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子宫癌的发病原因

子宫癌的发病原因

根据29个省、市、自治区回顾调查我国宫颈癌死亡率占总癌症死亡率的第四位,占女性癌的第二位。

关于子宫颈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国内外大量资料证实,早婚、早育、多产及性生活紊乱的妇女有较高的患病率。目前也有认为包皮垢中的胆固醇经细菌作用后可转变为致癌物质。也是导致宫颈癌的重要诱因。

子宫癌的发病因素:

1.遗传因素:

毫无疑问,任何癌症都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子宫内膜癌当然也不能例外。据临床统计,约有20%的内膜癌患者有家族史,且其家族史比宫颈癌高2倍。

2.病理因素:

若有长期子宫颈的损伤、破皮、糜烂、发炎,都可能转变为早期的子宫颈癌细胞。子宫癌的发病原因抽烟会增加罹患子宫颈癌的机会,一为抽烟会减少身体免疫力而使子宫颈癌细胞加速发展,另一为抽烟本身产生一些物质有可能导致子宫颈癌细胞的发展。

3.环境因素:

研究发现,没有性生活的女性,通常几乎不会产生子宫颈癌,而愈早有不当的性生活,往后便愈容易产生子宫癌。而在性伴侣方面,女性若有2个以上的男性伴侣,其罹患子宫颈癌的机率更是有显着的增加。

4.生理因素:

子宫内膜增生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故而被列为癌前病变,其增生过长分为单纯型、复杂型与不典型增生过长。单纯型增生过长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约为1%;复杂型增生过长约为3%;而不典型增生过长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约为30%。

5.雌激素因素:

一般情况下,女性朋友们如果患了无排卵型功血、多囊卵巢综合症、功能性卵巢肿瘤等与子宫相关的疾病时,都要或多或少地服用雌激素,时间一久,便会自然而然地刺激子宫内膜致其病变。了解子宫癌的确切病因,才能更好的接受治疗。

6.癌与性交而传染的某些病毒有一定关系:

①人类疤疹病毒Ⅱ型(HSV—2),因HSV—2抗体检查在浸润性宫颈癌的病人中80%~100%阳性;

②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对各类宫颈癌组织进行HPV特异性抗原的检测,均提示子宫颈癌的发病与HPV感染有关;

③人类巨细胞病毒(CMV)。国内外均有报道,子宫颈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患者血清CMV抗体滴度均高;动物实验证明CMV-DNA具有恶性转化能力。

近年来还发现子宫颈宫颈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各国、各地报道也有差异,我国发病年龄以40~50岁为最多,60~70岁又有一高峰出现,20岁以前少见。

子宫癌原因

子宫癌是常见癌症,患者大部分为五十岁以上的女性。如果子宫内膜癌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穿透子宫壁侵犯膀胱或直肠,或扩散到阴道、输卵管、卵巢或更远的器官,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子宫癌引发原因尚待确定。其中有如下原因:

1、终生不育、未产女性,要比有孩子女性的发病危险性高出3倍以上。

2、患者以肥胖者居多。

3、内源性雌激素过剩容易引发宫体癌变。

4、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雌激素应用的增加。

5、子宫内膜癌患者常并发糖尿病。

6、高血压女性的宫体癌发病率较高。

过量饮用甜饮料会增子宫癌风险

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女性过量饮用可乐、果汁等含糖甜饮料易致子宫癌发病风险提高。该研究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井上真希-Choi(音译)等人进行,该研究结果发表于美国医学杂志《癌症流行病学,生物标志物预防》2013年12月刊上。

井上真希等研究者以绝经女性23039人为研究对象,分别调查了她们的含糖饮料及果汁饮料、不含糖饮料、甜点、淀粉、白砂糖等食物的进食情况,从1986年到2010年进行了为期24年的追踪调查,分析了甜食进食情况与子宫癌发病率之间的关系。

在排除了可能导致子宫癌的其他相关要素后发现,含糖饮料饮用量越多,子宫癌的发病风险就越高。将饮用量按照从多到少的顺序分为五组后,喝得最多的一组对象子宫癌发病风险是不喝含糖饮料小组的1.8倍。

尽管子宫癌的发病风险与白砂糖摄入之间也存在关联,但出现子宫癌的发病风险上升的只有受女性雌激素影响的“Ⅰ型(雌激素依赖型)”,而不受雌激素影响的“Ⅱ型(非雌激素依赖型)”的子宫癌发病风险则与白砂糖摄入量无关。

含糖饮料饮用过多导致肥胖、糖尿病等生活习惯病,过去也曾有媒体曝出含糖饮料在一年内导致18万人丧生。因此,研究者认为,各国政府都应该对含糖饮料的贩卖加以限制。

结肠癌发病原因

遗传的原因:有些病如家族性息肉病、结肠腺瘤、血吸虫病结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等,与结肠癌的发生有较密切关系。慢性肠炎如溃疡性结肠炎的肠癌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炎症的增生性病变的发展过程中,常可形成息肉,进一步发展为肠癌。据资料统计,有结肠息肉的患者,结肠癌发病率是无结肠息肉患者的五倍。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瘤,癌变的发生率更高。

饮食因素:结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脂肪及动物蛋白的消耗量呈正比,即高动物蛋白、高脂肪、低纤维膳食易导致结肠癌。硏究显示,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可增加结肠中胆汁酸与中性固醇的浓度,并改变大肠菌群的组成,胆汁酸经细菌作用可生成致癌物质。

食物纤维包括纤维素、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等都可吸收水分,增加粪便量,稀释肠内残留物浓度,能够缩短粪便通过大肠的时间,从而减少致癌物质与肠黏膜接触的时间。若膳食纤维不足时,可使粪便量减少,并使大便通过肠道时间明显延长,致使粪便中协同致癌物浓度提高,与结肠黏膜接触的时间明显延长;致癌物质与结肠黏膜长期接触,就可能发生癌变。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预防结肠癌的发生。

应注意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如菠菜、油菜、白菜、芹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粪便中致癌物与结肠黏膜的接触时间。减少食物中的脂肪和动物蛋白的摄入,可减少其分解产物的致癌物产生及致癌作用,以减少结肠癌发病的潜在危险。

便秘与血便是主要的报警信号,平时注意一些身体的变化,对预防结肠癌是很有帮助的。其主要症状有:胃肠道功能紊乱、肠梗阻症状、血便、腹块、全身症状(可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全身衰竭和恶液质等)及贫血与消瘦。发现了以上蛛丝马迹,应尽快去医院检查。

引起宫颈癌原因

(1)吸烟。吸烟是导致子宫癌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容易被忽视的原因。专家指出,香烟中的致癌物质有选择地集中在子宫颈黏液里,它们大概比在同一时间测量的血液中发现的致癌物质含量高出10~15倍。

(2)性生活过早过频。子宫癌有哪些影响因素?性生活过早过频也与子宫癌的发生息息相关。专家表示,女性朋友结婚越早、性生活史越长,子宫癌的发病率也越高。而性生活频繁、婚前同居、多次离婚和结婚都会使子宫癌的发病率显著增加,需要引起关注。

(3)妇科炎症演变成癌。子宫癌的发生还与妇科炎症有关。有统计表明,患有慢性宫颈糜烂的妇女,到50岁左右子宫癌的发病率要比一般人高4倍,而宫颈慢性炎症和糜烂又多是因为多次妊娠和生产所致的子宫颈撕裂和外伤。因此,专家提醒曾经患有妇科炎症的女性朋友,要注意及时治疗病症,以免炎症迁延导致不良的后果。

(4)配偶的包皮垢藏匿着致癌物质。子宫癌有哪些影响因素?配偶的包皮垢藏匿着致癌物质,这也是导致子宫癌的重要因素之一。男性有包皮垢,其妻患子宫癌的机会要比一般人高8倍。此外,还有研究发现,男性精液中含有使宫颈癌发病的单纯疱疹Ⅱ型病毒,配偶的精液对宫颈上皮细胞来说,也是一种刺激性物质,会使上皮细胞变异加速。因此,女性朋友预防子宫癌还要注意配偶的卫生清洁。

鼻咽癌发病原因

病毒因素:我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在年幼时感染过EB病毒,所谓的EB病毒是人类疱疹病毒。免疫学和生物化学研究证实EB病毒与鼻咽癌关系密切,具体尚不明确。

环境因素:报告显示移居国外的中国人,其鼻咽癌死亡率随遗传代数逐渐下降。反之,生于东南亚的白种人,其患鼻咽癌的危险性却有所提高。这表明环境因素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化学因素:在一些鼻咽癌的高发地区,如两广地区的居民常吃咸鱼、腌肉、腌菜等食物,这些食物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以及一定量的亚硝胺和多种化合物,容易导致鼻咽癌的发生。

遗传因素:鼻咽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区性、种族及家族聚集性。鼻咽癌好发于黄种人,白种人很少。发病率高的民族,即便移居他处其后裔仍保持高发病率的倾向。鼻咽癌病人常有明显家族史。

子宫癌引发原因是什么呢

子宫癌是常见癌症,患者大部分为五十岁以上的女性。如果子宫内膜癌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穿透子宫壁侵犯膀胱或直肠,或扩散到阴道、输卵管、卵巢或更远的器官,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子宫癌引发原因尚待确定。其中有如下原因:

1、终生不育、未产女性,要比有孩子女性的发病危险性高出3倍以上。

2、患者以肥胖者居多。

3、内源性雌激素过剩容易引发宫体癌变。

4、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雌激素应用的增加。

5、子宫内膜癌患者常并发糖尿病。

6、高血压女性的宫体癌发病率较高。

子宫癌常见的症状是:

1、绝经前女性月经量多或月经间期出血;绝经后女性于任何时间的阴道出血。

2、 阴道内分泌物呈粉色或褐色、水样到黏稠,且有异味。

3、 患者体重下降,虚弱,下腹、背部及腿部疼痛,经盆腔检查可发现子宫增大。

子宫癌如能在早期发现,并得到及早治疗,其痊愈的机会比较高。当出现不规则的出血或阴道分泌物时,应及时前去就医检查。

由于子宫癌发展缓慢,常能在转移前及早发现,故大多数子宫癌患者经过常规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治疗中主要针对患者年龄、健康情况和癌症不同分期,相应制订治疗方案。目前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放化疗、基因及激素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子宫癌是什么病

子宫癌是妇科的恶性肿瘤之一,子宫癌的死亡率也是非常高的,很多患者都因为子宫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但是由于很多女性不了解什么是子宫癌,所以不少患者都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子宫癌是一种发生于子宫的恶性肿瘤,导致子宫癌的发病原因也是非常多的,女性朋友们一定要多注意。

子宫癌的症状一般都是比较明显的,女性朋友们在妇检的过程中都能够发现疾病,所以女性朋友们一定要重视妇检工作。子宫癌是癌症的一种,但是子宫癌的患者也不要过于担心,只要积极的进行治疗,患者也是可以延长寿命的。

子宫癌是发生在子宫部位的一系列的恶性肿瘤,最为常见的子宫内出现的癌症是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颈癌,这两种癌症的病变细胞不同,在治疗上存在差异。治疗要首先判断患者是哪个类型的子宫癌。

子宫内膜癌是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恶性肿瘤,又称子宫体癌,是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更年期和绝经期,多见于未婚、少产、肥胖伴高血压病、糖尿病的妇女。子宫内膜癌发病一般认为与雌激素有关。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腺癌,本病一般直接发展缓慢,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及排液增多。各种途径是直接拒蔓延或经淋巴及血行等。治疗半年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孕酮抗雌激素等药物为辅,若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正确治疗效果较好。复发多在3~5年内也,有远期复发,所以需要长期随访。

子宫癌的发生和早婚、早产、多产、性卫生差、炎症和宫颈糜烂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因此,计划生育、卫生宣教、妇女保健、妇女疾病普查及积极治疗宫颈炎和宫颈不典型增生,都能起预防子宫癌发病的作用。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加上缺少运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非常不利。这一点,在子宫癌预防中也是相当重要的。在子宫癌预防中,保持无菌的生活环境,有性生活的女性应该保持乾净清爽的床单,在子宫癌预防中,平时应注意外阴及内裤的清洁,注意经期卫生,不要性紊乱也能有效地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上述就是什么是子宫癌的介绍,女性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了解子宫癌的知识,及早的发现疾病,及早的进行治疗。虽然子宫癌是一种多见的疾病,但是还有很多人对于疾病都没有足够的了解,这就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导致疾病恶化。

子宫内膜癌发病原因

子宫内膜癌的病因不十分清楚。多数作者认为内膜癌有两种类型,可能有两种发病机制。一类较年轻些,在无孕酮拮抗的雌激素长期作用下,子宫内膜发生增生性改变,最后导致癌变,但肿瘤分化较好;另一类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与基因变异有关,多见于绝经后老年人,体型瘦,雌激素水平不高。在癌灶周围可以是萎缩的子宫内膜,肿瘤恶性度高,分化差,预后不良。

前一类占子宫内膜癌的大多数,长期的无孕酮拮抗的雌激素刺激可能是主要发病因素。许多年前,人们就知道,给实验动物雌激素,观察到子宫内膜细胞有丝分裂增多,可引起子宫内膜由增生过长到内膜癌的演变,而给予孕激素则可减少内膜细胞的有丝分裂。长期持续的雌激素刺激 子宫内膜在雌激素的长期持续刺激、又无孕激素拮抗,可发生子宫内膜增生症,也可癌变。体制因素 内膜癌易发生在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孕或不育及绝经的妇女。遗传因素 约20%内膜癌患者有家族史。目前,对子宫内膜癌的病因仍不十分清楚,根据临床资料与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机制可分为两类:雌激素依赖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

子宫内膜癌多见于以下高危因素:

1.无排卵 如伴有无排卵型或黄体功能不良的功能性子宫出血者,长期月经紊乱,使子宫内膜持续受雌激素刺激,无孕酮对抗或孕酮不足,子宫内膜缺少周期性改变,而长期处于增生状态。

2.不育 不育,尤其是卵巢不排卵引起的不育,患内膜癌的危险性明显升高。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约15%~20%的患者有不育史。这些患者因不排卵或少排卵,导致孕酮缺乏或不足,使子宫内膜受到雌激素持续性刺激。妊娠期间胎盘产生雌、孕激素,使子宫内膜发生相应的妊娠期改变;哺乳期,由于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使卵巢功能暂时处于抑制状态,使子宫内膜免于受雌激素刺激。而不孕者,尤其是因无排卵引起的不孕,使子宫内膜长期处于增生状态。

3.肥胖 肥胖,尤其是绝经后的肥胖,明显地增加了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而肾上腺分泌的雄烯二酮可在脂肪组织内经芳香化酶作用转化为雌酮,脂肪组织越多,转化能力越强,血浆中雌酮水平也越高。雌酮是绝经后妇女身体中主要的雌激素,子宫内膜是雌激素的靶器官,子宫内膜长期受到无孕激素拮抗的雌酮的影响,可导致内膜由增生到癌变。某些基础研究也指出,如增加了雄烯二酮到雌酮的转换,也就增加了内膜由增生到癌变的发生率。有人统计,按标准体重,超重9~23kg,患内膜癌的危险性增加了3倍,如超重>23kg,则危险性增加10倍。

一般将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称为子宫内膜癌三联征。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于1970~1991年共收治以手术为主要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53例,其中20%伴肥胖,44.4%患高血压,11.1%患糖尿病。其实,高血压与糖尿病与子宫内膜癌并无直接关系。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可能都是因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失调或代谢异常所造成的后果。同时,垂体促性腺功能也可能不正常,造成无排卵,无孕激素分泌,使子宫内膜长期受到雌激素的持续刺激。有人认为,绝经前的肥胖,尤其从年轻时就肥胖者也是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因为肥胖者常伴有相对的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或同时伴有月经不调甚至闭经。

4.晚绝经 据有关报道,绝经年龄>52岁者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是45岁以前绝经者的1.5~2.5倍。晚绝经者后几年并无排卵,只是延长了雌激素作用时间。

初潮晚(初潮延迟)对子宫内膜癌是个保护作用,尤其对绝经前的妇女。初潮晚可使内膜癌的危险性减少50%。初潮延迟可以减少雌激素对子宫内膜持续性的刺激作用。

5.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在40岁以下的内膜癌的患者中,大约19%~25%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卵巢滤泡持续时间长,但不能成熟而达到排卵,使子宫内膜处于持续的雌激素刺激之下,缺乏孕酮的调节和周期性内膜脱落,导致内膜发生增生改变。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也增高,比一般人约增高3~4倍,而雄激素可转化为雌酮,导致内膜增生或增殖症,进而可发生不典型增生甚至子宫内膜癌。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孩,以后发生内膜癌的可能性是正常月经同龄女孩的4倍。

6.卵巢肿瘤产生雌激素的卵巢肿瘤,如颗粒细胞瘤和卵泡膜细胞瘤。约25%的纯泡膜细胞瘤并发子宫内膜癌。

7.外源性雌激素 许多研究指出了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和子宫内膜癌的关系。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者患内膜癌的机会是不用替代治疗的3~4倍,危险性大小与雌激素剂量,特别是用药时间有关。用较高剂量雌激素大于10年者,患内膜癌的机会较不用者提高了10倍。在无孕酮拮抗或孕酮量不足时,雌激素长期替代治疗会导致内膜增生,甚至癌变。在长期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的性腺功能不全或Turner综合征的年轻患者就有内膜癌的报道。近年来,在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时,每个周期均加用至少10天孕激素,则又中和了雌激素长期应用的致癌作用,使其安全性明显增加。因此,雌激素加孕激素的(结合雌激素)的替代治疗,如果孕激素的保护作用足够的话,即使长期应用也是安全的。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即使是结合雌激素,如长期应用,对子宫内膜仍有不良影响。并建议对长期应用替代治疗者,应密切追踪子宫内膜的情况,必要时行内膜活检。

近年来,作为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他莫昔芬的应用已日渐增多。在FoRNAnder等的一篇报道里,对1800名患乳腺癌的瑞典妇女进行了调查,用他莫昔芬长达2年以上者,与无辅助治疗或只用化疗者相比,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前者是后者的2倍。而应用他莫昔芬长达5年者,内膜癌的发生率是不用者的5倍。

由于他莫昔芬的微弱雌激素样作用,在动物实验中也观察到了对小鼠刺激子宫内膜增生的作用。

8.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Kurman等回顾性分析了170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刮宫标本,平均随访13.4年,其结果是:1%单纯增生发展为癌,3%复合增生发展为癌,8%非典型单纯增生发展为癌,29%非典型复合增生发展为癌,有非典型增生者,如手术切下子宫,有25%同时伴有分化较好的内膜癌。因此,不典型增生具有癌变倾向,属于癌前病变。

9.其他因素 家族史,有卵巢癌、肠癌或乳腺癌家族史者,患内膜癌的可能性较无家族史者高。经济条件较好,尤其高脂肪饮食者,也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在美国有人作过对照研究发现,子宫内膜癌在文化水平高,经济收入高的妇女中的发病率比文化水平低,经济收入少者明显的升高。但也有人认为,可能是前者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较普通,时间也长且肥胖之故。一般说来,子宫内膜癌在经济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不发达国家,在城市的发病率高于农村。

发病因素是否与种族不同有关尚无定论。Matthews等在1997年的一篇回顾性分析中指出,子宫内膜癌在白人妇女中发病率较黑人妇女高。但黑人妇女患内膜癌者,其存活率低,病死率高。子宫内膜的浆液性乳头状癌及透明细胞癌在黑人妇女较白人妇女多见,而子宫内膜癌的这两个亚型常表现为低分化及临床晚期,因此预后差。其原因尚不明确,已知突变的p53基因的过度表达在黑人妇女明显高于白人妇女。

饮食习惯,脂肪、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摄入过多均可引起肥胖,而增加体育锻炼,绿色蔬菜和水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子宫癌发病的前兆有哪些

子宫是每个女性重要且特殊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子宫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不断增加,女性朋友应对子宫癌引起高度的重视。多数女性对于子宫癌发病的前兆了解不全面,那么,子宫癌发病的前兆有哪些呢?

子宫癌的前兆一:无原因的白带异常,子宫癌的前兆混有血性并伴有恶腥的味道。

子宫癌的前兆二:无原因的白带增多,子宫癌的前兆可能无原因的白带增多。

子宫癌的前兆三:无原因的阴道不规则出血,多见于性接触后出血,子宫癌的前兆会有下腹用力后出血,绝经后出血等现象出现。

子宫癌的前兆四:子宫颈癌病发后,患者可能发生小便刺激症现象,如尿频、尿急及大便带血,也可能造成盆腔和下肢疼痛,下肢肿胀等。

建议出现上述前兆时,去医院进行子宫颈细胞涂片(或称C片)的检查,大量防癌普查资料表明,90%-95%的早期子宫颈癌都能经一次宫颈细胞涂片检查得以发现。因而简单了解子宫癌的前兆十分重要。

引起子宫癌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

1、婚姻因素,绝大多数子宫癌患者为已婚妇女。首次性生活过早及性伴侣过多均与子宫癌关系密切。性伙伴越多,其子宫癌发生的相对危险性越高,在娼妓中其发病率为正常人的4倍。因此,性生活及婚姻可能是常见的引起子宫癌的原因。

2、生育因素,初产年龄早,子宫癌发病率高,也是比较常见的引起子宫癌的原因。

3、病原体因素,多种病原体与宫颈癌关系密切,尤其是人乳头状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II型(HSVII)。这些都可能是引起子宫癌的原因。

4、其他因素,一些研究认为阴茎包皮垢、阴道滴虫感染、梅毒、淋病均与引起子宫癌的原因有关。

引发子宫癌的原因有哪些

1、生育因素

子宫癌的原因有初产年龄早,子宫颈癌发病率高。

2、病原体因素

多种病原体与宫颈癌关系密切,尤其是人乳头状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ii型(hsvii),这就是子宫癌的原因。

3、婚姻因素

绝大多数子宫颈癌患者为已婚妇女。子宫癌的原因还有首次性生活过早及性伴侣过多均与子宫颈癌关系密切。性伙伴越多,其子宫颈癌发生的相对危险性越高,在娼妓中其发病率为正常人的4倍。因此,性生活及婚姻与子宫颈癌关系密切。

4、其他因素

一些研究认为阴茎包皮垢、阴道滴虫感染、梅毒、淋病均与子宫癌的原因有关。

外阴癌发病原因

1.由于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现在的人体质酸化,造成酸性体质,破坏到人的末梢神经,人体质免疫力下降,被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该病毒感染可造成外阴癌及其癌前期病变;

2.酸性体质造成慢性外阴营养障碍性疾病,外阴硬萎久治不愈,外阴溃疡不易愈合;

3.部分妇女外阴卫生不良,长期慢性炎症的刺激导致细胞癌变;

4.体质酸化,造成女性过早绝经,内分泌失调,外阴癌的发病率要偏高;总之,体液酸化造成了很多妇科方面的疾病,为癌细胞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生存环境。

5.过早绝经,据统计外阴癌患者比一般妇女绝经早3~5年。

6.外阴白色病损

包括硬化性苔藓、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和其他皮肤病。

7.性病

尖锐湿疣或梅毒等疾病。

导致子宫癌的原因有哪些

由于当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女性无暇顾忌自身的身体健康,从而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妇科疾病,如阴道炎、盆腔炎、宫颈糜烂以及子宫癌等。其中子宫癌是严重威胁女性一大疾病的一种,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子宫癌的发病原因。

1、生育因素

初产年龄早,子宫颈癌发病率高。

2、病原体因素

多种病原体与宫颈癌关系密切,尤其是人乳头状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II型HSVII。

3、婚姻因素

婚姻因素绝大多数子宫颈癌患者为已婚妇女。首次性生活过早及性伴侣过多均与子宫颈癌关系密切。性伙伴越多,其子宫颈癌发生的相对危险性越高,在娼妓中其发病率为正常人的4倍。因此,性生活及婚姻与子宫颈癌关系密切。

4、其他因素

一些研究认为阴茎包皮垢、阴道滴虫感染、梅毒、淋病均与子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只有深入了解了子宫癌的发病原因,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加以治疗。通过以上对导致子宫癌原因的了解,女性朋友应该知道了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如注意性生活的和谐和卫生等。

相关推荐

子宫癌早期临床有哪些症状

1、子宫癌早期出血 出血可以说是最典型的子宫癌早期症状,占子宫癌患者的81.4%。注意阴道的出血症状,可以在早期发现子宫癌。 一般来说阴道出血的情况都属接触出血,比如经常在性生活、排泄、重体力劳动或是妇科检查后发生出血。而通常这些女性的月经也不正常。 另一出血可见于白带,女性白带长期混血要及时检查,这也可能是子宫癌的早期症状。 根据出血的严重程度,通常可以判断病情的发展。子宫癌发病初期出血较少,并可自行止血;病情严重之后,会有大量出血,长期慢性或急性的出血还可导致贫血。绝经妇女如果出现阴道出血的症状,一定

肝癌发病原因有哪些

虽然我们现在追求更好的生活,但是我们在追求更好的生活的同时也更加重视自身的健康,然而肝癌就成了我们健康的杀手,给很多家庭都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看一看肝癌发病原因有哪些。 1.饮酒 长期大量饮酒,可以引起肝脏营养障碍,形成肝硬化。如果在此基础上再饮酒,则可促使肝硬化向肝癌转化。 2.饮用地表水 饮用污池塘水、宅沟水、灌溉区水的人肝癌发病率远远高于饮用井水或水库水者,水质越好,肝癌的发病率越低。 3.肝炎后肝硬化 肝炎后肝硬化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早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资料表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在

吃甜食会得子宫癌

据英国《每日邮报》8月22日报道,《癌症流行病学、生物标记和预防》杂志刊登瑞典一项大规模研究发现,女性经常吃甜饼干、蛋糕或甜面包等食物会明显增加罹患子宫癌的危险。每周吃3次以上饼干类的甜食,会导致子宫癌危险增加42%。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科学家完成的这项新研究,调查了6000多名参试者的饮食习惯。研究开始时,参试者接受了问卷调查,内容涉及饮食、生活习惯、体重和总体健康状况等。10年后,依旧幸存的参试者再次接受相同内容的问卷调查。所有女性参试者都被问及热饮料中加糖的频率,以及摄入甜食的不同种类等问题。 1

女性朋友如何预防妇科癌症

直到现在,医学界还未可以确定是什么原因引致子宫癌。但研究发现,子宫癌往往是因为以下几种因素交叉发病所致:子宫颈糜烂、性行为频繁、性生活紊乱、对性清洁不重视、忽略经期卫生、性伴侣包皮过长、性病等等,当然,还有病毒因素存在。 合并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未曾生育者以及长期不排卵者皆是高危险族群,与有无性经验,并无关联。一般做子宫颈抹片检查,子宫内膜癌患者只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会有不正常的抹片异常。 年轻女性为何会患子宫癌 子宫癌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其中子宫内膜癌在中老年女性中的发病率更高,但近几年,年轻女性宫颈癌

子宫癌术后吃什么有利于康复

1、子宫癌术后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具有十几种增强免疫的作用,包括对抗体的产生、促进免疫细胞的成熟速度等。另外,维生素C也与子宫癌发病率有关,有关资料调查表明,维生素C摄入量增加时,子宫癌危险降低。含维生素C多的蔬菜是:菜花、白萝卜、土豆、小白菜、油菜等绿色蔬菜。 2、子宫癌术后补充B-胡萝卜素。B-胡萝卜素在体内会转化为维生素A,有助于保护免疫系统免受自由基分子的攻击,并具有明显的免疫增强作用。据科学家观察,子宫癌患者血中B- 胡萝卜素低于对照组,B-胡萝卜素摄入量低为子宫癌危险因素。 3、子宫癌术后多

子宫癌手术后如何饮食有利于康复

1、子宫癌手术后补充B-胡萝卜素 B-胡萝卜素在体内会转化为维生素A,有助于保护免疫系统免受自由基分子的攻击,并具有明显的免疫增强作用。据科学家观察,子宫癌患者血中B- 胡萝卜素低于对照组,B-胡萝卜素摄入量低为子宫癌危险因素。含维生素A多的动物性食物是:动物的肝脏和鸡蛋等。含B-胡萝卜素丰富的植物性食物是:菠菜、油菜、苋菜、莴苣叶和南瓜等。 2、子宫癌手术后多吃黄豆与其制品 子宫癌可补足植物性雌激素,植物性雌激素内含的异黄酮素、木质素都被科学家认为有抗氧化的作用。植物性雌激素可抑制子宫腺癌与鳞状表皮细胞

爱吃甜食容易患上子宫癌

《癌症流行病学、生物标记和预防》杂志刊登瑞典一项大规模研究发现,女性经常吃甜饼干、蛋糕或甜面包等食物会明显增加罹患子宫癌的危险。每周吃3次以上饼干类的甜食,会导致子宫癌危险增加42%。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科学家完成的这项新研究,调查了6000多名参试者的饮食习惯。研究开始时,参试者接受了问卷调查,内容涉及饮食、生活习惯、体重和总体健康状况等。10年后,依旧幸存的参试者再次接受相同内容的问卷调查。所有女性参试者都被问及热饮料中加糖的频率,以及摄入甜食的不同种类等问题。 18年后,研究人员总共发现了729例

子宫癌发病的前兆有哪些

子宫癌的前兆一:无原因的白带异常,子宫癌的前兆混有血性并伴有恶腥的味道。 子宫癌的前兆二:无原因的白带增多,子宫癌的前兆可能无原因的白带增多。 子宫癌的前兆三:无原因的阴道不规则出血,多见于性接触后出血,子宫癌的前兆会有下腹用力后出血,绝经后出血等现象出现。 子宫癌的前兆四:子宫颈癌病发后,患者可能发生小便刺激症现象,如尿频、尿急及大便带血,也可能造成盆腔和下肢疼痛,下肢肿胀等。 建议出现上述前兆时,去医院进行子宫颈细胞涂片(或称C片)的检查,大量防癌普查资料表明,90%-95%的早期子宫颈癌都能经一次宫

子宫癌是怎么引起的

近几年,子宫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越发接近乳腺癌,引起了女性的恐慌。那么子宫癌是怎么引起的,女人为什么会得子宫癌呢?下面养生之道为您介绍子宫癌是怎么引起的,看看吧。 子宫颈癌是指发生在子宫阴道部及宫颈管的恶性肿瘤,子宫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子宫癌则属于常见多发的妇科肿瘤,排行榜首。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浸润癌为45~55岁,近年来其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所以预防子宫癌是女性养生的一个重点。 对于宫癌的转移,可向邻近组织和器官直接蔓延,向下至阴道穹窿及阴道壁,向上可侵犯子宫体,向两侧可侵

切掉子宫还会得子宫癌

切掉子宫还会得子宫癌吗 1、切掉子宫还会得子宫癌吗 切掉子宫不会得子宫癌。 2、为什么会得子宫癌之遗传因素(10%): 毫无疑问,任何癌症都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子宫内膜癌当然也不能例外。据临床统计,约有20%的内膜癌患者有家族史,且其家族史比宫颈癌高2倍。 3、为什么会得子宫癌之病理因素(20%): 若有长期子宫颈的损伤、破皮、糜烂、发炎,都可能转变为早期的子宫颈癌细胞。子宫癌发病原因抽烟会增加罹患子宫颈癌的机会。 4、为什么会得子宫癌之环境因素(25%): 研究发现,没有性生活的女性,通常几乎不会产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