:黑胡椒粉适量。

做法:每晚睡前放肚脐窝中以填满为度,然后用伤湿止痛膏覆盖。24小时一次,7天为一疗程,1~3个疗程即可治愈。

连花清瘟胶囊孕妇可以吃吗

孕妇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莲花清瘟胶囊。

莲花清瘟胶囊是中成药,材料中包含炙麻黄,因此药物成分中含有麻黄碱成分,会影响到胎儿的供氧。但是这个药没有发生过孕产妇的不良反应,同样也没有试验证明其对孕产妇的反应,因此孕妇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莲花清瘟胶囊。

相关推荐

麻黄的药用价值

为重要的药用植物,生物碱含量丰富,仅次于木贼麻黄。木质茎少,易加工提炼;由于常生于平原、山坡、河床、草原等处,故易于采收,因此在药用上所用的数量往往较木贼麻黄为多,为我国提制麻黄碱的主要植物。 麻黄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生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增强了润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力胜。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蜜麻黄绒作用更为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

麻杏石甘汤的方剂

方剂1 【来源】《伤寒论》 【组成】麻黄四两(今9克),杏仁五十个(今9克),炙甘草二两(今6克),生石膏半斤(今24克)。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今1400毫升),煮麻黄,减二升(今400毫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今400毫升),去渣,温服一升(今200毫升)。 【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身热不解,咳嗽喘逆,气急鼻扇,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方论】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郁热致喘之主方,病变重心在邪热壅肺。若表证仍在,乃用麻黄宣肺,以发散在表之寒。汗

气管炎咳嗽该怎么办呢

葛红汤治慢性支气管炎 【功能主治】化痰止咳,解痉活血。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处方组成】葛根30克,红花6克,光杏仁10克,鱼腥草15克,川贝母、百部、款冬花各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加减】寒痰阻肺者,加炙麻黄、干姜、白芥子、制半夏;痰热阻肺,加连翘、桑白皮、黄芩、枇杷叶;肺气不足者,加党参、黄芪;肺阴不足者,加南北沙参、天麦冬;肾不纳气者,加熟地、萸肉、淮山药、五味子、补骨脂、蛤蚧。 金银咳止汤治气管炎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理气化痰。主治急性支气管炎。 【处方组成】金荞麦3

中医怎样医治寒痰凝积型附睾结核

寒痰凝积型附睾结核症状:附睾结核如豆,扪之无痛,阴囊潮湿 而凉,伴肢体畏寒,骨节酸楚,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治宜温 阳散寒,化痰散结。方药用阳和汤加减:熟地黄15克,白芥子6 克,鹿角胶12克(烊化),炒桂枝6克,炙麻黄3克,猫爪草30 克,法半夏12克,炙甘草5克。

连花清瘟胶囊儿童可以吃吗 莲花清瘟胶囊是什么药

莲花清瘟胶囊的主要成分为: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辅料为:淀粉。 莲花清瘟胶囊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症见:发热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等。

猪流感中医治疗

1.风热犯卫 【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银花、连翘、桑叶、菊花、桔梗、牛蒡子、竹叶、芦根、薄荷(后下)、生甘草。 2.热毒袭肺 【主症】高热,咳嗽,痰黏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解毒。 【方药】炙麻黄、杏仁、生石膏(先煎)、知母、浙贝母、桔梗、黄芩、柴胡、生甘草。 3.毒热壅肺 【主症】高热不退,咳嗽重,少痰或无痰,喘促短气,头身痛;或伴心悸,躁扰不安。舌脉:

支气管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学的“咳嗽”、“痰饮”、“哮证”、“喘证”等范畴。中医药方对支气管炎有明显的疗效,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炎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肺燥感寒型 症状:咳嗽阵作,痰少,形寒,饮食减少,口燥不欲饮,舌苔薄白,脉象小滑。 治法:散寒清肺,顺气化痰。 方药:生甘草4.5克,炙麻黄2.4克,杏仁9克,蒸百部9克,苏子9克,炙紫苑12克,炙白前6克,炙款冬6克,海哈壳12克,炙枇杷叶9克。 用法:水煎服。 2、风热袭肺型 症状:咳嗽夜间喘甚,吐黄痰,身体疼痛,纳呆,大便两日未下,舌苔黄腻,脉象浮数。 治法

气管炎止咳化痰偏方

葛红汤治慢性支气管炎 【功能主治】化痰止咳,解痉活血。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处方组成】葛根30克,红花6克,光杏仁10克,鱼腥草15克,川贝母、百部、款冬花各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加减】寒痰阻肺者,加炙麻黄、干姜、白芥子、制半夏;痰热阻肺,加连翘、桑白皮、黄芩、枇杷叶;肺气不足者,加党参、黄芪;肺阴不足者,加南北沙参、天麦冬;肾不纳气者,加熟地、萸肉、淮山药、五味子、补骨脂、蛤蚧。 金银咳止汤治气管炎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理气化痰。主治急性支气管炎。 【处方组成】金荞麦3

冬天泡脚放什么好

生姜:生姜能帮助刺激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冬天容易手脚冰凉,怕冷的人群可以多用生姜泡脚 艾叶:艾叶性温,无毒,具有祛寒湿,理气血等作用,用艾叶泡脚能改善寒湿体质,同时对肺部功能改善也有帮助。 红花:红花泡脚可以温暖全身,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还有助于防治失眠。冬季容易长冻疮,皮肤干裂的人群多用红花泡脚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 桂皮:桂皮又称肉桂或香桂,有散寒止痛,化瘀活血,健胃强体的功效,可以帮助温肾阳,多用桂皮泡脚可以起到缓解因肾病导致的水肿症状。 麻黄:麻黄性温,味辛,苦,有较强的发汗解

白前的功效与作用 下痰止嗽

白前保定肺气,治嗽多用。以温药相佐使,则尤佳。有很好的止咳化痰作用,有很好去寒作用,药性平缓,不管是寒嗽还是热嗽都可以治疗,主治气逆咳嗽、肺实喘满、咳嗽、多痰。用于风寒咳嗽,可与炙麻黄、杏仁等同用。用于痰湿壅肺、咳嗽痰多,可与半夏、陈皮、生姜等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