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秋季防疾病 老年人三个坚持要做到

秋季防疾病 老年人三个坚持要做到

秋季,气温开始降低,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偏于干燥。秋气应肺,而秋季干燥的气候极 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养生要防燥。

秋季,在燥气中还暗含秋凉。人们经夏季过多的发泄之后,机体各组织系统均处于水分相对贫乏的状态,如果这时再受风着凉,极易引发头痛,鼻塞、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使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对这种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注意防凉。

立秋之后,气清风寒万物变色,早晚凉风时至,秋风秋雨渐多,气候多变,此时,应顺应时令,重视养生,特别是老年人应该做到三个“坚持”,即 秋冻、秋防、秋练,以提高健康水平,增强抗病能力,即机体的自身免疫力。

1、坚持秋冻

俗话说 “春捂秋冻”,要遵循“耐寒锻炼从初秋开始”的规律,气温下降但不要急于添加过多的衣服,使身体有抗御风寒的能力,增强身体抵抗力。但秋冻也不能过头,有支气管炎、胃炎等病史的人,则要注意适当保暖,防止旧病复发。

2、坚持秋练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 “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常言道 “动则不衰,用则不退。”老年人应经常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或运动,如扫地、浇花、登楼、做操、打太极拳户外散步、慢跑、跳交谊舞、短程旅游等,达到通血脉、利关节、丰肌肉、延缓各脏器组织的衰老的目的。

3、坚持秋养

秋养指饮食调养和适当休息。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大量成熟上市。祖国医药著作《素问》中指出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气味合而已之,以补益精气”。秋季气候干燥,应适当多饮些开水、淡茶、豆浆以及牛奶等饮料,还应多吃些番薯、玉米、芝麻、青菜、柿子、香蕉、蜂蜜、红枣等柔润之品。适当休息同样也是老年人养生良方。白天工作劳动锻炼要适度,晚上娱乐更不能搞至深更半夜,每天至少睡眠8小时。

小编温馨提示:养生的方法有很多,各不相同,但目的都是为了让身体更加健康强壮,以上的老年人养生三个坚持,是从运动、饮食等各方面综合考虑,给老年人的全面合理的养生方法。

晚秋老人如何养生 晚秋时节老人应该如何养生

1.注意保暖,爱护关节

深秋季节,气温下降幅度较大,加上老年人的膝关节老化,局部的抗寒能力差,如果居住环境又潮湿,很容易患上“老寒腿”,而且每年都可能复发。

防治措施:居住的环境要避免阴冷、潮湿;室内应保持干燥、温暖,床不要摆放在通风口处;耐寒能力差的老年人,冬季应特别注意脚部、腿部和膝部的保暖,平时可穿护膝保暖,坚持每天晚上热水泡脚;体育锻炼避免活动过多、过量而损害关节。老年人可选择打太极拳、散步、做体操等运动;增加含钙食物的摄入,如虾皮、芝麻酱、海带等;每天按摩血海、阳陵泉、内外膝眼、鹤顶等穴位可预防和减轻关节炎症状。

2.饮食清淡,劳逸结合

深秋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因此,有胃肠道疾病的老年人在寒冷的深秋要特别注意自我保养、调节。

防治措施:坚持定时定量进餐,饮食清淡、冷暖适宜,宜吃养胃的食物如小米、山药、薏苡仁等,切忌暴饮暴食,忌辛辣刺激及烟酒;注意保暖,特别注意腹部保暖;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消极低落情绪;按摩内关、中脘、足三里等穴位可以养胃护胃。

3.起居有常,防燥防外感

“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伤肺之阴津,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人症状容易加重。

防治措施:在气候转凉时,应特别注意预防感冒,感冒后及时就医,以免引发旧疾;平时应少吃或忌食生冷、过咸、辛辣、油腻及烟、酒等刺激之品,减少或避免对呼吸道的刺激;多吃止咳、平喘的食品,如梨、白果、百合等增强免疫力,预防老慢支复发;居室要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流通,床单、被褥、衣物要勤于更换和清洗,减少过敏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呼吸系统的机能,增强对寒冷和疾病的抵抗力;穴位按摩天突、大椎、肺腧等穴位以及穴位贴敷均可以起到预防和减轻老慢支症状的作用。

4.注意护肤,防皮肤干燥

老年人由于皮脂腺分泌功能有所减退,加上秋冬季节气候干燥,容易引发皮肤瘙痒症。

防治措施:秋季老年人洗澡次数不要过多,水温不宜太高;洗完在比较干燥的部位如四肢、足跟等部位涂擦润肤乳;饮食忌吃辛辣刺激之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老年人可根据身体情况适当摄入含脂肪食物有利于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摄入,可防治皮肤干燥和老化;按摩曲池、血海、三阴交、风池等穴位,有养血通络、祛风止痒的作用。

1.莲藕

都说秋季多吃莲藕好处多,那么老人秋季吃莲藕有哪些好处呢?专家表示,莲藕里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等物质,老人吃莲藕可以起到补血补心的作用,还可以预防秋燥。

2.花生

有一些朋友觉得吃花生会上火,但其实秋季吃一点花生却有润肺化痰的功效。老人们在秋季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总感觉咽喉有痰可不出来,这个时候吃上几颗花生可以改善症状。值得一提的是,花生还能预防高血压以及冠心病。

3.南瓜

很多家长会给小孩做南瓜泥吃,但其实老人也非常适合吃南瓜泥。老年人需要补充大量的钙,多吃南瓜就有这样的作用,另外,南瓜里还有铁、胡萝卜素等元素,这些营养物质也可以帮助老人抵抗疾病,养生保健。

4.白菜

白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白菜因为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所以被誉为“菜中之王”,秋季老人多吃点白菜能帮助消化,还能减轻身体机能退化而给肝脏、肾脏带来的负担。

老人立秋该怎么样养生

立秋之后,气清风寒万物变色,早晚凉风时至,秋风秋雨渐多,气候多变,此时,应顺应时令,重视养生,特别是老年人应该做到三个“坚持”,即秋冻、秋防、秋练,以提高健康水平,增强抗病能力,即机体的自身免疫力。

1、坚持秋冻

俗话说 “春捂秋冻”,要遵循“耐寒锻炼从初秋开始”的规律,气温下降但不要急于添加过多的衣服,使身体有抗御风寒的能力,增强身体抵抗力。但秋冻也不能过头,有支气管炎、胃炎等病史的人,则要注意适当保暖,防止旧病复发。

2、坚持秋练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 “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常言道 “动则不衰,用则不退。”老年人应经常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或运动,如扫地、浇花、登楼、做操、打太极拳户外散步、慢跑、跳交谊舞、短程旅游等,达到通血脉、利关节、丰肌肉、延缓各脏器组织的衰老的目的。

3、坚持秋养

秋养指饮食调养和适当休息。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大量成熟上市。祖国医药著作《素问》中指出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气味合而已之,以补益精气”。秋季气候干燥,应适当多饮些开水、淡茶、豆浆以及牛奶等饮料,还应多吃些番薯、玉米、芝麻、青菜、柿子、香蕉、蜂蜜、红枣等柔润之品。适当休息同样也是老年人养生良方。白天工作劳动锻炼要适度,晚上娱乐更不能搞至深更半夜,每天至少睡眠8小时

​老人秋季保健的五要点

调节饮食,养肺生津

相较于年轻人来讲,老年人的五脏更加衰弱,肠胃也相对薄弱,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再不讲究饮食,生冷无节、饥饱无常的话,势必伤胃犯病。

因此,在秋季,应经常提醒老年人少吃多餐,多食用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

在为老年人选择食物时,可以选择甘平润燥、养肺生津的食物为主。比如:梨、百合、麦冬、荸荠、山药、猪肺、莲子、藕等食物可以多食。

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自然界秋风萧瑟的景色,容易引起老年人悲观伤感的消极情绪。因此,老年人还应重视精神方面的保健。

作为晚辈的平时应提醒老人适当选择参加琴棋书画、养花种草、玩物赏鸟、旅游休闲等文化娱乐活动,以使老人们愉悦身心、陶冶性情。

除此之外,子女还应尽可能多抽出点时间与老人聊聊天。

注意温差,预防感冒

秋季温差变化较大,风寒邪气极易伤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降低,尤其易患感冒、肺炎、肺心病,甚至发生心衰而危及生命。

对秋令时节气候与健康的关系,子女们应有所了解。要注意让老人防寒保暖,有条件的可让他们每日坚持用冷水洗脸、擦鼻,甚至洗冷水浴,以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

警惕秋季易发的疾病

秋季的特殊气候特点,使得老年人极易发生秋燥咳嗽、感冒、慢性支气管炎、胃病、风湿病、哮喘及心脑血管等疾病。

因此,老年人应结合自己的体质情况重点防范,积极控制原发疾病,警惕秋季易发疾病。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秋天气候转凉,是进行室外运动的好时机,老年人可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做操、练拳、打球、郊游等。

老年人秋季养生3个坚持

1、坚持秋冻

俗话说 “春捂秋冻”,要遵循“耐寒锻炼从初秋开始”的规律,气温下降但不要急于添加过多的衣服,使身体有抗御风寒的能力,增强身体抵抗力。但秋冻也不能过头,有支气管炎、胃炎等病史的人,则要注意适当保暖,防止旧病复发。

2、坚持秋练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 “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常言道 “动则不衰,用则不退。”老年人应经常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或运动,如扫地、浇花、登楼、做操、打太极拳户外散步、慢跑、跳交谊舞、短程旅游等,达到通血脉、利关节、丰肌肉、延缓各脏器组织的衰老的目的。

3、坚持秋养

秋养指饮食调养和适当休息。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大量成熟上市。祖国医药著作《素问》中指出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气味合而已之,以补益精气”。秋季气候干燥,应适当多饮些开水、淡茶、豆浆以及牛奶等饮料,还应多吃些番薯、玉米、芝麻、青菜、柿子、香蕉、蜂蜜、红枣等柔润之品。适当休息同样也是老年人养生良方。白天工作劳动锻炼要适度,晚上娱乐更不能搞至深更半夜,每天至少睡眠8小时。

秋季老人保健小常识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秋天气候转凉,是进行室外运动的好时机,老年人可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做操、练拳、打球、郊游等。

调节饮食,养肺生津相较于年轻人来讲,老年人的五脏更加衰弱,肠胃也相对薄弱,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再不讲究饮食,生冷无节、饥饱无常的话,势必伤胃犯病。因此,在秋季,应经常提醒老年人少吃多餐,多食用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原创常识

为老年人选择食物时,可以选择甘平润燥、养肺生津的食物为主。比如:梨、百合、麦冬、荸荠、山药、猪肺、莲子、藕等食物可以多食。积极预防,易发疾病秋季的特殊气候特点,使得老年人极易发生秋燥咳嗽、感冒、慢性支气管炎、胃病、风湿病、哮喘及心脑血管等疾病。

因此,老年人应结合自己的体质情况重点防范,积极控制原发疾病,警惕秋季易发疾病。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自然界秋风萧瑟的景色,容易引起老年人悲观伤感的消极情绪。因此,老年人还应重视精神方面的保健。作为晚辈,平时应提醒老人适当选择参加琴棋书画、养花种草、玩物赏鸟、旅游休闲等文化娱乐活动,以使老人们愉悦身心、陶冶情操。除此之外,子女还应尽可能多抽出点时间与老人聊聊天。

温差变化,预防感冒秋季温差变化较大,风寒邪气极易伤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降低,尤其易患感冒、肺炎、肺心病,甚至发生心衰而危及生命。对秋令时节气候与健康的关系,子女们应有所了解。要注意让老人防寒保暖,有条件的可让他们每日坚持用冷水洗脸、擦鼻,甚至洗冷水浴,以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

秋天老人保健过程中,要加强锻炼,调节饮食,增强自己的抵抗力,以便控制和预防疾病的发生,真正让保健起到效果。

秋冬季节要预防的老年人疾病

金秋10月,天气由热转凉,昼夜温差加大,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老年人因脏器功能减退,适应性差,抵抗力弱,更易发病,其中最需提防肠胃、呼吸道以及心血管等三大疾病。

10月是老年人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的高峰期。这是因为气温下降后,人体内的胃酸分泌增加,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随之下降,导致胃病复发。因此,老年人的日常膳食应以温软淡素为主,同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并配合药物防治。

秋季也是上呼吸道疾病高发期。秋季感冒多因秋凉而起,现在看门诊的病人中,流感、老慢支、肺炎病人占了多数。对于老人来说,当前尤其要防感冒。老年人因抵抗力较差,秋季受凉后易被病毒侵袭。他提醒说,要做到勤锻炼,合理膳食及保暖。症状重的感冒患者,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

此外,目前早晚温差较大,这一冷一热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专家建议,中老年人群特别是有心脑血管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入秋以后应加强身体保健,及时查找可能导致疾病发作的原因,并早晚注意保暖,保持平和心态,积极应对温差变化大可能引发的疾病。

秋冬季节是疾病多发的时期,老年人疾病的发生概率也大大增加,而且老年人的身体素质较差,治疗起来也难免比较缓慢,这就更需要合理的预防。

秋季老人保健小常识

秋天的脚步已经渐渐来临了,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里,老人保健过程中也是要多加注意季节的变换带来的影响,那么秋季老人保健有哪些常识呢?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秋天气候转凉,是进行室外运动的好时机,老年人可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做操、练拳、打球、郊游等。

调节饮食,养肺生津相较于年轻人来讲,老年人的五脏更加衰弱,肠胃也相对薄弱,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再不讲究饮食,生冷无节、饥饱无常的话,势必伤胃犯病。因此,在秋季,应经常提醒老年人少吃多餐,多食用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原创常识

为老年人选择食物时,可以选择甘平润燥、养肺生津的食物为主。比如:梨、百合、麦冬、荸荠、山药、猪肺、莲子、藕等食物可以多食。积极预防,易发疾病秋季的特殊气候特点,使得老年人极易发生秋燥咳嗽、感冒、慢性支气管炎、胃病、风湿病、哮喘及心脑血管等疾病。

因此,老年人应结合自己的体质情况重点防范,积极控制原发疾病,警惕秋季易发疾病。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自然界秋风萧瑟的景色,容易引起老年人悲观伤感的消极情绪。因此,老年人还应重视精神方面的保健。作为晚辈,平时应提醒老人适当选择参加琴棋书画、养花种草、玩物赏鸟、旅游休闲等文化娱乐活动,以使老人们愉悦身心、陶冶情操。除此之外,子女还应尽可能多抽出点时间与老人聊聊天。

温差变化,预防感冒秋季温差变化较大,风寒邪气极易伤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降低,尤其易患感冒、肺炎、肺心病,甚至发生心衰而危及生命。对秋令时节气候与健康的关系,子女们应有所了解。要注意让老人防寒保暖,有条件的可让他们每日坚持用冷水洗脸、擦鼻,甚至洗冷水浴,以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

秋天老人保健过程中,要加强锻炼,调节饮食,增强自己的抵抗力,以便控制和预防疾病的发生,真正让保健起到效果。

老人秋季养生小常识有哪些

一、节饮食养肺生津

老年人由于五脏衰弱,肠胃薄弱,如果饮食生冷无节,饥饱无常,势必伤胃犯病。因此,秋季老年人应少吃多餐,多食熟软开胃易消化之物。

二、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秋风萧瑟,自然界凄凉的景色容易导致老年人悲观伤感的消极情绪。因此,老年人应特别注意精神保健,可适当选择琴棋书画、养花种草、玩物赏鸟等文化娱乐活动,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安度晚年。

三、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

秋季温差变化较大,风寒邪气极易伤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降低,较易患感冒、肺炎、肺心病,甚至发生心衰而危及生命。因此应注意防寒保暖,有条件的可坚持用冷水洗脸、擦鼻,甚至冷水浴,以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

四、警惕秋季易发病

秋季的特殊气候特点,极易发生“秋燥咳嗽”、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发作、胃病、风湿病、哮喘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老年人应结合自己体质情况重点防范,积极控制原发疾病,警惕秋季易发病的发生。

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知道了老人秋季养生小常识有哪些,相信大家在看过以后心里也都了解了,希望大家都能照顾好自己家里的老人,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远离疾病所带来的困扰。

老人养生注意这些原则

注意保暖,爱护关节

深秋季节,气温下降幅度较大,加上老年人的膝关节老化,局部的抗寒能力差,如果居住环境又潮湿,很容易患上“老寒腿”,而且每年都可能复发。

防治措施:居住的环境要避免阴冷、潮湿;室内应保持干燥、温暖,床不要摆放在通风口处;耐寒能力差的老年人,冬季应特别注意脚部、腿部和膝部的保暖,平时可穿护膝保暖,坚持每天晚上热水泡脚;体育锻炼避免活动过多、过量而损害关节。老年人可选择打太极拳、散步、做体操等运动;增加含钙食物的摄入,如虾皮、芝麻酱、海带等;每天按摩血海、阳陵泉、内外膝眼、鹤顶等穴位可预防和减轻关节炎症状。

饮食清淡,劳逸结合

深秋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因此,有胃肠道疾病的老年人在寒冷的深秋要特别注意自我保养、调节。

防治措施:坚持定时定量进餐,饮食清淡、冷暖适宜,宜吃养胃的食物如小米、山药、薏苡仁等,切忌暴饮暴食,忌辛辣刺激及烟酒;注意保暖,特别注意腹部保暖;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消极低落情绪;按摩内关、中脘、足三里等穴位可以养胃护胃。

起居有常,防燥防外感

“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伤肺之阴津,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人症状容易加重。

防治措施:在气候转凉时,应特别注意预防感冒,感冒后及时就医,以免引发旧疾;平时应少吃或忌食生冷、过咸、辛辣、油腻及烟、酒等刺激之品,减少或避免对呼吸道的刺激;多吃止咳、平喘的食品,如梨、白果、百合等增强免疫力,预防老慢支复发;居室要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流通,床单、被褥、衣物要勤于更换和清洗,减少过敏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呼吸系统的机能,增强对寒冷和疾病的抵抗力;穴位按摩天突、大椎、肺腧等穴位以及穴位贴敷均可以起到预防和减轻老慢支症状的作用。

注意护肤,防皮肤干燥

老年人由于皮脂腺分泌功能有所减退,加上秋冬季节气候干燥,容易引发皮肤瘙痒症。

防治措施:秋季老年人洗澡次数不要过多,水温不宜太高;洗完在比较干燥的部位如四肢、足跟等部位涂擦润肤乳;饮食忌吃辛辣刺激之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老年人可根据身体情况适当摄入含脂肪食物有利于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摄入,可防治皮肤干燥和老化;按摩曲池、血海、三阴交、风池等穴位,有养血通络、祛风止痒的作用。

秋日老人起居宜早卧早起

秋季在起居上之所以要做到早卧早起。是因为“早卧”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多。秋季适当早起,还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有一定意义。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比较合适。

秋季防秋冻

“秋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遇冷不穿衣”。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当天气骤然变冷时,适当地增衣是必要的,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反而会招灾惹病。“适当增衣”以让自己略感凉而不感寒为宜,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裹得严严实实。“秋冻”的另外一层意思是,晚秋可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但要以自己能接受为限度。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养生保健谚语。因此,秋季穿衣也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适当地冻一冻。

相关推荐

处暑养生五个注意事项

一、多睡一小时 即将到来的处暑天气由原来的炎热渐渐转凉了,这个节气就是交替的时候,大自然将阳气渐渐的由释放疏泄变成了收敛,人体体内的阴阳之气也随着变换而变换。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息时间也做相应的调整。 专家表示,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 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但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据媒体报道,现代

如何让老人远离呼吸道疾病

春季是呼吸道疾病多发的季节,所以大家做好疾病,特别是老年朋友。老人由于抵抗力下降,所以极易受到呼吸道疾病的侵袭。那么如何让老人远离呼吸道疾病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来支几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招,注意保暖,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初春的衣服不“脱得太快”。衣服不一定穿很厚,但可以穿的层数多一点,便于外出时增减衣服。 第二招,坚持适量的运动,加强身体锻炼。刘华教授强调老人运动注意适度,运动到稍感疲乏即可,最好坚持一天运动两次,早晚各一次。 第三招,老人(适宜者)可考虑注射疫苗,如流感疫苗、

​盘点:老人保健的几大注意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秋天气候转凉,是进行室外运动的好时机,老年人可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做操、练拳、打球、郊游等。 调节饮食,养肺生津 相较于年轻人来讲,老年人的五脏更加衰弱,肠胃也相对薄弱,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再不讲究饮食,生冷无节、饥饱无常的话,势必伤胃犯病。 因此,在秋季,应经常提醒老年人少吃多餐,多食用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 为老年人选择食物时,可以选择甘平润燥、养肺生津的食物为主。比如:梨、百合、麦冬、荸荠、山药、猪肺、莲子、藕等食物可以多食。

患高血压的老年人跟中医学降压

72岁的老中医阮老退休前发现高血压,但身体强壮的他没放在心上,结果在2000年突发心绞痛。十几年来,他改变生活方式,把血压控制到理想水平,冠心病再也没有发作过。 测量血压一天三次 阮老发现自己发病的根源就是不按时吃药。他每天坐完门诊已是下午一点多,回到家吃完午饭,再间隔半小时后吃降压药,这时已是两点半左右。用药不规律,血压控制不稳,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自从发病后,他买了血压计,每天早晨、午睡后、晚上定时让老伴给他测量血压,并且把血压情况画成表格。每半个月,把血压记录拿给医生。在观测三个月血压变化后,专科

秋季老年人什么病

中风 研究认为,10月末至11月初是高血压病发作的第一个高峰期,据临床统计,90%以上的中风病人有高血压病史。因此,此时的中风病人明显增多与气温低、气压高密切相关,预中风,重视高血压等原发病的治疗,做好家庭急救与护理。 胃病复发 据临床统计,10月份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主是气温下降,人体受冷后血液中的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随之下降,导致胃病复发。因此,日常膳食应温软易消化。 老慢支复发 10月份,随着天气转凉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据统计,老慢支病

类风湿的预

类风湿也称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预关键点有三: 1、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如保健体操、练气功、太极拳、做广播体操、散步等,大有好处。凡坚持体育锻炼的人,身体就强壮,抗病能力强,很少患病,其抗御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比一般没经过体育锻炼者强得多。 2、避免风寒湿邪侵袭。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夏季暑热,不贪凉受露,暴饮冷饮等。秋季气候干

如何预肩部脊椎疼

小杨今年27岁,在一家媒体上班,每天写作时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前日,忙碌了一天的他,感觉太累了便早早睡下。谁知第二天一早,已经睡了9个小时的他却发现起不来了。“整个肩胛部疼得麻木了,脊椎出现酸痛感。”到医院一检查才得知,自己患上了脊椎病。这让他很诧异,自己年纪轻轻怎会得这病?医生表示,这和小杨长期久坐不动有关。 专家介绍,秋冬是腰颈椎病多发季节,接诊的病人比夏季多出两三成。颈椎病常与风寒、潮湿等环境改变、季节气候变化有关。秋季风大风多,患者受凉后脊椎、肩部抵抗力下降。如今,像小杨这样,年纪轻轻就

秋季老人5种疾病

一、颈部保暖颈椎病。秋季是颈椎病的高发期。夏秋季节更替,人们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天气变化,导致颈部受凉,引起血管痉挛、肌肉僵硬,长时间如此,颈椎的不适就会显现出来。建议老人在天气比较凉时,注意颈部保暖,经常做颈部保健操。 二、贴秋膘需预肥胖。立秋后,气候会由湿变燥,脾的润化功能得到改善,人们食欲大增,体重也会增加。但止体重过度增加而导致肥胖。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每餐吃七成饱即可。 三、初秋谨急性鼻炎 。夏秋之交,忽冷忽热的天气造成鼻腔不适应,鼻腔内组织生理性充血,时间太长或过重,会造成病理性鼻炎。

秋意来临老人须“秋风”来袭

秋季即农历7月、8月、9月,这几个月易出现皮肤干燥等症状,同时气温开始降低,这时老年人的养生也需适应季节变化,在“养收”原则的基础上,保养体内阴气,做到养阴燥,润养五脏。 ■秋季饮食 玉米、猪肉、百合等为最佳饮食 老年人应遵守秋季变化的规律,科学调剂饮食,既补充夏季的耗费,又幸免胃肠负荷过重,并为过冬做好藏的预备。 秋季饮食老年人应以平补为主,多食性平味甘的食物。燥为秋令,易伤津耗液,因此老年人可适当进行润补,即养阴、生津、润肺。饮食可吃一些甘淡、温润之品,既能补脾胃又能润肺肠;忌食苦寒之品,以

秋季老年人如何预疾病

金秋时节,天气凉爽,人的身体也感到舒适,但是同时也是“多事之秋”,阳气逐渐衰退,天气转凉,此时正是老人易发病的时机,因此为了适应季节的转变,天气的变化,老人就注意养生,那么在这个多事的季节老人应该怎么做才能预疾病的发生呢? 老有所练,运动调养 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干燥,《黄帝内经》中的《四气调神论》中指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阴。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故而老年人在秋天早点睡觉,早点起床。虽年老但体壮者可选择适宜的项目,如散步、慢跑、打拳、做操等锻炼方式,强度以感觉舒适为宜。这不但是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