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高血压不科学用药的治疗迷境
如何走出高血压不科学用药的治疗迷境
如何走出高血压的治疗迷境
1、服不服药无多大差别
要知道,高血压病人中除5%左右(症状性高血压)可通过手术等方法得到根治外,其余90%以上的病人都是高血压病,这些病人是一种慢性病,往往需要长期或终身服药。其服药与不服药的结局是截然不同的,坚持长期用药者由于使血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可以减少和推迟器官的损害,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而长期不服药者则由于血压长期处于高水平,其本身可促进或加速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甚至引起致残或死亡。因此,要认清降压治疗的重要意义,积极、有效、长期地控制血压至正常或理想水平。
2、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有的高血压病病人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甚至认为降压应该是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其实不然,一般来讲除高血压急症(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外,其余高血压病病人均宜平稳而逐步降压。因为,血压下降过快、过低,不但会使病人出现头晕、乏力等体位性低血压的不适症状,也称“脑贫血”,还极易发生缺血性脑中风,甚至诱发脑出血,这种情况尤其在老年人为甚。因为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此时偏高的血压有利于心脑肾的血液供应,如果一味要求降到正常水平,势必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偿失。因此,降压治疗时必须要掌握住缓慢、平稳的原则。
3、不按病情科学治疗
有少数病人,把别人降压效果好的药物照搬过来为己所用,这是既不客观又不现实的。因为,同样是高血压的病人对降压药物的敏感性、耐受性却是大不相同的。如某人用某药降压效果非常明显,则另外一人却效果不显,甚至无效。再如服用短效硝苯地平时,有一小部分人会即刻发生心悸、脸红等不适症状,而多数人则感觉良好。因此应当根据病情,因人而异,合理选用药物,最好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欲走捷径绝对是不可能的,甚至酿成不良后果。 面对多种降压途径无所适从。
4、凭自我感觉估计血压高低
许多高血压患者平时不测血压,仅凭自我感觉服药,平时感觉无不适时少服或不服,一有头晕、头痛等症状时就加大药量,殊不知,血压忽高忽低或下降过快,同样会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不测血压,盲目服药,不仅不能控制血压稳定,还可使病情恶化,诱发心脑血管疾患。
5、担心药物副作用,不敢长期服药
如高血压不控制,所带来的危害是致命的,是缩短寿命的,而副作用与高血压的危害相比,则微不足道。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原则是多种药物小剂量联合,这样可使正作用相加、副作用抵消。但如何联合,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
6、血压一降立即停药
有些人在应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好转,血压降至正常,即认为已“治愈”,便自行停药,结果在不长时间后血压又升高,再用药使血压下降后再停药,人为地使血压降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这样对人体的危害较大,不仅能使病情恶化,使机体产生耐药性,而且还会导致“高血压危象”。
走出更年期的治疗迷雾
1、就医走错门
女性更年期的症状有情绪抑郁、烦躁、失眠、骨与关节疼痛、记忆力衰退等,往往中年女性就医时会根据病情去神经科、内科、泌尿科等,而不是去妇科,这样即使治疗好了一种症状,也不能根除,还是会由其它的更年期症状引起。
女性进入更年期,出现的月经失调、乳房增生、甲状腺功能亢进、动脉硬化、心悸、精神和植物神经系统紊乱、骨质疏松等情况都跟雌性激素水平下降有关。如果是因为更年期引起的这些症状,单单对症下药是不解决根本问题的。一般非妇科医生对更年期综合征的认识有限,所以女性朋友出现更年期的症状时,应尽量去妇科就诊。妇科医生可以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基础上,再对症下药解决其它病症。
2、对更年期症状不管不顾
虽然说更年期是人生必经阶段,可是并不代表更年期症状也是无病的表现,不少女性不了解更年期,认为更年期时期发生的潮热、盗汗、浑身乏力、焦虑等是自然现象,而且前辈们没有治疗同样没有问题,于是就对对更年期症状不管不顾。专家介绍说,由于绝经的头5年卵巢功能下降很快,以致雌激素急剧减少,严重影响身体机能,营养吸收能力下降,相对应的现有身体中的营养物质流失严重,造成身体功能失调,疾病多发。在此建议,临近更年期的时候,参加更年期讲座、多看些更年期的书籍,充分了解更年期。
3、是不是更年期综合征,自己说了算
很多女性认为,过了45岁或是绝经了就是进入更年期;身体上出现了一些不舒服或是心情烦躁,就认为是更年期综合征。其实,更年期的判断并非如此简单。
女性更年期一般是在45岁至55岁,但因个体差异,有的女性40岁就已经进入更年期,所以这个年龄段并非绝对。更年期综合征并不是身体器官本身的病变,应该通过医生的诊断,先排除身体本身病变的情况。 相应年龄段的女性判断是不是进入更年期,应该去正规医院的妇科做一个雌激素水平检查和子宫内膜B超检查,由医生根据检查结果综合诊断。
4、保健品同样可以治疗更年期综合症
由于受到大量宣传广告的引导,同时对更年期雌激素缺乏的认识存在不足,很多女性把保健品当成治疗更年期症状的灵丹妙药,认为只要有保健品,更年期并不可怕,这样的认识很危险。专家提醒雌激素不能滥用,在身体机能正常的状态下不宜食用激素,更不能相信广告中的食用激素能让你永葆青春的谎言,长期服用的话,会引起很多副作用,对治疗更年期症状没有效果。
5、不敢采用激素治疗
有些女性一听说要用激素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就非常恐慌,其实大可不必。雌、孕、雄激素只是人体性腺激素类的部分成员,是人体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女人而言,雌、孕激素是一生的需要,是女人之所以成为女人的根本。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激素的分泌逐年减少,使得女性的很多功能衰退,并且影响到生活的质量。
激素补充治疗是更年期女性主要的治疗方法,有助于缓解更年期的各项症状,并且预防一些与绝经相关的疾病,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雌激素类药物是安全的。
6、到了更年期自己买药吃
有些女性出现更年期综合征后,不去医院就诊,而是自己买一些含有雌性激素的保健品或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药物来吃。其实,这种做法非常不妥当。雌性激素是可以用来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但是用量多少非常关键。用量少了,解决不了问题;用量多了,会引起一些其它女性疾病。所以,女性到了更年期,决不能自已“当医生”,而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安全地治疗。
继发性高血压能治好吗
生活中,高血压能治好吗这个问题相信是大家都特别关心的。客观来讲,这种疾病是没有一种根治的方法的,只能进行病情控制。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患者是可以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的,并不影响生存质量。因此患上高血压以后,病人一定要坚持长期进行科学的治疗。
首先,科学用药是患者有效治疗的一个关键方法,患者可以把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让自己远离生命危险。药物治疗时要注意治疗中途不可停药,需要循序渐进。理想的药物应是能很好的控制血压,不良副作用最小,生化副作用最小,能维持重要脏器适度的血流量,逆转因高血压所致的心血管损伤,改变自然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患者在用药期间要注重选择这种药物。同时还要积极坚持科学的用药原则,让自己得到有效的治疗。
此外,要想把血压有效的控制好,那么患者更应该重视发挥日常保健措施的积极作用。高血压病人在平时需要坚持低盐低脂的饮食原则,做到合理的饮食调养。同时高血压病人也要适当的进行一些体育锻炼,让自己的体质得到提高。此外,患者在平时要注意调养情志,让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来进行治疗,这样高血压的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患者在平时还要注重多休息,保持足够的休息时间才能避免血压的过度升高的危险。
总之,高血压在发病以后是需要进行积极综合治疗的。通过以上这些方法的联合采用,相信高血压的治疗是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的,虽然病灶无法根除,但是患者可以正常的生活。
有关脑外科护理论文
有关脑外科护理论文范文一:脑外科昏迷病人的护理
【摘 要】目的:探讨脑外科昏迷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外科昏迷患者42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临床护理措施,对护理措施和护理体会进行分析。结果:42例患者在昏迷期间有5例患者出现癫痫症状,有3例患者出现腹泻症状,有5例患者出现口腔感染症状,有12例患者出现便秘症状,有7例患者出现躁动症状,有9例患者出现高热症状,有4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有2例患者出现压疮症状,有7例患者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症状,有10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症状。有31例患者情况较为良好,有4例患者为植物状态,有7例患者死亡。结论:对脑外科昏迷患者进行严格的生命体征观察,对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临床症状进行掌握,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提高。
【关键词】脑外科;昏迷;并发症;护理措施
随着我国医学的发展,社会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临床护理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护理学由一般护理向着专科护理转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脑外科患者的护理是最为复杂的一种,由于脑外科患者大部分是由于意外事故入院的,病情较为严重,所以需要更好的临床护理措施联合治疗[1]。对于脑外科昏迷患者而言,不仅具有自身的特点,还具有一般昏迷患者的特征,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对颅脑解剖知识了解,对患者的病理表现、昏迷原因进行掌握,熟悉对各种并发症的处理原则,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到及时发现,并给予患者正确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2]。本文对脑外科昏迷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外科昏迷患者42例,本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4例,最小年龄为22岁,最大年龄为51岁,平均年龄为(31.5±4.2)岁,最短昏迷时间为5天,最长昏迷时间为30天。42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由脑挫伤造成的,有13例患者由脑疝造成的,有23例患者由高血压出血造成的。所有患者在入院后依据GCS评分,有10例患者评分在9~12分区间,有18例患者评分在6~8分区间,有14例患者评分在3~5分区间。
1.2 方 法
1.2.1 生命体征护理
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格的观察,主要包括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等[3]。患者的血压变化水平和颅内压有一定的联系,血压上升时颅内压上升,呈正比关系。然而当颅内压超过临界状态时则成反比关系。患者的呼吸节律和频率变化和病情的轻重具有一定的联系,节律不规则则表示患者发生脑疝、衰竭、脑干受压现象,当呼吸频率较快时,则表示患者出现气道梗阻和缺氧现象,当呼吸频率较慢时,则表示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和颅内高压现象。患者脉搏的加快可能是由心衰、中枢衰竭等引起的,也可能是由高热引起的。护理人员在进行脉搏测量时,应对测量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按照患者的原发病和并发症进行评估,及时告知医生进行治疗。因为脑外科患者的下视丘受到损伤,会发生中枢性高热症状,体温超过40℃,如没有得到正确的处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患者如出现高热症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认真的分析,在给予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物理降温措施,如酒精擦浴、枕敷冰块等,并且给予降温药物治疗,将患者的体温控制在32~35℃范围内。
1.2.2泌尿系统护理
由于昏迷患者无法自主排尿,导致尿潴留或者是尿失禁现象的发生,在进行持续导尿的过程中,很容易引发患者的泌尿系统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接尿时,应将斜面朝向患者的生殖器部位,并放在两腿中间,做到滴水不漏。
1.2.3胃肠道护理
重型脑损伤昏迷患者由于长期处于昏迷状态,并经常伴有神经源性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病症,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出血情况进行观察和治疗。患者在出血钱会出现呼吸异常、柏油样便或者是咖啡色胃液现象,护理人员应及时的发现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应先对患者进行禁食处理,将药液注入到胃管内,当患者的出血量较大时,应给予输液、输血治疗,并且对电解质紊乱情况进行预防。当患者发生复返出血现象,采取保守治疗无法达到治疗效果时,应进行剖腹探查止血措施,对伴有便秘症状的患者给予开塞露治疗,对伴有腹泻的患者给予止泻治疗。此外,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床面清洁干燥情况进行保持,防止患者的肛周发生糜烂、湿疹现象。
1.2.4呼吸道护理
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通常伴有肺部感染现象,如患者发生严重肺炎疾病,则会对病情造成影响,严重者会引发死亡[4]。护理人员应每1~2小时对患者进行一次吸痰、叩背、翻身,用手在患者的胸骨切迹上方进行气管刺激,促使患者进行咳嗽,将沉积在深部的痰液排出。对于处于长期昏迷或者是深度昏迷的患者,舌后坠会对呼吸产生影响,不能主动的进行排痰行为,应对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操作,护理人员做好术后的护理工作。
结 果
42例患者在昏迷期间有5例患者出现癫痫症状,有3例患者出现腹泻症状,有5例患者出现口腔感染症状,有12例患者出现便秘症状,有7例患者出现躁动症状,有9例患者出现高热症状,有4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有2例患者出现压疮症状,有7例患者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症状,有10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症状。其中有31例患者情况较为良好,有4例患者为植物状态,有7例患者死亡。
讨 论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在掌握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对脑外科昏迷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各种并发症的特征进行了解,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细致认真,将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人为本,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措施,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晓兰.脑外科昏迷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24(28):520-521.
[2]郭雪梅.浅谈脑外科昏迷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J].中外健康文摘 ,2013,06(20):259-260.
[3]赵容.36例脑外科病人昏迷期护理体会[J].祝您健康・新医药,2012,03(2):3-4.
[4]郭四英.整体护理干预在脑外伤昏迷患者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335-336.
有关脑外科护理论文范文二:脑外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摘要】 分析我院脑外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使护理工作者和管理者在临床工作中有正确的指导方向,消除各种安全隐患,避免医患关系纠纷,营造一个和谐的就医环境,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关键词】 脑外科;护理;安全隐患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关系着医患关系的优劣,随着法制不断完善健全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件》的实施,人们对医疗系统越来越了解,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医疗质量,医疗护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脑外科手术患者一般意外发病导致的头颅损伤,一般都需要手术治疗。由于病患病情危急,手术部位特殊,手术精密度复杂度高,对机体创伤巨大,患者术后的自我护理能力极低,因此,为避免医患纠纷,减少护理风险,临床护理应提供安全有序的优质护理。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特点,对护理潜在的和现有的管理风险提出评价和识别,总结脑外科手术患者适合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的发生,减少脑科护理安全隐患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伤害和对彼此的经济利益损害。1 常见的安全隐患风险因素
1.1 患者因素 因素一:患者经过脑科手术后,给身体带来巨大的创伤,加之本身固有的疾病,患者身体极为虚弱,自身活动能力降低,免疫力低下,自主活动容易造成滑倒、跌伤,再加上基础代谢减慢,呼吸道和肠胃功能在手术恢复期间不能很快重建,极易发生便秘和呼吸窘迫,产生一系列恶性循环。因素二:由于患者的手术部位在脑部,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和神经敏感度降低,对环境和事件反映能力下降,例如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气温高时,更易发生压疮,热水保暖或热敷时,会发生烫伤,再者额叶、颞叶手术过后的患者,会发生定向力下降,可能会无意识自行走动。因素三:一些患者出于自尊或者自卑,不愿意麻烦护理工作人员,而自行护理或行动,导致意外,再加上,部分社会功能暂时下降,恢复缓慢。经济负担重,更易产生悲观焦躁,不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导致术后并发症增多,恢复效果差。因素四:部分家属不遵守医嘱,在护理人员不在,发生异常时,不能及时报告医生,更有甚者,因患者感觉不适,自行拔出置管,鼻饲管等,将产生严重的后果。
1.2 医院因素 因素一:病房、病区或医院的环境复杂,来往人员较多,可携带较多病菌,局部通风措施以及消毒达不到标准等,都是导致患者引起院内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因素二:病区环境设施和医疗设备可能产生各种安全隐患,例如厕所、走廊未设置扶手,楼道有水未能及时清洁或未设置警告牌,引流管未处于有效状态等,不仅降低便利性和安全性,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术后的意外伤害。因素三:医护人员自身责任意识不强,对三查七对制度执行不到位,对患者病情监测不够仔细,操作纪律不够规范,记录错误未能及时更正,导致病情判断错误,延误病情,导致病变恶化。因素四:部分刚参加临床护理工作或者调换科室的护理人员,对脑外科手术护理经验不够丰富,对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相对不足,对药物配伍途径不够了解透彻,护理人员学习相对滞后,随着先进医疗设备水平进步,容易形成护理质量降低。2 防范措施
针对脑外科手术护理的各种安全风险隐患因素的存在形式,我院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在护理工作中应用进去,并在护理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效果,降低各种安全隐患带来的风险。
2.1 做好患者及家属各项工作 脑外科手术后患者一般有精神异常,沟通能力理解能力下降,必须要家属陪护,要向有一定理解能力和文化的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向其说明医院环境,病房环境、护理的各项内容和过程。作为脑外科手术的护理工作人员,要鼓励病人,使其树立起抗击病魔的信心,良好的心态能促进康复。病人应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主要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对家属而言主要是及时和医院沟通,提高配合意识,注意患者常规的生病体征变化,使家属医院达成统一战线,帮助病人尽快恢复。在恢复期间,家属要注意病人合理的饮食,慢慢进行胃肠功能恢复,饮食按时按量,以营养为主;而病人的行为功能锻炼要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在家属的帮助下,循序渐进。
2.2 完善医院基础设施建设 医疗环境的好坏对病人的病情恢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安逸舒适环境可以促进病人的康复,病房内保持良好的内外通风,而不是局部通风,光线柔和、氛围安静(噪声控制在小于55dB),走廊、卫生间设有扶手,地面有水及时清洁,夜晚配有照明灯,营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定期为各种设备进行保养,检查安全系统,保持良好性能,消除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各种药品、急救设备定点摆放,定期检查补充,建立快速的急救机制,避免错过最佳急救时间。
2.3 准确记录,评估病情 作为护理人员,要对病人病情进展做到连续完整,准确真实。科室里也可成立质量控制小组,该小组随时对护理笔记进行检查,对检查中的问题错误,进行及时的讨论整改,认真执行PDCA循环法,控制护理笔记的书写质量。在护理工作中,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自身条件,全面综合评价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加强对病人各项生命指证监测和临床护理工作,必要时采取有预见性的措施。例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在行走、入厕过程中有摔倒的危险,各种活动进行中需要人搀扶;神经末梢感觉障碍的人容易发生烫伤,热敷时应用毛巾包裹;癫痫发作患者容易发生舌咬伤,应带上牙套;定向力和认知力障碍患者应有人24小时陪护,避免走失;意识模糊的应加护栏,戴连指手套,防止自行抓伤拔管。
2.4 健全护理操作流程和管理 培养护理人员的常规操作能力,加强对业务的熟悉认知程度,规范化要求操作,提高对待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根据所在脑外科科室的设备更新,提高自我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制定行之有效的监护程序,在使用各类仪器前,要评估仪器是否完好,使用后对仪器进行整理,对心电监护仪、静脉微量输液泵等制作标准流程,挂于机器上,便于操作护士随时学习和熟悉,防止忙中出错,带来的一切护理安全隐患。在同时,加强医院护理管理,完善交接班的衔接制度和各个护理人员的配合。3 小 结
脑外科手术护理病人情况一般都严重复杂,对医疗条件和护理水平都是有较高的要求,依照识别护理安全隐患及风险因素,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采用合理的管理模式,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医疗环境,才可以对患者实施较优质的护理。
高血压的调理措施主要有哪些呢
高血压用药是十分讲究的,盲目的用药不仅会浪费钱财,最重要的是对恢复健康不但没有帮助还会有反作用,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选择,合理用药。不要被现在漫天的宣传广告所蒙骗,像很多保健药物的广告都谎称自己的保健药物可以治疗高血压,并会举出所谓的“实例”来让人信服,认为这个保健药物就可以治疗高血压,盲目的选择,延误了治疗。保健药品对高血压的治疗有辅助的作用,但是绝对不能替代真正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这是大家要明白的,不能用保健药品代替降压药,这是非常危险的举动。
还有要说的一点就是高血压患者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离开降压药,一定要在自己够得到的地方预备好,防治意外情况发生的措手不及。因为你无法预测自己在什么地方会受到什么样的刺激而导致自己的血压升高,所以就要时刻的备好降压药,来降低这一风险。不管是居家还是外出,高血压患者最不能忘记准备的就是降压药。
胃窦炎患者要科学合理用药
胃窦炎患者要科学合理用药,如今用药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避免容易犯错的用药方法,生活中就该做到科学合理用药,药物的副作用对不同体质的人可能不同,胃窦炎患者用药一定要慎重,专家研究提醒,胃窦炎患者用药要遵循一定的顺序,科学用药是关键,否则伤身,以下是详细说明。
胃窦炎患者用药和一些其它疾病用药一样,要科学合理的用药,杜绝吃一些对胃有损伤的药物,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胃窦炎的科学用药,有方法两个误区要慎入:
当明确疾病后,用药也有很多讲究和技巧。首先用药治疗时,要抓住主要矛盾,明确治疗目标,选择主要药物进行治疗。其次尽量选择一箭双雕的药物,患有胃窦炎的患者,在治疗胃窦炎时,可以健胃的药物,可以减少用药数目。最后重视非药物疗法,尽管新药层出不穷,但非药物治疗仍然是一些疾病的基础治疗方法,科学合理用药还包括选择合适的剂量和恰当的剂型。
用药的两个误区,一是重复用药。就医时,一定要告诉医生正在服用的药物,减少重复用药,降低药物毒副反应。二是种类过多。大量服药易造成不良反应或多服、误服、忘服,所以最好一次不超过3至4种,这方面要多与医生沟通。
要想药物效果好“五先五后”要记到:
一、先食疗后用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所以能用食疗的先用食疗,再考虑药物治疗。
二、先中药后西药。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可以优先考虑,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才选用。
三、先外用后内服。药物服用后要经过肝肾代谢,为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损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最好采用外用药进行治疗,比如皮肤病、扭伤等等最好选用外敷药进行治疗。
四、先内服后注射。有些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认为用注射剂病好得快。殊不知口服药会经过消化系统的“过滤”,药物成分才能到达血液中。而注射剂直接可以达到血液中,直接刺激于血管壁和心脏,所以能用内服药让疾病缓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剂。
降血压的食物 红茶
每天喝3杯红茶能够明显降低高血压。科学家进行了红茶、咖啡和安慰剂降压效果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每天喝3杯红茶,6个月之后,参试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低2毫米汞柱和3毫米汞柱,这相当于高血压和心脏病危险降低10%。早上喝红茶较好,可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
建议:由于红茶中含有咖啡因,空腹饮用红茶降压会导致肠胃吸收躲过而出现心慌、尿频等不适症状。因此,红茶不可在空腹的情况下饮用。另外,经常失眠或精神衰弱的高血压人群容易受到生物碱的影响,加重恶化情况,因此不宜饮用红茶。
如何科学用药治愈胃溃疡
掌握最佳服药时间
治疗胃溃疡药物有以下几类:抗酸药(氢氧化铝、氧化镁等),主要是中和胃酸,降低胃内的酸度,其最佳服药时间是餐后60~90分钟;抗胆碱药(颠茄等),能减少胃酸分泌,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延长胃排空时间,因其作用高峰在口服后60~90分钟,故服药时间在餐前15~30分钟为佳;H2受体阻断剂(甲氰咪胍、雷尼替丁等)通过阻断H2受体,减少胃酸分泌,为了不影响对食物的消化,应在临睡前一次服药,不仅保证疗效,而且能减少副作用。
掌握用药疗程
疗程不足是胃溃疡病人用药的大忌,也是导致该病复发的主要原因。据研究,胃溃疡完全愈合需4~6周。胃溃疡容易复发,治愈后若立即停药,复发率高达80%。因此,为防止复发,在胃溃疡治愈后,还应使用小剂量药物进行维持治疗,短则一年半载,多则3年5年。由于胃溃疡维持治疗时间较长,所以,不仅要考虑药物的疗效,更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临床经验表明,用雷尼替丁150毫克或法莫替丁40毫克进行维持治疗,副作用小,可以有效地预防此病复发。
讲究联合用药
在应用一种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时,可考虑两种或3种药物联用。如抗酸药与抑制胃肠蠕动的药物联用,或H2受体阻断剂与抗酸药联用等,这样既可增加疗效,又可减少不良反应。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胃溃疡可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因此,必要时可联合使用抗生素。目前倾向于“三联疗法”,就是将胃得乐、甲硝唑、羟氨基青霉素联合使用。须注意的是,在治疗期间,要严禁服用对胃肠道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如激素类药物和解热镇痛类药物等。
走出治疗高血压误区
1、治病就得靠药
很多的高血压患者太依赖于降压药,觉得只要按时服药就可以万事大吉。降压药确实可以使血压下降,可它是通过改变体内的生理、生化活动来使血压下降的,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药物对身体会产生副作用了,而且这种被动的治疗还受机体主观因素的影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情绪激动时,所伴随的血压升高,单用降压药的效果很差,若加上控制情绪,甚至不用药,只要情绪控制即可使血压明显下降。
2、患者保健意识差
经过调查,中年知识分子患病率明显高于工人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知识分子缺少体力活动和有规律的生活,更没有时间运动、保健,整日忙于工作。长期的持续紧张使许多人患上高血压。
3、不良生活习惯难以克服
很多的高血压就是因为日常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可是在发现患有高血压以后,患者并没有及时纠正,仍然维持以前的习惯,这就导致了患者血压的不稳定。
4、对高血压不够重视
由于高血压比较常见,且在初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很容易被大家忽略。虽有头晕、视力模糊等症状,但一经休息即可缓解,不容易引起人们重视。
科学预防高血压
膳食的合理是我们必须遵循的一个必要原则
饮食清淡,食盐中的钠可以引起血压升高,降低药物疗效。合理膳食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保持营养均衡,每天都应进食适当的五谷类、肉类、蛋白质类、蔬菜类、瓜果类、奶类及钙类食物,并要选择热量较低者进行食用。另外快餐店的食物往往热量较高,比如烧卖、汉堡包、炸薯条等均应减少食用。
有氧运动与合理膳食同样重要
只要运动量适宜,即可达到增加热量消耗的目的。有氧运动是指机体主要以有氧代谢方式提供能量、运动时间较长的耐力性运动项目。它的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不中断,持续时间较长。一般来说,有氧运动包括步行、游泳、体操、骑自行车、跑步、球类、跳健身操等活动,对技巧的要求不太高。
保持乐观心态,提高应激能力是预防高血压的另一法宝
心理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人们的疾病状况。保持“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的心理状态,必将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误入外阴白斑的治疗迷境
1、传统外用药膏。短期有一定见效,但治标不治本,一旦停药就会反复发作,造成对药物的依赖,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治疗,是我们首先需要注意的外阴白斑治疗误区。
2、中医疗效因人而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方法标榜中医治疗,无任何毒副作用,在这里暂且不讨论传统中医是否真的可以康复外阴白斑疾病。往往在患者的血液里可以查到西药如硝酸益康唑、曲安奈德、硫酸锌等成分,有的患者甚至有几种药物的成分,最终导致专家为患者更换治疗方案时,十分困难。
3、使用各种民间偏方。效果不明显不说,反而有了阴部瘙痒、下腹部疼痛加剧等症状。另外,用药是否上到了正确位置难以保证,如果药物没到该去的地方,再怎么用药都是枉费,只是白白耽误治疗时间。所以,患者切莫偏信民间偏方诊治,应选择正规医院进行系统检查,以免延误了治疗的良机。
4、使用蚂蟥换血。有些患者听人说,把蚂蟥放在外阴白斑上吸血,等蚂蟥将患处的血全吸干净了,病也自然康复了。然而,如此治疗患者不仅没能治好病,还感染了血液疾病,身体变的极差,免疫力、抵抗力飞速下降,还不如10岁小孩,让治疗变的非常困难。
5、外阴白斑治疗误区还在于激光、烤电疗法。疗效不可靠,且容易使萎缩加重,因为本病是各种因素造成外阴营养道路障碍,局部缺乏养份,而烤电、激光则加重养份的耗损,从而使裂口萎缩加重。
6、手术切除。从西医角度讲,外阴白斑是一种癌前病变,可能发展为外阴癌,所以主张手术切除治疗。它的缺点是造成创伤,术后性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并且复发率高,在80%以上,所以这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外阴白斑治疗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