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茴香丸
三层茴香丸
三层茴香丸 (温里药)
适应症
本方系温经散寒、行气止痛之剂。用于寒疝,阴囊肿硬而寒冷,控睾而痛,喜暖畏寒或形寒足冷。亦可用于寒湿所致之小腹疼痛等症。
用量用法
口服:每次服6~9g,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
忌寒凉、气恼,过劳。
储存、有效期
[制剂] 水丸:每袋250g。
中成药
是
皮肤过敏能吃八角吗
皮肤过敏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很多患者一直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就患上了皮肤过敏,因为皮肤过敏的因素有非常多,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预防皮肤过敏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只要控制好饮食就能避开皮肤过敏了,皮肤过敏能吃八角吗,下文一起看看。
八角我们也叫做是八角茴香,八角虽然我们一直用于做调味料,但是八角其实是中药的一种,而且八角还有很好的治疗风毒湿气的作用。
八角茴香,正名为八角,为乔木,高10-15米;树冠塔形,椭圆形或圆锥形;树皮深灰色;枝密集。主产于广西西部和南部。
八角茴香的果实主治寒疝腹痛、腰膝冷痛、胃寒呕吐、脘腹疼痛、寒湿脚气等。对于治疗小肠气坠、疝气偏坠、腰重刺胀、腰病如刺、大小便皆秘,腹胀如鼓,气促、风毒湿气,攻疰成疮,皮肉紫破脓坏,行步无力,皮肉燥热等有显著效果。
八角茴香 为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 f. 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冬二季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摘,置沸水中略烫后干燥或直接干燥。性温,味辛,归肝、肾、脾、胃经。
选方
1.治小肠气坠:八角茴香、小茴香各三钱,乳香少许。水(煎)服取汗。(《仁斋直指方》)
2.治疝气偏坠:大茴香末一两,小茴香末一两。用猪尿胞一个,连尿入二末于内,系定罐内,以酒煮烂,连胞捣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卫生杂兴》)。
3.治腰重刺胀:八角茴香,炒,为末,食前酒服二钱(《仁斋直指方》)。
4.治腰病如刺:八角茴香(炒研)每服二钱,食前盐汤下。外以糯米一、二升,炒热,袋盛,拴于痛处(《简便单方》)。
5.治大小便皆秘,腹胀如鼓,气促:大麻子(炒,去壳)半两,八角茴香七个。上作末,生葱白三七个,同研煎汤,调五苓散服(《永类钤方》)。
6.治风毒湿气,攻疰成疮,皮肉紫破脓坏,行步无力,皮肉燥热:舶上茴香(炒)、地龙(去土,炒)、川乌头(炮,去皮尖)、乌药(锉)、牵牛(炒)各一两。研杵匀细,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盐汤下十五丸,日二(《脚气治法总要》茴香丸)。
7.治胁下刺痛:配枳壳,麸炒研末,盐、酒调服(《得配本草》)。
上文我们介绍了皮肤过敏有很多的因素,我们只要找到了导致自己皮肤过敏的因素后尽量避开这些病因就不会再次出现皮肤过敏了,八角我们也叫做是八角茴香,八角茴香有治疗风毒湿气以及皮肉燥热的作用,所以皮肤过敏的人适合吃八角茴香。
茴香橘核丸
茴香橘核丸 (理气药)
适应症
本方系散寒止痛、疏肝散结之剂。主治寒湿下注肝脉、气机阻滞之证。用于寒疝,小腹痛引睾丸,或颓疝而阴囊偏坠肿胀,且睾丸肿大坚硬疼痛者。西医诊断之睾丸炎、附睾丸、睾丸鞘膜积液可用本剂。
用量用法
口服:每次服1袋,日服2次,空腹时温酒或淡盐汤送服。
注意事项
若阴囊已溃烂,须配合外科治疗。
储存、有效期
[制剂] 水丸剂:每袋9g(约150粒)。
中成药
是
子宫纳氏囊肿可以通过吃中药治愈吗
子宫纳氏囊肿是常见的,女性生殖器官的一种良性囊肿,又称子宫囊肿,肌壁的关系,进入子宫肌层的子宫囊肿,浆膜下子宫囊肿,粘膜下囊肿,宫颈囊肿。中国医学上称为“世佳”,“血毒”,主要集中在35-50岁的妇女。
1、气滞子宫囊肿。治法:行气导滞,活血消症。方药:木香10g,丁香15g,三棱25g,枳壳15g,莪术25g,青皮10g,川楝子15g,小茴香15g、可水煎服,也可共为细末,制成水丸内服。月经不调加丹参20g,香附15g。带下过多加茯苓15g,苡仁15g,白芷10g;腹痛剧烈加延胡索15g,田七15g。
2、血瘀治疗子宫囊肿。治法:活血破瘀,消症散结。方药:桂枝15g,云苓20g,丹皮20g,芍药15g,桃仁15g。可水煎内服,可共为细末,制成水丸内服。月经过多或崩漏不止,加蒲黄15g,五灵脂20g;带下过多加苡仁15g,白芷10g;腹痛剧烈加延胡索15g,乳香15g,没药15g。
子宫纳氏囊肿患者不仅要接受治疗,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禁忌。
疝气的药膳食疗方
疝气患者的食疗方:
1.茴香粥。小茴香15克,粳米100克。先煎小茴香,去渣取汁,然后入粳米煮为稀粥。每日分2次服,3~5日为一疗程。此方有行气止痛、健脾开胃功效。适用于小肠疝气、脘腹胀气、睾丸肿胀偏坠以及鞘膜积液、阴囊橡皮肿等症。
2.荔枝粥。荔枝核30克,粳米50克。先煎荔枝核,取汁,入粳米煮粥,任意食用。有温中、理气、止痛功效,可用于寒疝气痛、小腹冷痛等症。
3.茴香无花果饮。无花果2个,小茴香9克,同水煎服,每日2次。可用于疝气,有温中散寒功效。
4.纸煨麻雀。生雀3只,茴香9克,胡椒3克,缩砂仁、肉桂各6克,酒适量。将生麻雀去毛及内脏,将其它各药装入其肚内,再用湿纸裹上,煨熟即成。空腹以酒送下。可用于治疗睾丸偏坠冷痛、疝气,有温补肝肾及散寒功效。
5.橘核茴香粉。橘核、小茴香、黄酒各适量。将橘核、小茴香炒后研成细末,二者等分混匀即可。每日服1次,每次4~5克,睡前用黄酒调服。有温补肝肾、散寒作用,可用于小肠疝气、睾丸肿痛。
6.楝脂二香脬。猪脬1个,大、小茴香与补骨脂、川楝子各等份,酒适量。将猪脬洗净,入大、小茴香与补骨脂、川楝子填满,放食盐适量,煮熟。食肉;其药焙干为末,每次2克,用酒冲服。有补肝肾、散寒作用,用于疝气坠痛。
7.茴香香乳煎。大、小茴香各9克,香乳少许,同水煎。每日1次,饮服后取汗。有温阳散寒之功,适用于小肠疝气坠痛。
阳痿不举的中药方
治阴痿方:雄鸡肝1具,鲤鱼胆4枚,阴干为末,雀卵和,吞小豆大1丸。
治阳不起方:原蚕蛾未连者1个,阴干去头足毛羽,末之,白蜜如梧子,夜卧服1丸。可行十室,菖蒲酒止之。
阳事痿弱方:紫梢花、生龙骨各6g,麝香少许,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20丸,烧酒下。欲解,引生姜甘草场。
二肾助阳散:杜仲、肉苁蓉、巴戟天、小茴香、故纸、青盐,猪羊腰子同煨熟,衰老能令再少年。杜仲、肉苁蓉、巴戟天、仙灵脾、小茴香、破故纸、青盐各等份,为细末,每次以不下水猪羊腰子各一枚,竹刀劈开,入前药各一钱,以线敷住,裹湿纸数层,入火灰内煨熟,临睡时细嚼,用好酒送下,不能饮酒者白汤代之。温肾助阳,治疗阳痿。
干荷散牡蛎(烧)、蛇床子、干荷叶、浮萍草各等份,筛粗末,每用两匙,水一大碗,同煎三、五沸、滤去滓,淋谍洗下。治阴囊肿痛,湿润,瘙痒及阴痿弱。
一旦出现了阳痿和早泄的症状,患者应尽快到医院接受医生治疗,以免时间长久后心理负担太大。 如果患者不想手术治疗,可以选择药物治疗,药物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精索鞘膜积液的食疗方法
精索鞘膜积液特点是鞘状突两端闭合, 精索部分形成局限性鞘膜积液,与腹腔和睾丸鞘膜腔不相通。一般体积较小,位于睾丸上方。常在睾丸的上方出现场包块,与睾丸大小相似,常被认为三个睾丸。
鞘膜内长期积液,内压增高,而使睾丸缺血,睾丸生精功能不良,导致不育。
使用苗山鞘膜方水煎内服,有通络止痛、利水消肿、补肾固本等功效,服用一周就能见效。 热饮能助药势,且由芳香药引导着主药,使主药药效能直达前阴水患之处,拔瘀除糜,温阳化气,利水渗湿,将水湿邪毒一扫而除,彻底清除鞘膜积液。
食疗方法:
茴香粥:小茵香lO-15g,粳米50一100g。先用水煎小茴香,取汁去渣,加入粳米煮成稀粥食用。可以行气止痛,适用于寒湿所致的鞘膜积液。
精索鞘膜积液,首先是属于一种先天性,由于身体的一些器官造成了一定影响常见方法是应为中医的治疗,如果不要及时的治疗很有可能会造成不孕不育的发生。
中医辩证治疗睾丸炎
(一)急性:
(1)实热型:睾丸红肿热痛,疼痛剧烈,发硬或阴囊水肿,多发于一侧,发热口渴,咽痛腮肿,舌红苔干黄,脉数。
配方组成:柴胡15g,黄芩12g,黄连10g,黄柏12g,银花15g,连翘15g,蒲公英30g,败酱草30g,川楝子25g,橘核20g,荔枝核20g,青皮12g,元胡15g,赤芍1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2)湿热型:睾丸肿胀疼痛,阴囊潮湿骚痒,下便黄,大便粘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配方组成:黄芩13g,黄柏12g,龙胆12g,柴胡15g,栀子12g,赤芍15g,土茯苓30g,泽泻20g,青皮15g,车前子20g,木通15g,川楝子25g,荔枝核20g,元胡15g,白藓皮15g,苦参1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二)慢性:
(1)阴寒型:睾丸疼痛剧烈,痛引少腹,肿胀不明显,遇寒加重,得温减轻,多发一侧,平卧则复位,行走则下坠,舌淡少苔,脉弦紧。
配方组成:桂枝15g,白芍25g,当归20g,乌药15g,小茴香15g,吴茱萸6g,醋香附15g,醋元胡15g,制川乌10g,黄芪30g,枳壳12g,升麻1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2)寒湿型:睾丸肿大,阴囊冰冷硬痛或不痛,舌淡苔白腻,脉沉紧。
配方组成:川楝子25g,小茴香15g,当归20g,炒白芍20g,高良姜15g,乌药15g,醋香附15g,青皮15g,木香15g,苍术15g,橘核20g,荔枝核20g,茯苓20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3)气滞型:多发于一侧睾丸坠胀痛,痛引少腹和两胁,胸满闷,口苦腹胀,舌黯苔黄,脉弦细。
配方组成:荔枝核20g,木香15g,川楝子25g,大小茴香各12g,菖蒲18g,醋香附15g,醋元胡15g,柴胡15g,青皮15g,枳实15g,沉香10g,郁金1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疝气中医治疗偏方常见的有哪些
疝气中医治疗偏方如下:
1、疝气。用延胡索(盐炒)、全蝎(去毒,生用),等分为末。每服半钱,空心服,盐酒送下。
2、疝气痛。和香附末二钱,空心服,以海藻一钱,煎酒调下,服药后把海藻也吃下去。
3、男子疝气偏坠。用大黄末调醋涂患处,药干即换。
4、疝气偏肿。用甘遂、茴香籽,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5、偏附疝气。用白附子一个,研为末,加口涎调填脐上,再以艾灸三壮或五壮,即愈。
6、男子疝气或小肠气痛。治方同上。此方名"二圣丸"。
7、治疝气坠痛。用猪尿胞一个,洗净,放入小茄香、大茴香籽、破故纸、川楝子等分,将脬填满,再加青盐一块,扎定。酒煮熟,吃脬留药。药再焙过,捣丸服下。
8、偏坠疝气的治疗便方。用山楂肉、茴香籽(炒)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白开水送下。
9、肾冷偏坠(疝气)。用生雀三只,燎毛去肠,勿洗,以茴香籽三钱,胡椒一钱,约定缩砂、桂肉各二钱填雀腹内,湿纸裹好,煨熟,空心服,酒送下。
10、疝疾。用薏苡(以东壁黄土炒过),加水煮成膏服下。
11、突然发疝(小腹及阴中绞痛,自法出,几欲死)。用沙参研细,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12、寒疝腹痛(小腹和阴部牵引痛)。用丹参一两,研细。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小儿疝气有效治疗的偏方
1.疝气,用延胡索(盐炒)、全蝎(去毒,生用),等分为末。每服半钱,空心服,盐酒送下。
2、疝气痛,香附末二钱,空心服,以海藻一钱,煎酒调下,服药后把海藻也吃下去。
3、男子疝气偏坠,用大黄末调醋涂患处,药干即换。
4、疝气偏肿,用甘遂、茴香籽,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5、偏附疝气,用白附子一个,研为末,加口涎调填脐上,再以艾灸三壮或五壮,即愈。
6、治疝气坠痛,用猪尿胞一个,洗净,放入小茄香、大茴香籽、破故纸、川楝子等分,将脬填满,再加青盐一块,扎定。酒煮熟,吃脬留药。药再焙过,捣丸服下。
7、偏坠疝气的治疗便方,用山楂肉、茴香籽(炒)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白开水送下。
8、肾冷偏坠(疝气),用生雀三只,燎毛去肠,勿洗,以茴香籽三钱,胡椒一钱,约定缩砂、桂肉各二钱填雀腹内,湿纸裹好,煨熟,空心服,酒送下。
9、小儿冷疝(气痛、阴囊浮肿),用金铃子(去核)五钱、吴茱萸二钱半,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在。每服二、三十丸,盐汤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