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灌肠复位术
肠套叠灌肠复位术
1.患者侧卧,将带气囊导管插入肛门后改仰卧位,由副管注入空气,将其远端气囊胀满,并稍向外拉,使气囊堵塞肛门。
2.先作诊断性灌肠。在透视下缓缓注入钡剂或空气,跟踪观察钡头或空气头进展情况,酌情摄片。空气压力8.0~13.3kPa(60~100mmHg)为限。
3.一般应依靠钡剂压力使套入部肠壁复位。在适当情况下,可用手小心加压按摩或轻度扪揉套入部远端,以助套入部顺利复位。避免压力过高或挤压灌肠导管。套叠较久的不宜加压按摩或钡灌肠。
4.如钡灌肠复位困难,可请麻醉科医师协助适当用药以缓解肠壁痉挛。
5.复位时应尽量缩短曝光时间,缩小曝光区域。检查可以酌情重复,但不可强行复位。
6.采用空气复位者,复位后应透视观察膈下有无游离气体,及早发现可能发生的肠壁穿孔。
7.复位鉴定 ①造影剂进入小肠,杯状充盈缺损消失;②肿块消失;③患者安静,腹部柔软;④有粪便排出,腹胀患者有气体溢出、血便消失;⑤以药用炭2g经胃管注入或口服,在排便中见有炭出现。
小儿肠套叠大便的特点 婴儿肠套叠可以自愈吗
肠套叠一旦形成,仅有很少一部分的小肠套叠可以自行复位,成暂时性小肠套叠,而对于套路结肠或复套的,一般不能自行复位。由于鞘层肠管持续痉挛,致使套入部肠管发生循环障碍,初期静脉回流受阻,组织充血水肿,静脉曲张,粘液细胞分泌大量粘液进入肠腔,以血液及粪质混合呈果酱样胶冻状排出,肠壁水肿,静脉回流障碍加重,使动脉受累,供血不足,导致肠管壁坏死,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以肠穿孔和腹膜炎,治疗一般采取气钡灌肠或者手术疗法。
小儿肠套叠会自己好吗 肠套叠需要做ct吗
肠套叠常规的检查,是腹部B超检测,其阳性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在B超下肠套叠横断面可见同心圆或靶环状肿块图像,纵断面可见到套筒征。另外可以采取钡剂灌肠,X线检查,在X线检查下可看见套叠头的块影,并同时进行空气灌肠复位治疗,一般CT不作为常规的检查手段。
小儿大便带血有哪些表现
1、消化道出血
约37%的患儿表现为下消化道出血。管状形及憩室状重复畸形常有迷生的胃黏膜及胰腺组织,其分泌液对黏膜及黏膜下组织有腐蚀作用,可以导致溃疡而出血。临床上常反复发生中等量便血,血液的颜色取决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位置高、出血量少者为柏油便,位置低、出血多者为暗红色或鲜红色血便。婴幼儿多表现为急性下消化道出血,年长儿则以间歇性血便伴腹痛为主诉。出血可自行停止,但易反复出血而造成贫血,偶有持续大量便血致休克者。
2、肠套叠
位于回肠远端及回盲部的肠内囊肿型重复畸形易诱发肠套叠,具有典型急性肠套叠的临床表现。重复畸形导致的肠套叠用气灌肠方法多不能使其复位,偶经气灌肠复位成功后,腹部仍有包块,B超下可见囊性肿物。
3、肠梗阻
肠内、肠外囊肿型重复畸形容积增大压迫肠腔,可出现低位不全性肠梗阻。以腹胀、呕吐、便血为主,症状呈间歇性,时轻时重,反复出现,有时右下腹可触及囊肿包块。由于重复肠管重力作用及被拉长肠系膜扭转时,可出现急性、完全性、绞窄性肠梗阻症状及体征。以上多发生于新生儿及婴幼儿,发病急、症状重、呕吐、剧烈腹痛,腹部可触及扭转的包块。
4、腹膜炎
迷生的胃黏膜及胰腺组织对肠壁的腐蚀作用使其形成溃疡,并可导致肠穿孔。临床表现为急性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婴幼儿体征可能不明显,不易与急性阑尾炎穿孔区别,需仔细检查。
5、腹部包块
营养不良的患儿由于腹壁薄弱,常可触及活动性包块。
婴儿肠套叠是怎么引起的 婴儿肠套叠的大便特点
肠套叠大便的特点为:肠套叠大便为血便样改变,是肠套叠一个重要症状,出现症状的最初几个小时,大便可以正常,以后大便少或者无便,约百分之八十五的病例在发病六到十二个小时,排出果酱样黏液水便,或者直肠指检时发现有血便排出,在复位灌肠时,拔出钢管后排出大量带腥臭味的粘液血便或黄色粪水。所以大便的特点,主要是果酱样粘液血便。
小儿肠套叠会自己好吗
肠套叠一旦形成,仅有很少部分的肠套叠可自行复位,大部分情况需要紧急复位治疗,紧急复位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是灌肠疗法,在肠套叠四十八小时之内,全身状况良好,腹部不胀,无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情况下,可采取气钡灌肠治疗。如果是肠套叠时间超过四十八到七十二个小时,或病情严重有肠坏死或肠穿孔等情况,需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
小儿肠套叠怎么检查
血液检查外周血可有血象白细胞增高,也可正常;重症休克,脱水者可有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半数以上病例,腹部平片有可疑表现,如腹部包块影、气体及粪块分布异常、结肠充气减少、出现肠梗阻时的液气平面。但以上均为非特异性表现。诊断不能确定时,可作钡或气灌肠检查,在X线透视下,可见钡柱或气体在结肠的套入部受阻,出现杯状影。
晚期病例如小儿已有严重中毒脱水、高热或休克,腹胀并有腹膜刺激症状时,只宜作低压定量钡或气灌肠检查,注意结肠是否空瘪,特别是乙状结肠。如小肠有多数张力性气液面而结肠空瘪时,即可按绞窄性肠梗阻诊断而进行开腹探查。
怀疑患儿肠套叠,可行B超检查协助诊断。1977年有作者首次报道了肠套叠的超声特征,其后又有许多文章作了描述,主要有“靶环征”与“伪肾影”。“靶环征”表现为B超的横断面上两个低回声区中间有一高回声区;“伪肾影”表现为纵切面上低回声区和高回声区重叠,提示存在肠壁水肿。肠套叠复位后,B超图像可见较小的“面包圈”样环状回声,这是由于回肠末端和回盲瓣水肿所致。超声检查没有电离辐射,诊断较精确,但主要用于那些临床表现不甚典型的肠套患儿。若患儿有典型的疼痛发作,排果酱样大便,应直接采用空气或液体灌肠复位。
肠套叠要不要动手术 小儿肠套叠容易复发吗
肠套叠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其复位是紧急的治疗措施,一旦确诊应立即进行复位。复位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是灌肠疗法,在肠套叠四十八小时之内,全身症状好,腹部不胀,无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可以采取气钡灌肠的方法复位。那如果是肠套叠超过四十八到七十二个小时,或者是有肠坏死、肠穿孔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肠套叠都有一部分病例可以复发,大约5%-8%,灌肠复位比手术复位的复发率高。
肠套叠灌肠复位治疗的操作时配合有哪些
操作时配合:1.鼓励安抚患儿保持安静,以利于气囊肛管插人肛门,深度为5〜6cm。1. 协助注气,将气囊固定于肛门,防止泄漏气体;使用空气洗肠机时,压力一般8〜10. 6kPa ( 60 〜80mmHg ),最大13. 3kPa (100mmHg) 0X线透视下操作,显示复位成功的指征后L停止透视。L排空气囊。拔出肛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