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胡索最细粉怎么食用 延胡索最细粉有什么功效
延胡索最细粉怎么食用 延胡索最细粉有什么功效
延胡索最细粉具有活血、利气、止痛的功效。可用于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等病症。
如何避免延胡索中毒
延胡索中虽然含有可能损害肝脏的延胡索乙素,但是只要控制好每日的摄入量,是能够避免延胡索中毒几率的,因此服用延胡索一定要遵医嘱,不要擅自服用。
一些人可能听说某某中药好,就会长期拿来泡水喝,但“是药三分毒”,在没有经过专业中医的诊断下,不建议长期吃自己都不了解其成分作用的中草药,包括但不限于延胡索。
醋延胡索的功效与作用
醋延胡索是延胡索的醋炙品,与延胡索的功效与作用一致,但有所增强。
延胡索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又能行气,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可广泛的运用于血瘀气滞引起的全身各部位的疼痛不合适。如可用于治疗寒凝胃痛、肝郁胸肋疼痛、血瘀胸痹心痛、寒疝腹痛、风湿痹通、跌打损伤、痛经等病症。
延胡索的镇痛效果明显,延胡索的各种剂型均有镇痛作用,其延胡索总碱的镇痛效价位吗啡的40%。总碱中的甲素、乙素、丑素镇痛作用最为明显。
延胡索甲素及乙素有中枢安定的作用,可用于镇静、催眠等。临床在使用延胡索镇痛的同时,常可使人出现嗜睡现象。
延胡索醇提取物能够扩张冠脉、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血流量,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延胡索总碱能够抗心率失常,去氢延胡索甲素能偶保护心肌细胞、抗心肌缺血。
延胡索中含有的延胡索乙素能够扩张外周血管,帮助降低血压。
延胡索乙素能够抑制胃液分泌,保护胃黏膜,延胡索总碱及其醇提取物有抗溃疡的作用。
延胡索有毒吗
正确配伍和服用延胡索是不会中毒的。
但是延胡索中含有延胡索乙素,可能会导致肝脏中毒,新加坡卫生科学局把延胡索乙素的每日摄取顶限定在19毫克,因此不可自行服用延胡索草药。
延胡索的功效与作用 镇静催眠
延胡索甲素及乙素有中枢安定的作用,可用于镇静、催眠等。临床在使用延胡索镇痛的同时,常可使人出现嗜睡现象。
延胡索怎么治疗房颤? 延胡索怎么治疗房颤
心律失常取延胡索粉(丸),口服5~10克,每日3次;房颤患者复律期间可服用15克,每日3次。4~8周为1疗程。【来源】[马胜兴,钱振淮,陈可冀,郭士魁.延胡索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北京医学,1984,03:176-177]
注意:“是药三分毒”,长期大量服用延胡索,可能会造成肝脏、心脏和肾脏的损伤,因此患者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延胡索。
延胡索副作用 如何避免延胡索的副作用
延胡索中虽然含有可能损害肝脏的延胡索乙素,但是只要控制好每日的摄入量,是能够避免或减轻延胡索副作用的,因此服用延胡索一定要遵医嘱,不要擅自服用。
一些人可能听说某某中药好,就会长期拿来泡水喝,但“是药三分毒”,在没有经过专业中医的诊断下,不建议长期吃自己都不了解其成分作用的中草药,包括但不限于延胡索。
延胡索副作用有哪些
一、延胡索副作用有哪些
延胡索的副作用包括损伤肝脏、心脏和肾脏,因为延胡索中含有延胡索乙素。但一般情况下,遵从医嘱按量服用是可以减轻或避免副作用的。“是药三分毒”,因此一定不要在没有适应症的情况下擅自服用某些药物,
二、如何避免延胡索的副作用
1.遵医嘱服药
延胡索中虽然含有可能损害肝脏的延胡索乙素,但是只要控制好每日的摄入量,是能够避免或减轻延胡索副作用的,因此服用延胡索一定要遵医嘱,不要擅自服用。
2.不要长期服用
一些人可能听说某某中药好,就会长期拿来泡水喝,但“是药三分毒”,在没有经过专业中医的诊断下,不建议长期吃自己都不了解其成分作用的中草药,包括但不限于延胡索。
三伏贴哪些人不能贴 改善气喘等过敏性疾病
三伏贴是利用辛温通络的中药,包括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等,将药材细磨成粉再制作药饼,敷贴于患者的背部穴位,每次敷药约1至3小时,让药效进入全身血络经脉,达到改善气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反复感冒的目的。
延胡索有什么作用 镇静催眠
延胡索数及乙素有中枢安定的作用,可用于镇静、催眠等。临床在使用延胡索镇痛的同时,常可使人出现嗜睡现象。
延胡索的功效与作用 延胡索的禁忌人群
1、血热气虚的人不宜用,因为延胡索辛温、能活血行气,容易加重症状。
2、孕妇不能用延胡索。延胡索具有极好的活血作用,孕妇使用很容易造成流产。
3、婴幼儿慎用延胡索。婴幼儿体质相对较弱,使用延胡索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对症下药。
延胡索最细粉怎么食用
用法:直接吞服或用温水冲服。
用量:一次1.5~3g。
哪些人群不宜服用延胡索
1.血热气虚者不宜服用
延胡索性温,具有活血理气的功效,血热气虚者不宜服用,会加重气虚、血燥的症状。
2.月经期间不宜服用
由于延胡索能够活血祛瘀,因此女性月经期间不宜服用延胡索,以免月经量过多,引起贫血。
3.孕妇不宜服用
孕妇不能服用具有活血祛瘀功效的中药及食材,包括但不限于山楂、延胡索等,有流产风险。
4.产后血虚者不宜服用
《本草正》中记载:产后血虚或经血枯少不利,气虚作痛者,皆大非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