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营养不良需要做的化验检查

营养不良需要做的化验检查

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可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低下、消瘦、皮肤苍白干燥、肌肉发育不良等,还可伴有营养性贫血、营养不良性水肿、多种维生素缺乏或微量元素缺乏等临床表现。

(1)外周血红细胞(RBC)检查: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Hb)值可稍降低。

(2)血蛋白及非必需氨基酸测定:血清总蛋白、白蛋白(A)值均降低,非必需氨基酸比率增高。

(3)血浆酶测定:淀粉酶(AMY)、脂肪酶(CPS)、胆碱酯酶活性均降低。

(4)血糖(GLU)及胆固醇(TC)测定:血糖可偏低,胆固醇含量降低。

(5)免疫球蛋白(Ig)测定:免疫球蛋白降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营养吸收不良做哪些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

在诊断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时必须重视病史和体检。详细询问发病的症状和时间、大便的性状、喂养史、腹泻与进食的关系、体重增长情况、生长发育各项指标等,其中大便性状对于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的病因诊断有些帮助。体检应注意有无舌炎、口角炎、体重、营养状况、皮肤病变、淋巴结有无肿大、有无低血压等。然后再根据常规化验、小肠X线、肠镜、活组织检查及特殊试验作出诊断。

1.粪脂定性检查 其方法为在第一张玻片上先加两滴水和两滴75%乙醇,再加两滴苏丹Ⅲ。然后在镜下观察,若出现澄色中性脂肪小球,即为甘油三酯,提示胰腺功能不全。在第二张玻片上加数滴36%乙醇,再加数滴苏丹Ⅲ,然后将玻片加热至煮沸。若在显微镜下出现澄色小球或针状结晶,即为脂肪酸,提示小肠疾病。

2.血清胡萝卜素测定 正常值为>0.06 mg/dl,小肠吸收不良时明显降低,胰原性消化不良者可正常或轻度降低。

3.尿液D-木糖试验 可鉴别由小肠疾患和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引起的吸收不良。木糖口服后经空肠吸收,在体内不被代谢而由肾脏排出。患者口服木糖5g后测定5h尿液中排出量,若<1.0g为肯定异常,提示小肠吸收不良,但肾功能不全和胃排空延缓者可有异常。

4.维生素B12吸收试验 维生素B12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回肠末端,吸收过程需要内因子和胰蛋白酶参与。该试验是口服用57Co和58co标记的维生素B12胶囊各1粒,前者所标记的是已与内因子结合的维生素B12,后者所标记的是无内因子的维生素B12。同时肌注无标记的维生素B12 1mg使肝内库存饱和。正常人24h尿中排出放射性维生素B12量为摄入量的8%以上。若排出量小于8%,提示回肠远端病变、恶性贫血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为鉴别恶性贫血,可在重复上述试验的同时口服内因子50mg,此时恶性贫血者24h尿内排出放射性B12可恢复正常。为鉴别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可予口服甲硝唑1周,然后再做上述实验,24h尿内排出放射性B12就可恢复正常。

5.14C-甘氨胆酸呼气试验 正常入口服14C-甘氨胆酸后,绝大部分在回肠末端吸收,经肠肝循环再排入胆道,仅有很少部分排入结肠,其中一部分从粪便排除,另一部分被结肠菌群代谢,产生14CO2,通过肺呼出。在回肠末端病变或切除术后,胆盐肠肝循环受损,较大量的甘氨胆酸小被吸收而到达结肠,呼气中14CO2和粪中14C均增加。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者,14C-甘氨胆酸在小肠内被细菌分解,呼气中14CO2和粪中14C也会增加,可达正常值的10倍。本方法敏感性好,但特异性不强,不易鉴别回肠末端病变抑或是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6.呼氢气试验 正常人对绝大多数可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在到达结肠前可完全吸收,肠道细菌发酵代谢未被吸收的碳水化合物是人体呼气中氢气的唯一来源。利用这一原理测定呼气氢值,可检测小肠对糖类的吸收不良。方法是禁食12h后,晨起空腹测基础呼气氢值,然后摄实验糖,每隔一定时间采集呼气,用气象色谱仪测定氢含量。一般在摄入试验糖后3~6h内呼氢比基础氢升高20ppm以上,说明存在该糖吸收不良。多用来检测乳糖酶缺乏,也可用于少见的蔗糖吸收不良或葡萄糖和半乳糖转运缺陷。本方法简便、无创、敏感和准确,但易受多种肠内外因素影响,如肠道手术史、慢性肺功能不全、抗生素的使用、灌肠、吸烟、运动、睡眠状态等均可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

7.乳糖耐量实验 正常人摄入乳糖后被小肠黏膜刷状缘的乳糖酶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而吸收,先天性或各种肠道病引起的后天性获得性小肠黏膜刷状缘乳糖酶缺乏可使牛奶中特有的乳糖不能在小肠中充分水解和吸收,造成乳糖吸收不良,严重者出现嗳气、肠鸣、腹痛、腹泻等乳糖不耐受症状。实验方法为晨起空腹抽血测血糖,然后口服乳糖50g,每半小时抽血测血糖,共2h。正常入口服乳糖后,较空腹血糖增加超过1.1mmol/L,乳糖酶缺乏者血糖曲线低平,并可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该试验特异性不强,现多被乳糖氢呼气试验取代。

8.蛋白质吸收试验 脂肪泻患者可伴有氮吸收功能障碍,但不如脂肪吸收障碍明显。临床所见大量蛋白质在粪便中丢失,常见于胰蛋白分解酶分泌障碍或蛋白丢失性肠病。蛋白质吸收实验即氮平衡试验,操作方法复杂,故很少用该试验来诊断吸收不良。氮平衡试验的原理为受试者连续进食每日含60~100g蛋白质的试验餐后,留取72h全部粪便,测定粪便含氮量,计算出24h粪便中氮排泄量和氮吸收率。正常人粪便中排出的氮量为摄入量的5%~10%,排出量超过2.0g,吸收率低于摄入量的90%,即为不正常。

9.小肠液细菌培养 正常人近段小肠中的细菌数少于10^5个/ml,一般不超过10^3个。小肠中的细菌主要是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少有大肠杆菌或杆菌类。结肠内的细菌数量显著增加,每毫升粪便中需氧菌超过10^7个,厌氧菌超过10^10个,优势菌为厌氧菌和大肠杆菌。当小肠内菌群变为结肠样菌群,细菌数超过每毫升10^3个,尤当检出厌氧菌时,应疑及细菌过度繁殖。一旦细菌数超过10^5个/ml,则可以肯定诊断。

10.小肠黏膜活检 对判断吸收不良是否由小肠本身疾患所引起有重要价值。过去多采用非直视下吸取活检技术,现可经纤维小肠镜用活检钳取得。小肠黏膜活检异常的疾病有非热带性口炎性腹泻、Whipple病、小肠淋巴瘤、小肠淋巴管扩张症、Crohn病、淀粉样变、嗜酸细胞性小肠炎、热带口炎性腹泻、放射性小肠炎、细菌过度生长综合征等多种疾病,各有其相应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11.胃肠X线检查 除腹部平片可能见胰腺钙化外,胃肠X线检查对诊断吸收不良意义不大。小肠吸收不良的X线征常见有钡剂聚集、分节或雪片样改变,黏膜皱襞增粗,部分肠腔扩张等,缺乏特异性。但全胃肠道造影有利于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如肠结核、Crohn病、小肠淋巴瘤、假性肠梗阻、肠瘘等。

选择吸收不良性疾病的检查方法应遵循序贯法。粪脂定性检查和血清胡萝卜素测定是首选的筛选试验,一旦确定有脂肪泻,应做尿D-木糖试验,以鉴别胰腺疾病抑或小肠疾患,如尿D-木糖试验异常,应做14C-甘氨胆酸呼气试验、乳糖氢呼气试验,以鉴定有无细菌过度生长,如呼气试验正常,可行小肠X线造影。小肠细菌培养和小肠黏膜活检,以明确病变性质。

(二)主要吸收不良性疾病

1.胰原性吸收不良 多见于各种严重的胰腺疾病,由胰酶分泌不足引起。粪镜检可见脂肪滴、脂肪酸结晶、未消化的肌肉纤维和菜叶。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查多数异常,25%患者有糖尿病,60%糖耐量试验异常.40%~50%发现胰腺钙化。胰腺B超、CT、逆行胰胆管造影可发现胰腺形态学变化。

2.胃泌素瘤 由于大量胃酸持续进入十二指肠,使小肠上段呈酸性环境,导致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失去活性,不能对食物有效地消化,1/3患者出现腹泻,有时酷似胰腺功能不足引起的吸收不良,但均有多部位多发性消化性溃疡,对一般抗溃疡药物效果差,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较多见。

3.胆原性吸收不良 常见于回肠功能不全,如广泛性回肠炎症、回肠切除术、回肠旁路手术,致胆酸和维生素B12吸收障碍,胆盐肠肝循环减少,多量的胆盐和脂肪酸进入结肠,刺激结肠分泌,产生脂肪泻。维生素B12吸收试验多有异常。此外,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也可引致胆源性吸收不良,肠内过量的细菌可分解结合胆酸,引起脂肪吸收不良。细菌分泌蛋白酶使胰酶失活,细菌刺激肠黏膜分泌水和电解质,均可引起水泻和脂肪泻。14C-甘氨胆酸呼气试验、呼氢气试验、蛋白质吸收试验可出现异常。小肠液细菌培养有肯定价值。

4.双糖酶缺乏 指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小肠黏膜刷状缘双糖酶缺乏。原发性者指先天性刷状缘乳糖酶单一缺乏,在婴儿哺乳期无乳糖酶缺乏,断奶后随年龄增长直到成年后,刷状缘乳糖酶活性逐渐减少,肠腔内乳糖聚集,肠道渗透压增高,引起渗透性腹泻。服用奶制品后出现症状。最简便的检测方法是乳糖呼氢气试验。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常为多种酶缺乏,多继发于肠道淋巴瘤、Crohn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等疾病引起的小肠刷状缘受损。

5.胃术后吸收不良(BillrothⅡ吻合术后) 胃大部切除术后尤其是BillrothⅡ式术者,常出现轻度脂肪泻。其原因有多种:①胃大部切除术后,丧失了胃的食物受纳功能,引起胃排空过快,缩短了食糜在胃肠道通过的时间。②BillrothⅡ式十二指肠被旷置,胃内容物直接进入空肠,十二指肠内无胃酸刺激释放促胰液素和胆囊收缩素导致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③分泌不足的胰液及胆盐不能与食物充分混合。④可能存在输入攀淤积,使细菌过度生长,细菌能水解结合胆盐为游离胆盐,使肠腔内结合胆盐减少而影响长链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导致腹泻。⑤胃大部切除术后导致的营养不良,可引起小肠绒毛萎缩,进一步加剧吸收不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脂肪泻或水泻)、营养不良、体重减轻、贫血,严重者可有维生素B12缺乏、低钙、低蛋白血症和营养不良性水肿、舌炎、神经炎等。

6.乳糜泻 是对麦胶不耐受所致的一种吸收不良性疾病,又称成人乳糜泻、非热带性脂肪泻或麦胶引起的肠病。少见,有家族性,病因不甚明了,有“毒素”和免疫两种学说。病理变化为小肠黏膜层结构破坏、萎缩,黏膜酶类如双糖酶、肽酶、碱性磷酸酶和脂酶均减少,吸收细胞数下降,消化吸收功能受损。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小肠的长度。典型者表现为腹泻、腹胀、体重减轻、疲劳及吸收不良所致的继发表现,包括肠道外器官的表现。病人每天损失大量脂肪、糖、蛋白质、维生素、电解质和水分,引致吸收不良。诊断依据粪脂测定、D-木糖试验、胃肠X线造影及病史,小肠黏膜活检是诊断本病的基本方法,但无特异性,故小肠黏膜改变加上无麦胶饮食病情可缓解才可确定诊断。新近开展的抗麦胶蛋白lgA抗体测定对诊断有较高价值。

7.热带性脂肪泻 常见于某些热带地区,当地居民、外来旅客或移民中均可发生,多呈流行性,病因不清,可能与感染有关。研究提示是一种或几种能产生毒素的大肠类菌的小肠污染所致。临床症状主要是腹泻、食欲不振、腹胀、肠鸣、排气多、口炎、舌炎、巨细胞性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实验室检查有巨细胞性贫血、血浆蛋白低下、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低下。粪脂测定和D-木糖试验不正常,乳糖呼氧气试验阳性。

8.Whipple病 是一种罕见的多系统疾病,现多认为由Tropheryma Whipplii杆菌感染引起。由于细菌及巨噬细胞的广泛浸润而出现临床症状。因此,临床表现多变,多系统:①腹痛、腹胀、腹泻,尤其是脂肪泻;②非变形性关节炎;③发热,淋巴结肿大;④蛋白质大量丢失引起的腹水及周围水肿;⑤心肌或瓣膜受累者可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⑥少数有眼部疾病如葡萄膜炎、玻璃体炎、角膜炎、视网膜炎和视网膜出血;⑦约10%病人中枢神经受累,表现为痴呆、嗜睡、昏迷、癫痫发作等;⑧体重下降几乎见于所有病人,严重者可有恶病质。用于判断吸收不良的多种实验室检查方法均可能出现异常,但Whipple病的诊断主要是由受累组织的组织学评价来确定的,诊断由内镜下十二指肠的活检来确定,表现为肠黏膜和淋巴结内大量巨噬细胞浸润。这些巨噬细胞内充满类似革兰氏阳性杆菌的棒形杆菌,用PAS染色呈阳性。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外周血巨噬细胞及腹腔渗出液中可检测到T.Whippelii的RNA序列。黏膜活检的另一种表现是绒毛变钝和淋巴管扩张。因此,对有腹泻、体重减轻、关节炎、淋巴结肿大及发热者应考虑本病。因该病预后差,如不经治疗可致死。

9.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原发性淋巴管扩张症主要是由于淋巴管发育不良,导致淋巴回流受阻,淋巴管内压力升高,肠内淋巴管扩张,使淋巴管破裂,淋巴液流入肠腔。某些继发性淋巴管扩张症是由严重原发疾病如Whipple病所引起的。但临床特征均为腹泻,轻度脂肪泻以及由蛋白丢失引起的水肿(蛋白丢失性肠病),可认为蛋白丢失性肠病是肠淋巴管扩张症的标志,但其他一些疾病也可引起肠性蛋白丢失,如胃癌、溃疡性结肠炎可引起炎症或充血的黏膜渗出,非热带性口炎性腹泻可因肠黏膜细胞异常而丢失蛋白,缩窄性心包炎和淋巴瘤也可致淋巴管内压升高使蛋白排入肠道,应引起注意。近年来,利用a1-抗胰蛋白酶与白蛋白分子量大小相似的原理,通过免疫扩散的方法注射人患者静脉,再由粪便中检测,是一种简单可靠的诊断蛋白丢失性肠病的方法。

10.吸收不良病变部位的检测

(1)小肠吸收功能不良:①右旋木糖吸收试验:主要测定空肠段吸收功能。②维生素B12吸收试验:主要用以检查回肠的吸收功能。③肠渗透试验:通过测定口服受试物质后尿液中回收量及相应比值为确定肠粘膜渗透性大小,从而估计肠粘膜形态的完整性。④小肠X线检查:正常情况下细钡粒因肠表面所获静电和悬浮剂的结合而保持悬浮状态,因此小肠粘膜呈连续钡柱并有羽毛样。在吸收不良时,小肠内液体和粘液过多,使得钡粒呈团块状或絮结,因此X线上表现为小肠扩张,钡剂中断,羽毛样粘膜消失,出现“印模现象”(moulage phenomenon)。小肠X线检查的目的是发现消化吸收不良,同时可迸一步排除或确诊小肠器质性疾病。⑤小肠镜及小肠粘膜活检:可发现肠道组织的病变。小肠镜可直接看到小肠粘膜的病变,并可取活检;经口空肠粘膜活检不能在直视下取活检,对于非弥漫性病变的诊断则有一定的局限性。⑥小肠细菌过度增生:因导致胆酸脱结合而继发脂肪吸收不良,近年来检查方法开展较多,如呼气氢试验、14CO2呼吸试验、小肠液细菌培养菌落计数、小肠液游离胆汁酸测定、小肠液内挥发性脂肪酸测定等。

(2)胰腺功能不良:Lundh试验是口服试验餐后测定十二指肠液内胰蛋白酶含量。胰泌素试验是测定十二指肠液中HCO3和胰酶含量在静脉注射胰泌素后的变化。胰腺疾病时粪脂排出量往往比病变局限于小肠时高得多,而木糖吸收试验正常,维生素B12吸收试验偏低,但不像小肠功能缺陷那样低,X线可见十二指肠降部异常,但肠粘膜活检结果均正常。

(3)胆酸浓度不足引起的吸收障碍:肝内外胆道阻塞、回肠切除术后、空肠细菌过度繁殖均可使肠内胆酸浓度不足而继发脂肪吸收障碍。此时,除有粪脂排出增多外,尚可有维生素B12吸收低下(<2%),木糖吸收试验异常或偏低,还常伴有小肠细菌过度增生,如由后者所致的吸收异常,在应用适当抗生素后,上述实验室指标可恢复正常。

发烧40度已经3天没睡觉了怎么办啊

发烧四十度,这不是一般的发烧了。可能是中枢性发烧,或者是败血症引起的发烧了。或者是其他因素引起的。
意见建议:需要及时的用退烧药,可以口服安乃近退烧,效果很好。需要及时的做化验检查,针对发烧的病因治疗。

关节积液需要常规做穿刺检查吗

关节穿刺检查通常是将针头穿刺进入关节腔抽取关节液做化验检查。关节液抽取检查是为了明确病因,如果关节积液的原发病诊断不清楚时,可以考虑抽关节液做常规检查和生化检查,怀疑感染时甚至可以做细菌培养,再看看细菌对哪种抗生素敏感,可以指导医生精确用药。

轻微脑震荡需要做化验检查

1.颅骨X线检查,无骨折发现。

2.颅脑CT扫描,颅骨及颅内无明显异常改变。

3.脑电图检查,伤后数月脑电图多属正常。

4.脑血流检查,伤后早期可有脑血流量减少。

颅骨平片未见骨折,腰穿测压在正常范围脑脊液没有红细胞,脑电图仅见低至高波幅快波偶而有弥散性波和波1~2天内恢复或少数病人有散在慢波于1~2周内恢复正常,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有Ⅰ~Ⅳ波波间期延长Ⅴ波潜伏期延长或有波幅降低或波形消失。

CT检查平扫及增强扫描均应为阴性但临床上发生骨少数病人首次CT扫描阴性而于连续动态观察中出现迟发性颅内继发病变应予注意此外有学者报告用放射性核素123I-IMP和99mTc-HM-PAO施行单光子发射CT扫描SPECT检查青少年脑震荡病人发现70%有小脑和枕叶血流降低。

宝宝营养不良的症状

营养不良患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皮肤毛发无光泽,黏膜苍白,体重不增加甚至减少。临床上还将营养不良病人分为消瘦型和水肿型。

1、消瘦型:皮肤松弛,皮下脂肪减少,变薄无弹性,头发枯黄,大便频而量少有粘液。患儿的智能及动作均有不同程度迟缓,体温低于正常,脉搏慢,血压偏低。

2、水肿型:轻者仅有皮下水肿,重者可有生殖器、上肢、腹部及颜部凹陷性水肿(压之有凹陷),少数患儿可有胸腹腔积水,少数人还可出现皮肤紫瘢。本型患儿以体重突然增加为水肿的可靠标志。

3、由于长期营养不良,患儿还可以出现各种并发症,如佝偻病、各种感染、腹泻、中耳炎、肾盂肾炎等等。化验检查可发现患儿有贫血征象。

婴儿营养不良的症状

婴儿营养不良,指的就是“发育缓慢体重降,营养不良肌肉萎”的情况。

婴幼儿营养不良是指摄食不足或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以致能量缺乏,不能维持正常代谢,迫使肌体消耗,出现体重减轻或不增,生长发育停滞,肌肉萎缩的病症。

患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皮肤毛发无光泽,角膜苍白,体重不增加甚至减少。由于长期营养不良,患儿还可以出现各种并发症,如佝偻病、各种感染、腹泻、中耳炎、肾盂肾炎等等。化验检查可发现患儿有贫血征象。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血生化检查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增高是重要而敏感的指标,以假性肥大型升高最明显,肢带型次之,面肩肱型轻度升高或正常,在假性肥大型的早期CPK增高最为显著,晚期活性下降,此外,血清肌红蛋白,丙酮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也是较敏感的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也常升高,多种酶指标的联合测定更有利于相互参照。

2、尿肌酸测定

24小时尿液肌酸排出量增高。

二、其他检查

1、肌电图

松弛时可出现自发电位,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的平均时限缩短,平均波。

2、骨骼肌

CT或MRI检查通过多部位骨骼肌的CT或MRI影像检查可了解骨骼肌损害的分布范围和严重程度,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提供肌肉活检的优选部位。

3、肌活检

(1)形态学光镜和电镜下显示骨骼肌的病理改变见前所述。

(2)骨骼肌基因产物——蛋白的测定以相应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骨骼肌中相应蛋白质的分布以及其质和量的变化,如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的骨骼肌膜dystrophin几乎缺如。

4、心功能检查

90%DMD患者伴有心脏损害,一般心电图检查多可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异常R波,V1导联S波变浅,深的Q波,P-R间期缩短以及束支传导阻滞等异常,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在心功能检查方面常有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和心脏传导障碍等异常表现,而在其他类型心脏受累均较少见。

5、基因检测

采取病人外周血,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致病基因进行直接检测或间接进行连锁分析,从DNA水平上进行诊断,如在Duchenne肌营养不良中检测外显子的缺失或其他类型的基因缺陷。

(1)DMD/BMD基因检测在DMD基因缺陷中,有65%为缺失突变,5%为重复突变,其余为点突变及其他突变形式,目前,可针对其不同的突变形式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诊断:对于基因缺失和重复者,可联合应用多对引物进行多重PCR扩增。对于非缺失型,多采用PCR-STR连锁分析法。对于点突变者,可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

(2)FSHD基因检测近年来研究发现,95%以上的FSHD病例与4q35区的3.3kb重复单位缺失,导致该区的一个EcoRI片段缩短有关,此片段可通过P13E-11探针经Southern杂交的方法进行检测,正常人此片段为35~300kb,患者由于上述缺失而小于35kb,因此,直接检测该片段大小可对本病进行基因诊断。

肌营养不良生化检查

肌营养不良生化检查

1、 血清酶测定。

2、尿检查:尿肌酸排出增多,肌酐减少。

3、肌电图:具有肌原性损害肌电图特征。

4、肌活检:可见肌纤维不同程度增大、变性坏死以及结缔组织增生和脂肪浸润。

5、心电图: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常伴心肌损害等而有相应异常表现。

6、CT和MRI检查: CT检查可发现病变肌肉呈密度减低影。MRI检查可见受累肌肉不同程度的“蚕蚀现象”。

维生素C竟会影响尿检结果

在日常生活中,维生素C(以下简称维C)应用很广。除了在生病时大剂量使用、可以发挥治疗作用外,许多人还常年口服维C,以提供营养素的额外补充。但是您知道吗,维C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小麻烦――服用后会影响一些检查化验的结果。

维C,是一种抗氧化剂,类似于化学反应中的“还原剂”。所以,任何化验检查,只要其中有“氧化―还原反应”过程的,维C都有可能参与其中,进而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其中最常见的是对尿液分析的影响――大量摄入维C,可使尿隐血、尿糖、尿酮体以及亚硝酸盐等化验项目出现假阴性的结果(本来是有问题,但没能检查出来),进而可能造成医生对疾病的错误判断。

为明确化验结果是否受到了维C的影响,近些年,在尿常规的报告单中,经常会标明尿液中维C的含量,这个数值会帮助医生判断其他项目的结果是否准确。统计资料显示,当尿液中维C浓度大于1000毫克/升时,就会使本来有问题的尿糖结果显示为“正常”。所以,如果维C的检测结果呈“阳性”时,有些项目就需要慎重对待了。

此外,检验人员从技术方面也作了一些改进,例如尿试纸条采用特别的尼龙层,能抑制一定浓度的维C对化验结果的干扰;将尿液煮沸几分钟,破坏维C后再进行化验检查等。需要病人们注意的是,在静脉输液或口服维C后,不要马上留取尿液的标本,而应该在用药3~4小时后再留尿做化验。当然,留取清晨第一次尿的标本是最好的。

淋巴肿瘤的检查方法有什么

1、断层扫描检查:用像X光一样的一种大型机器,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拍摄,可让医生看到淋巴癌的具体位置。

2、细胞切片检查:操作方法是用针筒或开刀取出细胞组织进行化验。

3、骨髓检查:用针筒在髋骨骨盆附近取出骨髓样品进行化验。

4、血液检验:用针筒从手臂抽血,医生借着显微镜观察红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的情况。

5、脊椎穿刺切片检查:只有特殊的病例才会使用这种方法,使用细针从脊椎取出脊椎液做化验检查。

6、核磁共振成像:这种检查方法是利用磁性及无线电波显示淋巴癌有否转移到神经系统或其它器官。

7、PET检查:可查出某些淋巴结是否有癌细胞。

8、MUGA检查:检查心肌活动以及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9、X光检查:利用放射线检查身体器官有否癌症。

相关推荐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的治疗原则

首先通过病史、体格和化验检查,根据详细的资料和化验结果,综合分析,判断引起儿童矮小的原因,最后确定治疗原则。原因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 1、营养不足:应合理营养、全面均衡饮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食欲等。 2、全身疾病引起的矮小: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3、家族性矮小和体质性生长发育迟缓:通过各种调养,充分发挥生长潜力,可酌情使用生长激素。 4、精神因素引起:改善生活环境,使儿童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顾。 5、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根据情况进行特殊治疗。 6、甲低、垂体性侏儒、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

肌营养不良的各项检查

一) 血清酶测定: 1、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cpk增高是诊断本病重要而敏感的指标,可在出生后或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已有增高,当病程迁延时活力逐渐下降。亦可用于检查基因携带者,阳性率为60-80%。 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cpk含量增高,在活动性肌病中,尤其是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病人中,可显著升高达1000至数千单位。 2、血清肌红蛋白(mb):在本病早期及基因携带者中也多显著增高。 3、血清丙酮酸酶(pk):也很敏感, 20岁以下正常男女血清pk值为119.00,20岁以上男性为84.30,女性为77.50

营养不良应该哪些检查

1.血清蛋白 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是最重要的改变,但其半衰期较长(19~21天)故不够灵敏。视黄醇结合蛋白(半衰期10小时)、前白蛋白(半衰期1.9天),甲状腺结合前白蛋白(半衰期2天)和转铁蛋白(半衰期3天)等代谢周期较短的血浆蛋白质具有早期诊断价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不仅反应灵敏且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小,是诊断蛋白质营养不良的较好指标。 2.氨基酸检查 血清氨基酸牛磺酸和必需氨基酸浓度降低而非必需氨基酸变化不大 3.其他酶检查 其他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胆碱酯酶、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活力均下降,经

宫颈疾病常见的四种检查方法挨个数

一、医生诊断。主要包括医生指诊和视诊两项,通过触摸查看子宫颈是否有炎症、出血、肿瘤等,这项检查非常重要,因为医生可以根据多年经验来检查是仪器检查不能代替的。 二、子宫镜检查。这时使用而是的内窥镜直接对子宫内部环境进行检查的方法,可以检查是否有子宫腔粘连,是否有结核病,还能对子宫内膜进行详细观察等。 三、宫颈涂片检查。这是一种常用的检查宫颈癌的方法,还能对宫颈炎症、糜烂等症状有很好的诊断效果。方法的采取子宫颈壁上细胞化验检查。 四、宫颈TCT检查。这是在宫颈涂片检查技术之后另一种检查宫颈癌的筛查方法,这种

宝宝营养不良的症状

1、消瘦型:皮肤松弛,皮下脂肪减少,变薄无弹性,头发枯黄,大便频而量少有粘液。患儿的智能及动作均有不同程度迟缓,体温低于正常,脉搏慢,血压偏低。 2、水肿型:轻者仅有皮下水肿,重者可有生殖器、上肢、腹部及颜部凹陷性水肿(压之有凹陷),少数患儿可有胸腹腔积水,少数人还可出现皮肤紫瘢。本型患儿以体重突然增加为水肿的可靠标志。 3、由于长期营养不良,患儿还可以出现各种并发症,如佝偻病、各种感染、腹泻、中耳炎、肾盂肾炎等等。化验检查可发现患儿有贫血征象。

早产儿白细胞低咋回事

一般为先天性的,就是他出生就白细胞低。白细胞是一个很大众化的话题,因为到医院看病经常会化验检查,而最常的是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中最多用途的就是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因此公众有必要对其进行初步的了解,储备相关的基础知识。 白细胞俗称白血球,是人体血液中非常重要的一类血细胞。白细胞在人体中担负许多重任,它具有吞噬异物并产生抗体的作用,机体伤病的损伤治愈能力,抗御病原体入侵的能力,对疾病的免疫抵抗力等。人身体有不适时,经常会通过白细胞数量的显著变化而表现出来 因此到医院看病很多情况下需要化验血常规,现在医院血

宝宝营养不良的表现

营养不良宝宝发育迟缓,身材矮小,皮肤毛发无光泽,黏膜苍白,体重不增加甚至减少。一般在临床上,将营养不良的患者分为消瘦型和水肿型。 消瘦型--皮肤松弛,皮下脂肪减少,变薄无弹性,头发枯黄,大便频而量少有粘液。患儿的智能及动作均有不同程度迟缓,体温低于正常,脉搏慢,血压偏低。 水肿型--轻者仅有皮下水肿,重者可有生殖器、上肢、腹部及颜部凹陷性水肿(压之有凹陷),少数患儿可有胸腹腔积水,少数人还可出现皮肤紫瘢。本型患儿以体重突然增加为水肿的可靠标志。 由于长期营养不良,患儿还可以出现各种并发症,如佝偻病、各种感

婚前体检有什么重要意义

异常结果 一、询问病史 1.了解双方是否有血缘关系,近亲不可以结婚。 2.了解双方现在和过去的病史,有无性病、麻风病、精神病、各种传染病、遗传病、重要脏器、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智力发育情况等,为进一步体检提供指导。 3.了解双方个人史,询问可能影响生育功能的工作和居住环境、烟酒嗜好等,对健康状况有指导作用。 4.女方月经史和男方遗精情况,确认是否对婚后生活造成影响。 5.双方家族史,重点询问与遗传有关的病史,确诊是否有不适宜结婚的遗传疾病。 二、体格检查 1.内科检查 问诊:重点症状询问有无阵发心悸、胸闷、

肌营养不良症应该哪些检查

一、血清酶测定: 1、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CPK增高是诊断本病重要而敏感的指标,可在出生后或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已有增高,当病程迁延时活力逐渐下降。亦可用于检查基因携带者,阳性率为60-80%。 2、血清肌红蛋白(MB):在本病早期及基因携带者中也多显著增高。 3、血清丙酮酸酶(PK):也很敏感, 20岁以下正常男女血清PK值为119.00,20岁以上男性为84.30,女性为77.50,以上三项血清酶中CRK,PK的阳性率高于Mb,三项综合检出率为70%左右。 4、其它酶:如醛缩酶(ADL),乳酸脱氢

肺结核的化验检查

一、病因 结核菌属于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的分枝杆菌属,为有致病力的耐酸菌。主要分为人、牛、鸟、鼠等型。对人有致病性者主要是人型菌,牛型菌少有感染。结核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可由菌群中先天耐药菌发展而形成,也可由于在人体中单独使用一种抗结核药而较快产生对该药的耐药性,即获得耐药菌。耐药菌可造成治疗上的困难,影响疗效。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有较密切的结核病接触史,起病可急可缓,多为低热(午后为著)、盗汗、乏力、纳差、消瘦、女性月经失调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 2.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