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常见的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
三种常见的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
(1)泌尿系统畸形或功能异常:是常见的尿路感染的病因,如肾发育不全、多囊肾、海绵肾、蹄铁肾、双肾盂或双输尿管畸形及巨大输尿管等,均易使局部组织对细菌抵抗力降低。膀胱输尿管反流使尿液由膀胱反流到肾盂,因而增加了患病机会。神经元性膀胱的排尿功能失常,导致尿潴留和细菌感染。
(2)尿道插管及器械检查:导尿、膀胱镜检查、泌尿道手术均可引起局部黏膜损伤,把前尿道的致病菌带入膀胱或上尿路而致感染,也是常见的尿路感染的病因。据统计,一次导尿后持续性菌尿的发生率为1%~2%;留置导尿4天以上,则持续性菌尿发生率为90%以上,并有致严重肾盂肾炎和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的危险。
(3)女性尿路解剖生理特点:女性尿道长度仅3~5cm,直而宽,尿道括约肌弱,细菌易沿尿道口上升至膀胱,同时尿道口与肛门接近,为细菌侵入尿道提供条件。尿道周围的局部刺激,月经期外阴部易受细菌污染,阴道炎、宫颈炎等妇科疾患,妊娠期、产后及性生活时的性激素变化,均可引起阴道、尿道黏膜改变而利于致病菌入侵。故成年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高于男性8~10倍。这是尿路感染的病因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泌尿系感染重在预防
致病菌任何致病菌均可引起尿路感染,绝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产气杆菌等。急性与无并发症的尿路感染,约85%为大肠杆菌引起。球菌感染较少见,如葡萄球菌及粪链球菌等,主要为凝固酶阴性的白色葡萄球菌或称腐生葡萄球菌,过去认为这类细菌为非致病菌。
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霉菌性尿路感染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应引起注意。病毒也可能造成泌尿系感染,如腺病毒在男孩中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淋菌性尿道炎是世界性广为流行的性传染病,目前在我国有蔓延之趋势。由衣原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也是性传染病,60年代中期以来在欧美各国不断扩大流行,最近在我国也有发现。
感染途径
1上行感染致病菌从尿道口上行,进入膀胱而引起感染,然后再由膀胱经输尿管上行至肾脏而引起肾盂肾炎。这是膀胱和肾脏感染最主要的入侵途径。女性尿道短而直,长约2~4cm,并接近阴道及直肠,易被污染。性交时更易将细菌带入膀胱,故女性尿路感染远比男性常见。健康男性前尿道3~4cm处和女性尿道远端1cm处都有不同数量的细菌寄居。女性尿路感染绝大多数是由粪便菌丛从会阴部上行至尿道的。在一般情况下,尿道前庭处往往有大量粪便菌丛繁殖,尿道前庭的细菌寄居繁殖为尿路感染创造了条件。
2血源性感染任何部位的细菌形成的感染病灶所产生的菌血症或败血症,如果细菌毒力强而细菌数量多,加之肾组织有缺陷,则易引起肾盂肾炎。其主要致病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3淋巴感染结肠内细菌可经淋巴管播散到肾脏。盆腔感染时,细菌可经输尿管周围淋巴管播散至膀胱或肾脏。然而通过淋巴途径所致的尿路感染较为少见。
4邻近组织感染的直接蔓延这种感染方式非常少见。如阑尾炎脓肿、盆腔感染等偶可直接蔓延到泌尿系统。
感染机制目前对此尚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细菌进入膀胱后,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可借助其菌伞与膀胱粘膜上的受体相结合,粘附于膀胱壁上滋长繁殖,引起膀胱炎,这种细菌粘附现象是引起尿路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膀胱炎后可影响膀胱壁段输尿管及其管口功能,导致膀胱输尿管回流,使感染尿液逆流而上。细菌的内毒素可显著地降低输尿管蠕动,使输尿管内尿液郁滞,压力增高,形成生理性梗阻,这都有助于肾盂肾炎的发生。例如大肠杆菌具有O、H、K三种抗原,具有大量K抗原的大肠杆菌,特别是K1抗原者易引起肾盂肾炎,因K抗原具有抵制细胞吞噬的作用。
易感因素
膀胱易感因素
残余尿量:肾脏生成的尿液不断地由输尿管流入膀胱,起到冲洗和稀释的作用,膀胱能够充盈和排空,使膀胱内细菌不能大量滋长繁殖。另外膀胱粘膜有灭菌作用,或通过吞噬细胞,或通过循环抗体,也有人认为膀胱粘膜细胞产生或分泌有机酸和免疫球蛋白A-(IgA),具有杀菌作用。正常膀胱的残余尿量不超过10ml,在排尿后膀胱腔能完全闭合,则膀胱粘膜分泌液中的灭菌物质能直接与细菌接触而灭菌。人的尿液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因此残余尿量增多使膀胱不能闭合,有利于细菌滋长和繁殖。凡是下泌尿系梗阻性疾患,如尿道狭窄、前列腺肥大、神经性膀胱、结石或肿瘤等均可引起残余尿量增加,这些因素是尿路感染多次再发和不易治愈的主要原因。
急性尿路感染是由什么引起的
1、上行性感染
大概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尿路感染患者的致病因素是由于尿道以及膀胱,输尿管到肾脏被致病细菌所感染导致的。
2、血行性感染
血行性感染仅占尿路感染的3%以下。肾的血流量占心搏出量的20%~25%,败血症、菌血症时,循环血中的细菌容易到达肾皮质。糖尿病、多囊肾、移植肾、尿路梗阻、肾血管狭窄、镇痛剂或磺胺类药物的应用等增加了肾组织的易损性。
常见的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假单胞菌属和白色念珠菌属直接感染机会罕见,经淋巴道感染尚未证实。
3、易感因素
①尿路梗阻;
②患者的泌尿系统有畸形的情况或者是泌尿系统功能不正常也是会容易感染的;
③尿道插管及器械检查;
④女性尿路解剖生理特点;
⑤机体抵抗力减弱。
4、尿路感染的发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①带有P菌毛的细菌菌落在肠道和尿道口周围并播散至尿道。
②通过尿液反流,细菌在泌尿道内逆行并与泌尿道的上皮细胞的相应受体结合,局部繁殖,产生炎症。
③通过输尿管中尿液的湍流,细菌上行至肾脏,如炎症没及时控制,则肾组织损伤,最终发生纤维化。
可以看出,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泌尿系统正常的生理结构的特殊性而致使病菌易于侵入,从而导致了尿路的感染。对于出现这种疾病症状的患者,应该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不要延误病情,让病菌有机会逆行性感染。
尿路感染症状原因有哪些
一、上尿路感染,在女性极为常见:①女性尿道短,细菌上行较男性更容易。②女性尿道口有大肠杆菌存在,性交是引起感染的重要原因。③一般约有4.5%孕妇有细菌尿,其发病率较无妊娠的同龄女性组高,年龄大的孕妇和经产孕妇的发病率更高。因此妊娠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
二、尿路畸形或功能缺陷,可导致膀胱输尿管反流,即排尿时尿液从膀胱逆流至肾盂的反常现象等,亦易发生尿路感染。
三、尿路梗阻,是诱发尿路感染易于上行感染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尿路梗阻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较无阻塞者高12倍。由于结石、肿瘤、狭窄等原因,出现尿流不畅,细菌不易由膀胱排出而大量繁殖,易发生感染。
四、滥用非那西丁者,可发生肾乳头坏死,病变的肾组织更易感染,可能是由于防御机能受损之缘故。
五、膀胱内的器械检查时,插入导尿管或膀胱镜后,可发生上尿路感染。连续留置导尿10天后,尿路必然受感染。
六、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机会较多,是由于尿中的葡萄糖为细菌提供了营养。这类患者一旦发生尿路感染,则容易并发肾盂肾炎,甚者可发生急性肾乳头坏死,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应避免使用尿路器械。
尿路感染的治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专家提醒,尿路感染的治疗有很多的方法,具体的尿路感染的治疗的方法介绍如下:
专家指出,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很多,比如,女士的尿道较男性短而宽,慢性病使人体免疫力下降等,都会使感染风险增高。同时,一些坏习惯也可能“招来”尿路感染。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尿路感染是由致病菌引起的泌尿系统炎症,包括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常见致病菌为革阴性杆菌,主要来自于肠道,其中大肠杆菌最常见。尿路感染的治疗还要注意这些问题。
尿路感染的治疗还要注意很多的问题:锻炼少、坐得久可能是现代人的通病,尤其在时下,天气炎热使人们不愿多活动。研究显示,80%尿路感染是由大肠杆菌引起。久坐的坏习惯会使外阴局部长时间处于湿润闷热的状态,细菌繁殖加快,这在高温湿润的天气或环境里尤其明显。
常见的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呢?前面是对尿路感染的治疗的介绍,您一定对尿路感染的治疗有一定的了解了。
已婚女性如何预防尿路感染
泌尿医生认为,人体的泌尿道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组成,它的任何一个部位发生感染性炎症,均可称为尿路感染。从解剖上看,女性的尿道较男性的尿道要短、直、宽,更利于病菌进入,从而造就了一个易感因素,这也是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的重要原因。尿路感染时,临床上常有尿痛、尿频、尿急症状, 有时伴有小腹痛、血尿,严重的可有腰痛、发热等症状。
女性得尿路感染应到医院做肾脏、膀胱超声和尿常规检查。必要时做细菌培养,针对不同的细菌选择有效的抗菌药。
有些女性得了尿路感染,治疗后反复发作事出有因,有可能是治疗不彻底,自行停药,尿路感染一般吃两天药症状就可减轻,但并没完全好,还应继续治疗一到两周,尿常规化验连续两到三次完全正常,才可停药。
还有一些女性朋友自行到药店买些洗剂清洗或消炎药服用,以致没有对症下药。
故而,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接受正规的治疗,严防尿路感染反复发生,甚至转为慢性,那将不易治疗!
三种常见的尿路感染的诊断方法
一般,常见的尿路感染的诊断方法有:
(1)膀胱冲洗后尿培养法:损伤较小的方法是膀胱冲洗后尿培养法。这种尿路感染的诊断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它不能区分肾脏感染是单侧还是双侧。然而与所有非侵入性方法相比较,它具有易操作、安全、廉价且无需膀胱镜专业人员的帮助,它已代替输尿管插管法而作为感染的定位尿路感染的诊断方法。
(2)尿浓缩功能的测定:通过最大尿浓缩功能的测定来评价肾髓质的功能,可用来区分肾脏和膀胱的感染。肾髓质部位的感染,可出现最大尿浓缩功能的改变。急性或慢性肾小管间质的炎症常引起尿浓缩功能的减退,因而可应用最大尿浓缩功能来对其进行最佳的评价。这也是常见的尿路感染的诊断方法。
(3)双侧输尿管插管法:双侧输尿管插管法是惟一直接对感染进行定位的尿路感染的诊断方法,虽然其损伤性较大,但与所有其他感染的尿路感染的诊断方法相比,仍最为准确。
三种常见女性尿路感染症状
一、排尿异常
尿路感染常见的排尿异常是尿频、尿急、尿痛,也可见到尿失禁和尿潴留。慢性肾盂肾炎引起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可有多尿,后期 可出现少尿或无尿。
二、尿液异常
尿路感染可引起尿液的异常改变,常见的有细菌尿、脓尿、血尿和气尿等。
三、腰痛
腰痛是临床常见症状,肾脏及肾周围疾病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肾脏包膜、肾盂、输尿管受刺激或张力增高时,均可使腰部产生疼痛感觉,下尿路感染一般不会引起腰痛。肾及肾周围炎症,如肾脓肿、肾周围炎、肾周围脓肿、急性肾盂肾炎,常引起腰部持续剧烈胀痛,慢性肾盂肾炎引起的腰痛常为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