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主宣降
肺主宣降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很多抵抗力弱的小孩、妇女和老人染上了风寒感冒的病症,并出现了咳嗽的症状。其实,人咳嗽多是由于肺的功能失调所引起的。那么中医是如何治疗咳嗽的了?就让小编从中医的角度教你治咳嗽吧!
肺主宣降
肺位于胸腔的上部,如两片叶子一样对称分布于人体,并连接着气管和喉咙。咳嗽多是由于环境的变化或上呼吸道感染,让我们的肺感到了不适。
中医说肺主“宣降”,就是指肺具有向上宣散以及向下清肃通降肺气的作用。我们的肺因此能呼出浊气、宣散卫气,并将人体的津液输布到全身。
其实人体的肺好比一部电梯,电梯有升有降,而我们吸入自然界的清气,进入到肺,通过肺将氧气传递到全身;而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一些废液会通过肺的调节作用排出体外,一部分废液化为汗液从皮肤排出,另外一部分废液则被运输到膀胱化为尿液排出。
因为肺脏十分娇弱,既怕寒又怕热,所以任何外在环境或人体内环境的变化,都可能会引起的肺的不适,导致人咳嗽。因此,中医又称肺为“娇脏”。人的呼吸障碍、鼻塞、喷嚏、还有咳喘等症状多是由于肺失宣降。
咳嗽类型
既然咳嗽是肺失宣降所引起的,那么了解了引起肺失宣降的原因,我们就会知道咳嗽的类型有哪些。
一、风寒犯肺
1、原因
风邪与寒邪两种邪气作用于人体,引发了肺的不适。
2、症状
受到风邪侵扰的人多会有表症,一般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等症状。由于体内有寒,人又会表现为咳嗽声重、痰稀色白、舌苔薄白等症状。
3、治疗
对于风寒犯肺的人,主要的治疗原则是疏风散寒、宣肺解表。可以服用一些杏苏止咳糖浆、通宣理肺丸和半夏露浆。
二、风热犯肺
1、原因
风、热两种邪气共同作用于人体,让肺感到不适。
2、症状
人除了受到风邪侵扰会有表症外,还会因为体内有热邪的作用,感觉到咳嗽气粗、痰黏色黄、咽痛、声音嘶哑。人体的津液受到热气的灼伤,人还会感觉到口渴。
3、治疗
对于风热犯肺的人,主要的治疗原则是疏风解表、宣肺清热。可以服用桑菊饮、蛇胆川贝枇杷膏、急支糖浆和牛黄蛇胆川贝液等中成药。
尺泽的准确位置图视频 按摩尺泽的好处
中医认为,肺主宣发肃降,尺泽为肺气汇合之处,可以疏通肺经,肺属金,肾生水,金能生水,肺气足了就可以补肾,尺泽属穴,因此,按摩尺泽有泻肺补肾的好处,能将肺经上多余的能量转化到肾经上去;此外,按摩尺泽还能通络止痛,和胃清热,最适合上实下虚的人调理使用。
茯神的功效与作用
茯神的功效与作用一
1.养心安神:茯神味甘淡,性平微温,入心经,养心安神。如《药品化义》曰:“戴人曰,心本热,虚则寒。如心气虚怯,神不守舍,惊悸怔忡,魂魄恍惚,劳怯健忘,俱宜温养心神,非此不能也。”失眠、惊痫、健忘等证,常用本品治疗。
2.利水消肿:治水肿。人体水液代谢之调节,责于肺、脾、肾及三焦。肺主宣降通调水道,敷布津液;脾主运化水液;肾阳主水液蒸化;三焦为水液通调之道路。若其中之一(或更多)气化功能失常,则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津停滞,而成水肿。治用茯神,其味甘淡性平,利水而不伤气,故主治之,又因其有健脾之功,故脾弱运迟。水湿停蓄者用之,有标本兼顾之效,故更宜选兹。
3.补虚治劳:本品味甘,性平微温,入心、脾两经.补益心脾,而治虚损。心脾两虚,多由病久失调,或劳倦思虑,或慢性出血所致。症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眩晕健忘,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倦乏力,或皮下出血,舌质淡嫩,脉细弱。治宜益气健脾,养血安神。茯神具此功效,故可投用。
4.鉴别应用
①茯苓和茯神:《本草经疏》曰:“茯神抢木心而生,以此别于茯苓。”又云“茯苓入脾肾之用多,茯神入心之用多。此即为茯苓长于渗湿利水;茯神长于宁心安神。
②茯神木和茯神:茯苓菌核中间天然抱有松根的白色部分称“茯神”,其松根称“茯神木”。前者养心神,治失眠、健忘;后者平肝风治中风,转筋。药用部位不同,功效亦异。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克;或入、丸散。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1.恶白蔹。
2.畏地榆、秦艽、鳖甲。
3.忌米醋、酸物、雄黄。
脾胃湿热的预防
脾胃湿热证的主要原因为上述疾病未能得到有效治疗,病变反复活动与发展的结果。其次也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嗜食肥甘油腻,嗜食辛辣,吸烟嗜酒等导致脾胃受伤,聚湿生热。因此要预防脾胃湿热的发生,首先要积极治疗上述基础疾病。同时,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饮食有节,勿吸烟,勿饮酒等,尽量不吃厚味膏粱、海鲜。
调理脾胃时,还应兼以宣通肺气。因脾主运化水谷,化谷如沤,肺主布散精微输布如雾,脾需肺之协助,才能完成水谷精微的布散,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云:“脾主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主宣发肃降,脾胃主升清降浊,同司气机升降。由此,治脾莫忘理肺,治肺必究其脾,临床用药应于健脾和胃之品中,酌加宣肺解郁之品,如杏仁、瓜蒌、麻黄等。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用杏仁宣肺解郁,使湿阻得运,启宣肺利水健脾之先河。
气虚和气滞的区别 常见部位区别
由于气藏于五脏,通常情况下气虚必然与该脏的功能相互联系,在临床上气虚多见于心、肺、脾、肾等脏腑,而又由于人体的气机升降出入多与肝主疏泄、肺主宣降、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以及小肠大肠主泌别传导功能有关,故气滞多与肺、肝、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治疗反流性胃炎怎么做
消化系统与中医之“脾胃”关系十分密切。胃主受纳、消化及整个消化道向下传输的功能。
“胃气”以通降为顺。但胃主降的功能,又要由“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肺主宣降”共同参与,才能完成。
按中医理论该病由“胃气上逆”所致。
比如:情志不舒,肝郁气滞,肝气犯胃,使胃失和降,甚至胃气上逆,胃肠逆蠕动,造成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
经中医辨证施治,方用[奇克散]系列纯中药胶囊剂,调和脏腑功能,使胃气通降,食管、胃肠正常蠕动,消除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胆汁反流性胃炎可以治愈。
肺热的危害
肺热证的危害
肺为“娇脏”,非常的“娇嫩”,但是呢它又与外界直接相通,是人体极其重要的脏器,因此它抵抗病邪的力量较薄弱,容易发生病变。
肺热证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危害巨大,若不及时诊治,进一步发展可以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且与肺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目前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在警示我们对肺热证引起高度的重视,为了我们自身健康而应 该深刻反省和沉思。
气机的升降出入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基本形式。肺主宣发肃降,主一身之气,温邪侵袭肺脏,使肺宣发肃降失常,气血运行失调,气机平衡状态遭到破坏,脏腑功能活动障碍。所以肺热炽
盛、痰热内阻也是肺热证的一个重要病理环节。肺为娇脏,热邪易灼伤肺津,对于素体阴虚或肺热证误汗伤津者,更易致燥热咳嗽,则干咳少痰或粘稠难咯或咳吐白沫。
肺主气而朝百脉,心主血而运营阴,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
总之,肺热证发病中,除邪热直接耗伤津液外,肺失宣降,主气功能无权,津、液血液运行失其常度,病理产物痰、瘀产生,热、痰、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亦损伤肺气肺阴,还每因邪热内蒸、逼津外泄而汗出过多,加之脏腑正常生理功能减退,气津生成不足,或运用发汗、攻下、渗利等法不当而耗伤阴液,或过用苦寒药而化燥伤阴等原因,亦导致人体阴液的耗损和不足。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肺热证发生主要由于外邪侵袭,肺卫受邪或正气内虚,病理产物积聚,抗邪无力两个方面。
代谢紊乱 水湿成痰
肺热证导致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调而引起水湿停聚成痰。肺热证过程中易形成痰热为患,治疗时要注意化痰。
气虚的症状有哪些
气虚病证可涉及全身各个方面,如气虚则卫外无力,肌表不固,而易汗出;气虚则四肢肌肉失养,周身倦怠乏力;气虚则清阳不升、清窍失养而精神萎顿,头昏耳鸣;气虚则无力以帅血行,则脉象虚弱无力或微细;气虚则水液代谢失调,水液不化,输布障碍,可凝痰成饮,甚则水邪泛滥而成水肿;气虚还可导致脏腑功能减退,从而表现一系列脏腑虚弱征象。
1.肺气虚
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通调水道。肺气虚,则其主宣降、司呼吸、调节水液代谢、抵御外邪的作用就会减弱,出现短气自汗、声音低怯、咳嗽气喘、胸闷,易于感冒,甚至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2.肾气虚
肾居腰府,藏精气,司二阴开合。精气充五脏而上荣于脑髓。肾气亏虚,失于荣养,见神疲乏力,眩晕健忘,腰膝酸软乏力,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弱。肾不纳气,则呼吸浅促,呼多吸少。
3.脾气虚
脾居中焦,主运化、司升清、统血行。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气血生化乏源,症见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形体消瘦,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弱。
4.心气虚
心主血脉,藏神明。心气亏虚,不能鼓动血脉,亦不能养神,故见心悸、气短、多汗,劳则加重,神疲体倦,舌淡,脉虚无力。
5.阳(气)虚
气虚可见面色晄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甚则晕厥。阳虚除气虚症状外,兼有畏寒肢冷、自汗,脉沉缓或迟而无力,舌质胖淡舌苔白。
女人气虚体质的表现有哪些
1、肺气虚
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通调水道。肺气虚,则其主宣降、司呼吸、调节水液代谢、抵御外邪的作用就会减弱,出现短气自汗、声音低怯、咳嗽气喘、胸闷,易于感冒,甚至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2、肾气虚
肾居腰府,藏精气,司二阴开合。精气充五脏而上荣于脑髓。肾气亏虚,失于荣养,见神疲乏力,眩晕健忘,腰膝酸软乏力,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弱。肾不纳气,则呼吸浅促,呼多吸少。
产后气虚的症状是什么呢
1.肺气虚
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通调水道。肺气虚,则其主宣降、司呼吸、调节水液代谢、抵御外邪的作用就会减弱,出现短气自汗、声音低怯、咳嗽气喘、胸闷,易于感冒,甚至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2.肾气虚
肾居腰府,藏精气,司二阴开合。精气充五脏而上荣于脑髓。肾气亏虚,失于荣养,见神疲乏力,眩晕健忘,腰膝酸软乏力,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弱。肾不纳气,则呼吸浅促,呼多吸少。
3.脾气虚
脾居中焦,主运化、司升清、统血行。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气血生化乏源,症见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形体消瘦,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弱。
4.心气虚
心主血脉,藏神明。心气亏虚,不能鼓动血脉,亦不能养神,故见心悸、气短、多汗,劳则加重,神疲体倦,舌淡,脉虚无力。
5.阳(气)虚
气虚可见面色晄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甚则晕厥。阳虚除气虚症状外,兼有畏寒肢冷、自汗,脉沉缓或迟而无力,舌质胖淡舌苔白。
对于气虚者的饮食宜忌,应兼顾到五脏之虚的宜忌原则。凡气虚之人,宜吃具有补气作用、性平味甘或甘温的食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忌吃破气耗气之物,忌吃生冷性凉、油腻厚味、辛辣食物。
气虚的症状有哪些
气虚病证可涉及全身各个方面,如气虚则卫外无力,肌表不固,而易汗出;气虚则四肢肌肉失养,周身倦怠乏力;气虚则清阳不升、清窍失养而精神萎顿,头昏耳鸣;气虚则无力以帅血行,则脉象虚弱无力或微细;气虚则水液代谢失调,水液不化,输布障碍,可凝痰成饮,甚则水邪泛滥而成水肿;气虚还可导致脏腑功能减退,从而表现一系列脏腑虚弱征象。
1、肺气虚
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通调水道。肺气虚,则其主宣降、司呼吸、调节水液代谢、抵御外邪的作用就会减弱,出现短气自汗、声音低怯、咳嗽气喘、胸闷,易于感冒,甚至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2、肾气虚
肾居腰府,藏精气,司二阴开合。精气充五脏而上荣于脑髓。肾气亏虚,失于荣养,见神疲乏力,眩晕健忘,腰膝酸软乏力,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弱。肾不纳气,则呼吸浅促,呼多吸少。
3、脾气虚
脾居中焦,主运化、司升清、统血行。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气血生化乏源,症见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形体消瘦,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弱。
4、心气虚
心主血脉,藏神明。心气亏虚,不能鼓动血脉,亦不能养神,故见心悸、气短、多汗,劳则加重,神疲体倦,舌淡,脉虚无力。
5、阳(气)虚
气虚可见面色晄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甚则晕厥。阳虚除气虚症状外,兼有畏寒肢冷、自汗,脉沉缓或迟而无力,舌质胖淡舌苔白。
水肿的诱因
1.风邪外袭
肺失通调风邪外袭,内舍于肺,肺失宣降通调,上则津液不能宣发外达以营养肌肤,下则不能通调水道而将津液的代谢废物变化为尿,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发为水肿。
2.湿毒浸淫
内归肺脾肺主皮毛,脾主肌肉。痈疡疮毒生于肌肤,未能清解而内归肺脾,脾伤不能升津,肺伤失于宣降,以致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发为水肿。《济生方・水肿》谓:“又有年少,血热生疮,变为肿满,烦渴,小便少,此为热肿。”
女人气虚体质的表现有哪些
女人气虚体质的表现有哪些
气虚病证可涉及全身各个方面,如气虚则卫外无力,肌表不固,而易汗出;气虚则四肢肌肉失养,周身倦怠乏力;气虚则清阳不升、清窍失养而精神萎顿,头昏耳鸣;气虚则无力以帅血行,则脉象虚弱无力或微细;气虚则水液代谢失调,水液不化,输布障碍,可凝痰成饮,甚则水邪泛滥而成水肿;气虚还可导致脏腑功能减退,从而表现一系列脏腑虚弱征象。
1、肺气虚
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通调水道。肺气虚,则其主宣降、司呼吸、调节水液代谢、抵御外邪的作用就会减弱,出现短气自汗、声音低怯、咳嗽气喘、胸闷,易于感冒,甚至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2、肾气虚
肾居腰府,藏精气,司二阴开合。精气充五脏而上荣于脑髓。肾气亏虚,失于荣养,见神疲乏力,眩晕健忘,腰膝酸软乏力,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弱。肾不纳气,则呼吸浅促,呼多吸少。
3、脾气虚
脾居中焦,主运化、司升清、统血行。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气血生化乏源,症见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形体消瘦,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