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五脏疲劳引来不少病
老人五脏疲劳引来不少病
消化不良要防脾疲劳。如果老年朋友发现近段时间出现消化不良、腹部胀痛、烧心等症状,说明脾胃需要调理。首先,饮食需要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其次,多吃蔬果等富含纤维素的素食,饮食应尽量清淡、软烂,避免进食过多刺激性食物。最后,脾胃养护要注意脾胃保暖,多吃温热食物,同时坚持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以增强脾胃功能。
经常便秘小心肝疲劳。肝疲劳多因酒食辛辣,或压力过大、疲劳过度所致,常有手足心热、脾气急躁、大便秘结、小便黄而短涩等症状。治疗肝疲劳以养阴、醒神为主。第一要少饮酒或戒酒,过量饮酒容易造成肝脏损伤。二是多吃青色食品可以促进肝气循环,舒缓肝郁,如黄瓜、芹菜、菠菜、花椰菜、海带等。三是闲时可以做肝脏按摩,两手搓热,以双手三指向内,正对乳中肋骨下方缓缓插入约2~3公分,此点为肝经。
忧郁老人警惕心疲劳。心疲劳多因思虑过度或紧张所致,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心悸、多梦、盗汗、舌苔薄白或边尖略红,治疗心疲劳以养心安神、提神醒脑为主。郁郁寡欢和忧思多虑最“累心”,敞开胸襟开阔心境最重要。有助养心的食物有很多,如莲子能养心安神、补脾益肾,可同糯米一起煮莲子粥食用。大枣能补脾益气、养血安神,可与银耳一同炖服。
耳鸣腰酸可能肾疲劳。肾疲劳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耳鸣、腰膝酸软、足跟酸痛。冬季饮食宜温热,忌生冷,以选用核桃、枸杞、狗肉、羊肉、黑芝麻、龙眼肉等温性食物来补肾。经常按摩涌泉穴,可激发肾经的经气,疏通肾经的经络,调和肾脏气血。具体做法为,将拇指或食指的指端放于足心涌泉穴处,来回按揉。
口干咽痛当心肺疲劳。肺疲劳多为肺气不足或久病失养所致,表现为呼吸表浅、口鼻干燥、咽痛、皮肤干燥、毛发焦枯等。肺喜润而恶燥,冬季气候干燥,肺格外“受累”,要主动喝水,最好每天6~8杯水,晨起可喝一杯蜂蜜水。养肺可多吃一些银耳、百合、莲子、梨、藕、萝卜、荸荠、山药等。在大风、阴霾天等情况下,尽量少出门,雾霾中的氢化物、硫化物,沙尘,汽车尾气等对肺部极为有害,出门应戴口罩。
眼睛疲劳会致全身累
中医认为“累从眼入”,也就是说,眼睛会引起全身的疲劳、不适。
只要它们出现酸痛、发胀、干涩、视力模糊等问题,就很容易导致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情绪烦燥、反应迟钝、疲乏无力和失眠、恶心、欲吐等一系列疲劳症状。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眼睛疲劳会产生“疲劳毒素”,进而侵袭全身,使全身都觉得“累”。
保健养生专家指出,视疲劳除了引起全身不适,更常见的是引起局部不适,包括眼球和眼眶周围难受或有疼痛感,眉心部有酸胀感、怕光、流泪、视物重影等。而全身不适等症状,多在年老体弱以及体质较虚弱,亚健康人群中出现。
中医角度解释眼睛与身体各部的关系。“中医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注于目、十二经脉气血皆汇聚于目。肝肾亏损、脾胃虚弱、气血淤滞、劳心伤神皆累及于目。”
也就是说,五脏六腑的精气会上升到眼睛,眼睛与身体经脉相连通,如果身体各个器官有疾病,便可以从眼睛上反映出来。反之,眼睛过于劳累,也会牵连五脏六腑。
因此,专家指出,眼睛作为最易受到疲劳侵袭的源头,会对全身疲劳症状的出现有预警作用。解决全身困累,当从眼睛开始。
好的睡眠才能有效抗衰老
一提起衰老,每个人都很害怕,那到底什么是衰老呢?衰老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国际上对于什么叫衰老,至今还没有做出一个统一、完整的定义,其中一种较为通俗易懂而又切合实际的说法是:“衰老,乃是指机体各器官功能普遍的、逐渐降低的过程。”
衰老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正常情况下出现的生理性衰老;另一种是疾病引起的病理性衰老。不言而喻,由睡眠不佳所引起的衰老是属于病理性衰老。不仅人需要睡眠,其他任何生物都离不开睡眠,没有适当的睡眠,就无法维持生命活动。尽管引起衰老的因素很多,但不能忽略由于睡眠不佳所带来的衰老。事实证明,经久不眠,必然导致衰竭。有位生理学家用狗做过实验:每天只给狗水喝而不给食物,它能活25天;若连续5天不让它睡眠,其体温就会下降4℃~5℃,再经4~6天不让睡眠,它就死亡了。人不要说多时不眠,就是长期睡眠不足,对健康的危害也很大。这首先表现在神经系统过度疲劳,以至发生神经衰弱,体力和脑力劳动效率降低,精力不足,记忆力减退,出观头晕、脑胀、眼花、耳鸣、全身乏力,严重者还会影响到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功能,进而导致器质性病变或早衰。此外,化验睡眠不足者的血液时还发现,其血浆总脂、β—脂蛋白和胆固醇增高,这是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而动脉硬化,则是衰老的前奏和必然。也正由于睡眠不好促使各器官功能普遍下降,因而才极易引起人体的衰老。
中医养生学认为,“劳则气耗”。意思是长期过度的劳累、疲乏,可使人体精气大量消耗。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人的四肢、九窍和内脏的活动以及人的精神思维意识,都是以精气为源泉和动力的。因此,尽管人体衰老的因素。很多,表现复杂,但都必然伴随着精气的病变。“精气虚则邪凑之,邪势猖獗则精损之,如此恶性循环则病留之。”而要正气存于内,即精气不虚,就必须消除疲劳,而消除疲劳最好的方法是良好的睡眠。
有人说,睡眠是大自然的了不起的恢复剂,这是合乎事理的。经过一夜酣睡,多数人醒来时会感到精神饱满、体力充沛。原因是睡眠时,人体精气皆内守于五脏,五脏安舒,气血调和,体温、心率、血压下降,呼吸次数减少,内分泌功能减弱,从而使机体代谢率降低,体力得以恢复。
此外,睡眠好有利于保护大脑。睡眠不足者,可表现出烦躁、激动或精神萎靡、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等精神神经症状,长期缺少睡眠则可飞巨导致幻觉。而大脑在睡眠状态中耗氧量大大减少,这无疑有利于脑细胞的能量贮存,尽早恢复精力,提高大脑的使用效率。近代有关衰老的理论研究,有一种比较重要的学说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减退学说,随着大脑中枢神经功能的逐渐减弱,衰老一天比一天严重,而睡眠质量的好坏又直接影响着大脑的中枢神经功能。
人的一生,觉醒和睡眠就像白天和黑夜一样地交替进行,构成了生活的基本节律,这周期性的节律一旦终止,生命也就结束了,难怪古人说:“眠食二者皆为养生之要务,能眠者,能食、能长生。”莎士比亚曾写到:“睡眠是一切精力的源泉,是病患者的灵药。”因此,人们一定要重视睡眠,想方设法睡好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早衰。
婴儿呼吸急促是得了心脏病的征兆
心脏病的症状一般包括下面几点:
一、下巴或嗓子疼痛
心脏病的症状有什么呢?下颌骨两侧疼痛,有时会扩散到颈部一侧或双侧。
二、消化不良、上腹疼痛或恶心
女性患心脏病的征兆与一般的胃病不同,心脏病引起的胃痛很少会出现绞痛和刺痛,压痛也不常有,只是有一种憋闷、胀满的感觉,有时还伴有钝痛及恶心欲吐感,这些都是心脏病的症状。
三、呼吸急促
有些心脏病患者除了常见的症状外,女性患心脏病的征兆还会出现呼吸急促、喘不过气来的现象,这种呼吸困难常被人们称为“气不够用”。静坐几分钟后,呼吸似乎可恢复正常,但当患者重新走动时,又会喘得厉害。这种喘息常常被人忽视,尤其是患有肺病老人,更易被忽视。
四、持续性莫名疲劳
疲劳是女性心脏病的症状,这种疲劳往往会在急走之后出现,甚至连伸直身子的力量都没有。疲劳并不局限于身体的某个部位,而是全身性的。
五、手臂疼痛(特别是左臂)
左臂和左肩受到影响最为常见,严重时也会放射到右臂。尽管疼痛不太严重,但要举手抬臂也很困难。疼痛一般为钝痛,而不是剧痛,不会扩散到腕部和手指,通常仅限于前臂内侧。
全身酸痛可能是眼疲劳所致
全身酸痛可能是眼疲劳所致
经常用电脑或看书的人群总会出现酸痛、发胀、干涩、视力模糊等问题,就很容易导致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情绪烦燥、反应迟钝、疲乏无力和失眠、恶心、欲吐等一系列疲劳症状。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眼睛疲劳会产生“疲劳毒素”,进而侵袭全身,使全身都觉得“累”。
保健养生专家指出,视疲劳除了引起全身不适,更常见的是引起局部不适,包括眼球和眼眶周围难受或有疼痛感,眉心部有酸胀感、怕光、流泪、视物重影等。而全身不适等症状,多在年老体弱以及体质较虚弱,亚健康人群中出现。
中医角度解释眼睛与身体各部的关系。“中医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注于目、十二经脉气血皆汇聚于目。肝肾亏损、脾胃虚弱、气血淤滞、劳心伤神皆累及于目。”也就是说,五脏六腑的精气会上升到眼睛,眼睛与身体经脉相连通,如果身体各个器官有疾病,便可以从眼睛上反映出来。反之,眼睛过于劳累,也会牵连五脏六腑。
中医如何解释疲劳
《黄帝内经》中对疲劳就有较充分的论述。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补充、丰富,使中医疲劳理论不断完善。内因、外因均可导致疲劳,但以内伤尤其过劳为主要病因。疲劳为害,涉及五脏六腑,主要为脾、肝、肾,首当推脾。疲劳属于中医学的"虚劳"范畴。
疲劳是机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于过长时间或过于繁重、紧张的体力或脑力劳动而引起的作业效率明显的暂时降低的一种生理现象,主观上一般伴有疲倦感,甚至筋疲力尽的感觉。但主观疲倦感并不一定是机体疲劳,有时无疲倦感觉,而机体却已进入疲劳状态。
疲劳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①个别器官疲劳,常发生在仅需个别器官或肢体参与的紧张作业,如打键盘等。
②全身性疲劳,繁重体力劳动所致,常有特殊的感觉与行为,如全身肌肉和关节酸痛、疲乏和嗜睡等。
③智力性疲劳,持续而紧张的脑力劳动引起,其特点为头昏脑胀、全身无力、嗜睡或失眠、易激动、肌肉松弛。
④技术性疲劳,多见于脑体并重,且神经精神相当紧张的作业,如驾驶。疲劳还可以分为精神疲劳和神经疲劳,也可分为肌肉的、代谢的、情感的、环绕的疲劳以及急性疲劳和慢性疲劳,还有所谓心脏疲劳、视疲劳等。
中医学很早以前就非常重视人身体的疲劳现象,根据不同情况有不同的称谓。如:疲乏、无力、倦怠、脱力、解亦、五劳、七绝等等。对于不同的人和不同情况,疲劳可以表现在不同的部位上,除全身乏力外,有四肢怠惰、腰腿酸软、精神不振、视力疲劳、阳痿早泄、反应迟钝等等,疲劳既可出现在健康人身上,也是很多疾病中出现的某一个症状。因此,长久的疲劳既是一些疾患的原因,其本身也可能是某种疾患的一种情况,换言之,疲劳可能蕴藏着某种疾患。
疲劳如长期得不到完全恢复,如频繁的过度紧张训练、不适当的提高训练要求和劳逸安排不当等,使大脑皮层机能受到破坏,神经—体液调节机能紊乱,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状态发生异常变化,从而使疲劳转入过度疲劳,即从心理状态转入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训练成绩下降、食欲不良、体重减轻、困倦而失眠、头昏脑胀,久之则可引起神经衰弱、安静时心率加快,甚至出现心脏扩大、病理杂音等。
中医认为,疲劳现象的出现,与五脏的失调有密切的关系,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识,如四肢无力多与脾胃有关,腰酸腿软多与肾脏有关,气力不足多与肺脏有关,头脑不清多与心脏有关,不耐疲劳多与肝脏有关。同时,中医又认为,人的整个生命活动,全赖于“元气”,元气禀赋于先天而滋养于后天,是人体能量的源泉,与不同的脏器结合就产生不同的功用,所以元气虚弱,就会使人体的各个功能处于低迷抑制状态,也就构成了产生疲劳的根本原因。如前所述,人之初元气来自于父母之精,既生以后,主要来自于饮食水谷精微的滋养和补充,同时还要借助自然界的清气(氧气),而水谷精微的化生主要依赖于脾胃功能的正常,在这里,脾胃功能包括消化、吸收、转输、提供造血原料、参与水液代谢等多方面,因此,古人把脾胃称之为后天之本。脾胃强壮则元气充足,脏腑功能正常,耳聪目明,精力旺盛,防病抗病能力提高,抗疲劳能力增强。
保持良好心态,做到“形神合一”,合理组织训练和劳动也是预防过度疲劳的重要因素,注意劳逸结合,恰当安排工间暂歇和工间休息。其他措施如改善训练或劳动环境卫生,减少和消除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宣传训练、劳动、运动生理卫生知识,加强医学监督,改善伙食,搞好卫生保障
中医是怎样看待疲劳的
《黄帝内经》中对疲劳就有较充分的论述。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补充、丰富,使中医疲劳理论不断完善。内因、外因均可导致疲劳,但以内伤尤其过劳为主要病因。疲劳为害,涉及五脏六腑,主要为脾、肝、肾,首当推脾。疲劳属于中医学的“虚劳”范畴。
疲劳是机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于过长时间或过于繁重、紧张的体力或脑力劳动而引起的作业效率明显的暂时降低的一种生理现象,主观上一般伴有疲倦感,甚至筋疲力尽的感觉。但主观疲倦感并不一定是机体疲劳,有时无疲倦感觉,而机体却已进入疲劳状态。
疲劳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①个别器官疲劳,常发生在仅需个别器官或肢体参与的紧张作业,如打键盘等。
②全身性疲劳,繁重体力劳动所致,常有特殊的感觉与行为,如全身肌肉和关节酸痛、疲乏和嗜睡等。
③智力性疲劳,持续而紧张的脑力劳动引起,其特点为头昏脑胀、全身无力、嗜睡或失眠、易激动、肌肉松弛。
④技术性疲劳,多见于脑体并重,且神经精神相当紧张的作业,如驾驶。疲劳还可以分为精神疲劳和神经疲劳,也可分为肌肉的、代谢的、情感的、环绕的疲劳以及急性疲劳和慢性疲劳,还有所谓心脏疲劳、视疲劳等。
中医学很早以前就非常重视人身体的疲劳现象,根据不同情况有不同的称谓。如:疲乏、无力、倦怠、脱力、解亦、五劳、七绝等等。对于不同的人和不同情况,疲劳可以表现在不同的部位上,除全身乏力外,有四肢怠惰、腰腿酸软、精神不振、视力疲劳、阳痿早泄、反应迟钝等等,疲劳既可出现在健康人身上,也是很多疾病中出现的某一个症状。因此,长久的疲劳既是一些疾患的原因,其本身也可能是某种疾患的一种情况,换言之,疲劳可能蕴藏着某种疾患。
疲劳如长期得不到完全恢复,如频繁的过度紧张训练、不适当的提高训练要求和劳逸安排不当等,使大脑皮层机能受到破坏,神经—体液调节机能紊乱,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状态发生异常变化,从而使疲劳转入过度疲劳,即从心理状态转入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训练成绩下降、食欲不良、体重减轻、困倦而失眠、头昏脑胀,久之则可引起神经衰弱、安静时心率加快,甚至出现心脏扩大、病理杂音等。
中医认为,疲劳现象的出现,与五脏的失调有密切的关系,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识,如四肢无力多与脾胃有关,腰酸腿软多与肾脏有关,气力不足多与肺脏有关,头脑不清多与心脏有关,不耐疲劳多与肝脏有关。同时,中医又认为,人的整个生命活动,全赖于“元气”,元气禀赋于先天而滋养于后天,是人体能量的源泉,与不同的脏器结合就产生不同的功用,所以元气虚弱,就会使人体的各个功能处于低迷抑制状态,也就构成了产生疲劳的根本原因。如前所述,人之初元气来自于父母之精,既生以后,主要来自于饮食水谷精微的滋养和补充,同时还要借助自然界的清气(氧气),而水谷精微的化生主要依赖于脾胃功能的正常,在这里,脾胃功能包括消化、吸收、转输、提供造血原料、参与水液代谢等多方面,因此,古人把脾胃称之为后天之本。脾胃强壮则元气充足,脏腑功能正常,耳聪目明,精力旺盛,防病抗病能力提高,抗疲劳能力增强。
保持良好心态,做到“形神合一”,合理组织训练和劳动也是预防过度疲劳的重要因素,注意劳逸结合,恰当安排工间暂歇和工间休息。其他措施如改善训练或劳动环境卫生,减少和消除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宣传训练、劳动、运动生理卫生知识,加强医学监督,改善伙食,搞好卫生保障。
便秘招来不少大病
便秘就好比是肠道堵车,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每周少于3次、粪便干硬、排便困难。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需要辅助排便、排便阻塞感、排便肛门疼痛或烧灼感、排便时间长等症状。如果便秘持续6个月以上,就可以诊断为慢性便秘了。
临床上把便秘分为三类:1.器质性便秘,主要由痔、肛裂、直肠脱垂等肠道、肛门疾病引起;2.消化系统以外的疾病引起的便秘,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会影响胃肠道的功能,造成便秘;3.功能性便秘,是指排除器质性疾病和其他系统慢性病的便秘。三种便秘类型中,功能性便秘所占比例最高。生活中,饱受便秘困扰的人不在少数。姚树坤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6%,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人群可高达22%;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患病率之比为1:1.22~1:4.56。“通过临床观察,我把便秘患者分为了干硬型与黏腻型两种。”姚树坤进一步解释,前者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燥,呈硬块或小硬球状,像羊粪蛋,排便费力;后者主要表现为没有便意或有便意排不出来,还常有排不尽的感觉,而且大便黏腻不成形,经常粘马桶。
慢性便秘引发诸多疾病
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慢性便秘会引发诸多问题。
影响生活质量。便秘的人,经常有腹胀、老放屁、肚子不舒服的感觉,在厕所蹲了好久却怎么都解不出来。严重的甚至得借助手法、灌肠辅助排便。长此以往,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还增加了紧张、焦虑的心理负担。
肠道受累。肠道主要负责体内的脏活累活,一旦发生堵塞,大便长期滞留肠道内,其中的毒素会持续刺激肠粘膜,容易引发各种肛肠疾病。
诱发其他不适或疾病。由于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毒素会被再次吸收,长期便秘还会出现皮肤痤疮、口臭、肥胖、精神萎靡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诱发大肠癌、直肠癌。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便秘的人都有用力排便的习惯,但这对于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来说可能是致命的,因为排便时用力,血压会比平常高,机体的耗氧量增加,容易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卒中、猝死等意外。
胡乱吃药雪上加霜。对慢性便秘患者来说,烦恼和痛苦就像粘在手上的牛皮糖,想尽办法也总甩不掉。为了速战速决,就开始滥用泻药;还有人经常服用具有通便作用的中药、中成药、润肠茶,这些“通便剂”大都含有泻药,如大黄、番泻叶、芦荟等含蒽醌类物质的成分。滥用泻药和“通便剂”不仅缓解不了便秘,还会雪上加霜,发展成顽固性、难治性便秘,进而诱发结肠黑变病、结肠息肉等,增加癌变风险。
老年人的五官是身体健康的预警灯
五官不适之一:眼睛忽然经常发花,眼角干涩、看不清东西。
这是肝脏功能衰弱的先兆。如果按一按肝脏的四周,就会有发胀的感觉。
对策:这时除了及时就医外,还要注意用眼卫生,不要让眼睛太疲劳,有时用眼不当也会影响到肝脏。
推荐:肝功能检查是通过各种生化实验方法监测与肝脏功能代谢有关的各项指标,以反映肝脏的功能基本状况。
五官不适之二:耳朵老是嗡嗡作响,声音也听不太清。
这是肾功能在逐步衰退的信号,有时还会伴随着脚痛、腰痛、尿频等症状。
对策:工作过于劳累的人尤其是要注意,要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少饮酒、少吃姜、辣椒等刺激性强的食物。
五官不适之三:嗅觉不灵敏,经常咳嗽,有时甚至呼吸困难。
这可能是肺脏功能逐步衰弱的信号。
对策:病人首先要注意饮食,戒烟或者控制吸烟量,也不要和经常吸烟的人在一起。多吃新鲜瓜果和蔬菜,加强体质锻炼,防止肺部合并症发生。
五官不适之四:嘴唇感觉麻木,饮食减少,身体日见消瘦。
这是胰脏功能在逐步衰减,这主要是由于饮食失调,饥饱不当所致,由于胰脏不好,便殃及胃,当胃受到损害时,嘴唇就会明显地变得干燥欲裂,麻木无味。
对策:这时除了调整饮食外,还要注意不要吃生冷、油腻的食品。 推荐:正常人的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如果因为疲倦而影响了健康,嘴唇会及时给你信号。早晨起床后,好好看看未经修饰的双唇,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吧!
五官不适之五:味觉迟钝,尝不出味道,伴随而来的是心悸、梦多、失眠等症状。
这就意味着心脏功能受到了损害。这是操劳过度所致,当口中干涩,舌苔厚重,尝不出食物的滋味时,尤其要警惕,防止心脏发生病变。
老年人的五官一定要在平时加以关注,这是身体在预警。
注意常见心脏病的早期症状
1、呼吸急促。
有些心脏病患者偶一些除了常见的症状外,还会出现呼吸急促、喘不过气来的现象,这种呼吸困难常被人们称为“气不够用”。静坐几分钟后,呼吸似乎可恢复正常,但是当患者重新走动时,喘息又开始。这种心脏病的早期症状常常被人忽视,尤其是患有肺病老年人,更易被忽视。
2、消化不良。
有些人由于患过胃病, 所以很容易把胃病与心脏病引起的胃部不适混为一谈。与一般的胃病不同,心脏病的早期症状引起的胃痛很少会出现绞痛和剧痛,压痛也不常有,只是有一种憋闷、胀满的感觉,有时还伴有钝痛、火辣辣的灼热感及恶心欲吐感,大便后虽会有一些缓解,但不适的感觉不会完全消失。
3、严重疲劳。
急走之后出现严重疲劳,疲劳得连伸直身子的力量都没有。疲劳并不局限于身体的某个部位,而是全身性的。如感到前所未有的严重疲劳,就很可能是心脏病的早期症状,就应立即上医院检查。
羊肝和辣椒能一起吃吗
羊肝与辣椒不宜同食。
《金匮要略》中记载:“羊肝共生椒食之破人五脏。”孙思邈日:“羊肝合生椒食,伤人五脏。最损小儿,合苦笱食,病青盲,妊妇食之,令子多厄。”辣椒中富含维生素C(每100克含维生素C达198毫克),而羊肝内含的金属离子,可将其中的维生素C破坏殆尽,削弱了其应有的营养价值。
眼睛累导致全身疲劳
中医认为"累从眼入",也就是说,眼睛会引起全身的疲劳、不适。眼睛是全身疲劳的发源地。只要它们出现酸痛、发胀、干涩、视力模糊等问题,就很容易导致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情绪烦燥、反应迟钝、疲乏无力和失眠、恶心、欲吐等一系列疲劳症状。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眼睛疲劳会产生"疲劳毒素",进而侵袭全身,使全身都觉得"累"。
视疲劳除了引起全身不适,更常见的是引起局部不适,包括眼球和眼眶周围难受或有疼痛感,眉心部有酸胀感、怕光、流泪、视物重影等。而全身不适等症状,多在年老体弱以及体质较虚弱,亚健康人群中出现。
五脏六腑的精气会上升到眼睛,眼睛与身体经脉相连通,如果身体各个器官有疾病,便可以从眼睛上反映出来。反之,眼睛过于劳累,也会牵连五脏六腑。
平时用电脑、看电视、看书,每隔一小时要休息10分钟,同时多眨眼、转眼球。早晚用毛巾敷眼,早上用凉毛巾,晚上用热毛巾,也可以用菊花茶熏眼,保持眼睛湿润,但注意不要随意使用眼药水。再次,吃得要清淡,多吃胡萝卜等新鲜蔬果及核桃、芝麻等干果类食品。要经常用食指和拇指按摩睛明穴、攒竹穴、太阳穴,有缓解视疲劳之效。睛明穴位于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攒竹穴位于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太阳穴就在发髻,吃东西会动之处上。
男人五脏滋补药膳
健脾药膳
健脾药膳是选用健脾益气的中药,配合一定的食物,经烹调而成的药膳食品。此类药膳具有健脾益气、和胃调中之功效。适用于脾虚气弱之人,症见精神困倦、四肢软弱、气短懒言、头昏自汗、食欲不振、胃脘隐痛、便溏腹泻、舌质淡、苔白、脉缓无力等。
参枣米饭
党参10克,糯米250克,白糖50克。将党参、大枣放在沙锅内,加水泡发后煎煮30分钟左右,捞出党参、大枣,药液备用。将糯米淘洗干净,放在大瓷碗中,加水适量,蒸熟后,扣在盘中,将党参、大枣摆在糯米饭上,药液加白糖,煎成浓汁后浇在枣饭上即成。可做早餐食用。此米饭具有健脾益气之功效,适用于体虚气弱、乏力倦怠、心悸失眠、食欲不振、便溏浮肿等。
白术猪肚粥
白术30克,槟榔10克,猪肚1只,生姜少许,粳米60克。将猪肚洗净,切成小块,同白术、槟榔、生姜煎煮,取汁去药渣,入粳米同煮成粥。猪肚捞出切块或片蘸麻油、酱油佐餐。早晚各服一次。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腹部虚胀、大便溏泻不爽等,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功效。
补肺药膳
补肺药膳是选用补肺益气、滋阴润肺的中药,配合一定的食物经烹调而成的食品。它具有补益肺气、滋阴润肺止咳之功效。适用于肺气虚弱或肺阴不足者。肺气虚症见气短懒言、咳嗽、痰清稀、喜暖畏寒、自汗、易感冒、面色苍白;肺阴虚症见咳嗽、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两颧发红等。
百合粥
鲜百合30~5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将粳米洗净,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后改文火煮40分钟,放入百合煮熟即成。食时加入冰糖。早晚各服一次。具有益脾、定喘、止咳的功效,适用于肺阴不足、肺气虚弱引起的咳嗽、少痰、气喘、乏力、食欲不佳而时有虚热烦躁者。
羊肺汤
羊肺1具,杏仁9克,柿霜、绿豆粉、酥油各30克,蜂蜜60克。先将杏仁去皮后研成细末,同柿霜、绿豆粉、酥油装入碗内,倒入蜂蜜后边调边加清水少许,至以上五味和匀成浓汁待用。羊肺用清水冲洗干净,挤尽血水,将药汁灌入羊肺内,装入容器,加水约500毫升,隔水炖熟,取出羊肺入碗,注入汤汁即成。食肺喝汤,佐餐食用。具有滋阴清热、益气养血、止咳平喘之功。适用于久病体虚、阴虚内热、虚火灼肺、宣降失常之肺痿咳嗽、痰黏稠、多白沫、精神疲乏、形体消瘦、心悸气喘、口唇干燥等。
白术猪肚粥
白术30克,槟榔10克,猪肚1只,生姜少许,粳米60克。将猪肚洗净,切成小块,同白术、槟榔、生姜煎煮,取汁去药渣,入粳米同煮成粥。猪肚捞出切块或片蘸麻油、酱油佐餐。早晚各服一次。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腹部虚胀、大便溏泻不爽等,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功效。
补肺药膳
补肺药膳是选用补肺益气、滋阴润肺的中药,配合一定的食物经烹调而成的食品。它具有补益肺气、滋阴润肺止咳之功效。适用于肺气虚弱或肺阴不足者。肺气虚症见气短懒言、咳嗽、痰清稀、喜暖畏寒、自汗、易感冒、面色苍白;肺阴虚症见咳嗽、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两颧发红等。
百合粥
鲜百合30~5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将粳米洗净,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后改文火煮40分钟,放入百合煮熟即成。食时加入冰糖。早晚各服一次。具有益脾、定喘、止咳的功效,适用于肺阴不足、肺气虚弱引起的咳嗽、少痰、气喘、乏力、食欲不佳而时有虚热烦躁者。
羊肺汤
羊肺1具,杏仁9克,柿霜、绿豆粉、酥油各30克,蜂蜜60克。先将杏仁去皮后研成细末,同柿霜、绿豆粉、酥油装入碗内,倒入蜂蜜后边调边加清水少许,至以上五味和匀成浓汁待用。羊肺用清水冲洗干净,挤尽血水,将药汁灌入羊肺内,装入容器,加水约500毫升,隔水炖熟,取出羊肺入碗,注入汤汁即成。食肺喝汤,佐餐食用。具有滋阴清热、益气养血、止咳平喘之功。适用于久病体虚、阴虚内热、虚火灼肺、宣降失常之肺痿咳嗽、痰黏稠、多白沫、精神疲乏、形体消瘦、心悸气喘、口唇干燥等。
小孩眼睛痒是什么原因 视觉疲劳所致
不少眼睛发痒的孩子,其发病原因往往是因为长时间看电视,导致视力过度疲劳,引发视疲劳综合征,加重或引发结膜炎症状,而且眼睛长期布满血丝,有明显的干涩、发痒症状。家长要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用眼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