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血常规检查有什么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查有什么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查在全身体检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例如:通常感染性疾病会使白细胞的数值和分类发生变化;贫血时血红蛋白或红细胞的检验值会降低;而血小板的减少会导致容易出血或出血后不容易止住,而血小板增多会增多血栓发生的可能;另外,有些肿瘤、变化反映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血常规检查部分数值的变化。

小便疼痛是什么病

一、膀胱炎:小便尿道刺痛多在排尿终末时加重,在会阴部或耻骨上区亦有痛感,伴有尿频、尿急,严重感染时可类似尿失禁;还可出现脓尿、终末血尿或全血尿。单纯膀胱炎多无全身症状,急性期可伴见发热。尿培养细菌计数》10万/ml有临床意义,但不足10万并不说明无感染。尿常规检查可见脓、白细胞。

二、尿道炎:小便尿道刺痛常伴尿频、尿急等膀胱剌激症状,尿道口常有分泌物,甚则脓性分泌物。尿常规检查,可见脓细胞、白细胞。做尿道分泌物检查和尿培养,可明确诊断。膀胱炎、尿道炎均为下尿路感染,以膀胱刺激症状为主。有的尿道炎病情较轻,小便常规未见白细胞,但有尿痛或尿道痒、尿道口红或轻微红,亦应诊断为尿道炎。

三、急性前列腺炎:急性前列腺炎多起病急,全身症状可表现为发热、恶寒、乏力等;局部表现小便尿道刺痛、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终末血尿,腰骶部或耻骨上区疼痛及直 肠剌激症状等。直肠指诊可触及前列腺肿大、并有压痛,表面光滑规则。血常规检查见白细胞较高。尿常规可有少量白细胞。

血常规白细胞偏高是什么意思

作为孕期较为重要的其中一项检查,血常规检查可以通过血液细胞的观察以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或者炎症等情况,所以各位孕妈妈一定要重视。那么,血常规白细胞偏高是什么意思?血常规白细胞偏高是什么意思有时候遇到一些疾病或者身体不适,人们就回去医院进行诊断治疗的,同时医生也会建议患者进行一些血液检验,不过有时候人们发现了自己的血液检验有很多项目都偏高了,尤其是白细胞更是偏高的。

血常规检查中发现的白细胞数值变化可以确定一些疾病,白细胞分类计数(DC,以比值计):白细胞分为5类。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的变化以及数值疾病:一是中性粒细胞(Gran),正常为0。50~0。70,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增高:细菌感染,炎症;降低:病毒性感染。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的变化以及数值疾病:二是淋巴细胞(Lym),正常为0。20~0。40,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降低:免疫缺陷。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的变化以及数值疾病:三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的变化以及数值疾病:四是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1,临床意义不大。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的变化以及数值疾病:五是单核细胞,正常为0。03~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白细胞计数偏高原因,血常规血白细胞偏高,白细胞偏高是必要检查的项目,如果检查出来一些高数值或者底数值的变化,也有可能是某些隐藏的疾病。

小便疼痛是怎么回事

白天小便尿道痛的原因诊断:白天小便尿道痛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之中。不同疾病的小便尿道刺痛,又有不同特点和伴随症状,故临床上应根据症状、体征、理化检查等加以鉴别。

一、膀胱炎:小便尿道刺痛多在排尿终末时加重,在会阴部或耻骨上区亦有痛感,伴有尿频、尿急,严重感染时可类似尿失禁;还可出现脓尿、终末血尿或全血尿。单纯膀胱炎多无全身症状,急性期可伴见发热。尿培养细菌计数》10万/ml有临床意义,但不足10万并不说明无感染。尿常规检查可见脓、白细胞。

二、尿道炎:小便尿道刺痛常伴尿频、尿急等膀胱剌激症状,尿道口常有分泌物,甚则脓性分泌物。尿常规检查,可见脓细胞、白细胞。做尿道分泌物检查和尿培养,可明确诊断。膀胱炎、尿道炎均为下尿路感染,以膀胱刺激症状为主。有的尿道炎病情较轻,小便常规未见白细胞,但有尿痛或尿道痒、尿道口红或轻微红,亦应诊断为尿道炎。

三、急性前列腺炎:急性前列腺炎多起病急,全身症状可表现为发热、恶寒、乏力等;局部表现小便尿道刺痛、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终末血尿,腰骶部或耻骨上区疼痛及直 肠剌激症状等。直肠指诊可触及前列腺肿大、并有压痛,表面光滑规则。血常规检查见白细胞较高。尿常规可有少量白细胞。

四、泌尿系结石:膀胱尿道结石引起的小便尿道刺痛,疼痛较剧烈,尿常规红细胞较多,而白细胞较少;后尿道结石伴有排尿困难,经膀胱、尿道X线或造影可明确诊断。

小便疼痛是怎么回事,通读此文,希望男性朋友对小便疼痛引起重视,如果遇到小便疼痛要去正规医院检查,如果发现是前列腺炎引起的,建议服用纤列隆前列安通胶囊。

检查男性不育的方法有哪些

一、尿常规介绍

男性不育需要检查尿常规正常值:pH5~7,比重(SG)1.015~1.025,蛋白质(PRO)阴性,葡萄糖(GLU)阴性,酮体(KET)阴性,胆红素(BIL)阴性,亚硝酸盐(NIT)阴性,白细胞(LEU)阴性,红细胞(RBC)阴性,维生素C20~100mg/L。

二、血常规检查

男性不育患者需要检查血常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四项内容,需要的器材包括显微镜、微量吸管、血细胞计数板、血红蛋白剂及各种稀释液、染液等。这是微量吸管,也叫血红蛋白吸管。上面有两个刻度,分别表示10和20 mm3。取血时要接上橡皮球和三叉管,便于用手固定进行操作。

三、精液检查

男性不育精液检查介绍:精液一般性状检查是用肉眼观察精液的颜色透明程度黏稠程度和液化时间用量简测量精液的量。精液检查临床意义:精液一般检查有助于诊断男性不育。

四、前列腺液的检查

前列腺也是导致男性不育发生的原因之一。前列腺属于性腺之一,分泌前列腺液。前列腺液为粘稠乳白色半透明的稀薄液体,是精液的组成成分之一。前列腺常规检查一般指前列腺外观和做显微镜检查。前列腺液显微镜检查主要目的是看有无细胞、磷脂小体数量和滴虫、精子、肿瘤细胞(需染色检查)、淀粉样体以及有无细菌,是否是男性不育发生的原因等。

白带常规检查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阴道 PH 值:正常阴道 PH 值在 4--4.5 之间,呈弱酸性,可防止致病菌在阴道内繁殖,念珠菌性阴道炎 PH 值可以在此范围,患有滴虫性或细菌性阴道炎时白带的 pH 值上升,可大于 5 - 6 。

阴道清洁度:一般分为四度,一般Ⅰ、Ⅱ度为正常的,Ⅲ、Ⅳ度提示有阴道炎,即分泌物图片上可以看到多量白细胞或杂菌。

微生物检查:一般会有真菌、滴虫、淋病奈涩菌等项,如果有,则在结果上表示是“+”。

胺试验:患细菌性阴道病的白带可发出鱼腥味,它是由存在于白带中的胺通过氢氧化钾碱化后挥发出来所致。

线索细胞:线索细胞是细菌性阴道病的最敏感最特异的体征,临床医生根据胺试验阳性及有线索细胞即可做出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

需要检查的人群:有无色浆糊样白带,豆渣样白带,泡沫样的白带,脓性白带,水样白带的妇女。

血常规检查项目

血常规是临床非常普遍的一种检查项目,通过血常规检查项目,医生可以发现患者身上所存在的很多疾病的早期迹象,这样就能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具体来介绍下。

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查在全身体检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例如:通常感染性疾病会使白细胞的数值和分类发生变化;贫血时血红蛋白或红细胞的检验值会降低;而血小板的减少会导致容易出血或出血后不容易止住,而血小板增多会增多血栓发生的可能;另外,有些肿瘤、变化反映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血常规检查部分数值的变化。

检查作用

1、判断是否有其他细菌感染。如果乙肝患者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应注意是否合并细菌感染。

2、判断有无脾功能亢进。重度乙肝、肝硬化患者通常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如果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明显降低,应考虑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应注意检查是否存在肝硬化。

3、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作用,其中干扰素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因此在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及抗病毒治疗中,应定期检查血常规。

一般来说,当外周血白细胞总数<2.5*10的9次方/L、血小板<5*10的9次方/L时,不要选用或停用干扰素,可选用核苷(酸)类似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进行抗病毒药物。我院目前是采用抗病毒免疫疗法结合这些药物综合使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4、判断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乙肝病毒感染者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全血象降低,应考虑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小板过高怎么回事

治疗目的要求血小板减少至正常或接近正常,以预防血栓及出血的发生。

(一)骨髓抑制性药物 白消安为常用有效的药物,宜用小剂量,开始4~6mg/d。如要求血小板快速下降可选用羟基脲2~4g/d,3~4天后减至1g/d。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马法兰等都有效。当血小板数下降或症状缓解后即可停药。如有复发可再用药。

(二)放射核素磷(32P) 口服或静脉注射,首次剂量0。08~0。11MBq,如有必要三月后再给药一次。一般不主张应用,因为诱发白血病的可能。

(三)血小板分离术 迅速减少血小板数量,改善症状。常用于胃肠道出血、妊娠及分娩、选择性手术前。

(四)干扰素 最近有人提出用α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对巨核细胞生成抑制及血小板生存期缩短。剂量为3~5mu/d。

(五)其他 应用双嘧达莫、阿司匹林、消炎痛可防止血小板聚集。有血栓形成者用肝素或双香豆素类抗凝药。切脾是禁忌的。复查后虽然还是高于参考范围,但已经没有临床意义了,高的不多。女性较易发生缺铁,缺铁一方面干扰血小板测试,另一方面确实可导致血小板升高。可以先检查一下缺不缺铁。意见建议:可检查一下血清铁,铁蛋白,如果确实是低的,可以补铁治疗,或者多吃瘦肉,动物血,肝脏,黑木耳等。单纯血小板偏高没有问题的,可能与你血容量低有关,也就是说你的血液比较稠,鉴于你的年龄在饮食方面没有什么特别注意的,血小板的高低与个人差异有很大关系的意见建议:病理性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溶血,急性化脓性感染,你先注意观察,过阵子再检查依次,如果还是高那就要找出怎么因起的。血小板高,多吃芹菜。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血常规检查,我们知道血常规检查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血液检查,如果血常规检查的时候发现血小板偏高,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去治疗才行。

相关推荐

血常规检查哪些指标

血红蛋白用HGB表示,单位是g/L,正常值为120-150g/L 白细胞计数用WBC表示,正常值为4×109/L-10×109/L,其中中性白细胞(NEUT%),正常时为0.5-0.7,淋巴细胞(LYM%)0.2-0.4,嗜酸细胞(MXD%)0-0.02,血小板(PLT )正常值为100×109/L-300×109/L 。 如果HGB值低于120g/L,就说明贫血存在,应该进一步检查是什么性质的贫血,如果HGB值高于160g/L,可能是因为患血红蛋白增高症或者血液被浓缩的缘故。 WBC代表的白细胞是人

血常规临床意义 重要指标

血常规的化验单往往很多的数值,其实不必过于研究每一项的数值的重要意义,对于我们来说没多大意义,我们只需要主要了解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这三个数值和临床意义就可以了。

掉头发需要检查什么 内分泌检查

内分泌检查对于产后掉头发,更年期掉头发和口服避孕药引起的掉头发一定的临床意义。 血清TSH的检查则对诊断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意义

风寒感冒的检查

本病需要做的检查尿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 痰液的一般性状检查, 痰液细菌涂片检查,体温测量,脉搏。 体温测量是诊断疾病时常用的检查方法,口腔测温,腋下测温和肛门测温三种。 尿常规即尿常规检查,尿常规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形成分。一旦发现尿异常,常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第一个指征,亦常是提供病理过程本质的重要线索。近年来不少人强调,负责医生应自己动手做患者尿常规检查,是利于医生发现肾脏疾病的一般诊断方法。

血常规注意事项是什么

血常规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其它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可提供许多重要信息,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内容之一。血常规检验的最原始的手段是通过显微镜人工镜检,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高科学技术的应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已成为取代镜检进行血常规分析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带分类的血液分析仪。 实验室检验要充分考虑影响血常规检验的多种影响因素,并严格加以控制:为了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必须取得高质量的标本。高质量的标本是高质量检验的第一步。保证血液标本中各项细胞的完整形态是作为血常规检验用的

便常规检查什么意义

大便化验常规包括7项内容,各种结果代表的临床意义各不相同。 1、粪便颜色 正常颜色:成人呈黄褐色,婴儿为黄色或金黄色。 临床意义:柏油色,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等。红色,见于痢疾、结肠癌、痔出血等。陶土色,见了各种原因所致阻塞性黄疽等。绿色,见于婴儿消化不良等。黄绿色,见于伪膜性肠炎等。 2、粪便形态 正常形态:成形软便。 临床意义:粥样或水样稀便,见于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伪膜性肠炎等。粘液性或脓血性便,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炎、小肠炎、结肠癌、直肠癌等。凝乳块便,见于婴儿乳汁消化不良等。细条状便,见于

尿常规检查什么意义

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一般性状检查、尿液化学检查、尿沉渣显微镜检查三部分内容。综合分析尿常规检查是判断肾脏疾病以及肾脏功能最重要的指标。尿液一般性状包括尿量、尿色、透明度、泡沫、气味、酸碱度、比重;尿液生化检查包括尿蛋白定性、尿糖、尿酮体、尿胆原、尿胆素、尿胆红素、尿亚硝酸盐;尿沉渣镜检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上皮皮细胞、管型、盐类结晶、磺胺结晶,以及脂肪滴、粘液丝、细菌、真菌、原虫等。 正常人尿量常在500-2500ml加以,平均约1500ml。尿量超过2500ml/24小时者称为多尿,可见于大量饮

血常规检查出什么 血常规检查意义

血常规检查主要目的是检查血液方面是否存在异常,例如身体是否感染,是否贫血,是否徐烨疾病等。及早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诊断是否贫血,是否血液疾病,反应骨髓造血功能等,是临床最基础的检查项目之一。

风湿需要做哪些检查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可能查不出类风湿因子或其他抗体,仅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性指标升高。但以下检查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意义: 1、血常规:约3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病情活动期血小板升高。少数情况下白细胞降低,如Felty综合征。 2、急性时相反应物: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活动期血沉增快及C反应蛋白升高,病情缓解时可恢复正常。 3、类风湿因子(RF):75%~85%的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并表现出与病情相关的关节外症状。 4、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ACPA):对类风湿

血常规检查什么

肝病专家指出,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和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那么血常规检查什么呢?肝病专家继续指出,血常规检查的主要是血液方面的问题,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如身体是否感染,是否贫血,是否血液疾病的可能性。这个要根据每个人的病情,结合血常规检查判断。血常规检查意义在于:及早发现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