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检查

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检查

诊断:在急性胆道感染和肠道炎症病例中,如突然发生脓毒性的寒战和高热,并伴有肝脏肿大和肝区疼痛者,应想到有肝脓肿可能。如患者白细胞数明显增多,X线检查发现肝脏肿大,或有液平面可见,且右侧膈肌活动受限制者,对诊断更有帮助;而B型超声检查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其阳性诊断率可达96%以上。必要时可在B型超声定位引导下或在肝区压痛最剧处,进行肝脓肿穿刺,以确定诊断,并可进行脓液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作为以后药物治疗之依据。

实验室检查:细菌性肝脓肿绝大多数都有白细胞增高现象,总数可达(15~20)×109/L或更高,中性白细胞多在90%以上,有核左移现象。但在应用抗生素的情况下,白细胞也可不高或增高不明显。病情较重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多有升高,甚至血清胆红素也出现增高。病程较长者,可有贫血或低蛋白血症。肝脓肿穿刺液培养,常可培养出致病菌。

其他辅助检查:

1.X线检查X线检查可发现肝脏阴影增大,如果脓肿位于右肝叶,可观察到膈肌抬高、运动受限、肋膈角模糊或胸腔少量积液、右下肺炎症或肺不张等。有时在脓肿部位可出现气液平面,多提示脓肿由产气细菌感染所致。肝左叶的脓肿可出现胃贲门和胃小弯受压现象。膈肌运动受限、肋膈角消失、胸腔少量积液等情况时,还要考虑到有无膈下脓肿存在。

2.超声波检查可发现脓肿部位有典型的液性回声暗区或脓肿内液平面。该检查除能协助临床诊断外,还可以帮助了解脓腔的部位、大小及距体表的深度,以便确定脓肿的最佳穿刺点和进针方向与深度,或为手术引流提供入路选择。但超声对小于1cm的多发性肝脓肿,往往难以发现,临床诊断时应予注意。从超声学的角度,还需要与其他囊性病变鉴别。一般情况下,肝囊肿的囊壁整齐清晰,囊内密度均匀一致。而肝脓肿的腔壁不规则,界限不清楚,腔内常含有多个回声区。

3.CT检查CT检查可发现脓肿的大小及形态,显示脓肿在肝脏中的确切部位,为临床医师行脓肿穿刺及手术引流提供清晰、直观的影像资料。主要表现为肝内出现低密度区,CT值略高于肝囊肿,边界多数不太清晰,有时低密度区内可出现块状影。注射造影剂后其外围增强明显,边界更加清楚。增强扫描的典型表现是脓肿壁的环状增强(靶征),出现“靶”征强力提示脓肿已形成。

4.MRI检查肝脓肿早期因水肿存在,故在MRI检查时具有长T1和T2弛豫时间特点。在T1权重像上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低信号强度区,而在T2权重像上信号强度增高。当脓肿形成后,则脓肿在T1权重像上为低强度信号区;脓肿壁系炎症肉芽结缔组织,其信号强度也较低,但稍高于脓肿部;脓肿壁周围的炎症水肿肝组织形成稍低于脓肿壁环状信号强度灶。在T2权重像上,脓肿和水肿的组织信号强度增高明显,在其间存在稍低信号强度的环状脓肿壁。

5.实验性肝穿刺超声检查,确定脓肿的大小、部位以及距局部皮肤的最近距离,选择最佳穿刺点。细菌性肝脓肿与阿米巴肝脓肿两者的脓液完全不同,由于感染细菌的种类各异,脓液可呈黄色、白色、黄白色、黄绿色等。抽到脓液后,应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及厌氧菌培养,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还应将脓液做涂片染色,以大概了解是何种细菌,便于在培养出致病菌之前,早日予以治疗。

如何区别肝癌和肝脓肿

肝脓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细菌性肝脓肿,一种是阿米巴性肝脓肿。细菌性肝脓肿往往因为胆道炎症或败血症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细菌经胆道逆行进入肝脏,或者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在肝脏中形成脓肿。阿米巴性肝脓肿是一种叫阿米巴原虫的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常表现为肝脏右叶的巨大性病灶。

临床上细菌性肝脓肿较常见,典型症状包括发热,白细胞升高,肝区疼痛,B超或CT可见病灶中央液性暗区和周围炎症水肿带的表现,一般不难与肝癌鉴别。

但少数不典型的肝脓肿,特别在其病程初期,容易和甲胎蛋白阴性而又有中心坏死的肝癌混淆,引起误诊,此时就需要仔细了解病史,肝脓肿多有发热或菌痢病史,多伴有血白细胞增高,如果给予抗感染治疗,病灶会在短期内缩小。而肝癌则多有乙肝或肝硬化的病史,血白细胞少有升高。

细菌性肝脓肿是什么

细菌性肝脓肿是指由化脓性细菌侵入肝脏形成的肝内化脓性感染灶。本病可来自胆道疾病(占16%~40%),门静脉血行感染(占8%~24%),直接感染较少见,经肝动脉血行感染报告不一,最多者为45%,隐匿性感染约占10%~15%。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最多见,其中2/3为大肠埃希杆菌,粪链球菌和变形杆菌次之;革兰阳性菌以金葡菌最常见,感染常为混合性。细菌性肝脓肿约70%~83%发生于肝右叶,这与门静脉分支走向有关。左叶者约10%~16%;左右叶均有脓肿者约6%~14%。脓肿多为单发且大,多发者较少而小。少数细菌性肝脓肿病人的肺、肾、脑及脾等亦可有小脓肿。临床上以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肝大和压痛为主要表现。近年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和各种综合疗法的开展,对本病的诊断与治疗均有明显的改善。

为什么会发生肝脓肿

肝脓肿主要分为两类,细菌性肝脓肿、阿米巴肝脓肿。两类肝脓肿发生的原因也有所不同。

(1)细菌性肝脓肿

1)胆道感染: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原因。如胆道蛔虫、胆管结石等并发化脓性胆管炎。

2)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如化脓性骨髓炎、中耳炎、细菌性痢疾等,这些部位的细菌都可能随血液「跑到」肝脏,引起肝脏感染、化脓。

3)使肝脏暴露的外伤:直接被细菌感染。

(2)阿米巴肝脓肿,继发于肠道阿米巴(一种寄生虫)感染,是消化道传染导致。

肝脓肿的发病机制及类型分析

肝脓肿hepatic abscess,liver abscess可由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或细菌感染所引起。阿米巴肝脓肿的发病与阿米巴结肠炎有密切关系,且脓肿大多数为单发;细菌性肝脓肿的细菌侵入途径除败血症外,可由腹腔内感染直接蔓延所引起,亦可因脐部感染经脐血管,门静脉而入肝脏,胆道蛔虫亦可为引起细菌性肝脓肿的诱因。常见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肝脏内管道系统丰富,包括胆道系统、门脉系统、肝动静脉系统及淋巴系统,大大增加了微生物寄生、感染的概率。肝脓肿分为三种类型,其中细菌性肝脓肿常为多种细菌所致的混合感染,约为80%,阿米巴性肝脓肿约为10%,而真菌性肝脓肿低于10%。

肝脓肿诊断

病史及症状

不规则的脓毒性发热,尤以细菌性肝脓肿更显著。肝区持续性疼痛,随深呼吸及体位移动而增剧。由于脓肿所在部位不同可以产生相应的呼吸系统、腹部症状。常有腹泻病史。因此,应详细讯问既往病史,尤其发热、腹泻史,发病缓急、腹痛部位,伴随症状,诊治经过及疗效。

体检发现

肝脏多有肿大,(肝脏触痛与脓肿位置有关),多数在肋间承隙相当于脓肿处有局限性水肿及明显压痛。部份病人可出现黄疸。如有脓肿穿破至胸腔即出现脓胸,肺脓肿或穿破至腹腔发生腹膜炎。

辅助检查

白血球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尤以细菌性肝脓肿明显可达20-30×109/L,阿米巴肝脓肿粪中偶可找到阿米巴包囊或滋养体,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血中抗阿米巴抗体,可帮助确定脓肿的性质,阳性率为85-95%。肝穿刺阿米巴肝脓肿可抽出巧克力色脓液;细菌性可抽出黄绿色或黄白色脓液,培养可获得致病菌。脓液应作AFP测定,以除外肝癌液化。卡松尼皮试可除外肝包虫病。

X线检查 可见右侧膈肌抬高,活动度受限,有时可见胸膜反应或积液。

B型超声波检查 对诊断及确定脓肿部位有较肯定的价值,早期脓肿液化不全时,需与肝癌鉴别。

CT检查 可见单个或多个圆形或卵圆形界限清楚、密度不均的低密区,内可见气泡。增强扫描脓腔密度无变化,腔壁有密度不规则增高的强化,称为"环月征"或"日晕征"。

肝脓肿是怎么引起的 肝脓肿的检查

1.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尤以细菌性肝脓肿明显可达(20~30)×10/L,阿米巴肝脓肿粪中偶可找到阿米巴包囊或滋养体,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血中抗阿米巴抗体,可帮助确定脓肿的性质,阳性率为85%~95%。

2.肝穿刺

阿米巴肝脓肿可抽出巧克力色脓液;细菌性可抽出黄绿色或黄白色脓液,培养可获得致病菌。脓液应做AFP测定,以除外肝癌液化。

3.卡松尼皮试

可除外肝包虫病。

4.X线检查

可见右侧膈肌抬高,活动度受限,有时可见胸膜反应或积液。

5.B型超声波检查

对诊断及确定脓肿部位有较肯定的价值,早期脓肿液化不全时需与肝癌鉴别。

6.CT检查

可见单个或多个圆形或卵圆形界限清楚、密度不均的低密区,内可见气泡。增强扫描脓腔密度无变化,腔壁有密度不规则增高的强化,称为“环月征”或“日晕征”。

脓肿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检查项目:血常规、血培养

1.浅部:脓肿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及压痛,继而出现波动感。

2.深部:脓肿为局部弥漫性肿胀,疼痛及压痛,波动不明显,试验穿刺可抽出脓液,也可作超声波协诊。

3. 血常规继血培养:白血球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尤以细菌性肝脓肿明显可达20-30X109/L,阿米巴肝脓肿粪中偶可找到阿米巴包囊或滋养体,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测定血中抗阿米巴抗体,可帮助确定脓肿的性质,阳性率为85-95%。肝穿刺阿米巴肝脓肿可抽出巧克力色脓液;细菌性可抽出黄绿色或黄白色脓液,培养可获得致病菌。

相关推荐

乳腺炎患者要做什么检查

专家指出:每位患者可能进行的检查会有所差别,我们会根据问诊和简单触诊之后,给出患者检查方案,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实施检查,力争让患者通过最少的检查,用最低的费用,就可以明确诊断疾病,科学规范治疗。检查可能有以下几种: 乳腺炎鉴别诊断: 乳腺癌:易与非哺乳期乳腺炎中的肿块型混淆。但乳腺癌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病程呈进展性,肿块坚实,边界不清,常有皮肤年链及乳头内陷,易有腋淋巴结转移,肿块局部皮肤无红肿及疼痛,不发生脓肿,常可鉴别。但个别病例,仍需依赖病理切片作最后确诊。 浆细胞性乳腺炎:也为中老年人多件,发病早期

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肝囊肿

肝囊肿需与以下几类疾病进行鉴别。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1.肝内占位性病变 肝肿瘤、肝脓肿等易与本病混淆。但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结合B超等特殊检查,一般不难鉴别。肝肿瘤多为实质占位性病变;肝脓肿有明显的中毒症状,部分未完全液化的肝脓肿则表现为浸润性占位病变。对完全液化之脓肿行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既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明确诊断。 2.腹内肝外性囊肿 胰腺囊肿、肠系膜囊肿、胆囊积水、胆总管囊肿、巨大卵巢囊肿等均为囊性病变,但根据各自的特征通过B超并辅以相应的特殊检查多可做出鉴别诊断

胆道蛔虫症的并发症有哪些

一、胆道细菌性感染 胆道蛔虫病患者如果腹痛等症状不缓解,则提示有并发胆道细菌性感染。 二、化脓性胆管炎与蛔虫性肝脓肿 蛔虫全部钻入肝外或肝内胆管后可引起化脓性胆管炎与蛔虫性肝脓肿,患者出现发热、局部腹膜刺激征,肝脏进行性肿大与压痛,白细胞显著增多等。 三、胆道出血 个别病例并发胆道大量出血,出现便血或兼有呕血等症状。 四、胆道穿孔 五、中毒性休克、败血症等。

阿米巴肝脓肿有哪些症状

阿米巴肝脓肿有哪些症状 一、症状 潜伏期 本病的潜伏期不定,一般比较长,常发生在阿米巴感染的1-2个月之后。急性阿米巴肝炎期较短暂,如不及时治疗,继之为较长时期的慢性期。其发病可在肠阿米巴发病数周至数年后,甚至可长达30年后才出现阿米巴性肝脓肿。阿米巴性肝脓肿病者中约有60%以上有脓血便等痢疾病史。 临床表现 1、急性肝炎期 在肠阿米巴过程中,可出现肝区疼痛、肝脏肿大、压痛明显,体温升高(体温持续在38~39℃)、脉速和大量出汗等症状,此时如能及时正确治疗,炎症可得到控制,避免脓肿形成。 2、肝脓肿期 临

妇科常规检查主要有

1.白带常规:可了解阴道感染的病原体,如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等都可以检查; 2.血常规:检测红细胞、白细胞总数及分类,了解有无感染有无贫血;解放军451医院妇产科徐苑苑 3.尿常规:检测尿液酸碱度,尿糖,蛋白,潜血等,有助于尿路感染、肾病、糖尿病、结石、肿瘤及出血等疾病的诊断; 4.BV检测:检测细菌性阴道病; 5.支原体衣原体检测:检查生系统有无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6.宫颈刮片:了解宫颈是否有炎症及癌变等; 7.TCT 液基细胞检查:TCT 宫颈防癌细胞检查对宫颈癌细胞检出率为100%。同时还能

阿米巴肝脓肿诊断标准

诊断检查: 1.流行病学资料 病前曾有腹泻或排便不规则史。 2.临床表现 阿米巴肝脓肿的临床表现随病原体的毒力、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病程的长短、肝内病变的程度和部位及有无并发症而异。临床常表现恶寒、发热、肝区疼痛、肝大和压痛、叩击痛及右下肋间压痛等,部分病人可出现局部皮肤凹陷性水肿。与膈肌粘连引起反应性膈膜炎或肺底肺炎。部分病人因脓肿压迫肝内胆管或胆总管,出现黄疸。肝脓肿刺激腹膜或者破入腹腔时,可引起剧烈疼痛,疼痛多位于右上腹,亦可见于其他部位。波及右肾区时,可引起右侧腰部疼痛,出现血尿、蛋白尿等改变。

肝肿大的诊断

病史往往能提供肝脏病的诊断线索要注意了解有否传染病的接触史,接受血液制品史,旅居流行地区史此有助于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诊断。药物或毒物接触史,可引起中毒性肝肿大肝硬化患者既往常有肝炎、黄疽、慢性酒精中毒等病史伴随肝区疼痛者多见于肝内炎症、急性肝淤血、肝内占位性病变多为钝痛性,但肝癌的疼痛可相当剧烈。伴有发热常提示肝炎肝脓肿、胆道感染、肝癌或其他急性传染病血液病、结缔组织疾病等。病毒性或药物性肝炎伴有纳差。 1.病变范围 (一)弥漫性肿大由于普遍性肝脏病变所致,见于各种肝炎J肪肝、肝淀粉样变性肝瘀血、肝硬化、

肝脓肿是怎么引起的 肝脓肿的临床表现

1.症状 不规则的脓毒性发热,尤以细菌性肝脓肿更显著。肝区持续性疼痛,随深呼吸及体位移动而剧增。由于脓肿所在部位不同可以产生相应的呼吸系统、腹部症状。常有腹泻病史。 2.体征 肝脏多有肿大,多数在肋间隙相当于脓肿处有局限性水肿及明显压痛。部分病人可出现黄疸。如有脓肿穿破至胸腔即出现脓胸,肺脓肿或穿破至腹腔发生腹膜炎。

肝大的症状

1.病变范围 (1)弥漫性肿大:由于普遍性肝脏病变所致,见于各种肝炎、脂肪肝、肝淀粉样变性、肝淤血、肝硬化、肝细胞癌、转移癌、胆管细胞癌。 (2)局限性肿大:由于肝内占位性病变所致,见于肝脓肿、肝囊肿、肝肿瘤、肝包虫等。 2.肝的硬度 正常人体质瘦弱者可触及肝边缘且质软。肝脏中等硬见于肝炎、肝脓肿、血吸虫病、脂肪肝、疟疾等。肝脏质地坚硬,见于肝硬化、晚期血吸虫病、淤血性肝硬化、恶性肿瘤、白血病、肝淀粉样变性、梅毒肝等。 3.肝的边缘和表面 慢性肝炎、淤血肝的边缘较钝,表面尚平滑,肝硬化的边缘锐利,表面呈结

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表现

本病一般起病较急,由于肝脏血运丰富,一旦发生化脓性感染后,大量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全身脓毒性反应。临床上常继发某种前驱性疾病(如胆道蛔虫病)之后突发寒战、高热和肝区疼痛等。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寒战和高热 病人在发病初期骤感寒战,继而高热,发热多呈弛张型,体温在38℃~40℃,最高可达41℃,寒热交替,伴大量出汗,脉率增快,一天数次,可反复发作。 2.肝区疼痛 炎症引起肝脏肿大,导致肝被膜急性膨胀,肝区出现持续性钝痛;疼痛剧烈者常提示单发性脓肿;脓肿早期为持续性钝痛,后期常为锐性剧痛,随呼吸加重者常