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的介绍
甘油的介绍
丙三醇,国家标准称为甘油,无色、无臭、味甜,外观呈澄明黏稠液态,是一种有机物。
丙三醇,能从空气中吸收潮气,也能吸收硫化氢、氰化氢和二氧化硫。难溶于苯、氯仿、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石油醚和油类。 丙三醇是甘油三酯分子的骨架成分。相对密度1.26362。熔点17.8℃。沸点290.0℃(分解)。折光率1.4746。闪点(开杯)176℃。急性毒性:LD50:31500 mg/kg(大鼠经口)。
甘油三酯的介绍
甘油三酯(TG)是脂质的组成成分,是甘油和3个脂肪酸所形成的脂。脂质组成复杂,除甘油三酯外,还包括胆固醇、磷脂、脂肪酸以及少量其他脂质。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甘油三酯保持着动态平衡。血浆甘油三酯的来源主要有两种:①外源性:由食物中摄取的脂肪于肠道内,在胆汁酸、脂酶的作用下被肠黏膜吸收,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内合成甘油三酯。②内源性:体内自身合成的甘油三酯主要在肝脏,其次为脂肪组织。甘油三酯的主要功能是供给与储存能源,还可固定和保护内脏。血清甘油三酯测定是血脂分析的常规项目。
结球甘蓝的介绍
卷心菜 (cabbage),学名结球甘蓝,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capitata L.)是十字花科、芸薹属的植物,为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的变种。又名卷心菜、洋白菜、疙瘩白、包菜、圆白菜、包心菜、莲花白等。二年生草本,被粉霜。矮且粗壮一年生茎肉质,不分枝,绿色或灰绿色。基生叶多数,质厚,层层包裹成球状体,扁球形,直径10-30厘米或更大,乳白色或淡绿色;起源于地中海沿岸,16世纪西方人通过海陆传到传入日本,日本政府为了鼓励国民广泛食用,根据英文coleslaw音译为高丽菜(实际与高丽无关),后由日本传到我国与朝鲜王国。甘蓝具的耐寒、抗病、适应性强、易贮耐运、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在中国各地普遍栽培,是中国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春、夏、秋季的主要蔬菜之一。
约90%的成份为水,富含维生素C,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佳食物中排名第三。卷心菜 ,通称包菜,东北地区称疙瘩白。圆白菜和绿甘蓝和疙瘩白是三种菜,疙瘩白吃起来有一点辣,绿甘蓝长得像疙瘩白,但是吃起来不辣,圆白菜从侧面看要比另外两种要扁,而其他两种从哪个角度看比圆白菜鼓[1] 。
洋甘菊精油的植物介绍
植物外观:原产于英国,栽种于德国、法国和摩洛哥。罗马洋甘菊和德国洋甘菊有许多共同的特征:约30公分高,中心黄色,花办白色,略为毛茸茸的叶片。德国洋甘菊长得小,这两种洋甘菊的精油都含蓝香油烟(一种高效的抗过敏物质),但它主要存在于精油而非整株植物中。德国洋甘菊中的蓝香油烟含量稍为多一点,颜色为深蓝色,有时被称作『匈牙利洋甘菊』。
洋甘菊在拉丁语中被称为“高贵的花朵”,在古希腊被称为“苹果仙子”,埃及人将洋甘菊献给太阳,并推崇为神草,祭祀将其用作处理神经疼痛的问题,罗马时期以洋甘菊治疗蛇咬已是民众的基本常识。
产区:甘菊主要有三大产区,最上等的为德国甘菊,也被称为洋甘菊,其精油为蓝色液体,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在瓶壁内易产生乳白色絮状物,故很多香薰品牌均不出产此种。其次为罗马甘菊,但其身体功效比起舒敏功效则更为人们所赞赏。再次则是摩洛哥甘菊,其功效则极其细微。
洋甘菊因产地不同、功效不同而分为两种:罗马甘菊和德国甘菊。德国洋甘菊是美丽的天蓝色,比罗马甘菊更胜一筹,它叶片有苹果甜味,泛着温暖的草木香;花朵带有苹果香气,呈鲜绿色;花呈金黄色圆锥形;花心芳香结实。挑选干花时,以色泽别太深,叶片完整,干燥无潮湿者为好。
甘蔗的介绍
甘蔗是很好的水果,其不但营养丰富,食用时还可以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水果甘蔗经历了十几年的品种改良,先后出现了黑蔗、玉蔗、竹蔗、米蔗、黄皮果蔗。
最早的水果甘蔗是黑皮果蔗,它具有肉脆,汁甜的优点在当时极受人们的欢迎,但经历一段时间后,人们发现这黑皮果蔗吃多了后舌头会有粗糙感,跟多吃菠萝情况一样,经专家分析黑皮果蔗性质温火,吃多了人容易上火,特别清明时期的黑皮果蔗更甚,喉痛热盛者不宜。后来人们有清明黑蔗毒过蛇的说法。
黄皮果蔗是1995年从台湾引进的良种,皮色黄色,所以称黄皮果蔗,黄皮果蔗具有皮薄、汁饱、清甜、花香味,口感好的优点,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冬令水果之一,其味甘而性凉,有清热之效,能解肺热和肠胃热肺热咳嗽,痰多且痰色黄稠浓浊的人士。其含糖量十分丰富,约为18--20%。黄皮果蔗的糖分是由蔗糖、果糖、葡萄糖三种成分构成的,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还含有多量的铁、钙、磷、锰、锌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铁的含量特别多,每公斤达9毫克,居水果之首,故果蔗素有“补血果”的美称。
除此之外,黄皮果蔗还富含18种氨基酸,具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健胃之功效,其不仅可以生食,可榨汁加工成各类饮料,用途广泛,深受食客的喜爱。
在新会双水产的黄皮果蔗为此蔗中极品,在品质上远超过其他产地的黄皮果蔗,双水产的黄皮果蔗皮色黄中带绿,软硬适中,口感更佳,老少咸宜。
油豆角介绍
油豆角(PhaseolusvulgarisL.)是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为主)特有的一种优质菜豆品种,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可达到其干质量的20%以上。它的氨基酸组成及比例也比较合理,含有人体必须的18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含量较高。此外油豆角还富含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从口感与营养两方面讲,油豆角都是优质的菜豆。油豆角是一种冷敏性蔬菜,长时间置于不适宜的低温条件下容易发生生理伤害,表面水浸凹陷是最主要的冷害症状,严重影响油豆角的品质。油豆角在贮藏中容易发生的主要问题是表面出现褐色斑点,老化时豆荚外皮变黄,纤维化程度增高,种子长大,豆荚脱水等。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减少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损失,急需解决油豆角的保鲜问题。油豆角的保鲜管理应当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包括采前、采收、采后商品化处理、贮藏、运输和销售等几个环节。对于这几个环节都需要进行精细控制,每一步都影响油豆角的贮藏寿命,如果仅控制某一个环节,而忽略了其他环节,都会严重地影响油豆角的耐藏性。
豆角,又叫做豇豆,是夏天盛产的蔬菜。属豇豆种中能形成长形豆荚的栽培种,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别名豆角、长角豆、带豆、裙带豆。含有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嫩豆荚肉质肥厚,炒食脆嫩,也可烫后凉拌或腌泡。豆荚长而像管状,质脆而身软,常见有白豆角和青豆角两种。在选购豆角时,一般以豆条粗细均匀、色泽鲜艳、透明有光泽、子粒饱满的为佳,而有裂口、皮皱的、条过细无子、表皮有虫痕的豆角则不宜购买。
甘油的简介
【性质】平
【五味】甘
【热量】400.00大卡(1672千焦)/100克
【功效】养颜护肤
【甘油是什么】 甘油又名丙三醇,是一种无色、无臭、味甘的粘稠液体。甘油的化学结构与碳水化合物完全不同,因而不属于同一类物质。每克甘油完全氧化可产生4千卡热量,经人体吸收后不会改变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甘油是食品加工业中通常使用的甜味剂和保湿剂,大多出现在运动食品和代乳品中。
【适宜疾病】 营养不良
【适宜症状】 小腿瘙痒干燥 皮损似干燥的灰泥样 营养不良 皮肤干燥 皮肤干燥呈腊黄色
甘草的介绍
甘草[1] ,(学名: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是一种补益中草药。对人体很好的一种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100厘米,直径0.6~3.5厘米。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阴暗潮湿,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根和根状茎供药用。
油菜介绍
油菜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芸苔、寒菜、胡菜、苦菜、苔芥、青菜。茎圆柱形, 多分枝。叶互生。总状花序,花黄色鲜,开花期长,蜜腺发达。结长角果,种子球形,有红、黄、黑等颜色,含油率百分之三十五至百分之五十。原产我国,颜色深绿,帮如白菜,属十字花科白菜变种。南北广为栽培,四季均有供产。质地脆嫩,略有苦味。油菜的招牌营养素含量及其食疗价值可称得上诸种蔬菜中的佼佼者。
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种子含油量为33%~50%。自1995年以来,常年种植面积在1亿亩,年产菜籽近1000万吨,占油料作物总产量的40%~45%(不含大豆);同时还生产约600万吨的菜籽饼粕。
饼粕蛋白质含量高达40%,菜籽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合理,其赖氨酸含量与大豆相当,而赖氨酸、蛋氨酸等含硫氨基酸的含量则高于大豆蛋白质,是我国有待开发利用的最大宗优质饲用蛋白源。油菜除用作榨取食用油和饲料之外,在食品工业中还可制作人造奶油、人造蛋白。还在冶金、机械、橡胶、化工、油漆、纺织、制皂、造纸、皮革和医药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甘油三酯的介绍
甘油三酯(TG)是脂质的组成成分,是甘油和3个脂肪酸所形成的脂。脂质组成复杂,除甘油三酯外,还包括胆固醇、磷脂、脂肪酸以及少量其他脂质。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甘油三酯保持着动态平衡。血浆中的甘油三酯的来源主要有两种:①外源性:由食物中摄取的脂肪于肠道内,在胆汁酸、脂酶的作用下被肠黏膜吸收,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内合成甘油三酯。②内源性:体内自身合成的甘油三酯主要在肝脏,其次为脂肪组织。甘油三酯的主要功能是供给与储存能源,还可固定和保护内脏。血清甘油三酯测定是血脂分析的常规项目。
羽衣甘蓝的介绍
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f.tricolor)[1] ,二年生草本植物,为结球甘蓝(卷心菜)的园艺变种。结构和形状与卷心菜非常相似,区别在于羽衣甘蓝的中心不会卷成团。栽培一年植株形成莲座状叶丛,经冬季低温,于翌年开花、结实。总状花序顶生,花期4~5月,虫媒花,果实为角果,扁圆形,种子圆球形,褐色,千粒重4克左右。 园艺品种形态多样,按高度可分高型和矮型;按叶的形态分皱叶、不皱叶及深裂叶品种;按颜色,边缘叶有翠绿色、深绿色、灰绿色、黄绿色,中心叶则有纯白、淡黄、肉色、玫瑰红、紫红等品种。羽衣甘蓝[2] 在美国非常受欢迎,因为含钙率是10%,维生素A133%,维生素C134%。
油面介绍
油面其实一点也不油,只不过是在制作的过程中因为使用了菜籽油才得名的,这样制作出来的面条很滑溜,并且因为加入了盐,所以味道是很咸的,食用的时候是不能再放盐的。虽然经过了晾晒,但是彻底制作好的油面还是有点潮湿的。尽管如此,即使在家乡那么潮湿和闷热的气候下,油面的保质期是很长的,这要归功于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油和盐吧。
油面本身就有很好的鲜味,想吃的时候也很简单。最简单但是仍然非常好吃的方法就是,把铁锅先烧热,把猪油融化后盛在碗里,然后锅里添水,放入面条煮,等面条煮熟了就盛进一个个的碗里,在上面浇上之前融化好的猪油,每个人自己把面条和着油在碗里拌一拌就可以吃了。尽管没有加入任何调料但是味道仍然鲜美。因为油面本省的条件已经决定了它的美味事实了。
油面的购买不是简单的货币和实物的交换,我们当地有一个很形象的叫法,叫做“换面”。就是说如果要去买油面的话,人们是说“我要去换面”。因为正统的做法是用麦子换油面,再加上每斤油面的加工费。也就是说如果去买油面的话,人们不仅要带上麦子,还要带上钱。当然时代总是变的,我记得后来人们为了图省事,可以直接拿钱去买,麦子多的人家也可以全部是用麦子换而不用出钱了。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小时候放学回家的路上,经常能看见制作油面的人家会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把制作完成的油面扛出来晒的样子。油面很细,无数的油面丝在特制的晾晒架子上一起直直地垂下来,风一吹的时候,细细密密的油面丝会随风轻微摆动,看上去就和讲究的人家里极好极细致的珠帘子一样的感觉。
和所有的传统手艺一样,制作油面的工艺也被后来大量出现的切面强烈冲击着。切面就是全国各地的超市里都有卖的包装好的干面条。由于低廉的制作成本、简单的工艺和量产,使得切面很有竞争力,油面的生存岌岌可危了。以前,女子生孩子亲戚送的贺礼中必须有一样的就是油面,但是后来渐渐换成切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