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和过敏性鼻炎的区别 治疗方法不同
慢性鼻炎和过敏性鼻炎的区别 治疗方法不同
慢性鼻炎:慢性鼻炎的治疗一病因治疗为主,把引起并发症的疾病治好,再辅以杀菌消炎,即可消除慢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以抗过敏为主,并且这类鼻炎治疗起效快,但不能根治,反复发作是主要特点,因此,预防重于治疗。
鼻炎有什么办法呢
第一种是肺气虚弱。中医认为,由于肺主皮毛,因此肺气虚弱的患者会出现胃表不固的症状,风寒、邪气等容易乘虚而入。这种病人除上述四大症状外,还会有面色苍白、气短、易出汗、怕风、怕冷、易感冒等症状。
第二种是肺脾气虚。“脾为先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运化失职,湿浊内生,影响肺气。”李主任说,这类病人常常会感觉疲劳、气短、乏力,而且还会有胃口差、大便稀等症状。
第三种是肾元亏虚。中医认为,肾为全身阳气之根,肾虚会引起肺虚。这类病人会怕冷、手脚冰冷,背部发凉,头晕、耳鸣、夜尿多,男性病人还会出现阳痿、早泄等症。
20个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偏方,希望对患者有帮助。
过敏性鼻炎偏方
1 配方:菊花10克、栀子花10克、薄荷3克、葱白3克、蜂蜜适量.。 制法:将上述药物用沸水冲泡,取汁加蜂蜜调匀。 用法:代茶频饮,每日1剂,连用3-5日。 适应:急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偏方2 配方:葱须20克、薄荷6克、蔓荆子15克。 制法:上述药物加水煎,取汁即可。 用法:代茶饮用,每日1剂。 适应:急、慢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偏方
3 配方:生姜9克、大枣9克、红糖70克。 制法:上述药物加水煎,取汁即可。 用法:代茶饮用,每日1剂,连用3-5日。 适应:急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偏方
4 配方:炮姜10克、炙甘草20克。 制法:上述药物加水煎,取汁即可。 用法:早晚分服,每日1剂。 适应:急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偏方
5 配方:葱适量。 制法:将葱捣烂取汁。 用法:每晚用药棉蘸葱汁,轮流塞鼻炎内。 适应:鼻炎。 过敏性鼻炎偏方
6 配方:白芷30克,薄荷、辛夷各15克,炒苍耳子7.5克。 制用法:共为细末。每次服6克,饭前用葱汤或凉开水送服。 适应症:慢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偏方
在治疗鼻炎的这条路上既艰辛又痛苦,而且每天都要喝药吃药,特别是对于身边的环境和工作的环境都要及时的清理,不要让灰尘和杂物放的太多,对于鼻炎有什么办法治疗,身体上的,文章大家有了一定的了解。
慢性鼻炎的偏方
慢性鼻炎治疗偏方 一:鹅不食草适量,洗净晒干,研成细粉,用鼻吸入少许,每日数次;或用湿棉包少许药粉塞鼻30~60分钟取出。治疗急、慢性鼻炎,肥厚过敏性鼻炎均有良效。
慢性鼻炎治疗偏方 二:苍耳子30~40个,砸裂,加麻油30克,文火将苍耳子炸干,制成苍耳子油。治疗慢性鼻炎,每日滴鼻2~3次。
慢性鼻炎治疗偏方 三:牡丹皮1500克,文火煎约1天,蒸缩成2000毫升,使之成乳白色,滴鼻,每天3次。可治疗过敏性鼻炎。
慢性鼻炎治疗偏方 四:复方丹参注射液2毫升加生理盐水2毫升稀释,滴鼻,每次每侧2滴,每日3次,连续用药2周,可治疗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治疗偏方 五:取麻油文火加温至沸腾,冷后装瓶,用其滴鼻,每次每侧鼻孔2~3滴,以后渐增至5~6滴,每日3次,可治疗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治疗偏方 六:取冰片溶于热液状石蜡中,配成2%透明液体,每日滴鼻3~4次,每次1~2滴,可治疗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
慢性鼻炎和过敏性鼻炎的区别 病因不同
慢性鼻炎:慢性鼻炎主要是其他疾病的并发症,或者是急性鼻炎没有治疗彻底,留下病菌引起慢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是自身免疫缺陷疾病,这类疾病的病因可能是菌类、尘埃、花粉、病毒等。
得了鼻炎有哪些危害
1、慢性鼻炎、鼻炎患者,由于鼻腔阻塞,往往无奈之下使用鼻滴液和西药抗生素,会对鼻腔粘膜造成终身损伤。
2、鼻粘膜就像保护屏障,一经损伤随时会出现鼻炎和鼻炎。
3、鼻炎会每年会十几次甚至几十次发作,令人痛苦终生。
4、会引起记忆力减退、智力下降、周期性头痛、头昏、而且每次发病都会比以前加重病情,十分痛苦。
5、慢性鼻炎、副鼻炎很容易诱发脑膜炎.脑水肿,并对视神经和听神经产生破坏、引起视力和听力下降、脑膜炎等!严重导致生命危险。
6、鼻、咽癌变80%左右慢性鼻炎以及鼻炎引起。
7、鼻炎会致嗅觉终身丧失。鼻炎治疗不当,终生丧失嗅觉 ,这是鼻炎的危害之一。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慢性鼻病治疗周期较长, 有相当部分患者由于对治疗方法认识不清,盲目 治疗,接受化学药剂疗法烧灼鼻子,结果弄巧成拙,鼻粘膜烧得一塌糊涂、发炎溃烂、鼻腔广泛粘连,嗅觉遭受严重破坏。更有甚者,终生丧失嗅觉。
患了病毒性鼻炎以后的危害都有哪些呢
鼻炎的危害
1、慢性鼻炎、鼻炎患者,由于鼻腔阻塞,往往无奈之下使用鼻滴液和西药抗生素,会对鼻腔粘膜造成终身损伤。
2、鼻粘膜就像保护屏障,一经损伤随时会出现鼻炎和鼻炎。
3、鼻炎会每年会十几次甚至几十次发作,令人痛苦终生。
4、会引起记忆力减退、智力下降、周期性头痛、头昏、而且每次发病都会比以前加重病情,十分痛苦。
5、慢性鼻炎、副鼻炎很容易诱发脑膜炎.脑水肿,并对视神经和听神经产生破坏、引起视力和听力下降、脑膜炎等!严重导致生命危险。
6、鼻、咽癌变80%左右慢性鼻炎以及鼻炎引起。
7、鼻炎会致嗅觉终身丧失。鼻炎治疗不当,终生丧失嗅觉 ,这是鼻炎的危害之一。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慢性鼻病治疗周期较长,有相当部分患者由于对治疗方法认识不清,盲目治疗,接受化学药剂疗法烧灼鼻子,结果弄巧成拙,鼻粘膜烧得一塌糊涂、发炎溃烂、鼻腔广泛粘连,嗅觉遭受严重 破坏。更有甚者,终生丧失嗅觉。
我想通过阅读上面的文章大家对边境的危害都有所了解了,大家应该知道鼻炎疾病得不到治疗的话很有可能发展成鼻癌,所以在我们了解了鼻炎疾病的危害以后,对这种病应该慎重对待,在生活中一旦发现患了鼻炎疾病以后就要进行及时的治疗。
鼻炎有传染性吗 不具有传染性的类型
其他类型的鼻炎一般都不具有传染性。如慢性鼻炎是急性鼻炎治疗不当或者不彻底而发展而成的,进入慢性期后,无急性炎症性改变,不会传染,但是患者的鼻腔内仍可能存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所以还是需要注意下。过敏性鼻炎主要是患者对某些致敏源敏感而引起的症状,或者本身是过敏体质,是没有传染性的,但是会有遗传性。
鼻膜炎怎么治疗
对鼻炎的主要症状如鼻塞、流涕等可以进行对症处理,如采用口服药物,当然根据鼻炎的不同类型,用药有所区别,过敏性鼻炎需要抗过敏治疗,如息斯敏、扑尔敏等。一般的慢性鼻炎可以服用消炎药。而萎缩性鼻炎则需要服用维生素类药物。鼻塞严重可以同时采用局部滴鼻药物,用来缓解鼻炎的症状。如果有条件,最好适当采用中医中药治疗鼻炎。治疗鼻炎具体采用何种方法需要耳鼻喉科医生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如用药物治疗后效果不明显,有鼻甲肥大导致的鼻腔阻塞,可以考虑手术治疗、还有激光或微波治疗。
2分类编辑鼻炎根据症状、患病时间不同分为急性鼻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鼻炎根据病程分为急性鼻炎和慢性鼻炎,急性鼻炎可分为急性病毒性鼻炎和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包括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萎缩性鼻炎和特异性鼻炎。
3治疗方法编辑鼻炎目前最常见的就是药物、手术等治疗方法。平时防止感冒,可以有效减少鼻炎发作的机率。鼻炎不能根治,容易反复发作,除了药物、手术等治疗方法外,建议尝试盐水洗鼻的方法,这个方法不用药物,没有副作用。对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都不错,盐水的浓度、温度、操作方法掌握好了,可缓解症状,消除炎症,坚持使用可以有效的防止复发。
小儿鼻炎6种类型的症状
1、儿童急性鼻炎
一般由急性感染所导致,俗称“伤风”或“感冒”,患儿容易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多,早期清水样涕,慢慢形成黏液脓性鼻涕,患儿表现低热和全身不适感。
2、儿童慢性鼻炎
一般由急性鼻炎发展形成,与合并细菌继发感染、治疗不彻底和反复发作有关。
3、儿童过敏性鼻炎
如果是一年四季常发病者称为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如果只是在季节中发病者则称为季节性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发作时,一般可见鼻粘膜苍白、水肿,鼻内大量清水样鼻涕滞留。
4、儿童萎缩性鼻炎
鼻粘膜、骨膜和鼻甲骨等鼻组织萎缩,而鼻腔比较宽大,鼻粘膜丧失其正常生理功能,患儿鼻内干燥,通气难畅。
5、慢性肥厚性鼻炎
往往是因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发展而来,长期慢性炎症、淤血,使得鼻粘膜或者鼻甲出现增生,也就形成了慢性肥厚性鼻炎。
6、儿童干酪性鼻炎
这是较为罕见的鼻病,干酪性鼻炎患儿,其鼻内干酪物积聚,恶臭味重,容易侵蚀鼻内软组织和骨质。干酪物中往往有脱落上皮、坏死组织、化脓细胞、胆固醇结晶和霉菌样微生物。
儿童鼻炎具体有哪些类型?
鼻炎是鼻粘膜或粘膜下组织因为病毒感染、病菌感染、刺激物刺激等,导致鼻粘膜或粘膜下组织受损,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儿童鼻炎分为多种类型,分别为急性鼻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和干酪性鼻炎等六种。
儿童急性鼻炎:一般由急性感染所导致,俗称“伤风”或“感冒”,患儿容易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多,早期清水样涕,慢慢形成黏液脓性鼻涕,患儿表现低热和全身不适感。
儿童慢性鼻炎:一般由急性鼻炎发展形成,与合并细菌继发感染、治疗不彻底和反复发作有关。
儿童过敏性鼻炎:如果是一年四季常发病者称为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如果只是在季节中发病者则称为季节性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发作时,一般可见鼻粘膜苍白、水肿,鼻内大量清水样鼻涕滞留。
儿童萎缩性鼻炎:鼻粘膜、骨膜和鼻甲骨等鼻组织萎缩,而鼻腔比较宽大,鼻粘膜丧失其正常生理功能,患儿鼻内干燥,通气难畅。
慢性肥厚性鼻炎:往往是因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发展而来,长期慢性炎症、淤血,使得鼻粘膜或者鼻甲出现增生,也就形成了慢性肥厚性鼻炎。
儿童干酪性鼻炎:这是较为罕见的鼻病,干酪性鼻炎患儿,其鼻内干酪物积聚,恶臭味重,容易侵蚀鼻内软组织和骨质。干酪物中往往有脱落上皮、坏死组织、化脓细胞、胆固醇结晶和霉菌样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