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食用油的种类
常用食用油的种类
大豆油。大豆油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以亚油酸占绝对优势,并含有少量α-亚麻酸,维生素E较为丰富,淡黄色则来自于少量的胡萝卜素。亚油酸对减少心脏病风险作用有限,但α-亚麻酸较为有益。临床营养实验证实,引发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危险因素,除了高量胆固醇外,其他两种因素就是高血压及血管栓塞,亚麻酸恰好可减少这两种因素,所以具有降低血脂和血胆固醇的作用。不过,由于亚油酸和亚麻酸都不耐热,亚麻酸尤其怕热,煎炸或反复受热之后容易氧化聚合,对健康十分有害。
花生油。花生油三种脂肪酸的成分构成基本是1:1:1,可以说脂肪酸组成比较合理,含有40%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36%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富含维生素E。很多人认为花生油对心血管疾病有帮助,其实真正起到降低血胆固醇和有害胆固醇效果的还是花生蛋白质和其中的大量维生素E、膳食纤维等,而不是花生里面的油脂。
橄榄油。橄榄油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能降血脂、降胆固醇、预防多种癌症,还有非常好的美容功效。它的优点在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可达70%以上,也就是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虽然可以降低血脂,却容易在体内引起氧化损伤,过多食用同样不利于身体健康;饱和脂肪酸不易受到氧化,但却容易引起血脂的上升。单不饱和脂肪酸则避免了两方面的不良后果,而且具有较好的耐热性,有利于降低血液中的“坏胆固醇”(LDL),升高其中的“好胆固醇”(HDL),缺点是缺乏维生素E。不过,橄榄油还广泛用于各种化妆品和护肤品当中,能让皮肤光润柔滑,延缓衰老。所以特别受到世界人民的赞誉。
玉米油。玉米油也称为粟米油、玉米胚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6%,其中以多不饱和脂肪酸占绝对优势,亚油酸含量最高其脂肪酸组成与大豆油类似,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约为1:2.5,玉米油的优势是其中维生素E的含量高于普通植物油,还含有一定量的抗氧化物质,对皮肤和抗衰老比较有益。玉米油可以用于炒菜,也适合用于凉拌菜。
茶籽油。茶籽油脂肪酸构成与橄榄油相似,其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单不饱和脂肪酸占80-83%,甚至比橄榄油更高,其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由于茶油的脂肪酸比例合理,对于改善血脂模式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都有意义,因而为营养学界所重视,尊为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油脂。精炼茶油风味良好,耐储存,耐高温,适合作为炒菜油和煎炸油使用。希望使用橄榄油的家庭可以用茶油作为替换品。
稻米油。稻米油也叫米糠油,来自于米的糠麸部分,是米胚和米糠中所含的油脂。它和玉米油一样,含不饱和脂肪酸在80%以上,还含有相当丰富的维生素E。它的特殊优势是含有米胚中丰富的γ-氨基丁酸,它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有一定的抗焦虑作用,对血压控制有益。米糠油的脂肪酸构成和花生油比较像,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也含有部分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比例比较平衡。
葵花籽油。风味很好。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5%,亚油酸比例比大豆油还要高,含量可高达66%,远远高于市场上的其他油类。但现在研究发现,亚油酸它既能降低坏胆固醇,也能降低好胆固醇,可以说是“不分好坏”,所以实际上并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近年来的研究认为,亚油酸属于欧米伽-6脂肪酸,而膳食中这类脂肪酸已经相当过剩,欧米伽-3脂肪酸的比例过低,这种情况对预防心脏病和癌症相当不利。所以,葵花籽油、大豆油和玉米油这类含有大量亚油酸的油脂慢慢地退出了“保健油”的行列。
今夏流行吃玉米
玉米,是最常见的粗粮,曾经一度是人们最主要的主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逐渐淡出了人们的餐桌。但是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认识到玉米等粗粮对人体健康也有重要的意义,玉米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食谱中。然而,玉米已经不再有昔日的风光,在主食中的比例大大降低。
今年夏天,玉米重新又流行起来。不过这次流行的不是棒馇儿、窝头、老玉米,而是玉米胚芽油。在不少中老年人和时尚白领中,玉米胚芽油已经成为最主要的食用油种类。
玉米流行为哪般?
中老年人喜欢吃玉米胚芽油,主要是看好玉米胚芽油对维护心血管健康具有一定的作用。而时尚白领吃玉米胚芽油,一方面是喜欢它清香的口感,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具有比较强的健康意识。但是在很短的时间内,玉米胚芽油突然升温,却是在意料之外。
据业界人士分析,玉米胚芽油的流行,主要有功能、口感、价格三方面原因。
原因一,健康的需求和消费能力的增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老百姓的食用油消费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特别是非典和禽流感之后,人们的健康意识有了一个飞跃式的发展。人们选择食用油的标准已不再停留在符合卫生、安全标准的层面上,而是更加注重食用油的健康、营养。正因为如此,玉米胚芽油等具有功能性的油种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原因二,季节的营养。随着夏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不爱吃油腻的东西。相比之下,玉米胚芽油属于清淡型,一开瓶就能闻到玉米的清香,不容易产生油腻,非常适合夏季食用。特别是时尚白领人群,对其更是青睐有加。
原因三,价格的影响。目前花生油在北京是人们主要的食用油种之一。而玉米胚芽油作为食用油的“新贵”,价格偏高。这也是制约玉米胚芽油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近半年多以来粮油价格普遍上浮,花生油原料——花生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导致花生油价格提高。据业内专家分析,花生油价格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会居高不下。而玉米胚芽油受影响不大,价格上涨有限。目前,玉米胚芽油的市场价格普遍低于花生油。比如,金龙鱼的玉米胚芽油目前市场参考价为每桶元人民币,而很多品牌花生油的价格超过60元人民币,甚至接近80元人民币。这客观上也给玉米胚芽油留下了可观的市场空间。
综合以上三方面原因,玉米胚芽油的迅速“走红”也在意料之中。
吃“玉米”是大势所驱
而营养专家认为,玉米胚芽油的流行是必然的,只是一个迟早的问题。
据介绍,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花生生产国之一,因此花生油很自然成为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的主要食用油种类之一。但是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总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日见提高,健康意识日见增强,对食用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习惯上,人们选择食用油主要看“香不香”。但是食用油更重要的作用是为人体提供必需的脂肪酸。据介绍,人体所需的脂肪酸有70%来自于食用油。食用油的选择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这一点正在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因此,玉米胚芽油等功能性油种才日见流行。
营养专家认为,尽管今年夏天玉米胚芽油的流行与环境、季节、价格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但是玉米胚芽油的流行只是一个迟早的问题。据介绍,玉米胚芽油在欧美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由于其营养价值高和自然、纯净、健康的特点,近年来玉米胚芽油在港台地区也普遍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近些年在港台地区也十分流行。2001年金龙鱼玉米胚芽油上市,我国内地才开始有了玉米胚芽油。几年来玉米胚芽油一直呈比较稳定的增长趋势。玉米胚芽油本身有可能成为主流食用油种。
业界人士认为,2004年将是玉米胚芽油等功能性食用油驰骋争霸的一年。这种趋势已从今年春节的食用油市场初见端倪,在礼品油市场上更是风头甚健。这种观念的更新将使整个食用油市场逐渐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白油种类
矿物油有些领域叫白矿油或白油,常用的有工业级白油、化妆品级白油、医用级白油、食品级白油等。不同的类别的白油在用途上也有所不同。
工业级白油,是由加氢裂化生产的基础油为原料,经深度脱蜡、化学精制等工艺处理后得到,可用于化学、纺织、化纤、石油化工、电力、农业等,可用于PE、PS、PU等生产。
食品级白油,是以矿物油为基础油,经深度化学精制、食用酒精抽提等工艺处理后得到。适用于粮油加工、水果蔬果加工、乳制品加工、面包切制机等食品工业的加工设备的润滑,应用于食品上光、防粘、消泡、刨光、密封,可作通心面、面包、饼干、巧克力等食品的脱模剂,能够延长酒、醋、水果、蔬菜、罐头的贮存、保鲜期。
医用级白油,适用于制药工业,可作发生产轻泻用的内服剂及生产青霉素的消泡剂。
化妆级白油,是采用加氢原料经过深度精制后得到。适用于化妆工业,可作发乳、发油、唇膏、面油、护肤油、防晒油、婴儿油、雪花膏等软膏和软化剂的基础油。
化妆级白油可用作抗静电剂、柔润剂、溶媒、溶剂,碳氢化合物,可增加湿润感,但无法直接改善干燥受损的肌肤。对于矿物油是否伤害肌肤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不纯的会引起过敏及致痘性,而已经处于伤害或敏感性肤质者应避免使用。由于其色泽及特性,常用于白色膏状药物或保养品中。
马博士谈吃油重要性,教你选好食用油 如何选择食用油
必需脂肪酸是人体维持机体正常代谢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慢无法满足机体需要,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食用油提供了人体所需约50%的脂肪酸。油中含有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即必需脂肪酸。这三种脂肪酸对人体各有益处,缺一不可。其中,饱和脂肪酸为人体提供能量,单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增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一旦脂肪酸摄取失衡,就会导致营养失衡,进而导致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的发生。因此脂肪酸需要每天均衡地摄入。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明确提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要均衡。
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注意食物多样化,可是无论吃什么菜,食用油都是不可或缺的。不过因为日日都见餐餐都有,人们只是重视其带给菜的味道,反而忽略了食用油在健康方面的重要性。
脂肪酸的合理搭配与食用油的选用有很大关联。受饮食习惯及地域影响,很多家庭长期食用同一种类的植物油。但是单一油种的脂肪酸构成不同,营养特点也不同,长期食用单一油种很难做到脂肪酸的合理搭配摄入。
正如食物要搭配吃才合理健康,食用油同样也应多样化并合理搭配。如果只是简单地把花生油、菜籽油、橄榄油等随机混合在一起,或是这周吃花生油,下周吃菜籽油,这些做法其实都是不够科学的。提倡吃油多样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脂肪酸合理搭配,这样做也只是单一油的混合和轮换,根本无法真正做到食用油脂肪酸合理搭配。
其实,要科学健康地吃油,合理搭配很重要,调和油就是一个很好的实现合理搭配的方法。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调和油是用多种经精炼的油脂调和而成。因为精选多种植物油调和而成,所以营养更丰富。同时,每种油又各有其营养特点,能分别满足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更适合全家人食用。
调和的关键在于“和”,如何挑选调和油也有诀窍。如今市面上的调和油品类很多,但并不是都可以真正地达到脂肪酸搭配合理的标准,因此在购买调和油的时候,一定要挑选有助于脂肪酸合理搭配的调和油。如果能在购买的时候,多关注一下品牌的资质以及有无专利认证这些硬性标准,将能更好地帮助大家挑选到适合全家健康需求的调和油。
有痛风的患者可以食用食用油吗
发生高尿酸症的主要原因乃是我们体内尿酸的生成量和排泄量不平衡所起。应尽量少吃荤油、多吃素油如芝麻油、花生油、玉米油、米糠油、小麦胚芽油、葵花子油、豆油、菜籽油等
燃脂精油种类
“消费者在选购瘦身精油前瘦身精油前,首先要看看瘦身精油配方,从某种程度来说瘦身精油配方决定了瘦身瘦身效果。在天然植物单方精油中具有瘦身效果的植物精油有不少,杜松精油、葡萄柚精油、柠檬精油、胡萝卜籽精油、丝柏精油、蓝甘菊精油等都是具有显著瘦身效果的植物精油,但每种植物精油的瘦身针对性却不同。”
柚子
柚子油可以搭配天竺葵油等使用,具有较好的提神醒脑功能,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促进淋巴循环,控制水分的平衡,从而达到消肿减肥的目的。
杜松
杜松油可以搭配柏树油、天竺葵油、柚子油、橘子油使用,这种精油被称为保肝油,能够促进肝脏的排毒。
天竺葵
天竺葵油可以搭配柚子油、橘子油等使用,不仅能够消除体内的毒素,具有利尿的效果,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
茴香
茴香油可以搭配柠檬油、杜松油等使用,不仅能够清洁身体,帮助人体排毒减肥,而且还能够防止解毒,比如昆虫叮咬和蛇毒。
柏树
柏树油可以搭配杜松油、柠檬油、橘子油使用,能够调理全身的水分平衡,同时还能够治疗流鼻涕等症状。
柑橘
柑橘油可以搭配黑胡椒油、柚子油、柠檬油使用,能够缓解多种毒素,具有非常强的清洁,能够加快胆汁的分泌,促进脂肪的分解。
黑胡椒
黑胡椒油可以搭配柏树油、柚子油、柠檬油等使用,能够增强肠胃功能,帮助肠道恢复活力,促进大肠的蠕动,尤其适合肠胃不好,经常便秘的人使用。
柠檬
柠檬油可以搭配茴香油、杜松油使用,能够有效地排出身上所有的毒素,达到排毒减肥的目的。
食用油种类多你吃的油什么等级
类型:高油酸型
代表:橄榄油、茶籽油
推荐等级:★★★★★
优点:橄榄油含8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其中70%以上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即油酸。食用富含油酸的油,利于降血脂、抗血凝、阻止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橄榄油还含抗氧化物———橄榄多酚、角鲨烯和β-谷固醇,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病。茶籽油和橄榄油十分类似,均属于高油酸型植物油,其油酸含量甚至比橄榄油还高,可达80%以上,营养价值、食疗功能两者不分伯仲。不过,相比橄榄油,国产茶籽油性价比更高。
缺点:相对大豆油来说,橄榄油和茶籽油的维生素E含量不高。
建议:如想充分发挥保健作用,淡绿色且散发橄榄清香的高级初榨橄榄油最好用于凉拌或做汤,而一般橄榄油用来炒菜、炖菜均可,只需控制好温度,不要冒油烟。国产茶籽油炒菜、凉拌都行,购买时优先选择压榨产品,质量更好。橄榄油掺假现象比较常见,选购时不要贪便宜。
类型:均衡型
代表:花生油、芝麻油、米糠油、低芥酸菜籽油
推荐等级:★★★★
优点:花生油所含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大概是3∶4∶3,各类脂肪酸所占比重比较平衡,因此算是均衡型植物油。此类食用油还包括芝麻油、米糠油、低芥酸菜籽油等。压榨生产的花生油香气浓郁,其中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保存较多。芝麻油也有沁人心脾的香气,同时富含维生素E、芝麻素、芝麻酚、植物固醇等,有益于预防心血管病。
缺点:这类油所含油酸不及橄榄油和茶籽油,以花生油为例,油酸含量大概是茶籽油的一半左右。
建议:这类植物油耐热性不错,适合一般炒菜,如用来油炸就比较可惜。花生油分为压榨产品和溶剂浸提产品,前者更香,购买时,最好挑选大品牌、等级高的产品,这是因为,花生容易被黄曲霉毒素污染,且这种毒素容易溶于油脂,劣质花生油存在这方面风险。通过传统压榨法或水代法生产的芝麻油,在香气和营养价值上更好,但芝麻油的香气经不住高温加热,因此最好用于凉拌、蘸料或做汤添加。
类型:高亚油酸型
代表: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麦胚芽油
推荐等级:★★★
优点:大豆油的脂肪酸组成为亚油酸51.7%、油酸22.4%、亚麻酸6.7%和棕榈酸11.1%,由于亚油酸含量丰富,属于高亚油酸型植物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麦胚芽油等也属此类。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均富含维生素E,此外,大豆油含卵磷脂、玉米油含抗氧化物阿魏酸酯、葵花籽油含植物固醇和磷脂,各有保健作用。相比之下,压榨型葵花籽油更值得推荐,因为其所含抗氧化成分比其他几种油更多。
缺点:由于亚油酸和亚麻酸都不耐热,所以这类油脂在煎炸或反复受热后,容易氧化聚合,对健康有害。
建议:这类植物油怕热,所以适合用来炖煮菜肴,日常炒菜也行,但要控制温度,别让油锅冒烟,应热锅凉油,用来油炸十分不妥。
类型:饱和型
代表:猪油、黄油、牛油、椰子油、棕榈油
推荐等级:★
优点:猪油中含饱和脂肪酸43.2%、油酸44.2%、亚油酸8.9%,由于饱和脂肪酸占比很高,因此称为饱和型食用油,和它类似的还有黄油、牛油等动物油,以及棕榈油、椰子油等植物油。由于饱和程度较高,这类油脂的耐热性较好,长时间受热后氧化聚合较少,这是最为突出的优点。因此,这类油脂常被用来加工面点、煎炸食品,打造酥脆的口感。
缺点:大多动物油脂含较多胆固醇,以猪油为例,平均每百克含胆固醇93毫克,不适合心血管病患者食用。
建议:除大运动量人群外,不建议多数人经常食用这类油脂,因为摄入肉类和奶类足以获得充足饱和脂肪酸成分。喜欢吃各种酥脆食品的人最好明白,难忘的口感背后隐藏着大量的饱和油脂,还是控制食用为妙。
有心脏病的人可以食用食用油吗
是可以吃的,不用过于担心,但是需要适量,不可过度。
心脏病人在饮食上需要做到三多三少。三少就是尽量少吃含盐比较多的食物,限制进食的种类和数量,少吃含脂肪和胆固醇比较多的食物。三多就是多补充维生素,膳食纤维,以及微量元素比较多的食物,平时尽量不要生气,保持良好的心情,就能保持好的身体。
宝宝吃油的注意事项
宝宝的饮食有许多需要注意和小心的地方,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让我们来看看宝宝吃油的注意事项吧!
1、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对于必需脂肪酸的摄入尤为重要,它不但影响身体的发育,更影响孩子的智力、视力的开发。但必需脂肪酸的摄入并不是越多越好,就如人体长期摄入某种营养素,不足就有发生营养素缺乏的危险,但摄入量水平超过人体可耐受的最高摄入量,则效果适得其反。脂肪酸也是一样。而每一种食用油中各脂肪酸的含量也不同,没有一种单一食用油能满足人体的全部脂肪酸需求。所以我们不能长期使用单一油种,而应当选择营养均衡食用油,倡导健康膳食,脂肪酸平衡。
2、食用不同品种的油才可以使人体获得不同的脂肪酸,实现营养均衡,但是,人为调换油种毕竟太麻烦, 选择市场上已经出现多年的并经过科学的提炼和配方,调配出的科学均衡比例的食用调和油也可以适量给宝宝吃一些。
白果常用食用方法
一、白果汤:每天早晨用7粒白果,敲开后用来捣碎,放点白冰糖或少许香油,用开水冲服。(治感冒和咳嗽)。
二、白果粥:白米粥做好后,把白果捣碎后放入锅中,喝时放点白糖。ED (注意:以上两种吃法都是粘在白果上薄薄的皮不要剥掉,要一起捣碎放入。最外面的硬皮,可以洗净,用水煮着喝,可治高血压)。
三、温火炒着吃,会自然爆开。口感是香、甜,略带点苦。
四、用报纸或者微波炉专用盒盛放,微波炉里面转2-3分钟 ,自己把握时间,基本上等噼噼啪啪的响声差不多结束,所有白果都炸开了,就拿出来,晶莹剔透,虽然不是很美味,但是看着有食欲,再想想它的保健功效,就会让你食欲大增。
五、与肉煮称“长生肉”,与枣烧称“长生饭”。白果食用前可先放至锅中干炒五分钟,剥去外壳后用布包裹里仁轻轻揉搓去除内种皮。
也可以将去壳后的银杏用水煮十分钟左右,用抓篱在沸水中轻轻碾动以脱去种皮。
去皮后的银杏仁可与猪脚、鸡、鸭、牛肉等配合炖食,也可将白果煮十分钟后与鲜猪肉、鸡肉、莴笋、白菜等炒食。
选用食用油的方法
选用食用油的方法
1、制作凉拌菜,应优先选择精炼大豆油、香油、亚麻籽油等。因为这些油怕热,而它们所含的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E也很多。
2、如果制作炖、煮、烧菜和无油烟的炒菜,则可选择单不饱和脂肪酸多的油,或者脂肪酸比例比较均匀的油,比如花生油、调和油等。这类油有一定耐热性,但又不能承受煎炸的高温。注意一定要少放油,否则烹调温度会上升很快。
3、制作油炸食品,或者需要油较长时间地受热,就不妨使用饱和脂肪酸比例较大的油脂,主要是动物油脂和棕榈油,它们虽然营养价值低但耐热性好。
4、像葵花油、菜籽油冒烟点低,适合于水炒,大火一炒就会冒烟变质;大豆油、玉米油冒烟点高,适合于中大火炒,用来炒点家常小菜最适合不过了;山茶油和花生油具有易储存耐高温的特点,特别适合煎炸或者大火烹调;橄榄油、芝麻油、香油、亚麻籽油是凉拌菜时的不错选择;调和油品类多样,可分别适用于熘、炒、煎、炸或凉拌。
食用油的作用
油在烹调中有以下几种作用:
油的传热作用
使菜肴呈现出鲜嫩或酥脆的特点。在烹调过程中,用油脂作为传热媒介的应用很广,由于油脂的沸点高,加热后能加快烹调速度,缩短食物的烹调时间,使原料保持鲜嫩。适当地掌握加热时间和油的温度,还能使菜肴酥松香脆,因此常用于油炸菜点。
改善菜肴的色泽
油脂可以使菜肴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色泽。例如在制作挂糊上浆菜时,由于油温不同,可使炸制或煎制出的菜肴呈现出洁白、金黄、深红等不同颜色。油可以高于水或蒸汽1倍的温度,迅速驱散原料表面及内部的水分,油分子渗透到原料的内部,使菜点散发出诱人的芳香气味,从而改善了菜肴的风味。香油内链(麻油)更具有特殊的香味,对改善菜肴的风味,提高菜点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增加营养成分
在烹调过程中,由于脂肪渗透至原料的组织内部,不仅改善了菜肴的风味,并且补充了某些低脂肪菜肴的营养成分,从而提高了菜肴的热量,即营养价值。
食用油的常见种类
橄榄油:橄榄油是最受到全世界营养学家推荐的日常食用油。它不仅含有最丰富的抗自由基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够保护心脑血管系统和胆囊;还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D和维生素E,能预防骨质疏松。而最高级别的是100%特级冷压初榨橄榄油,原产地是希腊和意大利,这价格也是不便宜。
大豆油:大豆油是亚洲人最喜欢的食用油,其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D和维生素E,以及抗衰老的不饱和脂肪酸。经常食用大豆油能增强免疫力,同时有助于保护心血管系统健康。但正因为大豆油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多,所以也很容易变质,建议你购买时选择小包装的,且尽可能高选择出厂日期近的。
玉米胚芽油:玉米胚芽油中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E和不饱和脂肪酸,再加上它们被人体吸收的比例能超过90%,所以常吃玉米胚芽油能预防皮肤衰老,保持皮肤光泽,护肤效果非常明显。
葵花子油:葵花籽油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和抗氧化的绿原酸等成分,营养价值较高。葵花子油不仅口味清香,很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还含有非常丰富的亚油酸,有显著的降胆固醇功能, 能有效预防高血脂和动脉硬化。葵花籽油也叫向日葵油,它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5%,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和亚油酸的比例约为1∶3.5,是高亚油酸的油脂,与玉米油的成分比较相似。葵花籽油呈淡琥珀色,精炼后呈淡黄色,有独特的香气。精炼向日葵油适合温度不太高的炖炒,不宜用于煎炸食品。
茶油:茶油的脂肪酸构成与橄榄油有类似之处,其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主要都是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占73%之多。亚油酸含量仅为16%。由于茶油的脂肪酸比例合理,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益,因而为营养学界所重视。未精炼的茶油有令人不舒服的气味,必须精炼之后才能食用。精炼茶油的风味良好,耐储存,耐高温,适合作为炒菜油和煎炸油使用。喜欢使用橄榄油的家庭可以用茶油作为替换品。
米糠油:米糠油非常容易被消化吸收,也含有非常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维生素D、胡萝卜素、卵磷脂和肌醇等多种营养成分,能保护生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红花油:红花油取自红花的种籽,其中含有73%—79%的亚油酸,13%—21%的油酸,其余为10%左右的棕榈酸和硬脂酸。红花油中的天然抗氧化剂含量很低,因此容易酸败,除非加入人工抗氧化剂。
常见的几种食用油
最好的食用油是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人们要学会选择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用油和食物,如何选择食用油呢,那就要了解几种食用油的营养特点了。
1、花生油
花生油淡黄透明,色泽清亮,气味芬芳,滋味可口,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花生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含油酸41.2%,亚油酸37.6%)。另外还含有软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19.9%。
从上述含量来看,花生油的脂肪酸构成是比较好的,易于人体消化吸收。据国外资料介绍,使用花生油,可使人体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并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另外上,花生油中还含有甾醇、麦胚酚、磷脂、维生素E、胆碱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经常食用花生油,可以防止皮肤皱裂老化,保护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花生油中的胆碱,还可改善人脑的记忆力,延缓脑功能衰退。
2、菜籽油
菜籽油一般呈深黄色或棕色。菜籽油中含花生酸0.4-1.0%,油酸14-19%,亚油酸12-24%,芥酸31-55%,亚麻酸1-10%。从营养价值方面看,人体对菜籽油消化吸收率可高达99%,并且有利胆功能。在肝脏处于病理状态下,菜籽同也能被人体正常代谢。不过菜籽油中缺少亚油酸等人体必须脂肪酸,且其中脂肪酸构成不平衡,所以营养价值比一般植物油低。另外,菜籽油中含有大量芥酸和芥子甙等物质,一般认为这些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不利。如能在食用时与富含有亚油酸的优良食用油配合食用,其营养价值将得到提高。
3、芝麻油 芝麻油有普通芝麻油和小磨香油,它们都是以芝麻油为原料所制取的油品。从芝麻中提取出的油脂,无论是芝麻油还是小磨香油,其脂肪酸大体含油酸35.0-49.4%,亚油酸37.7-48.4%,花生酸0.4-1.2%。芝麻油的消化吸收率达98%。芝麻油中不含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而含有特别丰富的维生素E和比较丰富的亚油酸。经常食用芝麻油可调节毛细血管的渗透作用,加强人体组织对氧的吸收能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性腺发育,延缓衰老保持春青。所以芝麻油是食用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的优良食用油。
4、棉籽油
精炼棉籽油一般呈橙黄色或棕色,脂肪酸中含有棕榈酸21.6-24.8%,硬脂酸1.9-2.4%,花生酸0-0.1%,油酸18.0-30.7%,亚油酸44.9-55.0%,精炼后的棉清油清除了棉酚等有毒物质,可供人食用。棉清油中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脂肪酸,最宜与动物脂肪混合食用,因为棉清油中亚油酸的含量特别多,能有效抑制血液中胆固醇上升,维护人体的健康。人体对棉清油的吸化吸收率为98%。
5、葵花籽油
精炼后的葵花籽油呈清亮好看的淡黄色或青黄色,其气味芬芳,滋味纯正。葵花籽油中脂肪酸的构成因气候条件的影响,寒冷地区生产的葵花籽油含油酸15%左右,亚油酸70%左右;温暖地区生产的葵花籽油含油酸65%左右,亚油酸20%左右。葵花籽油的人体消化率96.5%,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有显著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和预防冠心病的作用。另外,葵花籽油中生理活性最强的a生育酚的含量比一般植物油高。而且亚油酸含量与维生素E含量的比例比较均衡,便于人体吸收利用。所以,葵花籽油是营养价值很高,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优良食用油。
6、亚麻油
亚麻籽油又称为胡麻油。亚麻油中含饱和脂肪酸9-11%,油酸13-29%,亚油酸15-30%,亚麻油酸44-61%。亚麻油有一种特殊的气味,食用品质不如花生油、芝麻油及葵花籽油。另外,由于含有过高的亚麻油酸,储藏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均较差,其营养价值也比亚油酸、油酸为主的食用油低。
7、红花籽油
红花籽油含饱和脂肪酸6%,油酸21%,亚油酸73%。由于其主要成分是亚油酸,所以营养价值特别高,并能起到防止人体血清胆固醇在血管壁里沉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医疗保健效果。在医药工业上红花籽油可用于制造“益寿宁”等防治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压、肝硬化等疾病的药品。此外,红花籽油中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谷维素、甾醇等药用成分,所以被誉为新兴的“健康油”、“健康营养油”。
8、大豆油
大豆油的色泽较深,有特殊的豆腥味;热稳定性较差,加热时会产生较多的泡沫。大豆油含有较多的亚麻油酸,较易氧化变质并产生“豆臭味”。从食用品质看,大豆油不如芝麻油、葵花籽油、花生油。
从营养价值看,大豆油中含棕榈酸7-10%,硬脂酸2-5%,花生酸1-3%,油酸22-30%,亚油酸50-60,亚麻油酸5-9%。大豆油的脂肪酸构成较好,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有显著的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大豆中还含有多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D以及丰富的卵磷脂,对人体健康均非常有益。另外,大豆油的人体消化吸收率高达98%,所以大豆油也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良食用油。
您的炒菜油是否健康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饮食大国,四亿中国家庭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食用油,菜籽油、葵花籽油、橄榄油、红花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等是许多中国家庭喜爱的烹饪油料,尤其是北方家庭对于“荤香四溢”的花生油更是情有独钟,每日必食。
然而,很多消费者可能不知道,营养学家经过对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的研究分析表明,中国人长期、大量的食用单一油种的习惯,并非健康之道。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港台地区,居民食用油的消费选择早已开始向合理的健康膳食方向发展。
一日三餐食用油的选择,有非常大的学问。为了进一步了解食用油对健康的影响,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粮油学会的专家李志伟(现任中国油脂分会副会长),专家从营养学角度深入分析了当前中国居民的食用油饮食习惯,并提出有关食用油的宝贵建议――
从食用油的品类对比看健康
1、菜籽油:我国地域辽阔,农业种植发达,由于种植特点,各地区居民对食用油的选择也有所不同。西北、华中地区居民普遍喜爱食用菜籽油,菜籽油有利胆功能,人体对菜籽油的消化吸收率也比较高。但是,菜籽油中亚油酸含量偏低,所以营养价值有限。另外,菜籽油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高芥酸的菜籽油含有大量芥酸和芥子甙等物质,这些物质摄入过量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可能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专家建议菜籽油应该与其它油种搭配食用。专家同时指出,各类心脏病患者在日常食用植物油脂时,应尽量少吃高芥酸的菜籽油,避免芥酸的危害。
2、橄榄油:由于橄榄油昂贵的价格,目前只是在高层消费者中盛行。它富含维生素A、D、E、K、F,所以橄榄油在美容领域的运用很广泛。橄榄油虽说是“贵族油”,但是仍然存在不可避免的问题,据专家介绍,由于橄榄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极高,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所以如果长期食用易导致营养不均衡,引起营养不良。
3、红花籽油:近几年走进中国家庭厨房的红花籽油,其营养价值非常高,并能起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保健效果。在医药工业上,红花籽油可用于制造“益寿宁”等防治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压、肝硬化等疾病的药品。同样,由于红花籽油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过高,亚麻酸含量低,长期食用也会造成营养不均衡。
4、大豆色拉油:大豆色拉油也是常用食用油,李志伟专家介绍,色拉油也称“一级油”(国家新标准),生产厂家为了除去大豆油特殊的豆腥味,通过八道程序提炼,使其变为无色无味的油种。因此大豆油本身的很多营养元素也不可避免的被“精炼掉”了,并且东北人所喜爱的“豆香”味也没有了。从营养价值上看,大豆油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D、E以及卵磷脂,对人体健康有益。同时,专家也强调大豆色拉油不是风味油种,食用品质上不如芝麻、葵花油、花生油,而且由于其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也需要搭配其他油种食用。
5、花生油: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花生生产国之一,花生油很自然的成为全国特别是北方地区的主要食用油种类之一。花生油中含有大量油酸、亚油酸,以及脑磷脂、卵磷脂和其他不饱和脂肪酸等有益成分,但也有其独特的问题和缺点——
花生油给人感觉非常油腻,不符合夏季清淡饮食的习惯。花生油在民间被称为“火油”,是指它会让人增加火气,不利健康,时常火气大的人,不宜多吃花生和花生油。
花生油的另一个问题更为严重。花生容易感染霉菌而分泌黄曲霉毒素B1,这种毒素是自然界中最强烈的天然致癌物之一,可引起肝癌。一旦食用劣质有害的花生油则容易形成急性中毒导致肝功能被破坏,对身体危害极大。在榨花生油时,虽经多种方法处理,但仍会有微量黄曲霉毒素残留。
专家提醒我们,切莫过度注重口味而忽视了健康,因为即使是优质的花生油,其成分中也可能会含有微量的黄曲霉毒素,不宜大量食用。如果黄曲霉毒素在人体中沉积下来,将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可以看出,各种油都有独特的优点,也都存在特定的缺陷。油不可以不吃,那么,应该如何吃呢?专家的建议是,不能长期、大量的食用单一油种,否则会影响身体营养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