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流涎推拿哪个部位 宝宝流涎临床症状
宝宝流涎推拿哪个部位 宝宝流涎临床症状
口角流涎,难以控制,纳食呆滞,四肢欠温,面色㿠白,精神疲倦,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指纹淡。
疱疹性咽峡炎有什么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首先表现为发热,起病早期表现有反复高热。其次是流涎,流涎就是宝宝一发热半夜流口水,检查发现宝宝咽峡部数个这种疱疹。
重症病例可以出现精神不好,精神萎靡,还有可以出现肢体抖动、惊跳,还有易惊症状,这些就考虑是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一些表现。此外疱疹性咽峡炎可以出现咳嗽,甚至可以合并肺炎等症状。
宝宝流口水饮食疗法
1、小儿流涎饮食支持疗法
可以多给宝宝多吃些水果、蔬菜,不要过甜、过咸、厚味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保持每天大便通畅。这对防治小儿流涎有一定的意义。另外,多给宝宝喝水,这也会减轻宝宝的流涎症状。
2、小儿流涎食疗方
(1)冰糖儿茶汤:儿茶5克,冰糖适量。水煎汤代茶饮,1天1次,连服5天为1个疗程。可治小口角流涎。
(2)陈皮大枣汤:大枣10枚,陈皮5克,竹叶7克。将这三味水煎,每天1剂,分2次饮服。3天为1个疗程。防治小儿流涎。
(3)姜糖神曲茶:生姜2片,神曲半块。将生姜和神曲放入罐内,加水煮开后稍煮,代茶饮,每天2-3次。可防治小儿流涎。
流口水其他常见疗法
1、敷贴疗法
(1)选细辛10克,凡士林膏少许。把细辛研成细末,用适量凡士林调成膏状,外敷于脐,胶布固定,每天敷3次。
(2)选吴茱萸12克,胆南星4克,共研末。临睡前把双腿洗净,用陈醋调匀药末敷于涌泉穴。包扎固定,12小时后取下。每2天1次。
(3)选吴茱萸30克,食醋10克。将吴茱萸研细过筛,加食醋调成糊状,涂在双足涌泉穴,用两层纱布包裹,胶布固定。每12小时换1次。
(4)选五倍子、天南星、吴茱萸各等份,共研细末。睡前以米醋调匀药末敷涌泉穴。纱布固定,次晨取下。10日为1个疗程。
宝宝流口水怎么推拿
宝宝流口水之因有虚实两种。
虚在脾土,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致中虚不摄,廉泉,玉液不守,津液失约,令涎液直流,渍于颐间,发为本病。实为积热,热性熏蒸上迫,使津液奔腾而上,为涎液多之基础,而热则胃缓,缓则廉泉开,不能制约其液,亦使涎流不止。
具体推拿手法如下:脾胃湿热型流口水推拿
主证:口角流涎,涎液粘稠,或有味,或口角赤烂,口渴思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啼哭烦躁,舌红苔黄,脉弦数,指纹紫滞。
治则:清热泻脾。
推拿处方:清胃经,清板门,横纹推向板门,运水入土,退六腑,推四横纹,拿喉节,揉上廉泉,揉天突。
推拿方义:清胃经,运水入土,揉板门,退六腑均为泻热通下而设,为主穴,佐以横纹推向板门能降逆,使热不上冲,气不上迫,液自止,小儿多积多热,积易化热,热能沤积,故用推四横纹以化积除热;拿喉结,揉上廉泉与天突为局部取穴治标之常法。
脾胃虚寒型流口水推拿
主证:口角流涎,涎液清稀,小便清长,面白唇淡,或伴随泄泻,消化不良,舌质淡红,苔白,指纹清淡。
治则:健脾摄涎。
推拿处方:补脾土,揉外劳,运内八卦,推上三关,上推天柱骨,拿喉节,揉上廉泉,揉天突。
推拿方义:补脾土功能益气健脾,配推上三关温中散寒,外劳有升阳举陷之功,揉之能使阳升阴降;内八卦能行气和胃化积化食,使脾运得健;上推天柱骨既能升阳,又属近治,配拿喉节,揉上廉泉,揉天突等则治标之力愈强,由于脾运之健非一日之功,故虚寒涎流疗程宜长,治时宜长。
宝宝流涎推拿有用吗
宝宝流涎推拿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宝宝经常流涎多是由于脾胃虚弱,失于调摄所致,采用正确的推拿方法,能使体内相应的脏腑产生变化,并起到调和气血,使经络通畅,平衡阴阳的作用,从而有效调理脾胃,并且可益气摄涎,缓解流涎症状。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手法:
摩腹: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将手掌轻放于患儿腹部,沉肩垂肘,以前臂带动腕,按照左上腹,右上腹,右下腹,左下腹的顺序做环形有节律的抚摩5分钟,用力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
揉板门: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一手扶住患儿前臂,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按揉患儿手掌大鱼际处往返按揉为“揉板门”,反复操作300次。
揉足三里: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以一手拇指于患儿足三里穴上,施以点揉法3分钟,推拿时以拇指指端吸定于足三里穴上,以肢体近端带动远端作带动深层主治小幅度环旋揉动,压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有节律。
揉三阴交:患儿正坐位,推拿者站在患者的前方,一手托住患儿小腿,另一手拇指指端吸定于三阴交穴上,以肢体的近端带动远端作带动深层组织小幅度的环旋揉动,压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有节律。
捏脊:患儿俯卧位,推拿者双手食指抵于背脊上,再以两手拇指伸向食指前方,合力夹住肌肉,捏起,采用食指向前,拇指后腿之翻卷动作,两手交替向前移动,自长强起一直捏到大椎为1次,入菜反复操作5-6次。
宝宝什么情况下流口水要治疗
乳牙出齐后流口水即为流涎症,通常由于小儿患口、咽黏膜炎症及面神经麻痹、脑炎后遗症、呆小病等疾病时,唾液过多不能下咽而引起口涎外流,此时应治疗原发病才能治愈。
宝宝流口水,称为流涎,大多属正常生理现象。随着脑发育的健全,流涎便较少发生。吞咽功能及中枢神经进一步完善,就不流口水了。?口腔内有炎症以及消化不良等原因引起的,必须进行诊治。孩子患感冒、伤风,呼吸不畅时,常用口呼吸,也会导致流口水。还有个别孩子,因大脑智力发育不全或有内分泌系统病变,也可表现为流口水,这时应到小儿科就诊。对于流涎的孩子,特别要注意个人卫生:应该用干净柔软的手帕或纸巾擦掉口水。衣领、衣襟要勤换、勤洗。
宝宝流口水期间,家长要为其勤换衣服,用柔软的手帕或纸巾擦口水,保持下颌清洁干燥,以防止口水刺激皮肤引起皮肤炎症。若宝宝的唇周、下颌及颈部皮肤发红、糜烂甚至脱皮,家长应用温水帮宝宝轻轻清洗,保持干燥,然后在局部涂上软膏。
宝宝流口水厉害怎么办 小儿流口水的原因
小宝宝流口水在医学上称为流涎或唾液增多,引起流涎的原因很多。一般6个月-3岁流口水较常见,大部分是正常现象,到1-3岁时,就会自动控制口水。婴儿口腔浅,不会调节口腔内过多的液体,因而就会发生流口水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萌出,口腔深度增加,婴幼儿逐渐学会用吞咽来调节过多的液体,这种流口水现象逐渐消失。以上流口水现象是正常的。
治疗宝宝流口水的4款食谱
治宝宝流口水食谱:白术糖
原料:生白术30-60克、绵白糖50-100克
制作:先将生白术晒干后,研为细粉,过筛;再把白术粉同绵白糖和匀,加水适量,调拌成糊状,放入碗内,隔水蒸或置饭锅上蒸熟即可。
用法:每日服10-15克,分作2-3次,温热时嚼服,连服7-10天。
功效:健脾摄涎。适用于小儿流涎。
治宝宝流口水食谱:姜糖神曲茶
原料:生姜两片、神曲半块、食糖适量
制作:将生姜、神曲、食糖同放罐内,加水煮沸即成。
用法:代茶随量饮或每日2-3次。
功效:健脾温中,止涎。适用于小儿流涎。
治宝宝流口水食谱:益智粥
原料:益智仁30-50克、白茯苓30-50克、大米30-50克
制作:先把益智仁同白茯苓烘干后,一并放入碾槽内研为细末;将大米淘净后煮成稀薄粥,待粥将熟时,每次调入药粉3-5克,稍煮即可;也可用米汤调药粉3-5克稍煮。
用法:每日早晚2次,每次趁热服食,连用5-7天。
功效:益脾,暖肾,固气。适用于小儿遗尿,也可用于小儿流涎。
治宝宝流口水食谱:摄涎饼
原料:炒白术20-30克、益智仁20-30克、鲜生姜50克、白糖50克、白面粉适量
制作:先把炒白术和益智仁一同放入碾槽内,研成细末;把生姜洗净后捣烂绞汁;再把药末同白面粉、白糖和匀,加入姜汁和清水和匀,做成小饼15-20块,入锅内,如常法烙熟,备用。
用法:早晚2次,每次1块,嚼食,连用7-10天。
功效:健脾摄涎。适用于小儿口角流涎。
宜忌:对小儿口腔溃疡、小儿口疮所致的流涎忌服。
宝宝流口水下巴红怎么办 保证清洁
宝宝流口水如果家长们护理不当的话,就很容易造成宝宝下巴红的现象,宝宝流口水下巴红怎么办?宝宝流口水下巴红如何正确护理?为缓解宝宝流口水下巴红的症状家长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保证宝宝下巴的清洁,宝宝流口水期间家长们需要及时擦干口水保证宝宝下巴部位的清洁以免加重宝宝流口水下巴红的症状。
宝宝流涎推拿有用吗 流涎推拿方法解析
补脾经,推三关,运外劳宫,揉脾俞,膏肓俞,甘载,涌泉,摩气海,运五经,可补命门,温脾阳,以健脾敛涎;摩食窦,中脘,推板门,益气血生化之源,和胃消食,以除余症。
“魂门阳关控涎方”,由摩魂门,膝阳关组成,可养肝阴,调枢机,守魂神,控涎津,适宜于因肝阴不足,枢机不利,控涎失司之流涎证。
“二关中脘控涎方”,由摩膈关,内关,中脘组成,可理气导致,宽胸利膈,治疗流涎。
如何辨别宝宝三个月流口水正常
小宝宝从三个月开始,由于唾液腺的发育和功能逐步完善,口水的分泌量逐渐增多,而此时宝宝们还不会将唾液咽到肚子里去,也不会象大人或大小孩一样必要时将口水吐掉。因此,从三个月开始,小儿往往会出现流口水现象,有的宝宝口水很多,下巴和胸前衣服常常是湿湿的。同时,因过多的口水积储在口腔和咽喉部,小儿无论在白天还是晚上,经常可以听到喉咙处发出“咕噜、咕噜”或“呼哧、呼哧”的“痰”声,仰卧躺着时或者在小儿体位发生变化时,这种声音可能加重,有时还会伴有一声半声的呛咳,尤其在小儿醒着手脚用力乱动时这种“痰”声和呛咳声更为明显。
以上这些都是正常现象,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逐步学会主动吞咽口水后,这种现象就会慢慢好转或消失,但好转或消失的时间每个小儿都不一样,早的在8~9个月就消失了,迟的到2岁左右可能还流着口水。如果过了正常时期还在流口水的婴儿,应该及时到医院找医生诊治。
值得引起家长们注意的是:有些婴儿流口水是病理性的,预示婴儿患了某些疾病。
小儿流涎较多且伴有口角破溃发炎的,则属口角炎引起的流涎症;若伴有口腔粘膜充血或溃烂,拒食烦躁等,则称口腔炎所致的流涎症;若伴有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萎缩、咀嚼无力,这是由于消化不良、肠道蛔虫症所致的流涎症;若伴有智力发育不全、痴呆,这是脑神经系统发育不全所致。以上病理性流涎症需到医院检查治疗,一般来说原发病因消除了,小儿流涎症也会好转或痊愈。 由于唾液中含有消化酶和其他物质,因此,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常流口水的孩子,由于唾液经常浸泡下巴等部位的皮肤,也会引起局部皮肤发红,甚至糜烂、脱皮。
针对病理性的楼口水,局部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1、平时可用柔软质松敷料垫在颈部以接纳吸收流出的口水,并经常更换;
2、经常用温水清洗面部、下颌部及颈部,寒冷季节可涂油脂类护肤。
宝宝总流口水怎么办
宝宝流口水,书面语称为流涎,大多属正常生理现象。宝宝在4个月左右时,从吃母乳渐渐过渡到吃一些辅食,由于食物对神经、唾液腺的刺激会使口水分泌增多。至6~7个月时,宝宝乳牙萌出,刺激三叉神经也会增加口水分泌。加上小儿口腔容量小,不会吞咽、调节口腔内的口水,于是积储后会自然流出。随着月龄的增大及牙齿的逐渐萌出,流涎会自行中止,一般不需要治疗。唾液分泌过多或吞咽受阻都可产生流口水的现象。正常情况下,流涎是出牙前的生理现象。随着年龄增大,宝宝牙齿萌出,这种流涎会自动中止。但如果3岁以后,牙齿长齐时宝宝仍然流涎,应该考虑可能是神经或内分泌方面发育不好,或口腔内有炎症以及消化不良等,必须进行诊治。
宝宝流涎推拿哪个部位 宝宝流涎推拿部位
治则:健脾温中,益气固涎。
推拿处方:补脾经,推三关,摩食窦,中脘,气海,揉脾俞,膏肓俞,甘载,涌泉,运外劳宫,五经,推板门。尚可予“魂门阳关控涎方”或“二关中脘控涎方”。
宝宝流口水的病理因素 流口水伴有行为异常
当宝宝流口水的同时,还伴有行为异常,如昏迷等,那父母就得格外注意了。宝宝有可能是患了神经方面的疾病,如智障、面部神经麻痹,脑膜炎后遗症等。
如果家长发现有上述情况,就需要带宝宝到医院检查治疗,一般来说原发病因消除了,小儿流涎症也会好转或痊愈。
小孩快速止咳小妙招 风寒咳嗽-按摩坎宫、天门、檀中
宝宝症状:明显着凉病史,表现出面色发白、寒战怕冷无汗、阵阵咳嗽、咳声重浊及痰涎清稀。白色泡沫痰可使鼻堵不通气,伴有流清水鼻涕;有的宝贝还会出现发热、口唇淡红、舌苔白。
功效:疏风散寒、开腠发汗、宣肺降气,化痰止咳。
按摩方法:
1、推坎宫50次(坎宫位于面部两条眉毛之上,自眉头至眉梢成一条直线);
2、推天门20次
3、推檀中(檀中位于胸部两个乳头的连线之中)20-5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