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儿童更容易得龋齿
为什么儿童更容易得龋齿
儿童更易得龋齿,含氟牙膏不能少
导语:儿童比起成人更容易患龋齿。按照专业牙医的建议,氟能促进牙齿再矿化,对防止龋坏意义重大,所以儿童应该尽早用儿童含氟牙膏。年龄较小的儿童应该在家长的监督下刷牙,确保牙膏不会用过量、尽量不吞下牙膏。
很多奶爸奶妈大概认为一两岁的小宝宝不用刷牙,用清水漱漱口就可以了;也有家长觉得只要等孩子牙齿全部长齐,随便用用儿童牙膏牙刷就可以了;还有的爸妈甚至以为乳牙烂了也没关系,反正都是要换掉的;其实,这些都是错的!
刷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龋齿,而这里面学问可太多了。
为什么儿童更容易得龋齿
儿童比起成人更容易患龋齿,这是由儿童的行为习惯和牙齿特点决定的。首先,从行为来说儿童更喜欢吃甜食、零食,婴幼儿摄入的奶类也更多,而零食中的糖类和含有乳糖的奶制品都会引起龋齿。
如果家长不注意口腔清洁,2-3岁的幼儿还特别容易患奶瓶龋。奶瓶龋主要原因是幼儿含着奶瓶睡觉,奶瓶嘴直接贴附于上颌乳切牙,牙齿长时间浸泡在奶或其他含糖饮料中,所以特别容易损毁上面的两颗门牙。
从结构上来说,乳牙的牙釉质更薄,有机物含量高,而矿化程度不如成人,简单说来就是不如成人的坚硬,所以即使同样的饮食,乳牙也更容易受到致龋菌所产生的酸的破坏。乳牙一旦龋坏加重,不仅会导致疼痛,还会影响儿童进食、消化、美观,如果不得不拔除,更可能影响恒牙的萌出、面部发育和发音、全口牙齿的排列等,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所以绝不能因为觉得乳牙是暂时的,就不加以重视。
刚刚替换了乳牙的恒牙也容易龋坏,因为正在萌出的恒牙牙釉质薄,矿化度低,溶解度高,渗透性强,更容易患急性龋;而且牙髓组织疏松,血管丰富,一旦龋病发展到牙髓,牙髓、感染也容易扩散,必须及时治疗。而刚萌出的恒牙如果严重龋坏,想想吧,孩子要不断的进出牙医诊所,补补填填,接受一次次治疗,不但要经受各种生理心理的痛苦,还得靠这修补过的牙齿度过漫长的一生,后患无穷。所以对于儿童牙齿龋坏,防远远大于治。
最后,幼小的孩子往往不会刷牙,或者不能做到自觉地每天刷牙,或者对牙膏的用量,刷牙时间等完全没有概念,结果就是根本没有达到清洁牙齿的效果。所以除了要求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之外,要预防儿童龋齿,最重要的是监督和教会孩子刷牙,这不仅是家长可以切实做到的,也有益于培养孩子的口腔卫生意识,使孩子养成一生的好习惯。
氟的防龋作用
氟的防龋作用很早就被发现了,几十年的研究表明,氟化物能有效减少龋坏,还能逆转早期龋坏。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在饮用水中加入适量氟化物,认为这是最简单最经济也最又高效的防龋方法。早在1945年1月25日,美国密歇根州的大急流城(Grand Rapids, Michigan)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饮用水氟化的城市,从那以后,氟化物就提高了无数美国人的口腔健康,约有72.4%以上的美国人享受了公共饮用水氟化防龋带来的好处,氟化物防龋也被誉为20世纪10个最重大的公共卫生成就之一。如今,很多发达国家已经普及了饮用水氟化,但在不发达地区,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相关政策,氟化物防龋也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根据2006年的统计,世界范围内因氟化物防龋而受益的人群还不到20%。世界卫生组织还推荐在食盐和牛奶中添加氟化物,但在发展中国家,个人使用含氟牙膏是最容易实现的防龋方法。
氟化物防龋的原理有三个方面:1.氟离子可以和牙齿成分羟基磷灰石中的羟基发生替换,生成难溶于水的氟磷灰石,而抵抗酸的腐蚀。2.氟能影响致龋菌所生成的综合多糖的储存,从而抑制致龋细菌的生长代谢。3.氟还有抑酶作用,可以抑制细菌,将糖酵解为有机酸的酶,从而减少有机酸的形成。
氟化牙膏儿童要不要用?
尽管氟是人体中的必须成分,主要分布在骨骼、牙齿中,但是氟过量又会对人产生毒性,导致氟牙症和氟骨症。氟斑牙主要表现为牙齿上有不规则的白雾状的斑块,发黄,失去光泽。正常人通过饮食摄入的氟一般不会过量,氟牙症患者多是在牙齿发育期生活在高氟地区,由于饮用水中过量的氟导致。成人生活在高氟区并不会导致氟斑牙,而只会出现氟骨症;而6-7岁的儿童即使后来搬离了高氟区,牙齿依然会受到影响。
以前,由于担心氟过量带来的副作用(主要是担心幼儿容易误吞牙膏),医学界对于儿童使用含氟牙膏有着比较保守的年龄限制,一般认为6岁以前都不宜使用。
但最近,美国牙科协会对于儿童使用含氟牙膏有了新的指南。新的指南指出:幼儿从第一颗牙萌出开始就应该用含氟牙膏以预防龋齿,3岁以下的孩子每次应该用米粒大小的量,而3-6岁应该用黄豆大小的量,这样的用量是安全有效的。
除平时使用含氟牙膏以外,家长还可以带着孩子去口腔医院定期做氟化物涂料涂布牙齿,一般是每年1到2次。在1岁、2岁、3岁时都可以,作用于乳牙前牙、乳磨牙以及全口乳牙,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防龋作用。
最后总结:按照专业牙医的建议,氟能促进牙齿再矿化,对防止龋坏意义重大,所以儿童应该尽早用儿童含氟牙膏。年龄较小的儿童应该在家长的监督下刷牙,确保牙膏不会用过量、尽量不吞下牙膏。
乳牙更容易患龋齿
乳牙的牙齿状况:乳牙的钙化程度低,乳牙的牙釉质和牙本质均比恒牙薄,乳牙表层釉质矿化程度低,耐酸能力差,牙体组织在酸的作用下容易患龋,而且患龋后发展很快。
2乳牙的生理解剖特点:乳牙存在的生理间隙较大,牙与牙之间是面的接触,这些不利因素都容易造成食物残渣存留,为细菌积聚创造条件,从而容易发生龋齿。
3家长的错误认识:许多儿童家长错误地认为迟早乳牙会被恒牙代替,所以忽视给予儿童正确的牙齿保健常识,对于儿童的刷牙重视不够,甚至采取听之任之的错误态度,儿童发生龋病后也不带孩子及时到医院治疗。
冰糖泡水喝可以去火吗 经常喝冰糖泡水好吗
冰糖甜度比较高,经常喝容易得龋齿,还会引起血糖的升高,不要经常喝或是大量喝。建议:泡菊花茶、金银花茶的时候适当加点冰糖来调味,不仅可以降火,花茶口感也会好一点。
儿童分年龄防蛀牙
1岁半左右:孩子的上下门牙均已长出。此时,家长要关注孩子上排门牙及牙缝、牙根的卫生状况。因为最早长出来的下排门牙常被唾液濡湿,而唾液有杀菌作用,因此下排门牙不易得龋齿。
2~3岁:此时,孩子的槽牙刚刚长出,父母要特别注意其咬合处沟槽部分的清洁,因为新生牙齿较弱,个头比周边的牙齿矮,咀嚼时不易被刺激到,不利沾染唾液,容易长龋齿。
4~5岁: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要注意槽牙的牙缝卫生状况,这个部位咀嚼时常用到,易残留食物残渣,清洁时除了刷牙外,最好再配合牙线。
6岁~小学低年级:此时,孩子开始长恒牙,在乳牙与恒牙交替期间,如果家长不注意自家孩子牙齿卫生状况,会使恒牙一长出来就得龋齿。
小学3~4年级:孩子的上下门牙开始由乳牙转变成恒牙,此时,尤其要注意其卫生状况。此外,这个年龄段儿童在刷牙方面还不够熟练,需要家长从旁指导。
小学高年级:12岁左右,孩子开始长第二大臼齿,由于新生不久,位置比旁边牙齿要低,刷牙时不容易刷到,因而要特别注意其卫生状况,防止龋齿。
哪些原因会引起龋齿
儿童乳牙为龋齿提供绝佳成长空间
首先是因为儿童和青少年很多人都还存在乳牙,而乳牙同恒牙相比钙化程度比较差,表面不如恒牙坚硬,对细菌腐蚀的抵抗能力也差。
其次是因为小孩常喜欢吃甜食,供细菌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就多,加上儿童不易养成定期定时刷牙的习惯,如果清洁口腔的工作不及时或不正确,食物的残渣更容易留在口腔里,特别是粘在牙面和塞在牙缝里,这就为细菌产酸,破坏牙齿提供了条件。
磨牙、双尖牙残存细菌易生龋齿
根据研究者的统计,乳磨牙和恒磨牙患龋齿的机会最多,其次是双尖牙。因为这些牙的沟窝较多,更容易贮留食物的残渣和细菌,而且漱口时又不容易被漱掉。它们长期存留的结果,是使局部酸度增高,牙质锐钙就从牙沟窝处开始了。
牙齿发育不好也易生龋齿
另外,有些人的牙齿钙化不好,形态发育不正常;有些儿童乳牙脱落过早或过晚,代替它的恒牙位置发生错乱等也容易引起龋病。口内的第三磨牙常常因萌出位置不够而位置倾斜,与第二磨牙间隙加大,患龋病的机会也较多。
两颗牙齿会“传染”龋齿
对于牙齿来说,就是在它的不同部位发生龋齿的机会也不相同。两颗牙相邻的牙面容易患龋病。这是因为两牙相邻的牙缝不容易刷干净,食物残渣堆积多,局部酸度高的缘故。
宝宝喂食不当引起蛀牙
儿童蛀牙有很多是奶瓶龋,特别是婴幼儿的龋坏更多的是因为喂奶不当引起的。这种由于喂养方式不当导致的龋坏我们称之为奶瓶龋、喂养龋或低龄儿童龋。
这种龋坏的特点是发生龋坏的牙齿比较多,甚至有的宝宝会出现满口蛀牙。很多家长用奶瓶哄孩子睡觉,等孩子睡着了,嘴里还含着未咽下去的牛奶,而口内的牛奶会在细菌的作用下产酸,使得整个口腔呈现酸性环境。此时,就相当于将牙齿浸泡在酸中,非常容易导致孩子的乳牙发生大范围的龋坏。很多家长说,孩子的牙齿长出来就是坏的,其实往往并非如此。通常牙齿长出来时是好的,但因为一直是泡在奶水里,龋坏的速度超过它萌出的速度,给人的感觉就是长出来的牙齿就是坏的。
除了不当的奶瓶喂养习惯外,婴幼儿含着母亲乳头入睡也是非常不好的,母亲的乳汁加上细菌的发酵产酸也特别容易腐蚀牙齿,造成乳牙大面积龋坏。
所以,无论是奶瓶还是母乳喂养,千万不要让孩子含着奶嘴(乳头)睡觉,睡前一定要进行口腔清洁。
哪些儿童更容易近视呢
1.睡觉时间少的孩子易患近视
在儿童生长发育的加速期,特别是7-9岁和12-14岁时,假如孩子睡眠时间减少,或人为剥夺睡眠时间(功课负担过重),会引起部分儿童发生近视眼。
2.低出生体重的孩子易患近视
凡出生时体重小于2500克的小儿,其在青春期前容易发生近视眼。这主要由于低出生体重儿童的先天发育不良,后天遇到不良因素导致眼轴发育过长所致。
3.早产儿童易发生近视
早产2周或2周以上的小儿,其在儿童期常发生近视眼。这些儿童发生近视眼的机理,与低出生体重儿童发生近视眼的机理是一样的。
4.父母为近视眼,其子女易患近视
近视的遗传程度随度数的加重而增加。一般来说,300度以下的近视与遗传关系不大;300-600度的近视与遗传关系密切;600度以上的近视几乎都与遗传有关。
什么样才算是龋齿
当然对于父母朋友来说,除了要了解关于儿童龋齿的症状以外,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注意了解清楚为什么会发生儿童龋齿,然后及早的预防,原因儿童龋齿的问题。
根据龋齿破坏的程度,龋齿可分为浅、中、深龋。
浅龋。病变只在釉质内,牙齿的颜色本来应该是同个颜色,当表面开始有黑点或是脱钙的白点出现,或是某处老是塞住食物,表示此处牙齿的珐琅质已遭到破坏,患儿无不适感。
中龋。病变已达牙本质,形成浅层龋洞,此时小儿对冷、酸、热的刺激感觉明显,容易感到酸痛;或是食物一卡进牙缝,就觉得不舒服,但清掉后,不舒服就解除了。
深龋。病变已达牙髓腔,疼痛持续一段时间才会消失,如不进行治疗,细菌沿着牙根达到牙尖,会引起根尖眼炎,造成慢性病灶,引起牙槽骨、下颌骨炎质、骨髓炎及全身疾病。
患龋齿后应及时带小孩到医院看口腔医生,及时治疗,防止龋洞变深变大。不要等换恒牙,因为小儿龋齿容易并发严重疾病,并可能因患龋齿而影响孩子进餐,由于营养问题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
所以父母了解了关于儿童龋齿的症状,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治疗,当然对于父母来说,最为关键的问题还是要到医院去就诊,根据医生的建议,让孩子远离儿童龋齿的烦恼。
儿童龋齿的原因 乳牙龋齿恒牙也容易龋齿
乳牙龋齿对健康影响很大,乳牙除了具有咀嚼的功能,同时还有占据恒牙生长空间的功能;若乳牙罹患龋齿,容易导致恒牙生长空间不够,造成牙齿排列参差不齐,影响进食、发音、美观,更增加龋齿发生率,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关于儿童龋齿的三个小常识
儿童龋齿的常识1.儿童龋齿好发部位
龋病的好发部位与食物是否容易滞留有密切关系。牙齿表面一些不易得到清洁,细菌、食物残屑易于滞留的场所,菌斑积聚较多,容易导致龋病的发生,这些部位就是龋病好发部位,包括:窝沟、邻接面和牙颈部。
儿童龋齿的常识2.儿童龋齿的好发牙齿
由于不同牙齿解剖形态和生长部位的特点,龋病在各牙的发生率出存在着差别。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龋病的牙位分布是左右侧基本对称,下颌多于上颌,后牙多于前牙,下颌前牙患龋率最低。
儿童龋齿的常识3.儿童龋齿病变程度
临床上可见龋齿有色、形、质的变化,而以质变为主,色、形变化是质变的结果,随着病程的发展,病变由釉进入牙本质,组织不断被破坏、崩解而逐渐形成龋洞,临床上常根据龋坏程度分为浅、中、深龋三个阶段。
通过了对本文的了解以后,相信大家现在对儿童龋齿这种常见的口腔异常的疾病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了吧,还希望本文专家给大家的介绍能帮助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更好的治疗与预防龋齿,从而远离龋齿的出现带来的危害。
怀孕期间牙齿出血是怎么回事 孕娠反应
处于孕期的妇女在怀孕前期容易出现孕娠反应,有的甚至持续到产前。孕期孕娠反应严重的,会导致营养供应不足,抵抗力低下,呕吐、反酸等现象,呕吐时含有强烈腐蚀的胃酸成分,时间长了容易孕妇容易得龋齿,引起牙齿牙龈出血。
怎么刷牙不容易得龋齿
1)。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每日刷牙二至三次,饭后漱口;
2)。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
3)。对于早期牙齿龋病或可疑将来龋坏的牙齿,进行预防性治疗,包括涂擦氟化物、窝沟封闭、预防性充填等等。这样就可以使人们拥有一口健康的牙齿。
不同年龄孩子如何预防蛀牙
1、1岁半左右
孩子的上下门牙均已长出。此时,家长要关注孩子上排门牙及牙缝、牙根的卫生状况。因为最早长出来的下排门牙常被唾液濡湿,而唾液有杀菌作用,因此下排门牙不易得龋齿。
2、2-3岁
此时,孩子的槽牙刚刚长出,父母要特别注意其咬合处沟槽部分的清洁,因为新生牙齿较弱,个头比周边的牙齿矮,咀嚼时不易被刺激到,不利沾染唾液,容易长龋齿。
3、4-5岁
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要注意槽牙的牙缝卫生状况,这个部位咀嚼时常用到,易残留食物残渣,清洁时除了刷牙外,最好再配合牙线。
4、6岁-小学低年级
此时,孩子开始长恒牙,在乳牙与恒牙交替期间,如果家长不注意自家孩子牙齿卫生状况,会使恒牙一长出来就得龋齿。
5、小学3-4年级
孩子的上下门牙开始由乳牙转变成恒牙,此时,尤其要注意其卫生状况。此外,这个年龄段儿童在刷牙方面还不够熟练,需要家长从旁指导。
6、小学高年级
12岁左右,孩子开始长第二大臼齿,由于新生不久,位置比旁边牙齿要低,刷牙时不容易刷到,因而要特别注意其卫生状况,防止龋齿。
不想孩子牙疼受罪,用含氟牙膏 孩子牙齿涂氟之前,尽量不要吃东西
因为孩子刚吃完东西,牙齿各个角落里都充满食物残渣,而这些被覆盖的牙齿表面,往往是最容易得龋齿的地方!涂氟的短短几分钟,氟化物小分子是无法钻过所有食物的残渣,抵达被覆盖的牙齿表面,完成氟化作用的。这就是为什么涂氟之前通常要清洁牙齿,去除细菌菌斑,这样,涂氟才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