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孩食积推拿图解 清胃经150次

小孩食积推拿图解 清胃经150次

位置:拇指掌面面近掌端第1节。

推拿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旋推为补,称补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胃经,补胃经和清胃经统称为推胃经,此处为清胃经,推100-300次。

推拿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好处:和胃降逆。

小儿积食推拿手法附图 按揉足三里100~150次

足三里是保健大穴,按揉足三里有利于帮助宝宝健脾和胃、调中理气、消食导滞。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腹揉按足三里,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4横指),胫骨旁开1寸的位置。

儿童食积推拿按摩手法 清大肠经150次

位置:食指桡侧(近拇指一侧),自指尖至虎口(食指与拇指在手掌部衔接处)呈一直线。

推拿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从虎口直推向食指尖为清,称清大肠;反之为补,称补大肠,补大肠和清大肠统称推大肠,此处为清大肠,推100-300次。

推拿要领:用力宜均匀柔和,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

好处:清利肠俯,除湿热,导积滞。

小孩调理脾胃推拿图解 小孩调理脾胃推拿解析

应用推拿手法,可强健脾胃,增强食欲,调理气血,促进消化功能,而且能提高小儿身体素质,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促进小儿生长发育。

拉肚子按摩手指可止泻 第7步:症状增加推拿手法

症状:宝宝会表现为腹痛胀满,一痛就泻,泻后腹痛减轻,大便量多、酸臭,伴有不消化的食物,有的会呕吐酸馊,口臭,口渴,吃东西少,舌苔很厚。推拿时增加清胃经150次

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1节。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胃经,补胃经和清胃经统称为推胃经。此处为清胃经,推100—3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一300次。

(1)症状:宝宝会表现为大便清稀,有很多泡沫,腹痛肠鸣(能听见肚子咕咕响),小便多,面色发白,手脚发凉。推拿时增加推三关200次。

(2)位置:在前臂桡侧(拇指侧),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星一条直线。

(3)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4)操作:用拇指桡侧(外侧)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推100—200次。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一300次。此处推的方向注意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1)症状:宝宝会表现为大便稀溏,大多在吃完饭以后泄泻,泻下的大便有未消化的食物,颜色淡不臭,饭量较小,精神疲惫。推拿时增加捏脊5遍。

(2)位置:大椎至尾骨端呈一直线。

(3)手法:捏法。常用于脊背部,又称捏脊法。拇指在后,食、中指在前,三指同时用力拿捏皮肤,双手交替捻动,缓缓前移。

(4)操作:从尾骨端一直捏到颈部大椎穴,每交替捻动3次,便轻轻用力上提1次,有时可听到“叭叭”的响声,捏3~5遍,至皮肤红润微充血而止。捏第一遍以及最后一遍的时候不用做上提的动作。

(5)要领:操作时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不可拧转,捏得太紧不容易向前捻动推进,捏少了则不易捏起皮肤。捻动向前时需做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1)症状:宝宝表现为久泻不止,食入即泻,粪质清稀,便中有未消化的食物,怕冷,四肢发凉,精神差。推拿应该增加补肾经200次。

(2)位置:在小指末节罗纹面。

(3)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4)操作: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肾经。推100~300次。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1)症状:开始表现为发烧、咳嗽、流清鼻涕等类似感冒症状,同时伴有频繁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和奶汁,随后24小时内开始出现腹泻,少则一天数次,多则数十次,大便稀薄,呈清水样或蛋花汤样,有时呈白色米汤样,多无特殊腥臭味。小儿秋季腹泻的推拿治疗参照以上方法即可,伴有发烧的可以增加清天河水200次。

(2)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3)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4)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清天河水。推100—200次。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 ~ 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小孩食积推拿图解 捏脊5遍

位置:大椎至尾骨端呈一直线。

推拿手法:捏法常用于脊背部,又称捏脊法。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三指同时用力拿捏皮肤,双手交替捻动,缓缓前移。注意在捏脊前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以接触孩子紧张的情绪,从尾骨端一直捏到颈部大椎,每交替捻动三次便轻轻用力上提1次,捏3-5遍。

推拿要领:操作时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不可拧转,捏得太紧不易向前捻动推进,捏少了则不易捏起皮肤,捻动向前时需做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好处:促进小儿脾胃消化,防治肠胃食积。

小孩食积推拿图解 顺摩腹5分钟

位置:腹部中间,肚脐周围。

推拿手法:摩法,以手掌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时间五分钟。

推拿要领:用力要轻柔适当,速度宜均匀协调,操作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指摩可稍轻快,掌摩可稍重缓,注意一定是顺时针摩动。

好处: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用于防治食积,便秘,腹胀腹痛等症。

治疗小儿腹泻的按摩方法

1、按摩的方法

第一步:补脾经150次

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将小儿拇指屈曲,沿着拇指的侧面从指尖一直推到指根,推100~3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第二步:摩腹5分钟

位置:腹部中间,肚脐周围。

手法:摩法——以手掌或食、中、环指指肚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以掌抚摩者称掌摩法,以指抚摩者称指摩法。

2、审病求因

说到小儿腹泻,可以说没有一个孩子没经历过。在中医学中又称为小儿泄泻,是脾胃功能失调而致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而以夏秋季节较多见。古人将大便溏薄者称为泄,大便如水注下者称为泻,合称泄泻。临床上以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或呈水样,或兼有未消化的乳食残渣及黏液为本病特征。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日久,可影响小儿营养、生长和发育。2岁以下小儿发病率高,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小儿表现:腹痛胀满,一痛就要泻,泻后腹痛减轻,泻下大便量多、酸臭,伴有不消化的食物,有的会呕吐酸馊,口臭,口渴,吃东西少,舌苔很厚。

推拿时增加清胃经150次

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1节。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3、相关疾病:小儿秋季腹泻、痢疾

小儿秋季腹泻是指发生在每年10~11月份这个季节的腹泻,发病以6个月~3岁年龄的宝宝最多见。本病的病原体是轮状病毒。在临床上有三大特征,即“感冒”、呕吐、腹泻。患儿往往起病急,开始表现为发烧、测体温在38~39.5℃之间、咳嗽、流清鼻涕等“感冒”症状,同时伴有频繁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和奶汁,随后24小时内开始出现腹泻,少则一天数次,多则数十次,大便稀薄,呈清水样或蛋花汤样,有时呈白色米汤样,多无特殊腥臭味。

小儿秋季腹泻的推拿治疗参照以上方法即可。伴有发烧的可以增加以下穴位:

清天河水200次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小儿腹泻如何按摩止泻

治疗小儿腹泻的按摩方法

1、按摩的方法

第一步:补脾经150次

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将小儿拇指屈曲,沿着拇指的侧面从指尖一直推到指根,推100~3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第二步:摩腹5分钟

位置:腹部中间,肚脐周围。

手法:摩法——以手掌或食、中、环指指肚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以掌抚摩者称掌摩法,以指抚摩者称指摩法。

2、审病求因

说到小儿腹泻,可以说没有一个孩子没经历过。在中医学中又称为小儿泄泻,是脾胃功能失调而致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而以夏秋季节较多见。古人将大便溏薄者称为泄,大便如水注下者称为泻,合称泄泻。临床上以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或呈水样,或兼有未消化的乳食残渣及黏液为本病特征。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日久,可影响小儿营养、生长和发育。2岁以下小儿发病率高,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小儿表现:腹痛胀满,一痛就要泻,泻后腹痛减轻,泻下大便量多、酸臭,伴有不消化的食物,有的会呕吐酸馊,口臭,口渴,吃东西少,舌苔很厚。

推拿时增加清胃经150次

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1节。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小儿推拿对夜啼有用吗 乳食积滞型夜啼推拿

临床症状:夜间阵发啼哭,脘腹胀满,呕吐乳块,大便酸臭,舌苔厚,指纹色紫。

治则: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推拿处方:清补脾经(先清后补),清胃经,大肠经,推虎口三关,摩腹,摩脐,揉中脘,天枢,食窦,章门,膏肓俞,脾俞,位胃俞,推下七节骨。

推拿方解:清补脾经,揉食窦,以健脾利湿退虎口三关,清大肠,推下七节骨,清利肠腑,以泻热;摩腹,摩脐,揉中脘,天枢,膏肓俞,脾俞,胃俞,以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章门乃肝经之腧穴,具养肝益血,疏肝理气之功;且为脾脏之募穴,距健脾益气之效;又为八会穴之脏会,有补养五脏之用,故揉运章门,以其疏肝健脾,补养五脏之功,一可治小儿乳食积滞,而解“胃不和则卧不安”之夜啼,又可防痰湿,痰热之生成,则无疳证,惊风之发。

小儿积食推拿手法图解 补脾经300次

旋推脾经能健脾胃,促进胃肠功能改善,同时还可以充补气血。

用大拇指指面在宝宝的大拇指末节螺纹面上,作顺时针的旋推。频率要高,300次最好在2分钟内完成。这个手法使用前可以使用润肤露、爽身粉等按摩介质,可以使按摩更加顺畅。

小儿推拿治腹泻的手法 小儿泄泻推拿手法辩证

症状: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口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濡,指纹色红。

治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300次,补大肠150次,揉外劳宫100次,推三关100次,揉脐2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揉龟尾100次,摩腹5分钟。

症状: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热臭,身有微热,口渴,尿色少黄,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

治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推拿手法:清脾胃300次,清大肠200次,清小肠200次,退六腑150次,揉天枢200次,揉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清胃经300次。

症状:腹痛胀满,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酸臭,口臭纳呆,或伴随呕吐酸腐,舌苔厚或垢腻,脉滑。

治则:消食导致,和中助运。

推拿手法:清补脾经各150次,清大肠200次,揉板门200次,揉脐200次,揉天枢200次,摩腹5分钟,揉个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

症状:久泻不愈,或经常反复发作,面色苍白,食欲不振,便稀夹有奶块及食物残渣,或每于食后即泻,舌质淡,苔薄白,脉濡。

治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300次,补大肠200次,推板门100次,推三关100次,摩腹5分钟,揉脐200次,揉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捏脊5遍。

小儿推拿胃经图片 小儿推拿清胃经手法

按摩者一手持患儿拇指以固定,另一手从拇指指端自掌根推向指根方向,直推100-500次。清胃经和补胃经统冲推胃经。

小孩食积推拿图解 揉板门100次

位置:手掌面大鱼际平面。

推拿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用拇指按揉,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揉100-200次。

推拿要领:操作时用力应轻柔而均匀,手指不要离开接触的皮肤,因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的揉动而滑动,不要在皮肤上摩擦,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好处: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肠胃蠕动,消食化积导滞。

相关推荐

小儿疳积推拿图片 小儿疳积推拿的好处

推拿上述穴位,有健脾和胃的作用,能增进小儿食欲,增强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改善小儿形体消瘦,腹胀,纳食不香,精神不振等症状。

宝宝腹胀腹痛按摩图解 肠胃热结致腹痛按摩

胃经大肠,揉板门,顺运内八卦各1分钟,顺时针摩腹,推下七节骨,揉龟尾各2分钟,按弦走搓摩30次。 按摩方解:胃经大肠,顺时针摩腹,推下七节骨,揉龟尾具有热润肠通便的作用,揉板门,顺运内八卦,按弦走搓摩有助于理气止痛。

小孩哮喘推拿手法图 肺经

位置:环指掌面。(无名指掌面) 推拿手法:拇指在患儿的无名指掌面,自指根向指尖直推100-300次。 推拿功效:肺经能热宣肺。主要用于治疗哮喘,感冒,咳嗽,自汗,盗汗等。

小儿麻疹推拿如何治疗

麻疹前期推拿方法 治则:解肌透表。 治法:开天门(攒竹),分推坎宫,推太阳,按风门,脾经,胃经肺经,推三关,揉肺俞。 出疹期推拿方法 治则:热解毒,透疹达邪。 治法:肺经,胃经肺经,水底捞明月,天河,按揉二扇门,按肺俞,推天柱。 恢复期推拿方法 治则:以扶正健脾。 治法:补脾经,补胃经,补肺经,补肾经,揉上马,揉中脘,揉肺俞,揉脾,胃俞,揉足三里,捏脊。

小儿推拿呕吐食积腹泻 小儿食积呕吐推拿方解

揉中脘,板门,天枢,分腹阴阳,赤凤摇头,摩胃俞,以消食导滞;推四横纹,运内八卦,可理气调中,消胀除满;补脾经,摩脾俞,按揉足三里,可成健脾和胃之用。

宝宝腹泻按摩图解 湿热型腹泻按摩

如果孩子是湿热腹泻,家长可选择补脾经,胃经大肠,小肠各1分钟,退六腑,揉脐及天枢,顺时针摩腹,揉龟尾各2分钟。 按摩方解:补脾经,胃经除脾胃的湿热,大肠,揉天枢,小肠,退六腑能除肠道的湿热,揉龟尾能止泻。

小孩胃热呕吐怎么推拿 小孩胃热呕吐推拿方解

脾经,胃经,配下推天柱骨,赤凤摇头,揉总筋,可中集积热,和胃降逆以止呕;推六腑,重在肠胃之积热;运内八卦,横纹推向板门,分腹阴阳,意在理气宽中,除胀消满;大肠,推下七节骨,功于泄热通便,使腑气得以通降下行,诸穴合用,而无呕吐之虞。

宝宝打嗝怎么按摩缓解 胃经

位置:胃经位于小儿拇指掌面近掌端的第一指节处,呈一条短直线。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端由宝宝拇指第一节处向宝宝指根方向直推为胃经,推300次即可。 功效:有和胃降逆、止嗝的作用。

小儿湿疹推拿手法附图 肝经200次

位置:在食指末节罗纹面。 推拿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旋推为补,称补肝经;从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称肝经,不肝经和肝经统称为推肝经。肝经宜不宜补,推100-300次。 推拿功效:平肝泻火,息风镇惊,解郁除烦。

小儿发烧推拿按摩的方法

采用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