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石斛和茯苓能一起煮吗 石斛和茯苓一起吃的功效

石斛和茯苓能一起煮吗 石斛和茯苓一起吃的功效

石斛是一种名贵中药材,被誉为“九大仙草”之一,含有石斛碱、多糖、石斛酚和豆甾醇等有效成分,有保肝护肝的功效,茯苓含有茯苓多糖等成分,对于肝脏也有一定作用。

茯苓多为乳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有利水渗湿的功效,为利水消肿要药,含有茯苓多糖、茯苓酸、麦角甾醇等有效成分,有利尿、镇静、抗菌作用。石斛补肾益肝,与茯苓同服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等症状。

石斛干品枫斗为养阴要药,有滋阴生津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阴虚津亏等症。茯苓健脾除湿,与石斛一起食用,能够养胃生津,滋阴清热。

石斛所含有效成分能够抑制幽门螺旋杆菌,可用于治疗胃炎、胃溃疡等症状。石斛煎液能够促进胃液的分泌,增强胃的排空能力,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茯苓含有的茯苓多糖、茯苓酸等有效成分,能够降低胃酸的分泌,对胃溃疡有一定作用,两者同服,有健脾益胃的功效。

石斛里面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可以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从而提高免疫功能。茯苓里面含有茯苓多糖、茯苓酸、多聚糖类等有效成分,能增强免疫力,两者同食,药效更佳。

石斛含有多糖、生物碱等有效成分,有促进胃液分泌、抗衰防老、调节免疫、降血糖、解热镇痛等作用,是较好的保健养生食疗,茯苓有利尿、镇静、护肝、增强心肌收缩力等作用,两者同食,药效广泛,能抗衰防老。

石斛和茯苓一起的效果

石斛性味甘、微寒,归胃、肾经,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等病症。

茯苓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所以将二者放在一起用,可以同时起到益胃生津、滋阴清热、利水渗湿以及健脾宁心的效果。

石斛和茯苓能一起煮吗 石斛和茯苓怎样一起吃

石斛茯苓茶

1.准备石斛5克,茯苓8克;

2.将茯苓捣碎成粉末,放入杯中;

3.冲入沸水,加入石斛;

4.盖闷5分钟,一日两次饮用即可。

牙齿松动中医治疗怎么治

1)石斛绿茶饮(《食补与食疗》):对肾气不足引起的牙齿松动有效。

食材:石斛4g,绿茶2g。

制法:把石斛剪碎,与绿茶同放在茶杯内,用沸水浸泡,频频饮用,对水再饮。也可用此饮料饭后含漱。

牙齿松动怎么治疗 中医妙方轻松应对

功效:此方清热、滋阴、固齿,用于肾阴亏损、胃阴不足之牙龄溃烂、牙齿松动。

2)固齿蛋糕(《家庭保健食疗菜谱》):用于肾亏造成的牙齿松动。

食材:鸡蛋500g,白糖450g,山荣英30g,面粉400g,骨碎补60g,茯苓30g,泽泻(盐炒)12g,熟地30g,丹皮(酒炒)20g。

石斛和茯苓一起吃的不良反应

没有不良反应。

石斛和茯苓之间没有配伍禁忌,并且放在一起用,还可以起到一定协同和辅助作用,增强药效,所以石斛和茯苓一起吃一般是没有什么不良反应的。

但任何药物,要是服用不当,或者不对症服用,都有可能会对健康造成损害,所以石斛和茯苓在用的时候,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石斛和茯苓能一起煮吗 吃石斛要注意什么

石斛有敛邪的作用,感冒属于外感风邪,伴有发热、发烧的症状,食用石斛可能会导致邪气无法散出体外,加重病情。身体患有温热性质的疾病,都不宜食用石斛,以免加重病情。

铁皮石斛性寒,有养胃生津的功效,有一定的助湿作用。湿温体质者表现为身热不扬、身重痠痛,食用石斛可能会加重病情。

石斛有养胃生津的功效,含有石斛碱、石斛胺、多糖等有效成分,能促进胃酸的分泌,石斛药性寒,胃寒者食用可能会造成胃肠不适,加重胃寒症状。

萝卜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有润肠通便的作用,萝卜也有破气的功效,服用石斛之后马上食用萝卜,会影响石斛在肠胃的停留时间,影响小肠对于石斛药效的吸收。

重阳节菊花酒怎么酿

材料:

1、菊花、杜仲,各500克;

2、防风、附子、黄蓍、干姜、桂心、当归、石斛,各200克;

3、紫英石、肉苁蓉,各250克;

4、萆薢、独活、钟乳粉,各400克;

5、茯苓150克。

做法:以酒七斗,浸五日。

功效:去风冷,补不足。

石斛和茯苓能一起煮吗

能一起煮。

石斛性微寒、味甘,有强阴益精、益气除热的作用,常用于热病津伤、胃阴不足、筋骨痿软等症状。茯苓为利水消肿要药,其性平、味甘淡,有健脾除湿的功效。茯苓和石斛没有配伍禁忌和药效冲突,同食还能增强药效,所以能一起煮。

秋季怎么喝茶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师设计以下4道中药茶饮、男女皆可喝,做法皆是将材料装进滤纸袋,加入800c.c.水,先以大火煮沸转小火续煮5份钟,放温后再加1小汤匙、约3-5c.c.蜂蜜调味,即可饮用。每天皆可喝,喝完后可用热水回冲2-3次。

1.白蒺藜纾肝袪斑

适用对象:肝血虚,如两颊有斑、常熬夜、压力大等。

材料:白蒺藜、生地和茯苓各2钱,若口舌生疮再加洛神花1.5钱。

功效:白蒺藜止痒袪斑;生地滋阴;茯苓健脾润肤;洛神花清热解毒、凉血。

提醒:生地另有助排便作用,腹泻者不宜饮用。

2.天门冬补肺润燥

适用对象:肺阴虚者,如皮肤干、喉咙干渴、干咳、气管过敏等。

材料:天门冬3钱、意以仁2钱、薄何1.5钱。

功效:天门冬养阴润燥;意以仁白润肤;薄何疏散风热、除口臭、使口气芬芳。

提醒:若咳嗽有痰,就不宜再喝,以免刺激痰变多。

3.石斛清胃热生津

适用对象:胃阴虚、胃火旺者,如常便秘、鼻长痘等。

材料:石斛和杏仁各2钱、土茯苓1.5钱。

功效:石斛清胃热生津;杏仁润肠通便;土茯苓解毒、有助改善皮肤红痒发炎。

提醒:脾虚者不宜,如肠胃虚弱、易腹泻,若正值肠胃炎、拉肚子更应停用。

4.菟丝子补肾防老化

适用对象:肾阴虚者,皮肤老化、有皱纹的更年期妇女。

材料:菟丝子3钱、地肤子和山药各2钱。

功效:菟丝子可促进内份泌、预防皮肤老化;地肤子清湿热和湿痒;山药滋颜。

提醒:此道有促进内份泌作用,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或月经量大妇女不宜。

多喝温热开水

秋天皮肤较易干燥、发痒、紧绷等,同时易口干,这是因体内津液缺乏,可多喝温热开水,每天约2000c.c.,不宜喝比体温还低的开水,以免循环变差。

少吃燥热食物

少吃燥热食物,如烧烤、辛辣等,会使体内更上火,有损体内津液;此外,有些食物会助长发炎,如荔枝、芒果、螃蟹等,如果皮肤过敏最好先不要吃。

避免熬夜压力

熬夜晚睡、心情郁闷,中医认为会产生肝热、肝血虚,进而使肝气郁结,表现在外就是两颊易长斑、肌肤黯沉,日常应排解压力,尽量在晚上10点前就寝。

医师说秋天加强保湿

可再加强外在保湿,如选霜状取代液状的保湿产品,并避免过度去角质,最多1周1次。

相关推荐

滋阴补肾的药酒有哪些

1、石斛山药酒 配方:山茱萸60克,怀牛膝30克,石斛120克,山药60克,熟地60克,白术30克,白酒3000mL。将上药加工碎,用细纱布袋盛之,扎紧口,再将白酒倒入净坛内,放入药袋,加盖密封,置于阴凉处,每日摇动数下,经14天后开封,去掉药袋,滤净贮入净瓶中备饮服。 功效石斛、山药、熟地、怀牛膝、山茱萸滋阴补肾,白术、山药健脾益气。补肾养阴,健脾,主治因阴虚体弱而致的腰膝酸软,体倦乏力,食欲不振,头晕目眩等症。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饮服15-20毫升。腹满腹泻者不宜用。 2、补阴酒 配方:蚂蚁50

缓解心肌劳损的偏方

1、处方:生黄芪30克,茯苓、麦冬、莪术、三棱各10克,鲜石斛、北沙参、丹参各1 5克,石菖蒲、降香片、地鳖虫各9克,参三七粉、琥珀粉各3克。 加减法:有血瘀加川贝、藕节、黛蛤散;头晕加枸杞、黄精等。 2、处方:生黄芪30克,丹参、北沙参、制黄精各15克,莪术、白芥子、薤白头、姜半夏、白藓皮、冬葵子各10克,瓜蒌皮、石菖蒲各9克,青龙齿18克,参三七粉3克(冲)。 3、处方:法半夏、竹茹各9克,云茯苓、丹参各12克,橘红、枳壳、甘草各4.5克,党参15克。 加减法:气虚加北芪、五爪金龙或吉林参;心绞痛明显

哪些食疗方帮助应对疲劳

气阴两虚 症状为气短多汗、口干口苦、舌红、尿赤短少。用西洋参、北沙参、太子参、五指毛桃等可以益气养阴;玉竹、粉葛、麦冬、百合、石斛、雪梨、马蹄、葡萄、橙子、猕猴桃、苹果、番石榴、银耳等可以养阴清热。 脾虚湿困 症状为身困头重、胸闷纳呆、便溏、口腻。其中,偏脾虚者可多食用扁豆、苡米、莲子、芡实、赤小豆、茯苓、山药。偏暑热甚者:可用茵陈、金银花、菊花、芦根、车前草、荷叶、木棉花、鸡蛋花、扁豆花、土茯苓等药材,同时适当多马齿苋、豆芽、黄皮、西瓜、苦瓜、丝瓜、黄瓜、哈密瓜、冬瓜、香瓜等食物。

扶正类中药有哪些

1属于肺者:分肺气虚、肺阴虚。 补肺气:生晒人参、生黄芪、冬虫草、山药。 补肺阴:北沙参、麦冬、川百合。 2属于心者:分心血虚、神不安。 补心血:细生地、麦冬、酸枣仁、柏子仁、龙眼肉、红枣、五味子、浮小麦。 安神:龙齿、云茯神(用朱砂拌者为朱茯神)、珍珠粉。 3属于肝者:分肝血虚、肝阳上升。 补肝血:当归身、白芍、制首乌、驴皮胶、潼沙苑。 潜阳息风:左牡蛎、生石决、钩藤、天麻、杭菊花、羚羊尖、炙全蝎。 4属于脾者:分中气虚、中气下陷。 补中气:党参、白术、山药、炙甘草、扁豆、饴糖。 升提中气:炙升麻、软柴

缓解心肌劳损的偏方

1、处方:生黄芪30克,茯苓、麦冬、莪术、三棱各10克,鲜石斛、北沙参、丹参各1 5克,石菖蒲、降香片、地鳖虫各9克,参三七粉、琥珀粉各3克。 加减法:有血瘀加川贝、藕节、黛蛤散;头晕加枸杞、黄精等。 2、处方:生黄芪30克,丹参、北沙参、制黄精各15克,莪术、白芥子、薤白头、姜半夏、白藓皮、冬葵子各10克,瓜蒌皮、石菖蒲各9克,青龙齿18克,参三七粉3克(冲)。 3、处方:法半夏、竹茹各9克,云茯苓、丹参各12克,橘红、枳壳、甘草各4.5克,党参15克。 加减法:气虚加北芪、五爪金龙或吉林参;心绞痛明显

中医偏方治脑动脉硬化症

养血平肝 首乌延寿方:制首乌、桑椹子、半夏、甘草各15克,天麻、煅石决明、怀牛膝、丹参、炙龟版、云茯苓各10克。并发冠心病,加瓜蒌皮、藏红花、泽泻;并发高血压,加玉米须、夏枯草、草决明;并发高脂血症,加山楂、葛根等。水煎服,每日―剂。 活血补肾 益脑活血方:石菖蒲、熟地、首乌、杞子、虎杖、女贞子各12克,丹参15克,川芎、山楂、益智仁各9克,红花、远志各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养血活血 健肾养脑方:紫河车粉10克(吞服),龙眼肉、熟地各lo克,桑椹子、太干参、丹参、石菖蒲、茯苓、远志各15克,赤白芍、当

黄精的功效与作用

补气健脾 黄精性平,入脾经,有补气养阴的功效,对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的女性食用,搭配茯苓、白术等补气健脾药材效果会更好。 养阴生津 黄精有养阴生津的功效,对于内热消渴、口干舌燥的人来说是很适合食用,搭配麦冬、石斛等药材养阴生津的功效会更好。 润肺清燥 黄精入肺经,有良好的润肺功效,对于肺部受燥邪侵袭而出现的肺虚燥咳、劳嗽咳血症状,用黄精配沙参、麦冬、百合、川贝等药材起到不错的润肺润燥的效果。

什么中药美容养颜

常用的增白功效中药有:白茯苓,白及,白芷,白檀香,白鲜皮,白僵蚕,鸡子白,土瓜根,白蒺藜,白蔹,白术,白附子,白蜜,白石脂。 这些中药有明显的增白,润肤作用,合理使用使人面容润泽白皙,光滑红润,适宜于皮肤干涩,面色偏黑之人。 悦颜增色类中药主要可以使面容光泽红润。适宜于皮肤粗糙晦暗,萎黄无华,面无光泽之人。常用的药物有玉屑,桃仁,桃花, 密陀僧,胡粉,蔓荆子,菟丝子,细辛,白附子,防风,藁本,辛夷,杏仁,白芷,川芎,朱砂等。 面色无华,苍老多皱是面容衰老的征象,用中药调理可以强健体质,延缓皮肤和形体衰老

治疗脑血管硬化药物

养血平肝 首乌延寿方:制首乌、桑椹子、半夏、甘草各15克,天麻、煅石 决明、怀牛膝、丹参、炙龟版、云茯苓各10克。并发冠心病,加瓜蒌皮、藏红花、泽泻;并发高血压,加玉米须、夏枯草、草决明;并发高脂血症,加山楂、葛根等。水煎服,每日—剂。 活血补肾 益脑活血方:石菖蒲、熟地、首乌、杞子、虎杖、女贞子各12克,丹参15克,川芎、山楂、益智仁各9克,红花、远志各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养血活血 健肾养脑方:紫河车粉10克(吞服),龙眼肉、熟地各lo克,桑椹子、太干参、丹参、石菖蒲、茯苓、远志各15克,赤白芍、

小儿疳积脾虚辨证施治

1.主证 (1)疳气证①证候形体略瘦,或体重不增,面色萎黄少华,毛发稀疏,纳呆少食,腹胀,性急易怒,大便干稀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指纹淡。②治则调脾助运。③主方资生健脾丸加减。④方药党参、豆蔻、黄连、白术、莲子、神曲、茯苓、橘红、焦山楂、甘草、广藿香、炒麦芽、山药、砂仁、桔梗、薏苡仁。 (2)疳积证①证候明显消瘦,面色萎黄少华或面白无华,腹胀膨隆,腹有青筋,纳呆,烦躁易怒,揉眉,挖鼻,疲倦乏力,大便干稀不调,舌质淡,苔白厚腻,脉细滑,指纹紫滞。②治则消积理脾。③主方肥儿丸加减。④方药人参、白术、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