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发热推拿手法总结

小儿发热推拿手法总结

小儿发热多半因外感六淫和饮食内伤所致。小儿形气未充,腠理疏薄,邪气从口鼻皮毛侵入,郁闭肺气,人体卫气被扼于里,正邪相争而发热,使用"打马过天河"和"推六腑"配合共同达到清热解毒,发汗解表之功;小儿脾胃功能弱,平时应当“留得三分饥”,适时适量喂养,食积发热的小儿一般有以下前兆:舌苔白厚腻、口臭、烦躁、手足心热、腹部发热、大便干结,若出现食积端倪,家长应尽快选择"揉板门"、"揉天枢"配合"推六腑"进行化积导滞、通腑泄热,小儿发热时注意饮食清淡,进食粥水为宜,忌腥荤、生冷之品。

小儿推拿疗法,亦称“小儿按摩术”,是在中医儿科学和中医推拿学的基本理论指导下,根据小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在其体表特定的穴位或部位施以手法,以防病、治病或助长、益智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也是中医的一种独特疗法。小儿推拿是中医学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专门用于防治小儿疾病,又自成体系的保健和治疗方法。早在明代,小儿推拿即已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

小儿发烧推拿手法,以上就做了详细的介绍,对于很多的家长来说,学会推拿,就能当孩子在发烧的时候,能通过推拿的这种方法,尽快的缓解自己孩子的发烧,所以作为家长,要对以上内容有一个了解,当孩子发烧的时候可以通过推拿,帮助孩子尽快治疗改善。

小儿发烧推拿手法

一、开天门100次

1、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2、手法:推法——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推50~100次。

4、功用:醒脑、镇惊、安神。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

二、推坎宫100次

1、位置: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

2、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推50~100次。

4、功用:疏散解表、提精神。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

三、运太阳100次

1、位置: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

2、手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称运法。此法以顺时针运为补,逆时针运为泻。

3、操作:用中指指端运,称“运太阳”。运50~100次。

4、功用:开窍、醒神。

5、要领: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的肌肉组织。频率为每分钟80~120次为宜,运时向耳廓方向稍用点力。

四、清肺经200次

1、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2、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此处选用清肺经,推100~300次。

4、功用:用清法能清热解表,止咳化痰,用补法补肺益气。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此处一定要注意推动的方向,这与补泻有关,补泻弄错了治疗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因此家长一定要看仔细。

五、清天河水200次

1、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2、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推天河水”,或称“清天河水”。推100~200次。

4、功用:此穴性温凉平和,能清热解表、泄火除烦,用于治疗热性病症,清热而不伤阴。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六、退六腑200次

1、位置:在前臂尺侧(小指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2、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推100~200次。

4、功用:清热、凉血、解毒。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肘到腕,不可反向操作!

小儿发热推拿怎么做呢

1、开天门100次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手法:推法--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推50~100次。功用:醒脑、镇惊、安神。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

2、推坎宫100次

位置: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推50~100次。

3、运太阳100次

位置: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手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称运法。此法以顺时针运为补,逆时针运为泻。操作:用中指指端运,称运太阳。运50~100次。

4、清肺经200次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此处选用清肺经,推100~300次。

小儿推拿治发热的次数和手法

小儿推拿治发热一天可以推几次

1、小儿推拿一天做一次就可以了小儿推拿也是中医比较经典的一部分,所以它讲的也是综合调理,一次把这些都做了就可以了,没必要分两次的,因为这些都是共通的东西。在中医看来病因病机都是一样的,治疗也是一样的。

2、小儿推拿主要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起到降温的作用。推拿手法为推天河水。天河水穴位于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间。家长可用食指、中指,从手腕到肘窝呈单方向推,一天一次,每次100~200下。此法常用于治疗发热、烦躁不安、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小儿发热推拿手法

1、开天门100次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手法:推法——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推50~100次。功用:醒脑、镇惊、安神。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

2、推坎宫100次

位置: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推50~100次。功用:疏散解表、提精神。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

3、运太阳100次

位置: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手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称运法。此法以顺时针运为补,逆时针运为泻。操作:用中指指端运,称运太阳。运50~100次。功用开窍、醒神。要领: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的肌肉组织。频率为每分钟80~120次为宜,运时向耳廓方向稍用点力。

4、清肺经200次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此处选用清肺经,推100~300次。功用:用清法能清热解表,止咳化痰,用补法补肺益气。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此处一定要注意推动的方向,这与补泻有关,补泻弄错了治疗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因此家长一定要看仔细。

小儿发烧的推拿手法 潮热推拿手法

治则:调达气机,清脏腑热。

推拿处方 :推三关,退六腑,推心经,运内八卦,分阴阳,掐十王,捞明月,运斗肘。

推拿方义:推三关,退六腑,捞明月,运斗肘,以开腠理,解肌热;推心经,运内八卦,分阴阳,滋阴液,以清除五心之余热;掐十王,以清热醒神。

小宝宝拉肚子怎么推拿

小儿拉肚子可以分型进行推拿:

寒湿型拉肚子

治则:散寒化湿,温中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摩腹,补大肠,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推拿方解:推三关,揉外劳宫温中散寒;补脾经,补大肠与摩腹能健脾化湿;揉龟尾和足三里能理肠止泻;全方共奏散寒化湿,温中止泻之功。

辩证加减:腹痛,肠鸣重者,加揉一窝风,摩腹,拿肚角;体虚加捏脊,惊惕不安加开天门,清肝经,掐揉五指节;恶寒发热者加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拿风池。

湿热型拉肚子

治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推拿手法:清大肠,退六腑各300次,清补脾经,清胃经各200次,推下七节骨,揉龟尾各100次。

推拿方解:清大肠,退六腑能清泻肠道湿热;清胃经及清补脾经能泻脾胃湿热;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揉龟尾能理肠止泻,全方共奏清热利湿,分利止泻之功。

辩证加减:发烧加清天河水;高热,烦渴引饮,小便短黄者加揉小天心,揉二马,清天河水;呕吐较频者加推天柱骨;腹痛明显者,加分退腹阴阳;腹胀纳差者加运内八卦,揉板门揉按足三里。

伤食型拉肚子

治则:消食导滞,助运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运内八卦,摩腹各300次;清胃经,清大肠经,退六腑各200次,揉龟尾100次。

推拿方解:补脾经能健脾消食;运内八卦能消宿食,降胃逆;摩腹善消宿食;清胃,清大肠及 退六腑能清胃热,消食导致;揉龟尾能理肠止泻。全方共 奏消食导滞,助运止泻之功。

辩证加减:脘腹胀满甚者加揉脾俞,揉胃俞;腹痛甚者加拿肚角;呕吐较频者加推天柱骨;平素体虚者,改清脾胃经为补脾经。

脾虚型拉肚子

治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补大肠,摩腹各300次,揉外劳宫200次,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各100次,捏脊20次。

推拿方解:补脾经与补大肠能健脾益气;揉外劳宫温中健脾;摩腹,捏脊能温阳消食;推上七节骨,揉龟尾能理肠止泻。

辩证加减:神疲乏力,食少腹胀者,加揉脾俞,揉胃俞,运内八卦,按揉足三里;久泻不止者,加按揉百会;伴粪质清稀,完谷不化,形寒肢冷等肾阳亏虚症状者,加补肾经,揉外劳宫。

小儿内热发烧怎么推拿

家长注意到孩子发热,除了观察发热程度,还要了解孩子是否有其他不舒服的表现,以便帮助了解小儿发热的原因,并根据发热的原因选择正确的调养方法,一般把发烧分成外感发烧,内热发烧两类,其中内热发烧又包括肺胃实热,阴虚发热等类型,因此推拿时应分型选择推拿手法:

肺胃湿热型发烧推拿手法

主证:高热,面赤,烦躁,气喘,不思饮食,渴而欲饮,便秘,溲黄,舌红苔燥,脉数实,指纹深紫。

治则:清泻里热,理气消滞。

推拿处方:清肺经,清胃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水底捞明月,清天河水,退六腑,揉天枢,摩腹。

推拿方解:清肺经,清胃经能清肺胃二经实热;清大肠,揉天枢,摩腹以疏调肠腑结滞,通便泄热;清天河水,退六腑,水底捞明月以清热除烦;揉板门,运内八卦以理气消食。

阴虚内热型发烧推拿手法

主证:午后潮热, 手足心热,盗汗或自汗,形体瘦削,心烦少寐,舌红苔薄,脉细数,指纹淡紫。

治则:滋阴清热。

推拿处方:揉二马,补肾经,补脾经,清天河水,运内劳宫,按揉足三里。

推拿方解:揉二马,补肾经,补肺经能滋肾养肺,壮水制火;清天河水,运内劳宫可调和阴阳,清虚热;补脾经,按揉足三里以和胃健脾,增进食欲;揉涌泉可引热下行。

加减:自汗盗汗者加揉肾顶;烦躁不安者,加清肝经,清心经。

宝宝受惊怎么推拿

推心经

定位:位于中指末节螺纹面。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从患儿中指之间往指根处直推100次,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推拿功效:推心经具有养心安神,清热除烦的作用,主治小儿惊烦不宁,夜啼,五心烦热,高热神昏,身热无汗,失眠等症。

清肝经

定位:位于食指末节螺纹面。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从患儿食指指间往指根处直推100次,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推拿功效:清肝经具有熄风镇惊,养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癫痫,发热,口苦,咽干,目赤等病症。

分推大横纹

定位:位于腕掌横纹处,近拇指端称阳池,近小指端称阴池。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从患儿大横纹正中总筋处向两侧分推100次,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推拿功效:推大横纹有行滞消食,养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烦躁不安,腹胀腹泻,呕吐,痰涎壅盛等病症。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

1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图解:按摩大椎穴、阿是穴 功效: 一般常选用大椎穴、阿是穴等,对于宝宝的肺热有一定效果的,可以每天做一次,每次做10分钟,做个穴位的按摩,有利于身体健康。 位置: 大椎穴位于人体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阿是穴又名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这类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

2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图解:按摩迎香穴清肺热 功效: 点揉迎香穴具有清热散风、祛燥润肺、宣通鼻窍的作用。 位置: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约0.5寸、鼻唇沟中。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顺逆各揉搓20~30次,以迎香穴发酸、发胀、发热为度。

3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图解:按摩合谷穴“降温” 功效: 中医认为“肺主通调水道”,肺不好的人容易生痰、口干等,肺有热往往表现为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咽喉肿痛、便秘等。 位置: 按摩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中医认为,大肠与肺相表里,临床上很多肺热的患者,针刺合谷穴往往能收到较明显的效果。

4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图解:劳宫穴 功效: 劳宫穴在掌心横纹中,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按摩它能 起到清心和胃、消除面疮的作用。 位置: 劳宫穴的位置在中指及无名指往下延伸交会的凹陷处。在手掌有两条比较大的掌纹相交成“人”字形,沿中指中线向手掌方向延伸,经过“人”字相交点的下方区域,这个重合的地方就是劳宫穴。

小儿哮喘怎么推拿

小儿哮喘

治疗原则:降气化痰,平喘。推拿方:清肺经,推揉膻中,揉天突,搓摩胁肋,揉肺俞,运内八卦。发热加清天河水,畏寒加推三关,揉外劳;久病体虚,肾不纳气者加推三关;补脾经,补胃经,揉丹田,清肺经改为补肺经。

清肺经

位置:环指掌面。(无名指掌面)

推拿手法:拇指在患儿的无名指掌面,自指根向指尖直推100-300次。

推拿功效:清肺经能清热宣肺。主要用于治疗哮喘,感冒,咳嗽,自汗,盗汗等。

推揉膻中

位置:位于两乳头连线之中点处。

推拿手法:中指按于患儿膻中穴,顺时针旋揉50-100次,再逆时针旋揉50-100次。

推拿功效:推揉膻中能止咳平喘,主要用于治疗小儿哮喘,咳嗽等。

揉天突

位置: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推拿手法:将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以顺时针方向揉按天突30-50次,力度轻柔,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推拿功效:揉天突可以降逆止呕,理气平喘,主治小儿哮喘,打嗝,咳嗽,呕吐,咽喉炎,咽喉肿痛等症。

揉肺俞

位置:位于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先以顺时针方向揉按肺俞50-100次,再以逆时针方向揉按50-100次。

推拿功效:疏风解表,宣肺止咳。主治哮喘,咳嗽,痰鸣,胸闷,胸痛等症。

打嗝推拿什么部位

揉攒竹3-5分钟

定位:眉内侧凹陷处。

推拿手法:推拿者用两手的拇指由轻到重持续按揉小儿眉内侧凹陷处的攒竹穴,揉3-5分钟。

揉天突15次

定位:胸骨上窝正中。

推拿手法:推拿者用中指指腹在小儿胸骨上窝正中的天突穴处按揉15次。

揉膻中1分钟

定位: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推拿手法:推拿者用中指或拇指指腹按揉小儿两乳头连线中点处的膻中穴1分钟。

摩腹部5分钟

定位:腹部中间,肚脐周围。

推拿手法:推拿者用手掌或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在小儿的腹部轻轻摩动,顺时针,逆时针各5分钟。

小儿发热怎么推拿 小儿暑热推拿

小儿暑热,可选择清肺经,清胃经,清心经,清天河水,退六腑,补脾经,补肾经,揉小天心各1分钟。

推拿好处:清肺经,清心经,清天河水,推六腑,揉小天心可清暑泄热,补脾经,补肾经以益气养阴。

小儿发热推拿手法图解 小儿外感发热推拿

小儿外感发热,可选择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运耳后高骨各一分钟,清肺经,清天河水各3分钟;风热表现,加上推脊2分钟;风寒表现则加推三关1分钟,掐揉二扇门,拿风池各3-5次。

推拿好处: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运耳后高骨,能有助于祛除在表的邪气;清肺经,清天河水,能有助于清热;推脊以加大清热的力度;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重在帮助发汗退热。

相关推荐

儿童打嗝的推拿手法 揉膻中1分钟

定位: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推拿手法推拿者用中指或拇指指腹按揉小儿两乳头连线中点处的膻中穴1分钟。

打嗝推拿什么部位 揉天突15次

定位:胸骨上窝正中。 推拿手法推拿者用中指指腹在小儿胸骨上窝正中的天突穴处按揉15次。

小儿推拿发烧手法图解 肺胃实热推拿手法

治则:清泻里热,理气消食。 推拿处方:清肺经,胃经,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清天河水,退六腑,揉天枢。 推拿方义:清肺经,胃经以清肺,胃两经实热,配清大肠,揉天枢疏调肠腑结滞,以通便泻水;清天河水,退六腑清热除烦;揉板门,运内八卦理气消食。

小儿发热怎么推拿 小儿肺胃实热推拿

小儿肺胃实热,可选择清肺经,清胃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各1分钟,清天河水,退六腑各2分钟,揉天枢,顺时针摩腹各2分钟。 推拿好处:清肺经,清胃经,能帮助清除肺胃的实热;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揉天枢,顺时针摩腹,有助于促进消化,帮助排便,以退内热;清天河水,退六腑,重在清热退热。

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按摩

小儿推拿疗法是运用各种手法作用于小儿身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传统方法,这种方法有促进气血流行、经络通畅、神气安定、脏腑调和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系疾病、肺系疾病,小儿推拿手法应以轻快柔和为原则,取穴要以经络脏腑、阴阳气血、寒热虚实理论为指导,根据病情灵活取穴,所以宝宝如果出现了感冒流鼻涕需要做推拿手法的话,建议是由专门的小儿推拿医生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选用穴位进行专业的推拿治疗。

小儿拉肚子推拿手法 小儿湿热型拉肚子推拿手法

治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推拿手法:清大肠,退六腑各300次,清补脾经,清胃经各200次,推下七节骨,揉龟尾各100次。 推拿方解:清大肠,退六腑能清泻肠道湿热;清胃经及清补脾经能泻脾胃湿热;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揉龟尾能理肠止泻,全方共奏清热利湿,分利止泻之功。 辩证加减:发烧加清天河水;高热,烦渴引饮,小便短黄者加揉小天心,揉二马,清天河水;呕吐较频者加推天柱骨;腹痛明显者,加分退腹阴阳;腹胀纳差者加运内八卦,揉板门揉按足三里。

小儿推拿胃经怎么推

揉按承泣 定位: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先用顺时针方向揉按2分钟,再以逆时针方向揉按2分钟。注意力度适中。 功效主治:按揉承泣具有明目定神,舒筋活络的功效,主治小儿近视,目赤肿痛,流泪,夜盲,口眼㖞斜等病症。 揉按四白 定位:位于面部,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处。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先以顺时针方向揉按2分钟,再以逆时针方向揉按2分钟,力度适中。 功效主治:按揉四白具有祛风明目,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小儿目赤肿痛,口眼㖞斜,青光眼,夜盲,鼻窦炎,胆道蛔虫症,头痛,眩晕等病症

小儿鼻炎推拿手法图解 掐按淮头

定位:位于鼻尖端。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端掐按淮头3-5次,然后用中指顺时针方向揉按50-100次,以局部有酸痛感为度。 功效:每天推拿2-3次,有疏风解表,清热消炎的作用,主治小儿鼻炎,发热,头痛,夜啼,慢惊风等病症。

小儿支气管肺炎怎么推拿按摩

风寒闭肺型支气管肺炎推拿手法 症状:发热无汗,头痛,咳嗽痰白,恶寒不渴,甚则气急喘息,舌质淡红,苔白或腻,脉浮数,指纹浮红。 推拿取穴:肺经,大肠,天河水,二扇门,天突,风池,肺俞,胸背部。 推拿手法: 1.患儿取坐位,推拿者用左手握患儿左手,右手依次清肺经,大肠300次,清天河水400次,揉二扇门50次。 2.患儿取坐位,推拿者站其身侧,先用按法推拿天突,风池,肺俞各2分钟;再用擦发推拿胸背部各3分钟。 风热壅肺型支气管肺炎推拿手法 症状:恶风发热,汗少,口渴,咳嗽气促,咽干鼻煽,舌质红或边尖红,苔黄,

小儿湿疹中医按摩 小儿湿疹穴位推拿手法

定位:曲池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推拿手法推拿者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旋转按摩曲池穴3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定位:板门位于双手拇指近侧,在手掌肌肉隆起处。 推拿手法推拿者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旋转按揉小儿的板门穴3分钟。 定位:屈膝,血海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处。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旋转按揉血海穴3分钟。 定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处。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旋转揉按足三里穴3分钟。 定位:脾俞位于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推拿手法: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