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裂谷热病像埃博拉病那样致命吗

裂谷热病像埃博拉病那样致命吗

裂谷热,也称立夫特谷热,是一种动物传染病,既可引起动物又可引起人类患该严重的疾病,人感染裂谷热病毒后症状一般较轻,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症状,出血和肝炎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

该病主要影响动物,可致牲畜死亡和流产。年幼的动物病死率高。绵羊、山羊、牛、水牛、骆驼等家畜均可感染该病毒,并可作为该病的传染源。

人对该病毒普遍易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组织、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或食用未煮熟的肉、奶等感染;或者通过伊蚊、库蚊、按蚊和其他很多蚊种叮咬而传播

目前,该患者病情危重,正在积极治疗中。专家认为,此次疫情传播扩散风险较小,不用太过担心。

揭底埃博拉病毒,增强预防病毒传染意识 埃博拉可怕在哪儿?

埃博拉病毒在常温下较稳定,对热有中等度抵抗力,可以在血液样本或病尸中可存活数周。有些患者在感染埃博拉病毒48小时后便不治身亡,而且他们都“死得很难看”,病毒在体内迅速扩散、大量繁殖,袭击多个器官,使之发生变形、坏死,并慢慢被分解。

因为埃博拉的超强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证实有效,埃博拉被列为生物性危害第四级病毒(艾滋病为3级,SARS为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也同时被视为是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

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严重吗

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

埃博拉病毒,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艾滋病为3级,SARS为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天。

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是自2014年2月开始爆发于西非的大规模病毒疫情,截至2014年12月02日,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埃博拉疫情报告称,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马里、美国以及已结束疫情的尼日利亚、塞内加尔与西班牙累计出现埃博拉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17290例,其中6128人死亡。 感染人数已经超过一万,死亡人数上升趋势正在减缓。数个援助机构及国际组织,包括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欧洲联盟委员会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等单位正投入人力试图减缓疫情,另有无国界医生、红十字与红新月会、善普施等人道机构。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爆发的感染及死亡人数都达到历史最高,并仍处于恶化状态中。

2014年12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宣布,西班牙的埃博拉疫情于2日宣告结束,世卫组织对该国为防控埃博拉病毒所做的努力表示赞赏。

截至2014年12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数据显示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肆虐的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等西非三国的感染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已达19031人,其中死亡人数达到7373人。

埃博拉病毒的由来 发病症状

埃博拉病毒是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面多种病毒的总称,感染的主要症状为埃博拉病毒出血热,患者会出现呕吐、恶心、腹泻、肤色产生变化,全身酸痛、体外出血、体内出血、发烧等症状。

埃博拉如何侵入人体?埃博拉侵入人体机制大揭秘 埃博拉病毒的抵抗

知道了埃博拉病毒的感染过程,就可以有效地进行治疗。埃博拉在侵入人体细胞的时候会借助组织蛋白酶B和组织蛋白酶L来破开自身的蛋白质外壳,我们就可以通过药物来抑制这两种酶的活性,自然也就避免了埃博拉病毒的侵扰了。

用广泛的酶抑制剂处理哺乳动物,可以明显降低埃博拉病毒的感染能力,如果着重抑制组织蛋白酶B,埃博拉病毒的感染能力将会接近零。

西非埃博拉病毒肆虐,国际上主要国家出台应对措施 美国应对措施

美国承诺至少排出50名医务人员参与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援助。据美联社报道,8月21日,美国一所大学的医院召开发布会,公布两名医务人员在利比亚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后,通过注射从未在人身上测试的实验性药物ZMapp后,病情得到控制,并平安出院。

埃博拉病毒病的概述

埃博拉病毒病(EVD,旧称埃博拉病毒性出血热)是由纤丝病毒科(filoviridae)的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埃博拉病毒是世界上最凶猛的疾病之一,病死率高达90%。已造成多次具有规模的暴发流行。主要通过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人的血液、体液和组织传播。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获得重症支持治疗。疫情期间,与患者或死者有密切接触的卫生工作者、家人以及其他人面临较高的感染风险。

埃博拉病毒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肌痛出血皮疹和肝肾功能损害。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又译作伊波拉病毒,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即现在的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埃博拉”病毒的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埃博拉病毒属成员的研究显示,其呈现一般纤维病毒的线形结构。

全国首例裂谷热病症状 裂谷热是什么病

裂谷热病是由裂谷热病毒引起,主要侵害家畜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动物,它也可以传染给人类。

世界上最致命病毒排行榜

人类自诞生起,就一直在与病毒做斗争。对于现代人而异,某些病毒性疾病已经有了疫苗和抗病毒药物,使我们能够保持不被感染、阻碍其大肆传播,甚至还能在感染后被治好。在这场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中,人类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比如我们已经能彻底根除了天花病毒,数十年来再无新发案例。

但埃博拉疫情现在西非毁灭性的大传播表明,我们离战胜病毒的斗争很长的路要走。在多种类型的埃博拉病毒类型中,Ebola Zaire类型具有极高的致死率(90%),使其成为最致命的埃博拉病毒家族的新成员,而其他类型的埃博拉病毒则致死率在40-50%附近。除了埃博拉,还有很多其他的病毒同样致命,甚至更加致命。除去埃博拉,其他八种病毒也是人类的致命杀手,根据病毒的致命性、已经致死的人数以及病毒在未来是否会成为新的威胁,排序如下。

No. 9 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

现在已经有了两种疫苗现在可以保护儿童免受轮状病毒感染。研究认为,轮状病毒是导致婴儿和儿童严重腹泻病的主要原因。该病毒可以迅速传播,传播途径为粪便-口的途径。

虽然在发达国家,婴幼儿很少死于轮状病毒感染,但是在发展中国家,该病毒导致的症状仍然导致很多婴幼儿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范围内,2008 年一年就有45.3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轮状病毒感染。但是,因为已经有的两种疫苗,很多国家这种病毒导致的住院和死亡率已经在快速下降了。

No. 8 登革热病毒

登革热病毒

登革热病毒通过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该病毒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的菲律宾和泰国出现,并从此在全球各地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蔓延。

高达40%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地区登革热流行区域,随着全球变暖,这种疾病很可能会传播得更远。登革热病毒每年会感染50?100万人。虽然登革热的死亡率比一些其他病毒低仅,为2.5%。如果与埃博拉病毒同时感染,该病毒可引起类似于埃博拉样的疾病,被称为登革出血热,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 20%。所以登革热病毒排在最致命病毒排行榜的靠后位置。

去年夏季在我国南方出现的登革热就导致了大量感染,虽然死亡率并不高,但是仍然存在一定危险性。目前对登革热没有合适的疫苗,但实验性疫苗已经由法国制药商赛诺菲开发,而且似乎大型临床试验已经产生了可喜的成果。

No. 7 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一个典型的流感季节,世界各地高达50万的人将死于流感。但偶尔,一个新的流感病毒出现时,疾病的传播速度更快,并经常有更高的死亡率。最致命的流感大流行,也被称为西班牙大流感,开始于1918年,当时导致了世界人口中40%的人被感染,造成大约5000万人死亡。

近年来的流感病毒开始呈现出多种类型,有时不同病毒遗传物质的重组,进而导致更具危险性的病毒。例如2009年猪流感大流行时,就导致了全球约20万人死亡。

No. 6 汉坦病毒

汉坦病毒

这种病毒引起在1993年11月才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在1993年,一个美国年轻人和他的未婚妻均出现了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在发病后的短短几天内死亡。几个月后,卫生部门从受感染的人家里的鹿鼠巢穴中分离出了汉坦病毒。根据美国疾控中心数据,在美国现在有超过600人已经染上了汉坦病毒,而 36%的人死于这种病毒引起的疾病。根

据在临床微生物学评论2010年的论文,在20世纪50年代初朝鲜战争爆发期间,就已经有人感染了汉坦病毒。3000多名士兵被感染,其中约12%死亡。该病毒在美洲本土印第安人的一支纳瓦霍人中,有关于该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记载,被认为与老鼠存在关联。

No. 5 天花病毒

电子显微镜下的天花病毒

天花病毒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有时甚至导致非常致命的疾病。有没人知道天花具体的治疗方法,唯一防治方法为接种疫苗。1980年,世界卫生大会宣布全球从此没有天花。但在此之前,人类天花作战千百年来,这种疾病在历史上的致死率高达三分之一。天花的幸存者会留下永久的疤痕,而且时常伴有失明。

世界其他地区的天花死亡率远高于欧洲人群。例如,历史学家估计90%的美洲土著人口因为欧洲探险家带来的天花而死亡。仅在20世纪,天花就杀死了3亿人。将天花病毒排在最致命病毒第五因为其曾经造成巨大的伤害,但是如今已经不足为惧了。

天花是整个人类的阴影,不仅带来死亡,还有失明。消除天花是人类打的一场漂亮的战役。

No. 4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呈绿色)感染的细胞

在现代世界中,最致命病毒当属艾滋病病毒(HIV)了。据估计,全球有3600万人因为艾滋病毒死亡,而这种疾病在80年代初才被首次确认。该病毒导致的艾滋病,也是现代人类目前最为恐惧的疾病之一。

新的研究指出,HIV还可以存在于感染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如存在于脑脊液和大脑中。HIV突破血脑屏障的能力,导致HIV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出现,而且似乎很难治疗。所以,HIV被列为最致命病毒排行第四。

强大的抗病毒药物,似乎已经使得人们多年来与HIV可以和平共处了。但该疾病仍然困扰着许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其中95%的新感染艾滋病毒案例都出现在这些地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每20名成年男性就有1个艾滋病病毒检测为阳性。

No. 3 狂犬病

狂犬病病毒

图片为电子显微镜拍摄的狂犬病病毒颗粒,显示病毒本身的颗粒结构,以及该圆形结构,称为内格里体,其中包含有病毒蛋白。狂犬病疫苗在20世纪20年代即推出,已经让狂犬病在发达国家极为罕见,但是该疾病在印度和非洲部分地区仍然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该病毒如果不加干预,会破坏人体的大脑,造成人体出现狂犬病症状。有了狂犬病疫苗,很大程度上如果被感染该病毒的动物咬伤并不会有太大危险。然而,如果没有注射疫苗,该病毒潜伏一段时间后,导致出现狂犬病,死亡率为100%。

狂犬病病毒排列为最致命病毒第三位,因为其百分百的致死率,但是因为疫苗的存在,这个病毒已经不那么可怕了。

No. 2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

本排序中最致命病毒排行第二位的是埃博拉病毒。该病毒以致死率高、传染性强和发病周期短著称。

已知的第一个在人类中的埃博拉疫情发生于1976年的苏丹和刚果民主共和国,感染途径为人接触代课被感染者或者被感染动物的体液。当时疫情爆发时,该病毒非常致命,但是不同的埃博拉病毒类型则致死率非常不同。

比如,对于Reston毒株,甚至不会让感染者产生症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对于Bundibugyo毒株,病毒的死率高达50%,对于Sudan毒株致死率则高达70%。更可怕的在于,埃博拉病毒据报道,可以存在于患者的眼睛中,造成眼部的疾病和二次发病。

该病毒在西非爆发于2014年初,是疾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最复杂的爆发,到上个月,世卫组织才宣布该病毒疫情结束。然而,似乎在WHO宣布无埃博拉疫情之后,西非地区在上月底又发现了一例新的埃博拉病例。

No. 1马尔堡病毒

马尔堡病毒的病毒粒子

上面的图像是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若干马尔堡病毒的病毒粒。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都属于同一家族的病毒,称为纤维病毒家族。

科学家们在1967年首次确定了马尔堡病毒。当时,该病毒在接触过乌干达来的猴子的实验人员间发生了小规模爆发。马尔堡病毒会引起类似于埃博拉的出血热,这意味着感染者会逐渐发展为高烧和休克,进而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体内出血。

在马尔堡病毒第一次爆发时,死亡率是25%。但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的数据,刚果民主共和国1998 - 2000年爆发的马尔堡病毒疫情以及在2005年在安哥拉的爆发疫情中,致死率高达80%。 这么高的致死率,可以说无愧于是最致命病毒的称号。

相关推荐

揭底埃博拉毒,增强预防毒传染意识 症状

埃博拉”属于丝状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世界上最致命毒性出血热,此种毒的早期症状类似于感冒。潜伏期2-21天。通常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发热(高热)、乏力、肌肉痛、头痛和咽喉痛,接着可以发生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体内出血、体外出血等。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器官衰竭。

裂谷热是什么

裂谷热是由裂谷热毒引起、由节肢动物传播的急性传染。临床特点为突然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疼痛等,重症例可表现为多脏器受累。本主要流行于非洲,亚洲中东地区也有报道。

裂谷热症状 全国首例裂谷热症状

全国首例裂谷热患者为河南人,男,45岁,在安哥拉务工。患者于北京时间7月14日晚在安哥拉出现发热伴头痛,以及全身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在当地医院治疗情未缓解,回国后被医院隔离治疗,对患者标本的裂谷热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结合患者流行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该例为我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例。

西非埃博拉毒肆虐,国际上主要国家出台应对措施 俄罗斯应对措施

俄罗斯的“今日俄罗斯”网站称,俄罗斯即将派遣毒学家尽快前往几内亚,设立埃博拉毒研究实验室。

裂谷热国内首例 如何预防裂谷热

防蚊灭蚊,加强环境保护与隔离;不食用未煮熟的肉、奶等;加强个人防护,接触畜和人的人,以及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采取严格的防卫措施,包括穿戴隔离衣帽、护目镜、口罩、防水围裙和手套等。

出血热与登革热的区别

01 人和灵长类动物是登革毒的主要储存宿主,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登革热毒多引起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少数感染者可以发生登革热以及登革热出血/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热主要变现为发热,头痛,全身肌肉痛和骨关节酸痛,淋巴结肿大,博纳悠皮疹或轻微的皮肤出血点,血小板减轻度减少。 02 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多发生于再次感染异性登革毒的患者或母亲为登革毒抗体阳性的婴儿,初期有典型的登革热症状,随后并且讯孙发展,出现严重出血,表现为明显的皮肤出血和粘膜出血等,血小板减

裂谷热是什么 裂谷热的并发症状

1、并发症 并发出血性休克、颅内出血,部分患者可并发肝炎、脑炎、视网膜变等。 2、脑炎 (1)全身毒血症状 发热、头痛、身痛、恶心、呕吐、乏力。少数有出血疹及心肌炎表现。热程约7~10天。 (2)神经系统症状 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第2日后,可出现颈肌及肩胛肌弛缓性瘫痪,以致头下垂及手臂不能上举,摇摇无依。脑神经及下肢受累少见。 3、视网膜变 (1)视力显著减退、视物变形; (2)视野有中心暗点。

埃博拉毒是什么 感染方式

埃博拉毒是一种可以在人和牲畜之间传染的毒,潜伏期最长可达20天,程较短,毒侵蚀人体的能力十分强,从染上毒到发死亡最短不过3~4天,传染性极强,与患者的呕吐物、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有过接触的人极易感染上该毒 ,致死率超过90%。目前,生物医学界认为果蝠是埃博拉毒的原宿主,但目前还没有得到确切证实。

快报——我国发现一例输入性裂谷热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7月23日通报,我委组织专家确诊一例输入性裂谷热例。 患者汤某,男,45岁,河南省人,在安哥拉务工。患者于7月14日晚(北京时间)在安哥拉出现发热伴头痛,以及全身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在当地医院治疗情未缓解,于7月21日凌晨乘飞机回国。7月21日晚,患者抵达北京,入境时情严重,被送往某专科医院隔离诊治。23日上午,北京市疾控中心对患者标本的裂谷热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23日下午,中国疾控中心核酸复核检测结果阳性。23日晚,我委组织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

裂谷热症状 裂谷热是怎样传播的

传染源 羊、牛等家畜为主要传染源,啮齿动物次之,人在毒血症期间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 直接或间接接触畜或畜尸体为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此外,吸入带毒的气溶胶或被带毒的蚊叮咬,都可传播本。 易感人群 本主要流行于非洲。夏秋季发率高。在人群中流行之前,往往已有大批家畜死。任何年龄均可感染发,但儿童发较少,男性多于女性,牧民、农民、兽医和裂谷热毒研究人员发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